第8章 国民经济核算56557570

合集下载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产业部门分类是指按照产业部门的特 征和属性,将国民经济中的产业部门 进行归类。
常见的产业部门分类包括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这些分类有 助于了解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
地区分类
地区分类是指按照地区的行政区域或地理区域,将国民经济 中的地区进行归类。
常见的地区分类包括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地区等,这些 分类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

会计核算方法
复式记账法
通过借贷记账原理,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 变化,并形成财务报表。
折旧计算法
根据资产的使用情况和价值损耗程度,计算 资产的折旧费用。
成本计算法
根据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计算企业的利润和 亏损。
税务会计法
根据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计算企业的应纳 税额和税后利润。
其他核算方法
01
02
03
展潜力。
05
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
新兴核算议题与方向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关注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源 的价值,推动经济与环境 的协调发展。
幸福国民经济核算
将幸福感、生活质量等非 货币因素纳入核算体系, 以更全面的方式衡量经济 发展。
数字经济核算
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 研究数字经济的价值、生 产与消费等方面的核算方 法。
利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计算国内生 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 数等综合经济指数,反映国家经济发 展水平和趋势。
利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评估国家经 济发展水平,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经 济实力和发展差距,为制定国际经济 政策提供依据。
经济结构分析
通过对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分析,研 究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区域经 济结构等,揭示经济结构变化及其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二节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义
中国最早的国民收入核算,是由国民党时期中 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巫宝三教授主持进行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属于物质产 品平衡表体系,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相 适应。
合计
1.货物和服务进口 2.支付国外的劳动者报酬 3.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4.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 5.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
合计
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三)经济总体账户与国内机构部门账户的关系
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包括非金融企业部门账户、 金融机构部门账户、政府部门账户和住户部门 账户。
经济总体账户与国内机构部门账户是总体与部 分的关系
新SNA包括20个账户,26张核算附属表和 补充表
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al Product Balance,MPS)(*)
它是为适应对国民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 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 渐为东欧各国、古巴、蒙古等国所采用。它以 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为主线来 核算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核算范围包括农业 、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商业等 物质生产部门,核算方法主要采用平衡法,由 一系列平衡表所组成。近年来各国为适应向市 场经济过渡,已放弃继续使用这一体系。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经济管理和制定 政策的重要依据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用于国际比较
4.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推动统计和其他核 算现代化的功能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11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
12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系统原则
(一)整体性: 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国民核算体系应该全面反映经济循环的主 要数量方面;在制定具体核算方法时,也应充分运用“宏观思维”,从 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保证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内部一致性。Biblioteka 同层次上的合并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在国
民经济总体层次上的合并,旨在强调本国与国 外的金融往来;在机构部门层次上的合并,可 以突出资金剩余部门与资金短缺部门之间的融 资关系,并强调金融部门的中介作用;此外, 在金融机构子部门层次上的合并,还可以进一 步反映各金融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
24
加总:将同一组机构单位彼此之间的金融资产与金
15
生产范围决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的划分界限
初次分配: 产出价值在其生产领域内部按所投入的有关生产要素进行的直接分配 (如生产企业发放工薪、上缴生产税、提取折旧和分配利润等),初分 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原始收入”。 再分配: 在初次分配基础上继续发生的收入流程,如政府对工薪等收入征收的 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利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对居民发放的困难补助 和救济金,企业或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缴款、政府的社会保险付款, 以及常住居民与非常住居民之间的侨汇等;再分配形成有关单位或部 门的“派生收入”。
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金融机构指主要从事金 融中介以及与金融中介密切相关的辅助金融活动的 常住单位,它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 性银行、非银行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所有金融机 构归并在一起,就形成金融机构部门。
8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4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2.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变化趋势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3.3 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应用3.4 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实践与进展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结构4.2 收入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关系及其核算方法4.3 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4.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第五章:国民经济分析方法5.1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5.2 宏观经济预警与风险分析5.3 经济计量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4 我国国民经济分析的实践与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六章:收入分配核算6.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6.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和方法6.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问题6.4 收入分配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七章: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7.1 价格核算的概念与方法7.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3 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与影响7.4 我国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第八章:国际收支核算8.1 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与方法8.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8.3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与风险8.4 国际收支核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第九章:环境与经济核算9.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9.2 绿色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的现状与问题9.4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10.1 新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10.2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10.3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10.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展望《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11.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2 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11.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的实践1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第十二章: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2.1 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方法1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政策12.3 我国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与问题12.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核算13.1 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概念与指标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的实践与进展1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3.4 可持续发展核算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统计与信息披露14.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14.3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问题14.4 信息披露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教育与培训15.1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手段15.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5.4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统计学概论》第八章_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统计学概论》第八章_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 中心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 中心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 运行过程进行全面描述 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 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 补充, 的补充,它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所涉及 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进行 描述
核算概念,核算原则, 定性规范 国民经济核算标准和规范 指标体系, 分类标准.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核算方法和表现形式 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体系
二、作用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运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反映国民经济运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 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的有效工具, 行状况的有效工具,是整个经济信息系 统的核心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经济管理和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经济管理和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 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用于国际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用于国际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用于 4.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推动统计和其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推动统计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具有推动统计和其 他核算现代化的功能
(一)国民经济账户的形式和记账原则 国民经济账户的形式和 账户的形式 丁字账户格式。 丁字账户格式。 右方为来源方 反映收入、负债的变动; 为来源方, 右方为来源方,反映收入、负债的变动; 左方为使用方 反映支出、 为使用方, 左方为使用方,反映支出、资产的变动
(二)中国1992年核算体系改革和发 中国 年核算体系改革和发 展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的深入 2.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保留传统 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由于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 核算体系的内容已经没有必要 3.1993年SNA的正式出版对中国 年 的正式出版对中国1992 的正式出版对中国 年核算体系提出了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与作用2.3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实例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3.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与结构3.2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3.3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4.2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4.3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与应用第五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5.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5.2 国民经济总体评价的标准与方法5.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的实践第六章:失业与就业6.1 失业与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衡量6.2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计算与分析6.3 我国的失业与就业现状及其政策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影响7.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7.3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及其对策第八章:财政与金融8.1 财政的基本概念与政策工具8.2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8.3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第九章:对外经济关系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9.2 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9.3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其他问题如外资、外汇等第十章: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10.1 国民经济预测的基本方法10.2 国民经济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0.3 我国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难点解析: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三、投入产出分析难点解析: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过程及其在经济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四、国民经济账户体系难点解析:掌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

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MPS和SNA,有何特点?二、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包括哪些内容?简述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历程。

三、下图是国民经济循环过程示意图,请对下图内容进行解读。

下一个再生产运动四、根据以下指标,试编制生产、消费、投资和国外四个国民经济综合帐户和经济循环矩阵:(单位:万元)1、增加值956;2、从国外得到的净要素收入12;3、固定资产折旧72;4、储蓄98;5、消费品销售额792;6、积累品购买额175;7、出口品83;8、进口品94;9、向国外现期转移净额6;10、向国外贷出净额–5。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一、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

二、总产出和增加值两个指标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三、增加值包括哪些生产要素收入?四、.简述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及其思想.。

五、假定某经济只包括A,B,C,D四个部门,A部门作为生产的起点没有中间投入。

已知某时期的生产资料如下;A部门产品100元出售给B部门做原材料;B部门产品一部分100元出售给C部门做进一步加工,另一部分50元出售给D部门做进一步加工;C部门产品一部分100元出售给D部门,另一部分150元做个人消费;D部门产品300元全部做个人消费。

据此要求计算该经济的总产出、增加值总计和最终产品价值。

六、根据下列资料计算一国最终产品价值。

①、农业部门生产农产品70亿元,(1)分给农民40亿元;(2)当年用于饲料和种子等5亿元;(3)储备粮增加4亿元;(4)剩下21亿元全部交售国家,其中国家储备了3亿元,净出口4亿元,售作轻工业原料8亿元,出售时加价2亿元,其余部分加价10%售给城镇居民。

在分给农民的部分中,有2亿元被建筑业购买用作建筑材料,购买价4亿元,有2亿元在城镇农贸市场出售,收入3亿元。

②、工业部门生产工业品300亿元。

其中用于固定资产的60亿元:(1)用于工业20亿元,(2)用于农业5亿元,(3)用于建筑业10亿元,(4)用于商业和交通运输业8亿元,(5)用于非生产部门17亿元;用作流动资产的240亿元:(1)用于工业生产作原料70亿元,(2)增加储备后备20亿元,(3)净出口20亿元,(4)自用消费品30亿元,(5)其余部分售给商业物资部门。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分类:机构单位有两种分类: • 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的区别 • 在市场经济中,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可分为
• •
两类,即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二者的区 别在于营利性机构单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非营利机构单 位则不以营利为目的。 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机构单位可以区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常 住机构单位简称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 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非常住机构单位则是作 为国外来处理的,因此,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是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核算的基本依据。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三)、基层单位的概念及分类 •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
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 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它是以生产活动和生产某个产品的 相对独立性为原则的,具体特征是:(1)具有一定生产场 所;(2)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 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负责 日常生产活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的生产帐户。一个 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 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等; 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 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主要是流通和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 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金融、保险业、 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 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 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国家机关等。 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主 要对象,也是分析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002

国民经济核算002

国民经济核算002摘要国民经济核算是一个评估国家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并详细介绍了核算的方法和步骤。

此外,本文还将讨论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些应用和局限性。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对国民经济核算有更深入的了解。

引言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整体经济活动进行量化和分析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收集、分类和统计各种经济活动数据,来衡量和评估经济的规模、结构和增长速度。

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是计算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通过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可以了解经济的总体水平,包括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民支出和资本形成等。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总额。

它包括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收入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全部收入。

它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

•国民支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额。

•资本形成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增加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投资。

目标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是:1.测量和分析国民经济的规模、结构和增长速度。

2.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指导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3.提供决策者和研究者分析经济问题和研究经济规律的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框架,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的记录和分析,为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步骤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

生产法生产法是一种从生产活动的角度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方法。

根据生产法,国民生产总值可以通过计算各个产业的增加值之和得到。

第八章 国民经济

第八章 国民经济

第一节 国民经济概述
一、国民经济的含义和特征 3、国民经济的特征
宏观性 综合性 战略性 对策性 前瞻性
第一节 国民经济概述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市场缺陷的客服要求国民经济管理 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③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1998年春节前后发生
在山西省朔州、吕梁地区
等地的假酒中毒案,震惊
❖ 法定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必须按照法定的比率保留规定数额的 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其余部分才能用作放款。法定准备 率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 的比例。
内涵:是指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收入和 支出的大体平衡。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①含义:指国家利用社会各利益主体对自 身经济利益的考虑,通过经济杠杆调节和 影响社会经济生活,实现经济总量的基本 平衡和经济发展的预定目标。
②内容: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 品购销,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
(2)法律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 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全国,共造成2000多人中
毒,30多人死亡。3月9日 ,
制售假酒的王青华等人被
判死刑,立即执行。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工商执法人员 查处假酒)
第一节 国民经济概述
二、国民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提供公共物品 处理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实现外部效应内在化 调节收入分配,提供社会保障 防止垄断,保护竞争,维持市场秩序 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提供市场信息
其次,明确提出了90平方米以下普通住房的供地 面积和开发面积不得低于当年计划面积的70%的量化指 标,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责任,保证了住房供给结构的改 善。

第8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8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二十页,共六十四页。
四、资产(zīchǎn)负债表
经常账户包括(bāokuò)三局部: 期初资产负债表 期内资产负债表 期末资产负债表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四页。
资产(zīchǎn)负债表
表8.13
资产 AN.非金融资产 AF.金融资产 合计
Ⅳ.1.期初资产(zīchǎn)负债表
单位:亿元
9922 6792 16714
图8.2 国民经济账户分类体系图
第十页,共六十四页。
二、经常 账户 (jīngcháng)
经常账户包括三局部: 货物和效劳账户 生产账户 收入分配(fēnpèi)和收入使用账户
第十一页,共六十四页。
〔一〕货物和效劳(xiào láo)账户
表8.1
账户(zhànɡ hù)0.货物和效劳账户(zhànɡ hù)
第十六页,共六十四页。
〔三〕收入分配(fēnpèi)和使用账户
表8.7
Ⅱ.4.1. 国民可支配收入(shōurù)使用账户
单位:亿元
使用
P.3最终消费支出 D.8对住户养恤基金净 权益变化的调整
1399 11
B总储蓄 K.1固定资本消耗(-) B.8n净储蓄 合计
455 222 233 1865
资源
是存量。
第五页,共六十四页。
〔二〕国民经济账户(zhànɡ hù)结构
存量
交易
其他流量
存量
经常账户



资本账户
重估价账户




积累账户




金融账户
资产物量其他变


化账户

图8.1 SNA〔1993〕的账户(zhànɡ hù)结构图

国民经济核算(二版教材打印版)

国民经济核算(二版教材打印版)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为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2003年国家统计局修订形成《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标志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方面又迈出重要步伐。

第一节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概念、分类和核算原则一、核算体系基本框架(一)核算体系基本框架: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附属表1、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

2、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国外部门账户。

3、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该体系的中心内容,附属表是前两者的补充。

基本核算表侧重于经济活动某一方面的核算,国民经济账户侧重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

二、核算体系有关基本概念(一)常住单位:在我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1、经济领土,由我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组成,包括我国大陆领陆、领水、领空、位于国际水域但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我国在国外的所谓领土“飞地”。

2、属于常住单位的,有我国驻外使馆、领馆用地、中国领土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外短期旅游访问的中国人员。

(二)产品:生产活动的成果。

1、根据产品形态,分为货物和服务。

(1)货物,人们对它有某种需求,并能够确定其所有权的有形生产成果,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转移所有权。

生产与交换分离、与使用分离,在时间、在空间上可以分离。

其特性有二:可以储存;可以运输。

(2)服务,一是转形服务,生产者按照消费者需求进行的活动,实现的是消费单位状况的改变;二是增值服务,由批发商、零售商和各类金融机构所提供,促进产品或金融资产交换。

2、根据产品使用性质,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1)中间产品,一个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在另一个生产过程被完全消耗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

可以是小麦、矿石、柴汽油、化肥农药等充当原材料、动力和燃料使用的货物,也可以是企业生产所消耗的金融、技术、广告、会计和法律服务等。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 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 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核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 •1、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 中间投入 •2、分配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固定 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六、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同上 •七、生产帐户 •
•4、资本形成
•其他资本转移
•资本形成: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理生产资 产的行为(获得-处理)
•(1)固定资本形成
•(2)库存变化
•(3)贵重物品净获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5、资本帐户 •
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库存变化 贵重物品净获得
固定资本消耗(-)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 净获得 净贷出(+)/净借入(-)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全国最初投入=全国最终产品总计 •二、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 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2、完全消耗系数:某产品产出与为之而进行的完全消 耗(直接消耗、间接消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2所有权原则3三等价原则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4核算统计原则七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帐户方法是根本的方法也有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2020/11/9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08 第8章 国民经济核算

08 第8章 国民经济核算

非金融企 业部门
使用 来源
金融机 构部门
使用 来源
政府 部门
使用 来源
住户 部门
使用 来源
国内 合计
使用 来源
国外 部门
使用 来源
合计 使用 来源
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
交易项目
机构部门
一、净金融投资 二、资金运用合计 三、资金来源合计
(一)通货 本币 外币
(二) 存款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住户储蓄存款 财政存款 外汇存款 其他存款
三、资产负债差额(资产净值) 四、资产、负债与差额总计
非金融 企业部门
国有 企业
金融 机构部门
国有 企业
政府 部门
住户 部门
国内部门 合计
国有 企业
国外 部门
总计
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使来 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用源
资产负债表
(二)国民经济账户 国民经济账户以账户的形式对国民经济运
合计
1. 总产出 2. 减:中间投入
合计
2.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使用
1. 财产收入支付 2. 经常转移支出 3. 可支配总收入 4. 最终消费 5. 总储蓄
合计
来源
1. 营业盈余 2. 固定资产折旧 3. 财产收入 4. 劳动者报酬 5. 生产净税额 6. 经常转移收入 合计
3.资本账户
3.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从而它的
消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 服务。
4.资产范围 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
资产,即资产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 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
5.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认定的成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电子教案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电子教案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二节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及内容组成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增加值核算:生产法和收入法GDP第三节最终产品使用核算:支出法GDP第四节GDP总体核算及其扩展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一节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第二节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第三节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第四节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第五节投入产出表的应用第四章资金流量核算第一节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第三节非金融投资核算第四节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及其应用分析第五章资金流量核算—金融交易第一节金融资产与金融交易第二节金融交易核算及核算表第三节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的分析应用第六章资产负债核算第一节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资产负债时点存量核算第三节资产负债存量变化(积累)核算第四节资产负债表的应用第七章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第一节对外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国际收支核算第三节国际投资头寸核算第四节对外经济核算的分析应用第八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矩阵表第一节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一般问题第二节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第三节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主要总量关系第四节国民经济核算的矩阵表述和进一步应用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的灵活运用与扩展第一节SNA灵活运用和扩展概述第二节地区经济核算和季度核算第三节粮食和农业经济核算体系第四节旅游卫星账户体系第五节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动态比较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动态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二节不变价账户与物量指数第三节价格指数的编制及其应用第四节长期动态比较中的物量指数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比较第一节GDP国际比较的目标与难点第二节GDP国际比较的汇率法第三节GDP国际比较的购买力平价法第四节购买力平价法与汇率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引言教科书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基础。

《统计学》第八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统计学》第八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第一时期:1665——1920年 初创阶段 第二时期:1920——1939年 发展较快,核算方法有了 较大的改进。
第三时期:1939——1953年 国民收入统计大有发展, 一是计算国民收入的国家大为增加,二是受到国际组织 的重视。
第四时期:1953——1968年 对原有的旧SNA加以补充 和拓展,建立五大核算和七大帐户的国民经济帐户体系。
中国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中国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适应国家高度集中计划管 理的需要,在前苏联、东欧国家的MPS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
1951年,有关部门建立了农产品平衡表、工业生产资料 和消费品平衡表,后来,又扩大了这些平衡表的种类。
1952年国家统计局、各大行政区和各省市统计部门在全 国范围内进行了工农业总产值和劳动就业调查。后来,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农业总产值核算,又逐步从工农业 总产值核算扩大到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 商业五大物质部门总产值核算。
195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在学习前苏联国民收入统计理 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消费 和积累核算。
1956年,国家统计局派团对前苏联国民经济核算(平衡 统计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随后在我国推行物质产品 平衡表体系(MPS)。
“大跃进”和“十年动乱”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 作完全陷入停顿状态。
(2002年)
§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国民经济的基本内涵
横向关系: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
国 民
总和。


活 纵向关系:社会产品再生产——生产、分配、
动 流通和使用的总过程。
纵横交叉,构成国民经济网络般的经济联系。
工业、农业、建筑业、 商业和交通运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收支表


金融交易

定及

资存
部金

本货
门融

形增
间交
实 物
成加 总
易 基本表


资产负债表
附属表

(期末)


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分类 (一) 机构部门分类
是对机构单位进行的分类。
机构单位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构
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
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
3.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从而它的消
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 务。
4.资产范围 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
资产,即资产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 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
5.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认定的成
交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都是市场价格。 生产者价格等于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 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 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的价值。
第二节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基本核算表、国民
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
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本体系的中心
内容,附属表是对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的 补充。
国内生产总值表
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沿革
1952-1984年,采用适合于计划经济体制的
MPS体系;
1985-1992年,为与当时实行的有计划的商品
经济相适应,采用MPS和SNA两种体系并存、两者并 用的方式;
1993年至今,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要求,取消MPS,建立与联合国新SNA接轨的我国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新版本。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 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 的其他行业。
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 基本核算表
1.国内生产总值表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 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金融账户

资产负债账户
国外部门账户
经常账户 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 资产负债账户

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

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

基本核算表之间及与附属表关系


资产负债表

(期初)


生条

产件


国内生产

总值表
表 部经
收及
门济
入金
人 口
技联 术系

分融 配交

国外

投入产出表
资金流量表
事相应的经济活动;
3.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
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
4.能够编制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一套在经
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账户。
同类机构单位构成机构部门。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把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划分 为四个大的机构部门,即非金融企业部 门、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 门。由非常住单位组成的国外部门也视 同为机构部门。
(二) 产业部门分类
是对产业活动单位进行的部门分类。
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地点的唯一性 (2)生产活动的单一性 (3)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
产业部门分类是针对生产核算进行的部门 分类,它应用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和投入产出 核算。在分类基础上,还对其进行了三次产业 划分,即:
二、统计误差
金额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2.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有供给表、使用表、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 供给表又称产出表,使用表又称投入表。 其主表为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
投入产出表



资金流量表


国际收支表
供给表 使用表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
实物交易表 金融交易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投资头寸表
资产负债表
期初资产负债表 期末资产负债表
生产账户
中 国
经济总体账户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


资产负债账户




生产账户
核 算
济 账
国内机构账户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资本账户
投入产出表(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
产出
投入
产品部门1


投 入
产品部门n
中间投入合计
劳动者报酬
增 生产净税额
加 值
固定资产折旧
营业盈余
增加值合计
总投入
中间使用
最终使用
最终消费
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包括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
国内生产总值总表
生产
一、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一)总产出 (二)中间投入(-)
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一)劳动者报酬 (二)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 生活补贴(-) (三)固定资产折旧 (四)营业盈余
金额
使用
一、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一)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 农村居民消费 城镇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二)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 (三)净出口 出口 进口(-)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的系统描述——是宏观管理的重点工具
⑴ 监测经济活动 ⑵ 提供数据支持 ⑶ 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提供帮助 ⑷ 进行统计的国际比较
(一)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MPS即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SNA即国民账户体系
SNA与MPS比较主要表现为:
1.核算范围不同 2.核算内容不同 3.核算方法不同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
1.常住单位 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
中心的经济单位,亦称常住机构单位。
要符合以下条件:
⑴ 具有一定的场所; ⑵ 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 ⑶ 从事经济活动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
2.生产范围 包括三部分:
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 或服务的生产; 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 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 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 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有两种涵义: 一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和(静态); 二是指社会产品再生产——生产、分配、流通 和使用的总过程(动态).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核算,又 称国民核算。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