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跟进,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工作心得体会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在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时,我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思考。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我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青年教师一些帮助和启发。
首先,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育事业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们的使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帮助学生成长。
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引导他们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青年教师要时刻记得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尽力。
其次,要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青年教师在开始教学生涯时,经验十分有限,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为骨干教师,我们要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机会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此外,要关注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灵魂,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良好的课堂管理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青年教师要学会如何有效地管理课堂秩序,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
最后,要注重师生关系和教师团队建设。
师生关系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团队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团队协作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高效和顺利。
骨干教师要尽力帮助青年教师融入教师团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的来说,作为骨干教师,在指导青年教师工作时,我们应该注重责任心和使命感,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关注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以及重视师生关系和教师团队建设。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够更好地指导青年教师工作,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愿青年教师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为学生的未来努力奋斗。
2024小学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
2024小学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计划指导青年教师的工作计划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指导:1. 了解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所教学科的教学要求,针对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针对性指导。
2. 定期观摩并给予反馈。
可以邀请青年教师到自己的课堂进行观摩,并对其进行指导和评价。
3. 指导青年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帮助其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方法。
4. 协助青年教师制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其教学进行全面评价。
二、教学资源共享:1. 向青年教师介绍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如教育网站、教育平台等,并教授其使用方法。
2.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3. 对于一些好的教学资源,可以与青年教师共享,并指导其如何运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
三、教研活动组织:1. 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如教研讨论、教学反思等,使其从中受益。
2. 鼓励青年教师开展小型教研项目,通过实际教学探索创新实践。
3. 协助青年教师开展教研成果的分享,提升其在学校和教育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1. 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主动倾听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帮助。
2. 引导青年教师正确面对工作压力和挫折,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职业咨询,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适应教师工作的要求和挑战。
五、职业发展规划:1. 了解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意愿和目标,并根据其情况和学校的需要,提供相关的职业发展建议和指导。
2.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和学术交流,提升职业水平。
3. 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总之,指导青年教师的工作计划旨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为他们的教师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2篇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精选2篇(一)培养青年老师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对于他们的记录和指导可以帮助他们不断成长和改良。
以下是一些建议:1. 确定目的:与青年老师讨论并确定他们的教学目的和职业开展目的。
这样可以为记录和指导提供明确的方向和重点。
2. 观察和评估:定期观察和评估青年老师的教学表现。
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问卷、同事评估等方式搜集数据。
记录下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生反应等信息。
3. 讨论和反思:与青年老师进展定期的讨论和反思。
可以就他们的教学经历、挑战和成就进展讨论,帮助他们考虑和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4. 提供反应:根据观察和评估结果,向青年老师提供详细的反应和建议。
可以指出其教学中的优点和改良之处,鼓励他们继续开展和进步。
5. 设定行动方案:与青年老师一起制定并施行行动方案。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应建议,帮助他们制定详细的目的和行动步骤,指导他们在教学中理论和改良。
6. 提供资支持:为青年老师提供必要的资支持,例如教学材料、培训时机等。
帮助他们加强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养。
7. 维护记录档案:建立并维护青年老师的记录档案。
记录他们的教学成果、成长经历和参与培训的情况,有助于他们将来的职业开展和晋升。
8. 持续跟进:定期跟进并评估青年老师的成长和进展。
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开展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确保他们的开展轨迹。
指导培养青年老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有耐心和细心。
通过记录和指导,可以帮助青年老师不断进步教学质量,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记录精选2篇(二)活动记录是指在教学理论中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进展记录和总结的一种形式,可以帮助青年老师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发现问题、进展反思和改良。
下面是指导青年老师活动记录的方法:1. 记录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生反响等方面。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展选择和调整。
2. 活动记录可以以文字形式进展,也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
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
让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成长作者:刘迎霞王兴成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第05期一、优化管理,凸显教师发展的自主性1. 整合教育资源,创建教研的舒适环境。
虽然我校办学资金紧,却千方百计为教师创建教研环境,不遗余力地为教师开辟外出学习机会。
除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听课、学习外。
教师可结合教研内容,申请听课学习。
为解决教师“无书读”,中心校要求村小各校每年为教师购买教育专著,并逐年增加数量。
还设立了专门的区域教研集中活动室、微机室,为教师们有效实施教研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2. 发挥教研组能动性,使教研突显教师的自主与创新。
教研的主体是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师在教研中迅速成长。
在以模式引领教师的同时,我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在教研中的带头作用,让教研融入每个成员的闪光智慧。
而领导的跟踪参与只是引导、帮助与服务。
在自主管理、自主创新权利下放的同时,学校为各教研组开辟阶段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在学期末和年末开展教师教研成果学区评选、主题教研课堂教学阶段展示、读书论坛等阶段区域教学研讨活动。
促进教师提炼、归纳与总结教研中的所思与所获,形成更有价值的教研成果。
发展教师的学习收获,引领教师行为,启迪教育智慧。
二、变换视角,让教师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在教师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走近名家”的点式学习。
学校首先结合教师需要以校为单位分别为教师购置了教育专著。
各校把这些专著集中到中心校以教师“图书漂流”的形式进行统一管理与借阅,既解决了农村教师教育专著书目少的难题,又为教师广泛读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自主阅读的同时,学校安排教研组每天下午一个小时为教师集中学习时间,各教研组围绕教研主题和名家进行网上视频学习。
从看名家的理论到学名家实践。
引领教师进行序列化与动态化学习。
许多教师在学习中都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每个月我们都把这种可贵的学习资源利用起来,开展教师学习交流会。
会上每位教师都将学习所获、所思、所悟,梳理、提炼到同伴中交流,使思想的火花在不断地碰撞中结出教师成长的理论硕果。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六大因素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六大因素教育科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实践并真切地感受着教育科研的真谛,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着、探索着。
1、自主学习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和学习。
特别是面对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教师必须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不断地学习。
不学习,或消极被动,或主观盲目,会导致走更多弯路,甚至走向极端。
为了避免走弯路,必须加强学习,让学习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状态。
向书本学习,沉浸到无垠的精神世界中,与教育大师们进行对话,聆听来自教育界最前沿的声音,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
向身边的老师学习,努力发现和借鉴别人的长处,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
尤其是现代社会,各种知识信息浩如烟海,不断更新,教师更要有“活水”。
若教师不读书,源头堵塞,何来活水呢?而学习过程就是吸取的过程、积淀的过程。
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另一方面要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
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渐提高自己的认识,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从而为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校本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
为了促进教师多读书,学校要给教师推荐了一些好的书籍,并要求教师认真阅读。
对于教育教学理论,既要阅读、学习,更要多加研究,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精神的愉悦。
同时,在学习过程一定要做好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可以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反复利用和研究。
2、同行互助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式交流互动,实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合作交流和互助互利,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
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可以超越年级和学科。
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实现各年级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促进。
同伴互助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保证。
教师问题的提出,可以通过教师群体的智慧,发挥团队合作、互补共生、群策群力、互动成长的巨大优势,发挥集体的智慧,整合集体的力量,使每一个人均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弥补个人的局限与不足。
青年教师成长计划
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的重任。
然而,在教育工作中,青年教师往往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成长,我们制定了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旨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首先,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是基础,但教学实践能力同样重要。
因此,我们将为青年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包括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学生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提升教学水平。
同时,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学科竞赛、教学比赛等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教学技能。
其次,青年教师需要注重个人发展规划。
每位教师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我们将为青年教师提供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他们理清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
同时,我们也将为他们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教育实践等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再次,青年教师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
教育事业是一个团队工作,青年教师需要与同事们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我们将组织各种形式的师徒结对活动,让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其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
同时,我们也将鼓励青年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共同进步。
最后,青年教师需要注重心理健康和情感管理。
教育工作是一项高度情感化的工作,青年教师往往面临着工作压力和情感疲劳。
因此,我们将为青年教师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工作情感。
同时,学校也将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为青年教师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总之,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旨在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我们相信,在学校和社会的关怀下,青年教师一定能够不断进步,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教师的发展,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教师的发展,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李晓峰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学校靠什么发展?这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岗位上,我已工作了十年。
这十年来,我努力地观察、学习、实践着,我领悟到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涵发展,而内涵发展的关键就是教师得到发展。
关注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一、精神引领,实现教师的自我追求曾在《中国教师报》上被整版宣传的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之所以成为名校,我认为关键就在于其关注了教师的发展,该校的每一位教师会收到校长这样的勉励:你面对的是每天成长发展着的学生,耽误不得;你面对的是对学校期望值越来越高,甚至有点苛刻的家长,懈怠不得;你面对的是学校在新的机制下的生存与发展,马虎不得;你面对的更是你自己的专业成长,放松不得。
学校不在乎你原有的水平,需要的是你充满自信,不断进步,希望你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信赖,领导同意,同事认可的老师。
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精神引领。
“学校要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是心的沟通,是思想的统一,是凝聚的团队”,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从生命的视角去审视教师,真正做到“目中有人”,针对教师的职业特点,满足教师的第一需要,努力把学校办成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
1、精神激励,实施民主管理。
教师群体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特殊群体,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都有其独特的判断能力,较少迷信和盲从他人,难以接受命令式的管理,更反感学校管理者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
因此,必须重视对教师的内心激励。
学校管理者应树立“每位教职员工都是管理者”的意识,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决策。
充分尊重信任教师,畅通渠道,广开言路。
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落实民主监督;坚持并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使教师对学校事务明明白白。
学校的发展需要与教师个体的发展目标更趋一致,在教师中形成“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共识,从而增强工作的积极性。
2、情感凝聚,关注情感需要。
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正自身,感召人心。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有效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有效途径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有效途径)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有效途径的全部内容。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五个有效途径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自己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
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
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1、课题研究.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之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之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之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至U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终身学习、教学反思、同伴合作、行动研究、专家引领、课题研究、网络研修、教师成长记录袋等。
一、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①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要树立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在研究中应用;还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学习、再学习。
要做教学实践中的“有心人”,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究,积极探索,锲而不舍,勇于革故鼎新。
(一)个体学习首先教师主动学习间接经验。
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向周围其他同仁学习,学>-j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
其次,要积极主动积累实践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
(二)互动学习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
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生问的互动探究活动。
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地学。
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单一主体探索为导向的学习活动。
它经常以网页呈现问题作为开始,引导学习者解决问题。
(三)团队学习.合作是校本研究的途径与方式,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若研究只停留在教师个体,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
与新课程同行,促专业化成长
那 么 , 师 怎 样 实 现 自 身 的 专 业 成 长 教
呢 ?
百 多 年 的 历史 了 。 这 三 百 多年 的 专业 化 在 进程 中 , 师 始终 没 有 取 得 像 律 师 、 教 医生 这 些职 业 的 专 业 地 位 , 具 有 像 医 生 一 样 不 不 可替 代 的 专 业 特 性 。
基础 。
首先 , 建教 师 专 业 成长 的平 台——重 构 建 教 研 制度 。 为 学 校 , 构 建 促进 教 师专 作 应 业 成 长 的平 台 , 立 校 本教 研 制 度 , 建 以往 教 研组只是成 为一个学科资料 的集散地 。 真 正 实 现 其 教研 功 能 的 较 少 , 多 教 研 活 动 大 缺 乏 实 质性 内容 , 形式 主义 之 风 盛 行 。 别 特 是 农 村 中学 , 教研 组 几 尽 瘫 痪 , 存 实 亡 。 名 实 现 教 师专 业 成 长 , 须 实 现 教 研 组 的 重 必 建, 让教 研 组 真 正 成 为学 科 知 识 探 究 、 法 教 学 法 探 究 、 育 规 律 探究 的 阵 地 。 教 教研 组 应 当成 为 一个 教 师 学 习 型 、 究 型 的 组织 , 研 让 教 师 的 智 慧 在 这 里 产 生 合 力 , 教 师 的 理 让 念 在 这 里更 新 , 教 师 的观 点 在这 里碰 撞 , 让 让 教 师 的 技 能 方 法 在 这 里 得 以 展 示 和 交 流 , 教 研 组 成 为 教 师 自主 、 作 、 究 的 让 合 探 芳 草 地 。 校 可 以 在教 研 组 重 建 的 基础 上 , 学 构 建 新 型 的教 研 网 络 平 台 , 足教 师 专 业 满 成 长 的需 要 , 广 大 教 师 的 成 长 创 造 一 个 为 新天地, 教师群体向学习型群体转变。 让 其次, 打造 教 师 专 业 成长 的阶 梯 —— 课 堂 教 学 案 例 研 究 。 师 进 行 课 堂教 学 的 案 教 例 研 究 是 教 师把 教 学 与 科 研 有 机结 合的 最 佳 途径 , 教 师 由理 论 走 向实 践 的桥 梁 。 是 真 正 能 够 做 到 以 研 促 教 、 教 带 研 的 科 研 效 以 果, 能够 使 教 师 直 接 关 注 自身 的 教 学 行 为 和 教 学 过程 。 究 自身教 育 的得 失 成 败 , 研 并 进 行 适 时 调 整 和 修 正 , 教 师 的 专 业 成 长 使 与 生 机 勃 勃 的 动 态 课 堂 一 起 生 成 , 实 提 切 升 自己 对 教 育教 学 现 象 和 问 题 的 自觉分 析 探 究 能 力 。 堂 教 学 案 例 研 究 能够 有 效 地 课 把 教 师 工 作 的 独 特 优 势 充 分 地 结 合 在 一 起, 比较 灵活 , 形式 多样 , 现 教 师 的 自主 体 性 , 常适 合 教 师 的专 业 成 长 。 非 学校 还 可 以 以 教 学 骨 干 和优 秀 教 师 来 进 行 学科 教学 的 专 业 引领 , 现 教 师 素 质 的 整 体 提 高 和 角 实 色转变 。 第 三 , 往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的 必 由 之 路 通 反思 。 国著名心理 学家林崇 德提 出 我
培养青年教师计划
培养青年教师计划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并实施一项科学的、系统的培养青年教师计划,对于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培养青年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青年教师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实习、观摩、讲座等形式,让青年教师深入了解教学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培养青年教师要注重个性化发展。
每个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学校应该根据青年教师的个性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培养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再者,培养青年教师要注重团队合作。
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与更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交流和学习。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导师制度、组织教研活动等方式,让青年教师与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最后,培养青年教师要注重激励激励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评优奖励、晋升晋升等方式,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培养计划,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和精心设计。
学校应该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发展平台,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这不仅是对青年教师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的有力保障。
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西发”项目“西吉县农村学校校本教研行动研究”课题研究的启示
辅导讲座 , 又有教 师个人 的反思交流 ; 培训 内容上 , 从 不仅 注重
了校本教研 的通识培训 , 而且 开展 了课题研究方案的培训。通 过多层次 、 多形 式的校本 培训 , 使广大一 线教 师认识到 : 校本教
世 界银行贷款/ 国政府 赠款 “ 英 西部地 区基础 教育 发展 项
目” 以下简 称“ ( 西发 ” 目) 0 5 项 自20 年在 西吉 启动 以来 , 校 我 有 幸被确 定 为项 目学校 , 承 担《 吉 县农村提 出 了“ 集 , j步 走 ” 的工作 思路 , 即第 一 年 探索 研讨 , 典型引 路 , 累经 验 ; 二年 以点带 面 , 积 第 全面推 开, 反思矫正 ; 三年整理完善 , 第 形成评 价 , 总结推 广。在 实施 过 程 中, 以年级组 为基本 单位 , 以典型课 例为基 本载体 ; 以全 员参与、 行动 跟进 、 重反 思为 基本 要求 ; 注 以密切 合作 、 化 深
2 0 / ・ 宁夏教育科研》 0 83 《
1 变观念 。 . 转 校本教研是什么? 校本教研 如何做等 问题 , 对
于新课程 实施初期 的教师来说 , 是一个全新 的概念和课题 。在
承担了《 两吉县农村学校校本教研行动研究》 课题实验之后 , 我 们首 先组 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 了县级课题培 训 , 听取了 区 、 县 级专家关 于校本教研的讲座和 如何开展校本 教研 课题实验 的
行动研 究》 课题 实验 。经 过两年多 的实验 , 国家 、 、 在 区 县级 专
家的指导下 , 我校 的校本教研 工作 从茫然 无 知到初步 取得 成
各种具体 问题 的解决 , 而更 加关 注教 师 、 生和学校 的发展 。 从 学 由于教 师对校本教研 的涵义有 了比较 明确 的认识 ,这为校本 教研 的有效实施创造 了有利条件 。 2 体备课 。 . 集 观念的更新并不 等于实践 的跟 近。 如何将校 本 教研真正 落到实处 , 不是 一件容 易 的事 情 。经 过反 复的 并 调研、 证, 论 借鉴兄 弟学校 的成功 经验 , 们把集体 备课作 为 我
如何开展高质量研修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开展高质量研修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高质量的研修活动,而传统的教研活动都普遍存在着一定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构建以课例为载体、专业引领与行为跟进相统一整合的“行动教育”模式,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种有价值的选择,并以一个现实的课堂教学案例来说明教学行为改进的实际过程。
关键词:课例研究;行动教育模式;比较研究;有效整合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03一、什么是课例研究(一)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定义首先,什么是课例,课例与案例有何区别与联系。
如图1所示,案例是一个大的范畴,案例中包含了教育案例,而教育案例中的一个方面才是课堂教学案例,简称为“课例”。
“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课例研究也就是“讲课堂教学背后进行研究的故事”。
课例研究的特点是:以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并具有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
(二)课例与课堂教学实录要做“课例”研究,首先得有真实生动的课堂教学过程才能以此为研究基础。
而真实的教学过程来源于课堂教学实录,因此我们说课例源于课堂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是把一堂课的全部经过记录下来,包括每件事情的发生、发展,每个环节的设计过程与结果,教师说的每一句话,提的每一个问题,还有学生的回答,所有客观、真实的记录,但是仅是记录,不掺杂记录者个人的任何观点、意见,不做任何主观性评价。
在记录的过程中有必要提醒注意以下几点:1、课堂实录一定要真实反映教学真相,而不要掩盖教学真相。
在实际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对话往往囿于教师与几个学生之间,课堂上所见到的只是优秀教师与聪明学生的表演,但是从课堂实录中却并未反映出该现象,我们在记录提问回答时只是一味地编号,从一一直到四十,乍一看有如此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但实际提问学生的重复率很高。
2、课堂实录一定要记全、记完整,尤其不能忽略过程与细节。
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 践 创 新 誊
口 王 盛 之
面 对 新 课 程 改 革 ,如 何 把 新 理 念 转 变 为 有 效 的 教 学
根据教师 的要求和学校的 申请 ,我们采用综 合调研 、 专题调研 , 体行动与个人行 动相结合 的方 法 . 常深入 集 经
内的教学 中的实 际问题为研究 内容,以教师 为研 究主体,
以 促 进 师 生 共 同 发 展 为 研 究 目的 ,所 开 展 的 行 动 研 究 活
新课程 , 师生共发展” 为主题 的大型 系列研讨活动 . 各学科
通 过 课 堂 教学 观摩 、 生 学 习 成 果 展 示 、 学 成 果 展 板 、 学 教 专 家 讲 座 等 方式 , 显 我 区教 师 “ 尽 以学 生 发 展 为本 ” 教学 理 的 念 及 课 堂 教学 艺 术 . 力实 现 教 育 创新 与 可持 续 发 展 : 们 努 我 积 极 开 展 教 师 基 本 功 比 武 、 年 教 龄 会 教 比 赛 、 秀 校 本 五 优 教研 活 动 评 比 .积 极 承 办 省 市 各 级 优 质课 评 比和 新 课 程 展示 活动 , 极 为 我 区 教 师 成 长 和学 校 发 展搭 建舞 台 ? 积 就 是 在 阅读 中 想 开去 , 回忆 相 关知 识 、 去 有 关事 物 或 过
教师互动交流 . 畅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和疑虑, - 共 口
同探 讨 解 决 的 方 法 , 帮 助 学 校 开 发 校 本 课 程 。 并 二 、 展 主 题 活 动 。 建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 平 台 开 构 我们 有 计 划 有 目的地 组 织 好 每 一 个 校 本 教 研 活 动 . 为 - 竺 r 教 师 成 长 搭 建平 台 。为 了推 进 我 区基 础 教 育课 程改 革 , 我 黼 们 在 “ 化 教育 过 程减 负 提 质 ” 优 的经 验 基 础 上 , 办 以 “ 举 走进
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和助推力
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这种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而且在创新思维的驱动下,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传统的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消极人格与教育职业的要求格格不入。
教师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如果在教学中不进行创新实践,就难以搞好教学工作,也无法承担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使命。
教师只有具备开拓意识、进取观念和创新精神,才能在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时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造型人才。
高校青年教师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新观念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模式与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在前期的教学中,极易形成模仿老教师、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教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求稳型思维。
在这种思维的束缚下,青年教师的内心深处不敢冒险,只想着老老实实地过那种千篇一律的教学生活。
这对于青年教师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没有创新,就没有强大的竞争力,也很难在愈加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立足。
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创新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把培养青年教师创新性思维作为学校与社会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我们应站在新世纪知识经济的高度,着手培养高层次的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教师,不断增强创新思维的意识,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进行创新思维实践。
2.注重教师成长过程的创新性培养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上讲台前必须接受的一项基础训练,然而,目前岗前培训的形式单一,导致形式化。
大部分采取大班上课,最后闭卷考试的形式。
这些简单的培训无法满足青年教师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思维方法已经有数百年没有改变了。
虽然它们可以非常有力地处理相对稳定的社会中的许多问题,但是这些传统思维方法已经不足以应对当今社会的快速变化。
因此,在讲授内容方面,建议通过开设专门创新性培养课程,让青年教师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学习和掌握教学理论,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用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并开展创新教学实践课,让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情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师自身条件等实际出发,切忌生搬硬套。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指导计划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指导计划1. 背景和目标本指导计划旨在帮助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
通过提供指导和支持,我们希望能够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适应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增进专业能力,最终实现个人和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
2. 指导计划内容2.1 导师指导每位青年教师将被分配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导师将负责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导师将与青年教师定期会面,讨论教学经验、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并提供宝贵的建议和反馈。
导师还将帮助青年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并监督其实施。
2.2 专业培训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我们将组织定期的专业培训活动。
这些培训将涵盖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学生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将由资深教师和教育专家主持,以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2.3 教学观摩和反馈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我们将组织教学观摩活动。
青年教师将有机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此外,我们还将提供对观摩教师的反馈,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空间。
2.4 个人反思和总结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加强自我认知和专业成长,我们鼓励他们进行个人反思和总结。
青年教师将被要求定期撰写教学反思和总结报告,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导师将对报告进行评估并提供进一步建议。
3. 指导计划的评估与调整为了确保指导计划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我们将定期评估指导计划的实施情况。
评估将包括青年教师的发展情况、教学质量的提升情况以及指导计划的满意度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将及时调整和改进指导计划,以更好地满足青年教师的需求和期望。
4. 结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指导计划旨在为青年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在专业成长方面取得进步。
我们相信,通过这一指导计划,青年教师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4年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总结
2024年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总结随着时间的推进,2024年已经过去了。
这一年,我们在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回顾2024年我们所做的工作,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便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青年教师的能力。
首先,我们在2024年继续加强了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
通过定期的个别辅导和集体备课,我们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了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
我们也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同时,我们鼓励他们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与其他老师分享经验和教学资源。
其次,我们在2024年加强了新教师的培训计划。
我们意识到作为新进入教育行业的教师,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因此,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专门的培训课程,包括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培训课程旨在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育工作,掌握教学要领。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一个导师制度,为新教师提供个别指导和支持。
每一个新教师都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他们的导师,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专业建议。
这种导师制度有效地提高了新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教学质量。
尽管我们在2024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创新,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
其次,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我们需要关注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青年教师的能力,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支持。
通过建立更多的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源,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其次,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导师制度,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给新教师。
此外,我们还将建立一个反馈机制,定期收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和指导方式。
总之,在2024年,我们在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教师工作规划与跟进实施
教师工作规划与跟进实施第一节:引言教师工作规划与跟进实施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教师能够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目标。
跟进实施则是将规划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确保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教师工作规划和跟进实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教师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二节:教师工作规划教师工作规划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础。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例如,是否希望成为优秀的教学专家,还是更倾向于教育管理和领导岗位。
其次,教师应该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需求。
最后,教师需要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明确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节点。
第三节:职业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职业发展,教师可以考虑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
例如,可以参加进修课程或培训,提升自身的学识和专业技能;可以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和学术交流,提升专业水平和学术声誉;还可以担任教师工作坊或研讨会的讲师,增加教学经验和影响力。
第四节:规划实施的难点和挑战实施规划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难点和挑战所在。
首先,教师需要克服自身的拖延和懒散倾向,确保计划得到有效执行。
其次,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修正规划,以适应教育领域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最后,教师还需要应对可能的外部限制和困扰,例如时间和资源的有限性。
第五节:跟进实施的重要性跟进实施是规划成功的关键。
通过跟进实施,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
同时,跟进实施也能帮助教师检验自己的规划是否有效和合理,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六节:跟进实施的方法和策略跟进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制定具体的任务和时间安排,将规划拆分为小目标,逐步推进。
其次,教师可以制定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实施的进展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反馈和调整。
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他人的支持和协作,共同推进规划的实施。
第七节: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跟进实施还需要合理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跟进,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同课异构”是当前我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常用的方式。
在活动过程中由联校教研组或学校指定同一课题,再各自备课,然后同时展示教学。
从活动效益看,这样做能体现联校教研或学校教研的不同水平,激发教师互补、互学、互促,应该说对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但在观察中也发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展示的年轻教师在异构的过程后缺少再次实践的机会;(2)在过程中缺少教研员或骨干教师的跟进式的具体指导,因而很难实现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促进教师深化研究、再次实践,从而切实形成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
对此,我认为采用“跟进式同课异构”教研方式:让年轻教师先独立备课上课->联校教研共同体评课议课、开展教研活动(教研员、骨干教师参与教研)->被指导教师再次独立备课上展示课->进一步互动交流、提升总结(教研员、骨干教师、执教教师)。
整个教研过程突出了“跟进”,从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法学法的优化到教学策略的选择,教研员(或骨干教师)全程参与,从而更好地发挥了教研员(或骨干教师)的指导与研究作用,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而且使年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专业得到快速成长,深受一线领导和教师们的欢迎。
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行动跟进,注重教研过程的连续性教研员要想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就必须把目光聚焦到教师与课堂上,做到“三跟进”:跟进课堂,跟进教师,跟进教研组。
同时,这种跟进也包含着联校教研和本校教研组对执教教师的跟进共研。
正是有了这种跟进的机会,所以整个教研活动是真正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问题的解决经历了“教研组集体研究—实践—教研反思—再实践—观摩对比—再反思”的一个完整的、螺旋式上升的教研过程。
二、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注重对执教教师具体细致的指导很多教师在听完一节赏心悦目的公开课后,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真是太巧妙了!以至于当自己因有教学任务要备课时,往往急不可待的到网上搜名家的教案,时间一长,便形成了对网上教案的依赖。
我们不否认网上有一些精品教案,但这种行为导致的结果却是一线教师们独立备课能力的逐步削弱。
那么怎样改进呢?我想主要是培养教师们一种备课的思考习惯。
备课应该备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
而“跟进式同课异构”恰好给了教研员(或骨干教师)一个和年轻教师们共同备课的过程。
1.备教材教师们一般认为备教材就是弄清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起点等。
确实,这些都是需要弄明白的,但仅仅知道这些是不是就算教材理解到位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就像我们平时听课,一节课下来,内容讲得比较清楚了,但总感觉离数学的真谛好像还很远。
原因在哪儿?主要还是备课时没能养成一种追问的意识。
追问什么?说简单点就是九个字: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
比如,以我跟进指导的“圆的认识”为例,教参上的分析如下。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对后面即将学习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学习有奠基作用。
教学目标: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和圆面的区分;圆的特征的完整的构建过程执教教师也是亦步亦趋地为了完成书上的目标,安排了一个个密集的教学活动,一节课(40分钟)下来,画圆还没开始。
下课后教师们评完课后,我问执教教师和整个教研组:“圆的特征是什么?”(圆有无数条半径,长度都相等;圆有无数条直径,长度都相等;且半径长度是直径的二分之一。
)我紧接着问:“这些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如果从追问为什么的角度继续思考,为什么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为什么圆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直线图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几个问题问下来,大家都陷入了一种思考的沉默中。
是啊,多少遍的教学,使我们对圆的特征这几句话已经司空见惯了,却不曾想结论为什么是这样,这种追问意识的淡薄使我们忽略了太多数学本原的东西。
经过讨论,我们达成一致: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到探讨这几个为什么上,课堂上学生们研究热情比第一节课高涨了很多。
由此及彼,我们一并研究并追问了如下多个教学内容。
案例1:2和5 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2和5的倍数的特征为什么——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和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就可以了?干什么——学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用?(为以后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约分、通分打下基础。
)案例2:质数和合数为什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用埃拉托塞尼的“筛法”为什么找100以内的质数只划到7的倍数就可以了?案例3:循环小数两个自然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商可能会是哪几种情况?思考:为什么除不尽,就一定会得到循环小数呢?案例4:比例的基本性质为什么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几个回合下来,教师们对于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追问“为什么”的习惯初步形成。
2.备学生教学高手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差别,除了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外,对学生的把握更是值得关注。
把握学生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研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外,更重要的是研究、琢磨学生的心理:说到底就是你能不能从学生的眼神、声音、动作中洞察出学生在想什么,哪里遇到了困难;你能否及时地把学生心中的“闷”及时放大引起大家的思考……这些能力也是需要慢慢修炼的。
在跟进研究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这一课中。
在听完执教教师第一节课后,我和教师们在进行教材分析时,感觉这两条规律对学生都不难,于是放在了课下自学,课上进一步研究不完全商的除法算式中余数的规律。
在第二遍试教中,教师提出了问题“是不是商不变的规律适用于一切除法算式”后,接着如下呈现几组算式。
7÷3=2 (1)70÷30=()……()700÷300=()……()学生在研究完后出现如下两种答案:70÷30=2......1 70÷30=2 (10)700÷300=2......1 700÷300=2 (100)于是全班交流。
甲:根据商不变的规律,70÷30=2……1。
乙:结合验算,2×30+1≠70,所以70÷30=2……1是错的。
经过交流,甲组学生(还有一部分具有相同想法的学生)已经知道第二种答案是正确的,但对于第一种到底错在哪里还有些模糊,于是出现了结果正确的学生在讲完后问大家听明白没有,大部分学生虽然嘴上说明白了,但语气显然不够自信,这时教师并没有往下进行,而是适时抛出问题:“刚才大家回答问题的声音告诉我有些同学还不太明白,对吗?”(一部分学生使劲点头。
)“大家能不能想办法动手画一画,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余数是10?”经过大家的讨论,用分小棒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70÷30的过程(如下图),从而把本节课的研究继续往深处发展。
在这里,学生回答问题的语气就是把握学生心理的信号。
当然研究学生心理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和学生长期共处的交往过程中,了解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有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才能暴露出真实的思维。
3.备教法学法在对教材和学生有了较好的把握后,就要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法的优劣往往决定了一节课的效率和学生的思维状态。
在两次跟进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教师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少;或者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了一定的障碍,教师不自觉的又充当了代理人的角色。
比如:在“圆的认识”第一次试教中,教师把问题设计得过小、过碎,一节课下来教师发问的问题有50多个;在“商的变化规律”第一次试讲中,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三条规律的记忆上,学生的探究能力并没有太大的提高。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1)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中,变被动学为主动自学。
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实际上取决于他自学能力的高低。
于是,结合我区正在推进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我决定把教师们一开始的教学设计进行“大手术”,即先让学生自学,课上只研究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把这一想法和教师们作了交流。
一开始大家顾虑重重:我们用这种方法都没讲完,如果改成自学能完成吗?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不出问题来怎么办?大家的顾虑是实际的,但我知道,城乡间学生的差异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不迈出第一步,那就永远停留在“担心”中。
经过具体环节的讨论,教师们终于达成一致。
于是我们在第二次试讲中,采用三个环节:课前自学,课上交流(包括教师出题检测),研究困惑。
经过改进,效果立马显现:学生只用了8分钟就交流完了圆的基本特征和画法。
台下的我们都感到非常兴奋,第一次试教的课可是整整用了42分钟啊,我们居然节省了34分钟!执教教师显然也非常激动!紧接着顺利进入到研究问题的阶段。
(2)在课堂交流的过程中,变汇报自学收获为研究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而通常的数学研究也始于问题。
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和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
在“圆的认识”第二次试讲中,当教师问“大家在自学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时”,学生陷入了沉默,这时执教教师也变得局促起来。
在台下教师的暗示下,执教教师从练习遇到的难题入手,逐步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虽然最终“为什么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为什么圆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这几个问题是由教师提出的,但在学生的研究状态中(时而紧皱眉头、时而比划演示,时而低头讨论……),我们感觉到学生沉浸在了真正的数学研究的乐趣中。
(3)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变单兵训练为小组讨论解决。
现在的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采用遇到问题让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讨论都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自发意识不够;二是由于问题的挑战性不强,讨论的动力不足,往往使讨论流于形式。
所以在跟进教师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向教师进行渗透“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讨论”,以便培养学生讨论的自觉意识,同时问题的设计要值得讨论,尽量做到少而精。
比如“商不变的规律”第二次试教中,教师的问题很有针对性——“是不是商不变的规律适用于一切除法算式”“怎样能更形象的让大家看到70÷30的余数是10”。
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与讨论的氛围。
(4)在面向全体的落实中,变优生展示为学困生“暴露思维”。
思维是隐性的,尤其是学困生很少能在公开场合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别说自己遇到的困难了。
很多课上,教师的问题大部分都被举手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包揽了”,学困生也很少能得到发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