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的道德问题
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问题研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社会也面临着道德失范的问题,不断地挑战人类的道德底线。
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现象包括恶意攻击、虚假宣传、隐私泄露、盗窃个人信息以及网上欺诈等。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本文将探讨网络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以促进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
1.网络匿名性引发的道德失范问题互联网的匿名性是造成网络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重要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会忍不住说出心里的话或者行为不当,但是网络上的匿名环境给了人们更多的自由,无数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在互联网自由传播。
一些人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践踏他人的尊严,粗口肆语、诱导犯罪、侮辱甚至威胁等行为层出不穷。
时常有人为了追求虚拟的快乐,不择手段地攻击他人,使网络成为了一个充满攻击性的场所。
2.缺乏足够的监管和法律规定网络社会中道德失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足够的监管和法律规定。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以监管网络社会的行为,以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
即使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社会对网络行为和互联网内部纪律制定了相关规定,但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难度很大,因此,网络社会发生的道德失范仍难以得到有力的惩罚,许多犯罪行为难以被揭露和打击。
3.个体道德缺失所导致的道德失范问题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问题,既有外部制度规定因素,也有内部个体道德素质因素。
在网络纵横的时代,网络用户的个体道德素质水平对网络环境的质量影响巨大。
有些网络用户在网络交流中缺乏基本的社交礼仪,言行举止不足以让人尊重,成为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策源地。
此外,一些通过网络发达社会获得的信息带有明显的虚假色彩,并利用这些错误信息来欺骗用户,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为了解决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下述对策:1.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网络社会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网络的管理和监管,包括规范网络行为、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公民隐私权利等问题。
网络社会的道德问题
解决办法
●关注 ●网站的管理 ●宣传、教育
●自律
网络隐私权涉及的道德问题
网络隐私权这一概念特指互 联网中个人隐私权,是隐私权概 念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网络隐私主要包括:
(1)个人登录的身份、健康状况。 网络用户在申请邮箱、个人主页、 网上购物、医疗等过程中,网站往 往要求用户登录姓名、年龄、住址 、身份证、工作单位等身份和健康 状况,网站合法地获得用户的这些 个人隐私信息,有责任保守这些秘 密,未经授权不得泄露。
网络语言的不文明行为反映 出网民的“网德缺失”,影响了网 络的正常秩序,放大了网络的负面 作用,已成为时下网络上最为人诟 病。
网络语言不文明现象的成因
●网络中特殊的交往模式 网络交往和现实社会中的人际 交往不同,是一种“人——机—— 人”的间接交往模式。它具有匿名 性、隐蔽性等特点。
●网络空间一次性的人际关系 从人际关系上看,“一次性” 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谩骂行为。网 络就是这样一个很特别的环境,网 民足不出户就能很容易地“见面” 了:但在这个虚拟的环境里也很容 易产生“一次性”的行为。
到了1999年,在世界范围内, “数字鸿沟”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 大关注。 2000年,我国在北京召开“跨 越数字鸿沟”高层研讨会,探讨其 本质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同时,世界其他国家都纷纷围 绕数字鸿沟问题进行了不同方式的 讨论,认为数字鸿沟问题已经成为 全球范围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 一。
数字鸿沟不仅表现在国家与国 家之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 国家之间,同时在一个国家内部不 同地区之间也会存在“数字鸿沟” 问题。
当这种偏移发生后,许多本属 于个人数据的信息变成公有信息, 可以在当事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被 随意采集、使用,也不必征得当事 人的同意,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改 变这些信息的状态。
网络道德 (2)
网络道德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道德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网络道德作为网络社会中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念的体现,对于个人、组织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网络道德的意义、现状以及如何维护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的意义维护网络生态平衡网络道德的核心是维护网络生态平衡,保障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在网络社会中,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展商业活动等,而网络道德的良好实践可以使网络空间更加公平、和谐、有序。
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网络道德的遵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通过尊重他人的隐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等,可以减少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从而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社会。
保护个人权益网络道德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保护个人权益。
在网络空间中,个人信息和隐私面临诸多风险,如果缺乏网络道德观念的约束,个人权益将受到侵犯。
因此,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可以保护个人在网络世界中的合法权益,提升个人的网络幸福感和安全感。
网络道德的现状匿名性滋生不良行为互联网上的匿名性使一些人以虚假身份或匿名行为进行网络欺诈、网络谩骂等不良行为。
这种行为的存在使得互联网空间缺乏亲和力和责任感,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信息泄露和侵权问题在网络世界中,个人信息的泄露和知识产权的侵犯问题日益突出。
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导致个人隐私被侵犯,而知识产权的侵犯则严重影响了创新和知识的共享,损害了正当权益。
网络暴力和网络欺诈网络暴力和网络欺诈是当前互联网社会中的常见问题。
网络暴力包括网络谩骂、网络霸凌等,严重的甚至导致对个人身心健康的伤害;网络欺诈包括虚假宣传、网络诈骗等,给用户带来财产损失和信任危机。
维护网络道德的策略加强教育和宣传加强网络道德的教育和宣传对于提高整个网络社会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于网络道德的认识和了解,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准则。
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制裁力度,可以为维护网络道德创造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了解电脑网络安全的法律和道德问题
了解电脑网络安全的法律和道德问题电脑网络安全的法律和道德问题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但网络安全问题也逐渐变得突出起来。
因此,了解与电脑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脑网络安全的法律和道德问题,以及相关的应对策略。
一、法律问题1. 网络攻击和犯罪行为网络攻击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漏洞对他人计算机系统进行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入侵等活动。
这些行为违背了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属于犯罪行为。
比如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传播和网络诈骗等都是违法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为了应对这些网络攻击和犯罪行为,各国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网络安全。
在中国,国家对网络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网络运营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标准,为维护网络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2. 个人隐私保护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在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成为常态。
然而,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问题也不容忽视。
网络黑客、不法分子以及一些企业机构可能利用技术手段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从而造成财产和个人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许多国家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律。
这些法律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原则,明确了用户享有的权益和企业应承担的责任。
在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的实施有力地维护了个人隐私的安全。
二、道德问题1. 网络伦理和职业道德网络伦理和职业道德是指在使用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时应遵守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应遵循网络礼仪,尊重他人的权益和隐私,不发布不实信息和恶意攻击他人。
对于企业和组织而言,应确保网络安全,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诚信经营。
网络伦理和职业道德对于维护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青少年在网络上的道德失范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这些道德失范行为包括网络欺凌、侵犯他人隐私、传播不良信息等,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
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青少年健康、阳光的网络成长。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1.网络欺凌:青少年通过网络平台对他人进行侮辱、恐吓、威胁等行为,导致受害者心理受伤和自尊受辱。
2.侵犯他人隐私:在网络上散播他人的隐私信息,包括个人照片、个人资料等,影响他人的生活和工作。
3.不良信息传播:青少年在网络上传播淫秽、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对其他用户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伤害。
4.网络依赖: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以上这些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对青少年本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需要引起重视。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教育不足:部分家庭对孩子的网络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教育,导致孩子不懂得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2.社会道德风气不良: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网络行为,这些行为对青少年产生了“示范效应”,使他们模仿并传播这些不良行为。
3.网络监管不力:一些网络平台对用户的行为监管不够严格,使得一些不良行为者得以肆意妄为。
4.青少年心理问题:一部分青少年本身存在心理问题,通过网络行为来获得应有的关注和满足感。
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严重化,需要找到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来加以解决:2.弘扬社会正能量:社会要加强正能量的传播,引导青少年积极向上,远离网络不良信息和行为。
3.加强网络监管:网络公司和平台要加强对用户行为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诚信体系,惩罚不良行为者,保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4.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透露个人隐私信息,不随意传播不良信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社会网络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
社会网络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与好友交流、分享生活方式还是获取新闻、娱乐等信息,社交网络以其便利和快捷的特点迅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社会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社会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社会网络的普及促进了道德观念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过去,社会道德观念往往受到传统价值观的束缚,人们往往被社会的期待和规范所限制。
而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人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个人观点和价值观。
举个例子,网络上的争议话题常常引发激烈的讨论,各种立场、观点和声音此起彼伏。
这种多元化的观点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挑战,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评判传统道德观念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其次,社会网络极大地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过去,道德观念的传播通常依赖于传统媒体和社交关系。
信息需要经过编辑和审核,才能被传递给大众。
然而,社交网络的出现,使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不论是值得称赞的行为还是争议观点,只要一被上传到网络上,就会瞬间传遍全球。
这种迅速传播的特性使得人们对道德观念的接触和接受更加广泛。
然而,由于信息的碎片化和难以核实性,社交网络也带来了道德观念的混淆和误导。
很多时候,人们会根据自己获取到的信息做出判断,而忽略了背后的真相。
这种盲目的接受和传播道德观念的行为可能导致人们对道德价值的误解和误判。
此外,社交网络极大地促进了道德观念的相互交流和碰撞。
以往,人们的社交圈子往往相对狭窄,个人的道德观念主要受到亲友和身边人的影响。
而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人们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种交流使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不同背景的道德观念得以相互碰撞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以从他人的观点和行为中汲取经验,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但是,同时也存在一种道德相对主义的倾向。
争议的观点和行为在社交网络上频频出现,人们往往根据个人偏好和情感导向来选择性接受和认可某些观点,从而导致道德观念的相对化和多元化。
道德与法治网络行为的道德规范
道德与法治网络行为的道德规范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网络行为中的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道德与法治网络行为的道德规范,从社会公德、网络言论、网络隐私和版权保护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规范以促进良好的网络行为。
一、社会公德1.遵守法律法规:网络行为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从事非法活动,如传播违法信息、破坏公共秩序等。
2.尊重他人权益:网络行为应尊重他人的隐私权、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3.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网络行为应积极参与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散布虚假信息、煽动仇恨等有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二、网络言论1.言辞文明:网络言论应文明、理性,不使用侮辱、恶意攻击等不当言辞。
2.尊重他人观点:网络言论应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不得进行歧视、人身攻击等言辞。
3.传播真实信息:网络言论应以传播真实、客观信息为目标,不得故意散布谣言、虚假信息等误导他人。
三、网络隐私1.保护个人隐私:网络行为应尊重和保护他人的个人隐私,不得非法获取、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2.谨慎分享个人信息:在网络中分享个人信息时,应谨慎选择,避免将个人敏感信息暴露在公共网络空间。
3.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采取合理的网络安全措施,保护个人及他人的网络隐私安全。
四、版权保护1.尊重他人版权:网络行为应尊重他人的著作权等权益,不得擅自复制、传播他人的作品。
2.合理使用他人作品:若需要使用他人的作品,应尊重版权规则,遵循合理使用原则。
3.自律网络创作:在网络创作中,应遵循版权规范,不得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版权。
道德规范是网络行为的重要准则,它能够指导人们在网络空间中正确行为。
每个网络用户都应承担起维护网络道德规范的责任,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以保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网络社会是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和交流的机会。
同时,在这个时代里,任何人都能随便地发表自己的各种言论。
尽管网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道德问题。
人们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的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是人们应该在网络上保持良好的道德行为。
第一,网络暴力的讨论。
网络暴力指的是通过网络传播的歧视、侮辱和威胁等行为。
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心理影响会对受害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对社会秩序造成隐患。
我们应该在网络上遵守道德规范,不参与网络暴力,不轻易发表带有攻击性的言论。
第二,虚假信息的传播。
网络上,虚假信息的出现是非常普遍的,例如谣言、诈骗、假评论、虚假新闻等。
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会误导公众,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我们应该依法依规,发表真实可靠的信息。
对于虚假信息,我们应该有辨别能力,不轻信、不随意传播,避免自己成为虚假信息的传播者。
第三,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在网络上,人们可能会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例如姓名、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的利益就遭到了损害。
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受到网络欺诈和信息泄露的危害。
第四,网络版权的保护。
网络上的作品都是有版权的,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
但是,网络上侵犯版权的行为也非常普遍,例如盗用他人的作品和私自传播他人的作品。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还影响了作者和创作人的利益。
在网络上发布作品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版权,避免侵犯他人的权益。
总之,网络社会的道德问题涉及到人们的言论自由、隐私保护、版权保护等方面。
在网络上,我们应该遵守道德规范,不参与网络暴力,避免传播虚假信息,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他人的版权。
唯有如此,网络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安全、健康地发展。
对网络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矛盾分析
对网络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矛盾分析王媛摘要:对互联网应用类别排名前三位的“即时通信”、“搜索引擎”和“网络新闻”中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做了简要介绍。
从微观上,分别对“情感欺骗”、“竞价排序”和“新闻娱乐化”三种道德失范现象做了矛盾分析。
然后,根据网络社会的结构特点做出宏观分析。
创新点在于对道德失范现象的矛盾分析。
关键词: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矛盾分析一、“网络社会”的界定根据2021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2。
伴随着网民数量的逐年增加,形成了愈发庞大的以网络为载体的相互联系的网络主体的集合,即形成了“网络社会”。
有人这样定义,“网络社会是由人类若干个体经由电脑联机关系所建立的一个共同体,是每个上网者能够与不同时空的其他人彼此互动的场域。
”1 这种定义忽略了用手机上网的网络主体。
也有人认为应该把网络社会看成“网上社会”和“网下社会”的综合。
当离开了“网上社会”便进入到“网下社会”,也就是现实社会。
把“网上社会”称作是狭义的“网络社会”。
2本文使用后者对“网络社会”的定义。
二、典型的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现象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即时通信”的应用类别里,网民使用率达到89.3%,是网络社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
以QQ、微信等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被广泛使用。
其中,有的是与熟人相联系,有的则是与陌生人相联系。
对于后者,由于不能了解对方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甚至不能了解对方的地理位置。
所以,通信的双方都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由于“匿名”的特点,在青年男女中常出现情感欺骗的问题。
一方可能为男性,却伪装成女性;一方可能是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却伪装成青年人;一方可能是无业游民,却伪装成知识分子,等等。
在“搜索引擎”的应用类别里,网民的使用率为80.3%,是网络社会中应用类别排在第二位的。
当用户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时,排序靠前的信息容易被浏览。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摘要】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其主要表现为缺乏网络道德意识、网络暴力行为增多等现象。
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缺乏监管制度、缺乏道德教育和网络匿名性带来的问题。
缺乏监管制度使得网络空间成为一片法治真空,缺乏道德教育导致网络用户对道德规范缺乏认知,而网络匿名性则加剧了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网络监管与执法力度,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与榜样示范。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应对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维护网络空间的纯净和健康。
【关键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现状、原因分析、缺乏监管制度、缺乏道德教育、网络匿名性、加强网络监管与执法、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榜样示范。
1. 引言1.1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行举止不当,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对于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现状。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涉及到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网络诽谤等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
我们要探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根本原因。
主要包括缺乏监管制度、缺乏道德教育、网络匿名性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网络监管与执法、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与榜样示范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正文2.1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现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现状在当今社会变得愈发严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却时常出现。
网络欺诈、网络诽谤、网络暴力、网络侵犯隐私等现象频繁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网络社会中,很多人缺乏网络道德意识,对他人利益漠不关心,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现代社会中的社会道德问题与解决方法
现代社会中的社会道德问题与解决方法社会道德问题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挑战和冲突。
本文将从道德问题的背景出发,探讨其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网络道德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道德问题不断浮现。
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与个人隐私权、网络暴力与人身攻击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样的问题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构成威胁。
解决方法: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是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的关键。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培养人们正确的网络行为和价值观念,提高网络素养,倡导友善互联网的使用。
二、环境道德问题环境污染、非法捕捞等问题凸显了现代社会中的环境道德问题。
由于盲目追求利益和短视行为,人们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解决方法:加强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道德问题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出台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同时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共同建设绿色家园。
三、职业道德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道德问题也日益突出。
一些行业中出现了贪污腐败、诚信缺失等问题,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解决方法: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规范是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关键。
各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和教育,制定职业道德准则,促进诚信经营和职业道德的提升。
四、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道德风气。
然而,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家庭教育不良、家庭关系紧张等问题,导致了家庭道德问题的加剧。
解决方法:加强家庭教育是解决家庭道德问题的关键。
父母应重视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关爱,共同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五、公共道德问题公共道德问题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公德、礼貌等。
在现代社会,一些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所吸烟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
解决方法:提高公众道德素养是解决公共道德问题的关键。
当今社会网络伦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今社会网络伦理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的普及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本文将对当今社会网络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隐私泄露问题随着社交媒体和在线服务的普及,个人信息保护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泄露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身份盗窃等违法行为。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政府和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教育用户如何设置隐私设置,并警惕网络钓鱼等欺诈手段。
(2)加强法律监管: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法律监管,加大处罚力度,确保违规行为者受到严惩。
(3)加强技术手段:加强个人信息的加密和安全技术,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2.网络暴力问题网络暴力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伦理问题。
网络上的匿名性和言辞的激烈程度使得言论更加尖锐和攻击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网络道德意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网络行为规范意识。
(2)建立监管机制:建立网络言论监管机构,及时处理严重的网络暴力事件,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3)技术手段辅助:开发智能算法,过滤掉恶意评论和攻击性言论,保护用户免受网络暴力的侵害。
3.网络虚假信息问题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这不仅误导了大众的判断力,也严重损害了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信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信息验证:对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验证,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
(2)提高媒体素质:加强媒体机构的自律和质量把关,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3)大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对虚假信息的举报,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加大对虚假信息制造者的打击力度。
4.数据安全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人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已经成为了一个敏感问题。
为了确保数据安全,以下措施可供参考:(1)制定数据保护法律:加强对个人数据的保护,限制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范围,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惩。
试析网络社会道德存在的三种现象
试析网络社会道德存在的三种现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逐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媒体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任何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历。
然而,这个时代也带来了一系列道德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角度探讨网络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1. 假新闻和信息泛滥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这也带来了假新闻和信息泛滥的问题。
一些不良商家和政治势力故意制造假新闻,以牟利或者达到各自的目的。
同时,这些假新闻和信息也可能被不知情的人误传或信以为真,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对传播假新闻和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提高公众的媒体素养,教育人们如何判别真假新闻和信息。
•增加可靠的信息来源,帮助人们获取真实可信的新闻和信息。
2. 网络暴力和隐私侵犯网络暴力和隐私侵犯也是网络世界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一些人在互联网上恶意攻击他人,造成他人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
同时,一些人对他人的隐私进行侵犯,泄露个人信息与隐私。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道德,还可能会导致法律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寻求以下途径:•鼓励网民自律,不进行恶意攻击和隐私侵犯的行为。
•政府需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暴力和隐私侵犯的打击。
•社交媒体平台应该加强对用户行为的监管,限制一些具有攻击性的言论。
3. 网络诈骗和侵权行为网络诈骗也是网络存在的道德问题之一。
一些人故意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诈骗他人财物。
同时,侵权行为也屡见不鲜,如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等。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打击网络诈骗行为。
•加强对网络平台中的侵权行为的监管,阻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道德,避免诈骗与侵权行为的出现。
总的来说,网络时代中存在着许多道德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让网络世界更加规范;社会需要积极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每个人也都需要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为构建良好的网络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合实际论述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结合实际论述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流社交、学习工作等。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也就随之而来。
以下是结合实际的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 尊重网上公共秩序
在网络生活中,我们要尊重网上的规则和秩序,不做有损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利益的行为。
例如,不散布虚假信息、谣言、诈骗、不进行网络攻击、网上勒索等行为,同时积极举报违法犯罪行为。
2. 尊重他人合法权益
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不侵犯他人的隐私,不散布谣言、诽谤、欺骗等信息,不泄露他人个人信息,同时要尊重知识产权。
例如,不随意盗用他人作品、破解软件等行为。
3. 珍惜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爱护、珍惜网络环境,不发布不良信息、有毒有害信息等,不玩弄信用、利用网络隐私等不良行为。
同时,要保护网络安全,不轻信陌生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等。
4. 维护社会公德
网络生活中的大家庭,我们要维护社会公德,不在公共场合发表辱骂、攻击、谩骂等言论,不传播违禁内容、色情低俗等有害信息,不进行炒作、敲诈、诈骗等行为,同时积极推广网络文明,树立良好的网络形象。
以上是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我们应该在日常网络生活中遵守这些规律,共同建设和谐的网络环境,同时悉心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剖析网络时代的社会道德危机
剖析网络时代的社会道德危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成熟,我们正处于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虽然网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改变,但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风险,包括道德危机。
本文将探讨网络时代的社会道德危机的本质、表现以及可能的应对方法。
网络时代的社会道德危机,其本质是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质。
在网络中,人们无法真正面对面地交流,甚至可能有意或无意地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这是网络时代道德危机的根源,因为在网络上,人们有更多的自由和机会不遵守道德规范。
此外,在网络上,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是前所未有的,一旦有不良信息流传,其负面影响也会迅速扩散。
道德危机在网络时代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首先,是网络欺凌。
网络欺凌是指在网络上针对某一特定受害者进行的恶意攻击、网络谩骂、网络斗殴或是人肉搜索等行为,受害者往往难以追究欺凌者的责任,造成极大的心理和身体伤害。
其次是网络侵犯个人隐私。
在网络上,个人隐私往往被窃取和泄露的风险随时存在,这不仅对受害者的个人权利产生了侵犯,同时也打击了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信任。
此外还有网络谣言的滋生和传播。
网络时代,谣言往往以熟人转发或共享等方式扩散,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难以辨别真伪,网络谣言的传播甚至可能影响到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对于网络时代的社会道德危机,可能的应对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需要增强网络媒体的自律和责任意识。
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不需要遵守相关法律规章和行业标准,但其社会影响和责任却是同样重大。
网络媒体应该加强自律,注意言辞和内容的合规和质量,提高公众对网络媒体的信任。
其次是增强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对于网络中出现的谣言、虚假信息,需要加强信息监管和管理,建立信息真实可信的认证机制,同时提高公众的识别能力和信息素养。
最后是激发社会道德意识和责任心。
通过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培养公民的良好品德和责任意识,对于网络欺凌和其他不良行为,要强调尊重和包容,倡导社会正气。
综合以上所述,网络时代的社会道德危机其实是我们从传统社会中带入网络世界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问题及原因分析【摘要】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问题日益凸显。
网络道德问题主要包括信息泄露、虚假信息传播、网络暴力等。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网络沉迷、隐私泄露、网络暴力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网络信息泛滥、网络监管不足、个人道德缺失等。
要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应采取强化道德教育、加强网络监管、建立自律机制等对策。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是关键所在。
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将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网络道德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因分析、现状、对策、教育、社会稳定、全面发展、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和谐、网络伦理、网络用户责任1. 引言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问题及原因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问题主要是指大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和不良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网络,而网络使用中的不文明行为、不道德行为也日益突出,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成为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存在的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多方面,比如网络谩骂、网络暴力、传播虚假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等。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网络公序良俗,也破坏了网络环境和网络生态的和谐稳定。
大学生对网络不文明行为的容忍度较高,部分大学生缺乏网络伦理意识和自律意识,导致网络道德问题的频发。
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网络匿名性、个人道德观念淡薄、缺乏网络道德教育等。
网络匿名性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上更容易放纵自己,不担责任地传播不良信息。
个人道德观念淡薄导致大学生在网络中将个人私欲放在首位,忽视他人感受和网络伦理。
缺乏网络道德教育也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没有系统全面的网络道德教育,大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
思想道德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思想道德风险点及防控措施思想道德风险一直是一个社会需要警惕和重视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价值观的多样化,思想道德风险的出现越来越频繁。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思想道德风险点,并给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提高社会的道德素质和人们的思想觉悟。
一、网络信息泛滥带来的思想道德风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信息的获取变得相对容易。
然而,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低俗、暴力、违法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产生了负面影响。
防控措施: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培养辨别虚假信息和正确价值观的能力。
2. 加强网络监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管,严禁低俗、违法信息的传播,并对违规者进行惩罚。
3. 媒体责任:网络媒体应该严格把控内容的质量,提供正能量的信息,引导正面的价值观。
二、青少年道德观念淡薄的风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家庭无暇顾及教育子女的道德观念,导致青少年的道德观念淡薄,对社会规则和伦理价值认知不足。
防控措施:1. 学校教育的强化: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道德观念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道德规范。
2. 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善良和道德,强化对道德观念的认识。
3. 家庭的引导:家长应该成为孩子道德观念培养的主导力量,带给孩子正确的道德导向。
三、职业道德风险的存在在职场中,一些人因为自身利益或者其他原因,存在着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与道德伦理。
防控措施:1. 职业道德培训:对有关行业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引导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2. 加强职业监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管,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震慑。
3. 业内交流与分享:在行业内建立交流平台,分享职业道德经验,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
四、社会道德信仰缺失的风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人对传统的道德信仰产生怀疑,道德价值观出现滑坡。
谈网络社会道德存在的三种现象
谈网络社会道德存在的三种现象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已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
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给人们的道德观念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网络社会中的道德现象,探讨有关的解决方案,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网络社会。
现象一:网络欺凌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欺凌已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网络欺凌是指通过网络对他人进行嘲讽、恶意评论等不良行为。
网络欺凌的出现不仅对受害人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伤害,也损害了网络的健康和和谐。
要化解网络欺凌的问题,首先要加强法律的约束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杜绝网络欺凌的发生。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教育入手,加强对网络教育的宣传,让人们更加了解网络的使用规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还可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人们遵守网络公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现象二: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指通过网络对他人实施恶意行为的行为。
网络暴力主要包括针对某个人、群体或者组织的网络骚扰、人身攻击、网络暴力言论等。
这种行为不仅会对受害人造成极大的伤害,也会对网络和谐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网络暴力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将网络暴力行为纳入法律的范畴。
同时,网络用户也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谨慎使用网络,不要发表或转发不良信息,维护网络的健康和和谐。
此外,各种网络平台也应加强管理,应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追溯和惩戒,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现象三:网络虚假信息网络虚假信息是指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或者贩卖虚假信息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出现,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和伤害,还会对网络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损害网络的公信力。
解决网络虚假信息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打击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
此外,在网络教育中,要引导人们学会甄别、辨别虚假信息,提高自己的防范能力。
对于各种虚假信息,要深入调查,并结合各种手段,及时予以扫除,保障网络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了1999年,在世界范围内, “数字鸿沟”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 大关注。 2000年,我国在北京召开“跨 越数字鸿沟”高层研讨会,探讨其 本质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
同时,世界其他国家都纷纷围 绕数字鸿沟问题进行了不同方式的 讨论,认为数字鸿沟问题已经成为 全球范围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 一。
数字鸿沟不仅表现在国家与国 家之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 国家之间,同时在一个国家内部不 同地区之间也会存在“数字鸿沟” 问题。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是最重要的 社会资源,谁能更有效地搜集信息、 掌握信息、加工信息、使用信息,谁 就能够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处 于更有利的地位。因此,从社会共同 进步、缩小国家间、地区间的贫富差 距、创造一个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其 潜能的环境来看,信息应当共享,也 就是说,信息共享是道德的。
但是,从信息的生产来看,信 息生产需要创造性的发挥和投入, 一些大的信息产品所耗费的劳动往 往是惊人的,信息生产者有权利要 求占有信息产品的所有权。通过信 息产品的销售、补偿其投入并赚取 利润。
从信息共享与信息所有之间关系 的合理性来看,必须找到各自适用的 合理范围。信息共享极端化是不道德 的,其表现有盗窃知识版权、计算机 “黑客”等。不过,过分的信息垄断 ,尤其是社会性的、公开性的知识由 个人垄断而导致妨碍社会进步同样是 一种不公平、不道德的行为。
在知识产权的保护过程中,始 终会面对这样一种矛盾,需要人们 作出选择。即怎样才能做到既能承 认智力劳动价值,保护权利人的知 识产权,又能满足人们对知识的渴 求,使知识能被社会广泛应用。
解决办法
首先,消费者应该提高自己的隐 私保护意识。
第二,各国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 可操作的法律。
第三,商业网站的自律也十分重 要。 第四,网络技术的完善,增加网 络的安全性。
知识产权涉及的道德问题
什么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指的是人们可以就其 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 权利。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知 识产权的保护却正处于一种道德窘 境之中。
(3)合理的访问权限——消费者应 该能够通过合理的途径访问个人资料 并修改错误信息或删除数据。 (4)足够的安全性——网络公司应 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阻止未被 授权的非法访问。
谁可能侵害用户的网络隐私权?
(1)政府和雇主。 (2)软、硬件厂商
(3)网络服务商
(4)黑客及其他人
网络隐私权和信息自由获知权
有专家认为,继城乡差别、工 农差别、脑体差别之后,“数字鸿 沟”所造成的“数字化差别”正成 为我国社会的第四大差别。
另据一项调查表明,国际互联 网上各种语言的使用频率从高到低 依次为:英语、德语、日语、法语 ,这些语种占到94%,其他语种约 占6%。互联网上语种的比例已远远 超出了它本身所涵盖的问题,具有 深远的意义。
网络社会的道德问题
●网络语言使用中的道德问题
●网络隐私权涉及的道德问题
●知识产权涉及的道德问题 ●“数字鸿沟”问题涉及的道德 问题 ●网络信息污染涉及的道德问题
网络语言使用中的道德问题
●谩骂现象的盛行 网络中的谩骂之风令人发指, 一旦发生一点点摩擦,对方的祖 宗十八代、各种身体器官就会受 到巨细无疑的“问候”,有点学 问的知识分子的骂道更可谓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网络语言的不文明行为反映 出网民的“网德缺失”,影响了网 络的正常秩序,放大了网络的负面 作用,已成为时下网络上最为人诟 病。
网络语言不文明现象的成因
●网络中特殊的交往模式 网络交往和现实社会中的人际 交往不同,是一种“人——机—— 人”的间接交往模式。它具有匿名 性、隐蔽性等特点。
●网络空间一次性的人际关系 从人际关系上看,“一次性” 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谩骂行为。网 络就是这样一个很特别的环境,网 民足不出户就能很容易地“见面” 了:但在这个虚拟的环境里也很容 易产生“一次性”的行为。
网络信息污染中的道德问题
互联网自诞生之日 ,网络信息 污染问题便与之俱来,而且越来越 严重,联网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 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 非常严峻的信息污染问题。
在当今的互联网世界,只要您 打开电脑,您就可能遭遇垃圾邮件 的轰炸,虚假信息和病毒信息的骚 扰,以及网络色情的诱惑。
造成网络信息污染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 ,也是个人道德素质的低下所致 。这一问题的实质反映了如何处 理通讯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 系。
“数字鸿沟”中的道德问题
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 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 业和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 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 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 ”和“贫富分化”的问题。
早在1990年,著名的美国未来 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 移》一书中,就提出了“信息富人 ”、“信息穷人”、“信息沟壑” 和“电子鸿沟”的概念。
(2)个人的信用和财产状况,包 括信用卡、交易帐号和密码等。 个人在网上购物时,交易过程中 使用的各种信用卡、帐号均属个 人隐私,不得泄露。
(3)通信内容及邮箱地址。邮箱 地址同样也是个人隐私,用户大 多数不愿将之公开。掌握、搜集 用户的邮箱,并将之公开或提供 给他人,致使用户收到大量的广 告邮件、垃圾邮件,使用户受到 干扰,这也侵犯了用户的网络隐 私权。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协调信息 共享与信息所有的关系。在协调二 者的关系过程中,利益平衡原则是 其重要的伦理原则。
承认知识产权保护与自由共享 契合的可能性,是坚持利益平衡原 则的前提。网络时代知识产权保护 与自由共享的矛盾,实质上是私人 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的新的表现形 式。
莱斯格是网络和知识产权问题 的专家,影响美国互联网公共政策 的关键人物之一 。他认为:网络时 代知识产权保护过甚只会让互联网 这把人类有史以来最为锋锐的创新 利器黯淡无光,为了维护互联网的 创新,必须保留足够的共享空间。
知识产权侵权现象
侵犯知识产权已成为当今社会 的一个严重问题。目前,网络中知 识产权的侵权主要显现为三种形式 :一是网络主体对网络外社会中的 知识产权的侵犯。二是网络主体对 网络主体知识产权的侵犯。三是社 会对网络主体知识产权的侵犯。
信息共享与信息所有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关于知 识产权保护的问题越来越多。 这 其中就涉及到信息共享和信息所 有之间的矛盾。
公司和政府不再把传统意义上 的个人信息作为保密信息,相反, 这些信息成了商品,可以合理地进 行买卖。这种模糊就构成了个人隐 私的最大威胁。许多时候,这种模 糊性就成了滥用,侵犯他人隐私最 好的辩护词。
网络社会崇尚信息共享,在这 一背景下,就可能导致公有信息领 域扩大的趋势,或者说,使传统的 个人隐私与公有信息的界限戏剧性 地向有利于公有信息这一边偏移。
数字鸿沟是我们在致力世界 和平与发展、国家经济持续发展 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事实。
从国际范围来看,中国信息化 水平较低,和西方有些信息发达国 家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这将影响中 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与 加强。
从中国国内来看,地区间的 发展也很不平衡,数字鸿沟业已 存在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数字鸿沟与社会公正
数字鸿沟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富人与 穷人之间拥有电脑的数量、上网的 机会等方面的差距。但实质上是贫 富分化的进一步发展,是南北经济 差距不断扩大的结果。
“数字鸿沟”问题的实质在于揭 示了信息时代社会公正问题。社会 公正问题不是信息社会独有的,它 恰恰是工业社会公正问题的延续。
●部分网民的偏激、不理性。 网络谩骂现象多发生在年轻人 身上,常常是话不投机、眼不对路 ,就“怒从心头起”,“骂从口边 生”。
遵守网络交流礼仪
你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去自由表 达你自己的意思,但是请记住网络 礼仪的最基本的原则:在网络的另 一端,是有血有肉的人。即应当尊 重别人,语言礼貌。
人人有表达的自由,但自由总 是有边界的。一般而言,此自由的 行使,当以不妨碍和侵害他人的自 由为界限。
或者说,如果我们预定,公共 信息是可以被自由获知的,而隐私 信息是不能被自由获知的,那么, 问题就转化为公共信息和隐私信息 的划界问题。一般而言,公共信息 和私人信息的边界是清晰的。
从表面上看,问题似乎可以得到 解决。但是,即使在这一点上,网络 社会仍然不能让我们一劳永逸。因为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网 络社会自身的特点,使得个人隐私信 息与公共信息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2)对网络本身发展而言,个 人隐私的泄露已成为阻碍网络和 网络经济发展不可小视的障碍。
网络隐私侵权的原因
(1)从网络的特点来看,它的全 球性、开放性、分布式结构以及 瞬时性,导致隐私侵权越来越容 易,数量越来越多,隐私问题更 加尖锐化。
(2)个人隐私具有商业价值这一 特点为网络隐私侵权提供了市场机 制,形成隐私的买卖市场,从而导 致滥用隐私和隐私侵权的日益频繁 等问题。
解决办法
●关注 ●网站的管理 ●宣传、教育
●自律
网络隐私权涉及的道德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网络隐私权这一概念特指互 联网中个人隐私权,是隐私权概 念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网络隐私主要包括:
(1)个人登录的身份、健康状况。 网络用户在申请邮箱、个人主页、 网上购物、医疗等过程中,网站往 往要求用户登录姓名、年龄、住址 、身份证、工作单位等身份和健康 状况,网站合法地获得用户的这些 个人隐私信息,有责任保守这些秘 密,未经授权不得泄露。
●骂人成为职业
“职业代骂”在网络中尤其是网 络游戏中非常盛行。在很多网络游 戏中都能看到这些人的“身影”。
据了解,这些人自诩为“网络代骂”或 “职业骂家”,只要你付给他一定的费 用,他就会对你指定的对象破口大骂。
据分析,这些网上的恶言秽语其 特点一是蛮不讲理,二是自我发泄, 三是危言恐吓,四是哗众取宠,五是 黄色下流。由于不署真名,上网骂人 好象去赶假面舞会,可以无所顾忌、 不顾脸面,爱怎么骂就怎么骂,越难 听就越骂,个别骂语之刻毒之下流, 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