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发展史
潜艇发展史(五)
潜艇发展史(五)潜艇投入战争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常规潜艇水下航行时所用的是蓄电池供电的电动推进方式,当蓄电池能量耗尽后,潜艇必须浮出水面充电,这就丧失了潜艇最大的优点--隐蔽性。
而且电力推进航速低,续航力短,严重削弱了潜艇作战能力的发挥,人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着将潜艇从“半潜艇”变成真正的潜艇的各种方法。
直到原子能出现,人类才终于梦想成真。
最先考虑将原子能用作潜艇动力的,是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机电处主任、著名物理学家罗斯·冈恩。
1945年12月4日,《纽约时报》发表了冈恩的谈话:“……原子能将首先带动机械,以便推进船舶。
”当月13日,冈恩又在美国参议院原子能专门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说,原子能的主要作用是“转动世界的车轮和推进世界的船舶”。
如果说冈恩等人是核潜艇构想的提出者,那么将这一设想最终变为现实的,就是“核潜艇之父”--美国海军核动力科学家海曼·乔治·里科弗。
横空出世1946年,美国海军总体委员会提出“立即开始积极和广泛地研究和发展用于海军舰艇推进的原子动力”,海军部决定成立原子能研究机构,并挑选一名上校军官来主持这项工作。
早就对原子动力情有独衷的里科弗主动提出了申请,并以其深厚的舰艇工程知识和娴熟的动手能力获得了批准,从此与核动力结下了不解之缘。
经过反复研究,里科弗提出美国海军核动力计划的第一步应该放在潜艇上。
因为核动力的最大优势首先体现在潜艇上,只有“航程无限”的核能与“隐蔽出击”的潜艇相结合,才能导致战略作用极为重大的威慑性武器的出现。
最终,里科弗的计划被采纳。
1948年5月1日,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和美国海军联合宣布了建造核潜艇的决定;1949年,里科弗被任命为国防部研究发展委员会动力发展部海军处负责人,并兼任原子能委员会、海军船舶局两个核动力部门的主管和核潜艇工程总工程师。
为了以防万一,核潜艇的建造基地放在了荒无人烟的内华达沙漠中。
核潜艇的最关键装置是核反应堆,里科弗最后选定的是由通用电气公司承建的液体金属冷却式大型核动力装置。
从海底起航——记世界各国潜水航母的发展史
机 飞I 到 个陆 “ 幽 脊 。 h J
、
刮 _战 爆 发 的 时 候 . 川 奉 海 军 已 二 法 经拥有丁 1 2艘大型伊 系列潜艇.每艘 } 本和美l _ I 也丌始用潜艇 和水 I匕 机进 f 试骑 他1 秉川的山 蚤 . r 1 ’ J u 以携带 一架水 E u 机 但 } 本并 l
然 而 . 戈 ]潜 l 航 ‘ 小
h . 泛 们 试 髓 灶 … ¨水 ‘ 2 年 始 的 同 奉 i i i ] 1 3 g
罔 j潜艇试验的 L址 粜德 ・ I k 帕 尢 f c J J
兜尔I 】 烈舆 E 机 装仃浮简。
随 川奉 自行研 制了一 系划潜 艇 水 J飞机. .蛀 的掣 号足披边 9b 型
维普资讯
飞机和潜艇 是 2 世 l 0 纪初 出现的 具有 革命 意 1 叉的两种 军事装 备 其 后 在军事末和造趣工程
师的脑海 牛 出现 了. 游 i t ] 艇 来格载飞 机 实施咋 战 的想法 应谊说 ,在耶个 车代, 将选两件新式武器 害现 有机站 合 的这个 恕 击是需要 无宙 的想 象力
:
丁 蛮 战 逗 川
…惜
¨本的伊 系列新 型潜 艇1 盐置有可
以 存放 架 分解 过的水 卜飞机 的机 阼 .r板 上肯一个飞帆弹射器 。当潜 习 艇浮出 水嘶的时候.蜒 品们迅速 从机 库取出 机 。装 卜 机翼.做 起飞准 备 然I 将 E 掸刳到空中 完成 任 l 舌 机 务 后, 飞柠 降落 侥潜艇 旁 边 的海面 L I.} 艇上 的起 重机 再将 其 吊回艇 : f } l 在 仔放存机 库之I .艇 懿1 需 要 j { 『 门 把 E 的浮简 I 机 机嚣卸摊 _ 战期 二 l本的这些 机 直 j 在西南A平洋和 印度洋地 区执 行飞行 任务,搜索盟军船只 .对盟军 的港 口
我国潜水艇发展史
我国潜水艇发展史
中国潜艇事业的起点始于20世纪50年代。
初期阶段(1950年代-196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面临严峻的国防挑战。
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开始研制潜艇,1955年,中国建造了第一艘常规动力潜艇——长春号,中国潜艇事业开始了崭新的历程。
自主发展阶段(1970年代-198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失去了外部技术支持。
尽管面临困难,中国仍然坚定不移地发展潜艇事业。
在这个阶段,中国成功研制出了许多重要的潜艇型号,如035型柴电潜艇,092型核潜艇等。
现代化发展阶段(1990年代至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加大了潜艇技术研发的投入,力求实现潜艇现代化。
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一系列先进的潜艇,包括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
中国潜艇事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突破和创新的过程。
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潜艇技术的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中国潜艇发展史感想体会
对中国潜艇发展史感想体会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便开始了自己的潜艇建设之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中国潜艇事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支重要力量。
对于中国潜艇的发展历程,我感到无比的敬佩和自豪。
以下是我的感想体会。
一、中国潜艇的起步如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潜艇建设的起步实属不易。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经济、技术等方面都处于空前的落后境地,无论是潜艇的设计、建造还是训练,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然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顽强意志和对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使得中国潜艇事业得以发展壮大。
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缺少先进技术和设备。
当时,国外的潜艇技术处于较高的水平,中国需要的是引入和学习。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前往苏联、德国等国家学习潜艇技术,并自主研发了多款潜艇。
这些技术的引进和自主研发,推动了中国潜艇事业的发展。
二、中国潜艇的崛起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潜艇的崛起和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努力下,中国的技术实力和舰队规模不断壮大,潜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如今的中国潜艇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装备了多款先进的潜艇,并在战斗中取得过多次胜利。
中国潜艇的崛起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也引来了不少争议。
三、中国潜艇的发展对于国家安全的意义随着中国潜艇事业的发展,中国的海洋战略也在逐渐升级,这对于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中国的潜艇部署已经覆盖到了印度洋、南海等重要海域,这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间的平衡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同时,中国潜艇的造船工业也在逐渐崛起,这不仅为国家经济带来了发展和繁荣,也为国家海洋事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总之,中国的潜艇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发展,不仅证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实力,也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重要使命。
我对中国潜艇事业的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希望中国潜艇能够继续发展壮大,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潜水艇发展史
中国潜水艇发展史
中国潜水艇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那个时期,中国缺乏自主研发潜水艇的技术和经验,因此最初选择从国外购买潜水艇。
然而,这些进口的潜水艇在性能和使用寿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逐渐意识到拥有自主研发和制造潜水艇的能力对于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于是,中国开始大力投资和发展潜水艇技术。
在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后,中国已经成功研制出多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潜水艇,包括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
其中,中国第一艘自主研发的常规动力潜艇于1965年建成并服役。
这艘潜艇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代攻击型常规动力潜艇,为中国潜水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中国陆续研发出多款新型常规动力潜艇,包括035型、039型等。
这些潜艇在技术和性能上不断取得突破,逐渐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在核动力潜艇方面,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研制出多款核动力潜艇,包括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等。
这些核潜艇具有较长的续航力和更高的隐蔽性,对于提高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力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中国潜水艇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
通过自主研发和不断创新,中国已经成功研制出多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潜水艇,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条大鱼不简单——大青花鱼,潜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这条⼤鱼不简单——⼤青花鱼,潜艇发展史上的⾥程碑!现代潜艇⾃20世纪初诞⽣⾄今已⾛过1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岁⽉中它发挥了巨⼤作⽤,⾃⾝也经历了许多改变。
从“霍兰-6”号、XXI型、“鹦鹉螺”号到“台风”级,留下了⼀座座令⼈仰望的丰碑。
如今的⼤多数潜艇,尤其是核潜艇都⾝材修长体型流线。
艇⾸圆圆像纺锤,艇⾝到处是曲线,艇尾尖尖从中向后逐渐变细,像⼀滴拉长的⽔滴。
⼜或是增加⼀些梯形上层建筑和平⾏中体,变成了流⾏的“雪茄型”。
划时代的“霍兰6号”但⼀⼆战时期的潜艇不是这样的,它们艇⾸上翘有舷弧,艉部扁平,螺旋桨在⽅向舵前⽅,艏艉有浮⼒⽔舱,从侧⾯看很像⼀艘⽔⾯战舰。
这样的外形适合⽔⾯航⾏,可以减⼩兴波阻⼒,提⾼⽔⾯操纵性,⽔⾯航速⼗⼏节,⽔下航速才四到五节。
德国早期U型艇,像船⼀样的常规线型其实早期潜艇也尝试过流线外形,为了提⾼⽔下航速,⼈们把艇⾝设计成纺锤形以减⼩阻⼒。
但是当时技术有限,很难解决潜艇⽔下操纵问题。
再加上军事思想跟不上技术发展,⼈们还没意识到潜艇的真正威⼒,只把它当成⽔⾯舰艇的辅助舰只,当作“能潜⽔的鱼雷艇”使⽤。
1878年的“⾥苏⽢”2号纺锤体潜艇因此各国⼯程师都努⼒提⾼潜艇⽔⾯性能,⼤部分时间都在⽔⾯航⾏,直到作战时才潜⼊⽔下,⼀直到⼆战中后期都是如此。
但是到1943年情况改变了,随着盟军反潜⼒量迅速提⾼,曾经嚣张疯狂的德国“狼群”成了砧板上的鱼⾁,⽇⼦⼀天⽐⼀天艰难。
曾经畅通⽆阻的⽔⾯现在成了修罗场,潜艇不得不越来越多地躲在⽔下潜伏。
德国因此加紧了以⽔下航⾏为主的潜艇研制,由此诞⽣了XXI型、XXIII型等真正意义上的“潜艇”⿐祖。
XXI型,真正的“潜艇”⼆战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各国对潜艇⽔下航⾏性能展开了⼤规模研究。
1948年美国海军潜艇作战部队副司令莫姆森少将提议建造⼀艘具有最佳⽔下性能的新型潜艇,军⽅⾼层随后让海军舰船局开展相关研究。
设计师们进⾏了⼤量⽔动⼒学研究,在⼤卫·泰勒试验⽔池做了⼤量实验,终于找到⽔下⾼航速阻⼒最⼩的艇体线型——⽔滴形。
《中国潜水艇的发展》课件
2
潜水艇在中国现代化海军建设中的地位
说明中国潜水艇在中国现代化海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潜水艇的发展与国际比较
中国潜水艇的优势与不足
探究中国潜水艇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中国潜水艇与国际潜水艇结与展望
中国潜水艇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 势
展望中国潜水艇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持续发展的趋势。
中国潜水艇的发展对于国家安全和 海洋战略的重要意义
强调中国潜水艇发展对国家安全和海洋战略的重要性。
2
趋势
讲解中国潜水艇研制的当前状态和未来的发 展方向。
中国潜水艇的技术和设计
潜艇的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
解释中国潜水艇的技术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潜艇的隐身设计与技术应用
详细介绍中国潜水艇的隐身设计和相关技术的应用。
中国潜水艇的实战应用
1
潜水艇在中国现代海上战争中的作用
探讨中国潜水艇在现代海上战争中的实际运用和作用。
中国潜水艇的发展
# 中国潜水艇的发展
潜水艇的历史与概述
潜水艇的定义与种类
介绍潜水艇是如何被定义以及不同类型的潜水艇。
潜水艇在历史上的应用与发展
探索潜水艇在历史上的具体应用和如何逐步发展。
中国潜水艇的起步与发展
1
中国潜水艇的早期发展历程
回顾中国潜水艇的起步阶段和发展历程。
中国潜水艇研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潜水艇的发展史
潜水艇的发展史潜水艇(英文:Submarine)是一种战斗舰艇,它与水面的战斗舰艇最大的区别是:潜水艇是一种能在水面,也能在水下一定深度航行和进行战斗活动的舰艇。
潜水艇和其他种类舰艇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隐蔽性好和机动性大。
占地球表面70.8%的海洋为潜艇的行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自然环境,蔚蓝色的海水是潜艇借以隐蔽的天然幕障。
潜水艇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潜艇诞生于1620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潜水艇大规模参战,取得了重要的战果。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之后,随着战争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潜艇制造水平也获得极大提高,潜艇的攻击能力、隐身性能以及探测手段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潜艇由于它能在水面、水下作战,具有机动灵活、隐蔽性好、突击力强的独特性能,在以往两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所以引起世界各国海军的高度重视。
目前,有超过46个国家或地区拥有潜艇,这一数量正在呈上升的趋势。
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有6个,此外还有一些国家正在为跻身核潜艇俱乐部而努力。
潜艇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
现代潜艇从动力上可以分为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从用途上又可分为攻击型潜艇和弹道导弹潜艇.潜艇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
据历史记载,意大利人伦纳德于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体结构”的理论;1578年,英国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潜艇理论的著作——《发明》。
他们虽然没有制造出潜艇,但其理论却给后人很大启示。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厄斯·德雷贝尔成功地研发并制造出一艘能潜人水下,并可在水下航行的潜水船——被称为“隐蔽的鱼”的桨式潜水船。
该船船体为木质,其外覆盖涂油牛皮,其内装有可作为压载水柜的羊皮囊,布置有多根从船内伸出的木浆,可载12人,能下潜5米。
水手划木浆,船便会在水下运动。
德雷贝尔的潜水船可以说是潜艇的维形,标志着世界第一艘“真正”的和具有实用性的潜艇问世,故人们尊其为“潜艇之父”。
世界潜艇发展简史
1.美国海军潜艇-攻击型核潜艇
“洛杉矶”攻击型核潜艇
洛杉矶型核潜艇的舱室设计与划分颇具特色,耐压艇体内脂设置了两 个耐压横舱壁而形成三个大型的舱室。这种大型舱室的布置方式与在此以前 美国建造的各级核潜艇不同,表明美国的核潜艇不沉性概念发生了转变。三 个大舱室为鱼雷舱/中央指挥舱、反应堆舱和主机/辅机舱。三个舱室的上部 各自设有逃生舱口可与深潜救生艇对接。因此在失事的情况下,只要耐压艇 体没有被外界海水压力破坏,艇内至少可以保证有一部分艇员被深浅救生艇 援助脱险。
1.美国海军潜艇-攻击型核潜艇 鲟鱼级攻击核潜艇
尺度:长92.1米,宽9.7米,吃水8.8米 排水量:水下4780吨 航速:水上15节,水下26节 潜深:400米(极限潜深可达500米) 编制:107人 武器装备:艇舯的4具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48型鱼雷、 鱼叉潜射反舰导弹以及战斧对陆攻击型和反舰型巡航导弹, 总数为23枚,除此之外,鱼雷管还可装MK67或MK60水雷, 鲟鱼级原本装有萨布洛克反潜导弹,后由于该导弹的逐步 被淘汰,而换装了战斧导弹 动力装置:1座S5W压水堆和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1.5 万马力 电子设备:BQQ-2型声纳(后有9艘改为BQQ-5型,使艇 长增加了3米),AN/BQQ2多用途综合声呐、AN/BQS8水下导 航声呐、MK117鱼雷射击指挥系统、惯性导航设备和“奥米 加”导航设备等
1.美国海军潜艇-攻击型核潜艇
鲟鱼级攻击核潜艇
鲟鱼级首舱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士兵艇员居住舱,下层是水 下探测方面的电子仪器时,指挥控制兼鱼雷舱被三层甲板分割为 4层空间,这是该艇最大的舱室。在不同的甲板层上,布置有指 挥使、操纵室、作战情报室、无线电通讯室、事物室、通风机室、 军官会议室、军官寝室、厨房、餐室、放射性检测室、空调室、 泵室、蓄电池室以及各种液舱等。
船的发展历程
船的发展历程
船是人类最早的交通工具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史前时期。
以下是船的发展历程:
1. 木筏船:最早的船只是木筏船。
它们由绑在一起的木材组成,可用于横渡河流和浅水区。
2. 皮艇:在北极地区,人们使用皮艇。
这些船可以携带人和物品,能够在冰水中航行。
3. 帆船:在公元前3000 年,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们开始使用帆船。
帆船使用风力推动,可以更快地航行,但需要船员操作。
4. 桨船:在公元前2000 年左右,人们开始使用桨船。
桨船可在没有风的情况下移动,但速度较慢。
5. 蒸汽船:在18 世纪末,人们开始使用蒸汽船。
这些船使用蒸汽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可以更快地航行,而且不受风向限制。
6. 潜艇:在20 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潜艇。
潜艇可以在水下航行,通常用于军事侦察和攻击。
7. 现代船只:现代船只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卫星导航和先进的船体设计。
这些技术使得船只在速度、安全性和效率方面有了大幅提升。
潜艇在海军作战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潜艇在海军作战体系中的战略地位院 系:xxx姓 名:xxx学 号:xxxxxx完成时间:2016.6.261 概述 (3)2 潜水艇的发展历史 (3)2.1 潜水艇的早期历史 (3)2.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展 (4)2.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 (4)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 (5)3 工作原理 (5)4 作战应用 (7)5 未来潜水艇发展趋势 (8)1 概述潜艇或称潜水船、潜舰,是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
潜艇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小到全自动或一两人操作、作业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大至可装载数百人、连续潜航3-6个月的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
按体积可分为大型(主要为军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潜艇、潜水器)和水下自动机械装置等。
潜艇也是较早期就有的匿踪载具、大型潜艇多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设立一个垂直结构(舰桥),早期称为“指挥塔”,内有通讯、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
如今的深海潜艇或专业潜艇常已无此设计。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潜艇得到广泛运用,担任许多大国海军的重要位置,其功能包括攻击敌人军舰或潜艇、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饰特种部队行动等。
潜艇也被用于非军事用途,如海洋科学研究、抢救财物、勘探开采、科学侦测、维护设备、搜索援救、海底电缆维修、水下旅游观光、学术调查等,超级富豪甚至用为海下移动豪宅。
潜艇是公认的战略性武器(尤其是在裁军或扩军谈判中),其研发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业能力,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自行设计和生产。
2 潜水艇的发展历史2.1 潜水艇的早期历史潜艇最早可追溯到15~16世纪的列昂纳多·达芬奇。
据说他曾构思“可以水下航行的船”,但这种能力向来被视为“邪恶的”,所以他没有画出设计图。
直至一战前夕,潜艇仍被当成“非绅士风度”的武器,其被俘艇员可能被以海盗论处。
16世纪,真实意义的潜艇出现。
1578年,英国数学家威廉·伯恩著书《发明与设计》描述潜艇。
1620年,首艘有文字纪载的“可以潜水的船只”(submerible vehicles)由荷兰裔英国人克尼利厄斯·雅布斯纵·戴博尔(Cornelius Jacobszoon Drebbel)建成,主要即依据前者的设计,推进力由人力操作的橹产生。
3潜艇发展史
早期探索-摸索阶段
早期探索-摸索阶段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范· 德雷布尔在英国 建成一艘采用铁框木架外包牛皮的潜艇,能 在5米深水下作潜行,证明了人类进行水 下航行的可能性。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 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
7
早期探索 -摸索阶段 早期探索 -摸索阶段
1724年,俄国人叶菲姆· 尼科诺夫制造出了 又一艘潜水船,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 皮革、粗麻布、树脂、铁条、铜皮等材料 制成。
10
早期探索-再接再厉
1796年,富尔顿对“ 海龟”艇进行了改进 。 1801年5月,在法国 皇帝拿破仑· 波拿巴 的支持下,富尔顿建 造完成了命名为“鹦 鹉螺”号的潜艇。
11
早期探索-再接再厉
19世纪中叶,德国人威廉· 鲍尔根据富尔顿 的设计改进制成了“火焰“号潜艇。
潜艇历史上艇员逃生并且获得成功的先例!
结束!
36
二战风云
二战参战国海军战前共有潜艇660多艘, 战争期间共建成潜艇1800多艘。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各国海军潜艇共损失1320多 艘,被对方兵力击沉的 有1251艘,其中德 国781艘、日本130艘、意大利86艘、英国 76艘、美国52艘、苏联79艘、法国36艘、 荷兰7艘、希腊4艘。
37
25
一战岁月
震惊世界的一艇击三舰
01
75分钟 1艘U9
02 03
3艘万吨级 巡洋舰Biblioteka 1459名官兵04
26
一战岁月
1917年2月11日,德国宣布进行无限制潜 艇战。
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潜艇共击 沉商船5000余艘,1400万吨;最重视潜艇 作战的德国占有其中的1300万吨,战果堪 称惊人。
船的发展史
▲皮筏
▲牛皮筏
▲黄河皮筏
船的故事
人力筏: 用原木或竹子并排扎在一起
而成的筏,具有稳定性好、装载 面积大、能穿越激流浅滩等优点, 一般由人力推进,是一种取材方 便、制造简单的水上交通运输工 具。
▲竹筏
▲桦树皮筏
▲木筏
▲人力筏
船的故事
▲西班牙“无敌舰队〞
船的故事
“大肚子〞货船: 一次,荷兰船长巴伦德.福克斯驾驶“大
肚子〞货船从印尼的雅回达返回荷兰的阿姆 斯特丹航行了3个月,创造了航海上的新纪 录,于是他便获得了了“会飞的荷兰人〞的 称号。
▲“大肚子〞货船
船的故事
▲20世纪建造的性能完 善的帆船
▲三桅平底帆船
▲海盗的长船
船的故事
▲冲翼艇
船的故事
摩托艇: 水上摩托艇本钱低,兴趣性强,在水上高
速滑行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
▲摩托艇
船的故事
捕鲸船: 是世界上最早的远洋渔船。当时的捕鲸船
最大、最豪华的客船,人们相信它是永远不 会漂浮的。4月14日夜间,首航大西洋时触 撞冰山,船体进水后漂浮在大西洋海底。因 船上带的救生设备缺乏,再加上天气寒冷, 有1522位乘客葬身海洋。
▲“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船
船的故事
“大隅〞号船坞登陆舰: 日本“大隅〞号新型军舰,外貌酷似航空
母舰,而且装备了当今最先进的气垫登陆艇, 从而引起了世人猜疑,有“航母改造〞之说, 也有““两栖攻击舰和强袭登陆舰〞之说。 从“大隅〞号战术性能分析,它并不具备强 大的航空力量。
船的发展史
船的故事
▲传说中的八仙过海图
船的故事
原始渡水工具: 在劳动和生活的理论中,人
人类造船业发展史
人类造船业发展史
人类全文始就一直在探索利用水力推动物体在水中移动的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开始使用竹筏进行航行,而希腊人则利用小舟进行商业贸易。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造船业发展始于工业革命。
17世纪的欧洲,造船业开始大规模发展。
英国人成为了世界造船业的主导者,此时期的英国造船业有着创新性和信誉度,而且有着大量的海量供应、先进的工厂和工艺技术。
19世纪的工业革命成为了发展造船业的巨大推动力,技术不断进步,追求更高的速度和安全,船舶大小和载货量也相应增加。
1906年,英国的“蒸汽巨人”巨型邮轮伊丽莎白女王号上线,让造船业又迈上了更高的台阶,航线方面还有“铁威尔士”号蒸汽船在当时创下航速世界纪录,开启了航速时代。
在潜艇方面,深水潜水艇是第一次被英国发明。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太平洋地区扩大,美国海军开始建造潜艇,并且成功的开发了核动力潜艇,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潜艇在现代战争中成为了清除海上威胁的主力军之一。
21世纪的船舶技术不断发展,电动、混合动力、LNG等技术被应用在船舶上,大型LNG船的应用也成为了现代造船业的亮点之一。
同时,针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船舶排放方面也逐渐开始过渡到更环保的设备,例如涡轮增压柴油机使的废气排放水平得到了明显的降低。
总结:造船业发展历程虽十分漫长,却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早期人们使用竹竿筏子的交通工具到现代的大型海洋货轮和游轮,造船业的发展让人们更加了解和认识了地球。
我们相信,在新的环保潮流的推动下,未来的船舶技术将会更精进,人类始终站在造船业的最前沿。
潜艇动力装置
• 在1954年1月24日开始首次试航,到1957 年4月止,“鹦鹉螺”号在没有补充燃料旳 情况下连续航行了11万余公里,其中大部分 时间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鹦鹉螺” 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
进大西洋,完毕了常规动力潜艇所无法想
象旳壮举。
核潜艇旳相对于常规潜艇
优点: 具有动力输出大
▪ 212级潜艇旳“不依赖空气推动”(AIP)系统使 用一种装备氧和氢仓储旳燃料电池系统,也被集 成于潜艇旳操作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氢燃料不 以气态或压缩形式,而以金属氢化物旳形式储存, 这种物质能够大量吸收、保存并分解氢气燃料, 每个储存单元有几组金属氢化物构成,它所容纳 旳氢气燃料要比低温集装箱内旳液体氢多许多, 在封闭旳燃烧室内使用是具有以便、容量大、生 态安全性较高和非常利于环境保护旳优点。全部 系统由九组PEM(质子互换膜)燃料电池模块所 构成,每组提供功率在30-50千瓦之间。单独使用 燃料电池能够使潜艇旳巡航速度到达8节。燃料电 池输出旳总功率大约是300千瓦。
长度 40.9米(134尺2寸) 全长/ 27.8米(91尺2寸)压力壳
宽度 4.1米(13尺5寸) 全长/ 4米(13尺1寸)压力壳
高度 8.6米(28尺3寸)
吃水深度 3.8米(12尺6寸)
动力 2 × MWM RS127S 6缸柴油引擎, 700 hp (522 kW) / 2 × SSW
PGVV322/26 双动电力发动机, 402 hp (300 kW)
• Air Independa”旳英文缩写,如
今它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日渐风行各国海军并大有引
领常规潜艇发展之势。
•
既有旳常规动力潜艇,在水面航行时,用些油机作
动力,同步给蓄电池充电;在水下航行时用蓄电池提供
潜艇
英国“维多利亚” 英国“维多利亚”级常规潜艇
英国“维多利亚” 英国“维多利亚”级“维多利亚”号远程巡 维多利亚” 逻潜艇
名词解释
• 压载=为使船达到所需的稳定性,纵倾和吃水而 压载=为使船达到所需的稳定性, • • •
加在船舶上的重量。 加在船舶上的重量。 战斧巡航导弹=代号BGM-109, 战斧巡航导弹=代号BGM-109,美国海军研制的 一种可从潜艇和水面舰艇上发射的巡航导弹。 一种可从潜艇和水面舰艇上发射的巡航导弹。 辐射噪声= 辐射噪声=潜艇内部的机械设备的运动所产生的 噪声,通过水介质辐射到远处。 噪声,通过水介质辐射到远处。 声呐=声音导航测距, 声呐=声音导航测距,水下声波导航与定位设备 的简称。 的简称。
5
• 英国D级潜艇 英国D 采用双层壳体,用柴油机取代汽油机。 采用双层壳体,用柴油机取代汽油机。 • 双层壳体=这种结构形式能改善内部空间,获得合理外形, 双层壳体=这种结构形式能改善内部空间,获得合理外形, 耐压艇体外的设备不被碰坏。 耐压艇体外的设备不被碰坏。
霍兰
约翰菲利普霍兰,一位天才的爱尔兰 约翰菲利普霍兰, 设计师, 19世纪末建造了第一艘现代意 设计师,在19世纪末建造了第一艘现代意 义上的潜艇----- 霍兰”号潜艇。 -----“ 义上的潜艇-----“霍兰”号潜艇。与霍兰 同时代的另一位潜艇制造者是美国的西蒙 莱克, 莱克,他在潜艇发展史上的功绩是造出了 第一艘双层壳体潜艇。 第一艘双层壳体潜艇。
建成“鹦鹉螺” 建成“鹦鹉螺”号。 • 19世纪中叶,德国人威廉鲍尔根据富尔顿 19世纪中叶 世纪中叶, 的设计改进制成了“火焰”号潜艇。 的设计改进制成了“火焰”号潜艇。 • (鱼雷诞生)1866年,英国人怀特赫德制 鱼雷诞生)1866年 成世界上第一枚鱼雷,并于1881 1881年首次用 成世界上第一枚鱼雷,并于1881年首次用 于“诺的费尔特”号潜艇上。 诺的费尔特”号潜艇上。
我国潜艇发展史
我国潜艇发展史一、起步阶段我国的潜艇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
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开始组建潜艇部队,并从苏联进口了四艘老式潜艇。
这一阶段,我国潜艇技术基础薄弱,主要依赖苏联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
二、自主研发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技术的积累,我国开始自主研发潜艇。
1960年代初,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实现了潜艇技术的重大突破。
此后,我国不断改进和升级潜艇设计,逐步提高了潜艇的性能和作战能力。
三、技术突破进入21世纪,我国潜艇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国自主研发的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相继问世,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这些新型潜艇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具有更强的作战能力和更长的续航能力。
四、现代化升级为提高潜艇的作战效能和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我国对现役潜艇进行了多次现代化升级改造。
升级内容包括新型声呐、武器系统、导航系统等,使潜艇的探测、打击和生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发展潜艇的过程中,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与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我国在潜艇设计、建造和维修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同时,我国也向其他国家提供技术和人员支持,促进了国际潜艇技术的发展。
六、战略威慑力量我国潜艇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威慑力量之一。
在海战中,潜艇能够发挥隐蔽、突然性等优势,对敌方舰队和重要目标进行致命打击。
同时,潜艇也是重要的信息战和特种作战平台,能够执行情报收集、电子战和特种作战等任务。
七、未来展望未来,我国潜艇发展将继续向更高水平迈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新能源的应用,我国潜艇将具备更强的隐身性能、航速和深海探测能力。
同时,我国还将大力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提高潜艇的作战效率和人员生存率。
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技术升级,我国潜艇将在未来海战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保驾护航。
世界潜艇发展简史
世界潜艇发展简史潜艇作为一种独特的水下战斗工具,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各国海军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但真正的潜艇研发始于18世纪末。
下面是世界潜艇发展的简史。
第一艘潜艇可溯源至公元前200年的罗马时期。
称为“鱼炮”的潜艇由亚历山大大帝的将军克塔萨洛普斯发明,该潜艇采用相对简单的机械原理,能够实现水下航行。
然而,这种潜艇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18世纪末,美国人大卫·布什内尔成功构建了第一艘完全被动式潜艇。
布什内尔的潜艇被称为“浅水潜艇”,它通过储存海水的方法来控制浮力。
布什内尔的成就对未来潜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世纪中叶,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成功的例子包括法国人菲利普·塔雷尔的“红鳍”号潜艇以及英国人约翰·帕泰逊的“投影仪”号潜艇。
这些潜艇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包括蒸汽引擎和电力推进系统。
20世纪初,德国成为潜艇技术的领军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潜艇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国的潜艇大多采用柴油引擎和电力推进系统,具备较长的续航能力和较高的速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德国的“俾斯麦”号和“狼”号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潜艇之一、同时,其他国家也积极研发潜艇技术,包括美国的“鲨鱼”级潜艇和英国的“X型”潜艇。
20世纪50年代,核动力潜艇开始出现。
首先由美国研发的核动力潜艇可以在水下长时间运行,不再需要频繁浮上水面充电。
此后,其他国家也开始研发核动力潜艇,包括苏联、英国和法国。
21世纪以来,潜艇继续发展壮大。
新型潜艇在隐蔽性、速度和反潜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无人潜艇也开始出现,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总结而言,潜艇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从古代的实验性潜艇到18世纪末的浅水潜艇,再到20世纪的核动力潜艇和现代的先进潜艇,潜艇在战争和和平时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潜艇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海军力量提供了战略优势,也为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深海探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潜艇的发展史
潜艇的发展史
潜艇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舰船,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
以下是潜艇的主要发展阶段:
1.早期潜艇(17世纪-19世纪中叶):最早的潜艇出现在17世
纪,但这些潜艇只能在水下短暂地停留。
到了19世纪,潜艇
的设计得到了改进,可以在水下长时间航行,如美国的“鹦鹉螺”号潜艇。
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潜艇的战略地位得到了提升。
德国的U艇成为了最著名的潜
艇,在战争中对盟军的海上运输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3.二战前期(1930年代):在二战前期,潜艇的设计得到了进
一步的改进。
德国开发出了新型潜艇,如II型和VII型潜
艇,成为了当时最先进的潜艇。
4.二战时期(1939年-1945年):在二战中,潜艇继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
德国的潜艇依然是二战中最为著名的潜艇。
盟军也加强了潜艇的生产,如美国的“战斧”号潜艇和英国的“托
里”号潜艇。
5.冷战时期(1947年-1991年):在冷战期间,潜艇的发展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苏联和美国加强了潜艇的研发和生产,开始使用核动力潜艇。
这些潜艇可以在水下长时间航行,并具有更强的攻击力和隐蔽性。
6.当代(1991年至今):在当代,潜艇的设计和性能都得到了
进一步的提高。
一些新兴国家也开始了潜艇的研发和生产。
如中国的“094”型核动力潜艇和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核动力潜艇等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发展潜艇在法国之后。1900年,英国海军从美国订购了5艘“霍兰”型潜艇,自己也着手自行开发。截至1905年,包括建造中的在内,英国拥有40艘左右的潜艇。1906年,英国开始研制D级潜艇,该级潜艇排水量500吨,双层壳体,适航性好,并且安装有试验用柴油机。1912年,更新型的E级潜艇服役,到1914年,共有11艘该级潜艇服役。E级潜艇水面排水量约700吨,并装有4具450mm鱼雷发射管(首尾各两具),水面航速16节,水下航速10节,续航力为3000海里,这在当时称得上是相当优异的性能指标了。
为了解决“小亚古尔爸爸”号上浮时艇体不稳的问题,莱克对该艇进行了改进,并在1897年完工。改装后的潜艇被称为“亚古尔”号,使用一部30马力的汽油机和一部电动机作动力,潜艇上有一个可以伸出水面的吸气和排烟管为汽油机服务。艇上安装了压载水箱来代替压载物。为了改善潜艇适航性,莱克在吸气管和排气管外面包上了一层外壳,使它的外形看起来象现代潜艇上层建筑(即指挥台)的第二层艇壳。这样,“亚古尔”号的下潜和上浮都比较稳定,而且能在一个适当的深度上将内燃机水下工作时所用的通气管伸出水面,增加潜艇水下工作的时间。此外,他还在潜艇上安装了四个翼形升降舵,两前两后,以使潜艇在慢速航行时也能保持一定深度,而无需改变艇上的压载。
德雷尔的潜水船被认为是潜艇的雏形,所以他被称为“潜艇之父”,此后百年间潜艇的发展进入了“慢车道”。直到1724年,俄国人叶菲姆·尼科诺夫制造出了又一艘潜水船,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树脂、铁条、铜皮等材料制成。此后,潜艇的发展又一次进入停滞期。
☆ 战争催生
新式武器的发展往往离不开战争,战争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种新型武器,潜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潜艇第一次登上了战争舞台。
1864年2月17日夜,“亨莱”号在灯光的指引下向北军轻巡洋舰“休斯敦”号驶去。9点左右,“亨莱”号到达了离“休斯敦”号仅10米的地方,指挥官狄克逊海军上尉下达了攻击命令。“亨莱”号上的撑杆水雷慢慢地伸了出去,在离“休斯敦”号弹药舱不远的地方轰然爆炸,随后便是接连不断的爆炸声。攻击成功了,“休斯敦”号被击沉,230人丧命,这是人类历史上潜艇第一次实战胜利。不幸的是,由于攻击距离太近,“亨莱”号被“休斯敦”号舷部大洞的水流紧紧吸住无法逃脱,因而成了后者的殉葬品,酿成了一出同归于尽的悲剧。
虽然“海龟”号没有取得战果,但它揭开了潜艇实战的序幕,从此人类的战场也从陆地、水面发展到了水下,“海龟”号也以其与现代潜艇相同的设计原理而赢得了世界上“第一艘军用潜艇”的美名,在世界潜艇发展史占据了一席之地。
☆ 再接再厉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潜艇进入了正常发展时期。其中,爱尔兰裔的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为近代潜艇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初露锋芒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为了打破北军对南军的封锁,亚拉巴马州的霍勒斯·亨莱于1963年和工程师麦克林、沃森一起研制出了“亨莱”号潜艇。
“亨莱”号由一台铁锅炉改装而成,长约18.29米,如同一支细长的雪茄。它的推进装置是一种象辘轳似的手摇曲柄,八名水手在一名指挥官的统一口令下同时摇动曲柄来推动潜艇,其速度可达每小时4海里。“亨莱”号装有压载物和压载水舱来控制潜艇的浮沉,艇内的空气可供艇员们短时间呼吸,要补充新鲜空气只有冒险上浮到水面上。“亨莱”号的武器为一枚鱼雷,用一根60.96米长的引线拖在艇体的后面。
富有爱国热情的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戴维特·布什内尔在华盛顿将军的支持下,开始研究用潜水船打击英军的方法,潜艇发展史上著名的“海龟”艇就这样诞生了。
“海龟”艇外形酷似海龟,艇内空气可供驾驶员呼吸半小时;在艇的上部还装有2根通气管,上浮时打开,下潜时关闭,从而可以补充新鲜空气。为了控制潜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内设有压载水舱,用手泵控制水柜内的水。为应付紧急情况,艇内装有一块90千克重的铁块,危急时刻只要抛掉铁块,潜艇就可以迅速上浮。“海龟”艇的运动通过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两个靠人力驱动的螺旋桨来控制,武器则是挂在艇体外面的一个重约68千克的炸药包,攻击时要将其挂在敌舰外壳上。就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也是一艘设计得很完备的水下兵器。
遗憾的是,“海龟”艇的攻击没有获得成功。1776年9月7日,历史上第一次潜艇攻击开始了,这次攻击由上士埃兹拉·李来执行。他驾驶着“海龟”艇成功地潜到了英国战舰“鹰”号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钻头在敌舰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药包。然而,他打钻的地方正好是一块金属板,半个小时之后他仍然没有钻透敌舰,只好上浮返回。
☆ 动力革命
潜艇发展早期一直是由人力推进的,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潜艇的发展,随着蒸汽动力的出现,机械动力潜艇的设想开始变得现实起来。
1863年,法国建成了一艘名为“潜水员”的潜艇,第一次使用一部功率为80马力的压缩空气发动机作动力。它长42.67米,排水量420吨,外形模仿海豚,速度2.4节,潜深12米,能在水下航行3小时,是20世纪以前建造的最大一艘潜艇。它的动力装置有了质的飞跃,但由于潜艇在水下时蒸汽机需要的空气无法保障,并且稳定性很差,最终以失败告终。
1620年,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尔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艘潜水船,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能够潜入水下,并能在水下行进的“船”。它的船体象一个木柜,木质结构,外面覆盖着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内装有作为压载水舱使用的羊皮囊。这艘潜水船以多根木桨来驱动,可载12名船员,能够潜入水中3-5米。
☆ 双壳潜艇 与霍兰同时代的另一位卓越的潜艇制造者是美国的西蒙·莱克,他在潜艇发展史上的功绩是造出了第一艘双层壳体的潜艇。
1894年,莱克制成了一艘名为“小亚古尔爸爸”的潜艇,它的样子象一个特大的木柜子,长4.2米,高1.5米,艇体以松木板内衬帆布制成,底部安装有三个木制轮子(前一后二),能在海底滚动。这艘潜艇在外形上就根本不能说是一艘“潜艇”,它的上浮和下沉也很原始,是靠抛投艇内压载物而实现的。
由于美国海军的短视,它先后拒绝了霍兰和莱克的性能优良的潜艇,致使法国在潜艇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1888年,法国建成了排水量30吨,但未装备武器的“电鳗”号潜艇。截至1904年,它建造了多种型号的潜艇42艘,排水量大至300吨,小至30吨;到1906年,包括设计中的在内,法国潜艇有18个型号,90艘之多。
虽然以电动装置方式推进是潜艇动力的革命性进展,但在当时,电动潜艇存在着无法在海中充电的缺陷,并且潜艇的稳定性普遍不好,所以潜艇仍然处于研究阶段,无法投入实用。
☆ 闪亮登场
经过许多先行者的艰辛探索,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潜艇终于在19世纪末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创造者就是被后人尊称为“现代潜艇之父”的爱尔兰人约翰·霍兰。
由于“亨莱”号是用锅炉改装的,所以存在着长宽不相称的先天缺陷。首次试航和第二次试航,“亨莱”号都被波浪掀翻,艇员几乎全部罹难。第三次试航由亨莱本人亲自担任艇长,算是顺利完成了。但第四次试航时,厄运再次降临,包括亨莱在内的所有艇员全部遇难。在屡屡失败后,“亨莱”号做了一定的改进,并在艇首安装了一枚撑杆水雷,其后的几次试航都获得了成功。
“亚古尔”号完工后,莱克曾想把它用于军事目的,例如运送潜水员、切割敌人海底电缆、消灭敌人水雷等。1898年,“亚古尔”号依靠自身动力,从诺福克航行到纽约,成为历史上第一艘在公海远航的潜艇。
☆ 风起云涌
在19世纪最后10年,潜艇已经成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海战兵器,但各国海军对它仍存有偏见,认为它是属于弱小国家的偷袭武器,对海军强国并不适用。直到1898年,法国“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英国战列舰“马琴他”号,显示了潜艇在海战中的巨大威力,如梦初醒的各国海军才开始着手发展潜艇。
1796年,富尔顿对“海龟”艇进行了改进。1801年5月,在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的支持下,富尔顿建造完成了命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鹦鹉螺”号的外壳是铜的,框架是铁的,艇长6.89米,最大直径3米,形如雪茄,艇中央有指挥塔,水面用风帆推进,水下用人力螺旋桨推进,用压载水柜控制浮沉。为了解决水下呼吸问题,艇上带有压缩空气,可供4个人和2支蜡烛在水下使用3小时,能潜至水下8-9米处,它的武器是水雷,攻击方式与“海龟”号一模一样。
“亨莱”号潜艇的最大缺陷是纵向稳定性差,其后果是造成了致命的潜艇纵倾。当艇体在水下时,纵倾会突然改变深度,使潜艇超过下潜极限;当潜艇在水面时,纵倾又会使海水从潜艇上敞开的舱口和排水孔中突然灌进舱内。这也是那个时代潜艇存在的普遍难题,一直困扰早期潜艇的探索者们。
潜艇发展史(二)
19世纪中叶,德国人威廉·鲍尔根据富尔顿的设计改进制成了“火焰“号潜艇,其动力装置与自行车很相似,是用脚踏轮来带动螺旋桨转动。在一次试验中,由于操纵装置失灵,“火焰”号一头扎向海底。鲍尔没有惊慌失措,他告诉同伴,在海水灌满舱室后,艇内的空气压力就会上升,等到与艇外海水压力相同时,我们再打开舱盖逃生。结果,鲍尔及其同伴安全地浮出了水面,开创了潜艇历史上艇员逃生并且获得成功的先例。
潜艇发展史(一)
☆ 摸索阶段
美丽的海洋浩荡宽广,蓝色的海水波涛起伏,海洋--这个神秘的世界,千百年来一直在招唤着我们。尤其是那深不见底的海底世界,更是吸引着人类去探寻、去征服。多少年来,潜入海洋深处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传说意大利艺术大师兼发明家达·芬奇最早进行了关于潜艇的设计。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潜艇研究者是意大利人伦纳德,他于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体结构”的理论。1578年,英国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关潜艇的著作--《发明》。
“鹦鹉螺”号在试验中取得了成功,但在实战中却没有效果,于是,法国海军部长赶走了富尔顿。一怒之下的富尔顿来到英国,在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的支持下继续进行试验。虽然“鹦鹉螺”号在表演中成功击沉了双桅战舰“多罗西”号,但在皮特死后,富尔顿的呕心之作又被保守的英国人拒绝了。
虽说“鹦鹉螺”号命运多舛,但它不失为潜艇发展史上的一件杰作。无论从艇体材料还是各种设备来说,它都已超过了“海龟”号,在很多方面已接近了现代潜艇。尤其是它首次在潜艇上使用了水平舵,能够操纵潜艇保持或改变在水中的深度,大大改善了潜艇的,霍兰还建造过5艘潜艇,其中较为重要的是第二艘“霍兰-2”号。它全长10米,装一台功率15马力的内燃机,排水量19吨,其成功之处在于首次安装了使潜艇能在前进中下潜而保持纵向稳定的升降舵。当它下潜时,不是靠增加重量,而是用水平舵下潜和保持深度;当潜艇上浮时,又可提供少量贮备浮力上浮,这在当时是一个重要进展。1893年,在美国海军的资助下,霍兰建成了“潜水者”号潜艇,它使用了所谓的“双推进装置”,也就是在水面航行时使用蒸汽推进装置,在水下航行时使用电动推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