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的发展史

合集下载

新中国船舶发展史

新中国船舶发展史

新中国船舶发展史中国的船舶工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逐渐从贫穷和落后走向了繁荣和壮大。

以下是中国船舶工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一、恢复发展期(1949年-1965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重视船舶工业的发展。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发展船舶工业。

在这个阶段,中国船舶工业主要依靠苏联的技术和设备进行建设,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

在恢复发展期,中国的船舶工业主要生产小型船舶和渔船,以满足国内需求。

同时,中国也开始研制和生产一些大型船舶和军舰,如护卫舰、潜艇等。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船舶工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由于政治动荡和经济困难,中国的船舶工业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船舶工业主要生产一些小型船舶和渔船,以满足国内需求。

尽管如此,中国船舶工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中国研制成功了第一艘核潜艇,这是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一次重大突破。

三、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2年)改革开放后,中国船舶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的船舶工业逐渐融入了全球市场。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船舶工业开始生产大型油轮、散货船等高附加值船舶,并且逐渐向国际市场出口船舶。

同时,中国的船舶工业也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中国的船舶企业开始与国际知名船舶企业合作,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船舶工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在恢复发展期、文化大革命期间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船舶工业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且融入了全球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中国的船舶工业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造船通史

中国造船通史

中国造船通史一、古代造船技术的发展中国造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先民就开始使用简易的木筏和石皮船进行航行。

到了商代和西周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逐渐进步,出现了木质船舰。

随着时代的变迁,战争的需要推动了中国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大型木质战船,如楚国的“百战船”和齐国的“千人船”,这些战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造船技术的较大进步。

二、宋代的造船繁荣中国造船技术在宋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代的造船业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宋代的船舶建造技术逐渐成熟,出现了许多创新。

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的“板板船”,这是一种由多块板材拼接而成的船体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

宋代的造船工匠还发明了一种新的船舶建造技术——“钉船法”,即用铁钉将船板固定在船骨上,使船体更加牢固。

三、明代的海洋航海明代是中国造船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明代初期,中国开始大规模建造远洋船只,开展海洋贸易。

明代的造船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明朝的船舶有了更大的尺寸和更强的承载能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舶之一。

明朝的船舶在船体结构、帆的设计和舵的运用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为后来的航海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清代的海军舰艇建设清代是中国造船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清朝建立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军舰艇建设。

清朝的船舶建造技术逐渐与欧洲接轨,引进了西方的造船技术和船舶设计理念。

清朝的船舶规模更大,装备更精良,成为亚洲最强大的海军之一。

清朝的舰艇建设对中国的海防和海洋贸易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现代化的中国造船业近代以来,中国的造船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船舶制造技术和设备,逐步实现了船舶工业的现代化。

1949年后,中国的造船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政府的支持。

中国的造船能力不断提升,建造了一批现代化的大型船舶,包括民船和军舰。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之一,造船技术和设备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历代航运发展史

中国历代航运发展史

中国历代航运发展史1405年7月11日,明朝正使郑和率2.7万多人,乘大船62艘,第一次出使西洋。

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

2005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

中国历代航运发展史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拥有强大的海军,派往北伐朝鲜,南征越南。

西方商船由罗马操控的红海航向中国,中国船舶则向西与之贸易。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人们已懂得使用钉子建造船只,并在船上设置横梁,即横隔舱的前身。

晋朝(公元265年—公元420年):中国已跟印度及斯里兰卡维持稳定的海上交往。

这时期最著名的航海故事是僧人法显(约337—约422)独自西行取经返国遭受暴风吹袭。

这艰险的航程反映出当时的对外交通,仰赖的是出众的航海技术如观星导航等知识。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在安史之乱后面临重大的政治危机,中国通向西域的陆上交通为外族彻底阻隔,唐室遂被迫开辟海上贸易。

当时行走这条航道的多是外国的船舶,从印尼打捞出满载唐朝贡物的阿拉伯三角帆船便是明证。

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是古代中国航运的黄金时期。

海上贸易与工业发展相辅相成,较佳的造船技术与经改良的导航装备使更大更安全的海船得以建成。

这种海船可以远航西至印度与阿拉伯,东至日本与朝鲜。

国内的河流与运河网络客运交通业十分频繁。

为了与蒙古骑兵在海滨之地交战,宋廷组成了一支灵巧的江河水师,其中配置的各式战船包括具爆破威力的联环舟与用以追击敌船的车轮舸。

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亦成就了不少伟大的海上事业,曾派遣4400艘船舰攻打日本。

1292年,500艘由泉州出发的船舰只花了数个月便抵达爪哇,充分显示出蒙古人卓越的后勤组织、航运技术及航运力。

蒙古大汗忽必烈派使节到海外国家建立藩属关系,各地向中国输人贡物以换取元室的保护。

1349年,航海家汪大渊乘商船出海,著书记述由亚洲至桑给巴尔(Zanzibar)及阿拉伯海一带的风土人情。

中国造船的发展历史

中国造船的发展历史

中国造船的发展历史一、古代造船中国的造船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

在古代,船只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

中国造船技术的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船只的规模和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展现了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卓越成就。

二、近代造船近代以来,中国造船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造船业逐渐落伍于西方发达国家。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造船业才开始逐步发展壮大。

20世纪60年代,中国建造的木壳渔船和油轮相继问世,奠定了中国现代造船业的基础。

三、现代造船进入21世纪,中国造船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建造的船舶逐渐向大型化、高技术化方向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家之一,建造的船舶种类涵盖了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等各个方面。

四、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中国造船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船舶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一些领先的船舶企业也积极推进绿色造船,如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和清洁能源等,不断提高船舶的环保性能。

五、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化智能化是中国造船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已经逐渐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船舶的建造效率和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能。

未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在中国造船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中国船舶发展史

中国船舶发展史

中国船舶发展史正文:中国船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470 年,即中国古代战国时期。

当时,中国船舶制造业已经具备了较为先进的技艺,制造出了大型粮船、捕鱼船和运盐船等不同类型的船舶。

随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衰落,船舶制造业也逐渐衰落。

到了 19 世纪,中国船舶制造业开始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船舶制造业也被外国人所掌控。

这一时期,中国船舶制造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制造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船舶,如商船、渔船、巡洋舰等。

20 世纪初,中国船舶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成立了海军舰队,船舶制造业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这一时期,中国船舶制造业制造出了更多的船舶,并开始向国外市场出口。

20 世纪 40 年代,中国船舶制造业遭受了日军的侵略和破坏。

二战结束后,中国船舶制造业逐渐复苏,并开始制造出了各种类型的船舶,如货船、客船、渔船等。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船舶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期。

中国政府成立了六机部,负责船舶制造和科研任务。

这一时期,中国船舶制造业制造出了各种类型的船舶,如导弹驱逐舰、核潜艇、远洋探测船等,并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如今,中国船舶制造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船舶制造商之一。

中国船舶制造业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向国际市场推出了各种类型的船舶,如游艇、豪华邮轮、集装箱船、油轮等。

拓展:中国船舶发展史不仅仅是一部船舶制造史,也是一部反映中国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历史。

随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衰落和中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中国船舶制造业也逐渐衰落。

而在 20 世纪初,中国船舶制造业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开始制造出了各种类型的船舶。

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也与中国海军的发展密不可分。

二战结束后,中国海军逐渐发展壮大,制造出了更多的船舶,并开始向国外市场出口。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船舶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期,制造出了各种类型的船舶,如导弹驱逐舰、核潜艇、远洋探测船等,并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中国船舶发展史简介

中国船舶发展史简介

中国船舶发展史简介
一、古代船舶
在古代,中国的船舶发展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制造木船,并且发展出了多种类型的船只,如战船、货船、渔船等。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船舶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高峰,造船业也成为了当时的重要产业。

二、近代船舶
到了近代,中国的船舶发展逐渐受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造船技术和管理方法,中国的船舶制造逐渐走向现代化。

在20世纪初,中国船舶制造进入了黄金时期,各种类型的船只都在建造中。

三、现代船舶
随着全球化和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船舶制造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21世纪初,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船舶建造国家之一。

同时,中国的船舶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向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四、未来船舶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未来的船舶将会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船舶也将会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此外,未来的船舶也将会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船舶的安全性能。

总之,中国船舶发展史是一部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从古代的木船到现代的钢铁巨轮,再到未来的智能化船舶,中国的船舶制造业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的海洋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船发展史简介

中国船发展史简介

中国船发展史简介中国的造船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各个国家都开始尝试制造船只以便于进行海上贸易和军事活动。

但是在那个时代,由于技术和条件限制,造船行业的发展十分缓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造船技术逐渐得到发展。

唐代时期,中国已经具备了高度的造船技术,其中最有名的是北宋钱元瑛所制造的“大宝船”,该船在当时被称为“天下第一船”,其吨位达到了2200吨,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海船。

明清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瓶嘴船等新型船只相继出现,成为中国船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但是尽管如此,进入20世纪,中国的造船业始终处于落后状态。

在当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造船工业,船只大多数需要向西方国家进行购买。

193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开始建立起自己的船舶工业,在最初的几十年时间内,中国造船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1950年,中国的第一艘现代化的600吨货轮“松花江”下水,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开端。

进入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国的造船工业蓬勃发展,1970年代中国船舶工业迎来转机,达到了新的高峰。

中国在这一时期建造了大量的船舶,包括货轮、油轮、拖轮等不同类型的船只,同时也开始建造军舰。

1980年代,中国的造船业进一步扩张,建立了更多的船厂和造船企业,导致中国船舶工业的产值进一步提高。

如今,中国的造船业已经实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船舶工业国家之一。

相比上世纪70年代,中国造船业的总产值已经翻了几个倍。

中国的造船业在近年来还不断的创造新的记录,例如2018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建造的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尚德九号”,其载重量达到了22,000标箱,再次将中国造船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峰。

总的来说,中国的船舶工业从春秋战国到现代,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逐渐成为了世界船舶工业的重要一员。

未来,中国的造船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为全球航运行业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中国船的发展史

中国船的发展史

中国船的发展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船舶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对于人类的贸易、文化交流和探索海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世界上最早发展船舶的国家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船舶发展历史。

本文将以中国船的发展史为主题,介绍中国船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特点。

追溯中国船的历史,最早的船舶遗迹出现在距今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些遗迹表明,中国古代人民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船舶进行捕鱼、贸易和海上征战。

而早期的中国船舶主要以木质为主,如凿船、蒸船等,以舢板为代表的扁船则被广泛使用于江河湖海之间的交通运输。

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战国时期的楚国出现了大型木质战船“楚船”,具备了较高的航行性能和战斗能力,而秦朝时期的“秦船”则成为古代中国海上航行的重要代表。

而随着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汉朝时期的“蜀船”、“吴船”等各具特色的船舶类型也开始出现。

进入宋代,中国的船舶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南宋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大江船”的巨型船舶,可以承载大量的货物和乘客。

而宋代还出现了一种被称为“艨艟”的巨型军舰,它们在海上航行时不仅能够抵御风浪,还能够发射弩箭进行战斗。

明代时期,中国的船舶技术进一步发展。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带领着庞大的船队穿越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这一壮举展示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巅峰。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很多大型木质船舶,如宝船、宝塔船等,它们具备很高的航行性能和装载能力。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科技的发展,中国船舶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船舶制造基地,如大连、上海、广州等地成为中国船舶制造的重要区域。

在此基础上,中国相继建造了一系列大型船舶,如运输船、军舰、客轮等,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在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船舶制造商在船舶设计、建造和维修方面具备了较强的能力,同时还在船舶科研和创新方面加大了投入。

中国轮船发展史

中国轮船发展史

中国轮船发展史
中国轮船发展史
自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轮船逐渐成为全球海洋运输的主要工具,中国也不例外。

本文将从清朝末期到现代,简单介绍中国轮船的发展史。

清朝末期,中国轮船业并不发达。

1861年,福建福州人纪大寿从英国购买了一艘老旧的轮船回国,作为他在高邮设立的灌溉公司的船只。

这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轮船业的开端。

此后,逐渐有商人和政府开始购买轮船用于运输、旅游等领域。

然而,中国轮船发展的真正起点是20世纪初。

1902年,上海成立了第一家造船厂,随之出现了一批海运公司,如中国航运公司、东方航运公司等。

到1930年代,中国企业已经拥有了一些巨型远洋轮船。

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轮船业遭遇了冲击。

1949年,中国大陆的近代航运企业,如中外通商新华航运公司、东方航运公司等,被国家化,成立了中国海运总公司。

1950年代初,中国海运总公司开始在国内外建立轮船港口。

然而,由于长期舞弊腐败,中国轮船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许多轮船港口遭到破坏和减少,中国海运总公司也被迫进行转型,逐步与各地政府、海洋企业合作发展轮船事业。

如今,中国轮船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船运输市场之一,包括货运和旅游等领域。

截至2019年,中国拥有300多家船舶建造企业,装备全球最大的轮船建造能力。

同时,中国海运总公司和其他海洋企业也在加强和全球的轮船合作,实现国际化发展。

总之,中国轮船业历经了沧桑巨变,经过艰苦的努力,今天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国际贸易和科技不断发展,中国轮船业也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

中国航海史的历程

中国航海史的历程

中国的航海史是一部悠久而丰富多彩的历史。

自古代以来,中国人民就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勇气,探索并开发了海洋。

以下是中国航海史的主要发展阶段:1、独木舟与筏时代:中国最早的航海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在那个时期,人们使用简单的独木舟和筏作为交通工具,沿着海岸线进行短途的贸易和渔猎活动。

这些早期的航海者展示了人类对海洋的初步探索和挑战。

2、帆船时代: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的航海者开始使用风力驱动的帆船进行远洋航行。

这些帆船成为了中国航海史的重要标志,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之一。

3、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中国航海事业迎来了一个高峰。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这个时期也是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为后来的航海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郑和下西洋: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1644年),中国航海事业达到了一个巅峰。

郑和率领的远洋船队在28年的时间里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远洋航行,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的航程超过万公里,成为了中国古代造船业和航海事业的壮丽篇章。

5、近代航海的兴起:在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1912年),中国的航海事业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港口,并允许外国船只在华航行。

这使得中国的航海活动更加多元化,也促进了中国造船技术的发展。

6、现代航海的发展: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海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自行研制了多种新型船舶,包括远洋货船、油轮、军舰等。

同时,中国的航海教育、科研和港口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7、海洋权益的保护: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权益的保护成为了中国航海事业的重要议题。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对海盗活动的打击,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加强了对海洋权益的保护。

中国造船业发展史

中国造船业发展史

中国造船业发展史摘要:一、中国造船业的历史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2.秦汉时期3.宋元时期4.明朝时期5.近代中国船舶工业二、现代中国造船业的发展1.世界船舶市场的繁荣2.中国承接新船订单的情况3.中国船舶制造业的优秀表现正文:一、中国造船业的历史发展中国造船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元前770 年至前221 年),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铁器制造业逐渐成为当时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分工也愈加细密。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 年至220 年)是我国造船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船只类型多,规模大,行船动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宋元时期(960 年至1368 年),造船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船只已经采用了推进器等先进技术。

明朝时期(1368 年至1644 年),造船技术和工艺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登上了我国古代造船史的顶峰。

二、现代中国造船业的发展近年来,世界船舶市场空前繁荣,新船订单创纪录地达到近2.5 亿载重吨。

2007 年,散货船引领国际造船市场,成为国际造船市场持续兴旺的主要因素。

据统计,2007 年中国承接的新船订单中,散货船为8150 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8%;韩国3730 万载重吨,占25.5%;日本1640 万载重吨,占11.2%;欧洲480 万载重吨,占3.3%。

其中,我国承接17 万—20 万载重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130 艘、2307 万载重吨,占世界市场份额4%。

近年来,我国船舶制造业表现优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纪录。

以江南造船厂为代表的我国船舶制造业,不仅在产量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调整、绿色环保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船发展史简介

中国船发展史简介

中国船发展史简介一、古代中国船舶的起源和发展1.1 船舶的起源中国船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最早的船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国沿海地区。

1.2 新石器时代的水上交通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沿海地区的人们开始利用木材和竹子制作简单的木筏和藤艇,用于渡海捕鱼、贸易和探索未知地域。

1.3 商代的航海技术进步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船舶发展的重要时期。

商代的人们开始使用高级的船舶制作技术,例如桨、帆以及舵的使用。

1.4 战国时期的船舶发展战国时期,中国各国政权开始相互争斗,船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各国开始建造大型战船和运输船,用于海上作战和贸易。

二、中国古代船舶的分类和特点2.1 木质船舶在中国古代,木质船舶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这些木质船舶通常采用榫卯结构,通过拼接木板或者使用木头雕刻成形。

2.2 帆船帆船的出现使得中国的海上贸易和航海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帆船利用风力进行航行,使得跨海贸易和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2.3 平底船平底船是中国古代船舶的另一种常见类型。

平底船通常用于内陆水域的航行,例如大江和湖泊。

平底船具有浅吃水的特点,便于在水深较浅的地区航行。

2.4 造船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不断发展,逐渐掌握了锻铁和焊接的技术,从而制造出更加坚固耐用的船舶。

三、中国船舶的衰落和复兴3.1 清代的衰落清代是中国船舶发展的低谷期。

由于清朝政府限制海外贸易,船舶建造和海洋探险的活动大大减少,船业逐渐衰落。

3.2 近代的复兴近代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战争中饱受侵略,船舶建造和航海技术受到严重限制。

但是随着近代工业技术的引进和近代化的进程,中国船舶产业逐渐复兴。

3.3 当代中国船舶的发展目前,中国船舶已经实现了从大型货轮到军舰、邮轮和豪华游艇等各类船舶的全面发展。

中国在新材料、造船技术和海洋装备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中国船舶的未来展望4.1 创新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无人船等新技术将在中国船舶产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促进船舶的设计和制造水平的提高。

中国造船简史

中国造船简史

中国造船简史中国造船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中国就开始了造船的活动。

当时的船只主要用于农业、渔业和贸易活动,形状简单,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造船技术逐渐发展。

在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中国的造船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当时,船只的结构和设计得到了改进,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如龙骨和船板的结合。

这些改进使得船只更加坚固和稳定,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荷。

随着宋朝的兴起(公元960年-1279年),中国的造船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宋朝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达到了顶峰。

当时,中国的造船师傅们掌握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如船体结构设计、船体加工、船体装配等。

他们还发明了许多造船工具和设备,如锯子、斧头、凿子等。

这些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使得宋朝时期的中国船只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2年),中国的造船业进一步发展。

明朝时期,中国开始使用更先进的造船技术,如采用螺钉固定船板和采用铁索连接船体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明朝时期的中国船只更加牢固和稳定。

清朝时期,中国的造船业继续发展。

当时,中国开始使用更多的金属材料来制造船只,如铁和钢。

这些金属材料比木材更加坚固和耐用,使得船只更加适应大海环境。

20世纪初,中国的造船业面临了许多挑战。

由于历史原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的造船业发展缓慢。

但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造船业开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造船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近几十年来,中国的造船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家之一,拥有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设备。

中国制造的船只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出口到世界各地。

中国造船业在技术和规模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

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厂和最先进的造船设备。

中国制造的船只种类繁多,包括商用船只、军用舰艇、海洋工程设备等。

这些船只不仅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而且在质量上也具有竞争力。

船的发展史

船的发展史
浸油,缝合成袋,然后充气或 填满羊毛,固定于木制骨架之 下作为渡水工具。
▲皮筏
▲牛皮筏
▲黄河皮筏
船的故事
人力筏: 用原木或竹子并排扎在一起
而成的筏,具有稳定性好、装载 面积大、能穿越激流浅滩等优点, 一般由人力推进,是一种取材方 便、制造简单的水上交通运输工 具。
▲竹筏
▲桦树皮筏
▲木筏
▲人力筏
船的故事
▲西班牙“无敌舰队〞
船的故事
“大肚子〞货船: 一次,荷兰船长巴伦德.福克斯驾驶“大
肚子〞货船从印尼的雅回达返回荷兰的阿姆 斯特丹航行了3个月,创造了航海上的新纪 录,于是他便获得了了“会飞的荷兰人〞的 称号。
▲“大肚子〞货船
船的故事
▲20世纪建造的性能完 善的帆船
▲三桅平底帆船
▲海盗的长船
船的故事
▲冲翼艇
船的故事
摩托艇: 水上摩托艇本钱低,兴趣性强,在水上高
速滑行的场面令人惊心动魄。
▲摩托艇
船的故事
捕鲸船: 是世界上最早的远洋渔船。当时的捕鲸船
最大、最豪华的客船,人们相信它是永远不 会漂浮的。4月14日夜间,首航大西洋时触 撞冰山,船体进水后漂浮在大西洋海底。因 船上带的救生设备缺乏,再加上天气寒冷, 有1522位乘客葬身海洋。
▲“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船
船的故事
“大隅〞号船坞登陆舰: 日本“大隅〞号新型军舰,外貌酷似航空
母舰,而且装备了当今最先进的气垫登陆艇, 从而引起了世人猜疑,有“航母改造〞之说, 也有““两栖攻击舰和强袭登陆舰〞之说。 从“大隅〞号战术性能分析,它并不具备强 大的航空力量。
船的发展史
船的故事
▲传说中的八仙过海图
船的故事
原始渡水工具: 在劳动和生活的理论中,人

中国轮船发展史

中国轮船发展史

中国轮船发展史引言:中国轮船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那时西方船舶技术开始传入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轮船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与变革。

本文将从清朝时期开始,概述中国轮船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和特点。

清朝时期:在清朝时期,中国轮船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这促进了轮船技术和航运业的引进。

1842年,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了多个港口,为轮船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机会。

随后,英国、法国等国家的轮船开始频繁来往于中国沿海各大港口。

近代发展:到了19世纪末,中国轮船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891年,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国营轮船公司——中国轮船总公司,标志着中国轮船业的国有化。

国家开始大力投资兴办轮船公司,以保障海上贸易和国内运输的需求。

同时,中国的造船工业也得到了发展,开始自主设计和建造轮船。

1902年,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轮船“中华轮”下水,标志着中国轮船业实现了从引进到自主发展的转变。

中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中国成立了中华民国,轮船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27年,为了整合轮船业资源,国家成立了中国航务总公司,统一管理和运营轮船业务。

此时,中国轮船业的规模和运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海运贸易也进一步繁荣。

然而,由于政治动荡和战争的影响,中国轮船业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遭受了重大损失。

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轮船业再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9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实施经济改革,轮船业也迎来了市场化的改革。

国家逐步放开轮船市场,允许民营企业参与轮船运输业务。

此后,中国的轮船船队规模和运力都得到了快速扩张,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运输国之一。

现代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需求,中国轮船业在现代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大力推动船舶技术的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能。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航运组织和国际船级社,加强与国际轮船业界的合作和交流。

如今,中国的轮船船队已经涵盖了干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等各类船舶,成为全球航运业的重要一员。

我国的船舶发展史

我国的船舶发展史

我国的船舶发展史陆上交通靠车马,水上交通靠舟船。

历尽沧桑的我国古代造船业当年曾雄踞于世界前列,把欧洲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我国古代造船起步于遥远的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个高峰时期,这就是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朝时期。

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先秦时期的造船从“伏羲始乘桴[fú浮]”(《物原》)和“伏羲氏刳[kū枯]木为舟”(《周易系辞》)等远古传羲说来看,最早的船只——筏和独木舟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问世。

大自然各种常见现象的反复出现,启迪着我们祖先的思想。

早期的人类以捕鱼、打猎为生。

捕鱼需要下水,打猎也常常过河。

我们的祖先发现,木头和树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于是,有人走进水中,抱着一块大木头试了试。

结果,不但没有沉下去,而且木头还把人托出水面。

这样,人们就学会抱着木头渡水了。

但是,人的双手抱着木头怎能捕鱼呢?后来,人们把砍下来的树干,用石斧和火,将一面削平、挖空,造成了第一只独木舟。

我们的祖先在造出独木舟的同时,还发现把几根树木捆扎在一起,也可以产生更大的浮力,载着人行驶在水面上。

这样,就有人制成了木筏。

比起独木舟来,木筏的使用面积大,制作起来更容易一些。

有了木筏,人们往返河流的两岸,在水中运行,再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

受到木筏的启发,人们想到了自己身边其他能够做成筏的东西。

只要能浮在水面上,并且能结扎在一起的东西,他们都要拿来试一试。

于是,人们又制成了竹筏、草筏和羊皮筏等。

特别是其中的竹筏,更受到人们的欢迎。

竹子这种材料,质地坚韧,重量轻,中间空,浮力大,容易捆扎,并且不怕水长时间浸泡,用它制作成竹筏,又方便又耐用。

把几只竹筏串成一排能运大量的东西。

独木舟和筏是远古祖先最简陋的也是最重要的渡水工具。

有了这样的渡水工具,我们的远古祖先就能进行水上捕捞和迁徙航行了。

关于远古祖先制作独木舟和筏的故事,古书上曾有记载。

其中大禹制作独木舟的神话就非常有趣。

中国近现代船舶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船舶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船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

以下是该时期中国船舶发展的一些关键节点:
船舶引进和民营船厂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西方国家的先进船舶技术开始引进到中国。

外国势力在中国租界地区建立了多个船厂,以满足对于商业和军事船只的需求。

此外,一些中国的民营船厂也开始崛起,例如上海的江南造船厂。

船舶工业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40年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船舶工业逐渐蓬勃发展。

上海的江南船厂、汉阳造船厂等成为当时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

中国开始自主设计和建造各类船舶,包括民用货轮、客轮以及军用舰艇。

抗战时期的船舶制造(1937年-1945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船舶工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战时期,中国政府将船舶制造作为战略任务之一,大量投资于造船业。

中国船厂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的军用船只,包括炮舰、驱逐舰等。

此期间中国船舶工业实现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船舶工业(1949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船舶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多个大型的船厂和造船基地。

中国开始自主设计和建造各类舰船,包括潜艇、驱逐舰、航空母舰等,实现了船舶工业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船舶发展经历了从船舶引进到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转变。

在各个历史阶段,船舶工业都在不断演进和壮大,起到了重要的经济和国防作用。

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也在不断追求创新和技术提升,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船舶制造大国。

中国船舶的发展史

中国船舶的发展史

中国船舶的发展史在很久很久以前啊,咱老祖宗就开始和船打交道了。

那时候的船啊,可没有现在这么高大上。

简单的几根木头,一拼凑,就成了一艘能在水上飘着的小船。

就像小朋友搭积木似的,虽然简陋,但那可是智慧的结晶呢。

人们坐着这样的小船,在小河里打鱼,或者在附近的水域里运点东西,虽然慢腾腾的,但也乐在其中。

后来啊,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大,船也开始慢慢变大变复杂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那船就有点模样了。

这时候的船啊,不只是用来打鱼运货啦,还能在打仗的时候派上用场呢。

战船一艘艘地出现在江河湖海之上,上面站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士兵,那场面可壮观了。

就像一群小伙伴,各自拿着自己的小武器,在水上开始了一场大冒险。

再往后啊,咱中国的航海技术那可是突飞猛进。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那船简直就是当时的超级巨轮。

宝船一艘艘的,又大又结实。

船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宝贝,还有很多勇敢的水手和士兵。

这些船就像海上的移动城堡,威风凛凛地驶向远方。

这可不是简单的航行啊,这是向世界展示咱中国的厉害呢。

郑和带着大家乘风破浪,到了很多很远的地方,和别的国家交朋友,交换礼物,可热闹了。

可是呢,后来啊,咱们中国经历了一些不好的时期,船舶发展也慢了下来。

不过咱中国人可不会一直消沉下去的。

到了现代啊,中国船舶又开始了它的逆袭之旅。

现在的中国船舶啊,那真是多种多样。

有超级大的货轮,能运好多好多的货物,就像一个超级搬运工。

还有那些先进的军舰,一艘艘就像海上的守护神,保卫着咱们的海洋权益。

现在的中国船舶制造技术啊,在世界上那也是响当当的。

咱们的造船工人就像一群超级魔法师,把一块块钢板变成一艘艘漂亮又实用的船。

不管是民用的还是军用的,每一艘船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

中国船舶的发展就像一部热血的成长史,从最开始的小打小闹,到中间的起起落落,再到现在的辉煌成就,就像一个孩子慢慢长大,变得又强壮又有本事,真的是太让人骄傲啦。

新中国船舶发展史

新中国船舶发展史

新中国船舶发展史摘要:一、新中国船舶发展史简介1.成立初期,中国船舶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2.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开始引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船舶工业3.20 世纪60 年代,中国船舶工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开始发展4.20 世纪70 年代,中国船舶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5.21 世纪以来,中国船舶工业逐步向高端制造领域迈进二、新中国船舶发展的重要阶段及特点1.20 世纪50 年代:引进技术和设备,奠定基础2.20 世纪60 年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3.20 世纪70 年代: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体系4.20 世纪80 年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5.21 世纪以来:向高端制造领域迈进,转型升级三、新中国船舶发展的主要成就1.船舶制造能力的显著提升2.船舶产品种类的丰富多样3.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4.船舶技术的创新突破5.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巨大贡献正文:新中国船舶发展史新中国的船舶工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

在党的领导下,船舶工业逐步走向繁荣与辉煌,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新中国船舶发展史简介1.成立初期,中国船舶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

在解放初期,我国的船舶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当时,我国只能生产一些小型木船和渔船,无法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2.20 世纪50 年代,中国开始引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船舶工业。

为了迅速提高船舶工业水平,我国政府积极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设备,建立了一批船舶制造企业,如江南、沪东、大连等。

3.20 世纪60 年代,中国船舶工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开始发展。

在面临国际政治经济封锁的背景下,我国船舶工业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逐步发展壮大。

4.20 世纪70 年代,中国船舶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能够生产各类民用船舶,还研制成功了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等先进武器装备。

5.21 世纪以来,中国船舶工业逐步向高端制造领域迈进。

中国轮船的发展史

中国轮船的发展史

中国轮船的发展史标题:中国轮船发展史:从木质帆船到现代巨轮的历程一、开篇概述中国轮船的发展史,是一部融合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创新变革史。

自古以来,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便居世界前列,尤其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中国轮船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也彰显了我国在海洋运输领域的深厚底蕴和技术实力。

二、古代航海与木制船舶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的造船工艺就已经相当成熟,那时的船只多以木质结构为主,主要用于内河及沿海航行。

宋元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福建、浙江等地建造的大帆船,如福船等,更是扬名海外,展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造船技艺。

三、近代航运业的兴起19世纪中叶,西方蒸汽动力轮船的引进,开启了中国轮船工业现代化的新篇章。

1872年,清政府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开始自主设计制造并运营蒸汽轮船,正式步入世界海运大国行列。

四、新中国轮船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轮船制造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造船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轮船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如今,我国不仅能建造各类大型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等商用船舶,而且在高科技船舶如液化天然气船、豪华游轮以及军用舰艇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五、现代中国轮船业的辉煌成就进入21世纪,中国已稳居世界造船大国之列,并逐步向造船强国迈进。

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企业研制的万吨级以上的大型船舶遍布全球各大洋,"中国制造"的标签闪耀在世界各大港口。

此外,中国还积极研发绿色智能船舶,推动行业向低碳环保、智能化方向转型,力争在全球轮船制造业新一轮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总结:中国轮船发展史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缩影,它既承载着中华民族追求进步、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又体现了我国不断适应时代变化、积极参与全球海事竞争的决心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船的发展史我国不仅陆疆广大,而且河流众多,海域辽阔,因此中华民族不仅有一部光辉的陆上进化史,而且也有一部壮丽的水上开发史。

而一部水上开发史必然也是一部舟船发展史。

中国舟船发展史绵延数千年,最早还得从远古说起。

在原始社会初期,先民们尚以渔猎和采集为生,他们的活动范围被局限于靠水很近的地域。

但由于没有一定的工具,他们无法捕捞深水中的鱼群,无法狩猎河对岸的野兽,不仅如此,如遇洪水泛滥,他们甚至连生命都不能保全。

恶劣的环境与求生的本能迫使人类去思考,人们开始寻求一种可以浮于水上的工具,以期猎取更多的食物和战胜洪水的危害。

然而究竟什么东西能够浮于水面而不沉?长期与自然界的抗争不断增添着人们的智慧,自然现象的反复出现也给人以一定的启迪。

“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世本》)“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淮南子·说山训》),古人终于认识到某些物体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为人们创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诱因。

经过长期实践,古人创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这是一种用树干或竹子并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状物体。

原始人在实践中认识到单根竹木虽具浮力,但因其为圆形,浮在水中易滚动且面积窄小,运载力有限,如将数根并扎,则在水中可平稳漂浮且运载量增加,既可载物又可载人。

筏子,古时也称为“桴”、“泭”,或“箅”。

继编木为筏之后,又有“刳木为舟”(《周易·系辞》)。

“刳”是割开、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独木舟。

它是一种用独根树干挖成的小舟,其制做过程是:先选用一棵粗大挺直的树干,将不准备挖掉的部位涂上湿泥,然后用火烧烤未涂湿泥的部位,待其呈焦炭状后,再用石斧等工具砍凿,这样疏松的焦炭层很快就被“刳”尽,如此反复多次,独木终被“刳”成带槽的舟。

有了舟,人们尚不能在水中随意行驶,还必须有推动独木舟行进的工具。

“剡木为楫”(《周易·系辞》),即是指古人制桨的方法,“剡”的意思是削。

“楫,捷也,拨水使舟捷疾也”(《释名·释船》)。

削木头做成桨,以推进舟的行驶。

在舵未出现以前,桨还有控制方向的作用。

独木舟与桨相配合,人们才可较随意地在水面上活动。

“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

”(《周易注疏》卷4)独木舟具体出现的时代尚不能断定。

但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桨,(25)这表明至迟在大约七千年前,我国已开始使用独木舟,同时也说明,我国发明和使用舟船的历史较之车马出现的时代要早数千年之久。

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目前尚未见有实物出土,但晚于原始社会的独木舟,解放后却多有发现,据不完全统计已达二十余只。

这些古独木舟已成为研究早期独木舟形制的重要依据。

从后世的独木舟看,我国古代独木舟的形制,大致有三种:一种头尾均呈方形,不起翘,接近平底;一种呈头尖尾方形,舟头起翘;(图14)一种头尾均呈尖形,两头起翘。

从舟体外形变化来看,第一种应属时代较早的一种,随着行驶经验的积累,人们认识到舟头部尖形比方形省力,且速度快,于是出现第二种形制,继而产生了第三种。

独木舟的优点就在于一个“独”字,舟身浑然一体,严整无缝,不易漏水,不会松散,而且制作工艺简单,所以沿用的历史很长,直至今日,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独木舟还被用作渡河工具。

筏子与独木舟的相继出现,是人类开拓水域交通迈出的第一步。

有了它们,人类的活动范围便从陆地扩大到水上,人类从此可以跨江渡河,使地域上的阻隔失去了原有的威力。

二、木板船的诞生筏子与独木舟都还不是理想的水上交通工具。

筏子的干舷(26)非常低,装载量一大,筏子便浸没在水中。

而独木舟的大小则受到木材的限制,且要想通过改进舟形来提高行舟速度也很困难。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仅水上运输活动日渐频繁,而且载重量也日渐增加,筏子与独木舟的“短处”便更为明显地暴露出来。

在独木舟的基础上,人们创制出新型的船——木板船。

木板船的问世,在我国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商代。

商代甲骨文中的舟字,写作:■、■、■,均是象形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代船的结构:它已不是独木刳成的舟,而是用数块木板组装的木板船。

这表明,至迟在三千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完成了由独木舟到木板船的变革,且此时的木板船已具有成熟的形制。

当然,这一变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奴隶们长期实践,不断改进,逐渐创新的结果。

雏型的木板船是非常简陋的,它无非是在独木舟的基础上加装木板,以扩大独木舟的装载量。

这种改进的独木舟在考古资料中曾有发现。

1975年江苏武进出土了一条汉代木船,(27)船体是用三块木料拼接而成的,它已脱离原始独木舟的形制。

以后,人们干脆抛开独木舟,直接用木板造船。

早期的木板船是由一块底板和两块弦板组成的最简单的“三板船”。

至今在我国广西一些河窄滩多,水道曲折的地方还能见到这种原始木板船的踪影。

全船仅由三块板构成,底板两端经火烘烤向上翘起,两侧舷板合入底板,然后用铁钉连接,板缝用刨出的竹纤维堵塞,最后涂以油漆。

商代尚未有铁钉和油漆,因此想必当时制造这种三板船时或靠榫卯连接,或用藤蔓、兽皮条等缚扎。

板缝则用草秆、麻丝、竹茹之类的纤维物质塞堵。

另外从甲骨文“■”字的结构上看,在船的首尾部位还各加有一、二根横木,使船体联接得更加牢固。

这种三板船是后世各类舢板船的祖先。

1974—1978年在河北平山战国时期中山国一号墓的南侧发现一大型葬船坑,出土三条大船、两条小船和若干支木桨。

(28)这五条船是目前我国所见时代最早的木板船实物。

从独木舟到木板船是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至此,人类不再受自然界所提供的木材形状和体积大小的限制,而能够根据人的意愿,对材料进行加工了。

在这一基础上,此后的各种弘舸巨舰、楼船方舟也陆续产生,从而给古代漕运、海上交通、水战带来了众多辉煌壮观的场面。

舟船的出现原本是人类为了满足载货、运输和生产的需要,但在奴隶制社会的夏、商、周时期,舟船和马车一样,也成为战争的工具。

史籍中有明确记载的水战发生在公元前549年。

《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四年(前549年)夏,楚子为舟师以伐吴。

”杜注:“舟师,水军。

”可见春秋时期大规模的船战已登上战争舞台。

当时地处长江中游的楚国、太湖流域的吴国、钱塘江流域的越国和济水流域的齐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战舰,建设舟师,因而水军力量以这四国最为强大,船战也常常在这四个国家之间发生。

战舰是从民用船只发展起来的,但由于战舰既要装备进攻武器,又要防御敌舰攻击,所以其结构和性能均比民用船只要优越得多。

因此可以说,战舰是当时造船技术水平的最高体现。

从文献记载看,当时各国水军的战舰种类繁多,有“艅艎”、“三翼”、“突冒”、“楼船”、“戈船”、“桥舡”等等。

艅艎又称余皇。

船头装饰“鹢首”,专供国君乘坐,因此又称“王舟”。

战时则作为指挥旗舰。

三翼指大翼、中翼、小翼,即三种同类型轻捷战舰的合称。

突冒一种冲突敌阵的小型战船。

戈船一种船上安有戈矛的战船。

这些战舰仿照陆军的车战形式而编制:艅艎相当于陆军的旄车(指挥车),大翼舰有如重车(革车),中翼舰有如冲陷车,小翼舰有如轻车,突冒船相当于陆军的冲车,楼船相当于陆军的行楼车,桥舡船相当于陆军的轻骑兵。

(29)这些不同类型、不同用途的战舰组成强大的舟师,有如现在由各种舰艇组成的混合舰队。

由单纯的泛舟渡河,到大规模的水战;从简陋的三板船到各类战舰的建造,表明当时的造船技术已有了长足的进步。

有的诸侯国还建立了专门造船的工场——船宫。

(30)先秦时期的战舰实物,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

但是从战国青铜器上的“水陆攻战”纹饰中,(图15)(31)可以窥知当时战舰的大致结构:船体窄长,船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三、四个佩带短剑的划桨手,身体前弓,正奋力操桨划船。

为减少伤亡,保证战舰攻守自如,桨手藏于船舱之内。

上层则站立有四、五个击鼓、射箭、挥戈剑的武士,正与对方格斗。

从每只战舰仅有七或九人来看,这种双层战舰属于一种轻型小舰,适于近战,很可能就是文献记载中三翼舰中的一种。

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制造舟楫,早在商代出现帆船运输。

中国是世界上造船航海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唐代对外贸易的商船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所经航路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

那时使用的海船具有9个水密隔舱,抗沉性好,并设有帆和舵,可利用侧逆风行驶。

12世纪初,中国首先将指南针用于航海导航。

15世纪初至30年代,郑和率巨大船队7次下西洋,所用宝船有9桅12帆,长44 丈,宽18丈。

船队大小船200余艘,最远航程到达非洲东岸现今的索马里和肯尼亚一带。

解放初期——51年成立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52年划归一级部,任务是抢修改装军船支援解放战争(45-50年)和朝鲜战争;打捞沉船、修造民船、建造小炮艇;接管和改造旧中国的修造船厂;集中力量建造苏联转让的舰艇;组建船舶科技机构;着手研制万吨轮等。

1961至1978年,是新中国船舶工业曲折前进的18年。

63年正是成立六机部。

主要任务调整方针任务,组建国产化协作机制,立足国内配套,调整生产方向以军品为主,造船从仿制改进到自行研制(研制出核潜艇、远洋探测船、万吨轮等),贯彻战略部署重点建设三线。

文革中遭到创伤。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保军转民再次调整生产方针,实行军民结合、军品优先,民用船舶迅猛发展。

以五种军船(导弹驱逐舰、核潜艇、常规潜艇、导弹快艇、护卫舰)为重点,研制完成两项重大工程(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远洋测量船队),造船业稳步全面发展。

1982年改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以后又分为中国船舶北方重工集团和中国船舶南方重工集团。

吴桐物流121301124102130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