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精品】
读后感:《一平方米的静心》
![读后感:《一平方米的静心》](https://img.taocdn.com/s3/m/4df3d847c281e53a5802fff8.png)
读后感:《一平方米的静心》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后感:《一平方米的静心》文/大宁宁身处职场的你快乐吗?本书开篇就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于是自问,职场中的自己快乐吗?我把工作看作什么?是仅仅为了养活自己付出的劳动?还是因为本身的热爱?问了几遍之后,猛然惊醒。
如果我们仅仅追求钱,那可能得不到很多钱。
门锁着了,打开门的方法绝对不是只盯着锁头,因为钥匙肯定不在锁头上,而在其它地方。
那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自己清楚自己工作的意义,如果工作一开始就是发自本心,那工作带来的副产品不仅仅包括金钱。
金钱、名誉等等远不及自己做好工作时内心的愉悦。
我想,首先知道了这个大前提,知道了自己工作的意义,或许本书中的快乐职场八大支柱就不难理解了。
首先,均衡,就是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中讲要无分别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状态,我们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不管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应该有个积极态度,诚实面对自己的承受能力和需求,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自我需求和选择之间取得平衡。
还记得自己刚进入职场时的窘迫,可能是出于对未知的恐惧和对自身的认识不足,每天身心俱疲,回家只剩下睡觉的力气,一点儿多余的精力都没有。
我不否认,没有工作是不辛苦的,但,当初的那种状态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
如果我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如果我能分清自己和别人工作的界限、如果我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能承受的工作量、如果我能平衡好这些各种关系,那么,很大程度上就能够减少自己的疲累,最重要的是,不会有那样不好的生命状态。
其次,专注,从小我们就知道一心不能二用,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好像都在盲目地追求效率,恨不得一心三用,每天感觉满满的充实感,然而,夜深人静,内心无尽的焦虑。
其实,一次做好一件事情就行了,那些真正高效率的人,不是一心二用,而是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件事切换到另外一件事情上的速度较快吧。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精选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529eb34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1.png)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一平方米的静心,当我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就被深深吸引了。
从书名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我们静心,不需要有多大的空间,一平方米就够了。
这本书是沙朗.莎兹伯格是美国知名的静心导师著作的。
为嘈杂职场定制的心灵静谧课,教你在方寸之间,给世界降噪,让心灵重归正念。
我们常常心烦杂乱,对生活焦虑,对工作失去信心。
画地为牢,让自己身心疲惫。
想要摆脱这些负面的情绪,就要回归正念。
本书告诉我们,职场虽然充满挑战,人却永远掌控着最终的解释权,充满正念的静心冥想就是人对抗干性烦恼的最大利器。
正念冥想构建出职场的八大支柱会帮助我们转化烦恼。
他们分别是均衡,专注,慈悲,弹性沟通和连接正直,意义开放的觉察。
第一均衡当负面情绪升起时,如果你能用正念,与他和平相处,就能保持平衡。
微静小窍门告诉我们,每天试着做一件小小有意识的慈祥举动,小小的付出他能帮助我们静心。
活着做好时间管理,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家里用“平静〞或“慢〞等文字来提示自己,当你慢下来的时候,心自然就静了,我们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而行动,为心灵打造一处静谧之地,聆听周遭的声音。
第二专注注意力并不是无止境的,大脑一次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一心多用并不会提高生产力。
有人总是说,好无聊啊,好烦躁啊,书上说无聊是因为不够投入,全神贯注本身就是生命的恩典。
当我们细心而用心的忙碌起来的时候,我们还有时间无聊吗?这里又有一个微静小窍门是当我们觉得无聊的时候,试着全神贯注于一件事情。
专注也是培养我们静心!第三慈悲慈悲是从不完美和错误中重新开始的能力常常慈悲为怀,用感恩之心放大别人的好。
即使有人的行为不讨喜,他们也是想要把事情做对的人。
用宽容之心让自己和别人变得更好。
慈悲心意味着洞察力,这是一切正面练习的前提。
第四弹性温柔的照顾自己人生难免会犯错误,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不要把所有的错揽在身上,告诉自己没关系重新开始就好了。
低潮时要保持耐心和弹性,偶尔的时候也可以发泄情绪,这样平静才会到来。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4c0d34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d.png)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静心读后感。
静心读后感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受。
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还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而且,静心读后感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静心读后感的一些体会。
首先,静心读后感可以让人们更加放松。
当我们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时候,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外界的干扰,只有书中的文字和情节。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完全放松下来,不再为琐事所困扰。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可以更加专注地阅读,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其次,静心读后感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当我们静心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会更加仔细地品味每一个字句,每一个情节。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含义。
有时候,一些深奥的道理可能需要我们多次品味才能理解透彻。
而通过静心读后感,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领会书中的真谛。
最后,静心读后感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静心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将书中的情节和人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对比。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有时候,一些书中的情节可能会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感,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静心读后感来反思自己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总的来说,静心读后感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受。
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更好地认识自己。
因此,我非常推荐大家在闲暇的时候尝试一下静心读书,相信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读书心得 读《一平方米的静心》感受
![读书心得 读《一平方米的静心》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8b1ddb60581b6bd97e19ea64.png)
能在假期静下心来认真地阅读了《一平方米的静心》这一本书,在阅读时让我感触很深,书中的有些内容好像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反映,书中讲述了怎么让心灵回归正念。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陷入到书中的困惑中,让自己开始变得焦虑,我们需要尝试改变自己,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带着正念工作,让心灵重归正念。
一、均衡整本书下来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反思自己的过程,当负面情绪升起时,如果你能用正念与它和平相处,就能保持平衡。
试着保持小小的慈爱心理,试着每天做一些小小的慈爱行动,可以是上电梯的时候帮别人按一下电梯按钮,倾听某人诉说她的烦恼,真诚的对别人说一声谢谢或者对不起。
常回家看看,能够耐心听老人唠叨也是一种孝顺,能够经常回归这样的状态,就是回归生活的均衡。
人们越来越很难静下心,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平方米的静心。
而保持正念于当下,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和所做的事,是能够保持静心的。
在每天的生活中,常怀一颗慈悲之心,给世界给自己以温柔。
不去评判的快乐是真的快乐。
宽容地对待他人,让自己和他人都更好。
二、静心静心,换句话说就是身心合一的状态。
书中告诉我们:静心的八大支柱:均衡、专注、慈悲、弹性、沟通与联结、正直、意义、开放的觉察。
帮助我们提升工作中的生活质量,怎样快乐上班,平静愉悦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生活与工作时,反思自己有过气急败坏的恼怒,有过言语不当的语失、有过对工作日复一日、麻木不仁的生活感受,也有过坚守立场,和孩子、家人、同事之间的紧张与无奈。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最深、也是要将其深深印在内心,在大脑形成回路,在思想和行为上形成习惯。
我要将其实践在工作与生活中,去改变自己,去发现、去让自己轻松愉快的体验着生活中的每一天。
三、实践对幼儿教师的我们,每天面对着可爱的孩子们。
我们的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孩子们,我们的心要静下来,静静的去聆听孩子,观察孩子。
老师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工作与生活中,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适度精准的表达自己。
《一平米的静心》读后感
![《一平米的静心》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2265de4ee06eff9aff807b6.png)
《一平米的静心》读后感只要你拥有1平方米的空间,你就可以做到静心之旅,关键是要不要现在此刻开始,这很重要。
这本书的核心是说,告诉我们你的生活需要八大支柱:均衡专注慈悲弹性沟通与联结正直意义开放的觉察,让我们一起从工作和生活中共同成长,帮助我们转化烦恼、抵达快乐。
1.均衡:要有自己的生活,学会放松,学会享受当下,呼吸一下早晨新鲜的空气,感受阳光,品一杯咖啡,不要在忙碌的工作工作中忘记了自己.当自己出现负情绪时,首先让自己跳出来识别它,然后就是接受它,之后探究它,最后表示对它的非认同,我们便已经从这段情绪中走出来了,不要一味地反抗,反而适得其反。
2.专注:抛开烦躁,让自己静下来,学会正念,专注于当下,不要让太多未来的不确定性让自己变得焦虑我们有时候会感觉自己很忙,同时做很多件事,但事实上一心多用并不能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好时间,一次只做一件事,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慈悲:每天做一两件帮助他人的事情,哪怕是一句谢谢或者随手帮别人做的一件事情,不要让自己的情绪,特别是不好的展现在别人面前,其实对方也有自己的的不容易4.弹性:张弛有度,做事情要多维度思考,给自己留足的空间,不要让自己总是像一个陀螺一样转,也别是要告别拖延症,不要让之前没做的事情,影响你之后的事情5.沟通和联结:多主动去他人建立链接,不是只有工作上的,还有日常生活上的,要让自己除了工作上的伙伴之外,在别的时间还有其他的人可以一起交流思想,审视自己.6.正直:有原则和底线,给人以信赖当你的核心价值和工作相抵触时,可以自己在内心寻找一个平衡点,这是开放觉知过程的一部分。
本书提供的建议是主动付出,考虑在工作中帮助他人,其次是认清自己的意图,不贬低自己的价值。
7.意义:找到你价值所在,工作有三个层次,工作-事业-召唤,做自己认为有价值且该做的事情一件事的意义,关键在于我们是怎么去看待它,这是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还是自己在奋斗的事业?当你找到这其中的意义时,你便会收获更多的成长和快乐。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读后感(精选7篇)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读后感(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9cc81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13.png)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读后感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读后感读后感书写注意事项先要重视感感要多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
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
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
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读后感(精选7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读后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读后感1当自然的声音正在逐渐的减弱,宁静的生态环境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渐减少时,美国生态声音学家戈登.汉普顿以学者的责任感从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之地出发,行程一万多英里,横跨美国大陆,真实纪录了人类对自然在日益破坏的过程中产生的割裂和对立。
一平米的静心读后感
![一平米的静心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70789a2ec3a87c24028c437.png)
《一平米的静心》均衡、专注、慈悲、弹性、沟通和联结、正直、意义、开放的觉察很多人都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八大问题:1. 生活已经和工作混在一起,好像没有下班这回事。
2. 在做A任务的时候老想着B事情或C事件或D朋友或E餐厅。
3. 其实非常讨厌某些同事,甚至没格调地暗暗憎恨他们,却不得不与之为伍。
4. 沉浸在深重的沮丧中,经常感觉身心俱疲。
5. 感觉所有人似乎都很遥远,一切都是公事公办。
6. 经常不确定某些事情该不该做,摇摆于道德、法律、伦理、利益之间。
7. 对工作、对自我、对未来、对所面临的困难充满疑惑。
8. 觉得日复一日都一样,太阳底下没啥新鲜事,工作只是混口饭吃。
一、均衡1. RAIN旁观负面情绪法当你不把情绪等同于我们自身的全部时,就会发现情绪不停地起起落落,升起又散去,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产生于特定的状况,从外面进来,像一个突然造访的客人。
运用RAIN四步骤,让自己成为“目击者”,就能用正念处理一段情绪。
RAIN分别指——识别(Recognition)、接受(Acceptance)、探究(Investigation)和非认同(Nonidentificaition)。
首先,识别它。
“噢,它是嫉妒。
它在敲我家的门了。
”然后,接受它。
“来就来吧,不推它,越推它可能越来劲。
”接着,探究它。
“原来它是由片刻的愤怒、片刻的悲伤、片刻的无助和片刻的惊慌组成的。
”最后,表达对它的非认同。
“你可以在我家坐一会儿,但我才是这里的主人。
我现在要放掉你了,请原谅……”我们在自我批评时习惯层层加码,因为害怕而羞愧,又因为羞愧而愤怒。
RAIN四步骤可以帮我们剥除一层一层的附加反应,识别它、放掉它,回到起点,启用理性。
2. 设定优先级,做好时间管理3.你有权在工作上设定界限4.为心灵打造一处静谧之地二、专注职场快乐的第二根支柱,是专注。
专注是指集中精神的能力。
专注会增强沉浸和流动带来的良好感受,让我们重拾能量。
樊登解读:一平方米的静心
![樊登解读:一平方米的静心](https://img.taocdn.com/s3/m/c16bf0daf12d2af90342e66f.png)
读完本文约需28分钟各位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本小书,叫作《一平方米的静心》。
你听到这个名字就会知道,这是一本告诉我们怎么样用最简单的方式,在小小的一平方米的空间之内,就能够给自己营造一个静心的工作环境的一本书。
我给这本书写了一个推荐,我的推荐也是这样说的,只要你有一平方米的空间,你就可以开始你的静心之旅,而且静心从来就不是超过一平方米之外的事情。
前两天我在西安,卡巴金大师到了中国,和我有一个对话。
卡巴金大师写过很多关于正念的书籍,他是1944年的人,但是他看起来真的好年轻,只有五六十岁的样子。
他是MIT的分子生物学博士,是他把正念这个概念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定义,让越来越多的欧美人士开始进入到正念的学习当中来。
在和卡巴金大师的对话过程当中,我学到了一件事。
他说正念最重要的贡献,是在于让我们把自己从一个“doing”的状态,变成一个“being”的状态。
什么叫“doing”的状态?这有什么区别?就是“doing”的状态是我们做事,我们和做事之间是分离的。
而“being”的状态,我们是这么一个状态,就是我们和做事的动作之间是合一的,所以让一个人把身心分离的状态变成身心合一的状态。
在那个大会上大家尝试了一件事,让大家知道怎么样用正念的方法生活。
他给每个人发了一颗葡萄干,然后让大家拿起这个葡萄干以后,不要着急就塞到嘴里吃,而是先看一看它,仔细地看看这个葡萄干,饱满吗?上面有什么样的褶皱?看清楚,捏一捏,感受一下这个葡萄干的弹性。
然后闻一闻,从来没有闻过葡萄干,闻一下有什么味道。
然后放在耳朵边听一下,捏那个葡萄干,感受它的声音。
然后放在嘴边触一触,感受一下。
然后放在嘴里边,用舌头搅拌它,先不要着急咬,跟它玩一会儿。
然后这时候开始咬第一口,咬第一口以后就感受那个葡萄干所流出的汁水在嘴里边蔓延的感觉,然后第二下、第三下、第四下,每一下都念念分明。
那真的是我吃过的最甜的一颗葡萄干。
现场大量会员都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甜的葡萄干。
2024年《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
![2024年《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5ab3fa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7.png)
2024年《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一平方米的静心》是2024年度的一部畅销小说,由著名作家张宇所著。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故事,并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和奋斗,呈现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求内心平静和心灵安宁的普遍需求。
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使我对自身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有了一些反思。
首先,小说揭示了现代人特别是都市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压力。
主人公李明是一个年轻的上班族,每天忙于工作和生活琐事之中,经常感到累和焦虑。
他身处在繁忙和喧嚣的都市中,人们总是被外界的噪音和压力包围着,很难找到一片宁静的空间。
为了逃避这种压力和疲惫,李明开始寻找一平方米的静心,即一处让自己可以独自安静思考和休息的地方。
这种渴望内心平静的心理状态和对精神空间的需求,恰好反映了都市人普遍面临的心理困境。
通过主人公的故事,作者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对内心深处的思考和关注的重要性。
其次,这本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奋斗和成长,强调了个人努力和追求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李明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积极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
他以乐观和坚韧的态度,一步步迈向自己的梦想。
在追求内心平静的道路上,他坚持到底,不断突破自我,最终找到了一平方米的静心,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与成长。
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让我感动和敬佩。
小说中的李明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即面对生活的困境和压力时,我们不能选择逃避和抱怨,而是要勇敢面对,并且通过个人的努力和追求,找到自己的内心平静。
另外,小说还通过一些小故事和细节,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主人公寻找一平方米的静心的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朋友,并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这些朋友在李明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相互支持和鼓励,共同分享人生的喜乐和忧愁。
通过这些小故事,作者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友情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更关注自身的利益和成就。
然而,友情和亲情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们能够带给人们内心的满足和安宁。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5d4bc8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6.png)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静心读后感。
《静心》这本书,是一本让人心生敬意的书。
它以一平方米的空间,讲述了一个关于静心的故事。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所困扰,难以静心。
而这本书,却告诉了我们如何在繁杂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在城市中疲于奔波的上班族,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得到了一个神秘的空间——一平方米的小房间。
这个小房间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有着无穷的魔力。
在这个小房间里,主人公可以尽情地放松自己,静心思考,找到内心的平静。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所困扰,难以找到内心的平静。
我们总是在为工作、生活中的烦恼而忙碌,却忽略了内心的声音。
而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如何在繁杂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留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静心空间。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静心的重要性。
只有在内心平静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静心是一种修炼,是一种对自己的呵护。
只有在静心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与自己对话。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它提醒我们,即使在忙碌的工作中,也要留出一些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只有在内心平静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
总的来说,《静心》这本书是一本让人心生敬意的书。
它以一平方米的空间,讲述了一个关于静心的故事。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所困扰,难以静心。
而这本书,却告诉了我们如何在繁杂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留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静心空间。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更加珍惜内心的平静,更加努力地寻找属于自己的静心空间。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平方米的静心空间。
静心读后感
![静心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e12c9c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6.png)
静心读后感第1篇:《静心》读后感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端正心态的问题,它蕴含着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
静心:静守自己的人生坐标;净心:净处自己的人生位置:尽心:尽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因而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程度的做人原则。
做人的原则应该是多方面的。
比如说对待学习、生活、工作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原则,也就是说有个做人做事的底线,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那些事应该努力去做好,那些事可以做,而那些事是绝对不能做的。
做人不能没有原则。
没有了做人的原则,也就没有了衡量对与错的尺度,如果自己都不知道那些事该做,那些事不该做,那么,就很容易走入歧途,因为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时时事事都要受到社会公认的法律和道德等准则的约束,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
但这些原则也是与时俱进的。
社会在不断发展,观念在不断更新,需求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法律和道德等准则会有所不同,这个时期这样做可能是对的,而同样的做法放在另一个时期就是错的,甚至是违法的。
那么,做人的原则也要随着变化着的社会而不断调整。
而且还应当考虑到原则与发展的关系。
有时候,做人的条条框框太多,并且养成了固有的行为习惯,则可能会束缚人的思维,让人失去开拓创新的精神,甚至思想僵化,很难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环境。
因此,人们在遵守做人的原则的同时,还要随时做出适当调整,使自己的做人原则时刻能够适合现时代的要求,不要让原则束缚和禁固自己的思想。
至此,净心能使自己自觉地坚持自我反省,能时刻检束自己的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
净心是保持清正廉洁工作的源泉。
尽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套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才会在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主要是针对各作业区、以及现场定置和目视化管理。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4bd891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0.png)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静心读后感。
《静心》是一本由中国作家三毛所著的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作者在各种环境下的心灵体验和感悟。
通过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我深刻体会到了三毛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内心深处的探索。
在这本书中,三毛以她独特的视角和文字表达,向读者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在不同地方的生活体验,比如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在加州的生活等等。
她用文字描绘了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她在其中的所思所想。
她用心灵的眼睛观察世界,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她的情感和思想。
在阅读《静心》时,我深深被三毛对生活的热爱所感染。
她在书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内心深处的探索。
她用文字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使我感受到了她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惜。
她在书中也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她渴望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受束缚,不受拘束。
她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希望能够在心灵的深处找到真正的自我。
通过阅读《静心》,我也得到了很多启发。
三毛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她用自己的经历和思想给了我很多启示。
她告诉我,要珍惜眼前的一切,要感悟生活的美好,要用心去体验生活中的点滴。
她也告诉我,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要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她的文字给了我很多思考,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在读完《静心》之后,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感悟生活的美好。
我也更加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希望能够在心灵的深处找到真正的自我。
我也愿意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用心去体验生活中的点滴。
三毛的文字让我有了新的启发,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总的来说,阅读《静心》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三毛用她独特的视角和文字表达,向读者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的文字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感悟生活的美好。
她的文字也让我更加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希望能够在心灵的深处找到真正的自我。
一平米的静心读后感
![一平米的静心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2a5d49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0.png)
一平米是一部由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城市中的一个家庭的故事。
电影描述了一
个普通家庭,他们住在一个小小的一平米房间里,他们只有一张床。
他们没有很多的物质财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和希望。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爱,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不管我们处在哪
个角落,我们都有权利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这部电影让我意识到,只要我们有爱,就
可以在任何环境下生活得很好。
此外,这部电影也教会了我们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要因为物质财富的匮乏而放弃对未
来的希望。
只要我们有爱,就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总之,这部电影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爱,也让我意识到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要因为物质财富的匮乏而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学习心得 《一平方米的静心》听后感
![学习心得 《一平方米的静心》听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5debd8d312b3169a451a4de.png)
学习心得《一平方米的静心》听后感一平方米能够做什么?行走坐卧都是禅。
任何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培养让自己静下来的能力。
; 在繁忙杂乱的工作中,让自己随时处于平静状态,有助于在职场上得到快乐。
这八大快乐支柱说:均衡,专注,慈悲,弹性,沟通和联结,正直,意义,开放的觉察。
;;均衡:把你从你是谁以及你的工作中区分出来。
试着每天做一件小小的慈爱的举动,也许帮别人按电梯,说一声谢谢。
也许是诚恳专注着听某人说话。
; 安静的听听周遭的声音,感觉自己的反应,用心体验自己的存在。
专注:在不说分心干扰的状态下,集中精神的能力。
;;尝试着去专注。
用心的感受一下自己的手,脉搏,心跳,你身上的每个器官,感知它们的存在。
;;认真的观察一个事物,比如一盘棋,观察每颗棋子的设计,形状,笔画。
比如一朵花从花茎到花蕊的颜色变化,花瓣的形状,绿叶的形态。
;;每当你无聊时,给予这个时刻更多的关注。
利用这个时间更好的观察周边的每一件事物。
慈悲:以人道精神察觉或同情我们自己或别人。
;;经常跟朋友开玩笑,现在电话会响,基本上不是广告就是广告。
大家越来越害怕接电话了。
;;我们打电话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这样子的担忧?对方如果不接我的电话,对方如果接起来态度不好。
你电话那头的人,更多的慈悲,付出爱,返回爱。
;;经常所能及的做一些慈善的事。
帮助留守儿童找回自信,给山区学校捐赠草坪,给养老院的老人送新鲜水果。
;;;在心中种下慈善的种子。
付出爱,分享爱。
弹性:从挫折沮丧或失败中复原的能力。
; 紧张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用力,用力的时候也就会加重紧张。
;; 当你紧张的时候,一切都是压力。
学会松开手,懂得放下,放松心情,轻轻的握住它,原来一切并没有这么难。
正值:把你深入的道德观带到职场上。
; 我们常说自尊心越强,自信心越强,自信心越强,自尊心就越强。
成就感帮助人们获得自信,因为自信,所以自尊更强。
; 主动付出,获得更多认可。
付出越多,快乐越多,成就感越多,越有自信。
一平方米的静心:越平静,越强大
![一平方米的静心:越平静,越强大](https://img.taocdn.com/s3/m/7c82f9f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0.png)
只要有一平方米的空间,你就可以开始你的静心之旅。
而且,静心从来就不是超过一平方米之外的事情。
你吃过葡萄干吗?拿起一颗葡萄干,先不要急着吃,看一看它的颜色、形状、上面的褶皱,捏一捏,感受一下这颗葡萄干的弹性......闻一闻,从来没有闻过葡萄干,感知一下它的味道,放到耳朵边听一听,捏这颗葡萄干,感受它的声音......然后,放到嘴里边,先不咬,用舌头搅拌它,跟它玩一会儿,然后开始咬第一口,感受葡萄干汁水在嘴里蔓延,然后第二下、第三下、第四下......每一下都念念分明,生生吃出一把葡萄干的味道。
看到这里,很多网友 一定怒了: 哪有那闲工夫啊!今天想分享的是一本与心灵对话的书——《一平米的静心》,告诉我们怎么样用最小的方式给自己一个静心的生活环境,怎样让我们从doing的状态到being的状态,静心从来就不是超过一平方米之外的事情。
1前阵子,孩儿他爸调动工作,经常需要出门。
平时本来是我俩自己边带孩子边上班,这一下,相当于全家的事情全落在了我身上。
哥哥刚上一年级,面临一堆问题要适应——书包乱糟糟,时不时丢东西,上课排队走神……妹妹刚上幼儿园,各种状况。
口头禅是“不要,不要,我不要!!”周一到周五每天的早上都像打仗一样,我先送老大去小学,再送老二去幼儿园。
做完家务,白天还能有几小时工作的时间。
周末是最难的,上午是老大的兴趣班,下午是老二的兴趣班,早上七点出门,晚上七点到家,又当爹又当妈,一人带俩。
一周基本没有休息的时刻。
陀螺一样很累。
每天等娃上床以后,瘫在沙发上,谁也不想说话。
第一次突然觉得生活有不一样的感觉,是一个周末的下午。
实在熬不过,停了妹妹的一节兴趣班,那天的窗外,秋风吹得树叶飒飒响,我窝在沙发的一角,叠一大堆衣服。
叠着叠着,发现好多袜子配不成对。
把它们一只一只挑出来,捋平,铺在沙发上检视。
看到脚底还留着些淡淡黑色的痕迹,想起哥哥妹妹穿着袜子在地板上又追又跳的样子,抿嘴微笑, 突然感到内心异常安静。
樊登一平方米的静心听后感
![樊登一平方米的静心听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0797e4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b.png)
樊登一平方米的静心听后感樊登老师讲解的《一平方米的静心》是一本关于职场和心灵成长的启示录。
在这平凡的一平方米空间里,作者展开了一场深刻而宏大的对话,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工作、生活,以及如何在繁忙的职场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书中提到的八大支柱,如均衡、专注、慈悲、弹性、沟通和联结、正直、意义、开放的觉察,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职场快乐的大门。
而其中,我最深感触的是“弹性”这一支柱。
在职场中,挑战、冲突和挫败似乎无处不在,而正是通过培养从这些困境中复原的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职业生涯中的起伏和变化。
作者提到的“用初学者的心态接触每一次挑战和挫败,就是弹性的要旨”,深刻启示了我们面对问题时应保持一颗平静、包容的心。
我反思了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确实感到能量最欠缺的地方正是在弹性的培养上。
职场充满了紧张和挑战,而与这些障碍对抗的能力正是职场快乐的源泉。
通过书中提到的方法,我为自己设置了微静心小窍门,例如用泡茶的时间观察茶叶在杯中漂浮,以此来代替小憩,让自己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保持弹性。
另一方面,书中提到的不过度揽责,重新开始就好的理念也给了我很大启示。
我们往往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必须对所有事情负责,但实际上,我们只是整个大局中的一小部分。
放下过度的责任感,重新开始,是培养弹性的重要一环。
在工作中,我学会了对自己说:“这不是我的错,我无需负责”,让自己更从容面对突发事件。
书中还提到保持耐心和弹性的重要性。
在工作情况复杂时,保持身段的灵活和弹性是关键。
这使我想到如何在低潮时保持耐心,是一种必要的能力。
是硬碰硬的抗衡,还是忍辱负重,韬光养晦,需要在实际情境中适时选择,以保持弹性。
最后,适时发泄情绪也是维持弹性的一种方式。
书中以医护人员的例子说明了同理心沮丧,而正念练习则是解决这种症状的出路。
虽然我的工作性质不同,但适时发泄出不满情绪,或许是为了更好地保持静心的一种方式。
总体而言,《一平方米的静心》让我重新审视了职场的态度,激发了内在的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精选3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整理的《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1
今天读了一本书叫《一平方米的静心》。
有这样的收获:生活中必须的八大支柱,即均衡、专注、慈悲、弹性、沟通与连接、正直、意义、开放的觉察。
均衡:当感觉到生活和工作混在一起的时候,这时我们需要均衡。
失去均衡,能够引起一些负面的情绪,负面情绪升起的时候,我们第一步要识别,第二步要接受,第三步要探究,第四步表达非认同。
如孩子吃饭的时候边玩边吃边看电视,然后自己就会很暴躁,很想让孩子按照我的想法去吃,抓紧时间把这饭吃完。
这时负面情绪升起了,那么要先识别这个负面情绪,我升起了暴躁的脾气,我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这是正常现象,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负面情绪呢,那是因为我想用成人的思想去约束小孩,想要让小孩跟我一样,按着我的思维去走。
其实,孩子有孩子的思想,我要理解孩子,我可以不升起这样的情绪。
这个时候请负面情绪就会渐渐的平息。
怎样才能达到均衡呢。
每天可以有一个小小的慈爱行动。
比如遇人面带微笑说谢谢,可以给老人让座,开车的时候给行人让行等等。
专注:做事情做好眼前的事儿,当下的事儿。
有时可能会感觉到自己做的事很无聊,无聊,是因为没有专注,所以无聊。
当事情太多,要专注做好一件事儿。
课件要做,作业要改,试卷要评,不要想太多,一件件来,专注做好其中的一件,再接着做下一件。
慈悲:不做对别人有负面的评判。
随时想着这个人与我一样人生波折重重,这个人与我一样也会犯错,这个人与我一样也需要快乐。
不去评判任何一个人,因为我们没有经历和他一样的人生。
弹性:将工作中领导给予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看做成长的契机。
做错事,不要太过纠结,要认识到,这件事重新开始就好了。
要学会释放能量,可以选择打球,可以选择k歌,还可以对着空旷的山谷大声喊叫。
沟通与连接:与同事发生矛盾。
要学会沟通,专注倾听,不放大别人的错误。
与人交谈要用肯定式的提问。
极怒时莫与人书。
尝尝给自己一个释放能量的空间。
正直: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是自己的偶像,他会怎么做,如果是孔子他会怎么做,如果是老子他会怎么做,如果是观音菩萨她会怎么做。
认清自己的意图和价值观。
意义:认识的自己工作的意义。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能带给孩子开心,带给孩子快乐。
开放的觉察:放大工作的视野,想象它的美好。
觉察同事的优点,并把它放大。
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同事,是可以拓展的,而非局限的。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不去评判任何一个人,因为我们没有经历和他一样的人生。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2
我们常常心烦杂乱,对生活焦虑,对工作失去信心。
画地为牢,让自己身心疲惫。
想要摆脱这些负面的情绪,就要回归正念,如果你能用正念,与他和平相处,就能保持平衡。
其实这种习得性无助的感觉会让人失去自信,会否定自己,在我第一次来这里工作时,就充满了担忧,三年的乡村教育已经让我失去了对专业幼儿教育的了解,当面对一些前辈让我做一件事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不行,哎呀,不会,慢慢的经过一段时间后,真的就不行了,当我读到这本书时,顿时恍然大悟,慢慢的去静下心与自己对话,其实你可以的不是吗?为什么要第一反应就是不行呢?遇到不会的事不应该先去尝试吗?再或者去向前辈请教,你是可以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遇到同事交待的事情,首先告诉自己,你可以的。
当你慢下来的时候,心自然就静了,跟自己对话,我们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而行动,为心灵打造一处静谧之地,聆听周遭的声音。
当自己情绪不是特别好时,面对幼儿调皮行为时,可能会更加的激动、暴躁,甚至想要发脾气,又或者遇到想要表达谢意的家长,此时就是教师的危险边缘了,很容易触犯教师的职业道德,我把工作看作什么?是仅仅为了养活自己付出的劳动?还是因为本身的热爱?如果我们仅仅追求钱,那可能得不到很多钱。
门锁着了,打开门的方法绝对不是只盯着锁头,因为钥匙肯定不在锁头上,而在其它地方。
那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自己清楚自己工作的意义,如果工作一开始就是发自本心,那工作带来的副产品不仅仅包括金钱。
金钱、名誉等等远不及自己做好工作时内心的愉悦。
职场虽然充满挑战,人却永远掌握着最终的解释和充满正念的静心冥想就是对抗感性烦恼的最大利器。
正念冥想八大支柱:均衡、专注、慈悲、弹性、沟通和联结、正直、意义、开放的觉察。
生气时、烦恼时、郁闷时、伤心时、犹豫不决时都要寻找自己的一平米静心,在方寸之间,给世界降噪,让心灵重归正念。
带着正念去工作。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3
这几天在听樊登读书会《一平方米的静心》,主要提到了卡巴金的“正念”,比如他提到卡巴金让大家去安静下来咀嚼一粒葡萄干。
只有静下来才能去体会到万事万物的细微滋味。
而孔子说:“显能知味者。
”是我觉得现代大部分人所处的状态。
这也让我想起来,以前很多人跟我讲“茶不都是一个味儿嘛!”、“香不都是那个味嘛!”甚至很多人分不清楚天然香和有害化工香的区别。
因为没有静下来用全身心与葡萄干、饼干、茶或者是香进行全然地“相遇”。
由此可见,我们没有真正地调动出我们的感官和嗅觉真正的能力。
所以快乐肥宅水等冰
饮相对高糖剧烈的东西才能冲击我们的感官,觉得短暂的“好喝”。
但我觉得很多人对刺激性食物饮品都属于“显能知味”的状态,这种“一时爽”让自己一个激灵,其实过后什么也记不住,身体呈现出来的感受也会被自己忽略掉。
很多人对茶和香“显能知味”,也没有静下来去感受,同为一种茶——饮水机冲出来的袋泡、大杯闷泡、用柴烧茶器工夫泡、盖碗泡~以及水温的不同、泡茶人个性状态及手法的不同,让这款茶有什么口感与体感上的不同?甚至制茶人在做茶时对发酵、焙火(电焙和碳焙)的轻重不同?白茶的`阳光萎凋和电萎凋的口感区别?
在我19岁时,曾遇见仁钦师父他笑着说我:“年纪太小没有阅历,学佛难免抽象。
不如跟我学茶,以茶为方便法门来见自己、见天地。
”
那时候我79斤,瘦弱且营养不良,中医说我气虚。
同样一款凤凰单枞,用同样温度的水。
我冲泡出来的味道萎靡、闷涩、无力,茶香味虚弱打不开。
其他人喝了我的茶,说我体虚的厉害;
而师父的姑姑是个女强人,风风火火的那种。
她上前去泡这款茶,香味直冲头颅,让人晕眩,似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大家都说:“血压都要高了。
”
只有师父的二叔笑眯眯坐镇,将这款茶泡的绵柔却有韧劲,香气幽然,介于兰花桂花之间的香气,唇齿留香。
给我的感官打开第二扇门的则是香,闻到芸香会流泪,香的凉气和乳香感,让我想起小时候跟我爸手牵手去买大白兔清凉奶糖。
也让我正视那渐行渐远的背影,和“不必追”的无常。
闻到星洲红土,我会想起曹操的谋略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大气,尤其是那句“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时空感、画面感,闻到一款香气是以潜意识深处的某个地方,穿越了时间与空间,超越了二元——与你喜欢的人心神交汇。
我闻到存放10年的伊利安沉香,那种柔和质朴的味道让我想起一生默默无闻却内心丰富的匠人的老去。
我闻到海南沉香,会体会苏东坡后来流放海南,赞叹海南沉对自己的陪伴,甚至对命运的臣服,握手言和,与自己和解。
同样的人,用同样的香粉,和香的味道、感觉与风格都不同。
当我们与自己相遇,把感官放大,才觉得这个世界太有魅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小小的一杯茶、一本书、一支香中,便能窥见天地众生,镜映自己。
《一平方米的静心》这本书,就是让你学习在忙碌中与自己相遇。
还有那句话,不是因为你“无聊”才不专注,而是因为你“不专注”才感觉到“无聊”。
愿我们都在未知中与自己相遇,感受一蔬一饭,一草一木,一茶一香中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