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摘录及心得
稻盛和夫《心法》第一章读后感
稻盛和夫《心法》第一章读后感在翻开稻盛和夫的第一章时,我原本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却没想到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进去。
这一章里,稻盛和夫先生所阐述的那些观点,就像是一道道光,照亮了我内心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角落。
他说,人生的目的在于磨练灵魂。
一开始,我对这句话并没有特别深刻的感受,心想,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于高深和抽象啦?但是,当我回想起自己经历过的那些事儿,突然就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就拿我去年参加的那次马拉松比赛来说吧。
报名的时候,我那叫一个雄心壮志,觉得自己肯定能轻轻松松跑完全程。
可真到了训练的时候,才发现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得起床去跑步,一开始跑个几公里就气喘吁吁,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那时候,我无数次想过放弃。
心里就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别跑啦,这么辛苦干啥,在家睡大觉多舒服。
”另一个却说:“不行,既然报名了,就得坚持下去,不能当逃兵。
”比赛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直到比赛那天,站在起跑线上,看着周围那么多充满活力的选手,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开跑之后,一开始我还能跟着大部队,可没过多久,我就渐渐落后了。
每跑一步,都觉得像是有千斤重担压在腿上。
汗水不停地流,模糊了我的眼睛,喉咙干得好像要着火一样。
就在我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稻盛和夫先生说的“人生的目的在于磨练灵魂”。
我问自己,难道就这么轻易放弃吗?这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挑战,如果连这都克服不了,以后还能做成什么事儿?于是,我咬着牙,一步一步地往前跑。
路边的观众在给我们加油助威,每一句“加油”都像是给我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当我终于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那种喜悦和成就感,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我一下子瘫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但心里却充满了自豪。
通过这次马拉松的经历,我好像有点懂了稻盛和夫先生说的话。
这场比赛,不就是对我灵魂的一次磨练吗?在这个过程中,我克服了懒惰,战胜了恐惧,学会了坚持。
稻盛和夫的心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的心法读后感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偶然间翻开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心法》,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商业巨著,却没想到它像一位亲切的老友,用平实的话语讲述着人生的真谛,让我沉浸其中,收获颇丰。
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他强调的“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一开始,我对这句话并没有特别深刻的理解,心想,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于理想化了?我们每天都在为生活的琐事奔波,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什么心性和灵魂的提升呢?但是,当我仔细回想自己经历的那些事儿,还真就咂摸出一些滋味来。
就拿我之前工作的一段经历来说吧。
那会儿我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公司规模不大,但是事儿却不少。
我的顶头上司是个特别严厉的人,对工作的要求简直可以用“苛刻”来形容。
有一次,我负责一个项目的策划方案,熬了好几个通宵,自认为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满心欢喜地交了上去。
可没想到,上司看了之后,把方案扔在桌子上,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说这里逻辑不通,那里数据不准确,总之没有一处让他满意的。
当时我那个委屈啊,心里直犯嘀咕:“我都这么努力了,你怎么还不满意?”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我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可冷静下来一想,不行啊,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
于是,我强忍着委屈,按照上司的要求,重新修改方案。
那几天,我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泡在这个方案里,不停地查阅资料,请教同事,反复琢磨每一个细节。
当我最终把修改好的方案再次交给上司时,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说了一句:“这次还不错。
”那一刻,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虽然痛苦,但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明白了,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指责,不能一味地抱怨和抵触,而是要把它当作提升自己的机会。
就像稻盛和夫先生说的,人生就是一场磨炼灵魂的旅程,只有经历了这些挫折和困难,我们的心性才能得到提升。
还有一次,公司里来了一个新同事。
这个同事性格特别开朗,跟谁都能打成一片。
相比之下,我就显得有些内向和孤僻了。
心法的读后感和心得
心法的读后感和心得心法是一本关于修行心法的书籍,作者以简练明了的语言,阐述了修行者在修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心法和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心法强调了修行者要具备正确的心态。
作者告诫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过于功利的心态是十分不利的。
修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应该真正从内心深处寻求自我提升和超越。
修行者要有清醒的认识,认识到修行是一种内心的修养,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和实现自我的价值。
我深有体会,在修行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锻造了我的意志力和韧性,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目标。
心法强调修行者要具备坚定的信念。
在修行的过程中,信念是修行者的动力和支撑,没有坚定的信念,就很难保持初心。
作者深刻地指出,修行者要相信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超越困境,达成目标。
这种对自己的信念不是轻率的自信,而是来自对自己内心的深入了解和对未来的正确判断。
我在修行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迷茫和动摇,但是只要我保持对自己内心的认知和对未来的信心,就能够坚持下去,走出困境。
心法强调修行者要具备积极的心态。
作者提到,修行者必须积极应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更不能因为失败而气馁。
修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只有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和挑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因为我深知在修行的过程中,困难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积极应对,不畏困难,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不断向前。
心法让我领悟到修行的真谛是发现内心的空灵与宽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忙于琐事,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而修行则能够让我们放下繁杂的外在事务,专注于内心的修炼,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自身的本质和存在。
修行不仅仅是一种修炼的过程,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通过修行,我逐渐明白了内心的宁静与安详是如此重要,只有当我们内心的空间足够宽广时,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通过阅读《心法》,我深感修行之路虽然艰辛,但是收获更是丰富。
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范文
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范文
《心法》是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所著,该书主要阐述了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心理学和哲学观念。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它值得所有人都读一读,尤其是那些想要改变自己和自己的命运的人。
首先,稻盛和夫在书中强调了坚持自己的信念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真正相信自己的想法,才能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克服困难和挫折。
通过自我反省和思考,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自己并且坚持下去,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稻盛和夫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他认为,只有关注和关心他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和快乐。
尊重和关心别人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领袖和有价值的人,并且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稻盛和夫提出了“不断追求超越、进步和发展”的理念。
他认为,只有保持进取心和开拓精神,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并且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他强调,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机会并且勇于拥抱这些机会。
总之,读了《心法》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稻盛和夫的理念总结了他八十多年的人生经验,对于每个人都是非常有启示和启发性的。
他的成功和智慧应该是每个人都值得学习和追求的。
稻盛和夫《心法》第一章读后感
稻盛和夫《心法》第一章读后感在翻开稻盛和夫先生的第一章时,我原本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却没想到被深深吸引,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思考世界。
这第一章中,稻盛和夫先生所阐述的那些关于人生和内心的观点,让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
他提到的“人生的目的在于努力纯化和净化自己的心,从而拥有美好的心灵”,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意。
最近,我就经历了这么一件事儿,让我对书中的这些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家楼下有个小小的花园,平日里是大家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前段时间,花园里的几株月季花开得正艳,那娇艳欲滴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每天路过,我都会忍不住看上几眼,心情也会跟着愉悦起来。
然而,有一天,我却看到了让人不太愉快的一幕。
一个小男孩,大概七八岁的样子,跟着他的妈妈走进了花园。
小男孩一眼就盯上了那几株月季花,兴奋地跑过去,就要伸手去摘。
他的妈妈在一旁,不仅没有制止,反而笑着说:“宝贝,喜欢就摘一朵吧。
”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这花是大家的呀,怎么能说摘就摘呢。
我忍不住走上前去,对那位妈妈说:“大姐,这花是给大家看的,摘了就不好看啦。
”那位妈妈却白了我一眼,说:“不就一朵花嘛,小孩子喜欢。
”我当时真的有点生气,可又不好发作。
我蹲下来,看着小男孩的眼睛,温和地说:“小朋友,这花在这里开得多漂亮呀,如果被摘下来,很快就会枯萎的,大家就都看不到这么美的花啦。
”小男孩眨眨眼睛,似乎有点懂了,可他妈妈却拉着他的手说:“别听她的,咱摘。
”就在这时,旁边几位散步的老人也围了过来,纷纷指责这位妈妈的不对。
最终,在大家的劝说下,小男孩和他的妈妈没有摘花,悻悻地离开了。
这件小事让我想了很多。
就像稻盛和夫先生说的,我们的心需要被净化和纯化。
那位妈妈,只考虑到了孩子当下的喜欢,却没有想到这种行为对公共环境的破坏,对孩子价值观的影响。
她的心在那一刻,或许被自私和短视所蒙蔽。
而我们这些站出来制止的人,内心是出于对美好事物的维护,对公共规则的尊重。
心法心得体会(精选3篇)
心法心得体会(精选3篇)心法心得体会篇1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心法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我觉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修行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心法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心法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
通过心法的修行,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存在着各种情绪和想法。
通过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我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这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己。
其次,心法让我更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在修行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情绪影响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通过深入地思考自己的情绪,我逐渐明白了情绪的本质,学会了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这让我更加自信和坚强。
最后,心法让我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在修行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这让我更加善于沟通和合作。
通过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我逐渐明白了与他人相处的本质,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
总之,心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它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相处更加和谐。
在未来的修行中,我将继续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提高自我觉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心法心得体会篇2心法心得体会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心法是指一种修行方法,旨在通过内观、冥想、呼吸控制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
修行心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反思。
在修行心法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发现自己常常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发现它们往往是片面和局限的。
通过修行心法,我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在修行心法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有益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冥想可以帮助我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呼吸控制可以帮助我调整呼吸节奏,减轻焦虑和压力。
《稻盛和夫的哲学:心法》读书笔记
《稻盛和夫的哲学:心法》读书笔记《心法》含21章,每章取其精髓,总结如下——1. 关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一切的存在和发生都有其必要性和道理,即便是微不足道的东西。
世界上没有多余的东西,缺少了任何东西都会破坏宇宙的平衡。
所有的一切存在又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释迦牟尼把这种现象成为“因缘而生”。
人是地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生物,应具备超越存在的伟大价值。
稻盛和夫认为一个人的存在不仅仅是哪个精子和卵子成功结合的一种偶然或概率,而是必然。
要坚守“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
2. 关于宇宙本来只有基本粒子的宇宙,经过big bang之后产生各种原子,原子结合成分子,分子演变成各种无机物,并最终孕育出新的生物、进化出人类这种高级动物。
这一过程是在宇宙的进化法则、宇宙的意志作用下完成的。
稻盛认为“宇宙间遍布着爱”,而爱就是宇宙的意志。
宇宙的意志存在于万物之中,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用释迦牟尼的话说是:佛宿于万物。
(注:稻盛和夫很注重意识的能动性作用。
)“既然宇宙的意志是存在的核心,那么,肉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人真正的死亡。
”3. 关于意识从大脑心理学角度将,意识由脑细胞作用产生。
稻盛认为意识还包括与生俱来的意志。
“在宇宙的意志之上,加上国庆世代造就的人格,再加进现世积累的经验,三者的综合,我称之为'意识体'。
”人死之后,意识体会从肉体中脱离出来。
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人生在世时所塑造的人格、人生、灵魂、意识体。
因为活在现世的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心灵、塑造丰富的同情体谅之心——即“提高心性”。
而人生,就是修炼心灵而建的道场。
人的一生,千变万化,此乃“诸行无常”。
因此释迦牟尼说“人生即苦”。
“苦”不仅仅是指苦难和失败,也包括成功。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也是一种苦难。
4. 关于造物主给予我们考验的造物主,许多人称之为神。
西方有耶稣,中国神话里有各路神通广大的神仙,日本也有自己的“神”——一种伟大的存在。
造物主给了我们最初的意志,即“万事万物朝着美好的方向进化发展”。
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范文
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范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篇1世界大了,什么鸟都有。
毫无疑问,稻盛和夫的哲学是值得批判性肯定的,无论是《心法》、《活法》还是《干法》都阐述了一个根本性问题,那就是“作为人,何为正确?”。
《心法》一书通过21个章节的阐述,从起章“关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到终章“我走过的人生道路”,全书围绕意识、欲望、科学、自由、命运、逆境、勤奋、死亡、知足…等角度,稻盛和夫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进行了梳理总结,虽然他说对于哲学,他是门外汉,但事实上,《心法》本事就是哲学。
看似高深的人生哲学,通过稻盛和夫朴实的语言、通俗的例证,变得浅显易懂,引人深思,令人反省,值得一读,但同时,我又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书中所言“灵魂轮回转世”一说是批判的,可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现世为人处世哲学的肯定,这就像我们清明时节去扫墓,扫的恰恰是我们的心灵,传承孝道,寄托哀思。
其实,无论稻盛和夫所言的“某种伟大之物”和那个灵魂世界是否存在,都于《心法》一书无碍,“瑕”不掩瑜,稻盛和夫皈依佛法,佛法终归是想引人向善的,对人、对这个社会都是有益而无害的,高尚的信仰,都有其共通之处。
窃以为,人活一世,应该努力做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能够留下好的名声,这辈子就算没有白活,这与稻盛和夫倡导的“在有生之年,为社会为世人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就是说,活着的时候做过多少好事善事,这才是万人共通的灵魂的价值。
”不谋而合,提升人性、磨炼灵魂,塑造高尚的人格,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
《心法》倡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鸡汤”的成分,但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碗汤,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够教会你如何去熬汤,摘录如下以结此文。
那么,为了磨砺人格,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实在太重要了,请容我反复强调:第一,为他人尽力。
《心法》读书笔记
《心法》读书笔记《心法》读书笔记从稻盛和夫《活法》书中所学人生的结果= 思维方式✖️ 热忱✖️ 力量。
连续阅读稻盛和夫《心法》,《心法》从更宏观的角度娓娓道来,比如从宇宙的意志,从人类存在的价值,从意识体是否存在,从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等。
扫瞄《心法》的名目,可以勾起过去我们对许多事情的奇怪,比如人是否有现世和前世?《心法》读完后最大的收获苦恼来自欲望,欲望需要净化。
01苦恼来自于欲望人作为生命体存在,是有意识的,而意识来自两方面,一是现世的修行产生,二是前世的意识通过父母的基因继承。
由于前世没有修炼完成,需要转世借助肉体连续修行。
在修行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有对自由的渴望,会产生各种欲望,也就是所谓的苦恼。
对于欲望的实现会产生善恶区分,形成善根结善果,恶根结恶果。
而善恶的结果往往是有缘由的,比如思善就能行善,思恶就会行恶。
也就是说思索及基于思索的行为会成为缘由,从而产生相应的结果。
所以,根据佛教的理解,人有6大苦恼,分别是贪、嗔、痴、慢、疑,见。
贪据为己有的贪欲之心嗔不管他人感受,我行我素,稍不如意就发火动怒的浅薄之心痴把变化无常的世界看成一成不变,自己的幻想破灭时就发牢骚,鸣不平,对佛的才智一窍不通的愚痴之心慢高傲不逊之心疑对释迦摩尼宣导的真理抱有怀疑之心见总是从负面看待事物之心6大苦恼原本是我们的生存之必需,缺乏他,人类就无法维护自己的肉体。
但是在苦恼之上,人有有实现自由的渴望,两者相加,可能会产生作恶的行为和结果。
比如在狩猎时代,过度狩猎会导致食物链破快,进而影响食物短缺,这是“贪”。
借助“共生和竞争”原则,一个部落里的成年男子每天出去狩猎,只要狩猎到一只猎物就停止狩猎,然后分食物,即便饿着也要忍,掌握“贪”的欲望就能实现共生。
比较简洁的森林法则,就是《狮子王》电影里的故事情节,辛巴统治的荣耀王国和辛巴叔叔刀疤统治的荣耀王国,是2个完全不同的森林世界。
02欲望需要净化6个苦恼,也可以说是6宗罪,影响着人类的进展和连续。
《心法》摘录及心得(合集5篇)
《心法》摘录及心得(合集5篇)第一篇:《心法》摘录及心得稻盛和夫《心法》之自序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重建荒废的日本,为了度过幸福的人生,我们全体国民一起拼命工作,终于让日本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人们的愿望似乎已经实现,但仍然有许多人感觉不满,心怀不安。
我认为,原因在于人们没有认真思考自己应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忘记了“知足”,忘记了关爱他人,采取了利己主义的人生态度。
现在,我最需要的是:直面“人为什么活着”这一根本性问题,确立做人的最根本的哲学,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家都认为,抱着何种人生观去生活乃是自己的自由,自己的人生不希望受到任何人的干预,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度过。
诚然,现在是自由的社会,想拥有何种思维方式确实是个人的自由,这一点应该予以尊重。
但是,由于人生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因而人生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这个事实我们也必须理解。
有人厌恶劳动、怕苦怕累,想过一个轻松潇洒的人生,有人怨天尤人、满腹牢骚,还有人胸怀远大的目标,以积极开朗的态度朝着这目标努力奋斗,不屈不挠,这些人之间,会产生巨大的差距。
秉持哪种思维方式度过人生属于个人的自由,但由于思维方式不同,人生也将迥然不同,换句话说,想要度过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就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那么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我们必须知晓。
关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人的存在有价值吗?”“人生于世,意义何在?”当有人提出这类有关“人”的本质的问题时,我会做如下回答:“整个宇宙间存在的一切,都是因为具备存在的必要性而存在着。
无论多么微小的东西,都是必要的。
人类自不必说,森罗万象、一切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
哪怕是生长在路旁的一株杂草,滚落在街边的一粒石子,也因为具有存在的必然性而存在着。
不管如何渺小的存在,如果它消失了,这个地球乃至宇宙就无法成立。
因此,存在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意义。
”“能量守恒定律”就是构成宇宙的能量的总和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而是恒定不变的。
《心法》经典语录
《心法》经典语录
《心法》是稻盛和夫先生的一部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关工作、生活和人生的深刻见解。
以下是一些《心法》中的经典语录:
1. 人生和经营的原理原则以单纯为好。
2. 人们应该学会在工作之外找到另一片天空,并在那里挖掘自己内在的潜力。
3. 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心灵。
4. 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对于工作,每天都要改善、改良。
5. 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
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这比什么都重要。
6. 自我燃烧,就是对工作的热爱和激情,燃烧的激情能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能力。
7. 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提高心性。
所谓提高心性,就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纯洁。
8. 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美好,因此,我们要不断努力去创造美。
9. 哪怕是无能为力的事,那也只是现在的自己无能为力,将来的自己一定能行,用“将来进行时”考虑是很重要的。
10. 人格=性格+哲学
以上是稻盛和夫先生在《心法》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它们富有哲理且实用,能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启示和帮助。
稻盛和夫的心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的心法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偶然间读到了稻盛和夫的《心法》这本书,没想到它就像一道光,照进了我有些迷茫和困惑的内心世界。
一开始,我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毕竟,市面上关于成功学、心灵鸡汤的书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是翻了几页就被我扔到一边,再也不想碰了。
但这本《心法》不一样,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有空洞无物的大道理,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了稻盛和夫先生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稻盛和夫先生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人生的目的在于努力纯化和净化自己的心,从而拥有美好的心灵”。
一开始,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直到我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决定好好打扫一下房间。
我的房间平时总是乱糟糟的,东西到处乱丢,每次想要找什么都得翻半天。
那天,我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这个状况。
我先从整理书架开始,那些堆得乱七八糟的书,有小说、传记、专业书籍等等。
我一本一本拿起来,擦拭上面的灰尘,然后分类摆放。
有些书已经很久没碰过了,再次看到它们,让我想起了当初买下它们时的心情。
接着是整理衣柜,我的衣服也是塞得满满的,很多衣服已经很久不穿了,但一直放在那里占地方。
我一件一件地拿出来,决定哪些要留下,哪些要扔掉。
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因为每一件衣服都好像带着一段回忆,让我有点舍不得。
整理抽屉的时候,更是发现了一堆不知道什么时候放进去的杂物,有旧的手机壳、过期的优惠券、断了的笔……我一边清理,一边忍不住吐槽自己:“怎么能这么乱啊!”就在我累得腰酸背痛,想要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稻盛和夫先生说的那句话。
我这整理房间,不就是在纯化和净化自己生活的空间吗?如果我连自己的生活环境都不能整理好,又怎么能谈得上拥有美好的心灵呢?于是,我咬咬牙,继续坚持下去。
几个小时后,当我终于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形容。
我坐在整洁的房间里,心情格外舒畅。
通过这件小事,我深刻地体会到,纯化和净化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可以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心法》读后感
《心法》读后感《心法》是一部深入人心的文学作品,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巧妙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读完这本书,我被其中蕴含的智慧所折服,深深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在书中,主人公江涛是一个智慧与勇敢并存的人物。
他在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中,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凭借智慧和毅力战胜了一切恶势力。
作者巧妙地将江涛的心路历程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这本书的价值之一在于揭示了成功的心法。
在江涛的经历中,他不断累积智慧和经验,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逐渐成长为一个智慧超群的人物。
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都给了我巨大的启示。
我们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求,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思索,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提高自己,并找到成功的道路。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深处的阴暗面和欲望,在面对各种诱惑和选择时,我们常常陷入矛盾和困惑中。
江涛在书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他曾经犯下错误,但他从中汲取教训,不断反思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人无完人,我们要善于反省和自我修正,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总的来说,读完《心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远的意义,震撼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
它告诉我,人生是一场长途旅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净土。
同时,它还提醒我要保持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见识,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我相信,《心法》将会一直引领着我前行的脚步,成为我坚持不懈的动力源泉。
读完《心法》,我受益匪浅。
相信这本书也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启迪和思考。
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法,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范文
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范文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然间读到了稻盛和夫的《心法》,就好像在炎热的夏日里,突然吹来一阵清凉的风,让人感到无比的舒畅和惬意。
这本书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也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技巧,有的只是稻盛和夫先生朴实无华的人生智慧和他对生活、工作、人性的深刻洞察。
读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牵引着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提到了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观点——“人生的目的在于努力纯化和净化自己的心,从而拥有美好的心灵”。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小事。
那是一个周末的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我的床上,唤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我。
我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决定去附近的公园晨跑。
公园里的空气清新宜人,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我沿着湖边的小道跑着,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突然,我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小男孩,正蹲在地上哭泣。
我放慢了脚步,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小朋友,你怎么啦?为什么哭呀?”小男孩抬起头,用满是泪水的眼睛看着我,哽咽着说:“我的风筝……风筝断了线,飞走了……”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一只风筝挂在了远处的树枝上。
我心里想,这对我来说也许是一个帮助他人的机会。
于是,我安慰小男孩说:“别着急,哥哥帮你把风筝取下来。
”小男孩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我走到那棵树下,开始尝试爬上树去取风筝。
可是这棵树比我想象的要难爬得多,树干有些粗糙,树枝也不太结实。
我小心翼翼地往上爬,每一步都格外谨慎。
就在我快要接近风筝的时候,脚下的树枝突然“咔嚓”一声断了,我整个人瞬间失去了平衡,从树上摔了下来。
这一摔可把我摔得不轻,胳膊和腿上都擦破了皮,火辣辣地疼。
小男孩看到我摔倒,急忙跑过来,一脸担心地问:“哥哥,你没事吧?”我强忍着疼痛,笑着对他说:“没事,这点小伤不算什么,哥哥一定帮你把风筝取下来。
”我重新站起身来,观察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发现不远处有一根长长的竹竿。
心法读后感
心法读后感《心法》一书是一本富有智慧和启迪的经典之作。
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生活和人生的意义,同时也给予了我们掌握内心力量和实现自我提升的工具。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通往内心平静和满足的道路,并引导我们实现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一系列心法和技巧,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思维。
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心法之一是正念。
正念是一种对当前经历的敏锐感知和接纳,而不是对其进行判断或评估。
它鼓励我们观察当下的思维、情绪和感觉,而不是被它们所捆绑。
通过正念,我们可以更好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并培养更深层次的自我理解和意识。
另一个我从《心法》中学到的重要心法是慈悲和善良。
这本书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和困难,而我们应该以慈悲和善意去对待他人。
这不仅能帮助他人,也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心灵和内心的安宁。
通过关心他人和给予帮助,我们能够建立更加深厚的人际关系,并获得更多的内心满足。
此外,我还从《心法》中学到了坚持和耐心的重要性。
生活中有时候会出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并相信自己能够度过困难时期。
通过培养耐心和坚持的意志力,我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并达到更高的境界。
总的来说,阅读《心法》是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惑,帮助我们重新建立与内心的联系,并寻求更高级别的内心满足。
通过学习正念、慈悲和善良,以及坚持与耐心,我们能够逐渐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实现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我强烈推荐《心法》这本书给所有渴望提升内心力量和实现个人成长的人们。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改善与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和智慧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无论是在工作上、个人生活中还是与他人交往中,这本书都能给予我们宝贵的指引和心灵的启迪。
总结一下,读完《心法》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它教会了我如何重新与内心对话,学会正念、慈悲和善良,以及坚持与耐心的重要性。
稻盛和夫《心法》分享
稻盛和夫《心法》分享一、实现幸福人生的秘诀:“要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并充满热忱,即便是在最难熬的逆境里,也要拥有开阔的心胸,时时不忘实现自己的目标,把所有的疑虑、负面的想法从心中根除。
”如果好的事情来到自己身边,那一定是心存善念的结果;相反,如果让恶念占据自己的脑海,就必然会发生坏的事情。
所以,只有努力使自己想好的事情,才能有好的结果。
二、以“感谢之心”去面对苦难:“不管是好是坏,都要说声谢谢”稻盛和夫的老师-西片担雪说:“灾难来临时不要消沉,而是高兴。
因为灾难能够把以前附在灵魂上的罪孽消除,这一点灾难就消除了你遗忘的罪孽,所以,应该祝贺你!”三、面对不幸,不能意气消沉:“面对不幸时,不能意气消沉,不能陷入绝望的深渊,必须坚强起来,勇敢面对。
”这是稻盛和夫认为自己能够度过人生这一严酷旅程的“秘诀中的秘诀”。
浮士德:“凡是自强不息者,终能得救!”四、只要活着,就必须感谢:稻盛和夫说:“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我从年轻起就常乘飞机去海外出差,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基督教的教堂,我经常光顾。
我不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义,在祈祷时,不管是在教堂还是在清真寺,我都会低声诵吟“谢谢”,这种感恩之心一直保持到今天。
我想,正是这种虔诚的感恩之心才造就了今天的我,造就了今天的京瓷。
”我们要感恩这个世界上一切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事物。
感恩能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往往会更有发展前途。
五、拒绝傲慢,拥有谦虚之心:“谦虚是幸福人生的护身符。
”谦虚不是故意贬低自己,也不是虚伪地应付。
谦虚的态度是基于对自己深刻的认识,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谦卑是一种姿态,不仅对一般人有用,对处于高位的人更有用。
“谦尊而光”(-易经·谦卦)即尊者有谦卑的美德,更能使人光明盛大。
但凡有作为的人,常用谦卑来培养自己的道德品格。
胜利者在取得伟大成就后仍然保持谦虚,这是最大的英明。
《心法》感悟
《心法》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和修行方法的书,读完之后让我有很多感悟。
首先,我认识到人生不仅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修行。
我们需要在生活中不断修炼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境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放下执着,以宽容、慈悲和智慧来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其次,我意识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陷入纷繁复杂的情绪和思维中时,很容易迷失自我,做出错误的决策。
而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就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加明智地做出决策。
此外,书中提到的“自利利他”的观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需要在关注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利益,做到利人利己。
这种观念体现了一种大爱和慈悲的精神,也是我们在修行中需要不断追求的境界。
最后,我认为《心法》所传达的核心思想是:内心的修行和成长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
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境界,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关注他人的利益,做到自利利他。
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总之,《心法》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如何关注他人的利益,如何做到自利利他。
这些观念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修行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法读后感
心法读后感《心法》是一本精华的读书心得,作者以深情蕴藏的思考和智慧,诠释了“心”的重要性和力量。
在我读完这本书后,不禁让我感叹人类心智的伟大和无限潜能。
《心法》以“琴棋书画”四种艺术形式为线索,通过描绘四位深入艺术境界的人物,阐述了“至善至美”之境的追求和实现。
书中的每个人物形象都鲜活生动,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通过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向读者传达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观点:心态决定态度与行为,心法决定成败。
其中,琴的章节给了我最深刻的印象。
书中的主人公王明是一位音乐家,他在琴道上的追求和坚持让我深受启发。
王明不仅尽心尽力地修炼琴艺,还通过琴来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态度。
他深谙“音随心动”的真谛,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深知只有用心去弹奏,才能把美妙的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点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琐碎与菲薄,并使我明白只有真正用心去体会和感受,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与精彩。
另外,书中对于思考和品味的重视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无论是在击剑场上、挑战围棋高手、品味茶道还是欣赏书画艺术,主人公们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心去思考和感受其中的美妙。
正是因为他们能够主动思考、主动体验,才能真正进入艺术之境,体验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这让我明白到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心去思考问题、体验生活的美好,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它的乐趣和意义。
此外,书中对于心境的塑造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在书中,每个主人公都十分注重自身的心境,他们用内心的宁静和专注来对待艺术,以及生活中的琐事。
他们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从而能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清醒和坚韧。
这让我明白到只有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才能够应对各种变幻的生活,才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坚定和乐观。
通过阅读《心法》,我深深地体会到心态的重要性和力量。
一个平和、专注和积极的心态,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还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挫折和困难。
同时,也让我认识到思考和品味的重要性,只有用心去思考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艺术中的美妙。
心法 读后感
心法读后感心法,是一种古老的修行方法,通过内心的调整和修炼,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在现代社会中,心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研究,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摆脱内心的纷扰和困扰,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心法的书籍,深受启发,有了很多感悟。
首先,心法教会我们如何通过冥想和呼吸来调整内心。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都感到焦虑和疲惫。
而通过心法的修行,我们可以学会如何静下心来,通过冥想和深呼吸来放松自己的身心,让自己远离烦恼和焦虑。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尝试了一些冥想和呼吸的方法,发现确实能够让自己感到更加平静和放松。
其次,心法还教会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消极的情绪中。
而心法告诉我们,要学会接受和释放,要学会用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摆脱困境,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坚强。
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心态的重要性,开始尝试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发现自己的情绪也变得更加稳定和积极了。
最后,心法还告诉我们要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很多人都感到孤独和失落。
而心法告诉我们,要学会用一颗善良和宽容的心去对待自己和他人,要学会关心和体谅他人,要学会给予和接受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找到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开始尝试用一种善良和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发现自己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快乐了。
总的来说,心法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修行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幸福。
通过学习和修行心法,我们可以摆脱内心的困扰和纷扰,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坚强。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研究心法,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美好和纯净。
心法读后感
心法读后感
"心法"是稻盛和夫所著的一本书,讲述了企业经营和个人成长的基本原则和思考方式。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对稻盛和夫的思想和哲学深感敬佩和认同。
稻盛和夫认为,平凡人若是辛勤努力,并怀着正确的态度和追求成功的热情,的确要比有才华的人甚至是天才获得的成就要大。
这种观点与我一直以来所秉持的"天道酬勤"的信念相符,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的重要性。
稻盛和夫还提出了"思维方式"在个人成长和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错误的思维方式能让整个人生或工作的结果变成负数。
这种观点让我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也让我尝试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矫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和思维习惯。
此外,稻盛和夫的"简单是人生与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的思想也让我深受启发。
他认为,事物的本质往往很单纯,越是看起来复杂的事物,越应该从更单纯的角度重新检查。
这种思维方式让我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也让我尝试在生活中保持简单和纯粹,不让自己陷入繁琐和复杂的事物中。
总结起来,"心法"这本书让我对稻盛和夫的思想和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很多启示和帮助。
我认为,稻盛和夫的思想和哲学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普遍适用性的思想,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盛和夫《心法》之自序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重建荒废的日本,为了度过幸福的人生,我们全体国民一起拼命工作,终于让日本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人们的愿望似乎已经实现,但仍然有许多人感觉不满,心怀不安。
我认为,原因在于人们没有认真思考自己应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忘记了“知足”,忘记了关爱他人,采取了利己主义的人生态度。
现在,我最需要的是:直面“人为什么活着”这一根本性问题,确立做人的最根本的哲学,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家都认为,抱着何种人生观去生活乃是自己的自由,自己的人生不希望受到任何人的干预,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度过。
诚然,现在是自由的社会,想拥有何种思维方式确实是个人的自由,这一点应该予以尊重。
但是,由于人生观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因而人生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这个事实我们也必须理解。
有人厌恶劳动、怕苦怕累,想过一个轻松潇洒的人生,有人怨天尤人、满腹牢骚,还有人胸怀远大的目标,以积极开朗的态度朝着这目标努力奋斗,不屈不挠,这些人之间,会产生巨大的差距。
秉持哪种思维方式度过人生属于个人的自由,但由于思维方式不同,人生也将迥然不同,换句话说,想要度过一个幸福美满的人生,就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那么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我们必须知晓。
关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人的存在有价值吗?”“人生于世,意义何在?”当有人提出这类有关“人”的本质的问题时,我会做如下回答:“整个宇宙间存在的一切,都是因为具备存在的必要性而存在着。
无论多么微小的东西,都是必要的。
人类自不必说,森罗万象、一切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
哪怕是生长在路旁的一株杂草,滚落在街边的一粒石子,也因为具有存在的必然性而存在着。
不管如何渺小的存在,如果它消失了,这个地球乃至宇宙就无法成立。
因此,存在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意义。
”“能量守恒定律”就是构成宇宙的能量的总和既不增加也不减少,而是恒定不变的。
比如,我们燃烧一个物体,看起来它似乎消失了,实际上只是变成了气体、燃烧后的残留物以及热量,其能量的总和仍保持不变,就是说,它并非消失,而是在能量的总和恒常不变的前提下,转换了它的模样、形态而已。
因为能量的总和不变,所以无生物也罢,微小的物质也罢,它们全都是构成宇宙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世上没有多余的东西,缺少了任何东西都会破坏宇宙的平衡。
同时,宇宙中的所谓存在,并不是某种东西可以孤立存在,所有一切都在相互关联中存在。
进一步说,因为其他东西的存在才有自己的存在,因为自己的存在才有其他东西的存在。
一切都在相互关系中存在,都是相辅相成。
释迦牟尼把这种现象称为“因缘而生”。
一切存在绝非偶然,都因必要而存在。
我们降生于世,生存于世,都是必然。
存在本身就有价值。
但是,人的价值不仅仅是存在,具备智慧,具备理性,具备心性,因而人被称为“万物之灵”。
人是地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生物,人应该具备超越存在的伟大价值。
我认为,这种价值就在于人能够为社会、为世人做出贡献。
积极主动地为地球、为人类社会做贡献,有这种愿望,能够为实现这种愿望而努力,这样的可能性,只有人才会具备。
然而,人类却企图征服自然,想要践踏地球上的其他生命,想要统治别的民族,一味地争斗讨伐,在这种情况下,有智慧、有知识、有心性、能思考的人类将成为地球上最恐怖的存在。
人如果仅仅是存在,对宇宙而言仍属必要,但如果心怀邪恶,那么,人就会加害于宇宙。
所以人具备两面性。
为了发挥作为人应有的正面价值,人的心性、思维、智慧、理性这些精神要素的品质好坏就成了关键。
如果做一个假设,就是人的价值不高,即便不高,但如果我们把人的出生认定为“必然”,那么,我们就会产生提升我们人生价值的愿望。
“出生乃是必然”、“天生我才必有用“,抱这样的观点,人生的意义、使命、热情等才会萌生出来。
我认为,这样的思考非常重要。
第二章:关于宇宙不仅人,甚到一草一木,对于宇宙而言,都是有价值的存在。
宇宙间有种潮流,它让森罗万象、一切事物不是维持现状,而是朝着生成发展的方向不断运动,也就是促使一切事物不断进化。
无机物的进化、生物的进化、宇宙间一切事物的进化,都是在促使万事万物生长、发展、进化的宇宙法则,宇宙的意志的作用下完成的。
宇宙的意志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随着意识进入精妙的境界,五官的意识以及其他所有意识全都消失了,但又不是睡眠的状态,在十分清晰的意识之中。
自己的“存在”以及所有一切事物都只是由“存在”构成。
所以,构成一切事物的“只能称之为存在的东西”,这就是宇宙的意志。
宇宙的意志是“存在”的核心,那么肉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人真正的死亡。
总结:宇宙间所有的事物的本源就是“存在”,宇宙的意志是“存在”的核心。
宇宙的意志促使万事万物生长、进化、发展,而不是维持现状。
第六章关于意识体和灵魂何谓“意识”?人既有附属于肉体的意识,人还有原本就具备的意识,即所谓“过去世”(前世)的意识、记忆。
对于人来说,肉体是硬件,只有意识体这个软件注入以后,人才会发挥人的功能。
另外,意识犹如电波一样向外发射。
人在今世,在活着的时候遭遇各种各样的试练,这些经验都储存在意识体内。
当这个人死了之后,他的意识体就会“转生”到另一个人身上。
为什么转生?因为在今世塑造的人格还不够圆满,有必要在下一个来世继续磨练。
重复这样的循环,不断提升人格,慢慢接近神佛。
提升到这么高的水准,就佛教的说法,不需要再轮回转生了。
可见,意识体这个东西,不是在今世这个“我”身上终结了,它还会转移到下一个重新转生的自己身上。
因此,提升自己的心性、品格和人格,不仅是对今世的自己负责,而且是对来世的一代负责。
第七章关于科学现在的科学家都认为达尔文进化论是正确的。
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动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由于突然变异产生各种个体,其中最能适应环境的个体存活下来。
DNA的突变并不是仅仅基于外部的因素,意识体,意识这种内部的因素也会导致DNA的突变。
“相由心生”,心不干净,连相也会变丑。
第八章关于人的本性“人性是善的吗?”常常有人提这样的问题。
“性善说”和“性恶说”两种观点会进行辩论。
但我认为:人的本性“既不善也不是恶”。
人借着肉体降临尘世,为了维持肉体的生存,人被赋予了六大烦恼,同时人还拥有自由。
烦恼产生于欲望。
人依据思想和行为的不同,既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向坏的方向前进。
换句话说,人只要活着,因为具备自由,就有作恶的充分的可能性。
同时,只要能抑制自己,就会不仅不作恶,而且可以行善。
因此,需要超越“性本善”、“性本恶”的概念,需要理解手握自由的人,因运用自由的方法不同,既可作恶也可为善。
想要提升心性——抑制欲望,积极地为众人服务,人就会变善。
如果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为,努力持戒、努力利他、努力提升心性,就会不断朝善的方向发展。
人类现在对地球、对其他动植物,因为过分滥用了自由,正在遭受自然环境这个巨大存在的严厉的报复,或者说,更大的惩罚还在后面。
包括环境问题在内,我们似乎听到了地球的呼声:“觉醒吧!人类。
”人类的思想、行动对世界万物有巨大影响,如果思想不对,行动错误,就会给地球母亲带来重大的伤害。
现在,对人类的要求是:作为最有价值的存在感到自豪,并承担与之相应的责任。
然而,在现实中,人类却没有承担起责任,践踏别的存在,杀戮其他动物,破坏自然环境。
人类是能够“通盘考虑地球整体”的唯一的生物,其他动植物都没有这种能力。
因此,人类作为最有价值的存在,必须承担使命,为地球、为人类努力奉献,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九章关于自由伟大的神灵为什么会制造出恶魔呢?某一天,我忽然想到,恶难道不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阴影吗?这么一想,疑问就随之解消。
恶不是原本就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生存,有时会不择手段,结果自己制造了恶。
那么,是什么制造了恶这个阴影呢?我认为,制造了恶的是“自由”。
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能发展进步,基本的要素就是自由,就人的本质而言,自由极为重要。
但正是这个最重要的自由,实际上恰恰是我们人类造恶的原因之一。
前面已经提到,人为了扩张自己的自由,不惜剥夺他人的自由,在强调自身自由的借口之下制造出罪恶的阴影。
现在的社会出现各种乱象,未成年人的恶性犯罪事件成了家常便饭,为什么天真的孩子会染指凶恶的犯罪呢?这是因为现代的孩子贪图自由,喜欢滥用自由,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懂得抑制自己的欲望,其结果就制造了罪恶。
物质文明发达了,社会富裕了,在优越的环境中对孩子不加管束,养成了他们放任骄纵的习惯。
我认为,这才是小孩动恶念、干坏事的原因所在。
要面对并解决这样的问题,地需要的是“觉悟”。
释迦牟尼为了让人觉悟、让人提升心性,提出了“六波罗蜜”的修行方法。
要为他人尽力——布施;要知足,要遵守戒律——持戒;要忍耐、有韧性——忍辱;要努力工作——精进;要把心沉信,保持心境平和——禅定,这样做了,就能进入悟境——智慧。
所以,教育孩子懂得抑制欲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抑制的方法,这才是当务之急。
至少有两条必须教给孩子,一条是帮助别人,就是“布施”;一条是不允许做的事,就是“持戒”。
努力奋斗,就是“精进”,忍耐忍受,就是“忍辱”;这两条必须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自己掌握。
至于“禅定”,就是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当然也很重要。
但是对于年轻人,我觉得首先必须教会他们“布施”和“持戒”。
第十章关于青少年犯罪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快速增加,仔细分析一下,犯人一般都是很懂礼貌的孩子,家庭背景也不错,有些甚至经济条件非常优越。
但是,在过去贫苦年代,孩子们的自由都受到了压抑、压制。
而当时却没有发生今天这样的问题。
我想,这是因为那里的小孩,平时在与大人交往的过程中,以及在与别的孩子的交往过程中,他们得到了训练。
知道了如何抑制自己的欲望。
而现在,孩子跟家庭成员的交往,与朋友之间的互动大大减少了。
因此,该如何控制自己才好,他们弄不明白了。
针对青少年问题,首先要考虑:“为了塑造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应该做什么?”基本的就是教育孩子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忍耐、勤奋,这三项是塑造我们心灵所必不可少的。
”青少年犯罪的另一个原因是学校教育出现了问题,就是所谓“培养自由的个性”这个教育方针。
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大自然会通过生活教育人们“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
同时,不能遵守这种规则的人会被无情地淘汰。
但是,在生活富裕的现代社会,大自然的教育就不奏效。
正因为如此,就必须通过教育,而切实地教会孩子们“作为人该做的好事和不该做的坏事”。
第十一章关于人生的目的一般来说,人认识到自己活在世上,开始产生生存意见,那应该是在懂事之后。
要到十二三岁,人才开始思考人生的问题。
人开始思考人生的问题,往往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父母和老师的影响。
按照父母老师“明确人生的目的,树立大志,朝着目标挑战”的这种教导,设计构思自己的人生目标。
然而,即使出人头地了,也就限于这一世。
名声、财产、地位都是死不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