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的实训报告
一、前言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科学,涉及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个方面。
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学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实训目的1. 增强学生对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提高学生在野外考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实践技能;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4.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实训内容1. 地貌考察:通过对不同地貌类型的实地考察,了解地貌的形成过程、特征及分布规律。
2. 气候观测:学习使用气象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对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进行观测。
3. 水文调查:了解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文现象,学习水文观测方法,如流速、水位、水质等。
4. 土壤调查:学习土壤的采样、分析方法和土壤类型划分,了解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5. 植被调查:学习植被调查方法,如样方调查、样带调查等,了解植被类型、结构及分布规律。
6. 实验操作:进行自然地理学实验,如土壤水分测定、植物水分含量测定等,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7.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典型案例,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探讨解决措施。
四、实训过程1. 地貌考察:我们选择了典型地貌类型进行考察,如山地、丘陵、平原等。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地貌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2. 气候观测:在实训基地,我们使用气象仪器进行了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并记录了数据。
3. 水文调查:我们选取了河流、湖泊作为调查对象,对流速、水位、水质等进行了观测,并分析了水文现象。
4. 土壤调查:在实训基地,我们进行了土壤采样、分析,了解了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5. 植被调查:我们选取了不同植被类型进行样方调查,了解了植被类型、结构及分布规律。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现象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探索,加强对地球地貌、水文地理、气候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选择了中国某省自然景观和地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地形地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了解形成背景和演化过程。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貌剖面测量,进一步了解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2. 水文地理调查选择一条河流进行水文地理调查,测量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指标,了解河流的特征和水文循环。
调查河流附近的湖泊、水库等地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3. 气候与环境观测在实习地点选择一个代表性地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等指标,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同时,观测当地的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分析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四、实习成果和心得体会1.实习成果完成地貌测量和记录,得到了多个地貌剖面图和记录表;进行了水文地理调查并测量了河流流量;完成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象观测,并记录了当地的环境状况;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和总结了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环境状况。
2.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具体的学习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框架。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展望未来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为我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希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自然地理学生实习报告600字5篇
自然地理学生实习报告600字5篇自然地理学生实习报告600字一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野外实践。
一、实习目的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
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二、实习时间20__年__月__日至20__年__月__日三、实习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按实习的先后顺序,实习的地点依次为:口镇、冶峪河;乾县大北沟、水土保持所;张家山、泾惠渠;咸阳博物馆;南五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四、实习工具罗盘,卷尺,GPS,地质锤,植物标本夹等。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二、实习地点翠华山三、实习目的1、复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角;2、观察山崩地貌,解释各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3、认识山地土壤的特点,分析山区土壤的形成原因;4、了解山地水文特征,掌握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四、实习仪器地质罗盘、手持GPS、数码相机五、实习内容1、实习区域概况本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
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
冰洞由巨石相依而成,虽夏亦有坚冰,四季阴冷刺骨,寒气逼人。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篇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地理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具体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悉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情况,做好相关知识准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注意安全3.实习时要认真听讲,勤于观察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10篇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10篇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二、实习时间实习时间:第十八周20__年6月15日,实习动员以及实习准备——了解本次实习是主要任务注意事项;20__年6月20日(星期三),猫儿山调查,于下午三点左右驱车返校,20__年6月21日(星期四),会仙湿地调查,早上八点半乘车出的出发,于中午12点左右返校;20__年6月22日—20__年6月24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成果3.1猫儿山简介猫儿山,位于兴安县西北部,距兴安县55公里路程,离桂林市区81公里路程。
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跨兴安、资源2县,面积5.3万公顷。
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它不仅是广西第一峰,也是华南第一峰。
因山顶峰酷形似蹲伏的猫儿而得名。
猫儿山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铁杉,水源涵养林。
1976年秋,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猫儿山林区保护站,划出1.7万公顷为绝对保护范围。
整个保护区地势呈葫芦形,中部高,四周低,向东南倾斜。
中部的八角田、南部的通大坪、西部的三十六包为山间盆地,其余均是山峦连绵的峰丛地带。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是漓江、资江、浔江三条江的发源地,连接珠江、长江两大水系。
发源于此的河流有39条,其中流入漓江的有19条,汇入资江的有4条,汇入浔江的有16条。
实习内容:3.11:当天十一点左右,自猫儿山景区经乌龟江,往山上观察,行至海拔约500m处返回从山脚往山上观察,发现猫儿山山腰以下基本被人工竹林(毛竹林)覆盖,山顶处,可观察到覆盖的植物比较低矮。
沿途经过乌龟江,水清澈见底,无明显的污染,表明水质较好,河床中发育鹅卵石,并可见明显的阶地。
途中,可见常绿阔叶林和竹林交错生长,蝴蝶等昆虫易见。
沿途裸露的岩石为花岗岩,并发育有落水洞。
从山脚至山上海拔约500m处,由于人工竹林的覆盖以及高差不足,难以观察到植被的分布规律。
自然地理学实训报告总结
一、前言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地质、气候、地貌、水文、植被等多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学实训。
通过实地考察、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我们对自然地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对实训的总结。
二、实训目的与意义1. 目的(1)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2)提高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能力;(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4)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打下基础。
2. 意义(1)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效果;(2)增强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运用能力;(3)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训内容与过程1. 实训内容(1)地质地貌考察:观察不同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及成因;(2)水文考察:了解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文要素的分布及特点;(3)植被考察:识别植物种类,分析植被类型及分布规律;(4)土壤考察:采样分析土壤类型、结构及肥力状况。
2. 实训过程(1)前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实训地点的地理背景;(2)实地考察:分组进行野外调查,记录数据;(3)室内分析: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测试、分析;(4)总结报告:整理实训成果,撰写报告。
四、实训成果与收获1. 成果(1)了解了实训地点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2)掌握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的方法;(3)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2. 收获(1)理论联系实际,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2)学会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的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打下基础;(3)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五、实训体会与反思1. 体会(1)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2)野外实习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3)野外实习过程中,要注重安全,遵守纪律。
2. 反思(1)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同学对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2)在团队合作过程中,部分同学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野外实习过程中,部分同学对安全意识不够重视,需要加强安全教育。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的总结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总结为期两周的自然地理实习即将结束,回顾这段时间,我深感收获颇丰。
通过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下是本次实习的总结。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在实地考察中深入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的实地调查方法,培养我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要求我们认真观察自然地理现象,做好实地记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与总结。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个自然地理景观,进行了地质调查、土壤剖面观察、植被调查等活动。
我们学会了使用罗盘、地质锤、铁锹等工具,掌握了野外数据采集、样品处理等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植物群落样方调查,了解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土壤类型与植被分布的关系等。
此外,实习还培养了我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提高了我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四、实习反思与建议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的不足。
例如,我对某些植物的识别能力较弱,对土壤剖面的观察不够细致等。
为了提高实习效果,我建议在今后的实习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前了解实习地点的地质、地貌、植被等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实地调查。
同时,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多进行类似的实习活动,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
总之,本次自然地理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知识和技能将对我产生重要的影响。
感谢实习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与帮助,让我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成长。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本次自然地理实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自然环境相结合,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习,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知识,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实习时间为2021年xx月xx日至2021年xx月xx日,地点为我国某地自然地理实习基地。
三、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习内容:1. 地质实习: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地质公园,观察了不同地质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学习了地质变迁和地质构造的知识。
2. 地貌实习:我们实地考察了当地的不同地貌类型,如山地、丘陵、平原等,了解了地貌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3. 土壤实习:我们采集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分析了土壤的质地、结构和肥力状况。
4. 植被实习:我们考察了当地的植被类型和分布,了解了植被对地貌和土壤的影响。
5. 水文实习:我们观察了当地的水系分布和河流地貌,学习了水文循环和河流侵蚀的知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分组合作的方式,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习内容,最后将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和讨论。
四、实习成果和体会通过实习,我们收获了以下成果: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和观测,我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自然环境相联系,加深了对自然地理现象的理解。
2. 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各种地理观测工具,如罗盘、水准仪等,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 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对自然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的各个领域,激发了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自然地理知识,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将把这些知识和能力应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我国的自然地理研究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2024年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文(三篇)
2024年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文(一)杭徽公路实习1.实习目的:认识实习中所见到的有代表性的三大类岩,并学会区分它们。
2. 实习区位置:临安市地处扬子地背斜,不同时代地质构造线的方向北东南西向,近东西向延伸的杭徽公路正好切穿了临安市境内不同时代的地层,包括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和侏罗系等,还有大型的花岗岩侵入体,为实习观测不同特征的地层露头提供了条件。
3. 主要内容:(1)硅质岩我们首先来到了青山湖大桥往板桥转弯处的硅质岩观测点,看到山体表面大部分为黑色,小部分裸露的微微泛黄。
硅质岩,即沉积岩中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岩石。
也称燧石岩。
其主要矿物成分是自生石英、玉髓和蛋白石。
硅质岩分为____类:①生物硅质岩,②化学硅质岩,③凝灰硅质岩。
我们看到的硅质岩呈黑色主要是因为其中混有一定含量的杂质,属于化学沉积岩。
(2)花岗斑岩接着我们来到了牧家桥,那里燕山期的花岗斑岩是酸性火成侵入岩,主要颜色为肉红色,还有一些是灰白色,是由于岩石分化的原因。
花岗斑岩是指具有似斑状结构的花岗岩,其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相同。
花岗斑岩上的斑晶含量一般为____%,主要为石英和长石,有时也有黑云母和角闪石。
钾长石为正长石或透长石。
黑云母和角闪石有时可见暗化边。
斑晶通常被基质熔蚀,基质呈微花岗结构。
(3)凝灰岩我们的下一站是徐家坞,那里是凝灰岩的观测点。
这儿的凝灰岩以灰白色为主,属于火山沉积岩,大约是在侏罗和白垩时期大约____亿年前形成的,在水中沉积而成。
凝灰岩:是一种火山碎屑岩引,其组成的火山碎屑物质有____%以上的颗粒直径小于2毫米,成分主要是火山灰,外貌疏松多孔,粗糙,有层理,颜色多样,有黑色、紫色、红色、白色、淡绿色等。
由于它的组成成分,凝灰岩的解理性和层理性较差。
(4)板岩我们的最后一站是藻溪镇,这里是板岩的观测点。
藻溪镇的板岩是变质结构板状构造的变质岩。
板岩是具有板状结构,基本没有重结晶的岩石,是一种变质岩,原岩为泥质、粉质或中性凝灰岩,沿板理方向可以剥成薄片。
关于地理的实习报告4篇
关于地理的实习报告4篇地理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为配合植物地理学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同学们对学科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巩固教学成果。
我们在周兴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针对本学期课程内容的野外实习。
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内认识校园植物种类及分科情况;6月16日至6月18日,我们从学校出发,先后到达大明山、马山县弄拉风景区,最后一天我们爬上了大明山600米左右的海拔的地方。
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广西的植物的主要类型、性状及分布规律;了解大明山植物垂直分布规律及生长环境;学会群落的抽样调查。
二.【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野外实习,印证课堂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土壤、植物和其它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土壤和植物的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地理和植物地理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地理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意义】通过野外实习,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激发对祖国、对广西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珍惜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目标,为建立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四.【实习时间地点】5月30日:广西师范学院6月16日:广西大明山脚(武鸣)6月17日:马山弄拉自然保护区6月18日:广西大明山(上林)五.【实习内容】(一)5月30日,我们在校园开始植物实习,主要认识校园内植物种类,并对植物进行分类。
学校地处南宁,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归属南亚热带气候范围,因此植物种类繁多,且以热带植物居多。
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布许多人工树种及引进树种。
(二)6月16日,我们来到武鸣大明山山脚进行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
大明山位于上林、马山、宾阳、武鸣等县交界地区,居北纬23deg;10—23deg;8,东经108deg;18—108deg;5,处于南亚热带向北热带过渡地带,恰恰落在北回归线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4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标题: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摘要:本次野外实习是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
实习地点选择在某山区,通过观察山地地貌、水文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引言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地球表层及其自然地貌、天气气候、动植物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本次野外实习选择了某山区作为实习地点。
二、实习过程1. 山地地貌观察:我们对山地地貌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包括山峰、山谷、地势起伏等特征。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山地地貌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水文地貌实验:我们选取了一条山间小溪进行水文地貌实验。
通过测量河流流速、水位、水质等参数,并采集河水样本进行化验,我们了解了水文地貌对环境的影响。
3.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对山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植被、动物分布等。
通过观察和采集样本,我们了解了山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规律。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
我们掌握了山地地貌、水文地貌和生态环境的观察和调查技巧,并能够分析和解释相关现象。
同时,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总结与展望本次野外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我们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的理解,并掌握了实践技能。
但是,仅凭这次实习还远远无法涵盖自然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继续深化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并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由于实习内容的具体性质和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撰写。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二)在本周的自然教学户外实习中,我参与了一次有关生态保护的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学校的生态保护俱乐部组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提供实际行动来保护生态系统。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自然地理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4篇)实习是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将学习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过程,所以既要体验还要观察。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我是某某大学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自然地理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田野考察和实地观察,了解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山地、河流、湖泊和海岸等不同地理环境的考察,收集了大量的实地数据和样本,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在此次实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实验实践的价值,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实习过程及实践活动1.山地考察山地是自然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我首先参与了山地考察活动。
我们选取了某某山作为我们的考察地点,该山位于某某省某某市,海拔1200米左右。
考察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地质构造的观察和分析,发现该山为一座火山,地质构造复杂。
我们仔细观察了火山岩的组成和分布情况,收集了大量的岩石样本进行室内分析。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分析,我们了解到火山岩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火山活动对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山地植被的调查和样本采集,了解了山地植被的类型、分布和生态特点。
通过这次山地考察,我对山地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河流考察在山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对某某河的考察。
某某河是一条典型的冲积河,全长500公里,流域面积约为5000平方公里。
我们首先选择了河流的源头地区进行野外调研,观察了河流的形态特征和潜在的水能资源。
我们还对河流的水质进行了采样和分析,发现其PH值较高,水中含有大量悬浮物和溶解物质。
通过水质分析,我们了解到该河流处于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状态,环境质量较差。
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还进行了河流的流量测量和河床测量。
通过河流基本参数的测定,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河流的运动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地灾防治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湖泊考察在山地和河流考察之后,我们又参与了某某湖的考察活动。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书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地理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分布规律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自然地理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了自然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仪器设备,如GPS定位仪、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
2. 实习过程(1)野外实地考察我们按照实习计划,前往实习地点进行野外实地考察。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对地表形态、植被、土壤、水文等方面的观察,了解了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同时,利用GPS定位仪进行了地理坐标采集,为后续数据处理奠定了基础。
(2)室内数据处理与分析在野外实地考察结束后,我们回到实验室,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我们根据实地考察所获取的坐标数据,建立了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解译。
通过数据处理,我们揭示了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3)实习成果撰写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撰写了实习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地点、实习过程、数据处理与分析、实习成果等方面。
报告旨在全面反映实习过程和成果,为后续自然地理研究提供参考。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自然地理实习,我们受益匪浅。
首先,实习使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的理解。
其次,实习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了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自然地理研究。
最后,实习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为我们今后从事自然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之,本次自然地理实习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充分发挥所学知识,为我国自然地理资源的研究和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1年自然地理实习报告7篇
2021年自然地理实习报告7篇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篇1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
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学考察地点:考察时间:考察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
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考察内容;(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
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
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
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
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
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
(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2,观测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规律。
3,观测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实习心得:通过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学们不仅讷讷挂钩亲自动手来操作实验,而且还置身于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之中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得到了联接,补充了我们平时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空缺。
其次,通过这样的考察,提升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管杂实习前和考察后,我们的同学都认真的投入到准备资料和收集数据成果的过程中,学习气氛更加浓厚。
第三,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而且还能在考察,实验中互相协作,这使得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集体感更加强烈,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帮助。
大学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资源与环境管理、城市规划、灾害防治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加深对野外实地考察的认识,我们于2023年7月至8月期间,在XXX地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自然地理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1. 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化所学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
2. 学习野外考察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现状和特点,增强环保意识。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二、实习地点与内容本次实习地点位于XXX地区,该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
实习内容包括:1. 地貌考察:考察不同地貌类型(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的分布规律、成因及特征。
2. 地质考察:了解岩石类型、构造特征、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等。
3. 水文考察:观察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文现象,分析水文循环过程。
4. 土壤考察:了解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形成过程及土壤肥力等。
5. 植被考察:认识不同植被类型,分析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6. 生态环境考察: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实习过程与成果1. 地貌考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不同地貌类型的地区,如山地、丘陵、平原等。
通过实地观察、测量、绘图等方法,掌握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及特征。
例如,在山地考察中,我们学习了山地地貌的形成过程、山地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 地质考察:在地质考察中,我们学习了岩石类型、构造特征、地质作用等知识。
通过实地观察、采样、分析等方法,了解了地质现象的成因及规律。
例如,在参观火山地貌时,我们了解了火山喷发的过程、火山岩的特征及火山活动的危害。
3. 水文考察:在河流考察中,我们观察了河流的水文现象,如流速、流量、水位等,并分析了水文循环过程。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及利用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自然地理综合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11年8月9日——2011年8月22日实习人员:地理科学0901班0902班全体同学带队老师:高兰玉、刘红兵、张珊珊实习目的:1、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如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气候和动植物。
2、了解地理环境的系统规律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相互影响。
3、根据实际运用地理规律分析自然状况,了解当地的发展状况。
实习内容:1、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地概、气候、地质、地貌、水文、植物、土壤等)2、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地带性、非地带性)3、地理环境距离衰减规律(位置特征、影响、距离衰减)4、地理环境区域系统规律(地理边界、自然区划)5、自然地理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影响(人——地关系)6、我国自然地域(地质构造)单元基本特征7、实习区域分析:自然条件、经济特征、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实习路线:临汾——西安(翠华山地质公园、世园会、太白山、中科院水保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经宝鸡——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悬臂长城、万里长城第一墩)——武威(沙漠公园)——西宁(日月山、青海湖)——兰州(刘家峡水电站)前言:概况:中国西北干旱区系指 35°N 以北,106°E 以西的内陆干旱区,包括新疆全境、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贺兰山以西的地区,土地面积约占中国总土地面积的 24.5%,区域内共114县市,土地总面积219.05万平方千米,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和祖国的西北边疆。
西北五省地区的习惯说法,具体包括: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实际上“西北五省”是“西北三省二区”的习惯说法。
西北五省一说源自1949—1953年国家设立的六大行政区之一的西北行政区,一直沿用至今。
西北五省(行政区划)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递减(注:陕西秦岭以南地区即陕南属于亚热带气候)。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包括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关中盆地(渭河平原)和秦巴山地等。
主要城市:西安、兰州、天水、乌鲁木齐、喀什、银川、西宁、宝鸡、延安、石嘴山,克拉玛依等。
自然景观(从东到西):耕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高原。
实习过程:一、西安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当今的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009年国家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被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3.46万人,户籍人口781.67万人。
西安标志性建筑之一钟楼羊肉泡馍、凉皮、肉夹馍西安是历史悠久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
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
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
西安是交通畅达、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
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市的门户和交通枢纽。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
随着国家高速铁路网的加快建设,未来五年内,西安一日交通圈覆盖范围将扩大到大半个中国,辐射人口由现在的6亿扩大到12亿以上。
二、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主题:“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平面图释义:“天”指自然,“人”指城市,“长安”是千年古都西安的历史名称,也是国家繁荣与安泰的象征。
“天人长安”意味着城市自然和谐共生;“创意自然”是在尊重自然和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修复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
宗旨世界园艺博览会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使每个参展国家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向全世界展示各自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因此,世界园艺博览会被誉为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自1851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园会”以来,目前共举办过30多届,其影响被称为经济领域的“奥林匹克”,为举办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成功塑造了城市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引发投资新高潮、带动产业发展、拉动了城市经济,促进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建设体系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会徽西安世园会会徽取名“长安花”,取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构思源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由西安籍著名平面设计师、北京申奥标志及生肖邮票设计者陈绍华设计。
释义为:三生万物,花开吉祥;四合为土,天圆地方;五叶生木,林森荫育;六流成水,润泽万物。
会徽其中,三边形状如大写的汉字“人”,位于图案的中心,体现以人为本,代表着文化,责任和理性;四边形犹如西安古城墙,喻指“长安城”,象征和谐人居,同时也体现西安特色;五边形好似五瓣花,是自然界最常见的花朵形式,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象征自然万物;六边形状如雪花,态似流水,则寓意上下东西南北六合,象征包容一切的宇宙。
从三到六自然递进,体现了人、城市、自然、宇宙的和谐共生,契合西安世园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主题。
会徽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吉祥物 吉祥物长安花的形象来自西安市花--石榴花,身体的形状和色彩以石榴为创意核心,名字琅琅上口,既符合西安的民族特色,又与世园会会徽的设计理念相呼应。
定名长安花,取意同会徽。
三、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西安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山崩地质遗迹.翠华山距西安约23公里,是终南山的支峰,山上名胜古迹很多,风景如画,因汉武帝曾在此祭太乙神,又称太乙山。
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翠华山属秦岭山脉,由中元古界(距今10亿年前)变质杂岩组成,秦岭北麓大断层从山北侧通过。
该断层目前仍在活动,其北侧相对下降形成吴中平原,南侧抬升形成高耸立的秦岭,一万年以来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
强烈的断裂活动,加上构成翠华山山体的岩石质坚性脆,又地处地震带且多瀑雨,从而引起山体崩落。
这里的山崩地质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山崩地质景观如:山崩悬崖景观、山崩石海景观、山崩地堆砌洞穴景观、山崩堰塞湖景观、山崩瀑流景观及山崩形成的各种造型奇石景观等。
其山崩地貌类型之全、保存之完整典型,为国内罕见,堪称“山崩地质博物馆”。
其不但在研究秦岭和关中平原形成历史、在研究山崩地质作用类型上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而且由于园区内环境幽、奇、险、奥,从而有重要的旅游价值、科普功能和地质遗迹保护价值。
山崩地貌崩塌——条件1 、岩土类型 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
一般而言,各类岩、土都可以形成崩塌,但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
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类的碳酸盐岩、石英砂岩、砂砾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崩塌,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小型坠落和剥落为主。
2 、地质构造 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面、岩层界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母体(山体)的边界条件。
坡体中裂隙越发育,越易产生崩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于平行的陡倾构造面,最有利于崩塌的形成。
3 、地形地貌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边坡及其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 45 度的高陡斜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三个条件,又统称地质条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
四、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研机构。
1987年由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双重管理,1995年经国家批准确定现所名。
1998年被中国科学院列入国家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
1999年根据国务院文件参与共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年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共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为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继续纳入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序列。
水土保持研究所以黄土高原为重点,面向全国,针对水土流失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为国家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配套技术和实体样板;形成了以水土保持为主导学科,以土壤学、生态学和农业工程学有关领域为支撑的总体学科框架;确立了在国家水土保持科技方面的中心地位,发挥了在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
设有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域生态与管理研究室、区域水土保持与环境研究室、林草生态研究室等6个研究单元。
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建有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固原生态试验站、神木侵蚀与环境试验站等野外站。
建有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和人工干旱环境气候室等重要科研实验设施,形成了集应用基础研究、试验与示范、决策服务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科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