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用)
宋明理学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王阳明的心学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 良知良能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致良知” 致良知” 致良知 对儒家“ 对儒家“仁”的思想进一 步发挥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程朱理学的影响
• 消极影响: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消极影响:压抑、 • 积极影响: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积极影响: 如: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注重气节、 注重气节、品德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作用 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 讲求以理通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
宋明理学
构建了万事万物衍生的规律 周敦颐 ,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源合 而为一 邵雍 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 释人类命运。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 等概念,准确表达了理学的 基本宗旨和精神。 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 高境界也是仁。
张载
二程
三、理学的成熟
朱熹 理学的集大成者
1.本体论: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1)“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先“气”后 (理学的核心思想)。 朱熹提出理为“本”,气为“具”的学说。“理”是二
二程说“天即理”,认为观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
程哲学的核心思想,最高范畴。这个“天理”是不以人 宇宙万物的本体。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
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理无所不 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 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
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永恒存在的、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的复兴运动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儒学自身的理论发展停滞与神秘主义化, 儒学伦理与黑暗政治形成强烈反差, 社会动荡,原有统治秩序失范。
2.魏晋以来道教、佛教广泛传播对儒学的 冲击。
另类皇帝 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
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 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 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 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 出家,“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 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天理为本原,万物即一理, 先理而后物,三纲与五常。
2.人性论: 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 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说。在中国古
代哲学中,即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
宋明理学
知识要点
(三)理学的发展 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陆王心学 发展
心学开创者 1、南宋:陆九渊——心学开创者 南宋:陆九渊 心学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心是万物本原( 心即理也”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 -----内心反 省 反对“格物致知” ③反对“格物致知”
心学集大成者 2、明代: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 明代:王守仁 心学 主观唯心 (1)心即是理,心外无物——主观唯心) 心即是理,心外无物——主观唯心) (2)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二、背景: 背景:
1.佛 道传播,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王朝短暂与分裂, 王朝短暂与分裂, 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逐渐对所谓的“ 逐渐对所谓的“君 秩序失去信心, 臣”秩序失去信心, 转而求神拜佛、 转而求神拜佛、炼 丹成仙, 丹成仙,以求精神 解脱,来世幸福。 解脱,来世幸福。
知识要点
(二)理学的成熟 理学的成熟 3.理学的特点: 理学的特点: 理学的特点
4.影响: .影响:
(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二程主要思想 人性论方面: 人欲” 人性论方面:“人欲”是“天理”的对立面, 天理”的对立面, 二者具有不相容性, 天理 盛则“人欲” 天理” 二者具有不相容性, “天理”盛则“人欲”灭, “人欲”盛则“天理”衰. 由此提出了 人欲” 人欲 盛则“天理”
“存天理, 灭人欲” 存天理, 灭人欲” 存天理
宋明理学
材料1: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 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2: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3: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 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生自古谁无死,粉身碎骨浑不怕,苟利国家生死以, 留取丹心照汗青。要留清白在人间。岂因祸福避趋之。 ——宋· 文天祥 ——明· 于谦 —清· 林则徐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 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古代女子的三从 四德
“三从” ——在家 从父、出嫁从夫、夫 死从子 “四德” ——妇德、 妇言、妇容、妇功
尊卑等级;重男轻女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 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 之?”
第三课 宋明理学
什么是“理学”? 理学是两宋时期儒家思想的新发 展。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佛 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 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称之为“理学”。
唐朝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白马寺建于东汉,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 铭记佛教传入之功,修建了白马寺,是佛教传入 我国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 和“释源”,“中国第一古刹”。
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 “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材料三:良知即天理。 材料四: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 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 隐,此便是良知 。 材料五:“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宋明理学
A c
6、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C、气者,理之所依也,无其器则无其道 D、良知既是天理
B
练习巩固
7、下列关于理学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 B、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 C、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新发展 D、王守仁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8、王阳明创立心学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程朱理学 B.加强内心修养 C.维护封建统治 D.上升为统治思想
“存天理,灭人欲” ——道德观
理的本质: 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 在的普遍原则。
五、陆王心学 (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 学的开创者 (2)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 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 完成 (3)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 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陆九渊
陆 王 心 学
“三教合一”含义:
三教”是指:儒教、 佛教、道教。 “三教合 一”不是儒学、佛教、 道教合为一体, 而是一 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的关系。
“
三教图
知识· 梳理
宋 明 理 学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的 发 展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三、理学先驱——北宋五子及其思想
请思考: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
答案提示
“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 两者的区 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 别主要在 “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 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 于:人们 思想中是 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 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 想中先天存在的。
宋明理学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笔记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儒学出现危机,其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三教合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
佛、道的迅速传播,儒学出 现危机。但三教彼此在反复 辩驳中也相互吸纳、渗透。 到了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 盛,许多知识分子兼修儒、 佛或三教并修,出现了“三 教合一”的趋势,为宋明理 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 的土壤。最终儒学的发展进 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材料五:良知即天理。 材料六:
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 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 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材料七: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二、宋明理学
(二)陆王心学: 笔记
1.代表人物: 陆九渊(南宋) 王守仁(明)
二、汉代——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魏晋至唐宋——受到挑战,三教合一
三、宋明——继续发展:理学出现
思考:从政治、文化和经济角度探讨与宋代 理学的产生相关的因素是什么? 笔记
1.政治: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 重文轻武,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2.文化:儒学的危机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 求;佛、道盛行,挑战儒学; ②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 佛、道思想,逐步哲学化、系统化; 3.经济: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 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
儒(根本)
(目的)
(4)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鲁迅:翻开历史一 查…满本都写着两 个字“吃人”。
宋明理学
理学相信有“天理”,“理”在 事上又在事中,人生在世必须在 各自的岗位上做事以完成理分, 即尽本分。佛教只强调“静”的 存心养性,理学则强调“敬”, “敬贯动静”,不但是通向价值 之源的超越境域,也是成就此世 之事的精神凭借,是入世做事的 行动原则。敬就是一种全神贯注 的心理状态,演变成中国社会的 “敬业”精神。理学强调勤劳勤 学,爱惜光阴,认真把事做好, 反对闲反对懒,也有类似禅宗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伦理 观念。
宋明理学——两宋至明代的哲学
“唯本朝理学,远于汉唐”——陆九渊
宋明理学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思辨化的儒学。 二、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 二、 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 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
评价 钱谦益说“制科之习比于俚,道学之习比于腐,斯二者皆俗学也。” 顾炎武曾痛责明末以来的清谈理学“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 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老 庄,今之清谈孔孟”。顾炎武还在《与施愚山书》中提出: “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
颜元称:以为“秦火之后,汉儒掇拾遗文,遂误为训诂之 学。晋人又诬为清谈,汉唐又流为佛老,至宋而加甚矣。 仆尝有言,训诂、清谈、禅宗、乡愿,有一皆足以惑世诬 民,而宋人兼之,乌得不晦圣道误苍生至此也!仆窃谓其 祸甚于杨墨,烈于嬴秦。每一念及,辄为太息流涕,甚则 痛哭!”
周敦颐:理学大纲《太极图说》作者 二程:“人伦者,天理也。”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 识论。 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一代儒学大师。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第4课:宋明理学
第4课:宋明理学
课标展示
目标导航
考纲要求 考点聚焦
列举宋明理学的 宋明时期儒 理学人性论、、理学对 代表人物,说明 学的发展及 儒学的发展、心学 宋明时期儒学的 影响 发展。
第4课:宋明理学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 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 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 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 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 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 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 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宇宙,无非此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皆是
理,心即理也。 ──《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六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心即理也
陆九渊将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
第4课:宋明理学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王阳明思想的主要内容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
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
A.从君民关系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第4课:宋明理学
主要思想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 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2: “所谓天理,复是
何物?仁、义、礼、智 岂不是天理?君臣、父 子、兄弟、夫妇、朋友 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第4课:宋明理学
即事亲便是心一外物无;物意,在心于事外君无,理即事君便是一
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
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
D
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内容: 内容: “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礼 的思想, “理”。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朱熹(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 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②南宋时期
“天理”、“人欲” 天理” 天理 人欲”
朱熹说: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 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 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不是天理? 不是天理? 朱熹又说: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 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 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探究学习 材料中朱熹的主张是什么? 材料中朱熹的主张是什么? 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些思想 主张? 主张?
(3)影响 )
①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②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 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 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中国思想界形成了“三教鼎力”局面, 从此以后,中国思想界形成了“三教鼎力”局面,
(1)隋朝:儒学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 )隋朝:儒学提出“三教合一” 主张以儒学为主, 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韩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唐代儒、 道三教得以各自独立发展, 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唐代儒、释、道三教得以各自独立发展,并在独立发
宋明理学
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分支
01 发展
03 主要特点 05 总结
目录
02 简介 04 主要学派 06 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理学是中国古代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 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元 朝成为官方哲学。
总结
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南北朝;佛教徒提出佛为正,三教归佛。隋朝:儒学家提出“三 教合归儒””。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 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 学体系——“理学”。理学: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产物,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中明显地可以看出吸收了释教的“空有合一”的本体论,“顿渐合一”的认识论,“明心见 性”、“返本复初”的修持观等,因之有人说是“阳儒阴释”,或者“三教合一”的新形态。理学的开山祖周敦 颐的著作《太极图说》明显地是三教融合为一的代表作。二程主张“性即理”,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 并通过内心的修养功夫来“窒欲”,以恢复天理,这明显地受到过佛教心性论和禅宗修持方法的影响。朱熹是理 学集大成者,是竭力排斥佛教的一个人物,但是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无论从本体论、认识论到修持方法无不打上 佛教的烙印,有人说他是“阳儒阴释”,“表儒里释”,他自己也感叹说:佛教的“克己”,“往往我儒所不及” (《朱熹语录》卷二十九)。王阳明是心学的主要代表,通观他的“良知”道德本体论及“致良知”的修养方法, 与禅学的佛性论及修持方法有着很多相通之处。
宋明理学
具有非常鲜明的代表意义
范文澜说
"宋学以周易来代替佛教的哲学"[《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第325页
人民出版社
1979]
"周茂叔谓一部法华经只消一个艮卦可了
"[《二程集?河南程氏外书卷10》
第408页
中华书局
1981]从周、邵到张载到程、朱
然而
周、邵都不过是开端发引
真正为宋明理学奠定基础的
是提出"心统性情"、"天理人欲"、"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德性所知"与"见闻之知"和《西铭》这些宋明理学基本命题和基本原则的张载
张载《正蒙》一书尽管由弟子编定
但其以《太和篇》始以《乾称篇》终的外在序列(由"太和""参两""天道""神化"经"动物""诚明""大心"而达到《乾称[西铭]》)
佛教为宣扬教义
论证四大皆空
万般俱幻
如唯识(印度)、华严和禅宗(中国)
道教比较简单
但因为要讲炼丹、长生、静坐
也必须讲宇宙理论和世界图式
释道两教的这两大特点(个体修炼和讲求宇宙论认识论)正是宋明理学借以构造其伦理哲学的基本资料
周敦颐一向被尊为"宋儒之首"[这其实是朱熹抬出来以建立"道统"的结果
这不是矛盾吗?宋儒的"心性之学"实行的本是这种常识批判
但正因为宋儒把这种世俗的常识批判与宇宙论直接联系起来
宋明理学
涓流滴到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
──朱熹
──陆九渊
著作数量相差悬殊 朱熹:一生著书209卷,编纂书籍210卷,注释38卷,校勘 72卷。 陆九渊:没有专书留下,只是后人为他编纂了文集。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二程理学
对理的不 同解释 把握理的 不同途径
对理的共 同认识 相同的本 质
3.影响:(1)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 理学创立的先声。 (2)研习 儒经义理 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 (3)重忠孝、讲廉耻、励 气节 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4)理学孕育而生。
“三教”是指:儒教、
佛教、道教。“三教合一”
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 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 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的关系。
思想交锋:鹅湖之会 ·朱陆之辩 (1175年)
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本心 上着力,不用耗费精力在前 人的注疏里探求精微。
易简工夫终久大, 支离事业竟浮沉。
朱熹 为学应格物致知,循序渐 进,广泛阅读古圣先贤的 经典。 陆九渊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墟墓兴衰宗庙钦,
斯人千古不磨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
【训练巩固】参考答案
1. B 2.A 3.C 4.思路引领:(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 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 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 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 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 得到启示。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 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 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 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 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义轻利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 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 去伪存真。
宋明理学
考点梳理:
考点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
(1)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重农抑商 2、政治上: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君主专 制空前强化) 3、思想上: 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西学东渐;思想文化专制政策,理学占 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文字狱)。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 的景象? 1、经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 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自然经济占主导)。 2、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 3、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 纲] 1.宋明理学。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 标]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 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 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 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考点3 宋明理学 :
(1)朱熹理学—理学集大成者: 高考试题导入: 1.(上海单科)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 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2.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 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 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3.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 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 代思想家是( ) A. 董仲舒 B. 程颢 C. 朱熹 D. 王守仁
宋明理学
天理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 认为其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_。 孔颜之乐 仁 仁者就是“ ”。
天理的实质是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理学的成熟
字元晦,号晦庵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理学的集大成者
(南宋)朱熹
朱熹的主张和成就:
①理先于气,理是宇宙的本原
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不可取的观念: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2、积极
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小结
理学 派别 程朱 理学 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 朱熹 主要观点
不同点
评价宋明理学
“ 贞 节 牌 坊 ”
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美丽”的三寸金莲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宋明理学的评价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 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
2.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周敦颐
《周易》 《太极图》 结合______解释________,建构了包括万 衍生规律 物、人类和道德等万事万物的_________,把人 “理”生万物 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_________ 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程颢、程颐与周敦颐、邵雍、张载)是理学 的开创者。 1.基本思想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为巩固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打击儒 ※秦始皇: 学,甚至走到“焚书坑儒”的极端.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汉武帝: 术,并创立太学,儒家学说由民间学说变为 官方意识,一举获得“独尊”地位.又走到 了另一个极端:被制度化了,成为维护封 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1、什么是理学?它与儒学的关系是什么? 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它是以 “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儒 学新的表现形式,是对儒学的发展。
2、理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1)程朱理学
(2)陆王心学
汉代---北宋,儒学在困境中发展(理学产生背景)
困境 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地位进一步动摇 道教、_____ 佛教 的兴起与传播 ____ 原因 儒学本身日益沦为笺注之学,受到质疑 韩愈、李翱 唐中后期,____ _____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北宋 的儒学复兴运动 _____ 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
三、 与事功合一的境界 认为“孔颜之乐”存在于“博施济众”的事业之 中,不可离事而言“乐”。其主要特点是忧乐 合一,乐便在忧中,甚至认为“忧”便是 “乐”。 四、“性”“情”合一的境界 以王守仁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孔颜之乐”是每个 人心中自然、自有之乐,是“心”原本具有状 态,是情与“性”即“良知”合一的境界。其 方法主要通过“致良知”,按照自己内在的本 心(本性)去做。其牲是事不离乐,与“心事 合一”境界的观点――乐不离事,刚好相对。
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 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小结
形成 孔子
发展
独尊 理学 重建 儒家 信仰
孟子 荀子
宋明理学
二、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 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导致严重的社会危 机,宋朝急需重建社会秩序、伦理观念。 ★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特别是印刷 术的进步。
★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 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书院教育发达。
三、宋明理学主要流派(一)、程朱理学表人:继承孔孟的“仁”“礼”。
?
“心”是万物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内心反省(内在)
影响
商场着火了--
程朱理 学代表
陆王心 学代表 闭目静坐,想象着 火会自生自灭,千 万不能乱了方寸。
反复观察火 情,寻找逃 生方法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贞洁牌坊的 是“吃人” 。 背后是血泪 ──鲁迅《狂人日记》
______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四、理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 影响(郭巨埋儿、三寸金莲、贞节牌坊)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 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 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 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3)方法论:格物致知
二程观点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朱熹观点
理之源在于天理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人性的最高境界 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把握“理” “格物致知”明 道德之善
程 世界观(核心):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朱 (道教) 理 (客观唯心主义) 学 道德观: 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 (儒家) 的 存天理灭人欲 (佛教) 观 点 方法论:
材料三 本不可离。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宋明理学
三、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①表现:汉武帝—正统→东汉时期—权威性被削弱→魏晋南北②原因:A.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
B.魏晋时期,佛、道两教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被进一步削弱。
2. 儒学复兴运动①唐中期以后:A.唐代中后期,韩愈(a.宣称仁义是最高的道。
b.提出儒家“道统”思想。
)和李翱(“性命之源”的角度理解孔孟之道)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北宋儒学创新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②北宋:A.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B.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C.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儒学复兴运动奠定了理学兴起的基础。
(二)、北宋五子和理学的创立1、理学的基本含义-----体系,又称新儒学。
2.代表及主张:(1)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是理学的开创者。
(2)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社会命运。
周敦颐和邵雍,将自然结构和人的精神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系统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3)张载-----①、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
(4)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②、“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③、仁者能获得“孔颜之乐”(高度自由和精神的极大满足)。
(三)1.朱熹的学说及成就(1):①、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②、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③、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2)、修养论(方法论):①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②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的方法把握“理”。
;②“仁”③仁者境界就是在于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宋明理学
社会——儒家伦理道德 儒家伦理道德 社会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 人——人性 人性
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在家从父、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 三从” 在家从父 从夫、 从夫、夫死从子 妇德、 “四德” ——妇德、妇言、 四德” 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容、妇功 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 可再嫁否? 者,可再嫁否? 答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 答曰:饿死事极小, 极大。 极大。——《二程遗书》 《二程遗书》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 材料一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 花的树木问: 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 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 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 你不来看此花时, 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 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 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 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 材料二 王守仁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 由此他认识到“破山贼易,破心中贼难” 由此他认识到“破山贼易,破心中贼难” 。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 材料三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 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上述思想有何消极影响? 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自然欲求 摧残、 摧残、迫害女性的身心健 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 康,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 秩序和专制统治
贞节牌坊群
二、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挑为战自理,己论他的上们思:想关最理于路大宇找宙缺到与陷终人在极的于的形过立而多足上点关的,思注而路“过未现多能世地探实关幽际注寻处微”理, 现世问实题际,问而题回的伦避理了、对道终德极与问政题治的的思追路问,。……于是,当 人们社不会断功追能问上这一:思无路法的为起政源权以提及其供合合理法性解依释据。时,它就
高理境的界体验(“与理佛”老是境先界天的存最在大的不)同,强调任日感积月累 格物和、循致序知渐、进诚,意最、终正贯心通、明修理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两者区别主要在于:“理”或—(—“《真《知礼”记)·大是学否》 先天存在。
(3)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 正君心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 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 常……
高度,开创了理学,为重建儒学信仰打下理论基础。
2、理学
理论
佛、道
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 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根本
目的 社会
功能
朱 子 高 于 孔 子 。
眼 珠 子 , 鼻 孔 子 ,
朱熹
后 生 长 于 先 生 。
眉 先 生 , 胡 后 生 ,
三、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学说 1、地位:
宋
明 理发
创立:北宋五子
学 展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影响
材料一:如唐代诗人杜牧所描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
少一楼、台宋烟明雨理中”学,兴社起会的的背动景荡不安和人生的苦难造成人们
对宗1、教儒的渴学求的。困佛境教—在—传播信过仰程危中机提出了一些切近人们对
自身原、因对:现世的思考和关怀的理念,如宣扬“天堂地狱”、
而解释人类命运。
张载 “ 为所天人气、开谓和”道创“,万、“理性气可物、学”以。心”,理等,在概理解念学自为,中然物表唯界达物质了主中材理义就料学的是的杰,基出万也本代物可宗表运旨,以行和严理精格的解神区最。分 程程高道颢颐德法规则范确修;定养,在理的如人学最“的的高最境三身高 界纲上范是五,畴“为仁常““””理天。。”理”就,是天人理的的核行心为是“准仁则”、,
一天,杨时、游 酢(zuò)一起向程 颐请教学问,却不巧 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 盹儿。于是两人静立 门口,等老师醒来。 一会儿,天飘起鹅毛 大雪,越下越急,杨 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 中,直到程颐一觉醒 来,才赫然发现门外 的两个雪人!
“理”是世界的本源
天理
核心:仁
儒家思想
天地
人
万物
息息相关
影响: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熟 悉,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角度 再欣赏它一次吗?
(2)理学的修养论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方格法物论致:知格与物实致践知出真知的区别
修世格养间物的万,最事探万究物事,物在;体仁致会知到,各获种得知知识识的;基通础强过上烈探加的究深社对会责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使命是要 为真理,为学术,为天下担起重担。
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及其思想
1、二程(洛学):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天理;将天理的核心为“仁”,修养的最 高境界为“仁”。
周敦颐
程颐 程颢
朱熹(程朱理学) 心学(陆王心学)
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理学 体系,是理学集大成者,在 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
2、观点:
(1)本体论
未理有先天于地气之先,,“毕理竟”也是只是世理界,的有本此理源,便有 此天地;若无此—理—,便理亦学无核天心地,思无想人无物,都
无(该实载质了是!客有理观,唯便心有主气义流,行即,认发育为万世物界。统 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朱)子语类》
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
——家《朱的文道公德文伦集》理和等级秩序
材料二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 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 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
有些捉襟见肘。……儒门对追问终极问题的回避……给思 想史留下了新的话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 “三教 合一”不是儒、佛、道合为一体, 而是一 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道统”,指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孟子 认3、为儒孔学子复的兴学运说动是—承—接奠尧定、了舜理、学禹、汤、周文王 等唐禹(1代先、)唐代汤韩中圣、愈后作王文期:的、《韩李,武原愈翱并 、道提提出出且 周》了从自 公,儒“兴命 、正家性的起命继 孔式“之的承 、提道源基了 孟出统”地”础的孔 ”所位思高子 关谓想度思于“;理解想道尧孔理的的、子论正传舜之道统授、。。 系统的论影说响:,成称为自北宋己儒继学承复兴了和真理正学创的立孔的孟先声之。道,是 儒学正宗。
汉代到宋明期间儒家思想的发展概况
前202年 220年
两汉
581年 907年
隋唐
960年---
宋元明
三国两晋南北朝
五代十国
佛、道 挑战
应战 儒学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条主线:挑战与应战 一个任务:重建儒学信仰
列举宋明理学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2)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影响:社会风气大开,理学孕育而生。
二、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
周敦颐
邵雍
张载
程颢
程颐
1、北宋五子的思想
周敦颐 建将构宇了宙万的事自万物然的结衍构生与规人律的,把精人神与结天构地融万合物的起本来原,和 而为为理一学,的为建“理立”开生辟万了物道的路理论提供依据。
邵雍 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
“因1果)报东应汉”末、年“,长六期道战轮乱回,”儒的学观自念身,局道限教内凸提显因出。修炼养身、 长材料生2二不):老魏伴等晋随,南社道北会教朝动、时荡佛期不教儒安相学,继面王兴临朝盛佛更发教迭展、,。道“教君的臣严等重外级挑因观战念” 受到合质作疑探。而究儒:家传不统但不儒能学解的释,局反限而性赤裸是裸什的么恐?吓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