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第三单元教案
学前教育声乐课教案

学前教育声乐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
3.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 锻炼孩子的声音发声能力和嗓音稳定性二、教学内容:1. 唱歌基本技巧的训练2. 声音的表达和情感的表达3. 儿歌和儿童音乐素材的学习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培养孩子正确的发声技巧,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2. 培养孩子良好的音乐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学会掌握儿歌和儿童音乐的歌唱和节奏。
四、教具准备:1. 录音设备2. 儿歌和儿童音乐的CD或MP3五、教学步骤: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放松心情,愉快地参与到声乐课中。
2. 听唱儿歌和儿童音乐,让孩子们跟着音乐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并鼓励他们尝试模仿。
3. 进行声音冥想,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感受声音的变化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4. 学习基本的发声技巧,如呼吸控制、音高掌握等。
5. 进行声音训练,练习发声、咬字、气息等相关技巧,培养孩子的发声能力和嗓音稳定性。
6. 学唱具体的儿歌和儿童歌曲,引导孩子们在歌唱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7. 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让孩子们展示他们的歌唱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8. 总结课程,鼓励每位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六、教学辅助措施:1. 利用录音设备录制学生的歌唱实践,让学生听回自己的表演,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改进。
2. 提供丰富多样的儿歌和儿童音乐,让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和学习机会。
3.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需求,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七、教学扩展:1. 组织音乐会或班级演出,让孩子们有机会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歌唱和表演能力。
2. 组织声乐比赛或评比,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和竞争兴趣。
3. 鼓励孩子们参加合唱团或乐团等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八、教学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表演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听评委或同学对学生表演的评价和建议。
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 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互动等,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课堂管理不够严格
部分学生存在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等问题,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提高学生的纪律性和学习效率。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针对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的问题,建议教师引入游戏 化教学、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歌曲演唱技巧
针对儿童歌曲的特点,讲解了歌曲演唱的基本技巧,如气息控制、 声音位置、咬字吐字等。
音乐欣赏与表现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和表现力 ,同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表现。
分析本次课程的不足之处
教学内容难度偏高
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方面存在困难,需要适当降 低教学难度,增加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
舞蹈动作应与音乐的节奏 、旋律和风格相协调,使 舞蹈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
舞蹈排练方法与技巧
分步教学法
将舞蹈动作分解成若干个步骤, 逐步教授给儿童,确保他们能够
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
示范与模仿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让儿童观察 和模仿正确的舞蹈动作和姿态,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反复练习
通过反复的练习,帮助儿童熟练 掌握舞蹈动作,提高他们的舞蹈
情感表达
引导儿童理解歌曲情感,通过表情、动作等 辅助手段表现歌曲意境。
04
儿童舞蹈创编与排练
舞蹈动作设计原则
符合儿童生理特点
动作应简单易学,避免过 于复杂或高难度的动作, 以免对儿童身体造成伤害 。
富有童趣
舞蹈动作应生动、形象, 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想 象力,让他们在舞蹈中感 受到快乐。
学前教育专业《3.3》

三、捕捉模仿的形象
例如模仿袋鼠,A段,双 手半握拳,屈肘放胸前, 做袋鼠跳的动作;B段, 做小袋鼠互相友好的动作 。
四、组织编排动作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模仿律动是指让幼儿跟随 音乐,以模仿日常生活中 的动作为主编创的律动。
如何编创模仿律动
编创步骤
PAGE DIRECTORY
01
选音乐
02
听音乐,寻找乐段规律
03
感知节奏型确定主题动作
04
完整编创动作并组织
一、选音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音乐?小鸟和大象?,它节 奏感强,旋律节奏型简单 整齐并有乐段的音乐。
二、听音乐、分乐段
学前教育活动音乐教案详案范文

学前教育活动音乐教案详案范文一、教学目标。
1. 情感与兴趣目标。
让幼儿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激发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2. 认知目标。
幼儿能初步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如木鱼、响板和小鼓。
幼儿能够理解并跟随音乐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3. 能力目标。
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
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自主创编简单的动作。
二、教学重难点。
# (一)教学重点。
1.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学会用乐器为音乐伴奏。
2. 帮助幼儿认识三种乐器(木鱼、响板、小鼓)及其音色特点。
# (二)教学难点。
1. 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准确地变换乐器演奏的节奏。
2. 鼓励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自然地融入音乐节奏并进行动作创编。
三、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
通过直接展示乐器,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乐器的外形,听到乐器的音色。
2. 游戏教学法。
采用游戏的方式,如小动物音乐会的角色扮演,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
3. 启发引导法。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探索和创新。
四、教学准备。
1. 物质准备。
木鱼、响板、小鼓各若干个,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操作乐器。
制作小动物头饰,如小兔子、小猫咪、小狗等,数量根据幼儿人数而定。
2. 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认识常见的小动物,对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
# (一)导入部分(3分钟)1. 教师戴着小兔子头饰,蹦蹦跳跳地进入教室。
2. 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的头饰并提问。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今天像什么小动物呀?”幼儿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呀?”鼓励幼儿积极回答,然后教师说:“那我们就一起去参加小动物音乐会,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在那里吧。
”# (二)感知与体验(7分钟)教师:“小朋友们,我们先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听这美妙的音乐,听听音乐里都有什么声音。
”2. 音乐播放完毕后,教师提问。
大学学前教育声乐教案范文

大学学前教育声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乐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和技巧。
2. 能够正确演唱儿歌,培养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声乐基础知识:声乐的定义、声乐的种类、声乐的演唱形式等。
2. 发声方法:呼吸控制、共鸣、发声部位等。
3. 儿歌演唱:选择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儿歌,进行演唱练习。
4. 团队协作: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乐基础知识,发声方法和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演唱儿歌。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声乐的定义和种类,引起学生对声乐的兴趣。
2. 发声练习:讲解呼吸控制、共鸣、发声部位等发声方法,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发声练习。
3. 儿歌演唱:选择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儿歌,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演唱练习。
4. 合唱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声乐基础知识,正确运用发声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儿歌,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力。
3. 学生能够在合唱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达到整体和谐。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
2. 音响设备:音响、麦克风、耳机等。
3. 教学课件:制作声乐知识的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时间本教案计划授课时间为15周,每周1课时,共计15课时。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嗓音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发声指导。
3. 鼓励学生参加声乐比赛和演出,提高演唱水平。
4.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教育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声乐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演唱能力,培养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
精心整理中职幼教专业音乐优质教案

精心整理中职幼教专业音乐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旋律的构成与识别,乐理基础知识,简单的五线谱阅读,以及儿童歌曲的学唱与表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能够识别和读写五线谱,熟练演唱指定的儿童歌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五线谱的识别与读写,儿童歌曲的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乐理知识的掌握,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吉他、五线谱教学挂图、音乐教材。
学具:五线谱本、笔、橡皮、音乐播放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儿童歌曲,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旋律,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乐理知识,以五线谱为例,教授识别与读写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儿童歌曲,共同学习五线谱,并在钢琴、吉他等乐器的伴奏下演唱。
4. 例题讲解:针对五线谱的识别与读写,进行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指定的五线谱读写练习,教师进行指导与纠正。
6.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首儿童歌曲的表演,展示音乐才华。
六、板书设计1. 乐理知识框架:五线谱、音符、节奏等基本概念。
2. 五线谱读写方法:音符的书写、音高的识别等。
3. 儿童歌曲演唱技巧:气息控制、音色调整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后五线谱读写练习,学唱指定儿童歌曲。
2. 答案:五线谱读写练习答案,儿童歌曲演唱示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器表演等,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推荐相关音乐教材和网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五线谱的识别与读写,儿童歌曲的演唱技巧。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案模板多篇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案模板多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钢琴启蒙》教材第三单元“五线谱的认识与练习”。
具体内容包括五线谱的基本构成、五线谱上的音高和音名、简单的节奏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线谱的基本构成,能够正确识别五线谱上的音高和音名。
2. 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钢琴演奏能力,能够演奏简单的节奏。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线谱的基本构成、音高和音名的识别。
难点:五线谱上的音高和音名的记忆,简单的节奏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钢琴2. 《幼儿钢琴启蒙》教材3. 五线谱教学挂图4. 节奏练习卡片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幼儿熟悉的儿歌,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节奏,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五线谱的基本构成、音高和音名的识别方法。
3.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在钢琴上练习五线谱上的音高,巩固记忆。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演奏简单的节奏,学生跟随练习。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五线谱的音高和简单的节奏,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汇报练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五线谱的基本构成2. 音高和音名的识别3. 简单的节奏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默写五线谱上的音高和音名。
(2)演奏教材第三单元的练习曲。
2. 答案:(1)略(2)教材第三单元练习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听、多练习钢琴,提高音乐素养。
3.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乐器的演奏,了解各种乐器的特点,丰富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五线谱的基本构成和音高音名的识别2. 实践操作中的钢琴演奏能力培养3. 作业设计中的练习曲演奏一、五线谱的基本构成和音高音名的识别五线谱的基本构成包括五条平行的横线,以及横线之间的四个空格,共计九个音位。
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案

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材》第三单元“音乐的基础知识”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音高、音长、音值的认识,简单的乐理知识,以及儿歌的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高、音长、音值的基本概念,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元素。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乐理知识,能够阅读简单的乐谱。
3. 提高学生的儿歌演唱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音高、音长、音值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乐理知识的掌握和儿歌演唱技巧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吉他、音响设备、乐谱、多媒体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儿歌《小星星》,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音高、音长、音值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乐理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五线谱的基本构成,指导学生认识音符、休止符、拍子等,并进行简单的乐谱阅读练习。
4. 儿歌演唱技巧讲解(10分钟)分析儿歌的演唱特点,教授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声方法,并进行示范演唱。
5.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音高、音长、音值的练习,让学生在互动中巩固所学知识。
6. 儿歌演唱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儿歌演唱,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音高、音长、音值的概念及示例。
2. 五线谱的基本构成。
3. 儿歌演唱技巧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一首简单的儿歌乐谱,并演唱。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正确答案。
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观看音乐类节目,如《中国新声代》等,提高音乐素养,拓宽视野。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活动,锻炼自己的音乐技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音高、音长、音值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2. 乐理知识讲解:五线谱的基本构成,音符、休止符、拍子的认识。
幼儿三段式音乐教案

幼儿三段式音乐教案引言:音乐是幼儿早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段式音乐教案是一种有组织、系统的方法,旨在帮助幼儿逐步学习音乐基本概念和技巧。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个针对幼儿的三段式音乐教案,以帮助幼儿通过音乐活动获得全面的发展。
第一段:热身活动热身活动的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并为他们做好音乐学习的准备。
在本教案中,我们可以选择一首欢快的歌曲,如《小星星》,通过唱歌和动作的结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小星星的道具,如卡片或玩具星星,让幼儿在唱歌的同时参与互动。
第二段:音乐知识与技巧学习在这一阶段,我们将引导幼儿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首先,我们可以教授幼儿一些基本的音乐概念,如音高和节奏。
通过观察和模仿,幼儿可以逐渐理解高低音的概念,并学会用手拍打节奏。
这里可以配合一些教具,如手指琴或简单的打击乐器,在幼儿与教师的互动中,让他们亲身感受音乐。
接下来,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如“找节奏”和“音乐热土豆”。
这些游戏可以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他们对音乐概念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听觉和协调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唱歌和舞蹈练习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音乐表达能力。
例如,教唱一首简单的儿歌,并教导幼儿如何用身体语言配合歌曲的旋律进行表演。
第三段:创作和表演活动在这个阶段,幼儿将有机会参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
我们可以鼓励幼儿一起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
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乐曲片段或歌词,并引导他们一起发挥创造力,创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作品。
幼儿可以尝试编写歌词、创作旋律,并选择适当的乐器进行伴奏。
为了加强幼儿的表演能力,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小型音乐表演活动。
幼儿可以在班级或家庭的环境中,展示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
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表演和沟通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结束语:通过这个幼儿三段式音乐教案,幼儿能够在愉悦的音乐活动中全面发展自己的音乐能力。
同时,这种有组织、系统的教学方法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音乐知识和技巧。
精心整理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案

精心整理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职幼教专业音乐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歌曲《小星星》的学唱、音乐基础知识讲解、节奏练习和简单乐曲创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小星星》的旋律和歌词,具备独立演唱的能力。
2. 使学生了解音乐基础知识,如音符、节奏、音高等,并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音符、节奏、音高的识别和演奏。
教学重点:歌曲《小星星》的学唱和节奏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乐教材、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铅笔、音乐乐器(如口琴、笛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星星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歌曲学习(10分钟):教授歌曲《小星星》的旋律和歌词,带领学生学唱。
3. 音乐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音符、节奏、音高等音乐基础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
4. 节奏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5.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首简单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进行创编。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自由创编节奏和旋律,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1. 《小星星》音乐教学2. 歌曲歌词和旋律3. 音乐基础知识:音符、节奏、音高4. 节奏练习示例5. 学生创编成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编一首以《小星星》为主题的简单乐曲,要求包含至少两个乐句,并标注音符和节奏。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音乐知识讲解方面,部分学生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自学其他音乐知识,如音乐欣赏、作曲技巧等,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活动,锻炼舞台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案

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儿童歌曲《小星星》的学唱与理解。
内容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学习、节奏练习以及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星星》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儿童歌曲,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掌握,特别是八分音符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熟练演唱《小星星》,理解并运用音乐基础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歌词单、音乐课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小星星》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旋律。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歌曲的感受,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歌曲学习(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讲解歌词中的生词。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特别是八分音符的掌握。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首类似的儿童歌曲,分析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互相纠正、鼓励。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小星星》2. 歌词及旋律示例3. 音乐知识讲解:节奏、旋律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小星星》歌词,并熟练演唱。
2. 答案:歌词正确,演唱流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其他儿童歌曲,分析其音乐特点,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掌握,特别是八分音符的运用。
2.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音乐,激发学习兴趣。
3. 歌曲学习:歌词与旋律的掌握,以及音乐知识的讲解。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课程教学大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教学设计方案》主要依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而编制。
其主要内容包括本课程的基本情况说明、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资源情况说明、教学组织与建议等。
各试点电大可根据该方案的基本思路和内容,结合当地的教学实际,编制适合于当地使用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以进一步明确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教学过程管理的实际措施等,有效地指导基层的教学工作。
第一部分课程基本说明本学科是一门有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学科。
内容丰富,知识全面。
理论依据清晰,科学性强。
针对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身体特点、心理特点、行为表现等方面来进行编写的一本具有很强实际教育效果和意义的音乐教材。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学前教育专科的一门必修课,课内学时为72,共4学分,开设一学期。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后续课程为幼儿园管理、特殊儿童教育等。
由于该课程的难度较大,专业性强,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密切结合专业素材,以幼儿音乐教育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原理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介绍。
该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1.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年龄特征和音乐学习的发展趋势。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学习音乐的对他们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尤其是意志、情感、想象力、智力开发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基本规律以教师讲述为主,专业性问题以实训的方式和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有关章节的教学要求与主要内容详见本课程的教学大纲。
音乐第三单元电子教案

学科___音乐______单元_____三________ 单元总课时数____2__________ 备课人___徐慧___________学科___音乐_____ 第____3单元 __2014__年_9___月_29___日第 5 周教学内容表演《国旗国旗真美丽》聆听《国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以崇敬的心情聆听《国歌》,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过程与方法:知道国歌、国旗的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从聆听《国歌》和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中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在学习中体验到祖国的美好,能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具学具录音机教学过程执教人:徐慧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课教学1、欣赏歌曲(1)导入:导:小朋友,你知道我们每个星期一升国旗时的音乐是什么歌吗?对,它是我们的国歌。
那你觉得,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么做?(2)初听歌曲导:对呀,我们祖国妈妈在经历过很多困难后才变成现在这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她、尊敬她,我们应该爱国旗、爱国歌。
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听国歌,我看看谁的表现最好,最爱祖国妈妈。
(3)复听歌曲:导:从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中,我看出了大家都很爱祖国妈妈。
那你能不能说说,你听了国歌之后,心情是怎样的?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听一听!2、学唱歌曲(1)导入导: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的国歌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那你知道我们我们的国旗叫什么吗?它叫《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爱它!你来听听这首歌曲。
(2)初听歌曲导:你听了歌曲觉得心情怎样?(3)复听歌曲导:请你拿出小手指,跟着书上的图形谱来走一走。
(4)再听歌曲导:你能不能边听歌曲边来拍一拍?(5)学唱歌曲A、齐唱,师指导B、分组唱C、分男女声唱(6)表演歌曲三、组织下课小结:今天我们听了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唱了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我们知道了祖国妈妈的伟大,我们应该爱她。
学前教育音乐活动方案

学前教育音乐活动方案1. 引言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音乐是学前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音乐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和音乐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套适用于学前教育的音乐活动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其全面发展。
2. 活动一:音乐聆听与欣赏该活动旨在让儿童通过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步骤:- 教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儿童音乐等。
- 引导儿童描述他们所听到的音乐,比如节奏、旋律、乐器声音等。
- 讨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并帮助儿童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目标:- 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 培养儿童的听觉敏感性和审美意识。
3. 活动二:音乐创造与表演该活动旨在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和表演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意思维。
步骤:- 提供各种乐器和音乐工具,如小鼓、木琴、手铃等。
- 鼓励儿童自由地探索和尝试使用乐器,创造自己的音乐。
- 组织儿童在小组或整体上进行音乐表演,展示自己的创作和表演才能。
目标:- 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 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活动三:音乐游戏与舞蹈该活动旨在通过音乐游戏和舞蹈,促进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动感表达能力。
步骤:- 教师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音乐游戏,如音乐椅子、追逐音乐等。
- 引导儿童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动作,如挥舞手臂、踏着节奏拍脚等。
- 鼓励儿童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舞蹈动作。
目标:- 提升儿童的身体协调和动感表达能力。
- 培养儿童的情绪表达和艺术才能。
5. 活动四:音乐故事与情感表达该活动旨在通过音乐故事和情感表达,培养儿童的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
步骤:- 教师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音乐故事,如《小星星》、《小兔彼得》等。
- 引导儿童用音乐的方式表达故事中的情感,如悲伤、快乐、紧张等。
- 鼓励儿童进行角色扮演,通过音乐来表达不同情感。
教案幼儿师范音乐(基础版)声乐教育第一至十六章(中职教育).docx

第一单元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一、授课课题:《送别》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2)基本发声方法在歌Illi屮的运用,学习歌1111《送别》(3)学习儿歌表演《国旗歌》(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通过《送别》的演唱,让学生感受友人离别感悟人生的深沉意象,同时体验用古典诗词填词的学堂乐歌的特点,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生分析:(1)学生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2)学生原来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1111不太接受;(3)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人声歌唱,需要一定的过程。
四、教材分析:(1)牢固地掌握歌Illi的基本发声方法、调动全身演唱,是不容易让学生协调的;(2)这首歌曲以屮声区为主,学生需要统一声音演唱。
五、教学重点:(1)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统一(2)演唱歌|11|声音规范六、教学难点:(1)“外” “涯” “角”几个开口音高音吐字的口腔位置(2)高音乐句“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的气息支持七、解决方案:(1)通过母音“a”、” o”的训练,为“外” “涯” “角”吐字的口腔打开打下基础。
(2)通过连贯的发声练声推动气息的积极流动八、教学过程:第二单元歌唱呼吸方法训练一、授课课题:《花非花》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训练歌唱的呼吸方法(2)学习歌1111《花非花》(3)准确把握歌唱的情绪(4)学习儿歌表演《音阶歌》(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演唱歌Illi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3)培养学牛•表现歌曲的能力(三)思想目标:(1)通过咏唱《花罪花》,知道珍惜光阴和美好事物的道理(2)感受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声乐作品中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介三、学生分析:(1)学牛初次接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不能适应身体各部位的要求;(2)学生原來学习和喜爱的是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不A接受;(3)学生要从小声哼唱到大声歌唱,需要一定的过程。
中职幼教音乐基础版教案【可下载打印】

中职幼教音乐基础版教案【可打印】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职幼教音乐基础版教材,章节为第三单元第四节《音乐的基础知识和节奏练习》。
内容包括: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和节奏;节奏的分类和练习;音符和休止符的识别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包括音高、音长、音色和节奏。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音符和休止符,并运用它们进行节奏练习。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节奏的分类。
难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音乐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彩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首儿歌,让学生闭眼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导他们关注音乐的基本元素。
2. 知识讲解: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和节奏;节奏的分类和练习;音符和休止符的识别和运用。
3. 例题讲解:以儿歌《小星星》为例,讲解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分析歌曲的节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每人设计一段简单的节奏,并演奏给其他同学听。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色、节奏),下方列出节奏的分类和音符、休止符的识别图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为儿歌《小星星》设计一段富有创意的节奏。
2. 作业答案:(示例)在儿歌《小星星》的歌词中,每隔一个字加上一个休止符,并改变节奏的强弱,以创造富有动感的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导他们关注音乐的基本元素。
在讲解知识时,结合例题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课堂上的随堂练习,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深入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节奏的分类,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同时,可以组织音乐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第三单元教案

时间:2014年9月
课题
音的强弱
课时
2课时
课型
音乐理论
授课人
万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乐理:了解并熟悉音的强弱规律、节奏、节奏型、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节拍、拍子、拍号、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切分音、切分节奏、弱起小节等。
视唱:首先进行音阶模唱练习;分析视唱的节奏及旋律;在识谱、节奏准确地基础上进行音程模唱、构唱,然后进行视唱练习。
强弱次强弱弱强弱弱次强弱
切分节奏:X X X X X X
两拍切分一拍பைடு நூலகம்分
X X X X XXXX
视唱
C自然大调音阶:1 2 3 4 5 6 7 1
a自然小调音阶:6 7 1 2 3 4 5 6
音程及节奏练习:
2/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4 X X X X X X X-
课堂讲授
键盘演示
教学难点
乐理:切分节奏的练习、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
视唱:音准练习,音程的模唱、构唱练习。
教
学
内
容
乐理知识
1.音的强弱:强弱是音乐形象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强弱的变化与音乐的内容、情感、风格有着紧密的联系。
2.节奏: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做节奏
3.节奏型: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做节奏型
4/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0.混合拍子:每小节里由两个或两个不同类型的单拍子所组合的拍子,叫做混合拍子
11.切分音:一个音由弱拍或弱位延续到下一个抢拍或强位,使其弱音变为强音的音叫做切分音。
12.切分节奏:切分音的节奏叫做切分节奏
学前教育钢琴弹唱实训教程.第二版第三单元第一节

(三) 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变化形式练习
音 型 1 六 拍 子 练 习
(三) 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变化形式练习
音 型 1 六 拍 子 练 习
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变化形式练习
音型2
(三) 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变化形式练习
音 型 2 二 拍 子 练 习
(三) 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变化形式练习
音 型 2 二 拍 子 练 习
音 型 1 二 拍 子 练 习
(三) 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变化形式练习
音 型 1 三 拍 子 练 习
(三) 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变化形式练习
音 型 1 三 拍 子 练 习
(三) 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变化形式练习
音 型 1 四 拍 子 练 习
(三) 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变化形式练习
音 型 1 四 拍 子 练 习
常用变化形式 中的音型3适 合中速或中速 稍快弹奏;运 用连奏法弹奏 时,可突出摇 曳感,适用 于抒情安静 的歌曲。
(二)演奏方法
常用变化形式中的 音型4和音型5,是 在半分解和弦前加 入低音或低音保持 音,辅以踏板,这 种形式可以使和弦 听起来舒缓,适合 中速或中速稍慢弹 奏,适用于连贯悠 扬的歌曲。
(二)演奏方法
全分解和弦伴奏音 型具有平和的音响 效果,适用面非常 广,最常用在抒情 风格的歌曲中,适 合中速或中速稍慢 弹奏。弹奏时,可 以适当使用踏板, 以增强伴奏的流动 性和抒情性。
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变化形式练习
音型1
(三) 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变化形式练习
音 型 1 二 拍 子 练 习
(三) 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变化形式练习
通过低音拓展、 改变排列方式等手 法,可以从三种基 本形式中引申出不 同的变化形式,这 些变化形式可以更 好地丰富伴奏色彩、 烘托歌曲情绪、展 现伴奏声部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节拍:在音乐中重音和非重音有规律的强弱反复叫做节拍
6.拍子:小节里所含有的单位拍,用固定的音值来表示的叫做拍子
7.拍号:表示不同拍子的符号叫做拍号
8.单拍子:每小节只有两拍或三拍的拍子叫做单拍子
9.复拍子:每小节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类型的单拍子所组成的拍子,叫做复拍子
教学分课时设计(教案)
时间:2014年9月
课题
音的强弱
课时
2课时
课型
音乐理论
授课人
万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乐理:了解并熟悉音的强弱规律、节奏、节奏型、小节、小节线、终止线、节拍、拍子、拍号、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切分音、切分节奏、弱起小节等。
视唱:首先进行音阶模唱练习;分析视唱的节奏及旋律;在识谱、节奏准确地基础上进行音程模唱、构唱,然后进行视唱练习。
课堂讲授
键盘演示
教学难点
乐理:切分节奏的练习、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
视唱:音准练习,音程的模唱、构唱练习。
教
学
内
容
乐理知识
1.音的强弱:强弱是音乐形象中的一个基本特征,强弱的变化与音乐的内容、情感、风格有着紧密的联系。
2.节奏: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做节奏
3.节奏型: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做节奏型
强弱次强弱弱强弱弱次强弱
切分节奏:X X X X X X
两拍切分一拍切分
X X X X XXXX
视唱
C自然大调音阶:1 2 3 4 5 6 7 1
a自然小调音阶:6 7 1 2 3 4 5 6
音程及节奏练习:
2/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4 X X X X X X X-
3.节奏练习
4.进行视唱练习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师活动ຫໍສະໝຸດ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乐理知识的讲解与介绍
1.节奏型的介绍
2.讲解基本拍子的定义,并让学生举例并说明原因
例如:2/2、6/4、9/4、12/8、7/4、《故乡的小路》是混合拍子等
3.带领学生体验基本拍子的强弱规律。
4.切分节奏的示范
5.弱起小节节奏的示范
1.节奏与节奏型的节奏练习
情感目标
音乐是多元化的艺术,了解音乐理论知识是培养音乐素养和音乐文化的基础。
方法与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以清晰、简洁、趣味性参与性强为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自创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乐理:节奏、节奏型练习,节拍的定义,切分音的定义与切分节奏的练习。
视唱:音阶练习,节奏练习、识谱
教学方法
4/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3、针对每条视唱的节奏练习
1、模唱
2、节奏练习
3、视唱练习
1、练习音准、调式调性
2、防止练习视唱换气时跑调
板
书
设
计
乐理
音的强弱
节奏的表示方式:X或用音符表示
一拍节奏型:X X X XXXX XX X
一拍四分音符一拍八分音符一拍十六分音符一拍前十六
X XX X X X X X X X X X X
一拍后十六一拍切分一拍三连音一拍前附点一拍后附点
常见的拍子
单拍子:2/4 X X 3/4 X X X 3/8 X X X
强弱强弱弱强弱弱
复拍子:4/4 X X X X 6/8 X X X X X X 9/8 XXX XXX XXX
强弱次强弱强弱弱次强弱弱强弱弱次强弱弱次强弱弱
混合拍子:5/4 X X X X X (2/4 +3/4)或5/4 X X X X X (3/4+2/4)
10.混合拍子:每小节里由两个或两个不同类型的单拍子所组合的拍子,叫做混合拍子
11.切分音:一个音由弱拍或弱位延续到下一个抢拍或强位,使其弱音变为强音的音叫做切分音。
12.切分节奏:切分音的节奏叫做切分节奏
13.弱起小节:歌曲或乐曲从弱拍或抢拍弱的部分开始,叫做弱起小节
视唱
1.自然大、小的音阶模唱
2.特定音程的构唱练习
2.用单手/双手拍桌子或双手击掌的形式,全身心的体验节奏的强弱规律。
1、体验各种节奏型的节奏特点,并加速学生的记忆。
2、加速学生对基本拍子定义的理解,丰富学生音乐知识。
3、让学生体验基本拍子的强弱规律,慢慢学会打出其他拍子的强弱规律。
视唱分析与示范练习:
1、自然大、小调音阶模唱练习
2、针对每条视唱的音程构唱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