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级初中历史教学随笔
初三历史教师记录随笔5篇
初三历史教师记录随笔5篇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历史教师记录随笔,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三历史教师记录随笔篇1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进入尾声,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有成绩也有不足。
一、基本情况今年我任教九(3)(4)两个班的历史课,看到八年级升九年级的成绩单,这两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差距明显。
另外,优秀率较低,后进面还是很大,成绩不太理想,历史学习基础较差。
二、主要经验(一)认真设计每节课的导学案:钻研教材、参考资料、认真备课。
在备课环节,我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到精心安排,探究活动做好设计,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
没设计出导学案坚决不讲新课。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我凭借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把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
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我都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
可谓是一举两得。
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强中考、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考意识。
九年级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考。
做为九年级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了解中考新信息。
因此,我平时较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考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考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
学校初三历史教学随笔5篇
学校初三历史教学随笔5篇学校初三历史教学随笔1一、随便说说。
长久以来,我们的老师恪尽职守,对课本知识进行精心的解读和归纳,把一个个历史知识“块”,梳理得条理清晰,解析得细致全面,然后塞给学生。
很多老师就说历史就是要花时间来背的东西。
让学生花大力气去把它死死记住,不必多问为什么,关键记住是什么!可我们在知识的记忆上花了太多的心血。
学生的脑海里也总这样认为……学历史不就是背吗学历史就是背就是记,教历史就是勒令学生去背、去记,这不能不说是历史老师的悲哀,学生的悲哀,历史学科的悲哀!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历史对于中国人很重要,看看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保存了完备的历史我们的历史需要传承,不能让这个物质社会把他们弄丢在时间得某个角落!历史与我们现实隔着尘封而厚重的烟雾,我们总要求学生隔着这重烟雾记住烟雾那边的事,却很少让学生穿过这重烟雾,深入到过去,深入到历史中,去感悟,去体察,去思索,同历史进行对话,感受历史发展的脉搏!我们需要置身于历史中去,探究这一段历史是怎样形成的,要站在历史的古道上思考,又要鸟瞰历史,用宏观的视野去考究,讲述一个历史事件是无法看透看广的。
历史是极富理性的探索前进的轨迹,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营养和智慧,我们不是思想家,不是哲学家,不是政治家,但学习历史,我们需要不停地思考,我们不仅要明白历史事件,知道它是怎样的情况,而且还应该去求证她的真伪,弄清楚为什么,对历史做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做深入的探究和思辩,才能聆听历史老人智慧的声音,才能达到学史使人明智的目的。
你要是能够看得透看得深,看得懂,那么你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你才会觉得世界是进步的,人类也该进步。
在历史的长河中,你会觉得自己的渺小。
在历史的长河中,你会觉得万千的事务都没有什么比真实的历史更值得人们去探索!学历史,先得要爱历史,要让人们丢掉“副科”的想法。
二、初三历史教学的一些做法。
1、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任务,是“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级学校教育打基础”,初三历史采用以模块为构架、以专题为单元,中外合编的知识体系,在知识处理上,跳跃性强,初中阶段基础不好,会造成初、初三学生学习的衔接问题,初三开设《世界历史》尤为重要。
初中历史教学随笔短篇范文(精选7篇)
初中历史教学随笔短篇范文(精选7篇)初中历史教学随笔短篇范文精选精选篇1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将结束,回顾这个学期的教学历程,真是感慨颇多。
这是一个繁忙的学期,我担任了初三六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为了下个学期能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会考复习,这个学期即要及时完成五册的教学任务,又要增加六册的内容,工作量比较大,教学任务也挺重。
还好自己能够统筹安排,一切都比较顺利地结束了,现在我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1认真备课《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想使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效,必须要打有准备的仗,所以认真备课是首要环节,每次备课,我都仔细研究教学大纲,根据重难点,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并结合要点,补充相应的课外知识,力求自己的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我也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设置相应的问题抛给学生。
2严肃课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往往都是在看着老师的眼色行事。
老师的松懈放纵,会使整个课堂处于无秩序状态,这样再好的课,效果也出不来。
所以我的教学风格首先是严谨的,我的眼睛会注视到每个学生,我会用的眼神告诉他什么是表扬什么是提醒什么是责备。
同时我也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观念的分歧是允许存在的,但必须言之有理,可是行为习惯上的散漫是绝对不可以被默认的。
无论工作有多忙,我都积极参加组里的各项教研活动。
阅读有关教学杂志,深钻教学资料,力求自己的教学艺术更精湛。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区里市里的教研活动,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利用学校有限的条件,组织学生们利用多媒体教室观看历史题材短片,并进行观后感写作,培养了历史兴趣和综合素质能力。
以上就是本学期,我的主要工作及成果,我将继续努力,勤恳工作,脚踏实地,争取让自己的工作更加的出色。
初中历史教学随笔短篇范文精选精选篇22023年中考已经结束。
回顾一年来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和李红蕊老师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最好的成绩。
初中历史老师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
初中历史老师教育教学随笔(精选7篇)初中历史老师教育教学随笔精选(篇1)本学期即将结束了,按照教学计划以及《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的教学任务,为了能够在新的学期能够更好的工作,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特总结前一学期工作如下:首先,继续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时抓住学生点滴的情绪变化,及时解决问题。
许多学生开始在思想上出现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很多学生已经进入“反叛”时期,如齐天柱、孟祥宇等常常会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这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因而在思想上有了很多的麻痹、松懈。
作为一名老师,我适时地在学期伊始之际,召开班会,重新让学生进行学习,并体会遵守规范的重要,从思想上给学生以深刻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抓住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课上睡觉、不完成作业甚至出现与教师顶嘴的现象等行为,对同学进行“换位”思考,并进行积极教育,让学生在反省中受教育,得真知,约束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尤其是针对初二学生的思想复杂、偏激、情绪不稳定、多变的特点,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同学生进行谈心,而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引导学生将情绪正常的宣泄,尽可能的调整他们的心态,积极的投身于班级的各种活动中。
其次,积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会同各学科老师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针对中学生此阶段的心理状况,适时的抓住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或者跟部分学生谈心地方式,并结合其他学科的特点及时的让学生在写出个人的短期、长期目标,树立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与此同时,在课堂提问、听写、单元测试等学习活动以及其他类型活动、竞赛中将学生的表现通过加减分的形式具体化,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个人竞争,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积极配合各学科教师管理好学生,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用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积极的向各位教师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历史教研随笔范文初中生(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深知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历史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灵魂。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以下是我对历史教研的一些思考。
一、历史教学的内涵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素养和历史责任感。
历史知识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如何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1. 培养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指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答案,而不是仅仅关注表面的现象。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日本侵华的原因、中国抗日战争的历程和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2. 提升历史素养历史素养是指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让他们了解历史的脉络,掌握历史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古代史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
3. 增强历史责任感历史责任感是指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责任意识。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历史的重要性,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例如,在学习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二、历史教学的方法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时,我们可以播放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感受历史的残酷。
2.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具体历史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3篇)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3篇)【篇1】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的重要形成期。
作为教师,我们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
看着他们在我们身旁茁壮成长,由幼稚到成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我热爱学生,喜欢他们的活泼乱跳、童言无忌,也能包容他们的一些过错,莽撞行为。
因为热爱学生,我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的学生也大都喜爱历史课。
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他们都想获得别人的尊重。
你尊重他们,他们就会听你的话。
要相信学生,不要随便放弃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几个家庭的希望。
你的信任、鼓励,会使你的学生信心百倍、百折不饶,有时会创造奇迹的。
成功每一个,幸福几家人!每每想到这些,历史的责任感、教师的职责感,都让我感到老师责任的重大!二、认真备课,平时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还有网络资料。
开学前,我总是先把整本教材通看一遍,了解每个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具体备好某一课。
这样讲课时,就能瞻前顾后、前后贯通、前呼后应。
平时多看与历史有关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注意虚构成分)和网络资料,有助于我对某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
这样讲课时就能使学生视野开阔,更好地感受活生生的历史。
如果有些学生正好也看过那部影视作品,那你的讲课就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更浓。
三、多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多向组内、组外经验丰富的教师(班主任)请教。
当今时代,学生在变,教材在变,当教师最忌闭门造车、孤陋寡闻。
多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认真听课,听专家讲座,可以及时吸收、借鉴他人优秀、独到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
也可以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因为历史与其他学科都是有联系的),便于我们上课时旁征博引、融会贯通。
初三历史教学随笔(6篇)
初三历史教学随笔(6篇)初三历史教学随笔(6篇)初三历史教学随笔1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
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
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
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初三历史教学随笔2我任教初三年级两个班历史,本次期中检测成绩不理想。
从检测的情况来看,在选择题上得分相对较好,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在后面的综合题部分失分较多,明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综合题训练不够。
反思前阶段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备课不充分。
虽然自己已任教初三历史有几年,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每节课前还都应该进行认真备课,特别是背的科目,去年教的有些内容现在已经忘了,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每节课只是去上课,有的没有认真备课,课堂上讲了一些过多的内容,低效重复性的东西比较多,造成整体课堂质量的低下。
二是教学抓得不紧。
对时间抓得不紧,包括双休日,没用在教学上。
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到现在连一半的学生姓名都叫不上来。
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也不够,针对性的辅导也没实施。
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过问,但是没有认真研究制订具体的有效的措施,或者只是提出了一些要求,但是缺乏进一步的落实措施,使这些要求流于形式。
对各种习题集没有进行深入综合归纳,基本没有推给学生高质量的精品练习题目。
初中历史教师教育随笔(7篇)
初中历史教师教育随笔(7篇)初中历史教师教育随笔精选(7篇)历史是公正且客观的,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始终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初中历史教师教育随笔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初中历史教师教育随笔(精选篇1)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好的印象。
即教书又育人,除对自已严格要求外,还利用一切合适的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班上学生的思想觉悟,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同时热爱家乡。
同一切不良的现象作斗争。
本学期,主动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思维,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教室上的情况。
组织好教室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优良的教室气氛,教室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教室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室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关于历史的教学随笔_初中历史教学随笔
关于历史的教学随笔_初中历史教学随笔历史教学随笔篇一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位老师都是艺术家,而学生就是艺术品,艺术品格调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师这位艺术家的塑造。
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总结了教学的一点浅薄见解。
一.从过程入手狭义的教学无外乎包括备课,授课,复习,作业几个环节。
在第一线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其中有着一些小小的规律。
备课——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环节。
备课,就是老师来安排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处理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学习,传授知识的准备阶段。
备课不仅仅是老师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处理教材和知识的过程,更是按照不同班级不同性格学生准备不同讲授方式的一个过程。
每个老师都教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班级都有不同的学生。
所谓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一样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班学生。
所以在备课阶段,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来安排自己的教学环节。
从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平班的孩子更加的活跃,更喜欢一些故事性强的讲授方式,而重点班级的孩子,思维更加的紧凑,喜欢思考故事背后的问题。
这样针对不同的学生就要设计不同的问题方式。
复习——是教学中最必要的环节。
复习的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任何以往的经验来看,复习都是十分重要的。
复习要如何做好关键在于,复习提纲是否具有系统性,复习知识是否具有连贯性,复习形式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从几个方面分别的入手,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记忆曲线中分析,复习要及时而且是有规律和计划的。
先多后少,先快后慢。
这样知识就扎实的在头脑中,不容易遗忘了。
抓住复习的精髓,也就把握了教学最直接的成果。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
作为历史学科,作业的布置要合理也要以思考和知识的拓展为主,让情感和能力结合,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知识性的作业可以尽量的减少,因为繁重的作业会让学生压力增加。
课堂上把握知识,课后增添情感和能力。
每个教学环节都是相关联的,作为一个老师如何好好的把握这门教学艺术,是一个常论常新的内容,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看待。
初中历史教研随笔(3篇)
第1篇历史是一门承载着人类文明进程的课程,它不仅让我们了解过去,更教会我们思考未来。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有幸参与到历史教研活动中,与同行们共同探讨教学策略、分享教学心得,这让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初中历史教研的一些随笔。
一、教研活动的意义初中历史教研活动是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
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我们可以:1. 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可以分享教学经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 丰富教学资源。
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们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料,为教学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
3. 增强团队凝聚力。
通过共同探讨教学问题,教师们可以增进了解,加强团队协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历史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在历史教学中,我常常遇到以下困惑:1. 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面对枯燥的历史知识,许多学生感到难以提起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堂趣味性。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2. 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我采取以下措施:(1)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
(2)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历史思维方法。
3. 如何处理历史教材中的争议性问题?历史教材中存在着一些争议性问题,如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等。
在教学中,我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公正地呈现历史事实,不偏袒任何一方。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避免产生误解。
(3)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
三、教研活动的收获参与初中历史教研活动,我收获颇丰:1. 了解了更多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教研活动中,我学习了同行们的教学经验,将这些理念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质量。
初三历史教育教学随笔
初三历史教育教学随笔初三历史教育教学随笔一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一班级和初三班级的历史课。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仔细、严谨的治学立场,勤恳、锲而不舍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老师,能仔细制定计划,着重讨论中学教学理论,仔细备课和教学,积极参与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常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阅历,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每节课都以最正确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气、轻松、仔细的形象去面对同学。
根据「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同学掌控好科学知识。
还留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育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育高素养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依据同学的性格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舞其确立正确的学习立场,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同学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进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抱负。
作为教中学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仔细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
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着重讨论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纳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育同学学习政治的爱好,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初三历史教育教学随笔二本学期我担负了初三三个班的历史教学。
一学期来,同学的学习爱好和成果都有提高。
但总体回顾,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最主要的一点是没有很好地引导同学自主学习。
老师每天只是疲于应付教案、卫生等各级各类检查,只是按部就班地解决了每堂课的任务,未能很好地引导同学将学习任务连续到课后。
这一点很值得反思。
初三的教学任务繁重,此时应指导同学课后自主学习。
这样老师会倍感轻松,同时同学的学习爱好也会增浓,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九年级历史教学随笔范文
九年级历史教学随笔范文在九年级的历史教学战场上,我就像一个带着学生穿越时空的导游,只是这个旅程充满了惊喜、挑战,偶尔还有点小混乱。
每一堂历史课就像是打开一扇通往不同时代的大门。
当我讲到古希腊的时候,我仿佛能看到学生们脑海里浮现出穿着白色长袍的哲学家,在柱廊下争论着关于世界的本原。
可是,有时候他们那小眼神里透露出的迷茫,就像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却找不到Wi Fi一样无助。
我得使出浑身解数,把那些古老而又遥远的故事讲得像隔壁家的趣事一样生动。
比如说,我会把伯利克里描述成古代雅典的“超级明星市长”,他领导下的雅典就像当时世界的“潮流之都”,民主政治搞得热火朝天,文化艺术也是繁花似锦。
讲到中世纪的时候,那可真是一场“硬仗”。
对于学生们来说,封建领主、骑士、教会这些概念就像一团乱麻。
我只好打趣说:“中世纪的欧洲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封建小区,领主们是各个单元楼的楼长,骑士们就是保安,而教会嘛,那就是物业,管着大家的思想。
”这时候,学生们才会恍然大悟地笑起来,然后我知道,他们开始有点明白这个复杂的时代了。
但是,真正的“大boss”是世界近代史。
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这些内容就像一个巨大的拼图,每一块都得精准地放到合适的位置。
有时候我讲得激情澎湃,手舞足蹈地描述着瓦特改良蒸汽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在介绍一个超级英雄拯救了世界。
可有些学生还是会被那些繁杂的史实和影响搞得晕头转向。
我得不停地想新办法,就像一个厨师要不断创新菜品来满足食客的口味。
我让他们分组表演历史事件,当看到学生们戴着自制的三角帽扮演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士兵时,我就知道,他们已经开始在这个历史的大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角色。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学生们对于历史人物的“八卦”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好奇。
当我提到拿破仑的时候,他们更关心的不是他的军事战略,而是他到底有多高(传说他很矮),有没有女朋友。
这时候我就会巧妙地把这些小“八卦”和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告诉他们拿破仑虽然可能不高,但是他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那可是相当“高大”的,他的爱情故事也和他的政治生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川教版九年级初中历史教学随笔5篇
川教版九年级初中历史教学随笔5篇川教版九年级初中历史教学随笔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老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以为,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老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老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老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老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老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老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老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老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老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老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老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老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20多年来,我始终把读书和教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我先后在《课改通讯》.《小学语文作文》等县级.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多篇.我联系教改实际,撰写的《作文互评好处多》.《剪纸与语文教学》.《课堂评价的妙处》等论文获奖.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老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老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老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川教版九年级初中历史教学随笔2经过了近半学期的教学,学生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对于新生事物的兴趣比对历史的兴趣更为浓烈许多.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历史事件是既成事实,且已有定论,现在所用的课本中,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所述的史实,往往忽略了纷繁的历史事件对其的影响,那么作为教师的我,究竟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注意渗透对创新人格的培养,既要创新,又要抓基础,毕竟要进行中考.所以在教学中既要传统教学,又要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课堂是民主平等的天地〞.〝没有学生不可以提的问题〞等观念.如果教师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一味追求单一化.公式化.标准化,这样教师不当的目标观.质量观.方法观将对一个班的学风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就会被压制,创新灵感被扼杀.平时多鼓励学生大胆陈述已见,正确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人云亦云,倡导认识多元化.教师在精心营造有利于滋养创新个性的空间同时,要给予学生发表已见的机遇,使学生有积极主动发展的.时间.创造安全自由时空,使创新之花在适宜的土壤中成长.我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问题激疑.复习导入.巧设悬念.故事感染.新奇引趣.音像图示等各种方法,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动机,营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情境,则是启迪创造思维,培养创新人格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学中可让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鼓励创新,提倡不同的答案.在历史教学中,要经常开展讨论或辩论,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发展鲜明的自我个性.例如教学《戊戌变法》一课中,〝为什么要迫切进行变法呢?〞可先进行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一个开放性问题:〝甲午战争后,中国缺什么?〞通过讨论.争论形成共识:甲午战争后,显示出中国文化教育科技国防等方面的薄弱,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图强,实属国家当务之急.历史课堂教学中若能经常形成辩论.探讨气氛,学生从敢〝破〞敢〝立〞,到善〝破〞善〝立〞,其创新型人格将组织着个体对环境的习惯反应,将持续影响其对事物的态度.例如在教学《洋务运动》中,组成两大小组,正反两方,进行辨论,课前查找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在课堂中围绕问题,畅所言,抒发自己的感受,也从中体会到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变化和对中国历史的变化.教育论文部分课内课完全转变为探究课,全部由学生主持,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形成技能,展示个性,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创新.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是落实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活泼发展的有效措施.让学生感受新中国的逐步强大,与外交事业的发展紧紧相连,更珍惜今天的不易.川教版九年级初中历史教学随笔3嵇康就要死了,齐集刑场的三千士子作了最末一次的聆听之后,千古留传的《广陵散》遂成恒久而遥远的绝响.余秋雨教授为之捶胸顿足,扼腕叹息.其情其景,令读过《文化苦旅》的人无不受到极大感染.其实,《广陵散》早就是一曲遥远的绝响.就算嵇康不死,就算《广陵散》流传至今,又有几人能领略那绵长筝音中的千古神韵?谁敢肯定那齐集刑场的近千名士子中就没有装模作样的附庸风雅之辈?但是,在抖落了岁月的尘埃和历史的余烬之后,逐渐凸现出来的便是曾经失落了的中国古代士人们的那种特立独行的人格追求和精纯别致的情感精神历程.而这一切,不正是一曲曲遥远的绝响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晚嵇康三百年的初唐诗人陈子昂就独登幽州台,仰天而呼.仰天而歌--他为什么而呼.为什么而歌,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我们迄今难以得知.但那种巨大的孤独.巨大的悲哀和巨大的寂寞中显而易见的传递着一些精纯别致的情感体验和特立独行的精神特质.更早些,〝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那个行走于春秋时期的古老的民间歌者,反复呤唱的不也是这样一种孤独无奈.哀伤美丽的寂寞情怀么?多少年过去了,这些孤独无奈.这些哀伤美丽的寂寞情怀不都成为遥远的绝响了么?〝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士人的追求,士人的悲哀,士人的孤独无奈.哀伤美丽的寂寞情怀谁能理解至深?这些,都是遥远的绝响.上《爱莲说》的时候,又一次强烈的印证了上面的这种感受.〝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咏莲但何尝不是写人?何尝不是写周敦颐自己?何尝不是写象周敦颐这样的士大夫们的清高.普通.正直.爽快.品德高尚?还有那最令人钦佩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那种卓然独立的人格特征?但是,〝牡丹之爱,益乎众矣〞,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从古至今,身处被私利和欲望包裹成一团的混沌尘世,不甘形为心役但又浮生无望的中国士人阶层之中,这种惊世骇俗的叩问不正是一种稀薄的.微弱的.仿佛从远古的深山里传来的空谷足音吗?这些象周敦颐一样敬慕莲花,愿有莲花一样高洁品行的人格追求的士大夫们早已成为一种遥远的绝响了.那日,不知是第多少次的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发现同样惊世骇俗的叩问还有北宋时的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以说,这真是一种绝对的真诚和绝对的无私.但令范仲淹孤独和悲哀的却也正是〝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的叩问和这样的悲叹,我们仿佛又一次谛听到了从远古的深山里传来的那种稀薄的.微弱的空谷足音.每至此,我和同学们总有一些莫名的激动和冲动--为这些古代士人们孤独无奈的人格追求和他们哀伤美丽的寂寞情怀而激动和冲动.我们在无限的激动和冲动里仿佛与千古同悲.异世共慨的周敦颐和范仲淹们共同成为一种遥远的绝响了.上课铃又响了,琅琅的书声也响了起来:〝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于是,在琅琅的书声中我已经完全融化到同学们之中再也没有我了.既而又觉得我和同学们都消失了,只有一些遥远的绝响在耳边萦绕……二.淡淡的一抹〝渔歌远了,小船远了.听不见,也看不见了.只留下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大海上涌动着一层层美丽洁白的浪花……〞上完王润滋的小说《卖蟹》,我和同学们长时间的沉浸在一种清丽空灵.恬淡隽永的优美意境之中.太美了!美的人物.美的心灵.美的意境和美的主题共同构成了课文的美.几天来,那碧蓝碧蓝的海面上涌动着的一层层美丽洁白的浪花依然在我的脑际荡漾……王润滋说,看人作国画,颇受启示:只淡淡的一抹,便是远处的山,便是高天的云,便是雾中的小屋……听作画的同志讲,这淡淡的一抹中藏得下很深的功夫……王润滋又说,浓有浓的风格,淡有淡的味道.……《卖蟹》应该追求一种清淡的味道,像煮蟹,打开锅,应该是清汤白脑儿.不过,这要看蟹是否鲜,火候是否到……是呀,〝蟹是否鲜,火候是否到〞,小说的内容是否清新饴人,小说的艺术追求是否达到一定高度,这一切均包含在那〝淡淡的一抹〞中.看似浅显容易,实则复杂奇崛.洗尽了铅华方始窥见事物的真醇.于是,我也颇受启示,好的文学作品如此,好的教学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若对语文教师中的名师做一番比较,就会发现这些名师依教学风格可分为〝本色派〞和〝文采派〞.文采派风格的名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他们的课在教学手段及教学形式的广度上获得成功.本色派的老师们在课堂教学手段及形式上简单一般,但他们追求从课文文本的思想内涵的深度上打动学生的心灵.细加推究便可发现,前者乍看丰富繁杂实则容易模范,后者看似简单浅显实则难以追摹.〝本色派〞的老师努力挖掘课文本身的思想内涵,以期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以课文内在的美来相互感染.就在这种相互感染的过程中轻松而极富美感的实现了固有的教学目标.特级教师钱梦龙.于漪.魏书生.李吉林等语文名师的教学实录都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率真之美,但谁不说,这种自然率真的淳美之中却有一种令人难以企及的〝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艺术真境.这可真算是在〝淡淡的一抹中藏得下很深的功夫〞了.画家淡淡的一抹,便有了远处的山,高天的云,雾中的小屋……谁都知道,为了这〝淡淡的一抹〞,画家曾临墨池.积笔冢,寒暑不辍,废寝忘食,付出了多少心血?作家淡淡的一抹,便有了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和真切感人的生活场境.古人云〝两句三年得,一呤双泪流〞,这〝淡淡的一抹〞包含了作家多少年的审思推敲.烹文煮字.艰辛忘我的艺术追求呀?语文名师〝淡淡的一抹〞便使教学艺术达至〝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艺术真境,又何尝不是他们呕心沥血.苦心孤诣.孜孜以求的结果?什么时候,忝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才能在〝淡淡的一抹〞中轻松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呢?留给我们的只是永不懈怠的努力.三 . 愉悦的逾越上《咏柳赏析》时,我让同学们齐背李白的《静夜思》.背完后问,这首诗写的好不好呀?大家齐声回答说好.我又问:〝大家说这首诗好,可好在那里呀?〞于是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所云了.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赏析诗歌的语言 .我对同学们说〝对于一个美的事物而言,我们能感受到它的美,这说明我们已具有了对美的感性体认能力.但这还不行,我们不仅要能感受事物的美,还要想办法说出事物为什么美?这就是说我们要有欣赏事物美的深层分析能力.怎样才能培养我们欣赏美的深层分析能力呢?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琴方能识音’,只有反复实践才能形成我们感受美的深层分析能力.好,从今天起,我们从怎样欣赏古诗入手来培养我们感受美的深层分析能力.〞我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咏柳》赏析.我让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前半部分,读完后让他们归纳一下袁行霈教授是怎样赏析诗歌语言的.同学们很快就把课文读完了,可也没有一个同学举手回答提出的问题.于是,我又问了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作者怎样赏析诗的第一句呢?一个同学举手回答:〝作者解释诗句的意思.〞另一个同学接着说:〝这里不是解释,是串讲诗句大意.〞同学们纷纷附和后一个同学的意见.我发现同学们的思维已渐趋活跃了,就追问一句:〝大家看,作者的串讲诗句有何特点?〞〝用自己的话生动地加以串讲.〞〝层层深入的讲析诗句的丰富内涵.〞〝生动通俗的再现诗句的形象性.〞……同学们纷纷回答出自己归纳出的特点来.这时,在许多纷乱的声音中有一个同学说:〝在串讲诗句时, 抓住关键词加以串讲.〞〝对!抓住关键词串讲,归纳得太好了!〞我立即作了中肯的评价并适时作了点拨,〝可见,赏析诗歌语言时,一般要串讲诗句,而在串讲诗句的过程中又要以抓关键词语为手段.试看,作者在赏析后面的诗句时是否也是这样?〞经过讨论,结论很快出来了.作者赏析第二句时先分析关键词语〝丝绦〞,后串讲诗句.赏析第三.四句时,只是串讲诗句,并没有去抓什么关键词.这时我又问同学们:〝在赏析第二句时,有那么一个句子,既不串讲诗句大意,也没有分析关键词语,不知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同学们立即又埋头看书了,有几个同学很快的举起了手:〝是第三个句子--‘上句写柳树给人的总的印象,这句是具体地写柳树,那茂密的.轻柔的.下垂的柳枝最足以代表柳的特征了.’它的作用是说明各个诗句在整个诗中的作用.〞于是,我让同学们作了水到渠成的概括.赏析诗歌语言常见的方法是(一)串讲诗句;(二)抓关键词语;(三)点明诗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至此,我又问同学们:〝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从本课我们可以看出来,赏析诗歌的每一句语言时,以上的三种方法都要全面遵循吗?〞〝不,这要看情况而定.有的只串讲诗句;有的串讲诗句和抓关键词相结合.而点明诗句在全诗中所起作用的句子则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同学们很快的做出了回答.我就让同学们用刚学过的赏析诗歌语言的方法和规律来赏析《静夜思》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同学们兴奋了.有的凝眉思考,有的埋首疾书,有的相互讨论.几分钟后,几十双黑葡萄般晶莹的眼睛便开始望我,许多只耦节般白晰的小手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一个同学说:〝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皎洁的月光从窗户里攀进来,地上就象是洒了一层厚厚的白霜.〞一个同学说:〝‘月光’是无形的,但作者写月光象霜一样的在地上洒了厚厚的一层,使无形的月光变得可触可感,写得极为真切自然.〞一个同学说: 〝作者写水银般的月色象洒在地上的霜一样, 用一个‘霜’字,营造出了秋天月夜的凄清和寒冷,强烈的衬托出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浓郁感情.〞川教版九年级初中历史教学随笔4一.引言教育部颁布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_版)》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良好的阅读能力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在日常历史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转变思维,认识到历史学习必须加强学生对史料阅读的能力培养,这一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_年修订后的初中历史课本(人教版)编排有序.图文并茂.重难点突出,需要学生自主阅读的信息量非常大.第一,课前提示(导入框),放在每课最前面的方框内,以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诗歌.文物.图画等形式呈现,便于把师生带入正文的学习;第二,正文,也就是课文,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既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线索,又补充大量史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三,穿插许多图表和注解,形象直观地再现历史情境,便于学生感知;第四,利用黑体字(即竖排字)引用大量文献资料,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真实性;第五,设置了许多课内动脑筋和课后活动探究题,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第六,课后附设诸多自由阅读卡,扩展与课本有关的历史知识.这样的教材安排,增强了课本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对学生而言,是比较符合口味的,对教师而言,可以把课本作为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范本.二.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1.对照课文子目,阅读课前提示现行初中历史课本(人教版)每课前面都有课前提示(导入框),主要概述本课主要内容和帮助教师引入正文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照课本子目阅读课前提示,明确本课主要内容,并在出示学习目标时,突出〝重点.难点目标〞,点明三维目标时,突出〝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强调贯串整个初中历史课本的主线:以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为主,以历史事件为纲,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时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分清主次,把握重点,突破难点.2.大字和小字相结合阅读大小字结合,小字多于大字,内容富有弹性,是现行初中历史课本(人教版)的一大特点.大字言简意赅,但结论性比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小字则是对大字的补充,尤其是课后附设的自由阅读卡,多姿多彩,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拓展历史知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大字和小字结合起来阅读,加深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结论的理解.例如,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一课中〝‘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
初中历史教学随笔与反思5篇
初中历史教学随笔与反思5篇初中历史教学随笔与反思1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四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一.本学期实施的措施及成效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我购买并阅读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比如历史知识成语故事从书.历史基础知识手册.历史优化练习等等.在备课前,我将这些书里的相关内容仔细的看一遍,过滤出与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教学大纲及教参.教案,尽量使历史教学即符合大纲要求又充满乐趣.2.精心设计学生练习.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精心准备课堂练习,设计开放性课外习题,制作历史手抄报.电脑报,历史手工制作等,使学生动手动脑.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评价,正确引导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取得了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3.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4.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5.严抓课堂纪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且养成了主动复习.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分层,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减低问题难度,增强其自信心.6.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历史课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基础点,讲清了重大历史事件,评析了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从世界历史近现代史到中国历史近现代史中的重要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内容.7.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等成就的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进行了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二.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高分不多.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初中历史教学随笔与反思2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担任初三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历史学科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四.狠抓学风.我所教的3个班,学生比较喜爱历史学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六.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在我的努力下,历史学科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毕业班第一.二次质量预测中效果明显,但离学校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已成为宝贵的财富,将引领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和进步.初中历史教学随笔与反思320_-20_学年度转眼之间就要过去了,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刻,我特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做一总结,即可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可以对以后的工作进行指导.今年,在教学方面,我担负着高二年级四个班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担任了高二年级的年级组长,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即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同时也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转眼之间,一个学期马上就要过去,在新旧学期的交接时刻,谦虚谨慎地总结过去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无论是对教学成绩的提高,还是教师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都是大有帮助的,所以,我特将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做一总结如下.一.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不仅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也使教师忽视了教学的反溃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似懂非懂.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_片战争》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把全课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知识,让学生提前去找答案,去思考.如〝英国为什么要发动_片战争?〞,〝如果没有虎门硝烟,_片战争会不会爆发?〞,〝为什么说《南京条约》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细小的问题,既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一个细化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萌发了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让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学中的内容,是指要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形式是指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高中历史有别于初中历史的地方,就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事物脉络的掌握,如果只知道事件的发生而不知道事件背后的深刻背景,是不符合历史教学的目的的,但是,传授历史理论,分析事物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很难顺利完成的内容,因为学生一般只对具体的事件感兴趣,一遇到史学理论,则开始表现出畏难的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先会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或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一个问题发散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再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逐步深化和升华主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既看到了树木,也不会忽视森林,完成了由浅入深的学习.三.把〝困惑〞留给学生轻易得到的,人们往往不会.在教学过程中,这个现象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按部就班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进行着讲授,但教学成绩总是不见提高,而且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课都失去了兴趣,这一度让我很迷茫.在新课改精神的影响下,我逐渐开始改变这种授课模式,不再直接告诉学生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而是首先给学生展示现象,然后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时,我首先向学生列举了很多史实,告诉他们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一些具体表现,学生在对历史发出感慨的时候,都产生了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下,学生们的答案越来越接近我想听到的答案,当答案最后揭晓的时候,很多学生的脸上表现出的是喜悦满足的表情,这让我感觉到了教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学虽然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是,如果能在其中体会到成就感,也就接近了教学的实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新课改的理念中,学校是学生发展的空间,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平台,一个追求科学方法,讲究科学理念的平台,一定会塑造出的有用之才,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并将其融会贯通于教学实践中,用科学的方法贯穿教学,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教学,让学生在快乐.有效的学习中健康的成长,让自己在快乐轻松的教学中,不断成熟,使今后的历史教学更上一层楼.初中历史教学随笔与反思4一.研究课标,紧扣重点对中学一线教师而言,当然希望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可操作性越强越好.但现有的课标显然不对我们的胃口.它太宽泛,太模糊,使用的大都是很抽象的语言,如〝知道〞〝了解〞〝理解〞等等,让人无所适从.要了解哪些史实,掌握到什么程度,很难定位.但课程改革的专家们是高度评价这个课标的.说课标就是要宽泛,否则教材就会千篇一律.教材由统编制到审议制的变化是受到高度肯定的,也是新一轮课改的重点.所以我们抱怨这个课标不好非但无济于事,而且还被认为是唱反调.因此能做的只能是仔细研究它,根据我们自己的理解来揣摩它,抓住重点知识.我们备课组在一个单元教学开始前,先看课标的要求.比如必修3的第一单元是这样写的:(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根据这些描述,我们备课组的四个成员讨论研究,达成共识.第一节内容中诸子百家只要求知道,可以理解为简单识记就可以了.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既然要求认识,那么很明显要作为重点处理.而要认识其意义势必要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考虑,所以百家争鸣的产生背景.百家思想的实质共同处.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就要讲到位.孔孟荀等儒学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要求了解,应该比简单识记的要求高.教学中要把孔子的贡献总结全面,孟子荀子的主张从仁政.民本思想.伦理观三个方面对比掌握,民本思想学生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适当解释其内涵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成因.第二节重点分析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要教会学生从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以及汉武帝的一系列尊儒措施最终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两个角度分析.第三节重点学习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把握理学.心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本质的共同点.第四节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重点放在黄.顾.王三位思想家上,把握其思想的共同处:即反君主专制的民本思想.重商思想.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楚.通过讨论课标,备课组就重点内容形成一致的看法,具体教学中就容易做到统一.二.整合教材,化繁为简新教材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就都觉得很不适应.专题性强,跨度大,面广量大,支离破碎.有些地方罗哩八嗦,有些地方语焉不详,教学难度确实很大.我们备课组在教学中,通过共同备课,把每一节内容都整理成一个简单明了的知识结构.如果教材内容体系不够清晰,就大胆整合,尽力使其清晰化.比如必修3的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课文子目是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孔子和儒学.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我们就没有用这种目录,而是按照课文标题把结构分成两大块.一块百家争鸣,从概念.形成的原因(根本.具体).实质.历史影响几个方面把握.另一块儒家思想的形成,分成两点,春秋时候产生,战国时期初步发展.春秋时期孔子的贡献把握三个方面:教育上的私学.有教无类,著述上的整理六经,政治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的道德伦理观以及民本思想.战国时期的初步发展把握孟子荀子的思想,分别从仁政.民本.伦理观三个方面分析掌握,荀子思想增加一点综合法家道家思想改造儒学的内容.还比如第三单元第三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内容特别烦乱,我们就完全改变了教材的子目,设计了这样的结构:(1)传入:把握内部外部原因以及传入情况.(2)广泛传播:重点掌握原因,分四点:五四运动的促进;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并把他们的宣传活动概括为几句话:写文章,组社团,译原著,纪念劳动节);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影响;中共早期组织有计划的宣传(办刊物,办学校).(3)传播特点:突出与工人运动的相结合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4)影响: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提供了新的救国方案,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基础.这样学生听课.记笔记.巩固复习都比较顺畅.对教材的处理,我们的体会是一定要尽量把课本内容整合成清晰直白的结构,教师好讲,学生也好学.三.深入浅出,解析疑难很多教师都反映新教材来不及讲,时间总是不够用.确实,由于教材专题式的体例,跨度大,加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割裂,使我们对这套教材普遍没有好感.它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要求很高,但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文科生源都不理想,高一又普遍不重视历史学习.文科班上课,问题问下去没有反应,教师不得不放慢速度,尽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都讲清讲透.还有的教师则因为课标难以把握,教学就宁多勿缺.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教学进度.解决的办法就是大胆取舍,不能面面俱到,每堂课的教学肯定要突出重点难点.我们的做法是,只要求简单识记的知识课堂上就一带而过,记不住自己课后去记.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在解决重点难点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比如必修3第二单元第一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讲的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每个领域的成就除了一些容易产生误解的知识点解释一下外(比如浑仪学生常常和浑天仪混淆),基本上就是划书,没有什么好讲的.我们的重点就放在解决两个问题上.(1)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2)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如此辉煌,为什么率先进入近代社会的却是欧洲?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何在?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析,提升了学习的高度,并且以后学习第七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中_世纪欧洲近代科学的诞生时,分析其诞生原因,还可以彼此对比呼应.教材有些地方写的相当简单,但往往埋伏着学生不理解的问题.比如第七单元第三课〝蒸汽和电的革命〞最后一个子目中写到〝生产力的发展也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问学生这些话怎么理解,几乎都说不上来.这些问题其实必修2里讲的很详细,但学生早就已经忘光了,教师在这里就必须花时间重复讲解强调.初中历史教学随笔与反思5一.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意义1.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需要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我国当前的历史教学进入了新阶段,历史教学方式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新课程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共同体验与感悟,要学会探究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2.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育家叶澜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的名言一直激励着广大历史教师投身于历史教学反思中去,教师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反思更科学地教会学生知识,同时对于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3.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需要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承载了人们对学科的发展期望,是历史每个重要瞬间的凝结.历史也是一门反思性较强的学科,社会总是在历史的反思中不断进步的.教师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具有高质量的历史来领悟生命的真谛,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二.初中历史教学反思途径1.对学生教育的反思首先,反思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最易于发现的,某位学生上课学习表现得认真与否,教师一眼望去便知结果,也可从学生的眼神中分辨出教师是否懂得学生真正地接受或者理解了知识.学习态度不夸张地说决定着学习的结果,因此要到学生学习态度最认真的时候去讲授那些较为重要的知识.其次,反思学生的学习内容.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现行的教育内容,反思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做到难与易均衡,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觉得他只要努力了或许就会学会这些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是否做到把握内容的难易适中来进行教育.最后,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反思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高效,反思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否脱离死记硬背的苦海,是否达到理解的标准.2.对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的反思不仅体现在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的反思水平上,更应深入实际,做各项反思的实践者,从教学的整个环节入手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第一,反思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意识,提醒自身是否做到了反思,是否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二,反思自身的教学技能.反思不是一向简单的回忆工作,〝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分析教学涉及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己是否全面.透彻地将知识讲述给了学生,反思自己在一堂课上是否照顾到了所有学生或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程度.第三,形成反思习惯.反思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见效果的,需要长期地坚持和积累,在教学前要意识到需要反思哪些知识,具体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在反思过程中,需要注意反思的重点,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更好地运用已学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形成经常反思的能力与习惯.总之,教师需要反思的事情有许多,教师要尽量做好每一件事的反思工作.3.对历史教材的反思一本好书胜过一位好老师.我们可以从优秀的书中汲取营养,可以从书中领略先进人物的思想事迹,从中外名著.历史教材.相关史料中发现历史,通过课外书目的阅读了解历史发展的现状,了解历史发展的步伐,汲取先进历史人物的发展经验,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历史.一方面,注重反思历史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书.但是教科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教材素材,便于教师和学生掌握一手教学资料,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从历史教科书中总结教学规律,反思已出现的教学事迹.另一方面,注重反思相关历史史料.所有的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不真实的史料,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与鉴别知识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免错误的.无根据的史料误导学生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给予他正确的方向便会使他走向光明的道路,反之则相反.因此,教师不仅是教书的人,也是育人的人,要担负起各方面教育职责.在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经常反思自己,反思每一个教学的细节,深入了解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努力.初中历史教学随笔与反思。
初三历史教学随笔5篇
初三历史教学随笔5篇初三历史教学随笔篇1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
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
我坚持在每节新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图片资料、生动的视频、悦耳动听的音乐,不断刺激学生的视听效果。
我还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讲故事、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历史课变得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统考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
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
从初三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我采用课堂笔记本和历史作业本合二为一,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由于历史学科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
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
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临近期末,七门学科进入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
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
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
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初三历史教学总结心得随笔7篇
初三历史教学总结心得随笔7篇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或是切入一个事件的角度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三历史教学总结心得随笔,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初三历史教学总结心得随笔1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_班历史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我所教的一、二班学生比较活跃,喜欢回答问题课堂上师生配合较默契。
三、四班学生相比较较安静,课堂上比较难带动起学习气氛,再加上尖子生不多,中等生、差生占大多数,课后又不花时间,成绩相对较低。
本学期结合学生实际,扎实地做好了教育教学工作。
一、思想方面本学期能用心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忙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乐于奉献。
二、教学方面1、备课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学案和学生实际,认真设计每一课,写好每一篇教案,课后及时写好后记。
2、上课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历史的潜力,课后及时反思,抓出不足。
3、评价注重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本学期每讲完一个单元都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整理,进行检测。
个性是总复习阶段,强化训练,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德育渗透本学期透过对世界历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透过学习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教育;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
三、自我提高本学期我深入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为教育教学资料注入了新鲜血液。
学习了《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新教学常规》、以充实自己,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努力学习历史专业知识,以适应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给自己充电,为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做好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教版九年级初中历史教学随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对于我们老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
我以为,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
老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看来,我作为老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老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
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
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
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老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老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
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
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
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
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
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
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
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老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
身为老师,必须成为学习者。
“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
老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使广大老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老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
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
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老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
一个老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
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20多年来,我始终把读书和教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
我先后在《课改通讯》、《小学语文作文》等县级、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多篇。
我联系教改实际,撰写的《作文互评好处多》、《剪纸与语文教学》、《课堂评价的妙处》等论文获奖。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老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
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
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老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老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
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
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川教版九年级初中历史教学随笔2经过了近半学期的教学,学生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对于新生事物的兴趣比对历史的兴趣更为浓烈许多。
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
历史事件是既成事实,且已有定论,现在所用的课本中,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所述的史实,往往忽略了纷繁的历史事件对其的影响,那么作为教师的我,究竟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注意渗透对创新人格的培养,既要创新,又要抓基础,毕竟要进行中考。
所以在教学中既要传统教学,又要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课堂是民主平等的天地”、“没有学生不可以提的问题”等观念。
如果教师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一味追求单一化、公式化、标准化,这样教师不当的目标观、质量观、方法观将对一个班的学风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就会被压制,创新灵感被扼杀。
平时多鼓励学生大胆陈述已见,正确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人云亦云,倡导认识多元化。
教师在精心营造有利于滋养创新个性的空间同时,要给予学生发表已见的机遇,使学生有积极主动发展的.时间。
创造安全自由时空,使创新之花在适宜的土壤中成长。
我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问题激疑、复习导入、巧设悬念、故事感染、新奇引趣、音像图示等各种方法,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动机,营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情境,则是启迪创造思维,培养创新人格的又一重要途径。
教学中可让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鼓励创新,提倡不同的答案。
在历史教学中,要经常开展讨论或辩论,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发展鲜明的自我个性。
例如教学《戊戌变法》一课中,“为什么要迫切进行变法呢?”可先进行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一个开放性问题:“甲午战争后,中国缺什么?”通过讨论、争论形成共识:甲午战争后,显示出中国文化教育科技国防等方面的薄弱,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图强,实属国家当务之急。
历史课堂教学中若能经常形成辩论、探讨气氛,学生从敢“破”敢“立”,到善“破”善“立”,其创新型人格将组织着个体对环境的习惯反应,将持续影响其对事物的态度。
例如在教学《洋务运动》中,组成两大小组,正反两方,进行辨论,课前查找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在课堂中围绕问题,畅所言,抒发自己的感受,也从中体会到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变化和对中国历史的变化。
教育论文部分课内课完全转变为探究课,全部由学生主持,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形成技能,展示个性,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创新。
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是落实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活泼发展的有效措施。
让学生感受新中国的逐步强大,与外交事业的发展紧紧相连,更珍惜今天的不易。
川教版九年级初中历史教学随笔3嵇康就要死了,齐集刑场的三千士子作了最末一次的聆听之后,千古留传的《广陵散》遂成恒久而遥远的绝响。
余秋雨教授为之捶胸顿足,扼腕叹息。
其情其景,令读过《文化苦旅》的人无不受到极大感染。
其实,《广陵散》早就是一曲遥远的绝响。
就算嵇康不死,就算《广陵散》流传至今,又有几人能领略那绵长筝音中的千古神韵?谁敢肯定那齐集刑场的近千名士子中就没有装模作样的附庸风雅之辈?但是,在抖落了岁月的尘埃和历史的余烬之后,逐渐凸现出来的便是曾经失落了的中国古代士人们的那种特立独行的人格追求和精纯别致的情感精神历程。
而这一切,不正是一曲曲遥远的绝响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晚嵇康三百年的初唐诗人陈子昂就独登幽州台,仰天而呼、仰天而歌--他为什么而呼、为什么而歌,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我们迄今难以得知。
但那种巨大的孤独、巨大的悲哀和巨大的寂寞中显而易见的传递着一些精纯别致的情感体验和特立独行的精神特质。
更早些,“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那个行走于春秋时期的古老的民间歌者,反复呤唱的不也是这样一种孤独无奈、哀伤美丽的寂寞情怀么?多少年过去了,这些孤独无奈、这些哀伤美丽的寂寞情怀不都成为遥远的绝响了么?“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士人的追求,士人的悲哀,士人的孤独无奈、哀伤美丽的寂寞情怀谁能理解至深?这些,都是遥远的绝响。
上《爱莲说》的时候,又一次强烈的印证了上面的这种感受。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是咏莲但何尝不是写人?何尝不是写周敦颐自己?何尝不是写象周敦颐这样的士大夫们的清高、普通、正直、爽快、品德高尚?还有那最令人钦佩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那种卓然独立的人格特征?但是,“牡丹之爱,益乎众矣”,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从古至今,身处被私利和欲望包裹成一团的混沌尘世,不甘形为心役但又浮生无望的中国士人阶层之中,这种惊世骇俗的叩问不正是一种稀薄的、微弱的、仿佛从远古的深山里传来的空谷足音吗?这些象周敦颐一样敬慕莲花,愿有莲花一样高洁品行的人格追求的士大夫们早已成为一种遥远的绝响了。
那日,不知是第多少次的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发现同样惊世骇俗的叩问还有北宋时的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以说,这真是一种绝对的真诚和绝对的无私。
但令范仲淹孤独和悲哀的却也正是“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的叩问和这样的悲叹,我们仿佛又一次谛听到了从远古的深山里传来的那种稀薄的、微弱的空谷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