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练习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诫子书》练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诫子书》练习题新人教版

第十五课《诫子书》练习题及答案(基础与拓展)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朗读请注意: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

1.下列各组句中加括号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夫学须静(也)②贤哉,回(也)!B ①学而时习(之)②君子(之)行。

C ①静(以)修身②可(以)为师矣。

D ①思而不学(则)殆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2.选出下列括号中词语用法与“温故而知新”的“新”用法相同的一项()A.非淡泊无以(明)志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非学无以(广)才D.非宁静无以致(远)3.下面句中“以”字用法与“静以修身”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A.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非宁静无以致远。

4.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否定的形式肯定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强调只要能做到“淡泊”“宁静”就可以“明志致远”。

B.“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指出放纵懈怠、轻薄浮躁带来的恶果将使人追悔莫及,警示儿子不要浪费光阴。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的“静”不是单纯的安静、沉静,而有淡泊名利,不为外物所动摇的意味。

5.阅读《颜氏家训·勉学篇》选段,完成文后练习。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

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闯关全练:第四单元15诫子书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闯关全练:第四单元15诫子书

15 诫子书基础闯关全练拓展训练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B.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C.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D.意与日.去(太阳)答案D日:岁月。

2.下面的“学”字一词多义,请分别写出其含义。

非学无以广才学{非志无以成学答案学习/学业成就解析要结合语境推测词义。

3.下面的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请分别解释。

(1)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用作动词,)答案(1)使……广,即“增长”(2)立志解析根据词类活用类型的提示进行解答。

4.翻译特殊的文言句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倒装句:介词和宾语倒装,正确语序应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译文:解析要按照正常语序翻译。

能力提升全练拓展训练1.把下面的句子还原到文中的位置,正确的位置是()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得何等的好!现在人们注重用传统经典来教育下一代。

(A)一些家训,一些幼年启蒙读物重新受到关注。

(B)其中有的是对行为举止的强调,今天看来虽然严格,但能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有的是对道德情操的熏陶,意旨深远,直指伟大民族的精神源头。

(C)有了这样的认识,让人敬畏。

(D)可喜的是,不少人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

答案C被还原的句子是个例句,而文中“有了这样的认识”的前面应该提到类似“这样”的句子,所以应把这个例句还原到文中的C处。

2.古人既取名,也取字,往往遵循“名字相应”的原则,别有趣味。

如“孔门十哲”之一的宰予,字子我,“予”与“我”同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字孔明,“”与“”同义。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端木赐,字子贡,“赐”与“贡”反义;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与“”反义。

答案亮明熹晦解析分析题中所给的示例,“予”与“我”、“赐”与“贡”都在人物的名、字中。

仔细研究诸葛亮和朱熹的名和字,根据要求从中摘取答案即可。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15 诫子书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多不接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

D.年与时驰.驰:迅速逝去。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7.阅读全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8.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基础训练原卷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基础训练原卷版)

第15课诫子书【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非淡薄无以明志B.非宁静无以至远C.淫慢则不能厉精D.险躁则不能治性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淡泊.(bó)险躁.(zào)B.致.远(zhì)枯.落(kū)C.淫.慢(yíng)穷庐.(lú)D.励.精(lì)治.性(zhì)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其作者是印度的作家、诗人泰戈尔,泰戈尔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

文章紧紧围绕济南冬天“温晴”这一总体特点来写,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C.书,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我们学过的《诫子书》是东晋时期的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D.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四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方。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D.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舍弃)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从通道)C.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理)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讲述)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B.非淡泊/无以明志C.夫学/须静也D.淫慢/则不能励精8.源于《诫子书》中的“宁静致远”为不少有识之士所青睐,他们挥毫泼墨,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诫子书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诫子书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

15《诫子书》一、基础知识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选自《周公诫子》,有删改)3.写出下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险躁则不能治.性( )(2)子无以.鲁国骄士(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5.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译文:课时训练答案一、1.D 点拨:D项正确的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二、3.(1)修养(2)因为4.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5. (1)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诫子书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诫子书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

15 诫子书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多不接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

D.年与时驰.驰:迅速逝去。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7.阅读全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8.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1题。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15《诫子书》课时训练一、基础知识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选自《周公诫子》,有删改)3.写出下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险躁则不能治.性( )(2)子无以.鲁国骄士(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5.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译文:课时训练答案一、1.D 点拨:D项正确的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二、3.(1)修养(2)因为4.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5. (1)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习题教案新人教版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习题教案新人教版

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 A.非志无以成学——不做笔记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B.俭以养德——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C.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思想也随岁月而消失。 D.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动作缓慢就不能振奋精神。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 养自己的品德。 B.作者认为“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如果人们 的内心始终保持宁静,就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C.本文中心论点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作者在文中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学习,还是做 人,作者强调的都是一个“静”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____学__习__必__须__静__心__专__一__,__增__长__才__干__必__须__刻__苦__学__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不__学__习__就__无__法__增__长__才__干__,__没__有__志__向__就__无__法__使__学__习__有__所__成__就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__年__纪__随__同__时__光__而__疾__速__逝__去__,__意__志__随__同__岁__月__而__消__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人教版七年级上《诫子书》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诫子书》练习题)

《诫子书》练习卷(2017120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⒈ 静.以修身 以. ⒉淡泊 3、无以 ⒋明志 明 ⒌致远 致 ⒍广才 7、淫慢 淫 慢 8、励精 励 9、险躁 险 10、治性 治 11、驰 12、枯落 13、穷庐 二、翻译句子: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6、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划分节奏:1、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 )A 夫/君子/之行B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四、理解默写:⒈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

(面对人心浮躁的滚滚红尘,诸葛亮用一生的经历总结告诫儿子、警示人们的千古名句) 2、文中忠告世人宁静才能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中心论点)是 , 。

3、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 , 。

(论述学习、成才、立志三者的关系)4、文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

5、文中劝勉人们珍惜时光,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句子是: , , , , , 。

河南省近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习题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河南省近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习题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习题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习题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南省2018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 诫子书习题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5 诫子书01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fú)淫.慢(yín)遂.成枯落(suì)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4)非学无以广才..广才:增长才干(5)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6)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7)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3.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够内心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5课《诫子书》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5课《诫子书》语文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5课《诫子书》语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1.文学常识填空。

《诫子书》作者_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_________家。

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非淡薄无以明志B.非宁静无以至远C.淫慢则不能厉精D.险躁则不能治性3.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三、句子默写4.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意与日去,__________,多不接世,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明心立志”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有一句话表现了“躁”的危害,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展开议论的。

四、字词书写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 )淫.慢( )遂.成枯落( )五、文言文阅读.......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年与时驰.( )(6)意与日.去( )六、选择题.....7.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非学/无以广才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淡泊/无以明志七、语言表达8.翻译下面的句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12.中国人历来崇尚和重视家教,除了《诫子书》,还有《曾国藩家书》 《傅雷家书》等。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诸葛亮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1)④____”去做;面对 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⑦2)_____”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 时己,“可(4②)以__提__醒_”自。己“(3)_③__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
【参考译文】【乙】开始读古书时,千万不要太爱惜书本,过分的爱惜, 一定会导致把它束之高阁而不去读它。(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 看坏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 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譬如茶杯饭 碗,明明知道是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器,本应当珍惜;但家里穷,只有这件 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儿女应当知道。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 缺一不可的。 B.文中多用对偶句,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用语简明,意思却很深刻。 C.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 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D.本文是古人对于其子的训诫,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随着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中所论述的道理早已过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习题含答案

《诫子书》同步练习1.课内阅读【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道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说明自己高贵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需安静,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绩。

享乐过度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光阴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刻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奉献,晚年守着破屋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如何展开论述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阅读《诫子书》,回答下列问题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习题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习题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15 诫子书1 累积与运用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 (f ú) 淫慢(y ín ) 遂成枯落 (su ì) . . . 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 夫君子之行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 (2) 静以修身 静:屏除邪念 和扰乱,寂静专一. (3) 非淡泊 无以明志 淡泊:心里淡泊,不慕名利..(4) 非学无以 广才 广才:增加才华..(5) 淫慢则不可以励精 淫:放纵 慢:懒惰.. (6) 险躁则不可以治性 险:轻浮. (7) 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快速逝去.3.请用“ / ”区分以下句子的朗诵节奏。

(1) 夫 / 君子之行,静 / 以修身,俭 / 以养德。

(2) 非淡泊 / 无以明志,非寂静 / 无致使远。

(3) 淫慢 / 则不可以 / 励精,险躁 / 则不可以 / 治性。

4.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邪念和扰乱,寂静专一,是为了提升 自己的涵养,节俭节俭是为了培育自己的道德。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寂静无致使远。

不可以够心里淡泊就不可以明确自己的理想,不可以够平易寂静就不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3) 淫慢则不可以励精,险躁则不可以治性。

放纵懒惰就不可以振作精神,轻浮烦躁就不可以涵养性情。

(4)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龄伴同光阴而迅速逝去,意志伴同光阴而消逝。

5.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 。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2) 《诫子书》中诸 葛亮总结一世经历,表示对儿子的教诲与希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寂静无致使远。

(3) 《诫子书》中阐释过分享福和轻浮烦躁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可以励精,险躁则不可以治性。

6.以下对课文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D)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寂静无致使远”说了然“淡泊”“寂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理想密切有关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15.诫子书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旨在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切忌怠惰险躁。

阅读时,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本,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子等文言语法知识;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仔细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 bó) 淫.慢( yín)lì(励)精险zào(躁)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B.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多或过甚)C.年与时驰.(迅速逝去)D.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解析】B项,淫:放纵。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夫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B.俭以.养德(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C.才须学也.(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相当于“啊”)D.意与.日去(连词,却)【解析】D项,与:动词,随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君子之行.日月之行.B.年.与时驰江春入旧年.C.年与时.驰元方时.年七岁D.遂成枯.落枯.藤老树昏鸦【解析】D项,枯:枯萎;A项,行:举止行动/运行;B项,年:年纪/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C项,时:时光/当时。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非淡泊/无以/明志B.夫君子/之行C.险躁/则不能/治性D.将复/何及【解析】B项,正确的停顿应是:夫/君子之行。

近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1学年)

近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诫子书》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淫.慢( )夫.( ) 诫.子书() 遂.成枯落()2.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非宁静无以致.远⑵非学无以广才..⑶淫.慢则不能励精⑷年与时驰.3.默写: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

4.划分节奏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5。

谈谈你对“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的理解?6.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为什么?7.开放探究班上准备进行以“走进唐诗宋词”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工作。

⑴为了使这一主题探究更为具体,请你设计三种活动方式。

⑵这一主题探究活动结束时,班上要开一个成果交流汇报会.请你为主持人设计几句开场白。

⑶。

成果交流汇报会上,需要贴一个对子,可惜少了一半,请你补齐。

读唐诗宋词开眼界,二、精段研读阅读课文,回答下列各题。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10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1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三、拓展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诫子书1.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

文章虽不足百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谈得透彻深刻。

2.文化常识古代书信的别称书信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为表示不同的种类,古人使用了不同的名称,如:(1)函: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就是公文。

(2)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

(3)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

如“大札”“惠札”“便札”。

(4)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

如“书简”“小简”。

(5)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便笺”“锦笺”“华笺”。

(6)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

(7)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

尺素引申为书信。

(8)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

如成语“鸿雁传书”。

3.文言考点链接解释文言实词【方法指导】(1)扩词法。

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积累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特殊现象。

(3)揣测法。

即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上下语境推断语义。

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考查的文言实词,遵循的是“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原则。

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4,“拓展阅读”T10。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淡泊.(bó) zhì(致)远淫.慢(yín) 遂.成枯落(suì)励.精(lì) 险zào(躁) 穷庐.(lú) 年与时chí(驰)2.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基础提升◆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详见本课“文言考点链接”】(1)夫.君子之行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坚定(4)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达到(5)非学无以广才..广才:增长才干(6)淫慢..则不能励.精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7)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轻薄治:修养(8)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6.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包含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的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诫子书》中阐释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7.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作者从做人和学习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8.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9.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中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03 拓展阅读刘备敕刘禅遗诏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不复自伤,但以卿①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②卿智量,甚大增修③,过于所望。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④。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⑤,可自更求闻达。

【注释】①卿:旧时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相当于“你(们)”。

②叹:赞叹。

③增修:即“溢美”,意思是赞美的话说得很多。

修:美好。

④能服于人:能够使别人信服。

于,这里表示行为的对象。

⑤道亡:(所抄之书记)在途中丢失。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详见本课“文言考点链接”】(1)朕初疾,但下痢耳.耳:罢了(2)不复.自伤复:再(3)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做(4)未.送未:没有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只有贤明和德行好,才能够使别人信服。

(2)汝父德薄,勿效之。

你父亲我德行浅薄,你不要仿效他。

1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断一处)审能如此/吾复何忧!13.遗诏中谈到对待善与恶的态度的名句是什么?就此谈谈你的感想。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感想:人们总说好习惯受益一生,其实一点也不假,坏事虽小,但日积月累也会酿成大祸;好事虽小,但却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附参考译文: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而已,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挽救自己了。

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年纪已经六十多了,不再为自己感伤,只是惦念你们兄弟。

射援先生来了,说丞相(诸葛亮)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进步,远比他所期望的要好。

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努力啊,努力!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

只有贤明和德行好,才能够使别人信服。

你父亲我德行浅薄,你不要效仿他。

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有空时系统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

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抄写完一遍《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还没给你,就在途中丢失了,你自己可以再找有学问的人学习这些东西。

04 综合性学习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4.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15.很多人喜欢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作为自己的家训,请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正确的一项是(C)A.娟秀飘逸,点画遒美,使人百看不厌。

B.行笔灵活连贯,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

C.字形扁方,有明显波动性,富于生命力。

D.烟云缭绕,龙蛇飞动,及其彰显个性。

16.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儿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示例一]不同意。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

先主托孤至章武三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

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

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

”诸葛亮流泪说:“臣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为大汉竭智尽忠,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

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逝世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君主刚刚去逝,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建兴三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

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

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大量的资源,并且组建了“无当飞军”这支劲旅。

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