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的审核
行政公文的审核与备案流程
行政公文的审核与备案流程行政公文是指政府机关或行政管理部门用于传递、表达、决定行政事务的书面形式。
为了保证公文的准确、合法、规范与一致性,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与备案流程。
下面将介绍行政公文的审核与备案流程。
一、公文审核流程1. 提交初稿:起草人将起草完成的公文初稿提交给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
2. 初审: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公文初稿进行初审,检查内容的合法性、符合性与准确性。
3. 修改:初审后,如果存在问题或需要修改的地方,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会提出修改意见,并将初审意见反馈给起草人。
4. 再次审核:起草人在接收到初审意见后,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订,并将修订后的公文再次提交给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再次审核。
5. 终审: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对修订后的公文进行再次审核,确保内容准确无误。
二、公文备案流程1. 审核通过:当公文经过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终审后,如果审核通过,即符合相关规定与标准,便可进入备案流程。
2. 备案申请:起草人将审核通过的公文提交给行政机关的文件管理部门进行备案申请。
备案申请应包括公文的正式版本、审核意见及相关文件。
3. 核查备案:文件管理部门对备案申请进行核查,确认公文的审核流程是否符合规定,并审核公文的格式与内容是否规范。
4. 编号备案:文件管理部门对审核通过的公文进行编号备案,并在备案册或电子备案系统中登记相关信息,包括公文编号、备案日期、备案人员等。
5. 归档保存:备案完成后,文件管理部门将公文存入档案库或电子档案系统中,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通过以上的审核与备案流程,可以确保行政公文的合法性、准确性与规范性,促进行政工作的高效运行与信息传递的畅通。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公文审核与备案流程可能会因不同的机关、部门或地区而有所差异,具体操作步骤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以上介绍的流程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定进行。
公文审核
审核公文是办公厅(室)一项重要职责,可以起到事先把关、减少错漏的作用。
审核要把好四关:
1、内容关。
一般说来,公文在拟制过程中要经过慎重研究才能形成决策,不会出现内容重大失误,但不排除个别观点失妥、某些环节疏漏的情况发生,审核时要加以弥补。
2、规则关。
如是否需要行文,发文形式是否得当;主送、抄送是否符合行文规则;是否需要协商、会签;文种使用是否正确等等。
由于审核者对公文处理规章制度比较熟悉,可以对文稿中不符合行文规则的部分加以纠正。
3、表达关。
文稿中出现的错误绝大多数都是表达问题,也是审核把关的重点之一。
主要应审核:
(1)结构是否清晰、严谨。
(2)篇幅是否精炼。
(3)语句是否通畅;用词是否准确,搭配是否得当;有没有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
(4)是否符合《办法》对草拟公文的具体规定如引文、结构层次序数、数字用法等。
(5)标点符号是否规范。
4、格式关。
特别是对新格式的新规定如上行文要标注签发联系人姓名及电话等加以注意。
要掌握好公文审核的定位,即审核是从签发人的角度全面检查文稿质量,但是处在参谋、助手的地位,只有建议权,
没有决策权。
对文稿的修改意见要与拟稿单位和经办人认真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修改;如意见有分歧,要与拟稿单位协商,必要使办公室负责人要出面协调。
审核切忌擅自修改、超越职权,但也要一丝不苟,不讲情面,严格把关。
重要的文稿办公室负责人应亲自审核。
审核最好设置专人或指定人员负责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
审核人要熟悉机关和本系统全面工作,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较高的文字水平。
谈谈公文文稿的审核
谈谈公文文稿的审核公文文稿的审核一、引言公文文稿的审核是公文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审核能够确保公文的合法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本文将就公文文稿的审核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审核的目的、流程、责任人以及审核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二、审核目的公文文稿的审核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确保公文的法律依据和合法性。
2-确保公文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确保公文的格式和文体符合规范。
4-确保公文的语言简练、逻辑严密。
三、审核流程公文文稿的审核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初审:由公文起草人将公文文稿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人员进行初步审核,主要审核文档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是否符合要求。
2-会签:初审合格后,公文需要依次通过相关部门的会签。
会签部门负责审核公文是否符合各自职责范围、内容是否准确。
3-统筹:会签完成后,公文需要经过综合部门或负责整体工作的人员进行统筹审核,确保公文的内容和形式与整体工作要求相符。
4-核稿:公文的最终版本需要由主管领导或核稿人员进行审核,主要审核公文的合法性、重要性和风险性。
四、审核责任人公文文稿的审核责任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角色:1-公文起草人:负责起草公文并提交初审。
2-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初审和会签工作。
3-综合部门负责人:负责统筹审核工作。
4-主管领导或核稿人员:负责最终审核工作。
五、审核注意事项在进行公文文稿审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合规性:审核人员需要确保公文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违法违规行为。
2-内容准确性:审核人员需要核对公文中的各项数据、事实和描述是否准确无误。
3-语言规范性:审核人员应关注公文的语言表达是否规范、准确,避免使用模糊或不合适的词语。
4-文档格式:审核人员需确保公文的格式、排版和编号等符合规范要求。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公文:指由机关、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出具的具有法定效力的书面文件。
2-审核:指对公文文稿进行仔细检查、审查和评估的过程。
公文的审核
公文的审核公文的审核,是公文稿付印之前的全面审核、把关,是各级行政机关的文书处理综合部门的核稿人员对承办处、科(室)草拟的文稿和部门代拟稿的审查、核对、把关,并提出审核意见或写明审核情况,最后呈领导人审签的全过程。
公文的审核,是公文制作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它不仅仅是对文字、格式校核的把关,更重要的是确保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规定以及领导意图的准确体现,直接为领导决策服务。
因此,公文的审核是确保公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非常细致而又严谨的工作。
它要求公文核稿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文稿从内容、文种、格式到会签手续等方面严格衡量,逐字逐句审核,严格把关, 杜绝不准确、不规范的文件印发。
审核的总的要求是:全面审核,认真负责,仔细推敲,反对粗枝大叶,反对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努力使文稿准确、全面、完整。
公文审核应注意的六个方面(一)是否需要发文。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必要的发文。
1、为应付上级而发文。
对某些工作,上级已发文,下级只需贯彻执行即可。
但由于一些地区和部门把是否行文纳入了目标管理,就逼得下级发“应付文件”。
2、为搪塞下级而发文。
一些地方和部门为向上级表明重视,便对上级下发的文件依样画葫芦,再发一个内容雷同、全无新意的文件,以便对上对下都有交代。
3、属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专业会议纪要、不成熟的文件以及可以口头或用电话等其它方式处理的事项,可以不另行文。
(二)文件内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同现行有关规定有无矛盾。
(三)涉及有关部门和地区的问题是否协商一致。
一些文件内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其贯彻实施需要得到有关地区和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办文机关不主动与涉文地区或部门协商、会签,也不送有关领导审批,便草草发文,造成认识不统一、意见不一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贯彻落实。
因此,凡未经协商的,应退回来文单位重新会签。
如协调中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应将分歧意见如实汇报,并由主办处、科(室)在拟办中提出建议和意见,一并报请有关领导同志审定。
政府公文的审核与检查步骤
政府公文的审核与检查步骤政府公文是政府机关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重要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和指导意义。
为了确保公文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合法性,政府机关在发布前会进行严格的审核与检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政府公文的审核与检查步骤。
一、内容审核政府公文的内容审核是确保公文内容准确、完整、合法的重要环节。
在内容审核过程中,审核人员会对公文的文字表达、法律条文引用、数据统计等进行仔细检查。
他们会核对每个字词的准确性,确保公文的表述不会产生歧义或引起误解。
同时,审核人员还会检查公文中引用的法律条文是否准确,确保公文的法律依据正确无误。
此外,他们还会对公文中的数据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计算方法准确。
二、格式审核政府公文的格式审核是为了确保公文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在格式审核中,审核人员会检查公文的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等格式要求是否符合规定。
他们会确保公文的字体和字号与规定一致,行距和段落间距符合规范要求,页边距设置正确。
此外,他们还会检查公文的页眉、页脚、页码等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公文的整体格式规范、统一。
三、法律合规审核政府公文的法律合规审核是为了确保公文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在法律合规审核中,审核人员会仔细检查公文的法律依据和法律适用情况。
他们会核对公文中引用的法律条文是否适用于该公文的具体情况,是否符合法律的要求。
同时,审核人员还会检查公文的发布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确保公文的发布符合法律程序。
四、逻辑严谨审核政府公文的逻辑严谨审核是为了确保公文的逻辑关系清晰、条理分明。
在逻辑严谨审核中,审核人员会检查公文的段落结构、句子表达、逻辑推理等。
他们会确保公文的段落结构合理,每个段落的主题明确、层次清晰。
同时,审核人员还会检查公文中的句子表达是否准确、简明扼要,避免使用模糊、歧义的语言。
此外,他们还会检查公文的逻辑推理是否严密,确保公文的论证过程合理、有力。
五、文字修饰审核政府公文的文字修饰审核是为了确保公文的文风得体、语言简洁。
第七章 公文的审核
(五)审核文稿本身的政策规定是否自 相矛盾或存在漏洞 (六)审核文稿的政策、规定是否具有 可行性 (七)审核文稿的政策、规定及相关口 径是否超出了职责范围 (八)审核文稿引述有关政策规定是否 准确
二、语言表述的正确规范 (一)关于主题的鲜明性问题 审核公文首先要考虑主题是否明确,具 体来说,一是看主题是否突出;二是主 题的表述是否充分;三是材料的选用是 否紧扣主题。
第一节 公文审核部门对公文进 行统一审核把关的重要性
一、对公文进行审核把关,是公文审核部 门为领导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当好参谋 和助手的重要事项 二、对公文进行审核把关,是避免官僚 主义和防止分散主义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 公文审核的主要内容
公文审核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策法规的准确适用;二是语言表述 的正确规范;三是行文关系和内部运转的 合理合规;四是相关细节的严谨规范
一、政策法规的准确适用 政策是党和国家机关动员、组织和指导工作的依 据,法律法规是国家机关行政的规范和准则。政 策法规的准确适用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八个方面 的问题: (一)公文是否与党和国家的政策口径保持一致 (二)公文是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持一致 (三)审核公文与以往政策规定的联系 (四)审核文稿与平行机关政策规定的关系
常见的主题方面的毛病主要有: 1.主题不明确,主旨不清楚 2.主题不突出,针对性不强 3.材料的选用偏离主题 4.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或内容与标题错位
如何处理主题与材料的关系: 一是要删除不典型、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 大的材料,使主题更加突出;二是要对材 料进行提炼,使主题更加鲜明;三是要注 意标题是否准确概括了公文的内容,或是 否存在内容与标题错位的情况。
(四)关于语言表达的规范化问题 第一,如何对公文的语言文字进行加工锤炼 公文的语言应该平白、朴实产,表述应直述不曲、 简明明确,要把重复的意思和事例、无须受方了 解的事件及过程、不必要的修饰性语句尽可能删 去。 (2)要对语言的表达进行推敲,要注意语句是否 通顺,用词是否贴切,遣词造句是否符合语言规 范。 第二,公文在语言文字上常见的错误 (略)
公文审核规范(3)
公文审核规范(3)公文审核规范(3)公文审核是指对公文进行细致、全面的审查和审定,以确保公文内容准确、规范、符合要求。
公文审核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有助于提高公文的质量和效率,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顺畅性。
为了规范公文审核的过程,以下是公文审核的一些规范。
一、审查公文格式和排版1.标题:公文的标题应准确、简洁、明了,符合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2.字体和字号:公文中的字体和字号应统一,一般采用宋体或仿宋体,字号一般为小四号(14号),标题可以使用二号或三号字。
3.行距和段间距:公文的行距和段间距应统一,一般采用1.5倍行距,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
4.页边距:公文的页边距一般为上下左右各为2.5厘米,便于装订和保存。
6.文字段落:公文的开头一般空两个字符,正文的首行空两个字符,段落之间空一行。
二、审查公文内容和语言1.逻辑结构:公文的结构应符合逻辑,内容层次分明,段落过渡自然。
2.用词规范:公文中的用词应准确、简练、科学,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词汇。
3.语法正确:公文中的语法应正确,避免出现主谓不一致、时态混乱、句子结构不完整等语法错误。
4.表达清晰:公文中的表达应清晰、明了,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句,以免引起歧义。
5.杜绝口语化:公文要避免使用口头语言、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要力求文雅、规范。
三、审查公文事实真实性和证据充分性1.核实事实:公文内容应基于真实的事实,避免夸大、虚假、夸张等情况。
3.事实依据:公文应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如相关文件、证明材料、调研报告等,用以支持公文的内容。
四、审查公文法律合规性和规章制度的符合性1.法律合规:公文的内容和操作要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出现违法行为。
2.规章制度符合性:公文的内容和操作要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避免违背规章制度的规定。
3.依法授权:公文中使用的权力和权限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避免超越职权范围。
五、审查公文文件正确与全面1.文件材料齐全:公文要求提供的文件材料齐全,确保公文的完整性。
公文审核制度和流程
公文审核制度和流程一、审核目的与原则公文审核的目的是确保公文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合法性,提高公文的质量和权威性,同时遵循精简、高效、保密的原则。
二、审核范围与类型1. 审核范围:公文审核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文,以及其他需要审核的文书材料。
2. 审核类型:公文审核的类型包括请示、报告、通知、意见、决定、纪要等各类正式和非正式公文。
三、审核标准与要求1. 审核标准:公文审核应符合国家公文处理标准和本单位公文处理规定,包括文种使用、格式规范、行文规则等方面。
2. 审核要求:审核人员应对公文的政策性、针对性、实用性、合法性和逻辑性进行审核,确保公文内容准确、文字简练、表达清晰。
四、审核流程与步骤1. 收文登记:对收到的公文进行登记,记录来文单位、文号、标题、日期等基本信息。
2. 初步审核:对公文进行初步审核,包括文种使用、格式规范等方面。
3. 详细审核:对公文的内容进行详细审核,包括政策性、针对性、实用性、合法性和逻辑性等方面。
4. 修改与完善:根据审核结果,对公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5. 领导审批:将修改完善的公文呈领导审批,按照领导意见进行最终修改。
6. 签发与印发:领导审批通过后,进行签发和印发。
五、审核结果与处理1. 审核结果:审核结果分为通过、不通过和需要补充材料三种情况。
2. 处理方式:根据审核结果,分别进行处理。
通过的公文继续流程处理,不通过的公文需要重新修改后再次提交审核,需要补充材料的公文需通知来文单位进行补充。
六、审核人员与职责1. 审核人员:公文审核应由专门的公文处理人员或指定的审核人员进行。
2. 职责:审核人员负责按照国家和本单位公文处理规定对公文进行审核,确保公文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合法性,并对审核结果负责。
七、审核制度与监督1. 审核制度:制定完善的公文审核制度和流程,明确各级领导和审核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公文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公文审核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公文审核简答题
公文审核简答题摘要:一、公文审核的重要性1.公文审核的定义2.公文审核的作用3.公文审核的要求二、公文审核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2.合规性原则3.合理性原则三、公文审核的流程1.审核前的准备工作2.审核过程中的关键环节3.审核完成后的后续工作四、公文审核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格式问题2.内容问题3.程序问题五、提高公文审核质量的方法1.加强审核人员培训2.完善审核制度3.提高审核效率正文:公文审核简答题公文审核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在处理公务过程中,对公文的内容、格式、程序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审批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对于保证公文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公文审核的重要性、基本原则、流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提高公文审核质量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公文审核的重要性1.公文审核的定义公文审核,是指在公文拟制、办理、管理过程中,对公文的内容、形式、程序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和审批的活动。
它旨在确保公文的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格式规范、程序合法。
2.公文审核的作用公文审核具有以下作用:(1)保证公文内容的合法性,防止违法公文的出现;(2)确保公文格式的规范性,提高公文处理效率;(3)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彰显发文单位的权威性;(4)提高公文质量,促进政务公开和信息传递。
3.公文审核的要求公文审核应遵循以下要求:(1)全面审查,确保公文内容、形式、程序无误;(2)及时审批,防止公文积压影响工作进展;(3)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公文不予审批。
二、公文审核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公文审核应确保公文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在审核过程中,要对公文的法律法规依据、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
2.合规性原则合规性原则是指公文审核应确保公文符合规定的格式、结构、编号等要求。
在审核过程中,要对公文的格式、编号、签发人等方面进行细致检查。
3.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指公文审核应确保公文内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公文审核把关十要点
公文审核把关十要点
好的,以下是修改后的口语化版本:
一、先想清楚为啥写这个。
写公文前,得知道自己为啥写这个。
是为了传达什么信息?还是想让别人做啥?得心里有数。
二、格式得对。
公文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格式得对。
标题、正文、结尾、署名,都得按规矩来,不能乱来。
三、逻辑得清晰。
公文得让人一看就懂,逻辑得清晰。
从头到尾,每段都得有个中心思想,得让人家知道你在说啥。
四、说话得准确。
公文里的话得准确,不能模棱两可。
得用正式的语言,别整那些乱七八糟的词汇。
五、数据得核实。
公文里的数据得靠谱,得自己查清楚。
别瞎写,不然人家不信任你。
六、内容得真实。
除了数据,公文的内容也得真实。
别瞎编,得基于事实。
七、得好好审查。
公文写好后,得好好审查。
错别字、语法错误、格式问题都得查,确保没问题。
八、得符合法律。
公文得符合国家法律,不能违法。
写之前得了解相关法律,不然麻烦大了。
九、考虑读者需求。
写公文时,得想想读者想看啥。
得把信息写得实用,满足读者需求。
十、得随时更新。
政策和环境都在变,公文也得跟上时代。
得随时更新内容,保持最新。
谈谈公文文稿的审核
谈谈公文文稿的审核
公文文稿的审核是指对公文文稿的内容、格式、语言、逻辑等方面进行审查、检查和
审定的过程。
公文文稿的审核对于确保公文的准确性、规范性、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公文的质量,保证公文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公文文稿审核的重要方面:
1. 内容审核:审核公文文稿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合理、清晰,是否与事实相符,是否有错误、遗漏等问题。
2. 格式审核:审核公文文稿的格式是否符合规定,包括公文的标题、文件号、发文单位、发文日期、签署人等是否齐全、准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布局和格式要求。
3. 语言审核:审核公文文稿的语言是否规范、准确、通顺,是否使用了正确的文字和
词汇,是否存在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病句等问题。
4. 逻辑审核:审核公文文稿的逻辑是否严密、合理,各部分之间是否有逻辑关系,不
同观点是否有逻辑衔接,表达是否清晰、连贯。
5. 法律审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审核公文文稿是否符合法律要求,是否有违法之处,是否有涉及机密信息等问题。
公文文稿的审核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通常由相关部门的领导、专职审核人员或者相
关专家进行审核。
审核过程应尽可能全面、细致、客观地审查公文,遵循公文的规范性、科学性、效率性和便于被审阅的原则。
审核后,对于有问题的地方应进行修改、
补充或者提出意见建议。
公文审核把好四
公文审核把好四篇一:公文审核要把好五关公文审核要把好五关公文审核,又叫核稿,顾名思义,就是对文件草稿的审核。
核稿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文件质量,有利于贯彻执行。
因此,必须认真负责地做好核稿工作,起到公文把关的作用。
根据我们的实践和体会,公文审核,要把好五关:一、行文确认关。
首先,是否需要行文?凡是可以口头、电话等方式请示事项,报告情况和通知事情,只要能解决问题,就不要行文。
对不需要行文而行文的,审稿人有责任提出建议。
其次,以什么名义行文?是以职能部门的名义行文还是以办事机关(办公厅或办公室)的名义行文,涉及到行文的权限问题,必须加以区分。
内容属于业务性的,一般应以职能部门名义行文,不能以办事机关名义行文,反之一样。
第三,以什么形式行文?是以通知形式行文还是以函的形式行文,是由其内容的需要而决定的,不能随便混用。
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审稿人都要及时提出意见,请有关领导裁决。
在行文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事情,本属部门或单位职权范围内的事,不必报上级机关审批发文;有些专业会议纪要,内容大部分是会议讨论的问题,涉及的面比较广,有的还未定论,不宜领导批准发文。
这两个问题,需要上下共同注意,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尽量不发。
二、政策法规关。
公文的基本功用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
因此,公文中的观点和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措施是否具体而切实可行;要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界限是否明确、清楚。
对不符合方针、政策的,不应该呈批,对违反现行法律、法规的,要建议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修改后再送批送印。
三、文字质量关。
公文的内容,是以一定的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字表达如何,直接关系到公文的质量,影响到对公文的贯彻执行。
审稿时,要看公文的文字表达是否准确、简洁、明白、通顺,语气是否得当,语言是否合乎逻辑和规范。
对文字表达不准确的词语要修改。
公文审核“四必看”
SECRETARY ’S COMPANION2023年第3期秘书之友公文是各级党政机关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
公文审核在整个发文链条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确保公文质量、维护公文效力权威的重要一环,容不得半点差错。
为避免偏差和失误,保证公文质量,公文审核需做到“四必看”。
一、看发文意图发文意图是公文审核的出发点,体现了发文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探明依据、判断必要性、明确规格,是做好公文审核的第一步。
1.了解发文依据发文一般有三方面依据:一是参照上级文件发文,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出台具体可行措施;二是遵循以往发文惯例按常规发文;三是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发文。
公文审核切忌盲目,凭经验办事。
公文审核人员要多关注近期的领导批示和讲话、开展的重要活动,多查阅近期流转的通知、通报、会议纪要等收发文件,并与拟稿单位多沟通勤交流,以充分了解发文缘由和意图。
2.判断发文必要性公文的效用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大力整治“文山会海”是提高办事效率、减轻基层一线负担的有效方法。
为维护公文的实用性、严肃性,要对发文必要性严格把关,看文件内容是否具有普适性,是否属于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是否照抄照搬照转上级文件,是否属于计划内发文。
严禁重复发文,对内容相近、能归并的尽量归并;对可采用电话等方式布置或已开会部署并明确具体任务的,一律不发文;对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
3.明确发文规格在明确了确需发文后,就要考虑发文规格问题。
首先确定文件发文主体以及发给谁,以此明确以什么名义发文,用什么文种,是上行文、下行文还是平行文;再根据文件内容、发文目的、要求和篇幅长短,来明确具体适用的发文字号,如有上级文件还需参考上级文件或者以往发文惯例等,综合判断后再确定具体使用何种文号,采用便笺、白头还是红头文件何种形式;最后要考虑文件是否涉密和紧急程度等问题。
只有掌握了以上信息,才能为后续文件审签办理打好基础。
公文审核制度
公文审核制度
公文审核制度是一种组织内部的制度,旨在规范公文的起草和审核流程,确保公文的
准确性、合法性和效率。
公文是组织内部的重要文件,涉及到组织的决策、命令、通
知等重要内容,因此需要经过审核以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公文审核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起草公文:公文起草人根据组织的需求和要求撰写公文内容,确保内容准确、清晰、简明。
2. 内部审核:公文起草完成后,由内部审核人员对公文进行审核。
内部审核主要包括
对公文的法律法规性、专业性、逻辑性、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审核,确保公文符合相
关要求和标准。
3. 部门审核:内部审核通过后,公文需要送交相关部门审核。
相关部门审核人员主要
负责对公文内容进行专业性审核,确保公文内容与该部门的工作要求相符。
4. 领导审核:经过部门审核后,公文需要送交相关领导审核。
领导审核人员主要负责
对公文内容进行重要性和决策性审核,确保公文内容符合组织的战略和目标。
5. 最终审核:经过领导审核通过后,公文需要进行最终审核。
最终审核人员主要负责
对公文的格式、用词、排版等方面进行审核,确保公文整体质量和形式符合要求。
公文审核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公文的质量和准确性,避免因公文错误或不合规范造成的
损失和纠纷,提高公文的效率和执行力。
同时,公文审核制度也能规范公文起草和审
核流程,提高组织内部工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公文文稿审核 五关 的基本要求、原则和重点
公文文稿审核五关的基本要求、原则和重点公文文稿审核的基本要求、原则和重点是:语法准确:公文文稿要求语法准确,没有拼写错误、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句子结构清晰等。
在审核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各类语法错误,如主谓不一致、动词时态错误等。
用词规范:公文文稿用词要规范、准确,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和俚语表达。
审核时需注意是否存在词语重复、敏感词汇使用等问题。
逻辑严谨:公文文稿要求逻辑严谨,各段之间要有明确的逻辑关系,观点和论据要有合理的衔接和推导。
在审核时要关注文章结构是否合理、段落之间是否转折、因果关系是否清晰等。
内容完整:公文文稿要求内容完整,无遗漏或纰漏。
审核时需检查文章内容是否全面、准确,是否包含必要的信息、数据等。
格式规范:公文文稿要求格式规范,包括标题、附件、签名等的位置和格式要求。
在审核时要确保格式符合相关的规定。
审核公文文稿的原则是: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审核公文文稿要确保文稿的内容准确、权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审核公文文稿要保持文稿整体的一致性和连贯性,避免信息和表述之间的矛盾和重复。
突出重点和简明扼要:审核公文文稿要突出重点,对必要的信息进行强调和清晰表达,同时避免内容冗长、废话过多。
遵循规范和标准:审核公文文稿要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文稿的格式、用词、语法等符合要求。
审核公文文稿的重点是:核对信息的准确性:核对公文文稿中的各类信息是否准确、完整,关注是否存在错误、遗漏或不实的情况。
检查用语和格式的规范性:检查公文文稿的用语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标点符号、格式等方面的错误或不合规的情况。
分析文稿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分析公文文稿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段落和篇章是否衔接紧密,观点和论据是否合理。
验证公文文稿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验证公文文稿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确保其合法性和合规性。
确保公文文稿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确保公文文稿在相关领域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避免存在内容错误或随意扩充的情况。
行政公文的审核与审查标准
行政公文的审核与审查标准行政公文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法制定、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为了保证行政公文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合法性,需要进行审核与审查。
本文将就行政公文的审核与审查标准进行探讨。
一、审核标准1. 法律合规性行政公文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容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审核时要对公文的法律依据、适用范围、程序要求等进行仔细检查。
2. 逻辑性与严密性行政公文涉及复杂的行政程序和政策要求,需要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审核时要仔细检查公文中的条理性、连贯性,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内容准确性行政公文应准确、详实地表达内容,不得存在模糊、含糊或错误的表述。
审核时要核对公文中的数据、事实、资料等,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文风规范行政公文应采用规范的文风,不得使用夸张、俗气或与公文性质不相符合的语言。
审核时要检查公文中的措辞、用词、语法等,确保文风得体、正式。
5. 文件格式规定行政公文的格式一般有标题、开头、正文、结尾等要求,审核时要检查文档的格式是否符合规定,包括字体、字号、行距、页眉页脚等的设置。
二、审查标准1. 行政程序合法性审查行政公文时,需要核对行文程序的合法性,包括行文事由、主体资格、授权程序等。
对于需要法定权限才能发布的行政公文,还要审查发布单位的合法资格和权限是否符合规定。
2. 逻辑推理合理性审查行政公文时,要从逻辑上检查公文的合理性,确保推理过程连贯合理,判断结论的合法合理。
3. 决策程序合法性对于行政公文中涉及的决策内容,要审查决策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包括决策的依据、参考文件、意见征求等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4. 权限范围与限制审查行政公文时,要核对行政机关的权限范围与限制,公文内容应在行政机关的管辖范围之内,不得超越职权。
对于跨部门、地区的公文,还要审查涉及部门、单位的权限范围。
5. 依据合法性审查行政公文时,要查验公文的依据是否合法,包括法律的依据、政策的依据、文件的依据等是否符合规定。
行政公文的审核和盖章要点
行政公文的审核和盖章要点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对外发布信息、作出决策、传达意见的正式文件。
它具有法律效力和行政约束力,是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行政公文的准确、规范和合法性,行政公文的审核和盖章成为必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行政公文审核和盖章的要点。
一、行政公文审核要点1.内容审核行政公文的内容审核是确保文件内容准确、详细、逻辑清晰的重要环节。
在内容审核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核对文件的标题、正文和附件,确保无错误和遗漏。
(2)检查文件中的事实依据和数据统计是否准确可靠。
(3)审查文件的表述是否清晰明确,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4)核对文件中的法律、法规引用和参考文献,确保准确无误。
2.格式审核行政公文的格式审核是保证文件格式规范、一致性和专业性的重要环节。
在格式审核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核对文件的标题、编号、日期,确保统一且符合规定。
(2)确认公文的密级和保密期限,避免泄露重要信息。
(3)检查文件的文字大小、字体、行距等格式是否符合规范。
(4)核对公文的页码和页眉页脚,确保完整和连贯性。
3.权威审核行政公文的权威审核是保证文件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的重要环节。
在权威审核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核对公文发文单位和签发人,确保发文单位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2)确认文件的签发权限和授权流程,确保合规和合法。
(3)检查公文的审批和会签人员,确保符合规定和程序。
(4)核对文件的印章和电子签名,确保真实可靠。
二、行政公文盖章要点1.盖章范围行政公文的盖章范围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需要盖章的部分包括:(1)文件的首页或封面,标识文件的正式性。
(2)文件的末页,标识文件的完整性。
(3)需要确认和证明的部分,如签名、公章、印鉴等。
2.选择合适的盖章方式行政公文的盖章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
常见的盖章方式包括:(1)公章:一般用于标识行政机关的正式文件。
(2)行业专用章:针对特定行业或部门的专用章,如财务章、人事章等。
谈谈公文文稿的审核
谈谈公文文稿的审核公文文稿的审核是文稿送交领导人签发前的关键性程序。
它前承拟稿环节,后启签发环节,在整个公文处理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干脆影响着公文的质量。
公文文稿的审核工作一般由办公室主任或阅历丰富、水平较高的文字秘书负责,主要对文稿内容、政策界限、事实数据、实施举措、决策意图、条理结构、文字表达、行文程序、公文格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核。
结合公文处理的实践,本文就机关单位的公文审核,从以下八个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审核重点和审核标准,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审政策界限精确与否就详细的机关单位而言,公文是机关单位各种决策及其实施措施的载体,其内容既要对上级机关负责,又要对下级单位负责。
对上级机关负责,就是说其公文承载的任何决策必需与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其上级机关的指示相一样,必需与国家的法律规定相符合,任何冲突或不一样之处都必需坚决予以修正,否则,即使已经分发出去的公文也是难以生效的。
对下级单位负责,就是说其公文内容必需与下级单位的实际状况相协调,其决策及其实施措施必需对下级单位的工作有详细而实在的指导意义。
在详细的公文实践中,我们发觉下级机关单位的公文,能够很好地维护上级机关的权威性,公文的内容与国家政策、法律及其上级机关的指示相一样,无冲突之处。
但自己机关单位制定的政策和实施看法,有时却出现政策界限模糊、政策规定过死或过宽泛、政策前后冲突等错误,给下级机关的执行带来不少困难。
所以,公文的政策界限,必需从与国家大政方针的一样性和对下级机关单位的政策清楚度这两个方面去审核,惟此,方能全面地吃准各种政策。
二审事实数据真实与否公文是政策的载体,事实数据是决策的依据,那么事实数据的真实性就关系着政策的真实性与可行性。
可见,符合实际的事实数据即真实可*的事实数据才是公文的真正生命。
凡公文涉及到的对详细人的评价,对工作的全面分析,都要运用辩证的观点去审核,既看到特长也看到短处,既看到成果也看到不足,力求客观精确。
公文审核制度
公文审核制度
(1)审核范围:以全会名义发出的公文。
(2)审核程序。
各部室起草的公文,先由拟稿人自行审核,经本部室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交由办公室核稿;涉及其他部室业务的要先经过相关部室会签后,再送办公室核稿;办公室核稿后,拟稿部室将拟发公文呈送主管主席审核后,送主席签批。
(3)审核职责。
公文审核实行具体分工制。
①各业务部室公文审核工作由部长负责,主管主席负总责。
主办部室与相关部室会签的公文,相关部室负责人和有关人员也要按照分管的业务工作范围和职责对公文进行审核。
③办公室全面负责机关公文核稿工作。
④公文每经一个环节,有关审核人员都要签署自己的意见、姓名、时间。
公文经领导签批后,拟稿部室送办公室加盖印章后发出。
(4)公文审核处理。
办公室人员核稿时,对有缺欠的文稿要及时提出意见,以便修改、补充和完善;对涉及会内其他部室业务范围但未会签的,退回拟稿部室会签后再行核稿;对公文内容不完善或文字需要做较大改动的,提出修改意见后,退回拟稿部室重新拟稿;文稿内容或文字虽有一些问题,但不需作较大改动的,由核稿人员核稿;核稿改动较大的,须经拟稿部室负责人审签认可。
(5)公文审核要求。
核稿人员核稿时必须抓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核稿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核稿人员要敢于负责;对需要协商或请示的问题,要主动协商,及时请示,不自作主张;公文审核要遵守保密工作有关规定,严守党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的审核公文的审核,是公文稿付印之前的全面审核、把关,是各级行政机关的文书处理综合部门的核稿人员对承办处、科(室)草拟的文稿和部门代拟稿的审查、核对、把关,并提出审核意见或写明审核情况,最后呈领导人审签的全过程。
公文的审核,是公文制作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它不仅仅是对文字、格式校核的把关,更重要的是确保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规定以及领导意图的准确体现,直接为领导决策服务。
因此,公文的审核是确保公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非常细致而又严谨的工作。
它要求公文核稿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文稿从内容、文种、格式到会签手续等方面严格衡量,逐字逐句审核,严格把关, 杜绝不准确、不规范的文件印发。
审核的总的要求是:全面审核,认真负责,仔细推敲,反对粗枝大叶,反对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努力使文稿准确、全面、完整。
公文审核应注意的六个方面(一)是否需要发文。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必要的发文。
1、为应付上级而发文。
对某些工作,上级已发文,下级只需贯彻执行即可。
但由于一些地区和部门把是否行文纳入了目标管理,就逼得下级发“应付文件” 。
2、为搪塞下级而发文。
一些地方和部门为向上级表明重视,便对上级下发的文件依样画葫芦, 再发一个内容雷同、全无新意的文件,以便对上对下都有交代。
3、属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专业会议纪要、不成熟的文件以及可以口头或用电话等其它方式处理的事项,可以不另行文。
(二)文件内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同现行有关规定有无矛盾。
(三)涉及有关部门和地区的问题是否协商一致。
一些文件内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其贯彻实施需要得到有关地区和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办文机关不主动与涉文地区或部门协商、会签,也不送有关领导审批,便草草发文,造成认识不统一、意见不一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贯彻落实。
因此,凡未经协商的,应退回来文单位重新会签。
如协调中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应将分歧意见如实汇报,并由主办处、科(室)在拟办中提出建议和意见,一并报请有关领导同志审定。
(四)文件提出的政策界限、措施和要求等是否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对含混不清、模棱两可或者脱离实际、过于繁琐之处,应与报文单位研究修改。
(五)引文是否无误,引文方法是否规范,文字表述是否准确、严密、简练,标点是否正确,文件格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六)凡需提请一定会议审定的文件,应提出交何种会议审定的建议,报请分管领导审阅后,列入议程。
公文审核应把好“四关”具体来说,公文审核应把好政策关、文字关、格式关和程序关。
(一)政策关。
公文作为传达政令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要求公文处理部门在公文的审核把关中要讲政治。
要求公文的审核人员要强化政治观念、政策意识,把好政策关。
1、审核公文所反映和体现的基本立场、观点,所提出的意见、措施、办法和要求,以及所得出的结论,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的指示、决议,同现行有关规定有无矛盾。
2、对于因情况变化而需要对原有政策作出变更或提出新的政策规定的,应与有关部门协商并就其必要性、可行性作出文字说明,同时在表述上注意前后之间的衔接,并要求有关部门附上原有政策规定的文件材料,供审签领导把关。
3、文稿中的内容有无政策界限不清,或把政策界限规定得过死、过宽的情况。
有没有党政不分、内外不分的问题。
4、文稿中的观点、提法是否正确,提的意见、办法是否符合实际,有无主观武断、片面的或者绝对化的问题。
5、文稿中所下的结论是否恰当,理由是否充足,收文机关是否能接受,文稿中下的结论涉及到其它部门是否经过充分的研究商讨,意见是否统一等等。
如果公文内容与法律、法规和政策不一致,审核人员就应提请起草单位弄清情况,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协商修改。
(二)文字关。
公文是一种通过文字来传达政令的重要工具,它依赖于文字的准确、简洁和明白的表述。
同时,公文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有它的常用字句和固定的书写方式。
因此,公文的审核中,对文字的要求是严谨而细致的,要求审核人员以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字斟句酌,锤炼文字,力求使文稿准确运用公文语体,达到以记述为特征,以实用为目的,把准确性、简洁性作为最基本的要求,使每一个字都有每一个字的作用,每一句话都有每一句话的力度。
1、语言表述应准确、简洁和明白。
准确。
就是要求文稿准确传达政令,如实反映情况,确切体现公文的内容和基本精神,观点明确。
简洁。
要求文稿的用语要精炼。
要用较短的文字简明扼要、准确地表达丰富而深广的内容,力戒穿靴戴帽。
要提倡写短文,反对空话、套话。
明白。
由于公文是用来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商洽工作以及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因此,要求文稿在表述上必须明白易懂,直达其意,不渲染,清楚明白。
2、篇章结构。
要求文稿的层次清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必要时,要忍痛割爱,对文稿材料进行增删和改换,即删掉多余的段落,增补新的材料,增加某些引文。
要从大处着手,统观全篇,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统盘考虑和处理文稿,防止顾此失彼,破坏公文结构的整体性。
3、逻辑。
要求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严密、合乎逻辑。
4、语法修辞。
用词要合乎语法规范,句子通顺、完整;无错别字、生僻字、怪字;无错用数码、标点符号;无滥用省略和简称。
(三)格式关。
由于公文是一种具有特定体式的文章,因此,起草公文和审核公文都要注意体式,使其合乎公文体式的要求。
对公文体式的把关是一项重要的、规范性很强的工作。
要求审核人员在工作中发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每篇文稿都要从标题、发送范围、正文、附件到成文日期和落款,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核,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规范文件不出手。
审核人员要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四川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和《成都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确定的原则规范文稿的体例格式。
1、行文名义是否得当,在行文名义上,一些部门或起草单位为提高文件的规格往往不需要政府或政府办公厅(室)发文的,却要求以政府或政府办公厅(室)发文,影响了政府公文的权威性,审核时需要注意把关。
2、公文使用是否合适。
在行文中,“请示”、“报告”不分,或“请示报告”连用的情况常常发生。
审稿时需要认真阅读文稿内容,审核文种使用是否恰当。
3、标题有无毛病。
按照规定,标题必须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要素组成。
但是在行文中,往往容易忽视“发文机关” 、使标题不完整,需要审核人员及时补充完善。
4、发文字号是否准确。
5、发文机关是否准确。
6、会签中部门印章、领导签字是否齐全。
7、有无附件,附件名称前后是否一致。
8、涉及紧急或秘密事项的文件紧急程度或密级的标定是否恰当。
一些办文的同志往往把需要印刷部门尽快印出来的文件标注为“急件” 。
这种随意性的标注“急件”往往造成公文运转中急与不急的混淆,反而会误大事。
因此,“急件”的标准应根据文件内容的紧急程度来定,而不应随意标注。
9、人名、地名的引用是否准确。
人名、地名的引用应准确无误。
在审核文稿中,对涉及政策性、法规性的问题核稿时往往是比较谨慎的。
而对于人名、地名等却往往容易忽视。
如从人名来说,如果是众所周知的名人、领导,一般不容易出错;而对不熟悉的人名及其单位,如不认真核对,很难保证不出差错。
这就需要我们在核稿时,要再次核对,甚至找起草单位核对,尽量避免出错。
10、数字的审核。
一是要求准确;二是要规范。
按照有关规定,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它数字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审稿人员在核稿时,应按规定进行规范。
11、公文的引用。
引用公文应当是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公文的引用,首先的要求是准确;其次是要规范。
如果仅引用标题,或者仅引用文号,或者以公文的发文时间代替发文字号都是错误的。
核稿人员对文稿部门要提出“补齐”的要求。
在具体审核中,要认真核定。
对不符合要求的文稿,要及时增补或更换,必须完整、准确后才能正式发文。
(四)程序关。
政府部门担负的公文处理工作,任务繁重,要求高,责任大。
办文部门的同志在公文的形成过程中,文稿必须经审核人员的把关,然后按规定程序送分管领导签发。
部门内部文件送审程序:起草人员——本处(科)长——部门负责文书处理工作的处(室)门主要领导部门分管领导——部(重大问题)。
政府办公厅(室)对部门上报批转文件的送审程序:经办人员——本处(科)长——办公厅(室)文书综合部门——分管秘书长——分管文书工作的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政府分管领导——政府主要领导(重大问题)。
在文件送审过程中,属于综合性、全局性工作的文件,由正职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职领导人签发;属于涉及两位或两位以上副职领导人工作的文件,经有关副职领导人审查后送主管副职领导人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职领导人签发;经政府常务会议或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事项的文件,由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职领导人或分管副职领导人、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签发;属于政府授权以办公厅(室)名义对下级政府、政府部门安排布置工作和转发本级政府职能部门公文的文件,由政府分管副职领导人或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签发;属于办公厅(室)职权范围内的文件,由分管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签发。
在领导审核中,领导人应明确签署自己的意见、姓名和日期。
公文体式的准确规范,单靠核稿人员的把关是不够的,还要强化拟办同志的责任,严格按制度规范公文的审核把关。
审核人员对把关中发现的文稿体式不合规范的错误及时通报拟办同志,提出纠正建议,促进大家共同养成注重质量、讲究规范的良好习惯,从而减少差错,提高办文质量和效率。
公文中的常见病例(一)公文格式中的发文字号不规范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号和该年度的发文序号组成,位于文件版头下方居中处,发文字号是为文件的登记、分管、交办、引用、检索提供方便,便于收文机关与发文机关进行联系。
发文机关代字要选用能反映机关特征的两三字,如中共成都市委用“成委发” 、成都市人民政府用“成府发”目前,行政机关行文中,“发文机关代字”还有个约定俗成的特殊用法,即在发文机关代字中加进了函这一文种名称。
如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所发的正式公函,通常都编“国办函[1999]xx 号”或“川办函[1999]xx 号”。
严格说来,函只是法定公文文种之一,但习惯上都把“批复” 也作为函件对待,也编公函的发文字号。
如省政府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所发的批复,其发文字号也编“川办函[1999]xx 号”或“成办函[1999]xx 号”。
年号用阿拉伯数字并应写全,年号外须用六角形括号,如[1999],不得写为[99]。
年号的位置,应在机关代字与发文序号之间,不能放在机关代字之前或之间,如“成爱卫字[1999]40号”不得写为“ [1999]成爱卫字40 号”或“成爱卫[1997]字40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