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冠服

合集下载

历朝龙袍皇冠,看看那个最霸气!

历朝龙袍皇冠,看看那个最霸气!

历朝龙袍皇冠,看看那个最霸气!
龙袍是象征一国最高统治者的独一无二的袍服。

中国古代帝王龙袍并不是黄色的,历朝历代皇帝龙袍的色彩也不尽相同。

龙袍上都绣有九条进龙,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

从前后看,显示都是五条,名曰:九五至尊。

秦朝龙袍: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不仅给自己选用了黑色作为“龙袍”的基本色调,而且整个秦朝“衣
服旄旌节旗皆尚黑”。

注意皇冠:本图是正宗平天冠。

又名冕流冠。

汉朝龙袍: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西汉皇帝的龙袍依然沿袭了秦朝龙袍的色调,服黑色。

这一制度,直到汉文帝刘恒时才发生改变。

皇冠依旧是龙袍主流平天冠。

唐朝龙袍:唐朝时期,下诏“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老百姓的日常穿衣基本上就告别黄色了。

从此以后,黄色一直作为最高贵的颜色,为历朝历代的皇家所专享。

本图皇冠名曰:翼扇冠。

北宋龙袍: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可见开始宋朝的皇帝龙袍也是黄色。

本图皇冠比较个性,名曰:远游冠,俗称十八梁。

南宋龙袍:南宋皇家讲究五行承运的学说,宋朝是火德,火对应的颜色为赤色,因此南宋朝皇帝的龙袍一般用红色。

皇冠没有变,还是北宋的样子。

明朝龙袍:明朝的皇帝姓朱,朱也是红的意思,所以明朝就以红色为正色。

明朝的龙袍有白色、黑色、黄色、赤色四种,这四种颜色的龙袍都是正式的龙袍,但皇帝上朝大多穿黄色龙袍。

本图皇冠造型独特,名曰:乌纱冕翼扇冠。

清朝皇帝的龙袍开始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俗称长袍马褂。

本图皇冠如宝塔状,名曰:夏朝冠。

中国历代皇帝服饰

中国历代皇帝服饰

中国历代皇帝服饰礼仪之邦的古中国,礼仪的繁密主要是通过朝廷、皇家表现出来的。

皇帝在何种场合穿何种衣服,都有礼仪上的正式规定。

每个新建立的朝代都要重新制定本朝的舆服制度,规定服色(即为何种颜色为尊)。

人们印象中的皇帝形象,都是头戴旒冕的庄重模样,其实那种妨碍视线,左顾右盼就要敲脑袋的沉重东西,皇帝最不喜欢戴,在平日和后宫燕居时,皇帝自然不会戴那个累赘。

所以皇帝的服饰大致可分为礼服与常服。

具体地说,皇帝的服饰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冕服冕服是帝王、诸侯们参加祭祀盛典时所穿以与冠冕相配合的礼服。

采用上衣与下裳分开的服制,衣和裳上分别织或绣着十二章纹饰。

周代天子按照祭祀典礼的大小分别有六种冕服,除大裘服是用黑羊羔皮制作的外,另外五种都是玄(黑)色上衣,纁(红)色围裳。

战国以后,冕服制度遭到破坏,直到东汉明帝时才开始恢复,以后历代沿用,一直到明代。

但历代冕服制度变化很大,如冕服的种类,汉魏以后一般只有一种,但北周皇帝却有苍、青、朱、黄、素、玄、象、山鷩、衮等十二种冕服。

隋、唐、宋三代虽然恢复了周代的六种冕服,但常穿的只有衮服一种,明代则只有衮服。

冕服的颜色一般为玄衣纁裳,晋珐至南北朝多用皂衣绛裳,唐后期与宋、金、元各朝天子冕服为青罗衣和红罗裳,明代天子一度用玄衣黄裳。

纹章则一般天子用十二章,诸侯公卿以下各代各有不同。

弁服弁服是古代贵族男子的一种常用礼服。

上自帝王、下至士大夫都可以穿用。

弁服与弁相配,服装上用黑色丝衣,下用红色围裳,与冕服相似,但衣裳上不加章彩纹饰。

腰系茅菟草染的绛色韦末韦后,代替冕服的蔽漆。

皮弁服用细白布衣,素(白缯)裳,腰下有裥折,下系素蔽膝。

皮弁服是天子、诸侯等平时翰会、朔望视朝、田猎、大射礼时穿用的服装,魏晋时形制已有变化,唐以后改为绛色衣、素裳、蔽膝、革带、白袜、黑履或舄,宋代没有皮弁服,明代皇帝又加以恢复,其他为绛纱衣,蔽膝随衣服颜色一致,用白玉带革带、玉钩鲽绯白大带,穿白袜、黑舄。

武弁服颜色为赤,称韦末衣、韦末裳、韦末韦后,佩绶和韦末韦后都系有革带,鞋色与裳色一致,一般为有兵事时穿用。

各朝皇族服饰一览图(组图)

各朝皇族服饰一览图(组图)

各朝皇族服饰一览图(组图)龙袍:皇帝专用的袍。

又称龙衮。

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

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

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

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色的袍遂为王室专用之服,自此历代沿袭为制度。

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称帝,于是龙袍别称黄袍。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

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

清代龙袍还绣“水脚”(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统一。

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便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便服图中所绘洛神形象,无论从发式或服装来看,都是东晋时期流行的装束。

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图中帝王头戴白纱帽,外着白穿宽袖狐皮大衣(形如大袖衫),毛在外。

手执如意,也是南朝时所喜尚的习俗。

隋唐五代皇帝服饰隋唐五代皇帝服饰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

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

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为当时的常服。

此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

元代贵族便服元代贵族便服本图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像戴外白内黑的皮冠(貂皮暖帽),着浅米色毛绒衫,额前有发微微露出,垂至帽下末端向左右分披散。

冠下耳后垂鬟(两辫作成的鬟)。

按《圆史舆服志》记载有:“服白粉皮则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

此像为白金答子暖帽穿锦袍的皇帝。

明代晚期金地缂丝孔雀羽龙袍明代晚期金地缂丝孔雀羽龙袍周身绣满龙的纹样。

从服装的样式来看,样式为斜领袍,为皇帝的便服。

龙的图案从上古发展到明代,精力了无数次的变化。

总的看来,先秦的龙纹,形象比较质朴粗犷,大部分没有肢爪,近似爬虫类动物。

秦汉时期的龙纹,多呈兽形,肢爪齐全,但无鳞甲,常绘成行走状,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觉。

皇室的概念服装

皇室的概念服装

皇室的概念服装
皇室的概念服装通常指的是皇室成员在正式场合穿着的特殊服装,这些服装设计独特,富有历史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皇室概念服装:
1. 皇冠:皇冠是皇室成员在加冕或正式仪式上佩戴的头饰,象征着王权与尊贵。

2. 皇袍:皇袍是一种长袍,一般由华丽的织物制成,经常配有金银丝绣和皇室标志,代表着皇权与权威。

3. 绶带:绶带是一种宽大的彩带,常被皇室成员系在肩膀上或腰间,以示尊贵和特殊身份。

4. 官服:官服是指皇室成员在特定场合穿着的礼服,通常由珍贵的织物制成,配以金银丝绣和宝石装饰。

5. 冕服:冕服是皇室成员在加冕仪式上所穿着的特殊礼服,包括包括皇帝的龙袍和皇后的凤冕,与其他概念服装相比更加华丽。

这些概念服装都具有独特的设计和装饰,代表着皇室的权威和尊贵,以及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古代衣冠秀

古代衣冠秀
皇帝衣冠介紹
夢 牽 紫之 禁 城
大 明 衣 冠
大明皇帝冕服
①冕服 ②常服
凡祭天地,宗庙正旦, 常服又称翼善冠,戴乌 圣节则服衮冕,祭社 纱折上巾,样式为盘 稷,先农,册拜亦如 领、窄袖、前后及两 肩绣有金盘龙纹样, 是。 玉带皮靴
③通天冠
郊庙、省牲,皇太子诸 王冠婚、醮戒,则服 通 天冠、绛纱袍。
④武弁服
天子亲征遣将时所着 的服饰。
⑤ 燕弁服
皇帝平日在宫中燕居时所穿,嘉靖七年定制, 冠框如皮弁用黑纱装裱。
⑥ 曳撒
自元代辫线袄发展而来,明朝上下皆通用之。
⑦ 皮弁
凡朔朢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 则服皮弁服。嘉靖间令祭太岁山川等神皆服。
冕 服
翼 善 冠
謝謝觀看

古代帝王的冕冠设计

古代帝王的冕冠设计

二、组成
冕冠主要由冠武、 玉簪、冕綎、冕旒、充 耳等部分组成,详细名 称见(图1)。
(图1)
三、样式
(图2)
(图3)
冕冠主要有六种样式:大裘冕(图2)、衮冕(图3)、鷩冕、毳冕、希冕、 玄冕,合称六冕。六种冕冠的功能、形制有别。
四、形制
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 鷩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 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 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
(图7)
(图8)
唐代是封建社会发展最为 鼎盛的时期,社会安定,生活 富足,唐代的女性更加注重装 饰自己,尤其是冠饰,在女性 的发饰中占据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形制各异,花样繁复,如 隋炀帝萧后冠,见(图9)。但 自此开始逐渐败落。至清朝 “剃发易服”在中国亦随之终 结。
(图9)
七、现存实物:
目前能见到的冕冠实物均为 明墓出土,其中,鲁荒王朱檀墓 出土的冕冠保存较好、益宣王朱 翊鈏墓的出土时已破碎、梁庄王 朱瞻垍墓的出土时仅剩冠上构件。 上文提到的鲁荒王朱檀墓出土的 冕冠名为九旒冕,也是现存的唯 一完整的冕冠,见(图10)。
六、历史沿革
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 其北方头冠(图4)多为玉质, 呈筒状,是古人以冠的形式 用来礼天祭地的一种法器。 南方的头冠多呈扁平状,上 面常饰有水波纹、羽毛等纹 样。
(图4)
周推翻殷商后,建立 了一整套繁琐、复杂的礼 仪制度,以区分等级,出 现了一种只有帝王和有身 份的贵族才能佩戴的头冠, 被称为“冕冠”如(图5)。
(图10)
感谢您的观看
古代帝王的冕冠设计
一 简介 二 组成 三 样式 四 形制 五 寓意 六 历史沿革 七 现存实物

唐朝服饰

唐朝服饰
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 基础。加之与各国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 数新奇美妙的冠服。唐代服饰,特别是女子装束,不光为当时人们所崇尚,甚至于今日人们观赏唐代服饰,亦觉 兴奋异常。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之态,也没有扭捏矜持之姿。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 醉的服饰。其色彩也非浓艳不取,各种鲜丽的颜色争相媲美,不甘疏落寂寞,再加上金银杂之,愈显炫人眼目。 其装饰图案,无不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祥光四射,生趣盎然,真可谓一派大唐盛景。
余同衮冕。有事还主则服之。毳冕,服五章,三章在衣,宗彝、藻、粉米;二章在裳,黼、黻也。
皇太子冠服
《武德令》:皇太子衣服,有衮冕、具服远游三梁冠、公服远游冠、乌纱帽、平巾帻五等。贞观已后,又加 弁服、进德冠之制。衮冕,白珠九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青纩充耳,犀簪导。玄衣,纁
简言之,唐代百官常服(注:常服不可入祭礼与重大朝会)承袭前制,为圆领袍服,因前后襟下缘用一幅整 布接成横襕,故称圆领襕袍。与常服配套的首衣是幞头,足衣为乌皮六合靴,饰物有腰带、鱼(龟)袋等。
紫绯官服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玉带钩。五品以 上用朱色小科(小团花)绫罗制作,腰带用草金钩。六品用黄色(柠檬黄)双钏(几何纹)绫制作,腰带用犀钩。 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均为几何纹)绫制作,带为银銙(环扣)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作,腰带用瑜石 带钩。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年至649年)时期,四方平定,国家昌盛,他提出偃武修文,提倡文治,赐大臣们 进德冠,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细的规定。据《新唐书·车服志》所记,三品以上袍衫紫色,束金玉带,十 三銙(装于带上的悬挂鞢躞带的带具,兼装饰作用)。四品袍深绯,金带十一銙。五品袍浅绯,金带十銙。六品 袍深绿,银带九銙。七品袍浅绿,银带九銙。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瑜石带八銙。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黄色, 铜铁带七銙(总章元年又禁止流外官及庶人服黄,已见上述)。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因怕八品袍服深 青乱紫(古代用蓝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红色光,故怕与紫色相混),改成碧绿。

明史舆服志

明史舆服志

明史《舆服志》明史卷六十六志第四十二舆服二皇帝冕服后妃冠服皇太子亲王以下冠服皇帝冕服:洪武元年,学士陶安请制五冕。

太祖曰:“此礼太繁。

祭天地、宗庙,服衮冕。

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

馀不用。

”三年,更定正旦、冬至、圣节并服衮冕,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

十六年,定衮冕之制。

冕,前圆后方,玄表纁里。

前后各十二旒,旒五采,玉十二,珠五,采缫十有二就,就相去一寸。

红丝组为缨,黈纩充耳,玉簪导。

衮,玄衣黄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绣于裳。

白罗大带,红里。

蔽膝随裳色,绣龙、火、山文。

玉革带,玉佩。

大绶六采,赤、黄、黑、白、缥、绿,小绶三,色同大绶。

间施三玉环。

白罗中单,黻领,青缘襈。

黄袜黄舄,金饰。

二十六年,更定衮冕十二章。

冕版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

冠上有覆,玄表朱里,馀如旧制。

圭长一尺二寸。

衮,玄衣纁裳,十二章如旧制。

中单以素纱为之。

红罗蔽膝,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织火、龙、山三章。

革带佩玉,长三尺三寸。

大带素表朱里,两边用缘,上以朱锦,下以绿锦。

大绶,六采黄、白、赤、玄、缥、绿织成,纯玄质五百首。

凡合单纺为一系,四系为一扶,五扶为一首。

小绶三,色同大绶。

间织三玉环。

朱袜,赤舄。

永乐三年定,冕冠以皂纱为之,上覆曰綖,桐板为质,衣之以绮,玄表朱里,前圆后方。

以玉衡维冠,玉簪贯纽,纽与冠武足前体下曰武,绥在冠之下,亦曰武。

并系缨处,皆饰以金。

綖以左右垂黈纩充耳,用黄玉。

系以玄紞,承以白玉瑱朱纮。

馀如旧制。

玉圭长一尺二寸,剡其上,刻山四,以象四镇之山,盖周镇圭之制,异于大圭不彖者也。

以黄绮约其下,别以囊韬之,金龙文。

衮服十有二章。

玄衣八章,日、月、龙在肩,星辰、山在背,火、华虫、宗彝在袖,每袖各三。

皆织成本色领褾襈裾。

褾者袖端。

襈者衣缘。

纁裳四章,织藻、粉米、黼、黻各二,前三幅,后四幅,前后不相属,共腰,有辟积,本色綼裼。

裳侧有纯谓之綼,裳下有纯谓之裼,纯者缘也。

知识点30:《明史舆服志》中的服饰制度

知识点30:《明史舆服志》中的服饰制度

大明衣冠中国历代服饰赏析知识点30:《明史·舆服志》中的服饰制度教学目的:以《明史·舆服志》为依本,对比分析洪武三年、十六年、二十六年、永乐三年、嘉靖八年服饰制度的变化。

内容纲目:(一)明初立纲陈纪与洪武定服制(二)政权合法宣扬与永乐服制更定(三)“大议礼之争”与嘉靖服制改制(一)明初立纲陈纪与洪武定服制明朝建立时,朱元璋便是高举“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旗帜,认为上合天则,下称民心,因此,整肃纲纪,加强集权是明初的核心政治指导。

《朱元璋系年要录•至正二十四年》:“驭臣下以礼法,臣能驭吏卒以体上”,依据立法规定,明确君臣等级名分,严明号令。

形成上下一贯的行政体系,给于君主权利、意志的贯彻和推行以制度保障,确立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关于服制,朱元璋更是亲自给出意见,不再使用五冕,只用衮冕,并多次修订衮冕的形制,洪武期间就三次更定。

《明史•舆服志》:洪武元年,学士陶安请制五冕。

太祖曰:“此礼太繁。

祭天地、宗庙,服衮冕。

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

馀不用。

”三年,更定正旦、冬至、圣节并服衮冕,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

十六年,定衮冕之制……二十六年,更定衮冕十二章。

(1)节俭治国洪武元年,翰林学士陶安奏请天子祭祀采用五冕,朱元璋则认为“此礼太繁,祭天地、宗庙、服衮冕。

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余不用。

”于是,洪武三年规定:皇帝正旦、冬至、圣节、祭社稷和先农、册拜等大典要穿衮冕。

这里仅定衮冕,舍去大裘冕。

可能是开国之初,朱元璋考虑提倡节俭吧。

(2)加强皇权明代以前,祭祀时君臣都穿冕服,一般以衣裳上的章纹数和冕旒数的多少来区别身份,而明朝只有皇帝、皇太子、亲王、世子和郡王穿着,公侯以下禁止穿着。

洪武十六年定制皇帝冕服十二章十二旒,玄衣黄裳。

二十六年改为玄衣纁裳。

章纹在衣裳上分绣六章。

皇太子衮冕九章九旒,玄衣纁裳;亲王世子七章七旒,青衣纁裳。

这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标志。

冕服构件十 六 年二 十 六 年冕前圆后方,玄表纁里。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
主。
冕冠上使用了传统的珍珠和玉 石,同时也有吉祥图案如龙、
凤、日月等。
在服装的细节上,袁世凯时期 的冕服更加注重装饰和华丽。
当代国家领导人及重要场合的冕服
当代国家领导人在重要场合穿着的冕服,上衣为对襟或斜襟,下裳为褶裙,颜色 仍以玄色为主。 冕冠上常饰有金龙、凤凰、祥云等吉祥图案,同时也有珍珠和玉石。
05
保护与传承
保护传统工艺的必要性
尊重历史文化遗产
01
中国历代帝王冕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统
工艺有助于维护和传承这一独特文化。
维护文化多样性
02
冕服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这一
技艺有助于维护全球文化多样性。
促进传统工艺发展
03
保护传统工艺资源,能够为现代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和发展空
冕服的制作工艺精湛且复杂,涉及刺绣、镶嵌、染色等多种传统技艺。现代社会应加强对 这些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以保持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服饰文化创新
虽然现代社会的服饰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冕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代表之 一,仍然可以为现代设计师提供灵感和借鉴。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可以创造出更具 特色和创新性的服饰文化。
艺术审美
冕服的设计和制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华美的纹样 、精致的做工和独特的风格,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服 饰审美,也体现了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政治权力的象征
统治者的标志
在古代中国,冕服是帝王权威的象征,只有皇帝、皇后等统治者才能穿着。 冕服及其配饰的质地、颜色、纹样等,都与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力密切相关。
03
现代冕服
孙中山时期的冕服
孙中山时期的冕服较有特色, 上衣多为对襟或斜襟,下裳为 褶裙,颜色以玄色为主。

【隋朝历史】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冠服制度

【隋朝历史】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冠服制度

【隋朝历史】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冠服制度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王遗制,故称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

宫廷日常服装称为常服,常服具有时代的特征。

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至 636年)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皇太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二、命妇之服六。

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冕、毳冕、?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

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

群臣的22种服装有衮冕、?冕、毳冕、?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进贤冠、远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侧注冠)、委貌冠(与皮弁同制)、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衣、鞠衣、钿钗?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翟、鞠衣、钿钗礼衣。

命妇的六种服装有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半袖裙襦、花钗礼衣。

以上各类服装的配套方式和服用者对象及服用场合,《唐书?车服志》都有详细说明。

凡是从祭的祭服和参加重大政事活动的朝服(又称具服)、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而形式上比隋朝更富丽华美。

一般场合所穿的公服(又称从省服)和平时燕居的生活服装常服(又称燕服),则吸收了南北朝以来在华夏地区已经流行的胡服、特别是西北鲜卑民族服装以及中亚地区国家服装的某些成分,使之与华夏传统服装相结合,创制了具有唐代特色的服装新形式。

宽袖大裾的款式则可表现潇洒华贵的风度,称圆领衫、袍,上自帝皇、下至厮役都可以穿。

幞头、圆领、革带、长?靴配套的服式,一直流传到明代。

明代冠服制度

明代冠服制度

明代冠服制度

明代冠服制度是我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社会地位差异。

明代冠服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皇帝冠服:皇帝的冠服以黄色为主,象征皇权的尊贵。

皇帝的冠冕采用十二旒(珠串),表示天子的地位。

龙袍为黄色,绣有龙纹,展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

2.官员冠服:官员的冠服根据品级不同而有所区别。

顶戴花翎(官帽上的装饰物)采用不同的材质和颜色,代表官员的品级。

官服为蓝色或黑色,袖口镶有金线,胸前饰有补子(代表官职的图案)。

3.士人冠服:士人的冠服以蓝色为主,表示儒雅的气质。

冠帽采用硬壳帽顶,帽檐呈弧形。

服饰为宽大的袖子和长袍,展示了文人墨客的风度。

4.百姓冠服:百姓的冠服较为简单,男子通常戴毡帽或草帽,身穿蓝色或黑色的短衣长裤。

女子戴布制的头巾,身穿青色或蓝色的衣裙。

5.宗教服饰:明代宗教服饰各有特点,如道士戴道冠,僧人穿僧袍等。


总之,明代冠服制度严格遵循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通过服饰的色彩、款式和图案等元素,展示了不同阶层的身份地位。


种制度在明代社会中起到了凝聚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知识点31:明朝服饰制度中的帝王服饰形制

知识点31:明朝服饰制度中的帝王服饰形制

大明衣冠中国历代服饰赏析知识点31:明朝服饰制度中的帝王服饰形制教学目的:以《中东宫冠服图》为据,图示法介绍明朝帝王的服饰形制特点。

内容纲目:(一)帝王冕服形制(五)燕弁服形制(二)通天冠服形制(六)常服形制(三)皮弁服形制(七)帝王其他服饰(四)武弁服形制明成祖明仁孝文皇后明孝宗明孝康敬皇后明神宗明孝端显皇后衮冕 通天冠服 皮弁服 武弁服 燕弁服 衮服(一)帝王冕服<冕冠>: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纱,里裱朱色纱做成。

帽卷两侧有纽孔(戴时用玉簪穿过纽孔把冕固定在头顶的发髻上),下端有武(即帽圈),纽孔和武都用金片镶成。

綖板左右悬红丝绳为缨,缨上挂黄玉,垂于两耳之旁,叫作充耳。

此外,綖板上还悬有一根朱纮。

定陵出土冕冠,冕板以桐木为质,呈前圆后方形。

冕板长38.7,宽19厘米。

上面贴黑素缎一层,下面贴红素缎一层。

前后各缀十二旒,每旒穿玉珠九颗(白色3颗、红、蓝、绿各2颗),珍珠三颗,以五股红色丝线相系。

其冠卷(帽壳)作圆柱形,以细竹丝编结成六角形网状,髹黑漆。

里衬一层红素绢,面敷三层黑素纱,冕口里衬一周红素罗。

冕顶有玉衡一条,用以维持冠。

衡为长方形,两端各有两圆孔,用以缝线。

冠体上部横插玉簪一,簪为两段,顶部呈方形阶梯状三层,分别固定在冠的两侧。

冠上系有红涤带和红丝带,两侧各有一绿一白两玉珠作为充耳。

,交领、大袖,领、袖、衣襟等处施本色缘边。

玄衣上织日、月、龙、星辰、山、火、华虫、宗彝八章。

日月皆圆形,日纹红色,在左肩,月纹白色,在右肩。

龙在两臂,均为升龙。

星辰在背,用五颗小圆星,五色。

山在星辰之下,为并列的五座山峰。

火、华虫、宗彝在两袖,每种纹样各用三个,竖行排列。

火为红色火焰,在上;华虫形似锦鸡,五彩羽,红腹,居中;宗彝在下。

(永乐三年制)<纁裳>:分为前后两片,前片三幅,后片四幅。

因裳幅均为正幅(长方形),需要在每幅上折叠出褶子,使裳腰与人体腰围相适。

裳前后片的两侧及底边施本色缘边,。

清朝皇帝服饰大全,并不是所有皇帝穿的衣服都叫“龙袍”

清朝皇帝服饰大全,并不是所有皇帝穿的衣服都叫“龙袍”

清朝皇帝服饰大全,并不是所有皇帝穿的衣服都叫“龙袍”古代帝王穿衣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什么场合穿什么衣,什么时候戴什么冠,这都是有讲究的。

满清也不外如是。

“龙袍”是皇帝穿的衣服,但在清朝,并不是所有皇帝穿的衣服都叫“龙袍”。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清朝皇帝的服装具体都有哪些。

朝服又叫具服。

分冬夏两款,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毛做边缘装饰。

以黄色为主,明黄为贵。

朝服上的图案主要是龙纹与十二章纹样,上衣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下裳为藻、火、宗彝、粉米四章。

十二章衣前后及两臂各绣一条正龙;腰帷处行龙五条;襞积(折裥处)团龙九条;裳绣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领绣行龙两条;袖口绣正龙各一条。

康熙朝服像不同场合时间所穿朝服颜色也有所不同。

朝日时服红色,夕月时服白色,祭祀时服蓝色。

朝日冬朝服夕月夏朝服祭祀夏朝服吉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龙袍”,地位比朝服低一级。

很多人把吉服和朝服弄混,虽然两者乍一眼看上去很像,都有龙有纹的,但它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吉服(龙袍)在形制上最好辨认的主要有两点不同:1.吉服无披领,而朝服有披领。

2.吉服是一体的(通裁),而朝服分上衣下裳两部分(分裁)。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纹样,开裾上的等一些不同。

雍正皇帝吉服与朝服像对比行服顾名思义,也就是出行的衣服。

一般是骑马出行,打猎时所穿。

康熙油绿色云龙纹暗花缎绵行服袍康熙红色寸蟒妆花缎棉行服袍常服即平常穿着,颜色多样。

与行服差不多。

乾隆酱色暗花缎常服袍乾隆蓝色暗花缎常服袍衮服颜色为石青色,左肩有日,右肩有月,绣正团龙。

一般套穿在朝服或吉服外面。

(清初还有黄色的衮服,可能是当时冠服制度尚未明确)。

衮服顺治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端罩在冬天的时候,代替衮服套穿在朝袍或吉服外的一种翻毛外褂。

黑狐皮端罩甲胄阅兵及狩猎时穿用。

康熙石青色缎绣彩云蓝龙绵甲康熙锁子锦金叶盔甲乾隆明黄缎绣平金龙云纹大阅甲胄《乾隆大阅图》。

皇帝的服饰

皇帝的服饰

皇帝的服饰汉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参考文字记载及山东济南汉墓出土陶俑、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复原绘制)。

本图根据文献记载及图案资料复原绘制,服装上的纹样大多采用同时期的砖画、漆画、帛画及画像砖等。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8220;冕旒&#8221;。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8220;允耳&#8221;。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后世的&#8220;允耳不闻&#8221;一语,即由此而来。

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

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

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

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

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冕冠,是皇帝、公侯、卿大夫的祭服。

冕綖长一尺二寸(合27.96厘米,汉尺一尺合0.233米),宽七寸(合16.31厘米),前圆后方,冕冠外面涂黑色,内用红绿二色。

皇帝冕冠十二旒,系白玉珠,三公诸侯七旒,系青玉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

各以绶采色为组缨,旁垂黈纩。

戴冕冠时穿冕服,与蔽膝、佩绶各按等级配套。

用织成料制作,由陈留襄邑的服官监管生产。

宋宋朝皇帝服饰,有裘冕、衮冕、通天冠服、履袍、衫袍及御阅服等。

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绛纱袍以织成云龙红金条纱为之。

绛纱裙,白罗方心曲领,白袜黑舄,正旦、冬至、五日朔大朝会、大册命则服之。

此图为戴通天冠、穿绛纱袍、佩方心曲领的皇帝(南薰殿旧藏《历代帝王像》)。

宋代皇帝朝服——本图为绛纱袍、蔽膝、方心曲领穿戴展示图及通天冠、黑舄图。

汉服图解:冕服

汉服图解:冕服

冕服是中国历代帝王最隆重的服装,用于祭典。

冕服为玄衣纁裳,即青黑色的上衣和赤黄色的裙子,象征天地的颜色。

穿冕服时佩戴冕冠。

冕冠分解介绍
延最上面的木板,又称冕板,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之意。

后面比前面应高出一寸,使呈向前倾斜之势,即有前俯之状,象征国王应关怀百姓的含义,冕的名称即由此而来。

旒 liu2 冕板两端下垂的玉串。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

帽卷即帽身,图中没有标出。

帽卷夏用玉草、冬用皮革作骨架,表裱玄色纱,里裱朱色纱做成。

玉笄(ji1)插在帽卷两边的纽孔中,用于固定头发。

武帽卷底部的帽圈,用金片镶成。

缨冕板左右垂下的红丝绳,在颔下系结,用于固定。

充耳缨上左右各一块的黄玉,悬挂于两耳边,象征君王不能轻信谗言。

天河带冕板上垂下来的一条红丝带,长度可以垂到下身,图片中没有画出来。

冕服分解解说
交领右衽汉服标准的领口式样,外观如英文y。

右衽指领子系向身体右边。

方向不可以相反,左衽为异族或死者的样式。

袂 mei4 袖子
大带由丝织物制成的腰带
革带由皮革制成的腰带
蔽膝如图从腰带垂下的衣物,因为用于遮蔽膝盖而得名。

赤舄(xi4) 如下图,与冕服配套的鞋子。

清朝皇子、亲王及其福晋冠服

清朝皇子、亲王及其福晋冠服

1 / 6皇子、亲王及其xx冠服皇子冬朝冠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冠,熏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

亲王同其冠制下达文武一品皆如之。

皇子夏朝冠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夏朝冠,织玉草或藤丝竹丝为之,緑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顶如冬朝冠。

亲王同其冠制下达庶官皆如之。

皇子端罩谨按:本朝定制皇子端罩,紫貂为之,金黄縀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

皇子冬朝服一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襞积行龙六,间以五色云。

皇子冬朝服二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冬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加海龙绿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要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

2 / 6皇子xx朝服谨按:本朝定制皇子夏朝,服色用金黄,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绿,余俱如冬朝服。

皇子朝珠谨按:本朝定制皇子朝珠,不得用东珠,余随所用,绦皆金黄色,亲王世子郡王皆同。

皇子朝带谨按:本朝定制皇子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四,中饰猫睛石一,左右佩绦如带色。

亲王同其带色,宗室皆如之,觉罗用红带。

皇子蟒袍谨按:本朝定制皇子蟒袍,色用金黄,片金绿绣文通九蟒,裾左右开,制达宗室。

亲王端罩谨按:本朝定制亲王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縀里,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鋭,色与里同。

下至贝子固伦额驸皆同。

亲王补服谨按:本朝定制亲王补服,色用石青,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

世子同。

3 / 6亲王冬朝服一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冬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制同皇子冬朝服。

世子郡王皆同。

亲王冬朝服二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冬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片金加海龙绿,制同皇子冬朝服。

世子郡王皆同。

亲王夏朝服谨按:本朝定制亲王夏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曾赐金黄者亦得用之,片金绿,制同皇子夏朝服。

形容帝王衣冠的词语

形容帝王衣冠的词语

形容帝王衣冠的词语
以下是一些形容帝王衣冠的词语:
1. 龙袍:绣有龙纹的袍子,是帝王的礼服。

2. 冕旒:指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和礼冠前后的玉串。

3. 衮服:古代帝王及上公的礼服,因上有龙纹,故称。

4. 凤冠:古代后妃所戴的帽子,上面有凤凰样的装饰
5. 玉带:用玉装饰的腰带,是古代官员和帝王的一种服饰。

6. 蟒袍:蟒衣的别称,明清时官员及贵胄的礼服。

7. 华衮:古代王公贵族的多采的礼服,常用以表示极高的荣宠。

8. 黼黻: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9. 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

10. 章服:指古代按等级区分的官服。

明代的服饰文化

明代的服饰文化

明代的服饰⽂化【皇帝冕服】: 袞冕:凡祭天地、宗廟及正旦、冬⾄、聖節則服袞冕,祭社稷、先農、冊拜亦如之。

【⽪弁服】: 凡朔朢視朝、降詔、降⾹進表、四夷朝貢朝覲、則服⽪弁服。

嘉靖間令祭太歲⼭川等神皆服。

【通天冠服】: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绛纱袍。

冠加⾦博⼭,附蝉⼗⼆,⾸施珠翠,⿊介帻,组缨,⽟簪导。

绛纱袍:深⾐制。

【武弁服】:  國初⾏親征遣將禮則服武弁,乘⾰輅,其制未詳。

詳定⾃嘉靖⼋年。

【燕弁冠服】: 嘉靖七年定。

 冠:匡如⽪弁之制,以烏紗冒之,分⼗有⼆瓣,各以⾦線壓之,前飾五采⽟雲各⼀,後列四⼭。

朱絛為組纓。

雙⽟簪。

【常服】:洪武三年定。

常服:乌纱折⾓向上⼱。

盤領窄袖袍。

束帶:間⽤⾦⽟琥珀透犀。

【常服后期式样】: 冠:仍⽤翼善冠。

 袍:⽤⾊不拘,盤領宽袖,前後及兩肩各盤⿓补⼦。

【过肩通袖龙襕袍】 冠:乌纱翼善冠。

 袍:交领⼤袖,纹样分布同曳撒,⼀般为过肩柿蒂云龙纹,有膝襕和通袖襕。

【曳撒】: ⾃元代辫线袄发展⽽来,明朝上下皆通⽤之,清朝以此制为吉服袍。

【罩甲】: 明代皇帝狩猎骑射时所着。

【四团龙云纹紬交领夹龙袍】: 冠:⽹⼱。

洪武⼆⼗四年,太祖微⾏⾄神乐观,见有结⽹⼱者。

翼⽈,命取⽹⼱,颁⽰⼗三布政使司,⼈⽆贵贱,皆裹⽹⼱,于是天⼦亦常服⽹⼱。

髻上戴⾦束发冠,⽟簪⼆。

⽹⼱及束发冠外⼀般再戴其他⼱⼦或冠帽等。

【⼗⼆团龙盘领衮服】:【皇后冠服】:凡祭天地、宗廟及正皇后受冊、謁廟、朝會、服禮服。

燕居則常服。

【常服】(⼤衫霞帔):【常服襦裙】:为明代⾃宫廷⾄民间所通服的最具代表性的⼥装款式,上⾝为短襦(袄⼦、夹⾐),下⾝以马⾯裙为主,饰有裙襕。

【百⼦⾐】(夹⾐):【皇帝戎装】:【⽐甲】:定陵孝靖皇后棺内出⼟,形制与罩甲相近。

清代以此制为皇后朝褂⼦。

【襦裙⼤图】:明暗绿地织⾦纱通肩柿蒂形翔凤短衫,葱绿地妆花纱蟒裙,传世实物,⼭东曲⾩孔府旧藏。

【皇妃冠服】:凡皇妃受冊、助祭、朝會、則服禮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lorine
23527802544359
发信人: chlorine (花鉴.华夏衣冠), 信区: Hanfu
标题: Q版大明衣冠图志zz(一)皇帝冠服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08年04月17日00:29:31 星期四), 站内信件 WWWPOST
作者:撷芳主人。

以下都是她的原文,如果有我加的注解,会注明的^_^
绘制工具:Photoshop CS2
说明:
中华服饰历代各不相同,使今天的人们无法了解古人真实的衣着样子,往往是凭借古代人物画和戏曲、影视的并不完全正确的展示来想象,尤其中国影视制作中的古装服饰五花八门,逐渐走向了一种极端扭曲的病态审美。

这次按《大明会典》及《明史》并参照明代写实主义的肖像画绘制一套Q版的《大明衣冠图志》,希望能够为大家了解明代服饰出一份力。

并且努力证明一下原汁原味的中华服饰并非不能通过现代方式展示,期待中国的影视服装制作和古装动画漫画造型能在本国文化的表达上超越邻国。

由于本人没有受过专业美术教育,画得不好,但是在考据上是颇下了工夫的,能够对希望了解明代服饰的朋友有一些帮助。

文中所引文字,基本来自《大明会典》“冠服”以及《明史》“舆服”,所参考图
主要为出土、传世衣冠实物及定陵发掘报告《定陵》等。

大家想找原文献查阅可以去百度搜索:
《大明会典》卷之六十&#8226;冠服六十一&#8226;冠服二
《明史》卷六十六志第四十二&#8226;舆服二舆服三
《礼部志稿》卷十八&#8226;仪制司职掌冠服
另有专门研究明代服饰的论坛,有大量文字、实物资料可供参考。

第一部分:皇帝冠服
1、冕服
凡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则服衮冕,祭社稷、先农、册拜亦如之。

冕:以皂纱为之。

綖版宽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

冠上有覆,玄表朱裏。

前后各有十二旒,贯五采玉珠十二,赤白青黄黑相次。

綖版下以玉珩维冠。

玉簪导,贯纽,纽与冠武并系缨处皆饰以金。

朱缨,青纩充耳,缀以玉珠二。

衮服:用十二章。

玄衣六章(嘉靖制度)--日月在肩,星、山在后。

龙、华虫在两袖。

长不掩裳之六章。

裳黄色,绣六章,分作四行--火、宗彝、藻、为二行。

米、黼、
黻、为二行。

中单:素纱为之,青缘领,织黻文十二。

蔽膝:随裳色,罗为之。

上绣龙一,下绣火三。

大带:素表朱裏,在腰及垂皆有綼,上綼以朱,下綼以绿,纽约用素组。

革带:前用玉,其后无玉,以佩绶系而掩之。

圭:白玉为之,长尺二寸,剡其上,下以黄绮约之。

上刻山形四,盛以黄绮囊,藉以黄锦。

玉佩二。

大绶:六采--黄、白、赤、玄、缥、绿,纁质。

小绶三,色同。

朱袜、赤舄、黄绦缘、玄缨结。

2、皮弁服
凡朔望视朝、降诏、降香进表、四夷朝贡朝觐、则服皮弁服。

嘉靖间令祭太岁山川等神皆服。

皮弁:用黑纱冒之,前后各十二缝。

其中各缀五采玉十二。

缝及冠武并贯簪系缨处皆饰以金。

玉簪,朱紘缨,玉以赤、白、青、黄、黑、相次。

玉圭:长如冕服之圭,有脊并双植文,剡其上,黄绮约其下,及有韬,金龙文。

绛纱袍:本色领、褾(袖口)、襈(衣襟侧边)、裾(衣襟底边)。

红裳:如冕服内裳制,但不织章数。

中单:以素纱为之,如深衣制,红领褾襈裾,领织黻文十三。

蔽膝:随裳色,本色缘,有玉钩二玉佩。

大带、大绶、袜、舄、俱如冕服内制。

3、通天冠服
洪武元年定:郊庙、省牲,皇太子诸王冠婚、醮戒,则服通天冠、绛纱袍。

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玉簪导。

绛纱袍:深衣制。

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

绛纱蔽膝。

白假带。

方心曲领。

白袜,赤舄。

其革带、佩绶,与衮服同。

4、武弁服
国初行亲征遣将礼则服武弁,乘革辂,其制未详。

详定自嘉靖八年。

弁:上锐,色用赤,上十二缝,中缀五采玉,落落如星状。

韎衣、韎裳、韎韐,俱赤色,如常制。

佩、绶、革带、如常制。

佩、绶、及韎韐、俱上系於革带。

舄:如其裳之色。

玉圭:视镇圭差小,剡上方下,有篆文曰讨罪安民。

5、燕弁冠服
嘉靖七年定:
冠:匡如皮弁之制,以乌纱冒之,分十有二瓣,各以金线压之,前饰五采玉云各一,后列四山。

朱绦为组缨。

双玉簪。

服:如古玄端之制身用玄,边缘以青,两肩绣日月。

前蟠圆龙一,后蟠方龙二。

边加龙文八十一:领与两祛,共龙文五九(45条)。

衽同前后齐,共龙文四九(36条)。

衬用深衣之制,黄色,袂圆祛方下,齐负绳及踝十二幅。

素带:朱里,青表,绿缘边,腰围饰以玉龙九片。

履:玄为之,朱缘、红缨、黄结。

袜用白。

6、常服
洪武三年定:
常服:乌纱折角向上巾。

盘领窄袖袍。

束带:间用金玉琥珀透犀。

永乐三年定:
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即翼善冠。

袍:黄色,盘领窄袖。

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

带:用玉。

靴:以皮为之。

初期式样:
后期式样:
冠:仍用翼善冠。

袍:用色不拘,盘领宽袖,前后及两肩各盘龙补子一。

从明代皇帝御真、行乐图以及一些宦迹图等绘画并定陵出土服饰中能发现皇帝所穿常服形制非常丰富。

过肩通袖龙襕袍
冠:乌纱翼善冠。

袍:交领大袖,纹样分布同曳撒,一般为过肩柿蒂云龙纹,有膝襕和通袖襕。

7、曳撒
自元代辫线袄发展而来,明朝上下皆通用之,清朝以此制为吉服袍。

冠:奓檐帽(笠帽),有金玉宝石帽顶,亦承自元代。

袍:右衽交领,窄袖,腰身收敛,腰间束敛作襞积(向下打竖细裥),下身作散褶,若裙状。

两肩及胸背为柿蒂或如意云形纹样区,多为行龙、云纹等,有膝襕和通袖襕。

带:实束,多为金玉宝石绦环。

靴:多用白色。

8、罩甲
明代皇帝狩猎骑射时所着。

冠:鞑帽,应为继承元代蒙古特色,以皮缝制,帽沿缘毛皮出锋。

衣:外穿方领对襟无袖罩甲,织金,龙纹,用纽子。

内穿曳撒。

靴:皮质,白色。

9、四团龙云纹紬交领夹龙袍
冠:网巾。

洪武二十四年,太祖微行至神乐观,见有结网巾者。

翼曰,命取网巾,颁示十三布政使司,人无贵贱,皆裹网巾,于是天子亦常服网巾。

髻上戴金束发冠,玉簪二。

网巾及束发冠外一般再戴其他巾子或冠帽等。

衣:为定陵出土之绣四团龙云纹紬交领夹龙袍。

肩用日月。

围玉带
10、十二团龙盘领衮服
冠:用乌纱翼善冠,后于冠上加二龙戏珠,金质,镶宝石,折角边沿亦用金。

另有金丝翼善冠,当为大礼时用,或谓乃明器,其详待考。

袍:黄色,盘领宽袖。

用团龙十二,前身、后身各三,两肩各一,下摆两侧各二。

日、月在肩,星、山在背。

华虫四,在肩下两袖。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各为两行,相对列于大襟。

带:与常服同。

此衮服于《大明会典》、《明实录》、《明史》均失载,明清两代著述亦未言及。

其实例有两处可见:一为南薰殿藏明代皇帝画像,自英宗始,诸帝均着此种衮服。

一为
定陵所出神宗此种衮服,共五件。

其中,刺绣品3件,均为红色底料;缂丝品2件,底色为一红一黄。

11、甲胄
定陵所出土神宗皇帝甲胄与《出警入跸图》中不同,然定陵出土仅为半身,难窥全貌,今以《出警入跸图》参考绘制,其详待考。

冠:铁盔,饰天鹅翎,插小旗。

衣:罩甲,有鱼鳞甲片装饰,方领对襟,升龙戏珠二。

内穿当为曳撒,行龙五彩云纹,两袖肩有黄金甲片,以红丝连缀。

刀:定陵出土铁刀,长条形,鱼腹刃,刀柄有金十字护手,木质刀鞘,包沙鱼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