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通用3篇)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64fc9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4.png)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1一、问题提出对于圆柱的侧面积,传统的教法是:在认识了圆柱的特征之后,教师提问: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呢?之后,引导学生分别沿着圆柱的高和一条斜线将圆柱的侧面展开,然后出示讨论题,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最后,便是一层层的巩固练习。
很显然,这样设计教学活动,是以让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利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为目标的。
应该说,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以接受知识为目的的教学已不适应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
为此,在设计此课教案时,我力求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尝试。
二、教学案例【片断1】1、例1:一个圆柱形的茶叶桶,底面周长是28、3厘米,高是13厘米。
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生:独立分析2、练习: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1)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半径3厘米,高5厘米。
生:任选一题独立计算。
师:结合上面我们做的三道题,谁能说一说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生:归纳小结。
(略)3、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分别围成圆柱体(重叠部分不计),各有几种围法?师:请同学们动脑子想一想,然后利用手中的学具检验想得对不对,最后上台来演示给大家看。
生:演示4、想象:绕着长方形的一边旋转一周,得到一个什么形体?这个形体的有关部分与长方形的长和宽关系怎样?5、这是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
单位:厘米请你给它配上合适的底面。
(图片略)三、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主动积极。
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氛围。
片断1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来突破难点;片断2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加深认识,形成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3.1《圆柱的侧面积》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3.1《圆柱的侧面积》 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72181a2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f.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3.1《圆柱的侧面积》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圆柱侧面积的公式。
2. 能够正确应用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圆柱侧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难点:理解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具:圆柱模型、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圆柱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侧面,提出问题:“圆柱的侧面是什么形状?”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矩形。
”二、探究(15分钟)1. 提问:“如何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小组讨论,发现圆柱的侧面积可以通过计算矩形的面积来得到。
3. 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三、应用(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要求学生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 教师展示答案,并对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点评。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要求学生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 教师展示答案,并对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点评。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圆柱侧面积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圆柱,计算其侧面积,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和小组合作,使学生掌握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7e3e0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b.png)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渗透思想
1.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让学生想办法让它站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一定条件下平面可以“化直为曲”。
2. 把圆柱形的纸筒打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一定条件下曲面可以“化曲为直”。
二、引导探究,研究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
1.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商标纸问题,即求圆柱的侧面积。
2. 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独立剪开商标纸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的关系、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发现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
1. 引导学生思考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让学生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例如通过剪开圆柱展开、计算底面积和侧面积、求和等方式,让学生发现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拓展应用
1. 让学生完成相关练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二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侧面积》(教案)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二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侧面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d7633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5.png)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二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侧面积》(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在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上,我将围绕圆柱与圆锥这一主题,详细讲解圆柱的侧面积相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第三节《圆柱的侧面积》的内容。
具体包括圆柱侧面积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圆柱侧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圆柱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柱模型、直尺、剪刀。
学具:每人一份圆柱侧面积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圆柱形物体,如垃圾桶、圆柱教具等,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
2.讲解圆柱侧面积的概念: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柱,并用粉笔标注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
3.讲解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利用圆柱模型,展示圆柱侧面展开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侧面积与底面周长和高之间的关系。
给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4.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圆柱侧面积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板书设计: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7.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圆柱侧面积的家庭作业,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圆柱的侧面积。
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31.4cm,高是6cm,求这个圆柱的侧面积。
答案:1. 侧面积= 2 × π × 5cm × 10cm = 314cm²2. 侧面积= 31.4cm × 6cm = 188.4cm²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圆柱的侧面积数学教案
![圆柱的侧面积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4411f8c5da50e2524d7ffd.png)
To endure the pain that others can't bear and eat the bitterness that others can't bear, then you can reap whatothers can't get.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圆柱的侧面积数学教案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了解圆柱的侧面、底面、高、轴、母线、过轴的截面等概念,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2.使学生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或全面积.(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圆柱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过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3.通过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圆柱的实物观察及有关概念的归纳向学生渗透“真知产生于实践”的观点;2.通过应用圆柱展开图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3.通过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化曲面为平面,化立体图形为平面图形的“转化”的观点;4.通过圆柱轴截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抓主要矛盾、抓本质”的矛盾论的观点.(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新知,使学生领略主体图形美与平面图形美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层次.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圆柱的形成手段和圆柱的轴、母线、高等概念及其特征;(2)会用展开图的面积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全面积.2.难点:对侧面积计算的理解.3.疑点及解决方法:学生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为什么是底面圆的周长有疑虑,为此教学时用模型展开,加强直观性教学.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在小学,大家已学过圆柱,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圆柱形的物体,涉及到圆柱形物体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问题如何计算呢?这就是今天“7.2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要研究的内容,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侧面积》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侧面积》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d9f8b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6.png)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如圆柱形的饮料罐、纸筒等)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与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是圆柱形状的,它们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我们已经学过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选取生活中的一个圆柱形物体,测量其底面半径和高,计算其侧面积,并记录在作业本上。要求学生将实物与计算过程拍照或画图,以便在课堂上分享。
3.结合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作业中呈现解题过程和答案。
4.写一篇关于圆柱侧面积学习心得的短文,内容可以包括:学习圆柱侧面积的感受、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对圆柱侧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等。
3.知识内化,形成技能: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拓展延伸,提高能力: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一些拓展延伸题,让学生在挑战中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反思总结,提升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侧面积》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圆柱侧面积的概念,理解圆柱侧面积与圆柱的底面半径、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圆柱侧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
3.通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圆柱侧面积与平面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理解。
教学设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侧面积》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侧面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718f9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9.png)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侧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的侧面积》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的侧面积的理解和计算,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工具。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柱模型、直尺、圆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物体,如易拉罐、圆柱形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如何计算它们的侧面积?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柱的侧面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圆柱的侧面积的概念: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教案
![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5e6de1c8d376eeaeaa3182.png)
(5)出示自探问题:这个展开图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重点让学生说清楚展开图各部分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2、揭示课题:《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哪些条件呢?”
3、质疑再探并验证。
三、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圆柱体,现在想要在他的侧面重新贴一张包装纸,把它设计的更美观,还不能浪费包装纸,你打算怎样包呢?(学生独立思考)
(2)按要求动手操作。
(3)展示并检查作品。A、包的位置是否正确B、是否做到不浪费包装纸
圆柱的侧面展开的形状会有可能是正方形吗?什么情况下会是正方形?
让我们大家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看能否卷成一个圆柱体圆筒?动手验证。
(二)、联系生活,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1、课本19页“做一做”1题。
2、解决问题3、4(课件出示)
五、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圆柱的侧面积计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圆柱侧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探索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圆柱侧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和反思【优秀4篇】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和反思【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1bbac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e.png)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和反思【优秀4篇】篇一:圆柱的侧面积教学反思篇一《圆柱的侧面积》教学反思及自评如皋市港城实验小学长新分部陈棋《圆柱的侧面积》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及正方体、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初步掌握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并已具备一定的几何图形与实物形状相互转化的能力。
因此本课教学,以活动单为依托引导学生继续使用“化曲为直”的思维解决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在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时可以分以下两个个步骤进行:一是剪下并展开圆柱的侧面加以认识,二是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探索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学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中心,而是更加关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及态度的形成等。
因此,精彩的课堂教学应在于学生学得精彩。
本课活动单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并且通过、动手、才能发现圆柱体的侧面积的大小,老师的目的是想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学生在亲自参与思维和操作的活动中,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我来说还处于摸索阶段,从我们班级的实际情况考虑,这份活动单的难度我定得比较低,坡度也比较小,总共两个学习活动,第一个活动,我参考市局制定的活动单安排了复习圆的周长,圆周长的相关知识是本节课的重要基础,因为要求圆柱的侧面积要用圆形底面的周长乘高。
第二个活动分三个子活动:1、自主探索圆柱侧面积的公式,这也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我特地让学生准备了学生最熟悉的圆柱形可比克薯片包装盒,可是包装盒上的标签纸下沿是卡在底部的铁皮里的,不方便学生把这张包装纸揭下来,于是我就事先让学生把标签纸和底部铁皮连接的地方割开,这样让学生在课上操作的时候更方便,也更快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个操作活动让同桌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圆柱的侧面积的教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8245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8.png)
圆柱的侧面积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圆柱的侧面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圆柱的定义;(2)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3)进行圆柱侧面积的相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1)训练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内容:(1)圆柱的定义;(2)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3)相关计算题目。
2.教学资源:(1)电子白板和投影仪;(2)学生练习册;(3)相关的计算器和测量工具。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1)引入问题:小明最近帮爸爸整理仓库,发现了一个圆柱形的木头柱子,请问怎么计算这个木头柱子的侧面积呢?(2)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以及什么因素会影响侧面积的大小。
2.探究学习:(1)通过展示圆柱和它的展开图,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2)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其实是一块矩形,其中长和宽分别是圆周长和沿高方向的长度,通过计算矩形的面积可以得到圆柱的侧面积。
(3)通过具体例子和图像示意,引导学生明确计算步骤和公式:侧面积=圆周长×沿高方向的长度(4)引导学生通过练习计算圆柱侧面积的例题,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3.拓展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道关于圆柱侧面积计算的问题。
并让每个小组从自己设计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进行解答。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答问题、展示归纳结果,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4.巩固与延伸:(1)提出一道综合运用的问题:小明有一片铁皮,要将它制作成一根圆柱形的风筝杆,请问他需要多少铁皮才能制作完成?让学生运用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2)鼓励学生思考其他实际问题,运用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5.总结与评价:(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总结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理解程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圆柱体的侧面积》北师大版(2023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圆柱体的侧面积》北师大版(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1a4a893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2.png)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柱体侧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数学情感与态度:在探索圆柱侧面积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Hale Waihona Puke 教学重点-核心内容:圆柱侧面积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重点关注:
-圆柱侧面积的定义,理解侧面展开图的形成过程。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应用侧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举例解释:通过展示圆柱体模型和其侧面展开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侧面积的意义。强调底面周长与高是计算侧面积的关键因素,并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与侧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应用。
-难点解析:
-空间观念:学生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有限,难以将三维的圆柱体与二维的侧面展开图联系起来。
-公式理解:学生在理解侧面积公式时,可能难以理解底面周长与高的概念,以及它们在计算侧面积时的作用。
-实际应用:将侧面积计算方法应用于解决复杂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
-教学策略与举例:
-对于空间观念的培养,可以使用教具或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成过程。
-在讲解侧面积公式时,通过具体例子,如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的数值给定,计算侧面积,使学生理解底面周长与高的具体含义。
六下数学《圆柱的侧面积》教案
![六下数学《圆柱的侧面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c67438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8.png)
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复备
精
准
检
测
揭示课题:昨天我们认识了圆柱,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
明确目标
精
准
释
难
1、探索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导实验。
(2)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观察炉筒、水桶、油漆桶,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课题
圆柱的侧面积
课型课 时
新 授
第 课时
教学时间
执教节数
年 月 日
第 节
学习
目标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正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精
准
训
练
1、完成教科书第26页课堂活动
2、完成教科书33页第2题的计算
分组测量数据,计算三种物体的表面积。
在书上进行填表。及时反馈
巩固圆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汇报后,归纳出:
炉筒:只有一个侧面。
水桶:有一个侧面和一个底面。
油漆桶:有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
(2)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参与学生讨论,归纳算法
3.教学例2
(1)分组实验,剪开易拉罐侧面的包装纸,展开观察思考看能发现什么?
(2)独立思考,概括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e5051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2.png)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目标:1、在观察、交流、*作等活动中,经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能够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认识及计算教学难点:1、圆柱的侧面与其展开长方形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推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几种不同的实物模型;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手工制作的空心圆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咱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呢?我找个同学配合我做的小游戏,某某同学请闭上双眼,从老师给你准备的物品当中摸出咱们上节课学习的物体(出示课前准备的几种不同的实物模型)生:摸出来了,圆柱。
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出这是圆柱的?(同时板书课题“圆柱”)生:根据圆柱的特点判断。
师:那么圆柱到底有那些特点呢?生: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圆形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师:非常好,那么谁又能说出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呢?(找学生到前面来指出)两位同学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非常好,此处应该有掌声。
二、新课教授(1)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梦想,可能有同学将来愿意当设计师。
(2)师:现在大家看到老师这里有两个圆柱,一个很漂亮,另一个却很逊*,现在请咱们的设计师同学帮我给他设计一个漂亮的包装纸,你怎么设计?生:包装纸的大小其实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积。
师:一语中的(板书“侧面积“将课题补充完整)生:把原来的商标纸剪开再展开,然后测量它的大小就行。
师:说说具体怎么剪开?生:沿高剪开。
师:好,我们来亲自验*一下,你们猜展开之后会是什么形状呢?生1:正方形生2:长方形师:大家注意,我们见*奇迹的时刻到了(展开包装纸),什么形状呢?生:长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和反思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和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5eb0b20a216147916112802.png)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和反思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有认识圆柱,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体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加之一年级对圆柱的简单认识,所以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圆柱体实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哪些物体是圆柱。
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从实物中直观感受圆柱侧面的特点,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这些都是与图形有关的概念,教学侧面积。
圆柱的认识学生经历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知识建构过程。
在认识了圆柱后,接着探索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
教材中设计了"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的活动,并呈现了剪商标纸的过程示意图,这样通过把圆柱侧面展开成平面的实验,再联系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总结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我根据学生所带的实物,设计了让学生给圆柱侧面包装的环节,激发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到学习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思路:1.教学圆柱的认识(1)教学圆柱的认识,利用实物直观演示和操作。
教师做一些圆柱模型,也可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圆柱形的物体(如纸筒、罐头盒,药盒、药瓶等)。
还可以将教材中的圆柱形物体的图片做成课件或挂图,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并说明理由,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
接着请学生交流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加深对圆柱认识。
(2)探究圆柱特点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中发现和总结出圆柱特征。
引导学生探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了解"圆柱是由哪几部分面组成的?" 在学生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1圆柱的侧面积 ︳西师大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1圆柱的侧面积 ︳西师大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a4be161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5.png)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1圆柱的侧面积 | 西师大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定义,并能够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2. 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圆柱的侧面积与底面半径、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圆柱的侧面积与底面半径、高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逻辑推理,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圆柱的侧面积的定义2. 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3. 圆柱的侧面积与底面半径、高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圆柱的侧面积的定义2. 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1. 圆柱的侧面积与底面半径、高的关系的理解2. 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柱模型、计算器2. 学具:笔记本、计算器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圆柱的知识,如圆柱的定义、底面半径、高等。
2. 通过展示圆柱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侧面,引入圆柱的侧面积的概念。
第二阶段:探究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圆柱的侧面积与底面半径、高的关系。
2. 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三阶段:应用1.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加深对圆柱的侧面积的理解。
板书设计1. 圆柱的侧面积的定义2. 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3. 圆柱的侧面积与底面半径、高的关系作业设计1. 计算给定圆柱的侧面积2. 探究圆柱的侧面积与底面半径、高的关系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圆柱的侧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圆柱的侧面积与底面半径、高的关系的理解程度如何?3.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4.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小组讨论和分享的学习方式的接受程度如何?5.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否得到了激发?以上是对“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1圆柱的侧面积 | 西师大新课标”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体的侧面积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体的侧面积 ︳西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46ceb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6.png)
教案:圆柱体的侧面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的侧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圆柱体侧面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圆柱体的侧面积的概念。
2. 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柱体模型、直尺、剪刀。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圆柱体模型、直尺、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圆柱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柱体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圆柱体侧面积的思考。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圆柱体的侧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柱体的侧面积。
3. 实例演示:教师通过剪开展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4.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强调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 巩固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圆柱体侧面积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讲解。
7.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圆柱体侧面积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圆柱体的侧面积概念: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的图形面积。
计算方法: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完成一些有关圆柱体侧面积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制作圆柱体模型,加深对圆柱体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圆柱体侧面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圆柱圆锥的侧面积教案
![圆柱圆锥的侧面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1b75f649649b6648d747c0.png)
圆柱圆锥的侧面积教案【篇一:圆柱的侧面积的教学设计】圆柱和圆柱侧面积一教学目标本节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三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柱体纸盒、一个带商标纸的罐头盒、剪刀,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茶叶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
四、教法、学法1 教学方法本节主要采用“激趣-操作-发展”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 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究法学习为主。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让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说出它的名字和形状。
2. 让学生观察课本中p22中的物品,找出圆柱形的物体。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引出今天的课题。
(板书: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一、认识圆柱。
1.拿出圆柱体茶叶罐,或者是学生自己准备的露露瓶,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它的面有什么特点?并说一说摸圆柱表面的感受。
(摸完后汇报结果)2.讨论: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重点使学生了解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图上标出来。
(师: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在圆柱图上标出两个底面。
师: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在图上标出“侧面”。
师: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在图上标出高。
)4. 让学生拿一个圆柱形实物,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5.提出:(以下两个问题后让学生交流、汇报后老师总结)(1)圆柱有多少条高?(无数条高)(2)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圆柱上下两个圆的大小相等呢?二、圆柱侧面积1.拿出一个带包装纸的罐头盒,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沿着侧面的一条高把包装纸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2.教师照教材的样子,把罐头盒的商标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示并把商标纸贴在黑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师生各备一易拉罐,并把上下面用彩纸包好,剪刀、胶水、圆规、白纸一张、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渗透思想
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我想让它站起来,你有什么办法吗?
小结:原来在一定条件下平面可以“化直为曲”。
⒉把这个圆柱形的纸筒打开后是什么形状?
小结:同样地,在一定条件下曲面可以“化曲为直”。
⒊揭题:这节课将运用这个知识来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板:圆柱的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
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爱喝饮料,今天我们共同带来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
师引导:我们就来先来解决这位同学提出的商标纸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圆柱的侧面积)
1、引导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商标纸的面积呢?
②全班交流: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再展平。
③小组合作探究: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清要求:先独立剪开商标纸展开,再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接头处忽略不计。
④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指名上台拿着学具汇报,生。
(师再追问:通过刚才同学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呀?学生回答,师适时板书)
⑤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再次追问:为什么?(补充板书)
⑥小结:你们真不错,巧妙地运用化曲为直,探讨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①现在请你计算一下这罐椰子汁所用商标纸的面积(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长约是厘米,高约是厘米)你是怎样算的?
②解决例2: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直接告诉你底面周长,例如怎么算?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指名一生板演,集体反馈。
③思考:要求一个圆柱的侧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④小结: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应用已知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然后求侧面积。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①动手贴出圆柱表面积:拿着实物,光这样一个侧面能装饮料吗?还需加上(两个底面)我们把这个圆柱饮料罐各部分一一展开粘在纸上(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发现两种常见粘法)交流展示,最好这样放。
看着圆柱展开图,让它在头脑中动起来(长方形的长等于…宽等于…)这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想象出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指着图,由这些些部分组成了圆柱的表面积,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板书)
②动手画出圆柱表面积:下面我们要画圆柱的展开图画前先算一算,学生算好后回答,师板书。
要求画在书上的方格纸上,友情提醒:一要想要画出圆柱的哪几个面?二要注意每个方格纸边长厘米,根据算的数据合理布局。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作评价)
3、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例3中的圆柱表面积会算吗?
独立做在书上,交流反馈:每步求出的是什么?指出:解答时为清楚最好分步算出各部分面积。
②出示易拉罐的数据,图例:半径:2.5厘米,高:12厘米,求铁皮用料。
③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三、应用练习,巩固深化
过渡: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圆柱体实物,你会根据实际算出它们要求的面积吗?
教材“做一做”(理解题意要求的是圆柱的哪部分面积后独立做)
四、全课总结,认识升华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