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读中感悟,说中拓展,写中积累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放飞思想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放飞思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些古人名言,广为人们所知,也为当前教育理念作注脚。
新一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但是一个时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教育完全从属于应试能力培养而变得苍白无力,功利化倾向使学生成为应试机器。
而语文教育应以提高人文素质、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为目标,语文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能给予人以心灵的慰藉,拓展人的精神空间。
而这些,都不是简单的讲析与训练所能够达到的。
因此,语文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
没有大量的文本阅读,失去了情感和思想的共鸣,所谓熏陶只能是空中楼阁。
要让学生感受语言描绘的形象,体味语言传递的情感,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要完成这个过程,只有让学生沉浸于文本之中,潜心阅读。
所以,教师应该重视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激情,读中感悟。
具体的做法是:一、淡化分析、讲解,让琅琅书声回到校园古人早就有诵读的习惯,在学生的启蒙教学中都相当重视学生的反复诵读,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领悟文学作品中无法言传的神韵。
现在的语文教育,也必须重视朗读,一遍一遍地诵读,把优美的语句,优秀的文学篇章像钉子一样地锲入孩子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心灵深处。
而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范文都是精挑细选、文笔优美的优秀文章,都非常适合诵读,尤其是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的诗歌,琅琅上口,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然而,现在的阅读教学,大多注重内容的分析,学生吟诵的时间太少。
程式化的繁琐分析,把作品肢解得支离破碎,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下来,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没有到位。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读中感悟 悟中积累
四、课文不熟不开讲,使学生熟读
许多老师只留给学生很少的读书时间,认为留的时 间多了是浪费,自己讲满意了,就认为学生学满意了 ,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对的。我们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 间,可以让他们带着问题读书,一遍不行两遍,两遍 不行三遍。有些比较难读难懂的句子,再多读几遍。 课文读的正确流利了,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韩 军老师利用课前一段时间,让学生先读几遍课文,技 术好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在初读的基础上自己提问题。 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地位,自悟自得。
总之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读的训练,重视 学生自己的感悟体验,指导他们自悟自得, 以读贯穿于整个教学,提高学生读书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谢谢
二、重视范读,使学生乐读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必须重视范读。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仿读。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讲授语文 课时很少甚至根本不范读课文。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学 生读出的课文呆板干巴,没精打采,就连学生自己都厌读, 根本就谈不上以读促悟,多种感悟和体验。叶圣陶先生说: “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美 读得其法,不但了解说些什么,而且与之心灵相通。韩军教 师美读《大雁河,我的保姆》指使灵魂,文章所要表达的感 情已使听者感悟了出来。教师范读得法,就会与学生的心灵 相通,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有 一种强烈的欲望,把课文读好,读出感情。
一、耐心指导,使学生会的谈话却很多。”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学 生多读,首先让学生会读。要根据不同的标点符 号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时间停顿,根据重音和轻音 读出表达效果。分角色朗读要读出不同角色的语 调和语速。我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老师要反复 纠正学生读得不妥的地方,只有学生会读才会激 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在读中感悟与课文的思想内 容。
在读中感悟-在悟中积累-最新文档
在读中感悟(gǎnwù),在悟中积累引言(yǐnyán)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让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成绩得以提升,更是能让他们终身受益。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视野不够开阔,使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会面临诸多的问题,同时也难以提高整个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但鉴于阅读能力培养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师更应该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建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体系就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不仅能最大程度上满足新课程要求改革的目标,更是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一大追求。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一)教学方式刻板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阅读的时候,往往只是单方面地传授知识,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不会很高。
所以教师应当采取能够激发起学生兴趣的语文教学方式,吸引?W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与阅读的空间。
(二)教学资源匮乏(kuìfá)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往往只是以课本上的课文为材料,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课本是学生非常不喜爱的阅读媒介,所以学生对于老师讲解的课文,自然就提不起兴趣(xìngqù),教师应当多发掘课外的资源,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师生之间缺乏互动(hù dònɡ)交流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单方面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并不能完全地吸收教师传授给他的知识。
所以学生在做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xiǎng fǎ),诱导其拥有正确的阅读思路,掌握阅读能力,学会寻找文章的中心句,分析文中的人物性格等。
二、小学语文(yǔwén)阅读教学创新策略(一)加强对小学生语文字词的训练所有的阅读都是由精美的句子所组成的,而句子又是由字词所组成的。
读中悟情读中联想读中积累2
读中悟情读中联想读中积累——珍珠鸟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阅读中积累。
”“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就无“悟”。
《珍珠鸟》是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章以丰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的和谐与温馨,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文内容,创造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
借助朗读、反复品读,感受形象美,品味语言美,留足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进行积累。
一、以读为本,读中增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教学中,我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不断变化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以悠扬的音乐、美妙的画面将每一个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以感情朗读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
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告诉学生这是一段精致的文字,用心去读读,在描写珍珠鸟可爱样子的词句上做记号,并多读几遍。
学生交流体会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品读、比较读。
一番反复感情朗读之后,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珍珠鸟了然心中。
二、以境助读,境中动情。
感情朗读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
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为一体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将学生的主观情感移入了文境。
如在教学第6自然段时,打出课件,小珍珠鸟甜甜地睡在作者肩上这一幅温馨的感人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多么温馨的一幕啊!此时小珍珠鸟已经把作者当成什么!”学生交流后,“让我们再美美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这份美好,留住这份美好!”《摇篮曲》的音乐缓缓响起,学生伴着音乐美美地读文。
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提高
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提高[摘要]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能力不强,是一直困扰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老大难,应从“读”抓起。
众所周知,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读、写、听、说四方面。
其中,读是基础,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能使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三多”朗读法品读教语文先抓读,理所当然。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诵读摆在突出的地位,从多安排读,多出声读,多自由读的“三多”朗读入手,使全体学生熟悉课文,重视朗读,养成习惯,形成风气,并以此促进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多”朗读教学法要旨有五:一是明确提出把课文朗读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三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上课时动口、动脑又动手;四是强调了朗读的方法应是“出声读”、“自由读”;五是指出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习惯,形成风气,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提高。
“三多”朗读教学法实施分为课前导读、课中品读、课后美读三个阶段。
一、课前导读,于积累中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一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1)提前布置;(2)指导方法;(3)经常检查。
这些方法我给它归纳为5个字:划、读、问、悟、练。
划指默读课文,划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字典、词典并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理解,找出文章中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自己设法记忆;读指自由朗读文章,结合文章重点词句,初步领会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问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文章中的中心词句以及自己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做到有疑而问;悟指再读课文,品味文章的精华,背诵文章的好句、好段,读中感悟,悟作者的写作思路,悟作者的写作目的;练指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和思维扩散点,设计练习题,发挥想象,大胆练笔,在练笔中积累。
在阅读中感悟积累
在阅读中感悟积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感悟和积累,下面是我在阅读中所获得的一些感悟和积累。
阅读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思考和理解。
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和观点,阅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去领悟其中的真谛。
通过阅读,我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理解他人的观点,这对于我进行独立思考和形成自己的见解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可以开阔眼界,使我们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阅读,我可以走进不同的世界,了解各种不同的人和事。
这种体验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也为我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也是一种宝贵的情感交流方式。
通过阅读,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并与作者进行深入的心灵对话。
有时候,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因为书中的情节而流泪,会因为书中的感悟而感动。
这种情感共鸣让我觉得与作者有一种奇妙的连接,这是我在其他任何媒介中都无法获得的。
阅读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非常有帮助。
通过阅读,我可以学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这对于我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阅读也可以提高我的词汇量,让我有更多的词汇可以运用到写作中去。
阅读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享受。
阅读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当我读书时,我可以忘记一切烦恼和压力,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中,享受独特的想象和创造力。
阅读让我感受到一种心灵与灵魂的愉悦,这是其他娱乐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通过阅读,我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思考的能力、开阔了眼界、体验了情感交流、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享受了阅读带来的乐趣。
感谢阅读,它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阅读中感悟积累
在阅读中感悟积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阅读中感悟积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到大量的信息,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阅读也是一种感悟和积累的过程,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悟到生活的哲理,积累到人生的智慧。
在阅读中的感悟是一种深层次的领悟和体验,它并不仅仅是对文字表面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智慧的领悟。
阅读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动和启发的文字,这些文字往往会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共鸣,让我们产生一种共鸣和共情的感觉。
当我们在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时,会不由自主地被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所感染,从而产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新的认识和理解。
阅读中的积累则是一种知识和智慧的融合,通过不断地阅读我们可以获取到各种各样的知识,积累到经验和智慧。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字和知识,了解到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通过不断地阅读,我们也会积累到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智慧,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阅读中的感悟和积累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地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获取到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通过阅读我们也可以感悟到生活的真谛和价值,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阅读中的感悟和积累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断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和文字,从中获取到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感悟到生活的真谛和意义。
我们也需要注重阅读中的感悟和积累,通过不断地阅读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人生境界,从而成长为一个有内涵和情怀的人。
在阅读中感悟积累,需要我们具备一颗敏锐的思维和感知力,同时也需要我们具备一颗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胸襟。
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能够用一颗敏锐的思维和感知力去探寻文字内在的深层含义和智慧,用一颗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胸襟去感悟和领悟生活的哲理和智慧,才能够更好地在阅读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和意义,积累到丰富的知识和智慧。
在读中感悟,在悟中积累
在读中感悟,在悟中积累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存在,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尤为重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感悟,从感悟中积累,从而有效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本文特结合小学四年级语文的相关教学实践经验,就阅读、感悟和积累三者之间的内在环节联系,研究、讨论适用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小学阅读教学主要是更好地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主旨思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方面的教学引导又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四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比较简短的文字阅读,才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文本感悟和知识积累。
教师应该将新课改的理念渗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策略,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评价、积累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感悟,从感悟中积累,从而有效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兴趣是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但是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其不可能具有太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小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靠教师教授和自主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在知识与技能层面的主要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埋下伏笔,夯实基础;(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更深一步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绪变化,我们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儿童或青少年)的角度去看待语文阅读教学,在此阶段的教学要强调趣味性,而非只是单纯地解读文学知识。
枯燥、晦涩的文学常识只会让小学生望而却步,在接触语文阅读的开端,就感觉难度很大,这对以后的深入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启发思维,增强阅读感悟效果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加强语文阅读的思维训练。
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积累——浅谈小学古诗文教学
二 、 诵 读 中积 累 在 重 视 诵 读 是 传统 语 文 教 育 的宝 贵经 验 , 道 是 “ 读 百 遍 , 有 书 其 义 自现 ” “ 读 唐 诗 三 百 首 , 会 作 诗 也 会 吟 ” 因此 . 师 在 、熟 不 , 教 指 导 学 生学 习古 诗 文 时 , 应 指 导 学 生 将 学 到 的读 懂 古 诗 文 的 还
时 . 可 以 在 板 报 上 开辟 古 诗 文 欣 赏 栏 目 , 期 组 织 诗 文 介 绍 还 定
会 , 绍 自己诵 读 的诗 文 内 容 、 会 及 收 获 。 介 体 总 之 , 悟 和 积 累是 相 辅 相 成 的 , 感 而诵 读 则 是 两 者 的 基础 。
理 解 诗 意 , 入 意 境 , 能 感 悟 诗 人 愉 悦 的 心 情 和 诗 句 的 画 面 进 又 美 、 彩美 , 色 同时 还 培 养 了他 们 的 想 象 和 表 达 能 力 。
( ) 发 学 生 诵 读 积 累 的 兴趣 二 激
林越 。意 欲 捕 鸣蝉 , 然闭 口立 ” 首 诗 时 , 师 可 配上 轻 快 、 忽 这 教 活
泼 的笛 声 进行 诵 读 . 适 时 出示 根据 诗 意 制 作 的两 幅画 面 , 音 并 在 乐 、 面 的渲 染 中 , 学 生 思维 处 于 兴奋 状 态 , 悟诗 的意 境 。 画 使 感 ( ) 过 比较 , 二 通 在诵 读 中感 悟 将 古诗 文 的字 词 加 以变 换 , 学 生 在 诵 读 中与 原 文 进 行 比 让 较 。 诵 读 中揣 摩 、 在 品赏 , 悟 诗 人 用 字 的独 具 匠 心 , 妙 传 神 。 感 精 如在学习《 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 句 时 , 学生将 “ ” 泊 “ 一 让 绿 变 换 成 “ ” “ ” “ ” “ ” 进 行 诵 读 比较 。通 过 比较 学 生 到 、人 、 过 、 满 等 不 仅 感 悟 到诗 人 高 超 的语 言表 现 力 , 感 受 到 春 风 吹 拂 、 草 也 春 萌生 、 透江南岸的美好春光 。 绿
读中感悟,说中拓展,写中积累
读中感悟,说中拓展,写中积累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接触和接受,现在的课堂伴着信息技术元素的添加,不时闪烁着新理念亮丽的火花。
这种现象在农村的教学公开课、观摩课自然生成,那种人人参与、组织互动、竞争合作常常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切实给人以享受和启迪。
这几年,我听了不少的公开课、优质课,积极与我们一线教师交流,发现新课标思潮下的“阅读教学”过程拘于形式,过于放任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跟着学生走。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明明答案错的教师也没有及时纠正,美其名曰:“别伤自尊!”教师该指导的没有,该纠正的没有,含蓄委婉地说:“把学习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发挥!”即使是高水平的优质课,也是在专家的精心辅导下磨出来给大家看的“艺术品”。
这种“艺术品”在我们农村的教师觉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也就是说,我们农村一线老师根本不可能每一节都上这样的课。
所以,我觉得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尽量利用好信息资源,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继承好的传统,发挥新元素的作用,扬长避短,在“读、说、写”上狠下苦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十几年来,历经“应试教育”“愉快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的洗礼,如今又出现“翻转课堂”。
不同机会的培训、学习,给我的启示非常深刻,尤其是与市普教室的胡和春大师的多次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胡老师温馨的微笑,温和的话语,温暖的教导,仿佛春风拂面,清脑醒目,贯穿心耳,久久回味。
他曾经语重深长地对我说:“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会听、会读、会说、会写”。
这四个“会’需要我们教师好好学习,用心琢磨,细心体会,真心实践,根据自身条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连续担任小学六年级毕业班语文的教学十多年,我发现有一部分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课外阅读,更喜欢沉迷网络游戏或“悦读”网,甚者变成“低头族”,一放学玩起手机;在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愿与同学交流,说话结结巴巴,语序颠三倒四;习作时,懒得动脑,随手仿抄作文选,即使没有仿写,内容也空洞无物。
从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不断充实自己。
从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不断充实自己。
阅读是人类与智慧沟通的途径,是获取知识、培养思维和拓宽视野的重要方式。
我们应该及时将阅读中获得的新知识、经验和感悟积累起来,让这些积累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将阅读积累加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一、坚持不懈的阅读首先,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阅读,因为只有阅读才能让我们不断接触和吸收新的知识和信息,才能不断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思路。
阅读并不是一次性的事情,我们需要持续的不断的去学习。
二、读书笔记的技巧读书笔记是将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感悟记录下来的有效方式。
在记录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技巧,例如摘录重点、提炼关键词、归纳总结、制作图表等,让笔记更加清晰、系统和易于理解。
三、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我们可以选择关注一些与自己专业或兴趣相关的领域,并持续的在这些领域进行阅读、学习和思考。
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领域,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四、和人交流讨论将阅读和获得的经验和思考分享和交流给他人,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和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五、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实践阅读虽然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实践。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才能真正的将所学应用和实践。
总之,我们应该不断地进行阅读,将读书笔记和获得的新知识和经验进行积累和总结,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将所学知识真正的应用和实践到生活和工作中。
这样才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读中感悟教学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语言,理解内容,提升思维。
以下是我对读中感悟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阅读兴趣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前提。
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首先,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接触文本。
其次,我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最后,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竞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片、视频等视觉元素融入课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文时,我播放了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文本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读书分享,交流感悟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组织了读书分享会。
在分享会上,学生可以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阅读心得。
这样的活动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还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3. 阅读竞赛,激发斗志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斗志,我定期举办阅读竞赛。
竞赛内容包括朗读、背诵、写作等方面,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竞赛中,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阅读兴趣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深入文本,感悟语言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文本,感悟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1. 分析关键词语,把握文章主题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如中心句、过渡句等,通过分析这些词语,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关注“背影”一词,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2. 体会修辞手法,感受语言魅力修辞手法是作者表达情感、增强文章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读中积累读中感悟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领悟,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这种情感是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步产生的,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入境又入情。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在不同层次的朗读中获得情感的提升,领悟文中的精髓?在《秋天的雨》的教学中,我就此进行了尝试。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扎实过好字词关、朗读关,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是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基本目标。
在进入文本之前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初读课文,在初读课文中整体把握文本、了解文本。
对课文的朗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深入地理解;相反,脱离了课文整体,对部分的理解肯定是肤浅的,甚至是偏颇的。
因此在《秋天的雨》的朗读教学中,在导入新课揭题后我也不例外地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站着读者,那边的桥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潜心会文”的过程就是深入阅读、充分思考、逐步领悟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学生独特的感受,丰富的体验才能源源不断地生成。
在诵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划,“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直接的、整体的感悟,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自主朗读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的朗读指导中,对文章进行揣摩和体会,一步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在《秋天的雨》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秋雨中的景色,以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五彩缤纷”,从而为下面学生能读出五彩缤纷做好铺垫,埋下伏笔。
而后我播放课件,让学生在清新而又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秋天的图片,那些图片色彩丰富、美不胜收,有五颜六色的山,有在阳光下闪烁的一排排金黄的银杏树,有火红的枫叶和枫林,有金黄的稻海和丰收的果园,还有那些多姿多彩的菊花……这些图片都让学生叹为观止。
在读中感悟,在悟中积累
在读中感悟,在悟中积累作者:郑莘雪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21年第06期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学中专门设置了阅读课程,但由于小学生词汇量有限、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教师引导不足等因素,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此情况,本文将对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增加词汇量、掌握各种写作手法、积累写作素材等。
与此同时,有效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保证其内容符合小学语文教育基本要求,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以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主体性缺失小学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刻板地传授阅读知识,不考虑学生能否消化,与此同时,阅读过程完全是根据教师自身的阅读习惯、阅读经验进行的,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导致学习效率很低。
2.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目前,部分教师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以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写作技能为主,考试考什么,就应该教什么,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导致阅读教学的开展流于表面。
阅读教学中,应试思想仍占主导地位,教师注重教授文本中的各种知识考点,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很少,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师生之间互动较少阅读教学中,教师偏向单方面地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导致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知识。
在读中品悟,在悟中积累
在读中品悟,在悟中积累作者:王珊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3年第11期在小学学习阶段,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其重中之重。
作文不仅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的有效方式。
因此,从小学阶段就必须重视学生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写作的基础,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句式,也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情感抒发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更多写作素材,进而帮助他们在读写结合过程中提高作文的写作质量。
一、读——开卷有得,培养良好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必须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灌输读书大有所益的道理。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以阅读广度为基础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字词句段篇章,在不知不觉中也会培养自己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如此就能在写作过程中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教师要注重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不仅要帮助学生认识“蒲”“英”“窗前”“盛开”等生字词,还要带领学生分析相关的语句和段落,去揣摩当时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景物的细致特点,并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最后流畅地表达出来。
同时,教师在讲解《金色的草地》一课时,为了达到阅读与寫作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先让学生大声朗读一遍,带领学生找到可能对写作有帮助的好词好句,如“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我们的手掌”,那么学生以后在写其他花的时候就有可能会用到。
这种阅读方法的指导实际上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逐渐培养一种潜意识的思维模式。
在读中感悟在悟中积累语文知识
在读中感悟在悟中积累语文知识摘要:随着当前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各种新教学理念不断出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随之越来越突出。
在这一背景下,以前以语文教材为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已经不能再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也不能满足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的需要。
因此,有效改革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理解感悟,在阅读和感悟的过程中有效积累语文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此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意义以及有效实施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中感悟;知识积累;实施策略小学生本身就处于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让学生自主对相关语文文本进行阅读和感悟,自主积累学习语文知识,对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推动他们文学品质和良好道德情感素质的发展,以及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改革都具有重要作用。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根据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丰富语文阅读文本,开展各种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阅读感悟的机会,真正实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积累语文知识。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意义(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改革要想有效开展小学生的语文自主阅读活动,使学生能够高效地阅读和感悟相关的语文文本,促使他们在感悟中学习和积累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阅读学习的实际需要和兴趣,有效选择大量的语文阅读文本,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发挥着提供阅读文本和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适时进行引导的作用。
在这样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需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尊重,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得到有效发挥,有助于打破以前的集体统一式课堂教学形式,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改革。
(二)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调动其语文阅读热情让学生自主理解相关语文文本,促使他们在阅读中感悟文本中的蕴含的人物情感,感受文本中相关语句描写出来的美好意境,并对相关文本中的具体结构和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自主积累语文知识。
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从《黄山奇松》教学说起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中心小学苏钦摘要: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一、导入新课,读课题,揭示目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三、熟读课文,理清脉络;四、品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彩的文章如果能反复朗读,达到琅琅上口、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
这样,就真正达到了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关键词:导入初读熟读品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朗读的要求是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张田若先生说得更进一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
现在,我就《黄山奇松》这一篇课文,谈谈读的重要性;《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一、导入新课,读课题,揭示目标,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美文——《黄山奇松》。
(齐读课题)2、通过预习,谁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黄山?(交流后出示图片)一起读:(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3、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这黄山松到底奇在哪儿,引得人们对他特别偏爱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美文。
二、初读课文,扫除生字;(正确地读就是我们常说的“初读”,即用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读清楚;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
让学生充分读书,在反复的读书活动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随文识字中加深对生字的识记,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使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1、出示自学引导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感悟,说中拓展,写中积累
摘要:现在的教育,新理念层出不穷,需要农村教师不断学习、借鉴。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低”下身子跟他们谈心,关爱他们,了解他们,因材施教。
近几年发现,孩子越来越聪明,可是他们越来越不想学习,学习效果不理想。
我们困惑了,于是组织部分教师对本乡的兄弟学校及邻近乡镇进行问卷调查。
经过分析,找到了存在相类似的问题:语文学习比较随意,没有形成良好的读、说、写的习惯,语文基础相对薄弱。
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读、说、写的指导、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说、写习惯。
最终让学生在读、说、写方面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读中感悟,说中拓展,写中积累”
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接触和接受,现在的课堂伴着信息技术元素的添加,不时闪烁着新理念亮丽的火花。
这种现象在农村的教学公开课、观摩课自然生成,那种人人参与、组织互动、竞争合作常常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切实给人以享受和启迪。
这几年,我听了不少的公开课、优质课,积极与我们一线教师交流,发现新课标思潮下的“阅读教学”过程拘于形式,过于放任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跟着学生走。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明明答案错的教师也没有及时纠正,美其名曰:“别伤自尊!”教师该指导的没有,该纠正的没有,含蓄委婉地说:“把学习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发挥!”即使是高水平的优质课,也是在专家的精心辅导下磨出来给大家看的“艺术品”。
这种“艺术品”在我们农村的教师觉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也就是说,我们农村一线老师根本不可能每一节都上这样的课。
所以,我觉得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尽量利用好信息资源,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继承好的传统,发挥新元素的作用,扬长避短,在“读、说、写”上狠下苦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十几年来,历经“应试教育”“愉快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的洗礼,如今又出现“翻转课堂”。
不同机会的培训、学习,给我的启示非常深刻,尤其是与市普教室的胡和春大师的多次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胡老师温馨的微笑,温和的话语,温暖的教导,仿佛春风拂面,清脑醒目,贯穿心耳,久久回味。
他曾经语重深长地对我说:“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会听、会读、会说、会写”。
这四个“会’需要我们教师好好学习,用心琢磨,细心体会,真心实践,根据自身条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连续担任小学六年级毕业班语文的教学十多年,我发现有一部分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课外阅读,更喜欢沉迷网络游戏或“悦读”网,甚者变成“低头族”,一放学玩起手机;在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愿与同学交流,说话结结巴巴,语序颠三倒四;习作时,懒得动脑,随手仿抄作文选,即使没有仿写,内容也空洞无物。
老师习作指导时,他们总心不在焉。
今天,我们的农村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很有必要“老调重弹”,尤其是在“读、说、写”指导与养成方面,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说、写”习惯。
下面就以四年级的桂林山水为例,谈谈自己“读、说、写”方面的教学感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导语:“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腾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语句表达情意的。
”第一组的桂林山水,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
教学时,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从文本优美的语段中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活力和灵气,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
一、加强“读”与“说”的指导,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一)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充分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看,用自己敏锐、聪慧的双眼欣赏桂林美丽的风景,并与同学交流自己观看后的感受。
如我们组织学生到阶梯教室上课,播放“桂林”优美的风景,让学生抓住主要的段落自由说说自己欣赏到美景时的感受。
如读到“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赞叹:“那里的风景太美了,我真想去看看呀!”有的学生沉浸在美景中,两手划呀划:“漓江的水好凉呀,好清澈,鱼儿在身边优哉游哉!我真想变成一条鱼,游荡在漓江里呀!”再如读到桂林的山时,“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有的学生说:“去攀这样的山,肯定很刺激,很好玩”……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五彩缤纷。
(二)结合文本,“说”中拓展学生初读课文,细细理解课文。
学生自己提出疑惑的问题:(1)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桂林的风景,它们有什么特点?(2)这些风景跟我们家乡的风景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3)读了课文后,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根据问题,自主理解,互动交流,把学习心得写在书上。
还有疑惑的,再次朗读课文,从文本中思考解答。
(1)作者陈淼运用生动形象的笔触向我们介绍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山水相拥”。
(2)我们观赏了桂林优美的风景,那里山美水更美。
我们的家乡山虽然绿了,可是“水”不容乐观。
家家户户的污水、废水一个劲往河里流,垃圾成堆往河里倒。
虽然村里有垃圾池,老一辈的还在发扬传统──垃圾顺手一扔,飞进河中央。
学生结合家乡的生态环境大胆说说自己合理的整治办法,从日常宣传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
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读说与交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品味;通过语文学习培养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激发自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美丽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联系生活,积累素材,“写”中提高教学完桂林山水,趁着同学们热情高涨,我引导大家说说家乡的美丽风景:谁能用最优美的话语介绍自己的家乡?比一比,谁说得最精彩、最仔细、最真实?(可按桂林的“山”“水”的顺序引导,亦可以抓住一处自己认为最独特、最优美的地方或景点展开叙述。
)大家踊跃发言,激情四射,说出了家乡许多令人惊叹的风景点。
有的说古竹第一名山──南华山:山青水甜、鸟语花香、绿竹拂人、香烟袅袅、神光普照,几百座神灵错落有致,置身其中犹如天上仙境,久久不舍。
有的说寨下水库“夕阳西下风景独好”:碧波荡漾,群鱼跳跃,斜阳倒映在水中,宛如长虹贯日,激起七色彩虹掩青山,微风乍起,翠竹飘摇,如仙女在灵霄宝殿翩翩起舞,唤出“彩云追月”之天籁!有的说:我们的学校很美,香樟挺拔,细榕低垂,红豆吐绿,桂花飘香,溪水伴着我们的书声,夹杂着小鸟的呼朋引伴,组成一首和谐的校园交响曲。
你听,读书亭里的小夜莺在莺莺细语,仿佛告诉我们秋天季节,人们准备忙着收割庄稼;科技楼中的小麻雀在叽叽喳喳,倾诉着秋天里小虫子侵蚀成果,得赶紧消灭它们……我完全沉迷于他们娓娓动听的描绘,陶醉得不能自拔。
“孩子们,赶紧写下自己最精彩的美景吧!”“写完后,读一读,议一议,改一改,装进自己的文库吧!”原来,孩子们是多么的细心,多么有洞察力。
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许许多多非常美丽的东西,我们没有让他们充分地大胆说一说、写一写。
我们扼杀了他们最真最美最动人的东西。
小学课文里有很多课文是描写风景的。
我们要多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多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及时把自己的感受记载下来。
我想对农村的孩子们说,平时要多读书,品味其中的“髓”;平时要多同学们交流,多练写生活日记、周记。
只有平时多读书,多交流,多练写,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