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工程地质的区别与联系
岩土工程勘察习题及答案
绪论1、试述岩土工程、工程地质的含义与联系。
(1)岩土工程:是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及地基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和处理在建筑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与岩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建筑全方位结合的专业学科,属土木工程范畴。
(2)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3)区别: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
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侧重于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
因此,无论学科领域、工作内容、关心的问题,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区别都是明显的。
(4)联系: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2、简述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与目的。
基本任务: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为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岩土体治理加固、开挖支护和降水等工程提供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技术参数,对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作出论证、评价。
具体任务:(1)阐述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2)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和整治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
(3)分析、研究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作出评价结论。
(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
(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修建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以及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研究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共同工作时,保证地基强度、稳定性以及不致产生过大沉降变形的措施,分析并提出地基的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设计、施工以及必要时进行地基加固所需要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
工程地质勘查复习重点
1.岩土工程: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和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紧密结合的学科。
2.岩土工程问题:是指据岩土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可由岩土工程条件具体表征)互相矛盾、互相表征而引起的,对建筑物自身的顺利施工和安全运营或对周边地质环境也许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
3.工程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观测和描述,初步查明拟建场地或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讲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采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按照精度规定标会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结合勘探、测试和其它勘查工作的资料,编制成工程地质图。
4.综合性工程地质测绘:是对场地或建筑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诸要素的空间分布以及各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
5.专门性工程地质测绘:是对工程地质条件的某一要素进行专门的研究。
6.现场检查:在于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7.现场监测:在工程勘查施工以及运营期间,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现象、岩土体性状和地下水等进行监测,其目的是为了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运营,全包安全。
8.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在变形允许和维系稳定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9.钻孔柱状图:是钻孔观测与编录的图形化,它是钻探工作最重要的成果资料。
10.岩土参数标准值:是岩土工程设计时所采用的基本代表值,是岩土参数的可靠性估值。
11.岩土参数设计值:母体平均值μ可靠性估值fk(即标准值)按下式求得P(μ<fk)=α,α为风险率,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小概率,复合上式的是单侧置信下限。
当采用此下限值作为设计值时,意味着参数母体平均值可以推断为一个大约率大于设计值,而仅有一个小的风险率也许会小于此值12.反分析:通过工程实体实验或施工监测岩土体实际表现性状所取得的数据,反求某些岩土工程技术参数,并以此为依据验证设计计算、查验工程效果以及分析事故的技术因素。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答:工程地质条件定义: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工程地质问题定义: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之为工程地质问题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2、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岩体通常把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称为岩体。
岩体:由一定岩石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赋存于一定的地质和物理环境中等地质体。
岩石: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2、风化壳;3、风化作用;4、变质作用;5、地质作用;6、岩浆作用;7、地震作用?;8、内力地质作用;9、外力地质作用;10、地壳运动。
答:2. 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3. 地表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营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是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区别
岩土工程和工程地质的区别(1 )工程地质在国内,工程地质专业是个传统的大专业,涉及并渗透于水利、能源、交通、建筑、海洋港岸、农业灌溉、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行业。
可以说专业发展和技术水平都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三峡大坝就是个试验场地,估计因此工程而涌现岀一批国内外屈手可指的勘察专家、滑坡专家、构造专家、水文地质专家、环境地质专家、地震专家等等。
可以说大的设计、勘察、施工单位工程地质人员是与单位长久依存的。
解决所有与土、地下水水、岩石及相互作用,对工程建筑物及工程区附近环境的影响。
可谓重担在肩。
(2 )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最近10几年才新兴起来的独立专业。
以前是工程地质专业的一个小分支,一部分工程地质人员改成专门搞城市建筑基础勘察,与物探配合搞桩基监测、试验等,勘察内容和工作范围比较单一。
可以说优秀的工程地质人员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很称职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
但在近几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成立,对岩土工程成为单独大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又有很流行的注册岩土工程师等。
要求除了基本的土力学、岩石力学、试验知识外,还要将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和基本工程设计引进学科,显然以前的工程地质专业难以容纳的。
尽管有的工程地质专业也学三大力学,但不是重点,更没有结合工程设计,只是皮毛。
岩土工程师相比工程地质师应该具有更多的设计知识,能进行简单结构设计。
国内的现状还是,岩土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工程地质则占据除了建筑之外的大多数其它行业。
还没有形成对工程地质专业的直接威胁,但构成了强大的冲击。
特别是注册岩土师资格考试制度。
(3)岩土和地质的区别国内区别:行业分工:岩土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或软基方面,扎根城市;地质则是范围很广,涉及基本所有的行业,水利、铁路公路、港岸、环境治理、地下水、建筑、电力、农业、林业等等行业。
目前两个专业相互渗透。
人数差别:搞工程地质的人数是搞岩土的数十倍、上百倍。
很多岩土工程师是地质工程师转过去的。
岩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研究
岩土力学与工程地质学研究一、岩土力学岩土力学是研究地下岩石和土壤的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的学科,它是岩土工程学的基础。
岩土力学主要包括岩土物理力学、岩土力学实验和理论岩土力学三个方面。
1.岩土物理力学岩土物理力学是研究岩土材料的物理性质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的是岩土材料的密度、孔隙度、孔隙率、吸湿性、热膨胀系数等物理性质,这些性质与材料的力学行为密切相关。
研究岩土物理力学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岩土材料的性质,从而为岩土工程提供依据。
2.岩土力学实验岩土力学实验是指通过实验手段研究岩土材料的性质和力学行为。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材料的力学参数,比如材料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从而为岩土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通过岩土力学实验,可以检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3.理论岩土力学理论岩土力学是研究岩土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和力学性质的学科,主要研究岩土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破裂与变形等力学行为。
岩土力学所涉及的理论框架包括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摩擦力学等基础力学学科,这些框架都有广泛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研究岩土工程的问题。
二、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岩土工程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地质环境、地质构造、岩石和土壤的特征及其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关系。
该学科的研究,主要为地下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同时也是建立工程安全评估和风险预测体系的重要基础。
1.工程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是工程地质学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环境与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及其规律、地下水位变化与其对工程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完备的岩土环境信息,帮助设计人员科学制定工程方案。
2.岩土体稳定性分析岩土体稳定性分析是工程地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的是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
在岩土体稳定性分析中,常涉及到地质体的稳定性、坡面的稳定性、洞室的稳定性等问题,需要运用复杂的力学分析方法和模型,综合考虑地形、水文、地质和工程条件等因素。
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关系是什么,有哪些区别?
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关系是什么,有哪些区别?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地质问题的科学(张咸恭等著《中国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的应用性很强,各种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都要做工程地质研究,才能使工程与地质相互协调,既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正常运行,又保证地质环境不因工程建设而恶化,造成对工程本身或地质环境的危害。
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土体工程地质研究、岩体工程地质研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研究、工程地质勘察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研究、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等。
岩土工程(Geotechnical Engineering)是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处理或改良的科学技术(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岩土工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和土力学;研究内容涉及岩土体作为工程的承载体、作为工程荷载、作为工程材料、作为传导介质或环境介质等诸多方面;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和监测等等。
由此可见,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
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侧重于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
因此,无论学科领域、工作内容、关心的问题,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区别都是明显的。
近年来,许多工程地质人员向岩土工程转移,结构出身的岩土工程师注意学习地质知识,这是很好的现象,但这种现象不能说明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将“合二而一”。
2、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关系虽然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属地质学和土木工程,但关系非常密切,这是不言而喻的。
有人说: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是有一定道理的。
岩土工程专业特点见解
岩土工程专业特点见解引言地上、地下和水中的各类工程统称土木工程,而涉及岩石和土的部分称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是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及地基基础等为理论基础,运用地质测绘、勘探、室外原测试和室内测试技术等综合手段解决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与岩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
目前我国新一轮经济大潮已经开启,“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是工程建设必须遵守的程序,而目前国内外各大工程建设的特点是:起点高、投资紧、工期短,这就要求在工程建设中既要确保工程按期、按质、按量完成,又要保证工程勘察的准确定、全面性。
在工程建设中,场地工程地质问题、地基基础问题等都成为投资和工期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旦处理不当都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与钢筋、混凝土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岩土体属于自然产物,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加之我国的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尤其是西南山区一带更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又是地震多发地带,这些综合因素都给岩土工程提出了大量的难题。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岩土工程模式,提高岩土工程在工程建设中的地,笔者从岩土工程的定义与研究范出发,分析其与工程地质及及结构工程等相邻专业之间关系密切,并对岩土工程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一些看法,旨在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2.岩土工程的定义关于岩土工程的定义在不同的规范及学术研究报告中表述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中表述为“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的利用、处理或改良的科学技术”;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则将岩土工程视为土木工程的学科分支,其理论基础为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学和土力学基础工程,技术研究的内容表现为岩石与土的处理和整治。
除此之外也有专家将岩土工程定义为岩土体的支承体或是荷载材料,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改良与整治。
岩土工程的业务范很广,涉及土木工程建设中所有与岩体和土体的工程技术问题,笔者认为岩土工程还可表述为: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研究岩石、土及岩土中的水的一门工程技术或技术科学。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息息相关,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地质环境中,地质灾害是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包括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生态修复等。
一、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指对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土壤和岩石进行系统的工程控制和治理。
主要包括地基处理、边坡工程、隧道工程等。
地基处理是指对于土壤地基进行加固或改良,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土体加固、针灸加固、土体改良等。
边坡工程是指对于山体边坡进行加固和支护,以防止边坡滑坡等地质灾害。
常见的边坡工程措施包括护坡、加固桩、挡土墙等。
隧道工程是指对于地下隧道进行结构加固和排水处理,以防止地质灾害对隧道的破坏。
岩土工程在地质灾害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指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对于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从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常见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和预警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主要包括地震监测仪、地质雷达、水土压力传感器等。
通过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获得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基于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预警判断,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群众发布预警信息,以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指通过自然生态恢复和人工修建的方式修复地质灾害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
地质灾害常常伴随着土石流、滑坡等现象,对于周边的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生态修复可以通过种植植被、加固土壤等手段,恢复受灾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
种植植被可以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加固土壤可以提高土壤的抗冲刷和抗滑性能,减轻灾害对土壤的破坏。
生态修复是地质灾害防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灾害产生的损害。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1.何谓工程地质学?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造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2.何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答:①阐明建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造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造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切当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造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造物。
④ 根据建造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造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造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⑤研究工程建造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 ,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3.何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何谓工程地质条件?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造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②地质构造。
③水文地质条件。
④动力地质作用。
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造材料。
5.何谓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造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造的安全。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
②斜坡稳定性问题。
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 17 世纪以后开始浮现地质环境对建造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
20 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并稳定发展。
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密切相连 ,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 ,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等各方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内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土力学与岩土工程
土力学与岩土工程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岩土工程与土力学1,岩土工程的定义岩土工程又称土力工程学,大地工程学。
主要研究泥土构成物质的工程特性。
是欧美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在土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体制。
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
过程与地下工程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岩土工程师会研究从工地采集的泥土样本和岩石样本中的数据,然后计算工程上的建筑所需的格构。
同时,我们知道地上,地下和水中的各类工程统称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石工程。
2,岩土工程的内容《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定义为:“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处理和改良的科学技术。
”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为:“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以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为理论基础,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整治和改造的一门技术科学。
”也有专家定义为:“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研究岩土体(包括其中的水)作为支承体、荷载、介质或材料,必要时对其改良或治理的一门工程技术。
”以上表述方法虽不完全一致,但主要方面是相似或相同的。
第一、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第二、研究对象是岩石和土,包括岩土中的水;第三、是一门技术科学或工程技术。
岩土工程的实践性很强,从工程实践角度,包括下列范围:(1)岩土作为支承体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堆场、大型设备等等,都建造在岩土上,岩土作为地基,作为支承体,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承载力和变形问题。
(2)岩土作为荷载或自承体边坡工程、基坑工程、露天矿等地面开挖,隧道、地下洞室等地下开挖,面临的是另一类稳定和变形问题。
这时,岩土体担任的角色,既可能是荷载,也可能是自承体。
同时,地下水的控制常常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3)岩土作为材料填方工程,特别是大面积高填方、填海造陆,要用大量岩土作为材料;围堰、水坝、路堤等也用岩土为材料。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与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区别与联系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与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区别与联系随着国家经济不断的快速发展,对国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在不断的加深,各种各样的科技设备不断的更新、出现,也为加强地质勘察能力与准确程度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和物质保障。
同时,各种各样的建筑不断的规划建设,地质勘察的需要也越来越大,也为地质勘查提供了很大的研究需求和研究条件,促进了地质勘察的发展。
本文针对岩土工程勘查和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特点、方法等方面的阐述与比较,详细的说明二者的联系与区别,目的通过叙述来说明二者的作用以及现实意义。
岩土工程地质勘查主要针对岩体和土体以及地下水作为勘察对象,通过对岩土的各种特征以及参数的测试,研究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岩土的结构特点、形成过程、地质运动作用等方面。
另外,通过对岩石以及土质的判断分析,可以用来寻找矿藏资源等用途。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多用途、综合性的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地质勘查是工程建设前期的一项工作,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知识、技术,对建筑场地和附近的区域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建设依据,保证建筑工程能够顺利的实施,确保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质量,以及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而进行的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
1.岩土工程勘察与建筑工程勘察目的与内容对比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主要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
岩土勘察常常研究地质的结构、地应力场环境,各地质时期各地区的风、水和冰川的侵蚀和搬运等作用形式。
岩土工程勘察研究主要方式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和取土测试、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并根据以上几种方法,对建筑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主要探察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地形地貌、地层土壤性质、地质结构和水文条件等性质从而为科学规划、施工建设提供依据。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以工程测量、水文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勘察为主。
工程地质每章知识点
第一章1、工程地质学包括:工程岩土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勘察三个基本部分。
2、工程地质条件:。
①土。
和岩石的工程性质②地质构造③地形地貌④水文地质条件⑤不良的。
地质现象⑥天然建筑材料。
3、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地质法、试验方法、计算方法。
4、矿物: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也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
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和化合物。
5、矿物按成因分类: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等;次生矿物,如高岭石;变质矿物,如蓝。
晶石。
6、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1)自色。
2)他色。
3)假色(其中他色和假色对鉴定矿石没多大意。
义)光泽:1)金属光泽。
2)半金属光泽。
3)非金属光泽。
透明度:1)透明的。
2)半透明的。
3)。
不透明的。
7、矿物的力学性质:①硬度: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
②解理:解理是指矿。
物受打击后常沿一定方向裂开,并形成光华平面的性质③断口:矿物在外力打击下,沿任意。
方向发生的不规则裂口称为断口。
8、有些矿物还具有一些特性,如方铅矿具有脆性;自然银具有延展性;云母具有弹性,磁。
铁矿具有磁性等。
9、岩石:岩石是地壳发展过程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规律的集合体。
10、岩石按成因可将地壳的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1、岩浆岩(火成岩)。
:岩浆岩(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12、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三大类:。
(1)深成岩(2)浅成岩(3)。
喷出岩。
13、岩浆岩的产状: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熔岩流、火山锥。
14、根据。
SiO2。
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下面几类:。
1)酸性岩类(2)中性岩类(3)基性岩类。
(4)超基性岩类。
15、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1).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
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2).构造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
和空间分布情况。
探究工程地质勘查与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龙迪
探究工程地质勘查与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龙迪发布时间:2021-07-27T15:20:29.00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作者:龙迪[导读]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设技术的科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工程地质勘查是建筑施工前期一项重要的技术,对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查工作身份证号码:45032319890924xxxx摘要: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设技术的科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而工程地质勘查是建筑施工前期一项重要的技术,对建筑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查工作,可为后期施工收集资料,为科学制定施工方案提供数据。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需收集的资料包括岩土受力能力、地下水文情况、地质形态、岩土参数等,高质量的岩土工程需要地质勘查提供良好的支持,其收集的地质勘查资料可为岩土工程技术的准确应用提供参考数据,从而不断完善岩土工程,提高岩土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岩土工程技术;发展研究前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以及技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岩土工程发展。
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实现岩土工程经济效益。
在开展勘察过程中,需要全面掌握勘察内容,对基础地质技术进行灵活应用,保证该项工作的严谨性,进而获得准确的地质数据,通过分析土壤、地貌等诸多参数也可以有效识别风险因素,以此来控制规模,减少经济投入,保证了工程的使用年限,为工程安全应用提供了保障,也为工程的顺利建设奠定基础。
1基础工程中工程地质勘查发挥的重要作用1)为合理施工奠定技术基础任何一项工程在地质环境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工程施工建设之前,如果缺乏对现场施工场地各类环境条件的全面了解,就有可能在施工建设环节中因为部分环境条件的隐患出现工程施工建设安全或者质量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可以有效探测工程建设目标区域内部地质环境指标等,为基础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提供精准的数据和信息支撑。
在有效了解整个工程施工建设目标区域地质环境脆弱部分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方式降低整体施工建设安全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1. 何谓工程地质学?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2. 何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答:①阐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筑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确切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④根据建筑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⑤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3. 何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 何谓工程地质条件?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②地质构造。
③水文地质条件。
④动力地质作用。
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筑材料。
5. 何谓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
②斜坡稳定性问题。
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 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 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17世纪以后开始出现地质环境对建筑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
20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并稳定发展。
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紧密相连,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等各方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内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 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的关联
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的关联工程地质勘察和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两个专业领域,它们紧密相连且相互影响。
工程地质勘察是为了解土壤和岩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工程性质以及地下水和地下气体的分布状况,以及评估可能对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的地质灾害风险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和评价工作。
岩土工程则是通过对地质环境和地形的认识,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土壤和岩石在工程中可能带来的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首先,工程地质勘察对岩土工程的关联表现在对地质环境的评估中。
工程地质勘察通过对地下土体和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为岩土工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地质环境对工程的影响很大,不同地质环境下,土壤和岩石的性质以及地下水的流动方式都会有所不同。
工程地质勘察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地下断裂带、地层岩性等信息,为岩土工程提供合理的设计参数和施工措施。
例如,在岩石工程中,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会影响岩石的强度和裂隙发育情况,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其次,工程地质勘察对岩土工程的关联表现在灾害评估和预防中。
地质灾害是指地下的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生产设施所造成的威胁、破坏和危害。
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震、地面沉降等。
工程地质勘察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评估,提供对地质灾害风险的预测和定量评价,为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山区公路建设中,施工前必须对可能发生的山体滑坡进行勘察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确保道路的安全通行。
第三,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的关联表现在施工工艺和方法的选择上。
工程地质勘察通过对地下土体和岩石性质的了解,为岩土工程提供了施工工艺和方法的选择依据。
不同的土壤和岩石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例如在软土地区,采用挖土方法施工时需要采取土方支护措施,以防止土体塌方。
在岩石工程中,岩石的强度和裂隙发育情况直接影响爆破和钻孔施工的效果,需要针对性的安排和实施施工工艺。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址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条件。
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址问题。
岩石: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多数岩石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部分为火山玻璃或生物遗骸。
矿物:矿物是在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先期岩石的分化产物,有机物质和其他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地层: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称为该时期的地层.褶曲: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称为褶曲。
构造:包括褶皱,节理和断层等最基本的地质元素,它们是岩石圈中构造运动的产物节理:岩层受力断开后,岩面两侧岩层岩断裂面没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断层: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河流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阶地或台地。
隔水层:虽有孔隙且能吸水,但导水速率不足以对井或泉提供明显的水量的岩土层。
含水层:存储地下水并能够提供可开采水量的透水岩土层。
河流地质作用:侵蚀性、搬运和沉积作用;河谷横断面及河流阶地;河流地质作用于工程建筑的关系.弹性模量:应力与弹性应变的比值.变形模量:应力于总应变的比值。
抗压强度:指岩石在单向压力的作用下,抵抗压碎破坏的能力.抗拉强度:岩石单向拉伸时抵抗拉断破坏的能力.抗剪强度:指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风化作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应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使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成为风化作用。
课件-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
渐立巩懦墒串褒忽襄快敦埠画络泉蜀幽缨踪戊慢迭拿易培瘩庐歧装酮穗且(课件)-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课件)-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
翘颤擦京倍佣备黑束阔色跟倚指收韩豹喳瘤渝强积翔蠢起钱暂瓮宫凑揩廖(课件)-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课件)-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
考试题型分析
一、填空题 二、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四、问答题 五、计算题
丁诌妆浙腰婴绎资况刨憨委崎丹淮惶牛亿撅滚溶祈戚誊秸正懒胆喉炒掺儡(课件)-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课件)-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
第三章 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分类
学习指导 一、重点掌握 1、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含义; 2、对密度、比重及含水量三个实测指标要重点理解; 3、对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及指标之间的换算要搞清楚; 4、掌握无粘土及粘性土的状态指标及应用。
砌窍态东菠莱柬素介疵窟玻利宫返闰冤新戈由守匙智咎隆偏坪刘阎崇鹰责(课件)-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课件)-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
卫唤绘夯淖爹匹胆距嚼狞涂孕径晕参拭抬法戌监纶淀蔗旺恕蛆鸯躯筷郡荆(课件)-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课件)-工程地质与岩土力学
7.土的压缩指标有(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和(压缩模量)三种。 8. 岩石(体)的力学性质包括的岩石(破坏形式)、(强度)、(变形性质)及岩石的破坏准则。 9.土压力有(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三种类型。 10.地震导致砂土液化的危害主要有(基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大面积喷水冒砂)、(地基承载力丧失)和岩土体失稳四个方面。
二、一般了解 区域稳定性的概念;区域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区域稳定性的分级分区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和工程地质勘察
16. 工代/设代的现场工作
▪ ⑨ 工代/设代处(组)每发一份设计修改通知
单后,相关专业的工代/设代应在《设计修改分 析汇总表》(见附录C)内登记,同时分析其 产生的原因是属于外部问题还是内部问题,并 记录在相应栏内。
17. 记 录 ▪ 执行本标准所产生的记录(文件)有:
——工代/设代工作大事记; ——质量信息反馈卡; ——工代/设代月报表; ——设计修改分析汇总表;
16. 工代/设代的现场工作
▪ ④加强与业主、施工、安装、运行单位的联络,
认真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发现属于设计方 面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设计更改(见4.3)。 如发现涉及安全或经济等重大问题的不合格品, 应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表》(见《不合格品控 制程序》附录A)。设总/项目负责人应负责检 查评审中所提出处理意见的执行情况。
1. 关于勘察体制的认识
▪ 岩土工程勘察任务:除了应正确反映场地和地
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外,还应结合工程设计、施 工条件,进行技术论证和分析评价,提出解决 岩土工程问题的建议,并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 过程,具有很强的工程针对性。
2.对《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的认识
▪ 这本规范是在《94规范》(我国第一本岩
土工程勘察规范)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修订时,注意了本规范是强制性的国家标 准,是勘察方面的“母规范”,原则性的技术 要求,适用于全国的技术标准,都在规范中有 所体现。涉及到各行各业的一些细节、具体数 据,留给相关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去解决。
3. 岩土工程的业务范围
▪ 涉及土木工程建设中所有与岩体和土体有关的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2.2420.12.2402:07:0702:07:07December 24, 2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地上、地下和水中的各类工程统称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称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
按照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工作内容可以分为: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检测。
岩土工程研究对象是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与基坑和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等问题。
地质工程: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所需各类矿产资源、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等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地质工程领域正是为此目的而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实施和人才培养。
地质工程领域服务范围广泛,技术手段多样化,从空中、地面、地下、陆地到海洋,各种方法技术相互配合,交叉渗透,已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交叉的现代化综合技术和方法。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的原理为工程应用服务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地质灾害,岩石与第四纪沉积物,岩体稳定性,地震等。
工程地质学广泛应用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各个阶段。
工程地质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区别与联系:
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
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侧重于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工程地质学的产生源于土木工程的需要。
作为土木工程分支的岩土工程,是以传统的力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单纯的力学计算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岩土材料,无论性能或结构,都是自然形成,都是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在多种复杂地质作用下的产物,对其材质和结构,工程师不能任意选用和控制,只能通过勘察查明,而实际上又不可能完
全查清。
岩土工程师不能相信单纯的计算结果,因为工程地质条件的不确知性和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导致不同程度地存在计算条件的模糊和信息的不完全。
因而虽然土力学、岩石力学、计算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岩土工程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计算假定、计算模式、计算方法、计算参数等与实际之间存在很多不一致,计算结果总是与工程实际有相当大的差别,需要进行综合判断。
相较而言,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则同属于工程类学科的不同分支,与工程地质有着相似的关系。
地质工程是相对完整且独立于土木工程的学科。
区别在于二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地质工程侧重于解决在工程建设中的地质条件所引发的各类问题,以及地质灾害等等,所需要应用的技术更为广泛复杂;而岩土工程则主要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
是工程建设当中问题的不同方向。
且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