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打印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一)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一)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一)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基本信息•学科:数学•适用年级:七年级•课程版本:北师大版•准备人员:XX、XX、XX、XX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平方根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能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如下:1.平方根的基本概念2.平方根的求解方法3.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与方法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引入平方根的基本概念。

2. 学习和演示在黑板上讲解平方根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并给出相应的例题。

并请一位优秀学生来演示。

3. 练习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提高引出平方根的应用,例如解决房地产交易问题等。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评估通过该课堂的学习和练习,评估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和解题水平,即学生可通过练习题、互动讨论等形式进行。

教学后记今天的课程较为顺利,学生们表现积极,回答问题主动。

但在授课过程中仍需注意讲解重点的删减和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以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评估。

教学资源•课件:PPT制作好的平方根相关概念和例题;•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讲义:制作好的讲义;•练习册:本单元练习册。

教学准备•提前制作好课件,演示用例题;•备课组员之间互相交流,确保教案的质量;•准备好学生用的讲义和练习册。

学情分析本次备课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对于平方根的概念和运用可能比较陌生。

但在学过初中数学的情况下,学生应该已经对于有理数比较熟悉,例如可以进行分数化简等计算。

所以教师需要将平方根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结合初中数学中学过的知识,让学生们容易理解,并且讲解的具体过程应该简洁明了,有重点和难点。

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包括如下几点:•注重趣味性,利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图示来引出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实际应用,让学生知道平方根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还有实际用途;•采用集体备课的模式,教师可以和备课组员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保证了教案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024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五篇)

2024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五篇)

2024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知识的综合性较强。

老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

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

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

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

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____分钟效率(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

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

数学知识点七年级数学下册 2.4 用尺规作角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

数学知识点七年级数学下册 2.4 用尺规作角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

数学知识点七年级数学下册 2.4 用尺规作角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用尺规作角教学目标1、能按照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了解它在尺规作图中的简单应用。

2、能利用尺规作角的和、差、倍。

3、在尺规作图过程当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动手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在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图的步骤,具备了基本的作图能力,并能简单的表达作图过程,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尺规作图的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到尺规作图在数学当中的一定作用,获得了从事尺规作图活动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按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教学难点作图步骤和作图语言的叙述,及作角的综合应用。

课前准备:1、直尺、圆规。

或电子白板软件中的直尺、圆规。

2、让学生观看用尺规作图的小视频:高斯用尺规作正十七边形。

让学生理解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并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探索数学的奥秘!教学过程一、导入:什么叫尺规作图?1、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成为尺规作图。

学生观看介绍尺规作图的短片。

2、尺规作图:延长线段BA至C,使AC=2AB。

A B全体学生参与,并可以请学生上白板演示,或者展示个别作品,教师点评。

关注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重点知识学习: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师用白板演示,学生在下面跟着画。

画图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1)要画出一个新的角,两条边都无法确定吗?学生:不是,可以事先画好一条边。

(2)另一条边一定经过哪个点?O’点。

1(3)要画出另一条边,我们要运用到什么理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射线)。

(4)另一个点怎么找?用到圆规和直尺。

引导学生理解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并且注意语言表达,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说。

七年级数学下册 1.7.2 整式的除法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

七年级数学下册 1.7.2 整式的除法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教

课题:整式的除法教学目标:1.理解整式除法运算的算理,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2.掌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经历探索整式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的探索及其应用.难点:探索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的过程.教法及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复习回顾活动内容1:(多媒体出示图片)同学们,我这儿有一道题,看看你能不能利用现有的知识解决呢?X大爷家有一块长方形的田地,它的面积是6a2+2a,宽为2a,聪明的你能帮X大爷求出田地的长吗?处理方式:学生看图读题后回答并说明理由: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从而得出已知面积和宽,则田地的长=(6a2+2a)÷(2a).教师板书:(6a2+2a)÷(2a)然后教师手指算式追问:这是何种类型的运算?我们以前学过吗?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容易得出“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教师顺势板书课题:(板书:整式的除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找准新知识的起点,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仅使学生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又让学生觉得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活动内容2:多项式如何除以单项式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在探究它之前,让我们先来解决下面的问题.计算下列题目.(1)x 11÷x 6= ; (2) 12a 3b 2÷(3ab 2)= ;处理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帮助鼓励困难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完成后,找学生口头回答,(1)x 5(2) 4a 2 c ;并采取追问方式,学生口答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多媒体出示理由依据.(1)x 11÷x6 =x11-6(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x 5(2) 12a 3b 2c ÷(3ab 2)=(12÷3)( a 3÷a)(b 2÷ b 2)c (单项式除法法则)=4a 2 c【设计意图】:同底数幂的除法与单项式除法是学习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与单项式除法,才能正确的进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为学习新知识打基础.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活动内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的探究问题1:你能计算下列各题吗?如果能,说说你的理由.(1)(ad +bd )÷d=(2)(a 2b +3ab )÷a=(3)(xy 3-2xy )÷(xy )=处理方式:让学生自己先试着做一做,教师巡视,寻找正确的答案准备展示交流.对于第(1)题学生容易得出结果.教师及时追问:“你是如何得到的?”:即由(a +b )·d = ad +bd 得到(ad +bd )÷d= a +b ; 方法 2. 类比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ad +bd )÷d =(ad +bd ) ·d1=a +b.然后学生根据第(1)题的经验容易解决第(2)(3)题: 方法1. (2) ∵ (ab +3b )·a =a 2b +3ab ∴ (a 2b +3ab )÷a =ab +3b ; (3) ∵ (y 2-2)·xy =xy 3-2xy ∴ (xy 3-2xy )÷(xy )=y 2-2方法 2.(2)(a 2b +3ab )÷a =(a 2b +3ab )a1=ab +3b ; (3)(xy 3-2xy ) ÷(xy )=(xy 3-2xy ) ·xy1=y 2-2.学生回答时教师只把最后结果及时板书在黑板上.【设计意图】通过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角度出发,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自己能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实质,有成功的体验,要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敢于质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问题2:观察等式:(1)(ad +bd )÷d= a +b(2)(a 2b +3ab )÷a =ab +3b(3)(xy 3-2xy )÷(xy )=y 2-2你发现了什么?处理方式:1.学生观察思考并举手回答. 学生间互相补充能够解决.如果有困难,教师可适当点拨:被除式中的每一项与商中的每一项有什么对应关系?学生再观察思考,就得出规律.学生回答时,教师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规X 性.2.教师总结并出示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然后追问“用字母如何表示这个法则”学生思考回答并互相补充得出:(a +b+c )÷m = a ÷m + b ÷m + c ÷m【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计算、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自己计算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合情说理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三、典例分析,应用新知活动内容1:运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解决问题(例题分析)例2:计算:(1)(6ab +8b )÷2b (2)(27a 3-15a 2+6a )÷3a(3)(9x 2y -6xy 2)÷(3xy )(4)(3x 2y-xy 2+21xy )÷(-21xy ) 处理方式:先给学生1分钟时间观察思考,要求学生说出解决的方法及依据,师生先合作完成第(1)题: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并及时强调过程的规X 性,其余3题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共同评价.最后教师追问:“ 结合本例题,你认为在计算时,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哪个已学知识点?”学生通过观察计算过程,互相补充,共同解决教师的追问.学生回答时,教师及时利用多媒体出示:2.教师总结强调:(多媒体出示)在计算中为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应该注意:(1)不要漏项,(2)注意符号,(3)注意运算顺序,(4)用互逆运算进行检查. 下附答案解:(1)(6ab +8b )÷(2b )=(6ab )÷(2b )+ (8b )÷(2b ) =3a +4(2)(27a 3-15a 2+6a )÷(3a )=(27a 3)÷(3a )+(-15a 2)÷(3a )+(6a )÷(3a )=9a 2-5a +2(3)(9x 2y -6xy 2)÷(3xy )=(9x 2y )÷(3xy )-(6xy 2)÷(3xy )=3x -2y(4)(3x 2y-xy 2+21xy )÷(-21xy ) =(3x 2y)÷(-21xy )-(xy 2)÷(-21xy )+(21xy )÷(-21xy )= -6x +2y -1 巩固训练:大家法则掌握的很好,我希望我们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做的更好,现在我们有几道小题检验大家的掌握情况,我希望大家能独立完成:1.想一想,下列计算正确吗?(1)(3x 2y -6xy )÷(-6xyx ( )(2)(5a 3b -10a 2b 2-15ab 3) ÷(-5ab )=a 2+2ab +3b 2 ( )(3)(2x 2y -4xy 2+6y 3) ÷( -21y )= -x 2+2xy -3y 2 ( ) 2. 计算(课本31页随堂练习)(1)(3xy +y )÷y (2)(ma +mb +mc ) ÷m(3)(6c 2d -c 3d 3) ÷(-2c 2d ) (4)(4x 2y +3xy 2) ÷(7xy )处理方式:学生独立思考,再开展小组交流,在练习本上计算,第1题由学生口答,并能说出题目错误的原因,其中常见的错误教师应在点评中给学生指出,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如易错点:1.(1)中丢项,被除式有二项,商式只有一项,丢了最后一项1;正确答案为:x +1;因此,计算不可丢项,分清“约掉”与“消掉”的区别:“约掉”对乘除而言,不减项;“消掉”对加减法而言,减项.1.(2)中是符号上错误,两数相除的符号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商式第一项的符号为“-” 正确答案为:-a 2+2ab +3b 2;1.(3)中是系数上的错误,当除数是分数时,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因此,正确答案为: -4x 2+8xy -12y 2第2题由做的好的小组找4名学生演板,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完后小组之间开展互评,正误怎样?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学生完成后及时点评,借助投影仪展示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矫正.第1题教师和学生共同矫正,第2题找同学纠正,并板演正确过程.对于第3、4题教师请男女两个同学比赛进行演板,师给与评价.解:(1)(3xy +y )÷y = 3xy ÷y + y ÷y =3x +1(2)(ma +mb +mc ) ÷m = ma ÷m +mb ÷m +mc ÷m = a +b +c(3)(6c 2d -c 3d 3)÷(-2c 2d ) = 6c 2d ÷(-2c 2d ) -c 3d 3÷(-2c 2d ) = -3+21cd 2 (4)(4x 2y +3xy 2) ÷(7xy ) = 4x 2y ÷(7xy )+3xy 2÷(7xy ) =74x +73y 【设计意图】:(1)通过学习例2和巩固训练第2题,主要巩固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熟悉法则.(2)通过做巩固训练第1题判断并能说出题目错误的原因,让学生知道易错点,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强化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四﹒学以致用,巩固提高活动内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的应用师:大家刚才的表现很好,我们刚才计算是很基础的,现在我们再看上课前那道题目,你会了吗?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正确.1. X 大爷家有一块长方形的田地,它的面积是6a 2+2a ,宽为2a ,聪明的你能帮X 大爷求出田地的长吗?处理方式:小组交流后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表现最好的小组展示过程,并说出理由.解: (6a 2+2a )÷(2a)=6a 2÷(2a)+2a ÷(2a)=3a+1所以长方形的长为(3a+1).巩固训练:1.小明在爬一小山时,第一阶段的平均速度为v ,所用时间为t 1;第二阶段的平均速度为21v ,所用时间为t 2.下山时,小明的平均速度保持为4 v .已知小明上山的路程和下山的路程是相同的,问小明下山用了多长时间?处理方式:学生读题,此题是行程问题,速度路程时间 ,根据公式,上山路程=下山路程= vt 1+21v t 2,然后求下山的时间=(vt 1+21v t 2)÷(4v )= vt 1 ÷( 4v )+ 21v t 2÷( 4v )=41t 1+81t 2= 8212t t +,最后由小组交流后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表现最好的小组展示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两题,进一步巩固落实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运算法则,只有熟练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与单项式除法,才能正确的进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同时,情景问题的处理,一方面解决学生上课初始的疑问,另一方面,利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回顾反思,提炼升华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思路是什么?先将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然后又转化为同底数幂相除.3.计算时需注意:(1)不要漏项,(2)注意符号,(3)注意运算顺序,(4)用互逆运算进行检查.【设计意图】:师生交流、归纳小结的目的是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收获,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梳理,养成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培养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明确学习的方向.六﹒达标检测,反馈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真多!收获的质量如何呢?请完成达标检测题.(同时多媒体出示)A 组:1、填空:(1) (35a 3+28a 2+7a )÷(7a )= ;(2) 若kab a +23除以a 等于b a 43+,则k =.2、选择:〔(a 2)4+a 3a -(ab )2〕÷a = ( ) A .a 9+a 5-a 3b 2B .a 7+a 3-ab 2C .a 9+a 4-a 2b 2D .a 9+a 2-a 2b 23、计算:(1)(3x 3y -18x 2y 2+x 2y )÷(-6x 2y ); (2)〔(xy +2)(xy -2)-2x 2y 2+4〕÷(xy ). B 组: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a 3b -6a 2b 2+12ab 3),一边长为4ab ,求该边上的高.处理方式:在练习本上自主完成,教师认真巡查.对于必做题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互换批改,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附答案:A 组:1.(1)5a 2+4a +1 (2)4 2.B B 组:1.2a 2-3ab+6b 2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规定时间和内容,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不足,以便督促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数学公式的应用能力.促进对学习及时进行反思,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七﹒布置作业,巩固提高A 组:课本31页 习题4知识技能1和本节助学内容.B 组:(选做题)已知一个多项式除以-2a ,小雪误当成了乘法计算,结果得到4a 3-12a 2,则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设计意图】:落实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束语: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希望同学们能留心身边的数学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这节课上,很多同学都展示了自己在数学方面的才华,我相信,明日的陈景润、华罗庚就会在我们班诞生,同学们努力吧!八﹒板书设计()()xy y x --+-2613211:3。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基本概念。同底数幂乘法是指当底数相同时,指数相加的运算规则。它是整式乘法的基础,对于简化数学表达和运算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2^3•2^2,按照同底数幂乘法法则,我们可以将它们合并为2^(3&#们解决问题。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方面做得还不错。但我也注意到,仍有一些学生在总结时显得不够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信心,我可以在课后多关注这部分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同底数幂乘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同底数幂乘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和指数相加的概念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同底数幂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同底数幂乘法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相同的底数需要相乘的情况?”(如:电子产品的计算,2的3次方乘以2的2次方等于2的5次方)。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同底数幂乘法的奥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公开课)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公开课)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公开课)同底数幂的乘法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前面我已经将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讲授完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阐述。

总体设计思想:本节课需要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这个性质是整式乘法运算的基础,是在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通过回顾旧知——情境引入——探究发现——巩固新知为教学主线,让学生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幂运算的基础模型。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之后编排的,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这两个内容学过的时间过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进行适当的复习,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

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这个性质,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起到积极作用。

为此,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发现、归纳、概括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

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

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暑假培训讲义集体备课教案:平行线、平行线的构造(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暑假培训讲义集体备课教案:平行线、平行线的构造(含答案)

四川省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暑假培训讲义集体备课教案(授课内容:平行线、平行线的构造)知识梳理 一、平行线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用“//”表示.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例】如图1,过直线a 外一点A 作b//a ,c//a ,则b 与c 重合.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简记为: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例】如图2,若b//a ,c//a ,则b//c .图1 图2 图34.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3,若a//b ,则Ð1=Ð2.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3,若a//b ,则Ð2=Ð3.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3,若a//b ,则Ð3+Ð4=180°. 5.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3,若Ð1=Ð2,则a//b .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3,若Ð2=Ð3,则a//b .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3,若Ð3+Ð4=180°,则a//b . 二、平行的构造1.如图4,若a//b ,则Ð1=Ð2+Ð3 2.如图5,若a//b ,则Ð1+Ð2+Ð3=360°(c )b aAcba b a4321a b` 213`a b213图4 图5例题讲解 一、平行线下列说法中: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①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相交;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相交; ③如果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互相平行;③如果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互相平行; ④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④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正确的是__________.【解析】①③④.【提示】这道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概念和平行公理.(1)如图2-1,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放在一个矩形的对边上,若125Ð=°,则2Ð的度数是(的度数是( ) A .155° B .135° C .125° D .115°(2)如图2-2,已知AB//CD ,EF 分别交AB 、CD 于M 、N ,EMB Ð=50°,MG 平分BM BMF F Ð,交CD 于G ,MGN Ð的度数为__________.FE AMBC N G D12图2-1 图2-2(3)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解析】(1)D ;(2)65°;(3)证法1:如右图,过△ABC 的顶点A 作直线l//BC . 则B Ð1=Ð,C Ð2=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因为BAC Ð1+Ð+Ð2=180°.(平角的定义) 所以B BAC C Ð+Ð+Ð=180°(等量代换). 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证法2:如右图,延长BC ,过C 作CE//AB , 则A Ð1=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 Ð2=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BCA Ð+Ð1+Ð2=180°, ∴BCA A B Ð+Ð+Ð=180°, 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提示】这道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3)题证明方法老师可以自行补充,这个结论和平行公理是等价的.平行公理是等价的.另外,另外,这种证明题需要学生先转化成常规的已知和求证,这种证明题需要学生先转化成常规的已知和求证,然后然后再证明,重点强调格式.(1)根据图在()根据图在( )内填注理由:)内填注理由: ①∵B CEF Ð=Ð(已知),(已知),∴AB//CD ( );); ②∵B BED Ð=Ð(已知),(已知),∴AB//CD ( );); ③∵B CEB Ð+Ð=180°(已知),(已知),l21CB A 21DCEBAA CDBFE∴AB//CD ( ).).(2)已知:如图所示,ABC ADC Ð=Ð,BF 和DE 分别平分ABC Ð和ADC Ð,AED EDC Ð=Ð.求证:ED//BF .证明:∵BF 和DE 分别平分ABC Ð和ADC Ð(已知)(已知)∴EDC Ð=__________ADC Ð,FBA Ð=__________ABC Ð( ), 又∵ADC ABC Ð=Ð(已知),(已知), ∴Ð__________FBA =Ð(等量代换).(等量代换). 又∵AED EDC Ð=Ð(已知),(已知),∴Ð__________=Ð__________(等量代换),(等量代换), ∴ED//BF ( ).).【解析】(1)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12;12;角平分线定义;EDC ;AED ;FB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提示】这道题主要考查平行的判定,这道题主要考查平行的判定,也通过这道题规范孩子们的书写过程,也通过这道题规范孩子们的书写过程,也通过这道题规范孩子们的书写过程,这种题型也是这种题型也是各学校的必考题型.如图,已知EF BC ^,C Ð1=Ð,Ð2+Ð3=180°.证明:AD BC ^.【解析】C Ð1=ÐQ ,(已知)\GD//A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AD Ð=Ð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 CD BF EABCDEFG123又Ð2+Ð3=180°Q ,(已知)\CAD Ð3+=Ð180°.(等量代换)\AD//EF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DC EFC Ð=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F BC ^Q ,(已知) ADC \Ð=90°,\AD BC ^.【提示】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结合,时间可以留长点.请你分析下面的题目,从中总结规律,填写在空格上,并选择一道题目具体书写证明. (1)如图5-1,已知:AB//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M ,N ,MG ,NH 分别平分AME Ð,CNE Ð.求证:MG//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2)如图5-2,已知:AB//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M ,N ,MG ,NH 分别平分BMF Ð,CNE Ð.求证:MG//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3)如图5-3,已知:AB//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M ,N ,MG ,NH 分别平分AMF Ð,CNE Ð,相交于点O .求证:MG 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1 图5-2 图5-3【解析】(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的角平分线平行.A CG EB M H NDFOACGEB MHNDF A CG EBMHNDF(2)证明:∵AB//CD ,∴BMF CNE Ð=Ð,又∵MG ,NH 分别平分BMF Ð,CNE Ð,∴GMF BMFCNE HNM 11Ð=Ð=Ð=Ð22,∴MG//NH ,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的角平分线平行. (3)证明:∵AB//CD ,∴AMF CNE Ð+Ð=180°,又∵MG ,NH 分别平分AMF Ð,CNE Ð, ∴GMF HNE AMF CNE 11Ð+Ð=Ð+Ð=90°22,∴MON GMF HNE Ð=180°-Ð-Ð=90°,∴MG NH ^.从本题我能得到的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垂直.【提示】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相结合,练习平行线倒角.二、平行线的构造(1)如图6-1,已知直线a//b ,Ð1=40°,Ð2=60°,则Ð3等于_________.(2)如图6-2,l 1//l 2,Ð1=120°,=Ð2100°,则Ð3=_________.(3)如图6-3,AB//CD ,ABE Ð=120°,ECD Ð=25°,则E Ð=_________.图6-1 图6-2 图6-3【解析】(1)100°;(2)40°;(3)85°.321b aED CBAl 1l 2321【提示】练习基础的平行线倒角模型:铅笔模型和猪蹄模型.(1)如图7-1,AB//CD ,BAFEAF 1Ð=Ð3,FCD ECF 1Ð=Ð3,AEC Ð=128°,则AFC Ð的度数为________.(2)如图7-2,已知:AB//CD ,ABP Ð和CDP Ð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 ,ABE Ð和CDE Ð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BFD Ð=54°,则BPD Ð=________,BED Ð=________.图7-1 图7-2【解析】(1)58°;(2)144°;108°. 【提示】铅笔模型和猪蹄模型综合.(1)如图8-1,AB//CD ,A Ð=32°,C Ð=70°,则F Ð=________.(2)如图8-2,AB//CD ,E Ð=37°,C Ð=20°,则EAB Ð的度数为________.图8-1 图8-2【解析】(1)38°;(2)57°. 【提示】铅笔模型和猪蹄模型的变形.EF A BPCDFD CBEAED CBA如图,直线AC//BD ,连结AB ,直线AC 、BD 及线段AB 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当动点P 落在某个部分时,落在某个部分时,连结连结P A 、PB ,构成PAC Ð,APB Ð,PBD Ð三个角。

七年级数学下册 4.4 变量之间的关系复习课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4.4 变量之间的关系复习课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4.4变量之间的关系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回顾总结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2.深刻理解用表格、关系式和图象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意义,并结合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3.进一步感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认识数学对象,发展对数学更高层次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读懂表格、关系式、图象所表示的信息,理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掌握变量之间关系的不同方法。

难点:学会整理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进行预测。

教法与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学——知识建构——题组复习——典例剖析——总结感悟——课堂检测----布置作业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串、题组串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章的内容,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框架,然后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本章的主要内容,达到回顾与思考的目的,并在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构建网络生:举例说明常量、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师:本章我们学习了哪几种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它们各有什么好处?生:(三种)分别是:表格法、关系式法和图象法。

表格的好处是:非常直观,对于表格中自变量的每一个值,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从表格中找到与它对应的因变量的值,使用较简便,但这种方法列出的数值是有限的,而且从表格中也不容易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

关系式法能准确地表示出自变量与其因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很准确地得到与所有自变量对应的因变量的值,但并非所有变量之间的关系都能用关系式表示出来。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是从图象上一般只能得到近似的数量关系。

师生:总结本单元知识结构如下: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回忆、思考、归纳,巩固知识技能,发展思维,把获得的零散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给学生整体的认识。

二、深入剖析,融会贯通师:多媒体出示例1.一名同学在用弹簧做实验,在弹簧上挂不同质量的物体后,弹簧的长度就会发生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2)弹簧不挂物体时的长度是多少?如果用x表示弹性限度内物体的质量,用y表示弹簧的长度,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如何?(3)如果此时弹簧最大挂重量为15千克,你能预测当挂重为10千克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答:(1)上表反映了弹簧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所挂物体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

202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2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比如:“你们还能想到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吗?”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我教授了《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性质以及如何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轴对称的知识。
在课堂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讲授新课时,我详细解释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在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作为引导者,启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反思。
202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四节“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学会利用轴对称进行图形设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是指存在一条直线,将一个图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七年级数学下册1.3.2科学计数法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精品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1.3.2科学计数法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精品教案】

整式的乘除1.3同底数幂的除法 1.3.2科学计数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经历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为科学计数法a ×10n的形式的过程。

2、会用把一个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体会科学计数法方便、快捷便于进行计算的优点。

过程与方法利用同底数幂的除法和负指数幂的意义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为科学计数法a ×10n的形式(n 为负整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为科学计数法a ×10n 的形式 难点:能灵活地将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与小数的形式相互变换。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ppaa1=-(0≠a ,p 为正整数)或p pa a )1(=-(0≠a ,p 为正整数)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据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a × 10n(其中1≤a <10,n 是正整数) 【情景导入】1纳米= 米?这个结果还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吗? 【新知探究】探究一、1、填表:根据上面的计算,.0100.010 =-n有 个0?根据此规律: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可写成:0.00000000000000000000003=()0300.0个=3×10用科学计数法可以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非零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 是 ,n 的绝对值等于1尝试练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123=10000000000002、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0.00002 (2)—0.0000307(3)0.0031 (4)0.00567探究二、下面的数据都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请你用小数把它们表示出来:7×10-5= 1.35×10-10= 2.657×10-16=思考:将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改写成小数有什么规律?:练习: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1) 3.1×10-3 (2)-2.8×10-43. 填空(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45 ×10()=-0.0003454. 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8.6 ×10-4)×10-5【知识梳理】你有什么收获?【随堂练习】1.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0.00003 (2)—0.000308(3)0.0047 (4)0.0007892. 将下列各数写成小数:(1) 4.2×10-3 (2)-3.6 ×10-43. 填空(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5.2 ×10()=0.00000524. 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1)(7.3 ×10-5)×10-2(2)(2.6 ×10-8)(5.2 ×10-3)5.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体重约160千克,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重仅2克,一只蜂鸟相当于多少中鸵鸟的重量(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三、提高练习:1、1、计算 5(P3)4·(-P2)3+2[(-P)2]4·(-P5)2[(-1)m]2n+1m-1+02002―(―1)19902、若(x2)n=x8,则m=_____________.3、、若[(x3)m]2=x12,则m=_____________。

4、若x m·x2m=2,求x9m的值。

5、若a2n=3,求(a3n)4的值。

6、已知a m=2,a n=3,求a2m+3n的值.板书设计:课后体会:1.4 积的乘方教学目的: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的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教学难点:正确区别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异同。

教学方法:探索、猜想、实践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1、计算下列各式:4 整式的乘法(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及其推导过程.2.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计算.3.通过用文字概括法则,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4.通过反馈练习,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5.渗透公式恒等变形的和谐美、简洁美. 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多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以及法则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课前练习:1、 计算:(1)________)3(3=-xy (2)________)23(23=-y x (3)________)102(47=⨯- (4)_________)()(2=-⋅-x x(5)_________)(62=-⋅-a a (6)_____)(53=-x(7)______)(532=⋅-a a (8)______)()2(2532=-⋅-bc a b a2、计算:(1))132(22---x x x(2))6)(1253221(xy y x --+-二、 探索练习:如图,计算此长方形的面积有几种方法?如何计算? 小组讨论 你从计算中发现了什么?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三、 巩固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1))3)(2(++x x (2))1)(4(+-a a (3))31)(21(+-y y(4))436)(42(-+x x (5))3)(3(n m n m -+ (6)2)2(+x5 平方差公式(二)教学目的: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并通过小结使学生理解公式数学表达式与文字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式的应用及推广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1)用较简单的代数式表示下图纸片的面积.(2)沿直线裁一刀,将不规则的右图重新拼接成一个矩形,并用代数式表示出你新拼图形的面积.讲评要点:沿HD、GD裁开均可,但一定要让学生在裁开之前知道HD=BC=GD=FE=a-b,这样裁开后才能重新拼成一个矩形.希望推出公式:2.(1)叙述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及文字表达式;(2)试比较公式的两种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说明: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在使用上有三个优点.(1)公式具体,易于理解;(2)公式的特征也表现得突出,易于初学的人“套用”;(3)形式简洁.但数学表达式中的a与b有概括性及抽象性,这样也就造成对具体问题存在一个判定a、b的问题,否则容易对公式产生各种主观上的误解.依照公式的文字表达式可写出下面两个正确的式子:经对比,可以让人们体会到公式的文字表达式抽象、准确、概括.因而也就“欠”明确(如结果不知是谁与谁的平方差).故在使用平方差公式时,要全面理解公式的实质,灵活运用公式的两种表达式,比如用文字公式判断一个题目能否使用平方差公式,用数学公式确定公式中的a与b,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计算即准确又灵活.3.判断正误:(1)(4x+3b)(4x-3b)=4x2-3b2;(×) (2)(4x+3b)(4x-3b)=16x2-9;(×)(3)(4x+3b)(4x-3b)=4x2+9b2;(×) (4)(4x+3b)(4x-3b)=4x2-9b2;(×)二、新课例1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102×98; (2)(y+2)(y-2)(y2+4).解:(1)102×98 (2)(y+2)(y-2)(y2+4)=(100+2)(100-2) =(y2-4)(y2+4)=1002-22=10000-4 =(y2)2-42=y4-16.=9996;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103×97;(2)(x+3)(x-3)(x2+9);(3)59.8×60.2;3.请每位同学自编两道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题目.例2 填空:(1)a2-4=(a+2)( );(2)25-x2=(5-x)( );(3)m2-n2=( )( );思考题:什么样的二项式才能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某两数平方差的二项式可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练习空:1.x2-25=( )( );2.4m2-49=(2m-7)( );3.a4-m4=(a2+m2)( )=(a2+m2)( )( );例3 计算:(1)(a+b-3)(a+b+3); (2)(m2+n-7)(m2-n-7).三、小结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一般两个二项式相乘的积应是几项式?2.平方差公式中字母a、b可以是那些形式?3.怎样判断一个多项式的乘法问题是否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四、布置作业P39知1问1补充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a2+b)(a2-b);(2)(-4m2+5n)(4m2+5n);(3)(x2-y2)(x2+y2);(4)(9a2+7b2)(7b2-9a2).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板书设计:课后体会:6完全平方公式(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灵活应用公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究与讲练相结合一、准备活动:利用整式的乘法计算下列各题:(1)(m + n)2(2)(m - n)2 (3)(a + 2b)2(4)(a - 2b)2二、巩固引入:1、叙述平方差公式的内容,使用的条件,得出的结果。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第1节 同底数幂的乘法参考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 第1节 同底数幂的乘法参考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1节同底数幂的乘法参考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2.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能力训练要求1.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学习同底幂乘法的运算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的同时,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在回忆幂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特例的推理,再到一般结论的推出,启发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并能灵活运用.●教具准备投影片第一张:问题情景,记作(§1.1 A)第二张:做一做,记作(§1.1 B)第三张:议一议,记作(§1.1 C)第四张:例题,记作(§1.1 D)第五张:随堂练习,记作(§1.1 E)●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a n”的意义吗?[生]a n 表示n 个a 相乘,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 叫做底数,n 是指数.[师]我们回忆了幂的意义后,下面看这一章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出示投影片§1.3 A): 问题1:光的速度约为3×105千米/秒,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大约需要5×102秒,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有多远?问题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是3×108米/秒,太阳系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它发出的光到达地球大约需4.22年.一年以3×107秒计算,比邻星与地球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生]根据距离=速度×时间,可得: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为:3×108×5×102=3×5×(108×102)(米)比邻星与地球的距离约为:3×108×3×107×4.22=37.98×(108×107)(米)[师]108×102,108×107如何计算呢?[生]根据幂的意义:108×102=10(1010101010101010)⨯⨯⨯⨯⨯⨯⨯8个× 102)1010(个⨯ =1010101010⨯⨯⨯⋅⋅⋅⨯10个=1010108×107=10710(1010101010101010)(101010)⨯⨯⨯⨯⨯⨯⨯⨯⨯⨯⋅⋅⋅⨯8个个=15151010101010⨯⨯⋅⋅⋅⨯=个 [师]很棒!我们观察108×102可以发现108、102这两个因数是同底的幂的形式,所以108×102我们把这种运算叫做同底数幂的乘法,108×107也是同底数幂的乘法.由问题1和问题2不难看出,我们有必要研究和学习这样一种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 Ⅱ.学生通过做一做、议一议,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1.做一做出示投影片(§1.1 B)计算下列各式:(1)102×103;(2)105×108;(3)10m ×10n (m,n 都是正整数)你发现了什么?注意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4)2m ×2n 等于什么?(71)m ×(71)n呢,(m,n 都是正整数).[师]根据幂的意义,同学们可以独立解决上述问题.[生](1)102×103=(10×10)×(10×10×10)=105=102+3因为102的意义表示两个10相乘;103的意义表示三个10相乘.根据乘方的意义5个10相乘就表示105同样道理,可求得:(2)105×108= 105101010个⨯⋅⋅⋅⨯⨯×108101010个⨯⋅⋅⋅⨯⨯ =1013=105+8(3)10m ×10n= 10101010个m ⨯⋅⋅⋅⨯⨯×10101010个n ⨯⋅⋅⋅⨯⨯ =10m+n从上面三个小题可以发现,底数都为10的幂相乘后的结果底数仍为10,指数为两个同底的幂的指数和.[师]很好!底数不同10的同底的幂相乘后的结果如何呢?接着我们来利用幂的意义分析第(4)小题.[生](4)2m ×2n= 2)222(个m ⨯⋅⋅⋅⨯⨯×2)222(个n ⨯⋅⋅⋅⨯⨯ =2m+n (71)m ×(71)n =个m )717171(⨯⋅⋅⋅⨯⨯× 个n )717171(⨯⋅⋅⋅⨯⨯ =(71)m+n我们可以发现底数相同的幂相乘的结果的底数和原来底数相同,指数是原来两个幂的指数的和.2.议一议出示投影片(§1.1 C)a m ·a n等于什么(m,n 都是正整数)?为什么?[师生共析]a m ·a n 表示同底的幂的乘法,根据幂的意义,可得a m ·a n = a m a a a 个)(•••⋅⋅⋅·a n a a a 个)(•••⋅⋅⋅ =a n m a a a 个)(+•••⋅⋅⋅=a m+n即有a m ·a n =a m+n (m,n 都是正整数)用语言来描述此性质,即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师]同学们不妨再来深思,为什么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呢?即为什么a m ·a n =a m+n 呢?[生]a m 表示m 个a 相乘,a n 表示n 个a 相乘,a m ·a n 表示m 个a 相乘再乘以n 个a 相乘,即有(m+n)个a 相乘,根据乘方的意义可得a m ·a n =a m+n .[师]也就是说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要降低一级运算,变为相加.Ⅲ.例题讲解出示投影片(§1.1 D)[例1]计算:(1)(-3)7×(-3)6;(2)(101)3×(101); (3)-x 3·x 5;(4)b 2m ·b 2m+1.[例2]用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计算投影片(§1.3 A)中的问题1和问题2.[师]我们先来看例1中的四个小题,是不是都能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呢? [生](1)、(2)、(4)都能直接用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生](3)也能用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因为-x 3·x 5中的-x 3相当于(-1)×x 3,也就是说-x 3的底数是x,x 5的底数也为x,只要利用乘法结合律即可得出.[师]下面我就叫四个同学板演.[生]解:(1)(-3)7×(-3)6=(-3)7+6=(-3)13; (2)(101)3×(101)=(101)3+1=(101)4; (3)-x 3·x 5=[(-1)×x 3]·x 5=(-1)[x 3·x 5]=-x 8;(4)b 2m ·b 2m+1=b 2m+2m+1=b 4m+1.[师]我们接下来看例2.[生]问题1中地球距离太阳大约为:3×105×5×102=15×107=1.5×108(千米)据测算,飞行这么远的距离,一架喷气式客机大约要20年.问题2中比邻星与地球的距离约为:3×105×3×107×4.22=37.98×1012=3.798×1013(千米)想一想:a m ·a n ·a p 等于什么?[生]a m ·a n ·a p =(a m ·a n )·a p =a m+n ·a p =a m+n+p ;[生]a m ·a n ·a p =a m ·(a n ·a p )=a m ·a n+p =a m+n+p ;[生]a m ·a n ·a p = a m a a a 个)(•••⋅⋅⋅· a n a a a 个)(•••⋅⋅⋅· ap a a a 个)(•••⋅⋅⋅=a m+n+p .Ⅳ.练习出示投影片(§1.1 E)1.随堂练习(课本P 3):计算(1)52×57;(2)7×73×72;(3)-x 2·x 3;(4)(-c)3·(-c)m .解:(1)52×57=59;(2)7×73×72=71+3+2=76;(3)-x 2·x 3=-(x 2·x 3)=-x 5;(4)(-c)3·(-c)m =(-c)3+m .2.补充练习: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x 3·x 5=x 15 ( )(2)x ·x 3=x 3 ( )(3)x 3+x 5=x 8 ( )(4)x 2·x 2=2x 4 ( )(5)(-x)2·(-x)3=(-x)5=-x 5 ( )(6)a 3·a 2-a 2·a 3=0 ( )(7)a 3·b 5=(ab)8 ( )(8)y 7+y 7=y 14 ( )解:(1)×.因为x3·x5是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应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x3·x5=x8.(2)×.x·x3也是同底数幂的乘法,但切记x的指数是1,不是0,因此x·x3=x1+3=x4.(3)×.x3+x5不是同底数幂的乘法,因此不能用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进行运算,同时x3+x5是两个单项式相加,x3和x5不是同类项,因此x3+x5不能再进行运算.(4)×.x2·x2是同底数幂的乘法,直接用运算性质应为x2·x2=x2+2=x4.(5)√.(6)√.因为a3·a2-a2·a3=a5-a5=0.(7)×.a3·b5中a3与b5这两个幂的底数不相同.(8)×.y7+y7是整式的加法且y7与y7是同类项,因此应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得出y7+y7=2y7.Ⅴ.课时小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谈一下有何新的收获和体会呢?[生]在探索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时,进一步体会了幂的意义.了解了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生]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应用这个性质时,我觉得应注意两点:一是必须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才能运用这个性质;二是运用这个性质计算时一定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a n=a m+n(m、n是正整数).Ⅵ.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1 第1、2、3题Ⅶ.活动与探究计算:2-22-23-24-25-26-27-28-29+210.[过程]注意到210-29=29·2-29×1=29·(2-1)=29,同理,29-28=28,…23-22=22,即2n+1-2n=2·2n-2n=(2-1)·2n=2n.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将2n+1化为21·2n.[结果]解:原式=210-29-28-27-26-25-24-23-22+2=2·29-29-28-27-26-25-24-23-22+2=29-28-27-26-25-24-23-22+2=…=22+2=6●板书设计1.1 同底数幂的乘法一、提出问题: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15×(105×102)千米,如何计算105×102.二、结合幂的运算性质,推出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1)105×102=(10×10×10×10×10)×(10×10)=107=105+2;(2)105×108= 1051010101010个⨯⨯⨯⨯×108101010个⨯⋅⋅⋅⨯⨯=1013=105+8; (3)10m ×10n = 10101010个m ⨯⋅⋅⋅⨯⨯×10101010个n ⨯⋅⋅⋅⨯⨯=10m+n ; (4)2m ×2n = 2222个m ⨯⋅⋅⋅⨯⨯×2222个n ⨯⋅⋅⋅⨯⨯=2m+n ; (5)(71)m ×(71)n = 71)717171(个m ⨯⋅⋅⋅⨯⨯× 71)717171(个n ⨯⋅⋅⋅⨯⨯=(71)m+n;综上所述,可得a m ·a n = a m a a a 个)(⨯⋅⋅⋅⨯⨯×a n a a a 个)(⨯⋅⋅⋅⨯⨯=a m+n(其中m 、n 为正整数)三、例题:(由学生板演,教师和学生共同讲评)四、练习:(分组完成)●迁移发散迁移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题目:a m ·a m-3+a 2m-4·a点拨:先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若所得结果是同类项再进行合并.在运用公式时,a 的指数是1,不要漏掉.解:a m ·a m-3+a2m-4·a =am+m-3+a 2m-4+1 =a 2m-3+a2m-3 =2a 2m-3发散 本节课会用到的以前知识:1.幂的知识在a m 中,a 是底数,m 是指数,a m叫幂.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同类项.3.合并同类项法则:在合并同类项时,将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4.乘法结合律a ·b ·c=a ·(b ·c)运用公式时,适当地利用乘法运算律,可简化运算.●备课资料一、参考例题[例1]计算:(1)(-a)2·(-a)3 (2)a5·a2·a分析:(1)中的两个幂的底数都是-a;(2)中三个幂的底数都是 a.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解:(1)(-a)2·(-a)3=(-a)2+3=(-a)5=-a5.(2)a5·a2·a=a5+2+1=a8评注:(2)中的“a”的指数为1,而不是0.[例2]计算:(1)a3·(-a)4(2)-b2·(-b)2·(-b)3分析:底数的符号不同,要把它们的底数化成同底的形式再运算,运算过程中要注意符号.解:(1)a3·(-a)4=a3·a4=a3+4=a7;(2)-b2·(-b)2·(-b)3=-b2·b2·(-b3)=b2·b2·b3=b7.评注:(1)中的(-a)4必须先化为a4,才可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计算;(2)中-b2和(-b)2不相同,-b2表示b2的相反数,底数为b,而不是-b,(-b)2表示-b的平方,它的底数是-b,且(-b)2=(+b)2,所以(-b)2=b2,而(-b)3=-b3.[例3]计算:(1)(2a+b)2n+1·(2a+b)3·(2a+b)m-1(2)(x-y)2(y-x)3分析:分别把(2a+b),(x-y)看成一个整体,(1)是三个同底数幂相乘;(2)中底不相同,可把(x-y)2化为(y-x)2或把(y-x)3化为-(x-y)3,使底相同后运算.解:(1)(2a+b)2n+1·(2a+b)3·(2a+b)m-1=(2a+b)2n+1+3+m-1=(2a+b)2n+m+3(2)解法一:(x-y)2·(y-x)3=(y-x)2·(y-x)3=(y-x)5解法二:(x-y)2·(y-x)3=-(x-y)2(x-y)3=-(x-y)5评注:(2)中的两个幂必须化为同底再运算,采用两种化同底的方法运算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例4]计算:(1)x3·x3 (2)a6+a6 (3)a·a4分析:运用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时,常会出现如下错误:a m·a n=a mn,a m+a n=a m+n.例如(1)易错解为x3·x3=x9;(2)易错解为a6+a6=a12;(3)易错解为a·a4=a4,而(1)中3和3应相加;(2)是合并同类项;(3)也是易忽略的地方,把a的指数1看成0.解:(1)x3·x3=x3+3=x6;(2)a6+a6=2a6;(3)a·a4=a1+4=a5二、在同底数幂的乘法常用的几种恒等变形.(a-b)=-(b-a)(a-b)2=(b-a)2(a-b)3=-(b-a)3(a-b)2n-1=-(b-a)2n-1(n为正整数)(a-b)2n=(b-a)2n(n为正整数)●方法点拨[例1]计算:(1)-a·(-a)3·(-a)2(2)-b3·b n(3)(x+y)n·(x+y)m+1点拨: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时,一定要保证底数相同.(1)中底数是-a,-a可看作(-a)1;(2)中-b3可看作(-1)·b3,这样b3与b n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3)中底数是x+y,将它看作一个整体.解:(1)-a·(-a)3·(-a)2(不要漏掉指数1)= (-a)1·(-a)3·(-a)2=(-a)6(2)-b3·b n=(-1)·(b3·b n)——乘法结合律=(-1)·b3+n=-b3+n(3)(x+y)n·(x+y)m+1=(x+y)n+(m+1)=(x+y)n+m+1[例2]计算:(1)a6·a6(2)a6+a6点拨:对于(1),可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计算,而第(2)题,是两个幂相加,需进行合并同类项,注意两者的区别.解:(1)a6·a6=a6+6=a12(2)a6+a6=2a6注意区分:同底数幂的乘法是乘法运算,且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而合并同类项是加(减)法,且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例3]计算:(1)8×2m×16(2)9×27-3×34点拨:这两道题的乘法中,底数都不相同,但可进行相应的调整,变为同底数幂,即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而(2)中先进行乘法,再进行减法,注意运算顺序.解:(1)8×2m×16=23×2m×24=23+m+4=2m+7(2)9×27-3×34=32×33-3×34=35-35=0。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案: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2.能发现实际情境中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中的自变量或因变量.3.能从表格、图象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发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4.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用表格或关系式来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5.体验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数学对象的过程,发展对数学的认识.二、课时安排建议1小车下滑的时间~~~~~~~~~~~~~1课时2变化中的三角形~~~~~~~~~~~~~1课时3温度的变化~~~~~~~~~~~~~~~1课时4速度的变化~~~~~~~~~~~~~~~1课时回顾与思考~~~~~~~~~~~~~~~~1课时三、教学建议1.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对变化规律的丰富经历中理解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本章主要讨论的是现实世界中大量存在的变量,讨论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理解、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解决一些问题和进行预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体会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而不是形式地讨论函数的有关概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提供的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新的情境,或鼓励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寻找有关素材供课堂讨论.2.注重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过程.运用数学的语言、方法、知识去理解、刻画现实世界中的变化规律,是本章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理解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并尝试用语言和符号去刻画.例如,在探索小车下滑过程中下滑时间与支撑物高度的关系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地从表格中获取信息,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这个实验或实践其他可操作性的实验,使他们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直观体验,并体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由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3.注重使学生从表格、关系式、图象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前面已经提到,为了发展学生对函数思想的理解,必须使他们对函数的多种表示——数值表示、解析表示、图象表示有相当丰富的经历.因此,教科书安排了大量由表格、关系式、图象所表达的变量之间关系的实例.在学生讨论这些例子时,教师要留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从表格、关系式、图象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当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时,教师不要苛求语言的统一性以及对关系的精确描述,只要学生能大致描述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可.四、评价建议1.关注对学生探索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过程的评价.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花费了较多的时间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理解符号所代表的变化规律等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发展符号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对上述活动过程的考查应当成为评价的首要方面.对这一方面评价的重点显然不是记忆概念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法则的熟练程度,而是对以下诸方面的考查:从事活动的投入程度,从表格、关系式、图象中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对具体情境中变量之间关系的敏感性,运用语言等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等.例如,在对学生探索小车下滑时间与支撑物高度关系的过程进行评价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是否积极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能否从实际操作或表格中意识到下滑时间与支撑物高度之间存在着相依关系;能否从表格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能否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滑时间与支撑物高度之间的关系等.2.在现实情境中评价学生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在考查学生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时,应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感受周围世界中的变量,是否能够发现变量之间互相依赖的关系;关注学生是否能从表格和图象中获取信息,并由此进行预测;关注学生能否运用语言、表格、关系式描述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等.评价时应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从大量实际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避免形式化地对函数性质本身(如单值对应、三种表达形式)进行讨论.§6.1 小车下滑的时间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打印版)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打印版)

1.1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幂的运算性质.教学过程:一、实例导入:二、温故: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1)34;(2)a3;(3)(a+b)2;(4)(-2)3;(5)-23.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24呢?三、知新: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计算103×102.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10×10×10×10×10 (乘法的结合律)=105.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a3·a2=(aaa)·(aa)=aaaaa=a5,即a3·a2=a5=a3+2.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即am·a n=a m+n.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四、巩固:例1计算:(1) (-3)7×(-3)6;(2)(1/111)3×(1/111).(3) -x3·x5(4)b2m·b2m+1..例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米/秒,泰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大约需要5×102秒,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有多远?五、拓展:1、计算:(1)105·106;(2)a7·a3;(3)y3·y2;(4)b5·b; (5)a6·a6;(6)x5·x5.2、计算:(1)y12·y6;(2)x10·x;(3)x3·x9;(4)10·102·104;(5)y4·y3·y2·y;(6)x5·x6·x3.六、课堂小结: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对这个法则要注重理解“同底、相乘、不变、相加”这八个字.2.解题时要注意a的指数是1.3.解题时,是什么运算就应用什么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就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整式加减就要合并同类项,不能混淆.4.-a2的底数a,不是-a.计算-a2·a2的结果是-(a2·a2)=-a4,而不是(-a)2+2=a4.5.若底数是多项式时,要把底数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计算。

1.3同底数幂的除法(教案)2023春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3同底数幂的除法(教案)2023春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常见错误,如忽略底数相同的前提条件,或错误地将指数相加而不是相减。
-对运算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如负指数、零指数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
-教学策略:
-采用分步教学,将难点拆分为多个小步骤,逐一讲解和练习。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解释,通过同伴教学加深理解。
针对以上反思,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对指数相减概念的解释和练习,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一运算规则。
2.在小组讨论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给予引导和提示,让学生在探讨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同学都能跟上课程的节奏。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及时解答疑问。
4.加强课堂练习,通过丰富多样的题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5.注重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知识: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即a^m / a^n = a^(m-n)(a≠0,m、n是正整数)。
-重点强调:底数相同且不为零时,幂的除法可以简化为指数相减的运算。
-实际应用:通过具体例题,如计算2^6 / 2^3,突出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步骤方运算相结合,如a^m * a^n = a^(m+n),a^(mn) = (a^m)^n,展现知识体系的连贯性。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重点关注了同底数幂的除法这一知识点。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我希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七年级下册《概率初步》教案

(完整版)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七年级下册《概率初步》教案

概率初步【知识点一】1.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也称为随机事件.【基础练习】1.在下列事件中:(1)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2)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6点朝上;(3)任意找367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相同;(4)打开电视,正在播放广告;(5)小红买体育彩票中奖;(6)北京明年的元旦将下雪;(7)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正好是偶数;(8)到2020年世界上将没有饥荒和战争;(9)抛掷一只均匀的骰子两次,朝上一面的点数之和一定大于等于2;(10)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11)如果a,b为有理数,那么a+b=b+a;(12)抛掷一枚图钉,钉尖朝上.确定的事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机事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随机事件中,你认为发生的可能性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2.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A.从一个装有蓝、白两色球的缸里摸出一个球,摸出的球是白球B.小丹的自行车轮胎被钉子扎坏C.小红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一定得满分D.将豆油滴入水中,豆油会浮在水面上3.同时投掷两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A.点数之和为12 B.点数之和小于3C.点数之和大于4且小于8 D.点数之和为134.下列事件中,是确定事件的是( ).A.明年元旦北京会下雪B.成人会骑摩托车C.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D.从北京去天津要乘火车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那么它就必然发生B.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可能发生,那么它就是必然事件C.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它也可能不发生D.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必然事件,那么它就不可能发生【综合运用】1.在如图所示的图案中,黑白两色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甲、乙两人将它作为一个游戏盘,游戏规则是:按一定距离向盘中投镖一次,扎在黑色区域为甲胜,扎在白色区域为乙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 为什么?2.用力旋转如图所示的甲转盘和乙转盘的指针,如果指针停在蓝色区域就称为成功.A同学说:“乙转盘大,相应的蓝色部分的面积也大,所以选乙转盘成功的机会比较大.”B同学说:“转盘上只有两种颜色,指针不是停在红色上就是停在蓝色上,因此两个转盘成功的机会都是50%.”你同意两人的说法吗? 如果不同意,请你预言旋转两个转盘成功的机会有多大?3.分别列出下列各项操作的所有可能结果,并分别指出在各项操作中出现可能性最大的结果.(1)旋转各图中的转盘,指针所处的位置.(2)投掷各图中的骰子,朝上一面的数字.(3)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朝上的一面.【巩固练习】1.一副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共52张),洗匀后,摸到红桃的可能性______摸到J、Q、K的可能性.(填“<,>或=”)2.下列事件为必然发生的事件是( )(A)掷一枚均匀的普通正方形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是1(B)掷一枚均匀的普通正方形骰子,骰子停止后朝上的点数是偶数(C)打开电视,正在播广告(D)抛掷一枚硬币,掷得的结果不是正面就是反面3.气象台预报“本市明天降水概率是80%”.对此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市明天将有80%的地区降水(B)本市明天将有80%的时间降水(C)本市明天肯定下雨(D)本市明天降水的可能性比较大4.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出一张,则下列事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 )(A)抽出一张红心(B)抽出一张红色老K(C)抽出一张梅花J(D)抽出一张不是Q的牌5.某学校的七年级(1)班,有男生23人,女生23人.其中男生有18人住宿,女生有20人住宿.现随机抽一名学生,则a :抽到一名住宿女生; b :抽到一名住宿男生; c :抽到一名男生. 其中可能性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cab(B )acb(C )bca(D )cba6.班级劳动委员安排值日表,要求每人从周一到周五中有一天做值日,则小明在下列各种情形下做值日的可能性分别有多大?(1)周一值日; (2)逢双值日; (3)周五不值日.【知识点二】1.随机事件A 发生的频率,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n 次试验,事件A 发生的次数m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在大量重复试验时,也就是说试验次数很大时,频率会逐步趋于稳定,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摆动幅度很小,那么这个常数叫做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区别:某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个常数,是客观存在的,与试验次数无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幂的运算性质.教学过程:一、实例导入:二、温故: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1)34;(2)a3;(3)(a+b)2;(4)(-2)3;(5)-23.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24呢?三、知新: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计算103×102.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10×10×10×10×10ﻩ(乘法的结合律)=105.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a3·a2=(aaa)·(aa)=aaaaa=a5,即a3·a2=a5=a3+2.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即a m·an=a m+n.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四、巩固:例1计算:(1) (-3)7×(-3)6;(2)(1/111)3×(1/111).(3) -x3·x5 (4) b2m·b2m+1..例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米/秒,泰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大约需要5×102秒,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有多远?五、拓展:1、计算:(1)105·106;(2)a7·a3;(3)y3·y2;(4)b5·b; (5)a6·a6;(6)x5·x5.2、计算:(1)y12·y6;(2)x10·x;(3)x3·x9;(4)10·102·104;(5)y4·y3·y2·y;(6)x5·x6·x3.六、课堂小结: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对这个法则要注重理解“同底、相乘、不变、相加”这八个字.2.解题时要注意a的指数是1.3.解题时,是什么运算就应用什么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就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整式加减就要合并同类项,不能混淆.4.-a2的底数a,不是-a.计算-a2·a2的结果是-(a2·a2)=-a4,而不是(-a)2+2=a4.5.若底数是多项式时,要把底数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计算。

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后记: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活动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计算(1)(x+y)2·(x+y)3(2)x2·x 2·x+x 4·x(3)(0.75a)3·(41a )4(4)x 3·x n-1-xn -2·x 4通过练习的方式,先让学生复习乘方的知识,并紧接着利用乘方的知识探索新课的内容。

二、知新:1、6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62)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a3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a 2)3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在这个练习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推测(62)4与(a 2)3的底数、指数。

并用乘方的概念解答问题。

2、(6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m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m)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 (a m )n= ______________(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 通过上面的探索活动,发现了什么?幂的乘方,底数__________,指数__________.学生在探索练习的指引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幂的乘方的法则,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法则的实际意义从而从本质上认识、学习幂的乘方的来历。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幂的乘方的性质特点(如底数、指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然后再让学生回顾这一性质的得来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三、巩固:1、计算下列各题:(1)(102)3 (2)(b 5)5 (3)(a n )3(4)-(x 2)m (5)(y 2)3·y (6)2(a 2)6-(a 3)4学生在做练习时,不要鼓励他们直接套用公式,而应让学生说明每一步的运算理由,进一步体会乘方的意义与幂的意义。

2、 判断题,错误的予以改正。

(1)a 5+a5=2a 10( )(2)(s 3)3=x 6( )(3)(-3)2·(-3)4=(-3)6=-36( )(4)x 3+y3=(x+y)3( )(5)[(m-n )3]4-[(m -n )2]6=0 (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

在此基础上加深知识的应用. 四、拓展:1、 1、计算 5(P 3)4·(-P 2)3+2[(-P)2]4·(-P 5)2[(-1)m ]2n+1m-1+02002―(―1)19902、 若(x 2)n =x 8,则m =_____________.3、 、若[(x 3)m ]2=x 12,则m=_____________。

4、 若x m·x 2m =2,求x9m的值。

5、 若a 2n =3,求(a 3n )4的值。

6、已知am =2,a n =3,求a 2m +3n的值.五、课堂小结: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

六、作业设计:课本P 6习题1.2:1、2 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后记: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的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教学难点:正确区别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异同。

教学方法:探索、猜想、实践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1、计算下列各式: (1)_______25=⋅x x (2)_______66=⋅x x (3)_______66=+x x (4)_______53=⋅⋅-x x x (5)_______)()(3=-⋅-x x (6)_______3423=⋅+⋅x x x x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835)(a a = (B)632a a a =⋅ (C)532x x x =+(D )422x x x =⋅二、知新:1、 计算:3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 2、 计算:88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 3、 计算:121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猜一猜填空:(1)(___)(__)453)53(⋅=⨯ (2)(___)(__)53)53(⋅=⨯m(3)(___)(__))(b aab n⋅= 你能推出它的结果吗?结论:积的乘方等于把各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三、巩固:1、 计算下列各题:(1)666(__)(__))(⋅=ab(2)_______(__)(__))2(333=⋅=m (3)_____(___)(__)(__))52(2222=⋅⋅=-pq (4)____(__)(__))(5552=⋅=-y x2、 计算下列各题:(1)_______)(3=ab (2)_______)(5=-xy (3)_____________)43(2==ab (4)_______________)23(32==-b a (5)____________)102(22==⨯ (6)____________)102(32==⨯- 四、拓展: 计算下列各题:(1)223)21(z xy -(2)3)32(m n b a - (3)n b a )4(32 (4)2242)(32ab b a -⋅ (5)32332)(3)2(b a b a - (6)222)2()3()2(x x x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积的乘方的性质及应用,要注意它与幂的乘方的区别。

六、作业设计:第8页习题 1、2、3。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后记:1.3同底数幂的除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1、填空:(1)=⋅24x x (2)2()=33a(3)=⎪⎭⎫ ⎝⎛-22332c b2、计算: (1)()323322y y y -⋅ (2)()()23322416xy y x -+二、知新:(1)====÷46462222(2)====÷585810101010(3)()()()===个个个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n m nm(4)()()()()()()()()()()()()()()()()()()()=---=--------=---个-个-个3333333333333333⨯⨯⨯⨯⨯⨯⨯⨯=÷nmnm猜一猜:()n m n m a a a n m >都是正整数,且,,0≠=÷同底数幂相除,底数( ),指数( )负指数幂和零指数幂的意义,我们规定a 0=1(a ≠0) a -p =1/a p(a ≠0,p 是正整数)三、巩固:1、计算:(1)=÷a a 5 (2)()()=-÷-25x x(3)()ab ab ÷4(4)133+-÷-n m y y2、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下列各数:(1)23- (2)24- (3)365-⎪⎭⎫ ⎝⎛ (4)4.2310-⨯ (6)325.0-四、拓展: 1、已知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