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与模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1)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2)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1)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与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与答题技巧一.答题模板1.第一种形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解答分析:景--情--境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一个双音节的词,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清冷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为什么?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①迟日:出自《诗经七月》中的春日迟迟句。
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1 / 72.第二种形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的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续上示例《绝句二首》(其一)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借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述秋景的方法)答: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诗
眼
赏
析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观
点
品
评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该字词描述的景象+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意
境
品
味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解说相关诗句;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
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语
言
风
格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古诗词鉴赏题型和答题格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1)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2)形象蕴涵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1)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2)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诗词鉴赏答题方法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 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 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 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折柳” 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感情。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 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 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 环境 的寂静(步骤二)。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 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 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 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 何效果?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诗歌中用得最 多的是抒情和描写)
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 手法、艺术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排比、反问、拟人、夸张 等 表现手法有:衬托(正衬和反衬)、对比、象征、 用典、白描、渲染 、用典、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等 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 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 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 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初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③再作用分析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同上
抒
情
方
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设问示例
答题步骤
答题范式
修
辞
手
法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
【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意
象
赏
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完整版)古诗词鉴赏万能答题模板表达方式和作用,点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主要通过…(具体表达方式)来表达,如…(举例),表现出诗人对…(主题)的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整首诗的主旨是…(简要概括),既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意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是有些段落表述不够清晰或者重复,需要进行删减和改写。
1.诗歌意境分析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意境,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这种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宝贵,启发了人们珍惜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字词推敲在这首诗中,有许多生动传神的字眼,比如“碧空如洗”、“山色迤逦”、“流水潺潺”等等。
这些字眼通过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珍贵。
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如拟人、比喻、夸张等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诗眼赏析这首诗的诗眼是“流水潺潺”,这个诗眼通过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流水的清澈和悠扬,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流动和不息。
这个诗眼贯穿全诗,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让整首诗更加生动有力。
4.人物形象这首诗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但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比如“碧空如洗”、“山色迤逦”、“流水潺潺”等等,这些形象都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宝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塑造了一种自然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诗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按照以下层次进行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在具体分析时,需要从描写内容和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称谓等方面入手。
例如,这首诗描写了某个特定环境或氛围下的一个具有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
通过对诗歌表达方式、语言特点和意境的体味,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效果和意义。
在分析时,需要注意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避免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

古诗词鉴赏题型与答题格式题目1:请简要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诗。
(4分)答题格式:1. 诗句内容理解(1分):这几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大海中升起又落入大海,银河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大海中涌现出来的。
2. 表现手法(1分):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 情感表达(1分):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宏伟气魄,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4. 艺术效果(1分):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大海包容天地的磅礴气势。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这是赏析的基础。
然后明确运用的夸张和想象手法,这种手法能拓展诗歌的意境。
从情感上看,曹操当时的心境和他的政治抱负在诗中有所体现,而这样描写的艺术效果就是让整首诗充满了雄浑壮阔之感。
题目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称为千古名句,请从修辞和蕴含的哲理角度赏析。
(4分)答题格式:1. 修辞(1分):运用了拟人修辞。
“生”“入”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2. 哲理(2分):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3. 情感与效果(1分):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解析:从修辞角度看,拟人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哲理方面,通过描写自然景象的交替,暗示了新旧事物的交替规律。
这种描写在情感上体现了诗人积极的态度,在艺术效果上能给读者带来鼓舞。
题目3:请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分)答题格式:1. 内容(1分):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景象,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2. 炼字(1分):“争”和“啄”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
“争”字写出了黄莺争向暖树的活泼动态,“啄”字描写出燕子忙碌地衔泥筑巢的情景。
古诗词鉴赏题型模式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型模式及答题技巧(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古诗词鉴赏题型模式及答题技巧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诗词鉴赏:古诗鉴赏的七种答题格式

诗词鉴赏:古诗鉴赏的七种答题格式整理:梅语文、梅学堂教学团队一、人物形象:身份+性格+情感例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问题: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
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例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问题: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深层含义)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例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问题: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例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一、基本概念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 (艺术技巧、表现手法) 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一)。
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
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方法(精选3篇)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方法(精选3篇)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方法(篇1)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尝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绽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侵”字写夕阳余辉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呈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
“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加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严厉多姿(步骤二)。
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宠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由于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
(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
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精确、精炼、传神。
(步骤三) 答题示例3: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分)[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古诗词鉴赏六种问答模式及答题方法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请简析之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明白晓畅,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明白晓畅,多种口语 步骤一) 黄莺儿”是儿化音, (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 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明 白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 念远戍辽西的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念远戍辽西的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 明显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明显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可怜白发生! 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这首词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一手 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本词最突出的手法是对照。 答案:本词最突出的手法是对照。词人前九句极力描绘 出整军校阅、沙场驰骋的战斗画面,写得气势恢宏, 出整军校阅、沙场驰骋的战斗画面,写得气势恢宏,言 辞慷慨。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 陡然跌落千丈, 辞慷慨。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陡然跌落千丈, 原来前九句,全是梦境,梦境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对照, 原来前九句,全是梦境,梦境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对照, 词人一切的理想只能寄托在梦中, 词人一切的理想只能寄托在梦中,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空 怀凌云壮志,却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忧愤。 怀凌云壮志,却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忧愤。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已整理)

答题步骤:
①什么样的形象。
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
哲理。)
4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步骤一) 。 在这样一 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 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 孤傲(步骤二) 。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 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 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步骤三) 。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步骤一) 。这
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
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
(步骤二)。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
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步骤三)。
24
清新
•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一般用在写景诗中, 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 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 如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 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 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 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 言清新生动。
杜甫 锦官城外柏森森。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试分析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 (步骤一)。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 “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 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步骤 二),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步骤三)。 22
13种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

13种语文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附答题技巧】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步骤一) 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
(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步骤三)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㈠关注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动词的提炼 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 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 过来的动词。
1. 一般动词 例1:陶潜“悠然见南山 ” “见”,看见,在此属无意识行为,描写 出作者采摘菊花时,不经意间看到了远处的南山; 表现出作者自然而然的悠闲及心中的恬适情怀。
例1: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老”,意使成长、成熟;“肥”,使肥 大;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 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
例2: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词始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 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 骤三)。
例2: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弄”字,捣弄、舞动之意;运用拟人手法, 使人联想到不仅花在风中摇动,影子也在舞动, 描绘出一幅影随花动的和谐画面。 例3: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闹”字,摇荡、旺盛意;运用拟人手法, 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写尽一派盎 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2.活用动词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 常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活用为动词来写景 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这些词,往往就 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最典型的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这里是将“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出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答题示例: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8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 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②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苦的笼离恨而愁统。 之,
③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以一空人、对寂空寞无聊的
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
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 趣。(步骤二)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3.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 “感伤”。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分析形象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或作者在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
1.
①什么样的形象。
2.
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点。
3.
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
1.
①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2.
②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
①描绘怎样的景象;
2.
②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3.
③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
④蕴涵着一种怎样的理趣。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句意型题:
提问方式:
1.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2.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
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
2.
②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词)加以赏析。
答题步骤:
1.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2.
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赏析。
答题步骤:
1.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2.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
旨趣。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3.
③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炼字型
提问方式:
1.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炼句型:
提问方式:
l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 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 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 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比较评价型
提问方式:
1.
①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
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步骤: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 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 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古诗词鉴赏答题模式
例析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 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2.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3.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
1.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艺术)。
答题步骤:
1.
①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
②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
③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的哲理。)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体会情感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表达\展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
①先点出作者的情感,
2.
②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
3.
③表达感情的特点(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
景交融、借景抒情等)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分析主旨型
提问方为是这样,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
成全诗的线索、感情基调及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
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
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
②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诗眼”型题
提问方式:
1.
①诗中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诗词鉴赏答题模式(全)
给你以下五个答案,你选哪个?其他的
为什么不选? 人却①不小能花。小月草亮愁不得解南答哭我辕泣的非北生心所烟;辙问;天,天亮冷了了,,我以没燕也译子不有代成曾鉴双安析赏成睡,对。飞去,
2.
②从某联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
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题步骤:
1.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3.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
原句中描摹景象;
4.
④点出该字表达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