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首采区设计说明书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煤矿首采区开采设计
作者:***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概述 (3)
第一节矿井自然状况及资源条件 (4)
第二节矿井设计及生产概况 (7)
第二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10)
第一节采区概况 (10)
第二节采区地质情况 (10)
第三节采区煤层特征及储量 (12)
第四节采区水文地质情况 (13)
第三章采区设计方案 (16)
第一节采区设计方案 (16)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16)
第四章采区开拓 (19)
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采区工作面个数 (19)
第二节采区准备与回采 (19)
第五章采区各生产系统及主要设备 (25)
第一节采区运输与提升系统 (25)
第二节采区通风与降温系统 (32)
第三节采区排水系统 (37)
第四节采区供水、注浆及压风、注氮系统 (39)
第五节采区供电系统 (49)
第六节采区监测监控与通信 (51)
第七节避灾路线 (53)
第六章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4)
第七章采区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55)
第八章采区矿压及冲击地压观测设计方案 (60)
第九章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64)
第一节劳动定员 (64)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 (68)
前言
****煤矿西约30km处,行政区划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镇管辖,是设计年产12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矿井与2009年9月1日动工建设,预计2011年9月1日正式投产,建设工期24个月。井田内含有可采煤层一层,即A1煤层,A1煤层平均厚度,南北走向,矿井共分两个水平,六个采区,即+1200m水平和+750m水平, 11、12、13、14、21、23采区,11采区是矿井首采区,首采区分南、北翼生产,片盘斜井开拓,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均可作为首采区内的三条上山使用,系统简单,投产快。
一、设计基础资料及依据
1、**煤矿首采区地质说明书及附图。
2、**煤矿勘探地质报告及三维地震地质报告。
3、**煤矿初步设计。
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煤矿设计和建设的规程规范文件。
二、设计指导思想
结合**煤矿周边现有煤矿的生产状况,在对矿井现有资料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并结合实际地质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力求实现采区高产、高效,体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矿井将来稳定高产高效打好基础。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矿井自然状况及资源条件
一、井田概况
1、井田位置、境界及面积
井田位于**西约30km处,行政区划属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管辖。井田东西宽~
,南北长,面积约为 km2。井田境界圈定的开采下限为+400m水平,垂高达到1200m 以上。
拐点坐标详见下表
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北京坐标系统)
直角坐标地理坐标序号
纵坐标X 横坐标Y 经度纬度
1 .30 92°05′30″44°13′00″
2 .00 92°09′15″44°13′00″
3 .20 92°09′15″44°10′45″
4 .00 92°09′00″44°10′45″
5 .50 92°09′00″44°09′00″
6 .00 92°07′15″44°09′00″
7 .90 92°07′15″44°09′30″
8 .60 92°07′00″44°09′30″
9 .50 92°07′00″44°09′45″
10 .20 92°06′45″44°09′45″
11 .20 92°06′45″44°10′00″
12 .00 92°06′30″44°10′00″
13 .00 92°06′30″44°10′30″
14 .80 92°06′15″44°10′30″
15 .90 92°06′15″44°10′45″
16 .50 92°05′45″44°10′45″
17 .80 92°05′45″44°11′45″
18 .70 92°05′30″44°11′45″
2、地面概况
井田位于天山东段北侧梅钦乌拉山脉北面,为小型山间盆地,属平原型丘陵地形,井田内地形,南西高,北东低,高程+~+,井田多被第四系洪积、冲积层及戈壁砾石所覆盖。
井田内及周边为无人居住的荒漠戈壁区,山边和局部低洼地段发育有泉眼,泉眼周围生长有稀疏的芨芨柴灌木丛。秋夏季节偶有牧民来此放牧。
二、勘探情况
矿井勘查程度为勘探,可以满足矿井设计要求,其次对首采区做了三维地震地质勘探。
三、地质特征
1、地层
(一)二叠系上统(P
2
)
隐伏于井田深部,为一套湖相沉积建造,岩性上部以黄绿色泥岩,凝灰质硅质岩及凝灰质砂岩为主,局部为灰岩。中部以凝灰砂岩为主,钙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夹凝灰岩为主,下部以深灰色、灰黑色砂岩,凝灰岩,凝灰砂岩夹碧玉为主,构成本区含煤盆地基底。
(二)中生界地层
自下而上的地层层序是:三叠系中上统——小泉沟群(T
2+3xq
)、下侏罗统八
道湾组(J
1b )、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
1s
)、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
2x
)、第四系。
1、三叠系(T)
(1)中上统——小泉沟群(T
2+3xq
)
位于二叠系地层之上,地表无出露,岩性为黄绿、灰绿色砾岩、砂岩、砂质泥岩等,仅ZK10-5、ZK10-1钻孔控制,厚度控制在~,未揭穿。与上覆的八道湾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