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重点
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
![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db64fdb9d528ea80c7790f.png)
高中地理学考必背知识点(1)天体:是宇宙间星云、恒星(本身会发光)、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的通称。
(2)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特别注意:离太远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4.2光年;银河系直径约8万光年。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1)八颗行星分类⎩⎪⎨⎪⎧地内行星:A 水星、B 金星地外行星:D 火星、E 木星、F 土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位置:由内而外——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2)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3)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3.主要太阳活动类型、影响及所在太阳大气层的位置;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
(2)太阳活动类型:A 层的黑子,B 层的耀斑,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 标志,其周期约为11年。
(3)主要影响⎩⎪⎨⎪⎧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空,产生 “极光”现象影响天气、气候变化另: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约50%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4.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3)为地壳,为地幔,为地核((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两部分。
(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①形成岩浆岩的作用为冷却凝固; ②形成沉积岩的作用为固结成岩; ③形成变质岩的作用为变质作用; ④形成岩浆的作用为重熔再生。
6.板块名称、边界及板块运动对应的宏观地形名称;(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 为亚欧板块、B 为太平洋板块、C 为印度洋板块、D 为美洲板块、E 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20个地理重要知识点
![20个地理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02ec61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c.png)
20个地理重要知识点1.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④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4)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研究城市风对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①从热力环流可以看出,冷热不均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使得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从而促使大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由此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要认清影响风向的三种力的相互关系。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5a712c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7.png)
地理背诵知识点总结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特征、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联系的学科,是人类认识地球、研究地球的重要领域。
地理知识点繁多,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以下将对地理背诵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学习记忆。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略呈扁球形的椭球体,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南北极周长约1万公里。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
3.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表面被赤道、北极圈、南极圈和回归线等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
4. 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受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可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带。
5. 地球的地形和地貌:地球表面有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地貌特征。
6.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表面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等。
7.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洪涝、干旱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地理学:人口数量、分布、组成和变动等是人口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2. 城市地理学:城市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等是城市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3. 农业地理学:农业的发展、农业区位、农业生产方式等是农业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4. 工业地理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工业布局等是工业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5. 交通地理学:交通的发展、交通工具、交通网络等是交通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6. 区域地理学:研究地理区域的特征、区域发展、区域规划等是区域地理学关注的重点。
三、地理实践知识点1. 地图:地图是地理研究和实践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平面地图、立体地图、卫星地图等。
2. 地图投影:地球表面的三维形状在二维地图上需要进行投影处理,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包括等距投影、等面积投影、等角投影等。
3. 地图符号和图例:地图上的符号用以表示不同的地理要素,图例则用以解释地图上的符号含义。
4.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是地理信息的数据处理工具,可用于地图制作、地理分析、空间规划等。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803429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a.png)
高中地理必背重点知识点大全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形式。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指经过地球上特定点与东经0度子午线之间的角度,纬度是指特定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
-时区与时间:为了统一各地时间,全球根据经线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5度,即一小时。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地球的三个主要内部层。
2.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人口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结构指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的分布情况。
-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城市体系与城市规模:城市体系是指由不同等级城市组成的网络,城市规模一般用人口数量来衡量。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城市化促进了工商业发展,但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压力。
3.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球的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围绕在地表上空的气体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统称为对流-平流系统,其它两个是中间层和外层。
-气候与气象:气候指长期平均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气象是研究气候现象的科学。
-水循环与水资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是指供人类使用的水的总量。
-农业与农村发展:农业是指利用土地和水培养植物、饲养动物以获得食物和其他产品的活动,农村发展涉及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
-工业与工业区位:工业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原料,通过劳动和技术转化成产品的经济活动,工业区位是指工业建设选择的地理位置。
-交通与交通运输:交通是指人员、物品和信息在空间上的流动,交通运输是指人员、货物和信息等在空间中的运输活动。
4.经济地理:-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区域发展指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差异和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区域发展考察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趋势。
地理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33bd22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8.png)
地理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构造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赤道处略微鼓起,极地稍稍扁平。
这种椭圆形称为“地球椭圆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28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6.5千米。
3.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主要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地幔是地核与地壳之间的过渡层。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部的一层,是生物的栖息地。
4.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运动。
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公转一周约为365.24天。
5. 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是东西方向上的角度,赤道为0度,东经为正值,西经为负值。
纬度是南北方向上的角度,赤道为0度,南纬为负值,北纬为正值。
二、地球的气候1. 气候类型地球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气候、中纬度气候、高纬度气候和高山气候等。
热带气候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降水量充沛。
中纬度气候位于温带,四季分明,降水适中。
高纬度气候位于极地附近,气温低,降水少。
2.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湿度、风等是气候的重要要素。
气候受高度、纬度、地形、地表覆盖等多种因素影响。
3. 气候变化地球的气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人类的活动也影响了气候的变化,例如全球变暖、气候极端事件频发等。
三、地球的生物1. 生物分布地球上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气候区域和地形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划,如北极地带、寒温带、温带、热带等。
2.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有数百万种生物,它们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
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3. 生物适应地球上的生物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适应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四、地球的人文环境1. 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密度、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等特点。
2. 城市发展地球上的城市发展与资源分布、交通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
地理常识知识点总结
![地理常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3c21cb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d.png)
地理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基本知识1. 地球的概况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是一颗直径约12756公里的球形行星。
地球有大陆、海洋两种地形,大陆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29%,而海洋则占地球表面的71%。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四部分组成,构成地球的构造。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为一天,公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为一年。
地球的自转导致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地球被划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以赤道为界。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东西方向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向东为正值,向西为负值;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南北方向的角度,以赤道为0度,向南为负值,向北为正值。
时区是根据地球的自转而设定的,每个时区相差15度经度,总共有24个时区。
所以地理上的经纬度和时区不仅能确定地理位置,还能确定时区。
二、自然地理现象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由地球上的岩石、土壤、气候、水文、动植物等自然要素所组成的。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划分是根据地球不同纬度处的气候特点进行划分的。
根据经纬度的不同,地球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等气候带。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地区,气温低,冰雪覆盖,降水少;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地区,气温适中,降水适中;热带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地区,气温高,降水丰富。
3.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台风、洪水、干旱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
4. 地球的地貌特征地球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这些地貌特征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因素密切相关。
山地主要分布在地壳构造活跃的地区,如地震带和火山带;高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地区,适宜农业生产;盆地主要分布在内陆的低洼地区。
地理知识常识大全
![地理知识常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17d7c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5.png)
地理知识常识大全地理知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下面是地理知识常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知识1.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层组成。
2. 地球的形状: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稍微扁平的椭球体。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
4.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分为赤道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5. 地球的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飓风等都是地球的自然灾害。
二、人文地理知识1. 世界人口: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其中中国和印度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2. 世界文化:世界上有很多种文化,其中包括中华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等。
3. 世界宗教:世界上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
4. 世界语言:世界上主要的语言有汉语、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5. 世界经济:世界上主要的经济体有美国、中国、日本、德国等。
三、中国地理知识1. 中国的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南接印度洋。
2. 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 中国的山脉: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山脉,其中包括长江三峡、黄山、华山、泰山等。
4. 中国的河流: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河流,其中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
5. 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其中包括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
四、世界地理知识1. 世界的大洲:世界上主要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2. 世界的海洋:世界上主要的海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洲周围的南大洋。
3. 世界的岛屿: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其次是新几内亚岛和加里曼丹岛。
4. 世界的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其次是沙特阿拉伯的阿拉伯沙漠和澳大利亚的吉布森沙漠。
地理会考重点知识点总结
![地理会考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5dfcd3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a.png)
地理会考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形状。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月食现象等。
2. 大小。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
1. 经线和纬线。
-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2. 经度和纬度。
- 纬度: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90°,分别称为北纬(N)和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 经度: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分别称为东经(E)和西经(W)。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三)地图。
1. 地图的三要素。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 方向:一般地图上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判别方法;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等。
二、世界地理。
(一)陆地和海洋。
1. 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2. 七大洲和四大洋。
-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高中地理知识点必背
![高中地理知识点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02ed5a3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e.png)
高中地理知识点必背一、地球与地理现象1. 地球的构造和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地核、地幔、地壳•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椭球形,赤道周长最大,两极周长最小2. 地理现象和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形、水系、土地覆盖、植被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城市、交通、经济、文化等•自然地理现象: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问题等•人文地理现象:城市化、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交流等二、世界自然地理1. 大气层•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气候与大气层:大气层直接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2. 土壤与植被•土壤的成分和类型:分为砂土、壤土、黏土等•植被类型:以草地、森林为代表•土地利用类型:耕种、林业、畜牧等3. 水资源和水循环•水的状态:分为液态、气态、固态•水资源:水的分布、水的利用、水污染等•水循环:形成过程、影响因素4. 生物圈和生物多样性•生物圈:生态系统和生境的组成•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的保护、物种的及时发现与保护三、中国地理1. 山川地理•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西北干旱带、岷山山脉、华山山脉、长白山山脉、南峤山峰等•中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为主2. 自然资源•地下水、森林、草地、土地、动植物等•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反映了中国生态环境的多元化问题3.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定位的变化如何影响人口分布机制•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程度、城市类型划分、发展机制4. 经济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地区特色产业的分布四、世界人文地理1.文化地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冲突的产生和解决2. 社会地理•世界社会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的变化•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体系和制度、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等3. 产业地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职业分布形态、分工和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申遗类型的影响以上为一些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必背内容,建议同学们在考前针对重点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掌握,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重点难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重点难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ba391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02.png)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重点难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理解地球为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其引起的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习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了解地图的种类和用途。
3. 地图的解读与制作:掌握如何识别和解读等高线、等深线、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等,学会制作简单的地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结构和大气运动:理解对流层、平流层等大气层特点,掌握风、气压、气温等基本概念。
- 气候类型与分布:学习柯本气候分类法,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其在全球的分布。
- 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了解极端天气事件的形成与影响。
2. 水文循环与海洋地理:- 水文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掌握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
- 海洋地理特征:了解海洋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掌握海洋与气候、海洋资源的基本知识。
- 河流与湖泊:学习河流的流域、水系结构,了解湖泊的类型和分布。
3. 地貌学:- 内力地质作用:理解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理论、地震、火山等内力作用的基本概念。
- 外力地质作用:掌握风化、侵蚀、沉积、冰川等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地貌形态。
- 地貌类型与分布:学习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貌类型的形成和特征。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
- 城市化进程:探讨城市化的概念、历程和影响,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问题。
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类型和农业布局。
- 工业地理:了解工业区位理论,掌握不同类型工业的分布和特点。
- 交通运输与贸易:探讨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布局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
3. 文化地理与旅游地理:- 文化景观与文化扩散:学习文化景观的形成机制,了解文化扩散的方式和影响。
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daa7d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f.png)
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1. 地球的形态和结构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其形态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外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过渡层,主要由铁、镁、硅等元素组成。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主要由硅、铝等元素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主要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自转一周约24小时。
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行,公转一周约365天。
自转和公转是影响地球季节、气候、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的重要原因。
3.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主要受纬度、高度、地形和海洋等因素的影响。
纬度越高的地方气候越寒冷,纬度越低的地方气候越温暖。
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低海拔地区气候温暖。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地、平原、盆地等地形特征上。
海洋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调节气温、降水和气候稳定性上。
4. 地球的水文地质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淡水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形式,地球上约70%的表面被海洋覆盖。
河流是地球上的天然水系统,是地球上淡水资源的重要来源。
地下水是地球上的重要水资源,是地球上的淡水储量之一。
冰川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地区。
5. 地球的植被和土壤地球上的植被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热带、温带等地区,不同气候地区的植被类型不同。
土壤是地球上的生物生存的基础,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
人文地理1. 人类的聚居人类在地球上的聚居主要分布在海岸、河流、平原等地区,这些地区有利于农业生产、交通通达、资源丰富等条件。
2.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主要受气候、土壤、水资源、交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分布集中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如亚洲人口最多、非洲、欧洲和北美洲人口次之。
3. 地球上的城市地球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海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地区,城市是地球上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活动、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的中心。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738527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0.png)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大全一、自然地理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自然环境是地理学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高考中常见的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形态:地球是一个略为扁球状的椭球体,分别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公转决定了地球季节和年份的变化。
3. 大气环境: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磁层等,其中对流层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带。
4. 水文地理:地球表面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5. 冰川地理:冰川是地球表面积雪和冰块的堆积体,主要分为冰帽和冰川两种类型。
冰川运动会导致地貌的改变,也是重要的水资源来源。
二、人文地理地理既研究自然环境,也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影响。
以下是高考中常见的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地理:人口数量与分布状况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地理的主要趋势。
2. 城市地理: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资源消耗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球上各地区的资源分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各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也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4. 农业地理: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农业地理研究土地质量、气候等因素对不同农作物种植的影响,以及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
5. 文化地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文化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包括宗教、语言和风俗等方面。
三、地理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科学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地理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方法。
以下是高考中常见的地理技术与应用的知识点:1.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地球表面的不同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灾害管理等领域。
地理基础知识大全
![地理基础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6b9b1c5866fb84ae55c8d9b.png)
地理基础知识大全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1.宇宙中的地球宇宙:宇是空间(经度、纬度、海拔);宙是时间——四维(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带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月球中的3He)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西部最大;四川盆地最小纬度:高弱或低强(正午太阳高度)海拔:高强或低弱(大气的削弱)天气状况:晴多阴少日照时间:长多短少太阳活动类型大气层结构标志对地球的影响黑子光球强弱气候耀斑色球最激烈电离层(无线电)太阳风日冕磁场(指南针)注:白天看日食;夜上看月食(3)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半径大于极半径,平均6371Km地轴:北端空间指向北极星附近一一观察仰角=北半球地理纬度(举例)两极:所有经线都交于极点;纬度为90 ;北极点只有南;南极点只有北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点的半圆——等长;指示南北方向;180;20000 Km 一度111 Km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穿过英国的伦敦经度:划分原则;东西经与东西半球;地方时纬线:东西方向的整圆,并与经线相互垂直——平行;从赤道(特殊纬线)向两极对称递减;指示东西方向(相对的,以劣弧定向);360;40000 Km 纬度:划分原则;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定向;最近航线;距离计算时区的划分;日界线(0 时与180 );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线速度与角速度)和周期(恒星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交替:(1 )太阳高度:日变化:夜小于0 ;日出、日落等于0 ;白天大于0 ;物体影子长度与太阳高度相反正午(地方时12 时)太阳高度:H = 90°-| A士B|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A为所求点纬度;B 为直射点纬度;A 与B 同半球用减号,异半球用加号0 时与12 时所在经线上,太阳高度所差的度数与纬度所差度数相等日出、日落、正午太阳方向与物体的影子方向:(3.21 -9.23)日出东北;日落西北(9.23-3.21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2 1 与9.23 这两天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正午太阳在正南或正北或正头顶;(影子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昼长=日落一日出;日出=12-二分之一昼长;昼长+ 夜长=24 (2)晨昏线过地心,是大圆;平分地球:与赤道相互平分: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日出6 日落18 ;晨(昏)线的中点在赤道上纬度为0与经线相交:夹角=直射点纬度值范围[0 ° - 23° 26’ ]与纬线:相切(两个;切点太阳高度为0 ;切点纬度=90 ° —直射点纬度值;范围[66 ° 34'—90 ° ];切点地方时与极昼同半球为0 时与极夜同半球为12 时)相离:极昼或极夜相交:夹角=90 ° —直射点纬度值范围2、地方时:3、沿水平自由移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不偏;南半球向左偏;纬度越高念偏向越大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方向:自西向东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周期:恒星年速度:近日点与远日点黄赤交角:决定回归线的度数, 影响五带的范围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比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看教材练习描述)昼夜长短的变化:图(看教材练习描述)四季与五带的划分:思考:南北半球相反的地理现象(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科技进步宇宙探测的现状。
地理背书知识点总结
![地理背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cf540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e.png)
地理背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基础知识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它的南北两极是略微地被压扁的。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04秒。
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42日。
3. 地球的经纬度经线是指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半径线,共有360个,等距离分布在地球上。
纬线是指连接地球赤道和两极的圆,共有180个,平行分布在地球上。
4.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描写地表地理位置时采用的坐标系。
通常都是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一个地方的位置。
第二章自然地理知识1. 地球的地表形态地球表面形成无数地貌,主要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台地、峡谷、河流、湖泊等。
2. 地球的气候地球气候主要包括温带、寒带、热带等气候类型。
气候的形成受地球自转、公转、赤道附近太阳直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地球的水文地球表面有大量水资源,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冰川、地下水等。
水资源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
4. 地球的植被地球表面植被多样,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等。
植被对地球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人文地理知识1. 人口地理地球上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区。
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2. 人类活动的地理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
这些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3. 城市地理地球上的城市分布也非常不均匀,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地带。
城市的规模和分布与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4.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以及地区的发展变化等。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决定着地区的发展状况和特色。
第四章地理研究方法地理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模型分析等。
实地考察是通过实地走访来获取地理信息;调查研究是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地理数据;模型分析是通过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来分析地理问题。
2024地理重点知识点
![2024地理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00c49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f.png)
2024地理重点知识点一、自然地理部分。
1. 地球的宇宙环境。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顺序、特征(如类地行星与巨行星、远日行星的区别)。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等);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太阳风等)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等)。
2.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地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的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和主要特征。
-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各层的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等,其中陆地水又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冰川水等,重点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它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
3.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反射作用(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蔚蓝色)。
-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的原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同时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如城市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表现形式)。
-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摩擦力(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地理72个知识点归纳
![地理72个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cc9ebc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e.png)
地理72个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 纬线和纬度。
-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度为0°,从赤道向两极,纬度逐渐增大,北纬用“N”表示,南纬用“S”表示。
3. 经线和经度。
-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东经用“E”表示,西经用“W”表示,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4. 经纬网的作用。
- 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以判断方向、计算距离等。
5. 地球的自转。
- 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约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和地方时差异。
6. 地球的公转。
- 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7. 地图三要素。
-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方向(一般地图上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8. 地形图的判读。
-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降低;鞍部是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易发育河流;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二、世界地理。
9. 世界海陆分布。
- 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0. 七大洲。
- 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11. 四大洋。
- 太平洋(面积最大、最深)、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最浅)。
12. 板块构造学说。
-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地理必会知识点115条全梳理
![地理必会知识点115条全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a73eb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3.png)
地理必会知识点115条全梳理地理是一门涉及到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着地球各个方面的现象与规律。
地理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梳理115条地理必会知识点,涵盖了地球的各个方面。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组成:地核、地幔、地壳。
2.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体。
3.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4. 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变化的规律。
5. 地球的倾斜度:23.5度。
6. 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经度和纬度。
7. 地球的气候带:寒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8. 地球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
9. 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等。
10. 陆地上的水资源分布: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11. 地球上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12. 地理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洪水等自然灾害。
13. 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与面积的比值。
14. 人口分布:城市、农村、沿海地区等。
15. 人口迁移:农民工、城市化等。
16. 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7. 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
18. 经济地理学: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19. 区域发展规划: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等。
20. 城市规划:城市增长与城市功能分区。
21. 农业地理:农业区域划分与农作物类型。
22. 工业地理:工业区域布局与产业集群。
23. 交通地理:陆路、水路、航空交通网络。
24. 旅游地理:景区分布与旅游资源开发。
25. 文化地理:文化区域差异与文化遗产保护。
26. 城市气候岛效应:城市与乡村气温差异。
27. 都市圈: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
28. 国土安全:国家疆域的安全保障。
29. 地球的内层结构:固态地核、软土地核、固态地幔、软土地幔、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30. 地球的外层结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31. 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完整版)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4378fbda32d7375a41780a4.png)
中国地理一、概况1.地理位置和范围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内海为渤海和琼州海峡,黄海、渤海全部分布在大陆架、东海大部分、南海一部分。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
经纬度位置:4°N-53°N(分属热带和北温带),73°E-135°E(分属五个时区)。
范围: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南至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至新疆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
2.邻国:14个陆上邻国(陆界长2万多千米),6个隔海相望国家。
3.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4.民族: 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壮族(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
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贵州、广西、新疆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
5.人口: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人口密度线:黑龙江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
农村人口比重仍然偏大。
城市发展政策: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大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侨乡:广东、福建。
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二、地形1.地形的总体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3)。
30°N、38°N、45°N沿纬线作剖面:90°E、100°E、110°E2.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3.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结合地形图)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其他走向: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注意:跨三级阶梯的山脉——秦岭;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山脉:长白山、南岭、武夷山、台湾山脉。
地理常识大全
![地理常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674b42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0.png)
地理常识大全一、地球的基本常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位于太阳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椭球体,赤道最长,南北两极最短。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固体层,占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核是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二、地球的特征与构造1. 大洲和大洋地球上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这些洲际陆地分布不均,形成了地球上各种不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地球表面有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洋盆是洋中较为平坦的区域,洋脊是海底的山脉,洋沟是洋中最深的地方。
2. 高山和平原地球上有许多山脉和高原。
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8848米。
其他著名的山脉包括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等。
平原是地势相对较低平的地区,适合农业和居住。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逊平原、西伯利亚平原和密西西比河平原。
3. 湖泊和河流地球上有很多湖泊,分布在各大洲。
其中最大的湖泊是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第二大淡水湖。
其他著名的湖泊还有东非的维多利亚湖、南美洲的马拉维湖等。
河流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提供水源,还形成了各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基础。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全长约6650公里。
其他著名的河流包括亚马逊河、长江、黄河等。
三、地球的气候与生态1. 气候带和气候要素地球上的气候可以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寒带气候寒冷干燥,温带气候四季分明,热带气候炎热湿润。
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向和风速等。
它们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植物生长、动物分布和人类的生活。
2.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复杂系统。
其中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涵盖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地理必考知识点高考
![地理必考知识点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eac1b7c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f.png)
地理必考知识点高考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高考考生而言,掌握地理的必考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地理必考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理位置与地球坐标:了解地球的分布情况,包括纬度、经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等概念。
2. 大洲与洲际水体:掌握地球上的主要大洲,并了解洲际水体如大西洋、太平洋等的位置与特点。
3. 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地球的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内核等部分的组成与特点。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了解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分布情况,注意重点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
2. 城市与城市化:掌握主要城市的位置与特点,了解城市化的过程、原因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 经济地理:重点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主要产业、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等。
三、地理地貌与气候知识点1. 地貌类型与特征:掌握不同地球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2. 气候与气候带:了解不同气候带的分布情况,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气候、寒地气候等,并了解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四、资源与环境知识点1. 能源资源:了解各种能源资源的类型、分布以及利用方式,如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2. 水资源与水环境:关注全球水资源分布情况、水的循环以及对水质和水环境的保护。
3. 城市污染与环境保护:了解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五、地理实践与技能1. 地图阅读与制图:学习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及其符号含义,能够灵活运用地图分析问题。
2. 田野调查与数据收集: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真实的地理数据,并能够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3. 组织地理实验操作:具备基本的地理实验技能,能够进行简单实验并得出合理结论。
这些地理必考知识点覆盖了地理学科的重点内容,希望考生可以系统学习、复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以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绩。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把握,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地理考试,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球与地图(一) 地球和地球仪标准活动建议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2.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用乒乓球或其他材料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比较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
说明:●“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二) 地图标准活动建议●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利用泡沫塑料、沙土等制作地形模型。
●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
●组织一次使用地图"寻宝"、定向行军等活动。
●在地图上查找地名,并选择到达该地点的最佳交通路线。
二、世界地理 (一)海洋和陆地标准活动建议1.海陆分布●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
●开展七大洲、四大洋拼图游戏。
●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大陆漂移”。
●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说明:●“知道板块构造学说……一项”,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二)气候标准活动建议1.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3.主要气候类型●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可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观测;或将每天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记录的天气资料绘制成图表。
●如有条件,让去过外地(或外国)的学生,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感受。
说明:●天气符号和天气图,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常用天气符号和简单天气图。
●要求学生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培养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居民标准活动建议1.人口与人种●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2. 语言和宗教●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3.聚落●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组织有关人口问题的辩论会。
●搜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图片资料,配合地图进行展示。
●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四)地区发展差异标准活动建议1.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国际合作●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搜集能反映世界上不同国家发展水平的资料,进行比较并开展讨论。
●从报刊中剪辑有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信息,通过板报、小报、宣讲等形式展示和交流。
(五)认识区域标准活动建议1. 认识大洲●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2.认识地区●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一地区主要河流概况,以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一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分组准备某一大洲的资料,整理归纳后,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
●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资料,并与所学大洲进行对比。
●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
●模拟一次暑期出国旅行,选择旅游路线,说出经过的主要国家和城市,描述可能见到的景观。
●以极地科学考察为主题,出一期墙报,或者举办一次科普报告会,或者观看录像片。
●结合历史等课程,利用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探讨国家名称和版图的变化。
●观看介绍某一国家地理概况的录像。
●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运用资料描述某一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交通运输特点以及主要城市。
●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用实例说明某一国家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一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讨论某一国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例如,展示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袋鼠、树袋熊、针鼹、鸭嘴兽等图片,讨论为什么这些动物惟独生活在澳大利亚。
●进行一次针对某一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演习。
●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
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通过搜集材料等方式,了解华人与华侨对所在国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
●选择某一主题,从互联网上下载有关资料,制作计算机演示文稿,并在全班演讲。
说明:·本单元通过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大洲。
地区。
国家,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
五个地区例如(南亚)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在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中,所选择的“洲一地区一国家”的组合,其内容必须涵盖所列各项“标准”;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不一定是一个区域对应一条“标准”。
·安排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三、中国地理(一)疆域与人口标准活动建议1.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
●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说明:●“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标准活动建议1.自然环境●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2.自然资源●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搜集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说明:●“标准”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讲述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
教学中应注意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
(三)经济与文化标准活动建议1.经济发展●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观看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特色的录像,搜集有关我国工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讨论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
●参观本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工矿企业或车站、码头。
●搜集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观看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演或录像,谈一谈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