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

合集下载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三大改造》教案设计一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三大改造》教案设计一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2.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基本技能:1.理解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归纳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教学过程呈现邮票,复习“一五”计划的成就(这是纪念“胜利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一组邮票,它们分别反映的是和平建设、工业与农业、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复习提问:1. “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1. 观看视频《影响中国历史里程的事件——金光大道》,回答问题: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生产资料私有制→→公有制)根本目的是什么?(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方法(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

)3.成就(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设计
5.三大改造 教学设计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课围绕三大改造这一核心内容展开,以问题导向式教学为指导依据设计本课教学,通过多媒体,运
用史料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概况,使学生认识
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培养学生
生: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土 地买卖。
生: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 劳动生产率低下。
以国家对农业的改造迫在眉睫。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找出党和国家是怎样去解决遇到的这一 系列问题的,三分钟时间,并标注相关信息。 措施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 (“自愿互利”) 方法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阶段 (三步走 互助组→初级组→高级组)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 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 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 地获得解放。这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 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 1956 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材料三: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 主义改造,在 1956 年已基本完成。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空前高涨…… 可以确定的说,1956 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趋于全面高涨的一 年。生产和建设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 度的改善,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所有这些,都 为胜利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毛泽东在 1956 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分组并讨论,得出结论,学 生代表展示。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三大改造完成使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起来,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同时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 稳步增长,为一五计划的完成也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人民的 建设热情高涨,说明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的 共同愿望,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全中国人民 的选择。 通过今天的学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工商业进 行改造,农业和手工业采取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 学生摘录本课板书 商业进行公私合营,到 1956 年基本完成,这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全国范围内的一次创业,其恢宏的气势、不懈的努力, 历练成为一种精神,指引国家乘风破浪。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材分析:三大改造,讲述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意义及存在的缺点等。

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教学目标: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2、国家对资本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4、通过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明确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及意义,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其主要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教学难点:赎买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一)农业合作化背景:①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②但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使得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方式: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即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成就: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穷棒子精神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范领导的合作社,23户贫农,全社仅有一只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腿是别社的,农民家里是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动,去离该村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1头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

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2只驴,65只羊,12只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

毛泽东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 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

三大改造教案(张冬梅)

三大改造教案(张冬梅)

第五课三大改造(山东省肥城市石横中学张冬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材地位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本单元主要讲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上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下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段历史,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而“三大改造”是过渡时期总路线两重任务之一,它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对我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其主要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是国家资本主义,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因涉及政治经济学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将视频、史料等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以“资料展示——问题质疑——思考讨论——得出结论”为主体脉络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

2、利用历史情景剧,制造历史氛围,让学生能身处历史中,深刻感受情境,更好的理解知识。

【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上节课结束了第一单元的学习,随着第一单元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是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河南师大附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河南师大附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三大改造导学案(1)一、学习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二、自主预习(一)基础知识导读1.目的: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生产资料,我国相继对、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形式:(1)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走和的社会主义道路。

(2)农业合作化,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改造的形式是。

(3)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在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壮举。

三、目标检测1.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

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出现在:()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一五”计划时期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参加农村生产合作社B.在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C.到1957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D.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3.“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

”这里所说的“和平方法”是指:()A.实行股份制B.廉价收购C.赎买政策D.无偿没收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实行股份制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5.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6.下列事件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B.农业合作化C.手工业合作化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5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5

他们的土地、工具就会由国家收购,统一收归入社,这时候,个人私有的生产资料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也就是国家所有。

那么,这种经济它就属于农业合作经济了。

以此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的实质其实是所有制的变化,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教师:这些问题大家都掌握了吗?在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潮中,农业合作化开始越来越凸显它的优越性,农业的合作化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农业合作化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回答)结合书上材料可轻易答出。

联系课本史实第二部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教师:第二个部分要了解的是手工业部分。

大家有没有发现,手工业跟谁的情况很相似?对的,所以我们运用刚才对农业合作化的知识来解决手工业的合作化。

教师:看上面,刚才我们已经很好的了解了农业的合作化情况,那手工业的合作化就不难解决了。

教师:请同学们告诉我,它的形式是什么?它的实质呢?大家要联系刚才我们学习农业部分的知识。

学生回答:农业展示问题:1、形式?2、实质?3、结果、成就(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学生集体回答:在1956培养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的存在这些不足。

虽然如此,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真正进入到社会主义的行列中。

第五部分小结学生跟随老师总结,梳理线索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知识深化。

第六部分练习●游戏练习体验使用游戏类型的练习题学生回答游戏类型增加趣味性,检验知识。

第七部分拓展延伸●情感渗透,与时俱进教师:我们的家乡梧州,在近代开始,就有着“小香港”的美誉,五十年以来,梧州的工商业发展曾取得辉煌的成绩,以“梧州茶厂发展历程”为例,同学们课后对它的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进行调查,并谈谈你对“如何发展梧州的经济、创立梧州品牌等方面”的写下你的看法。

学生课后拓展学以致用,联系当代,构建时空联系,并增强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建设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_31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_3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由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教学模式变成了教学活动的双向互动。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熏陶。

能力培养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我秉承以上新的教育思想,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设计本课教学活动。

本课以探究问题为目的,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形式,以史料运用为条件,以教师引导为助力,结合多媒体教学贯穿教学活动的各环节。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五课《三大改造》。

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下接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也因为后期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致使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了偏差。

“三大改造”主要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

了解三大改造的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分清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不同方式;○2通过提出问题,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2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含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含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第5课三大改造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三大改造》教案彭滔(广西省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第三初级中学,广西南宁530409)教学研究一、教学目标1.知识(1)了解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形式。

(2)识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能力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1)用提出问题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表格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2)适当补充课外材料,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是我党在过渡时期实行的一项正确的政策。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方法:讲解法、指导法。

2.手段: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课件播放两段视频:(1)老电影《丰收》陈家庄农业生产合作社获得了丰收的画面,问当时农业走什么道路?结果如何?(2)播放电视剧《大宅门》片尾曲,问: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以同仁堂为原型的。

北京同仁堂是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当时的历史情况如何呢?2.老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又进行怎样的改革?为什么?老师要求学生看书本的图,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农民取得了丰收,粮食有了保障,说明农民走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道路是正确的。

3.老师适当解析公私合营的意思,增加学生的理性认识老师:好,我们一直在说公私合营,那么,到底什么叫公私合营呢?公私合营是针对什么来说的呢?就是国家与私人,这里也就是指资本家联合起来经营工商业。

原本都是资本家自己独家经营,现在变成与国家合营了。

新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们国家来说,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以公私合营对我们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变革是有好处的。

三大改造教案

三大改造教案

三大改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大改造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

2.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实施过程。

3.理解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实施过程。

2.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如何分析三大改造的实施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三大改造的概念、内容和实施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三大改造’吗?”2.简要介绍“三大改造”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讲授(30分钟)1.第一次土地改革:(1)时间背景:1949年至1952年。

(2)内容:实行耕者有其田、地主没收土地、土地国有化等措施,完成了对农村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

(3)实施过程:通过群众运动、政策宣传等方式,推行土地改革。

同时,建立了农村人民公社,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集体化管理。

2.第二次土地改革:(1)时间背景:1955年至1956年。

(2)内容:对于一些原来分配不公的土地进行再分配,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3)实施过程:通过政策宣传和组织动员等方式,推行第二次土地改革。

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并建立起了大型农村人民公社。

3.全民所有制改造:(1)时间背景:1956年至1957年。

(2)内容:将私营企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了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实施过程:通过政策宣传和组织动员等方式,推行全民所有制改造。

同时,建立起了大型国有企业,并加强了对企业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20分钟)1.以钢铁工业为例,分析全民所有制改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以农村人民公社为例,分析土地改革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课题三大改造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的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能力目标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

知识目标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形式和结果、实质和意义。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学生欣赏。

教师:歌词中提到社会主义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社会主义有这么高的优越性,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二、思考问题阅读教材23—26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对此进行改造?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4.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存在什么缺点?三、学习新课(一)农业合作化情景设置一:多媒体展示《王老汉的困惑一》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718公顷农民刚获得的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师问:什么事情让王老汉困惑?学生答:农民把刚分到的土地卖掉,又去借高利贷和租种别人的土地。

师:为什么农民要卖掉土地?(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3页第一自然段)师补充:王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新中国建立后,王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三大改造一、思路分析:课程资源整合分析1.充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建议。

2.体验式活动:通过“我当社长我自豪、我劝股东来合营、我为建设出新招”,亲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增进对历史的认识。

3.史料拓展:通过补充史料,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提升认识:学生通过辩论会、材料解读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及影响。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习目标1.仔细研读文本材料,用自己的话说出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分为几个阶段,都做了些什么,三大改造为国家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你对三大改造有什么看法?2.三大改造和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联系?你觉得在新时代国家应该做些什么?你应该做些什么?学习任务走进三大改造,体验改造的历程,为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1.自主学习——我当社长我自豪(课前预习)2.合作探究——我劝股东来合营(课上探究)3.展示交流——我为建设出新招(课上探究)4.拓展提升——三大改造再思考(课后提升)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分析三大改造的背景及前后联系,将历史知识置于特定的时空中理解。

2.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补充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让学生能够解读、概括和分析史料,进而提升学生的材料加工和分析能力。

3.唯物史观:学完本课后,让学生得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化,可以用唯物史观来看待历史。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三大改造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联系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目的、方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评价。

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与能力: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步骤;通过前几课的学习,特别是对“一五计划”成就的认识,为本课学习积累了经验。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案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案

初中历史《三大改造》教案
教学内容:三大改造
教学目标:
1. 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和内容。

2. 掌握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理解三大改造的深层次意义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分组研讨、展示。

教学资源:
教科书、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和重要性。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三大改造的概念和内容。

2. 讲解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分组研讨(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种改造的实施过程和影响。

2. 汇总各组的研讨结果,进行讨论。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
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研讨成果,并进行总结。

五、课堂练习(5分钟)
练习题:简述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复习本节课内容。

2. 思考并写下自己对三大改造的看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说课稿

人教部編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课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4.讲授法:教师讲解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5.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6.总结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背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改造: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2.手工业改造:手工业者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三大改造(转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转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转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1新人教版第5课三大改造一、教材地位分析:本课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下接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也因为后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致使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有着必然联系的二、课程标准: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四、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4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历史意义从废墟中爬起来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完成了令世界瞩目的建设成就;就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的同时共和国的另外一项重大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三大改造”(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学生在知识回顾中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当中进入本课的学习)(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教师:“三大改造”具体指什么呢学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预习得知)教师:我们党为什么要对这三大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下面我们以农业为例分析为什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展示: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上地总面积的0.22%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交流分享讨论成果学生: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到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教师: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展示: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但国家的帮助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全部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困难那么靠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有两条道路、两种办法:一种是旧的办法旧的道路让个体农民向富农高利贷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结果就增加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的剥削对象让农村资本主义泛滥发展这就是让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破产贫困这是旧道路是让农村资本主义漫无限制泛滥发展的道路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帮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结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较平衡的上升也限制了富农的发展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学生: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展示:农业合作化情况表(设计意图:使学生形象直观认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教师:由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农民踊跃参加农业合作社结果样呢?学生: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展示: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图片教师: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向学生说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学生:1956年百分之九十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二、“1+1>2”——公私合营教师: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教材24页的3——4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思考:(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3)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展示: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陈云在一届人大上的发言展示: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图片、“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让学生深刻认识公私合营给民族资本家带来了春天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掌握)三、迈向金光大道——三大改造的意义教师: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俗话说金无足赤三大改造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那么三大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缺点学生: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教师: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白璧微瑕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教师:播放全国人民庆祝三大改造完成的视频(设计意图:以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三大改造完成历史意义的认识)(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教师: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三大改造的实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适当补充纠正教师:及时鼓励评价向学生阐明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教师: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新中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从农民自发组成合作社依靠集体搞生产;身单力薄的手工业者联合起来她们不只是在刺绣更是描绘新中国的美好未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各界代表农民的喜悦手工业者的幸福工商业者的心悦诚服无不证明改造的正确中国的老字号得以保存王致和腐乳、全聚德烤鸭、同仁堂的灵丹妙药享誉全世界中国的发展道路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要坚定信念“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也把这句话送给各位同学(设计意图:通过温家宝总理“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这句话教育学生即使困难再大也会有迎刃而解的办法)六、测验题目:完成课后练一练和完成历史助学七、板书设计:第5课三大改造一、“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二、“1+1>2”——公私合营三、迈向金光大道——三大改造的意义八、教学反思:依据课程标准在教材的处理上将本课的设整合为三部分一是“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二是“1+1>2”——公私合营;三是迈向金光大道——三大改造的意义在导入时复习第4课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课中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优点:1.上课是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我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能够较好地做到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温家宝总理“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这句话教育学生不怕困难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内容过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的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篇二:福建省长汀县第五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新人教版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12篇三: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审核:初二历史组课时:1课型:新授课时间:xx年3月7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2.能力目标(1)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归纳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三)教学方法讲述法与导学法、讲析法、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要求学生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讲授新课: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二、公私合营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3根据“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课堂小结: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设计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原因2.形式:生产合作社二、公私合营1、方式:公私合营2、政策:赎买3、作用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_5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_5

第5课三大改造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然而大家要明确,新中国的成立并不代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就确立了,那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何时基本确立的呢?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之后。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内容: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

在当时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解放前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百分之九十。

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来的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百分之四十。

社会主义改造使国民生产有了很大增长。

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它是怎样进行的呢?它包括哪三个方面的改造呢?新授:过渡提问:1. “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完美版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完美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三大改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三大改造的完成;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2.能力培养:(1)通过对“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运用图、表格、史料等材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正确使用材料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各抒己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创新的能力。

3.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坚定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其历史责任感。

(2)通过对模范人物事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学法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实施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等内容,使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总结导入:(略)知识结构设计:(略)课后作业:社会实践调查新中国诞生以后,党和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政权?在经济上采取哪些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知识梗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通过先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然后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实施“一五”计划,通过经济建设发展了生产力,三大改造变革了生产关系,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同时,通过宪法的颁布,使民主政权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建立起来了。

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1)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党纲的内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材处理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讨论探究自主合作教法学法按照“知、疑、学、解、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进历史,最终走出历史。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言:(了解学生知道多少有关三大改造以及农村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发展域,即了解这段知识的方法、途径、以及和老师沟通的方式等,所谓“知”。

)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生:(可能会摇头)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板书:三大改造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既然知道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谁又知道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生:不知道。

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上面的过程,通过设疑,教师知道学生对三大改造的知识了解很少,同时这方面知识很难,学生更是不容易切入主题,所以需要老师的引导。

)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要知道的?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

生:国家为什么要对这三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国家又是怎样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生:改造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会有什么创举呢!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结果会怎么样?对我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背景、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师:同学们提得好。

的确,要想把关于三大改造的内容理解明白是需要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掉,下面我们就对上述问题逐一解决。

首先是对农业的改造。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有关土地方面的一些问题,请你把知道的有关知识说一下。

生: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生: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虽然是回顾土地改革的一些知识,但这也是了解学生对这段知识发展域的过程)师:的确,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对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地、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然而,我们在享受巨大欢喜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我们的国情,那就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这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会采取什么办法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我国在农业方面具体是怎样解决的?包括时间、目的、原则、形式、结果)师:下面请同学们对我国政府在农业方面的改造加以解答。

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师: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农业走生产合作化道路,同时对手工业亚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农业走合作化道路。

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中国是个农业国,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占绝对优势的个体经济。

这一情况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对高度的公有制缺乏思想准备。

历史的经验表明,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在对农村和城市的个体私有制经济改造过程中,必须本着有利于国家建设,又能够满足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的原则,采取稳妥的步骤。

为此,党的政府采取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方针,即继续保留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通过合作生产的方式,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逐步进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个做法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师:同学们,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在这里请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还有独创。

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我给大家一点时间,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

师:在探讨的时候,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解决。

生:什么是公私合营?生:赎买政策怎么进行?生:为什么要进行赎买政策?生:对待资本主义工商业党和政府采取的态度和农业、手工业为什么不一样?师: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首先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同时还接管了一些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把他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还合理调整工商业,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发展。

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近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在工业化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

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剥削工人的劳动赚取利润,但具有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希望国家富强的一面。

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优势,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因此,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制定了稳妥的政策,逐步实现改造。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全行业公私合营就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区定息,年息为5%,就是有代价的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师: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党和政府采取了赎买政策,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不同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终彻底转变为公有制经济。

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

师:公私合营的解释(影音文件)师:用事例进行解释(包括图片)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弄明白了三大改造的过程,下面我们就要分析三大改造究竟有什么重大意义了,同时探究三大改造的评价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学习过程,归纳总结三大改造的结果和意义。

生: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生:三大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生:同时,标志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我们的农村经济发展,手工业繁荣,工业兴旺。

师:同学们说得好,的确,三大改造取得巨大成功,成绩辉煌。

但是同学们请想一想,当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时候,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总会发现历史在进步。

下面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政治才能和经济才能的机会,你们设想一下,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国的发展之路会有什么变化呢?同时会有什么发展的阻碍呢?课文交待了改造过程当中的弊端,请你设想一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怎么解决呢?生:……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教师小节:今天我们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已经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我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新中国的美好前景正在拉开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