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新课程现代诗歌教学内容探讨

高中语文新课程现代诗歌教学内容探讨

中 国是 诗 的 国度 。不仅 古 代 诗 歌 遗 产 光 辉 灿 烂 .
“ 五四” 新 文化 运 动 以 来 的 新 诗 也 是 成 就 斐 然 。 高 中 新 教 材 语 文 课 本除 了编 选 了 历 代诗 人 的千 古名 篇 .还 编
选 了 不 少现 代 新 诗 。 现 代诗 歌 的 教 学 历 来 是 语 文 教 学
句 是 因定 语 的 复 杂而 形 成 的 例 如 第 6节 中 “ 我 做 了 生 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 了 ! / 我 摸 着 红 漆 雕 花 的家 具 。 / 我 摸 着父 母 的睡 床 上 金 色 的 花 纹 . / 我 呆 呆 地 看 着檐 头 的
生而 又 贫 困 一 生 的 善 良农 妇 大 堰 河 .抒 情 主体 是 吸
二 是 巧 用 反复 。 反复 在 这 首 诗 里 也 产 生 两 种 艺 术 效 果 :
我认 为诗 歌 教 学 内 容 的 重 点 是 品 味 语 言 、 领 悟 感 情、 体 会 意境 三 个 方 面 。 这 是 设 计现 代 诗 歌教 学 内容 时
必须 遵 循 的 一 条 原 则 。 当然 , 由于 诗 歌 的题 材 可 能 干 篇 一 律 . 但
从 叙 事 角度 说 , 它如 同舞台上的幕 , 幕起幕落 , 形 成 间
隔, 使 诗 节 的层 次 、 意境的转换显得分明 、 自然 。 例 如 第 4节 的起 旬 : “ 你 用 你 厚 大 的 手 掌 把 我 抱 在 怀里 ,抚 摸 我” . 结尾句又是 : “ 你 用你 厚 大 的 手 掌 把 我 抱在 怀 里 .

用“ 我” 是 诗 人 内心 世 界 的 自我 披 露 。 人 称 的变 化 , 既 反
映了诗人思绪 的多 向性 和 复杂 性 . 也 有 利 于 调 动 读 者 的审 美 情 绪 。 四 是复 杂定 语 的修 饰 。 在这首诗里 , 除

浅探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

浅探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

浅探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摘要: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仍是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

高中课本中选用了一定数量的古诗与现当代诗歌,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喜欢诗歌,学会鉴赏诗歌,能够很好地取得教学效果呢?笔者根据实践,阐述了观点。

关键词:高中语;诗歌教学;教学方法中国有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大多数人在稚龄就开始接触诗歌,感受诗歌。

可是高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仍是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

高中课本中选用了一定数量的古诗与现当代诗歌,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喜欢诗歌,学会鉴赏诗歌,能够很好地取得教学效果,便成了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我经过五年多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浅识拙见:一、诵读教学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还要坚持诵读教学。

因为诗歌是语言的文学,并且有音调和谐、节奏鲜明、韵律铿锵、句式整齐的特点。

现在的语文教师正在逐渐意识到诵读的重要性,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多多少少安排了诵读环节,让学生进行诵读体验,或是先讲后读,或是先读后讲,或是边读边讲,教与学实现了统一。

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熟悉并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比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我给了同学们一定的时间来反复诵读,感受诗歌。

在诵读的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感受到诗歌押韵的特点,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体会理解诗中爱情悲剧的主题,在诵读与思考中解决了很多问题,既使学生有所收获,又减轻了课上压力,同时还调动了同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知人论诗鉴赏法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

因此,我们鉴赏诗歌,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地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接触到很多著名的诗人。

对于他们的生平事迹,我们就不能随便地一言带过,而是应该多收集整理,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自己收集整理,在课堂上以比赛或讨论的形式交流。

创新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初探

创新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初探

创新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初探古代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

其中蕴涵的丰富思想,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且可以启迪智慧、发展潜能及陶冶情操。

而在素质教育倡导下的高中语文课堂中,许多学生却“遇古诗歌则头痛”。

一、现状现阶段我们的古诗歌教学处于比较尴尬的状态,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被动且效率低下。

教师教学一味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口味”,造成学生厌烦情绪。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势必导致学生兴趣的丧失和能力的降低;古诗歌本身的特点同样造成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积累少,且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歌魅力的应试教学使学生面对课外阅读无法解读,认可心理无法得到满足。

以上三点共同造成高中学生遇古代诗歌则头痛的现象。

以往,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教学原则,在教学生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时不能把其降格为技能、技巧的分析,而要着力于整体的感知,充分发挥我国古代诗歌所蕴含的育人功能。

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我在中国古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条对策。

二、对策(一)创设情境,引入意境诗歌的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自然景物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或景中藏情。

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诗人情动而辞发,诗中必然蕴含着强烈的情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悟到诗人的感情,进而深刻领悟诗歌的意境美。

具体操作如下: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作者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

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个性和创作风格。

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以及作家创作该作品时的社会状况。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之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索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之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索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年第30期/B (10)文科教学探索一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

孔子认为培养人才“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出诗歌有“兴观群怨”的教育功能,提出“不学诗,无以言”,并亲自删定《诗》作为经典教材,同时采用说教告知、答疑释惑、评人论事、雅言示读等方法来进行诗歌教学。

日本当代美学家今道友信在《东方的美学》中提出:“孔子已经预感到诗的形象和象征性的语言的升腾的力量,预感到这种语言的飞翔的能力,已经感到只有使用这种语言才能使人的精神超越现象事物的限界,才能超越概念上的思考方法的平庸水准……”“诗艺术……可以突破伦理学的限界把精神引向更高的地方。

”自孔子始,中国教育就重视诗歌育人层面的作用,将诗歌摆在教育体系的首位。

今天的高中语文课堂,可以听到古典诗歌的琅琅诵读,但对于现代诗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普遍存在轻视心理。

这种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反思,为什么代表现代语言最高形式的现代诗歌会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一块撂荒的土地?二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高考指挥棒的回避,自身寓意的含混多变,都构成现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被日益边缘化的缘由。

“五四”之后,现代诗歌开始自己的进程,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与古典诗歌的决裂。

新诗的产生更多是作为“白话文运动”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出现,其文学史的意义远大于自身文学价值。

这种与传统相断裂的发端使得新诗可谓“先天不足”。

此外,诗歌产生于田间地头,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诗歌的发生、发展、发达都和中国农耕社会密不可分。

随着封建社会走到成熟期,城市得到发展,市民阶层开始崛起,消费文化悄悄蔓生,勾栏瓦肆中的小说戏剧等表演活动渐渐瓦解着诗歌一统江山的文学世界。

诗歌究其本质,并不具有都市社会的血统,随着都市社会取代农耕社会,消费文化已经成为当下主要的文化价值。

有人称现在是一个堆砌着“快餐文化”的“读图时代”,流行音乐、广告、影视节目,甚至是游戏日益取代诗歌曾经辉煌的地位,取得大众的青睐。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研究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诗歌的鉴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文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当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效果。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当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参与度低,缺乏主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启发式提问: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可以问学生: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

2. 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所学的诗歌展开讨论和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意见,扩大视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创设情境: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音乐、图片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上述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培养其主动参与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多种形式展示诗歌传统的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往往只通过文字展示诗歌,这样会限制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诗歌,包括文字、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1. 图片展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3. 赏析实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著名诗歌的鉴赏实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诗歌鉴赏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展示诗歌,可以丰富诗歌鉴赏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浅探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浅探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浅探摘要: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精粹的语言,但大多数中学生对古典诗歌阅读兴趣不浓。

这种状况除了社会因素之外,还与教学现状有着密切的关系。

多数学生尚未形成扎实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再加上日常教学中生硬分析得多,涵泳感悟得少,致使学生觉得诗歌的学习很枯燥。

通过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的探索来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法一、按照主题分类教学这里的主题是文化主题。

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上的诗歌鉴赏按照主题重新整合,加大教学容量,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

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加工、整合。

按照“山水诗”“田园诗”“送别诗”“羁旅怀乡诗”“边塞诗”“宫怨、闺怨诗”这些主题来复习,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类诗的理解。

按照诗歌的主题分类制成学案,在学案的知识链接部分为学生列出了这一主题中著名而又典型的诗,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从常用意象、艺术手法、思想感情、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

二、选准切入点教学教学的内容不在多,而在精,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能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于漪老师说得好:“多目的往往成为无目的,课前制订的教学目的或难以实现,或大大冲淡,学生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选准切入点,就是备课时“努力在每一篇课文中找出合适的一个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来作为分析的切入点,由此人手,带动全篇”。

作者用笔在意,则需以通篇感悟为重,见言外之旨;作者用意在词句,则不妨舍篇而品词句。

教师要具有辨识的能力。

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

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悲”字展开学习,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在诵读时披情人文,赏析时,有的学生谈“悲”的原因,有的谈作者是如何表现“悲”的,有的对“悲”进行了更为全面的解读,悲愤中透出豪放不羁。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探讨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探讨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探讨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效果是一项时代教育课题。

教师应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充分挖掘诗歌之人文内涵,注重培养高中生诗歌鉴赏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鉴赏能力高中诗歌教学是高中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激发高中生学习诗歌兴趣,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升高中生综合的文学素养等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同时,诗歌鉴赏也纳入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诗歌教学,注重培养高中生的综合鉴赏能力。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一、反复吟诵,提高理解能力诗歌具有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等特点,适合人们吟诵。

在吟诵过程中,人们可以感悟到诗歌之人文内涵与丰富情感。

为此,教师在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反复吟诵之作用,引导学生吟诵诗歌过程中逐渐领会喜怒哀乐之情感,让学生能够跟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其中,笔者在诗歌教学课堂上结合学生实际开辟出了“每课一诗”等栏目,规定学生轮流推荐出自己喜欢阅读的诗歌,课外让大家反复吟诵,课堂上则抽点几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吟诵心得。

如此一来,学生日积月累吟诵了不少诗歌,积累了不少的心得,也大大提高了诗歌的理解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纵观古今诗歌,人们会发现诗歌的语言具有想象的翅膀,往往寄情于物,抒发个人内心的情感,给读者无限的遐思。

诗歌也含蓄隽永,给读者美妙的意境、独特的审美享受的同时也给高中诗歌教学或多或少带来了一些困境。

可以说,怎么样让学生可以准确把握诗歌所蕴含的各种感情意蕴,使学生从文字感知逐渐上升至内心的领悟,从而跟诗人较好地达到感情共鸣,已经成为高中诗歌教学之难点与热点。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

将信息技术运用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则可以较好地弥补传统的诗歌教学之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诗歌的特定的教学氛围中,认真读下去会有种激情澎湃之感。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探析诗歌艺术是中国文化经典中一支灿烂的奇葩,中国是诗的国度,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可以认识到悠久古老的中华文明,能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当前,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鉴赏诗歌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是新课改的初衷,也是对我们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探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回归文本现在,某些语文课堂已经逐渐出现边缘化的现象——很多时候都忽视文本,只把文本当教学的引子,而把教学重心放到了课堂活动的组织与课外内容的拓展上。

应该说,常态的阅读教学,尤其是诗词教学,应该建立在对文本以及和文本相关的副文本的阅读基础上,应该让学生通过认真读书,读出书的意味,读出自己的心得。

至于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运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方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品味到原汁原味的作品。

比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应该先从题目切入找出怀古诗的一般特点,再通过“赏眼前之景——想历史人物——抒一己之怀”三个步骤引导学生解读诗歌,从而让学生读出景物的特点、人物的形象与自己的感慨。

时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教学对“回归文本”的呼唤也越来越迫切了。

1.“回归文本”符合新课程发展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诗词,这关系着教学的深度与效率。

教师在对文本进行全面深入地钻研后,可以站在认知的高度对学生的解读进行有效指导。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坚持教材就是坚持语文教学的本色。

虽然教学内容不完全等同于教材内容,但不可否认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用教材教”原则上要求教师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从语文课堂的目标任务出发去选择相对合理的“教学内容”,但无论如何所选内容都应该立足于教材。

浅探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

浅探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
裸外阅 读
浅探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
黎玉伟
( 四川达县 中 小学教学研究室,四川 达县 650 ) 500
我走进课堂听的两节高中新课改调研课教学案例 :一节课是 比 可能还有作者的旁观 。教师可 以根据这组 画面 ,激发学生的想象 较鉴赏 《 蜀相》与 《 书愤 》,教学 目标在比较鉴赏两首诗歌的基础 力。让学生说一段话或描述一个故事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语段或故 , 上 ,走进 作 者 ,了解 诗 人 内心 涌 动 的情 感 。 教学 结 果 课 堂 沉 闷 ; 事 ,画 出一 幅 ,乃 至好 几 幅画 。通过 这样 的教 学 ,可以激 发学 生 的 另一节课是苏东坡词鉴赏 。在课堂中对了解 《 定风波 》的问题提了 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并 三 个 :诗 中写 了一件 什 么事 ?可 以看 出诗人 的形 象是 什 么? 表达 了 反过来促使学生在绘画过程 中去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创造 ,使绘画作 品更富有情节性 ,从而使 “ 文”与 “ 画”相互促进 ,使之形成一个 诗人怎样 的思想?教学结果课堂气氛活跃。 由此我想到 :如何做到真正的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身为 良性循环,更好地使学生产生审美愉悦 ,在说 、写 、画的实践中发 语文教师 ,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诗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力提高课 展和完善个性。
学生凭借感观,通过想象与联相 ,如同身临其境,领悟到这首诗景 根本没有体验 ,更不要说运用所学来遣辞造句了。 “ ” 的形式 多种 多样 ,在课 堂教 学 中要会 正确运 用 。 读 美 、情 更美 的情 趣 ,从 而 感 受 到鲜 艳 的 色 彩 《 重 的 红 和浸 透 的 浓 先说 默 读 。默读 是学 生获 到知 识 的主 要手 段 。首先 要在课 堂 上 碧 》;感受到澎湃的激情。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对建 保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安静的默读时间。在课堂上给足学生默读的 设 祖 国的豪 迈情感 。 时间,不要干扰学生阅读 ,不要怕课堂气氛沉 闷。默读的过程是把 书面语 言转化为 内在的 口头语言的过程 ,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

修养 。 对于音素、 语素、 词汇 、 句型、 修辞、 表
心得 体 会 。 有 了就 记 下 来 。
表达而 存在的 。 要 看 作 者 想 要 表 达 什 么 东 西。 首 先要 通 过 辅 导 书 了解 一 些 基 本 常识 , 比如常用的意象啦等 等。 其 次肯 定 是 要 扩
现手 法 、 表达 技 巧 等等 要深 入 专 研 。 ( 6 ) 多写 人 的 深 切 思 念 , 但 更 多 的 是 同仇 敌 忾 的 愤 语 言 是 诗 歌 的 载体 , 分 析 语 言 是 进 行 情 绪 激 荡 。 而宋代则 大不相同 , 积贫积弱 、
人大 复 印 资料 中 国 古 代 文 学 研 究 》, 这 个
诗歌是非 常抽象 的东西 , 重 点 在 于 意 后悔 的 。 如果你 的功底不 错 , 你 还 可 订 阅 把 握这 个 时 代 的 文学 作 品 。 比如 , 唐 代 国 力 强盛, 投 笔 从 戎的 知 识 分 子 大 多精 神 昂扬 , 中, 虽有塞外环境的 恶劣 , 也 有 对 故 乡、 亲
在全国语文 高考中 , 古 诗 词 赏 析 连 考 了 七 适 的读 本 。 ( 3 ) 加 强 理论 修 养 。 学 习 国 内国 外
年, 难度越来越 大 , 题 型越 来越 完 善 , 题 量 优 秀 的 文 学 理 论 。 比如 , 你对于 新批评、 语 对 其 作 品 内容 的 理 解 和 把 握 。 如辛弃疾 曾 有 逐 年 加 大 的趋 势 , 成 为 高 考 备 考 的 一 个 码 学 、 女性主义、 文 本 批评 、 修辞学、 社 会 批 经 在 抗 金 斗 争 的最 前 线 出 生 入 死 , 南 归之 亮点 。 无论 从 教 材 角 度 , 从高考角度 , 还 是 评 等 等理 论 时 候 熟 悉 。 如果不熟悉 , 建议 你 后 又 遭 到 投 降派 的 排 挤 和 打 击 , 所 以 其 词 从 继 承 与 创 新 文 学 遗 产 的 角度 上 , 培 养 与 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 境。 作 者 的主 观 感 受 是诗 歌 本 身 的 主题 。 对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浅探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浅探
而今 听 雨僧 庐 下 . 已星 星 矣 。 鬓 悲 欢 离合 总无 情 . 一任 阶前 点 滴 到天 明。
诗 歌 是 伟 大 祖 国文 化 经 典 中 灿 烂 的 奇 葩 ,是 想 象 和 激 情
达 了作 者 青 年 时 代 的凌 云壮 志 和 远 大 抱 负 。泰 山 的雄 浑 气 势 正 和 作 者 的壮 志 雄 心 合 而 为 一 又如 于谦为官廉 洁正直 , 曾平 反 冤 狱 , 灾 赈 荒 , 受 百 救 深 姓 爱 戴 。明 英 宗 时 , 瓦刺 入侵 , 宗 被 俘 。国不 可 一 日无 君 . 英 于 谦 提 议 立 英 宗 的 弟 弟 为新 皇帝 , 自率 兵 固 守 北 京 . 退 了 瓦 亲 击 剌 , 人 民 免遭 蒙古 贵族 的铁 蹄 蹂 躏 。 英 宗 被 释 放 回来 后 却 使 但 以 “ 逆 罪 ” 杀 了这 位 民族 英 雄 。 因 此 《 灰 吟 》 以说 是 于 谋 诬 石 可 谦 生 平 和 人 格 的 真 实 写 照 : 千锤 万 凿 出 深 山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 闲 。粉 骨 碎 身 浑不 怕 , 留清 白在 人 间 。” 句 “ 要 首 干锤 万 凿 出深 山 ” 形 容 开采 石 灰 石 很 不 容 易 次 句 “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 的 是 烈 中 “ 火 焚 烧 ” 指 烧 炼 石 灰 石 , “ 等 闲 ” 字 , 使 人 感 到 不 烈 是 加 若 三 又 仅 是 在 写 烧 炼 石 灰 石 .它 似 乎 还 象 征 着 志 士 仁 人 无 论 面 临 着 怎 样 严 峻 的 考 验 , 从 容 不迫 , 若 等 闲 。 三 句 “ 身碎 骨 全 都 视 第 粉 不 怕 ” 的 “ 身 碎 骨 ” 形 象 地 写 出将 石 灰 石烧 成 石 灰 粉 . 中 粉 极 而 “ 不 怕 ” 三 字 又 使 我 们 联 想 到 其 中可 能 寓 有 不 怕 牺 牲 的 精 全 神 。 于最 后 一 句 “ 留 清 白在 人 间 ” 是 作 者 在 直 抒 情 怀 。 至 要 更 立 志 要 做 纯 洁 清 白的 人 。 诗 歌 意 味 的 体 悟 .生 一 本 对 话 ” 达 成 . 是 一 厢 情 愿 , “ 的 不 也 不 是 空 穴 来 风 。它是 学 生 站 在 “ 人 论 世 ” 知 的特 定 基 石 之 上 . 与 诗 歌 文 本 所 产 生 的交 流 。 只有 知 人 论 世 , 临 其境 , 生 才 如 学 能 真 正 地 投 射 自 己的 情 感 与 思 想 。 古 仁 人 的对 话 , 生 除 了 与 学 要 有 个 体 特 定 的 生 活 历 练 与情 感 体 验 之 外 , 还应 该将 “ 人 论 知 世 ” 鉴 赏 方 法 扎 根 于 心 , 样 才 能 产 生 心 灵 的 共 鸣 , 听 符 的 这 倾 号背 后 的 惊 雷 , 正 体 味 诗歌 的韵 味 。 真 空 白联 想 认 同 、 外 之 音 的解 释 和 知 人 论 世 的 对 话 , 够 弦 能 帮 助 学 生 填 补 文 本 意 义 的 空 白。 意 义 空 白又 恰 恰 是 学 生 完 善 自 己审 美 图 式 的 契 机 初 中 生 尚处 在 图式 建 构 期 , 以 教师 要 所 善 于 抓 住 文 本 的 肯 綮 , 发 学 生 的 审美 想 象 , 样 我 们 才 能 引 激 这 导 学 生 诗 意 地 生 活

审美角度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

审美角度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

60审美角度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苏丽玲/广西那坡县那坡中学摘 要:诗歌具有韵律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特点。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美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突出诗歌的美学价值,并让学生吸纳、掌握诗歌的美。

文章就此展开了讨论,先是简述了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然后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开展诗歌教学,提升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审美角度 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在审美角度下,进行诗歌教学应以诗歌美学价值体现、学生审美素养培养为教学重点。

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达到这一目的。

所以,在新课改深入实施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积极采用新方法、新思想,大胆创新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并没有明确指出对诗歌教学的要求。

这就造成了部分语文教师不重视诗歌教学的现状。

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对纯文本的诗歌也越来越不感兴趣。

教师的忽视、学生的不重视使得诗歌教学也逐渐被忽略。

但审美素养是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诗歌、散文等文本内容。

毕竟,学生在诗歌、散文的学习中,才能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重视诗歌教学,充分认识审美素养的特征,并应积极创新诗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领略诗歌的美,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目标。

二、审美角度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措施(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审美意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诗歌审美意识,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展示出诗歌的魅力,并改变传统诗歌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手段,创建生动、有趣的诗歌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改变学生对诗歌教学的不良印象。

常见的教学情境类型有游戏情境、活动情境、多媒体情境等。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选修教学策略初探——以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为例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选修教学策略初探——以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为例

习, 并做小 老师给其 他 同学讲 一讲 , 最后要 求其他 同学对 这
了以往单一 的课程 结构 , 适应 了社会需求 的多样 化 , 使课 程
典诗歌选修课 , 教师可 以突破篇章 的局 限 , 以单元 为单位 , 整 合课文 , 适当提高与延伸 , 进 行专题引导式教学 , 从而达到选
成为学生全 面而有个性发展 的平 台。高 中语文新课标对语文 必修课 和选修课的性质 、 目的和学 习要求 等都做 了简 明而全
的 多样 化 , 使 课 程 成 为 学 生 全 面 而有 个 性 发 展 的平 台。 选 修 课 到 底 怎 么上 , 是 个 见 仁 见 智 的 问 题 。本 文 以 粤 教 版 选 修 一《 唐 诗 宋 词 元 散 曲选 读 》 的教 学 实 践 为 基 础 , 以“ 拓 展与提高” 为 宗 旨, 探 索高 中语 文古 典 诗 歌 选 修 教
索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选修教学 的有效策略 。

方面体 现 了选修 课程 的拓展性 、 多样性 和灵活性 , 让学生 从
不 同层面感受 到了唐诗 的美 ; 一方 面还从教学 目标上 实现 了
从必修到选修 的逐层递进 和深入 , 很好 地完成 了选修教材 与 高考古典诗歌复习的顺利 对接 。

作模式是 : 我先对《 蝶恋花》 、 《 定风波》 、 《 鹧 鸪天》 和《 青玉 案》
四首 词 进 行 精 讲 , 然 后 另 选 十二 首 词 让 学 生 分 组 自主 合 作 学 不 同; 一 方 面 又 冈为 在 中 国 文学 史 上 , 向来 以 诗 文 为 正 宗 , 戏 曲被 很 多 人 归 为 难 登 大 雅 之 堂 的 “ 俗 文化” 。 以此 为 突 破 口 ,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诗歌教学初探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诗歌教学初探

诗歌的讲解 历来被语 文教师们 视为畏途 , 因为 诗歌的意象解读 见仁见智 , 具有多样 化和模 糊性 的 特征。有些教师就借 口“ 只可意会 , 不可言传 ”或者 , 认为诗歌不可讲 , 一讲就 失 了“ 诗味” 而只让 学生一 背 了事 。 我选择诗歌教学 的第一个突破 口就是诵读 。通 过有感情 的朗读 , 使学生 达到流 利背诵 的 目的。首 先, 教会学生有感情 的朗读诗歌 , 因为 朗读可 以最直 接的品味到文字的旋律美 : 有些句子阳刚 , 你就要用 激昂高亢 的声调来读 ; 有些句子阴柔 , 你则须轻声细 气 , 吟慢读 。读 准字 音基 础上 提 出高 要求 , 语 浅 对 调、 语速 、 语气 、 节奏等进行具体指导 , 使声音更富表 现 力 , 到 以声 传 情 , 情并 茂 的效 果 。通 过放 名 家 达 声 录音给学生听 , 教师 激情 的范读 也可 以起 到意想 不 到的效果。班级中有 朗读天赋 的同学应该多给他们 展示 的机会 , 他们 的示范引领 作用不 可小觑 。同时 采用听读 、 跟读 、 合读 、 混 齐读 、 男女 对读 、 表演读 等 多种形式 , 使课堂充满琅琅书声。在读 的过程中 , 学 生能最直接感 受到诗歌 的语 言魅力 , 对诗歌 的理解 会更加深入 , 更易进入诗歌文字创设 的意境 , 味作 体 者诗中所传达出的情感 , 系 自己的生活体验 , 联 达到 思想上的共鸣。熟读 的基础上 要求背诵 , 因为背诵 方面可以增加其 文学积 累, 名言 名句的滋养 在潜 移 默 化 中 也能 起 到 陶 冶 学 生 情 操 的 作 用 , 到 以美 达
育 人 的 目的 。
新课标倡导学生 自主学习 , 就是让 课堂真 正成 为学生展示 自我 的天 地。充分 发挥 学 生 的主体 作 用, 由他们 自主 探求 , 获得 新 知。名诗 靠名 句 的支 撑, 讲诗要抓住 名句。先 由学 生找 出名 句并说 出理 由, 实际上挑出名句 的过程也是初步的 、 粗浅的鉴赏 过程 。对于名 句 , 应该 结合 高考 , 引导学 生 学会 鉴 赏, 体会诗人用词 的贴切精炼 和写景抒 情的巧妙 手 法 。老 师 只 作 引 导 , 出 问 题 , 学 生 自 己 发 表 看 提 让 法, 通过讨论 , 互相借鉴 启发 , 含英 咀华 , 出结论 。 得 从抓 意象人手 , 采用“ 想象 口述法 ”“ ,换字 、 减字 法” , 例如 :无边落 木萧 萧下 , 尽长 江滚 滚来 ” “ 不 这一名 句, 老师可以提 出这样 的 问题 : 这两 句诗 , 你展 开 请 联想看到 了什么样 的情 景?去掉“ 无边 ” “ 、不尽 ” 好 不好?“ 落木” 换成 “ 落叶” 行不行 ?又如 : 清照 的 李 《 声声慢》 开头 十四个叠词能 不能调换 位置?李憬 , 的“ 菡萏香 销翠 叶残 ’ “ 花凋谢 荷 叶破” : 荷 和 意思相 同, 让学生 比较其意境 和诗味 是否相 同。再 如叙事 长诗《 孔雀 东南 飞》 教 师 和学生 共 同研读 , 出疑 , 提 问: 为什么美丽贤惠 、 勤劳能干的刘兰芝不能博得焦 母的喜欢 ?仅把 悲剧 归结 为封 建 家长 制你 是 否 同 意; 如果你是焦仲卿 , 你会 如何处理 等。面对 问题 , 学生们发 言踊跃 , 甚至争得 面红耳赤 , 他们想法新奇 大胆 , 创新的火花不时闪耀 、 碰撞 。这些不仅锻炼 了 学 生 的思 维 敏 捷 性 和 口语 表 达 能 力 , 过 学 生 的 体 通 味细品 , 他们对文字的敏感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 对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新探[论文]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新探[论文]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新探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如何进行,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和探讨的问题,而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诗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

诗歌教学鉴赏能力吟诵多媒体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诗歌教学作了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很明显,诗歌教学已经作为体现语文人文性特点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而且诗歌鉴赏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是诗歌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

一、重视朗读积累,在反复吟诵中提高理解能力诗歌本是用于歌唱的,是人类情感的载体。

诗歌所特有的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通过朗读或朗诵才能体会出来。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该重视和运用这种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出诗人或喜或悲或怨或怒的情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与诗人感情上的共鸣。

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喜悦,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忧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激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悲壮,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凄婉……凡此种种情感,不读,安能体会得出?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它不仅指出了诗歌的可读性,而且向我们暗示了学习诗歌的一种方法——积累。

积累可以说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

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在如何保证学生学习诗歌的量的规定上下一番功夫。

笔者教学时在课堂上开辟了“每课一诗”“专栏”,要求全班同学轮流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喜爱的诗,谈谈自己的心得,并要求学生课后做到两点:第一,讨论该同学的分析是否中肯,谈自己的见解;第二,在短时间内背诵这首诗。

诗歌养目 鉴赏养心——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初探

诗歌养目 鉴赏养心——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初探

中 图分 类号 : G6 3 3 . 3
文 献标 识码 :C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1 5 7 8 ( 2 0 1 3 ) O 8 — 0 0 8 3 — 0 1
诗 歌伴 随着 人 类 的语 言而 产 生 , 以 其 形 式 的 短小 精 悍 、 语 言
的 高度 概 括 、 意象的丰富多样 、 思想 情感的朦胧多义 , 而 成 为 最 能体现“ 文学性” 的一 种 题 材 。通 过 对 诗 歌 地 阅读 与 鉴 赏 , 可 以

吟, 而是 在 现 实 基 础 内心 情 感 的 抒 发 。例 如 : 在教学《 雨霖铃》 这
首 诗 时 , 由于 诗 人 描绘 了一 幅远 行 时 与 情 人 分 别 时 的依 依 惜 别 场景。 因此 , 就 先 引导 学 生 描 绘 其 中的 场 景 , 并进行再创造 , 看 是 否 能 用 自己 的语 言把 当 时 的情 景 描 绘 出来 。 在清秋暮色中 , 江 水 滔 舀 而 去 。长 亭 边 , 相 爱 的人 儿 牵 着 手 , 相顾无言 。 此时此刻 , 两 个 人 的 内心 在 想 什 么 呢 ? 内 心 活动 是 无 法 用 语 言 与 画 面来 表 达 的。 在 这 首 词的 下 半 阙 中 , 作 者 想 象 了“ 今 宵 酒 醒 何 处 ?杨 柳 岸 , 晓风 残 月 ” 的情景 , 当 学 生 们 把 这 幅 画 面 描 绘 出后 , 可 能 会 有 这 样 的疑问 : 诗 人 酒 醒 的时 候 . 远远 的天边还挂着一弯残月 . 面对 着凉风的吹拂 , 诗 人 看 到 了岸 边 摇 摆 的枝 条 , 就 好 像 情 人 在 挥 动
的 意境 所 以 , 我 们 不 妨 从 诗 歌 意 象 角度 来 作 为 体 悟 诗 歌 的 切 人 点 。积 极 引 导 学 生 学 会 深 入 分 析 、 仔细体味 , 让 学 生通 过联 想 与 想 像 营造 出独 特 的意 境 , 进而迅速 、 准确 地进 入所 构 建 起 的 情 境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初探
中图分 类 号 : G 6 3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6 3 5 1 ( 2 0 1 3 ) 一 0 8 — 0 0 0 7— 0 1
古 典诗 歌具 有语 言含 蓄精 练 、 形式 优 美 、 韵律和谐, 以及 感 情 抒发 自身 情感 , 并 借助 语 言 文 字构 成 一 定 的 形象 , 营造 出一 种 意 深 沉炽 热等 特点 , 是培 养学 生语 文 素养 的 的极 好 材料 。新课 程 标 境表 达 出来的形 式 。因此 , 古典 诗歌 非 常注重 形 象 描绘 , 即“ 诗 中

加 强古典 诗歌 的诵读
乐 曲做伴奏 , 这样 就 能 使 学生 感 受 到 山 中秋 景 的 空灵 和幽 静 , 并
面 对课 业 紧张 的高 中学习 , 高 中生 除 了在语 文 课 上 接触 古 典 在一 l f , 中形成 了具 体 的画 面 。多媒 体 调 动 了 学生 视 听 两方 面 的感
语数外学 习
No. 0 8. 2 0l 3
Y u S h u Wa i X H e
高 局 中谙 中语 文 古 典 诗 歌 教 学 方 法 初 探
廖 柳青
( 瑞金 市第三 中学, 江西

瑞金 3 4 2 5 0 0 )
要: 在 高中语 文教 学 中 , 古典诗 歌是 培 养 学生 文学趣 味 和文 学素 养的 最佳媒 介之 一 , 但是 不 少 学生认 为 它们 只是 需要 背诵 的

渗透, 使 学生 认识 到学 习古 典诗 歌 的重 要性 。下 面 笔 者 就根 据 自 己的教 学经 验谈 几点 高 中语 文古 典诗 歌 的教学 方法 。

学将会 收 到事半 功倍 的效果 。如 在教学 王维 的《 山居 秋 暝》 前, 教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探究诗歌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诗歌教学涉及到文学欣赏、文学观察、文学鉴赏等多个方面,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有重要影响。

那么,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探究呢?一、诗歌基本概念的讲解在诗歌教学开始之前,首先需要对诗歌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

如何定义诗歌?怎样认识诗歌?在这里,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形式、语言、内容、主题、特点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诗歌,然后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

二、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在诗歌的创作和欣赏中,韵律和格律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因此,教师应该对诗歌的基础韵律和具体格律进行讲解和分析,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三、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是诗歌魅力的来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如何理解和欣赏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在讲解的同时,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给人带来的情感打动和形象美感。

四、诗歌的文学史和地位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诗歌的文学史和地位进行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在文学和文化传统中的重要意义。

五、诗歌的创作和鉴赏诗歌教学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作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多创作、多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综合素质。

同时,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和鉴别诗歌作品。

总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文学能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质和综合能力。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诗歌的教学,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感知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探究。

一、教学背景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是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和词汇,并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在诗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和创新思考。

现代社会对文学艺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通过诗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通过诗歌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名家诗歌,学生可以领悟到诗人运用形象、修辞等手法塑造诗歌形象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通过诗歌的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各种诗歌,可以感受到不同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通过诗歌的欣赏和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优秀诗歌,可以感受到诗歌中深深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诗歌是创造性思维的艺术,通过诗歌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和创作诗歌,可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8-04-16T10:02:49.673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7期作者:谢聪慧[导读] 本文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模式反思、诗歌教学的思考和诗歌教学设计实例三方面入手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了探讨。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255200
摘要: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本文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模式反思、诗歌教学的思考和诗歌教学设计实例三方面入手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实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强调:学生“要努力提高对古今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体味诗中的积极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境界”。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语文课程改革对诗歌教学的高度重视。

一、对现存诗歌教学模式的反思
现在的教师最怕人们评价自己的课堂是“学生活动不充分”,一旦被扣上这样的帽子,就是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

当然,语文课堂可以算是最好搞学生活动的课堂之一,所以众语文老师不论青红皂白一律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活动。

明明几句话一点拨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安排学生进行讨论;为了体现诵读涵泳的精神,每一首诗都要让学生翻来覆去的诵读;学习诗歌单元的时候最好能安排个诗歌朗诵比赛,这样才能显示出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学完诗歌之后一定得让学生动笔写首诗,惟其如此才更能落实“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我们的活动很丰富,但是我们的活动也很模式化。

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教学安排和进度也时有差异,可是我们的活动设计却显得那么有规律。

如果有一天我们课堂中的学生活动就是仅仅为了活动的话,那么我们语文课堂的实质和特点又体现在哪里呢?
二、对诗歌教学的思考
1.思考学生。

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我们学生对现代诗歌了解和接受的实际情况。

在当今这个信息急速更新的时代,我们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读诗也不喜欢诗的,他们除了囫囵吞枣地把教材上的诗歌背下来、在别人的诗歌朗诵中鼓鼓掌、在老师的讲解中修改一下答案之外,他们的收获非常有限。

那么面对这样程度的学生,我们应该教他们什么?又该怎么教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吸收和接受?这是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2.思考教材。

我们在苦挖教材的时候,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苦恼:这些诗其实我自己都不太喜欢,也觉得阅读起来有难度,但还得按部就班地一首首地讲下去,并且告诉学生这首诗有多么多么好。

如果我们费尽力气讲一首自己和学生都不喜欢的诗,语文教学又怎么可能有趣味?在新课改的课程设置中,教材、课程的设置都变得更为灵活,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必要的时候脱离教材的束缚,而选择一些自己和学生都喜闻乐见又容易接受的作品来丰富语文课堂呢?
3.思考定位。

我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是否真正考虑过我们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在不考虑纸上所写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类的说辞前提下,我们是要让学生从此热爱诗歌,还是要让他们成为诗歌鉴赏的高手?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一蹴而就的,还是有步骤、有梯度地逐步实现的?什么样的定位是可操作、可实现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实施教学之前必须考虑的,因为我们的教学定位将决定我们的教学是否有成效。

总而言之,诗歌教学如果仅靠诵读、默写、习题、创作这些手段来支撑,就很难真正将学生吸引到诗歌的世界中来。

我们需要考虑到所有的现实困境,从教材到课程到目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搭好梯子,引领他们走进来、读进去、悟出来并爱起来。

阶梯式的引领式教学,对于高中诗歌教学来讲是个可尝试的教学策略。

三、诗歌教学设计实例
举例来说,高二学生的现代诗歌选修部分是一个难题。

首先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量太小,因为不了解所以也没兴趣,接受起来更是存在一定难度。

其次鲁教版教材中现代诗歌部分的编写主要是以题材类型为标准来进行选诗,但其中所选诗歌在篇幅长短、创作年代和写作风格等方面差异太大,不全适于现在的高二学生程度。

因此笔者思考再三,确定了这样几条原则:第一,一定要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一定要给学生设置台阶和梯度,使其更容易接受;第三,一定要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性指导,否则学生读了半天诗也不过是“盲读”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决定部分地舍弃鲁教版教材,而是自选诗歌编制阅读材料,同时对课程设置也进行了自己的设计。

课后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首先,学生在课后感慨自己有生之年从未读过这么多现代诗,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尤其是女生开始对现代诗歌产生兴趣。

其次,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参与度较高,除了大量的配乐诵读练习之外,还自己搜罗、自己介绍、自己创作诗歌,引发了他们很大的参与热情。

再次,学生从最初的排斥、厌烦,到后来会读一点诗并爱上配乐朗诵,更创作出相当有新意的诗歌,形成了比较大的跨越。

而回顾这一切效果的取得,都是源于在教学设计当中给学生设置了他们可以尝试和接受的阶梯,才使得他们一步一步走进了现代诗歌的世界。

总之,我们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感性的东西去挖掘理性的东西,并且要做到活学活用,这样才能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菡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意境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龚敬伟浅析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策略[A],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