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忙人读的菜根谭_第三章 为人处世的心得:以方圆之道求生存

合集下载

菜根谭读后感(优秀14篇)

菜根谭读后感(优秀14篇)

菜根谭读后感(优秀14篇)菜根谭读后感篇一翻阅《菜根谭》,我立即被作者豁达的胸怀,深邃的思想内涵所震撼,特别对其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段话尤为喜爱。

寥寥数语,却深刻地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对功名利禄,对世间万事万物所持的心态。

在这个充满了浮躁与诱惑的时代,《菜根谭》无疑是一剂安定的良药,让人们的烦恼纷乱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并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的诱惑,财富的纷争,困扰着无数的追逐者,不少人感到越来越烦闷、焦虑、疲惫、失落。

尽管物质生活日益充实,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愈发空泛,……,那么如何看待,如何面对这些世事呢。

用《菜根谭》中的这段话也许最能释惑。

闲看,大有站在局外的角度,悠闲自得地看待宠辱得失,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皆不在乎。

庭前,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也不在乎别人的是非评说,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漫随,大有不管世事的沉浮与变迁,也不管职位的升迁与贬降,一切随其自然,不加强求。

天外,则显示了高远的目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不斤斤计较的豁达胸怀。

而花落花开完全是自然的规律,没有必要感春伤秋,云卷云舒,是一种自然现象,也蕴含着处事的哲学,人生路上有平坦大道,也有崎岖小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能屈能伸,要学会忍耐和坚持。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是一种心态,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生活的琐碎,柴米油盐,诸多不如意,都会让我们心生烦恼。

但如果我们能淡泊名利,不计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过分看重成败,只要自己努力过,奋斗过,就是无悔的人生。

菜根谭读后感篇二夜深人寂,于无声处,孑然于点点思绪。

懒坐一缕昏黄的灯光下,轻捧起一份沉淀的的古老智慧,。

静静地读着《菜根谭》,以一颗朴实的灵,来品味那一丝难言的青涩与甘苦。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菜根谭》读后感(4篇)

《菜根谭》读后感(4篇)

《菜根谭》读后感(4篇)《菜根谭》读后感(4篇)1当夜深人静之时,静静的坐在灯前,沏上一杯淡淡的清茗,让心灵抛却一切杂念,慢慢的品尝富有禅机的人生智慧,那些烦恼那些嘈杂那些喧嚣那些琐碎都荡然无存,有的只是释然。

何不让自己来一次精神的涅槃,何不品尝一下苦菜根带来的幽香甘甜。

从懵懂幼年到现在书生意气的今天,关于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听得最多的,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每每听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且百听不厌!感慨之余,幸而未忘激励自己努力的去接触中华之伟大的传统文化。

有一天,当我从图书馆将《菜根谭》捧回宿舍,看完其前集的第一篇后,我彻底的被她的魅力所折服!从此往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的潜意识里逐渐的走出朦胧,有了较为确切的轮廓,然而就算我穷尽眼力,仍旧不能看到她的边际,在世间的所有事物中难以找到任何一件事物与之相媲美。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爱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语言精炼隽永,对于道德的坚守与否的后果,一语道破。

读罢,我便陷入了沉思——对于人生的道理进行阐述的书籍,名人等数不胜数,但能够像此句话一样将人生道理道的如此深入的少之又少!此后,便无可救药的被她的魅力迷上了…《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于人的正义修身,养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积极的咀嚼着“菜根”,细细的品味。

有道是“性定菜根香”夜深人寂,静下心来,投入到这本书中后,慢慢的从苦涩的菜根中品出了淡淡的甘甜,如同从雪山上渗透下来的清泉在口中轻轻的滑过,丝丝的清甜的同时又带来一种清凉至及的感觉,让人久久地回味,不由自主的再次陶醉于书香…处世之味很多人都说:“90后的年轻人总是装成熟。

”我是一个90后的学生,对于这句话的体会尤其深刻。

读《菜根谭》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读《菜根谭》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读《菜根谭》心得体会读《菜根谭》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菜根谭》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菜根谭》心得体会范文五篇1《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被称之为“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起初,我被这样的高评价而吸引并且持怀疑态度,读罢才觉如此评价毫不夸张。

此篇仅表达对其中部分语录的感悟体会。

《菜根谭》文字简练明隽,兼采雅俗。

其似语录、似训诫又似随笔,而亦有其独特的趣味与力量。

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

作为一本通俗读物,其对仗工整而耐人寻味,便于记忆与理解。

每一个尚未涉世的年轻人,都对未来抱有无限期待。

在社会中,我们经历磨练与挫折,并由此获得经验。

然而,我们在不断做加法的同时也在不经意中做了减法,失去了本性中珍贵的品性。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

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这是《菜根谭》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尽管我们尚未完全进入社会,但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或许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纯真与烈性。

饱经世故的人或许从容而能干,却也沾染了圆滑。

社会中各行各业的“潜规则”被习以为常却未必正确,这些“恶习”也在不经意中伴随着成长而增加。

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做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就要学会保留本性中的特质与闪光点。

如此,才不至后悔迷失。

现代的快节奏生活,让许多人在忙碌中失去了生活的快乐与情趣。

不论古今,好好生活才是幸福人生的主旋律。

“闲里吃紧,忙里偷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菜根谭学习心得体会3篇

菜根谭学习心得体会3篇

菜根谭学习心得体会3篇主席读《菜根谭》时,曾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菜根谭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菜根谭学习心得体会可以说涉世未深的我对这本书的体会和感悟还比较浅薄,不过品读后着实感觉到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其中蕴藏的细小而又深刻的道理值得细细品味,所以在此也向各位老师推荐。

有人对其评价是:这是一本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能够净化你的心灵,启迪你的智慧。

我是在今年的暑假期间与之结缘,翻开品读一番,受益匪浅,简练的文字,带给人潜移默化的力量。

该书总结了为人处世之策略,概括了功业成败之智慧,指示修身养性之要义,指点生死名利之玄妙,倡导的是悲天悯人,普度众生,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

让人读后犹如醍醐灌顶,顿感受益无穷。

坦白的讲,很多言辞我感悟并不深,可能实际的经历有限。

仅就感悟颇深的几点谈起:《路留一步味让三分》讲的是走路到狭窄处,要尽量留出一点空间,让别人也能过得去;吃饭吃到美味之时,别忘了省下三分,让别人也能尝一尝。

这正是最安全、最快乐的处世立身之道。

《心虚明理心事却欲》讲的是一个人要抱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只有谦虚才能容纳真正的学问和真理;同时一个人又要抱善则善执着的态度,因为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抵抗外来物欲的侵入。

举个小例子,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花尽心思,学生们还是面无表情,此时你会怎么做?是暴怒处之还是冷漠的态度置之不理呢?还是……对待学生也要有一种胸襟,所谓律己宜严,待人宜宽。

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去解决。

徜徉在此书中,带给你的是另一种境界,你会发现你所谓的烦恼毫无存在的意义,在体验真理的同时让我们一并收获快乐。

该书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无法一一述说,我想说,读这本书如同与一位智者交谈,他似乎明白、理解你的一切,把你的烦恼、你的忧虑在细小的情理中帮你消除。

呈上一句话:读书能够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快乐、光彩和才干的体现也会因人而异,我们争取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抽取一点时间与书为友,在这位朋友的带领下去感悟幸福、体验快乐。

《菜根谭》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菜根谭》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菜根谭》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菜根谭》的读后感1寒假刚放假就匆匆赶回老家陪护生病住院的老母亲,其间也没有多少时间能静下来读读书。

春节后,老妈妈身体状况逐渐好转,照顾她的间歇有了些空闲,想起来5年前给孩子买的《菜根谭》可以拿来读一读。

选《菜根谭》的好处有一点,因为书中主要是一些短句箴言,随意翻开一页就可以读,读得很随意,断断续续,尽管看得不完整,但对书中内容多少有些感触。

《菜根谭》是一本小册子,书中对于为人处世、治国安邦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虽然其中不免有机巧、圆滑,但是总体上讲是要人富于通变,淡泊名利。

说毛主席非常喜欢《菜根谭》,他说:“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恐怕都有自己的感受吧,这也是书籍所带给人最大的享受,就是每个读书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在心灵中泛起或多或少的涟漪,让人在繁华中不恐惧寂寞,在冷清中不向往尘嚣,相信《菜根谭》就是这样一本书。

下面摘录一些比较喜欢和有感悟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势力分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慧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这也就是我们歌颂莲花的原因,不是因为莲花本身多么美丽,是因为她出自于淤泥而依然保持自身的洁净,在这个繁华的社会里我们不求不近和不知,但求近之而不染、知之而不用,才是真正的君子。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对于金钱、名利、地位的追求不能有一点非份之心,一旦染指就没有回头路;对于真理的追求不能有一点的畏缩和退却,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当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宜宽严互存。

”应该如何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建议。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这是中华文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表现。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样才是做人的好榜样。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

《菜根谭》的读书心得三则

《菜根谭》的读书心得三则

《菜根谭》的读书心得三则《<菜根谭>的读书心得三则》一、处世之智《菜根谭》中有言:“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这句话给我的感触颇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据理力争,试图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

然而,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

如果我们能够在处世时让一步,或许就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争吵和纷争。

就拿邻里之间的关系来说吧。

假如因为一点小事,比如谁家的垃圾放在了公共区域,或者谁家的声音太大影响了别人休息,双方互不相让,非要争出个是非对错,那么很可能会引发一场激烈的争吵,甚至会影响到今后的邻里关系。

但如果其中一方能够主动退让一步,说一声“不好意思,我以后会注意的”,那么另一方也会因为对方的态度而缓和下来,原本可能激化的矛盾也就这样化解了。

这种退让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智慧,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因为通过退让,我们不仅能够避免矛盾的升级,还能够赢得对方的尊重和理解,为今后的相处打下良好的基础。

待人宽一分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犯错的时候。

如果我们总是对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抓住不放,那么我们的人际关系必然会变得紧张和糟糕。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那么我们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和美好。

曾经,我在工作中与一位同事因为一个方案产生了分歧。

我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导致工作进度受到了影响。

后来,我冷静下来想了想,觉得自己没必要这么固执,于是主动向同事提出了妥协,并且听取了他的意见。

结果,我们修改后的方案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融洽。

这件事情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的道理。

二、修身之要“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菜根谭读后感(3篇)

菜根谭读后感(3篇)

菜根谭读后感(3篇)近日,我读了《菜根谭》:遇事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的文章。

使我感受很深,很受启发,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时机。

菜根潭三个字深刻说明白“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思想理念,是一种以人生阅历的沉淀和累积,对当今社会为人处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我们寻常的工作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有摩擦、有碰撞,但是遇事能忍一忍就过去了,往往是冲动过后,便是懊悔。

古人说过,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就是最好的解释。

当今的社会到处散发着对物资、名利的渴望,假如把名利看成一切,那么就会迷失方向,名利就会成为切断你幸福与欢乐的利刃,假如你善待名利,将名利作为奋勇进取的动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支点,就会给你无限的动力,伴你走向胜利,让你拥有真正的欢乐!从小教育,吃苦是福,舍得、舍得,能舍才有得,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更感觉到“舍得”的深刻含义了。

人生的欢乐就是路径窄处,留一步让人行,味道浓的,减三分让人食,共享就是合作,合作就能共赢。

保持平衡的人际关系,要与人真心交往,做人做事才能长期。

作为效劳于电力系统的一员,不管是一般职工,还是治理人员,心中常怀电厂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顾大局、识大体,工作凡事从集体着想,以厂为家、以厂为重。

只有把视界放高放远,才看得见潮流,看得清将来。

在工作中发扬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精神,一方面我们要俯下身来,在一线务实肯干,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切实打造精品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具有超前的眼光和全新的视界,科学规划队伍进展,倾力打造现代化电力检修队伍将来。

《菜根谭》读后感篇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慢随天外云卷云舒——题记。

菜根谭这三个字藏在推举书目的很后面,犹如它自己一样,是不喜爱招摇的性格,它如一个智者,等候愿者上钩。

我就是那条笨鱼。

原本是等闲暇时候,当作小文翻翻,打发午后孤独时间之用的。

不曾料,拿起这本书以后,就不敢随便放下。

书叫洪应明,生平不详,只道是明时绝意官场,匿迹山林的一位隐士。

菜根谭心得体会(集锦3篇)

菜根谭心得体会(集锦3篇)

菜根谭心得体会(集锦3篇)1.菜根谭心得体会第1篇《菜根谭》一书,朋友对此书极为推崇,将其誉为修身之书、智慧之书,我也曾想在闲暇之余仔细阅读一番,无奈世俗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阅读品鉴。

近日,女儿的学校给孩子们发啦这本书,并让每个学生都要熟记里面的内容。

八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理解每一段语录背后的含义,向我求救,让我给她读和讲,于是借此机会我第一次翻开啦这本《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

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作者借此书表现啦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

就像我,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每每在我心中留下阴影和伤痕。

在教女儿学习阅读的同时,《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

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

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

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

现在,我知道啦,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

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菜根谭」「处世篇」方圆处世 宽严待人

「菜根谭」「处世篇」方圆处世 宽严待人

[菜根谭]说: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译文】生活在天下太平的世界里,待人接物要严正刚直爱憎分明,处在乱世之中,待人接物要圆滑老练随机应变;当国家危难的末世,待人接物要刚直与圆滑并用。

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一肚子坏水的小人要严厉,对待一面之缘,地位悬殊的普通人要宽严互用。

【注解】治世:太平盛世。

方:品行端正。

圆:圆通,圆滑,随机应变。

叔季之世:古代按照老幼顺序按伯,仲,叔,季排行,叔季就是兄弟中的老幺,最小那个,比喻末世将乱的时代。

【左传】:“政衰为叔世,将亡为季世”。

【随笔】这是古代文人的出世与入世的价值观,行事准则。

当属太平盛世之时,皇上老儿能够从谏如流,善纳意见,宽容待人,能作为臣子以刚直不阿的作派,实行大公无私的善政,仁政,以便能够千古留名。

这很典型的例子:唐代唐太宗李世民一朝,魏征为名臣的典故,能够佐证了古代文人的思想价值观。

当属昏君奸臣当道之时,咋办?要以圆滑谨慎的行事风格来保全自己,不然杀身之祸岂不是随处可见。

其实从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就是如此。

还记得好多年前,有一本“方与圆”书籍,当时可是风靡一时,成为畅销书籍,不知道是不是从菜根谭国学书籍,所借鉴过去,最后就是以排比的方式,阐述了什么时候能方?什么时候能圆?什么时候能外圆内方?这其实涉及到待人处事,为人处世的看法,角度所不同。

不知道你能学到多少?只是说,在这个社会里,随意且膈应人的直性子,从来都是失败者的特征,很多人说,这就是没情商的表现,不知道你是否认同。

当然我们看了很多名人传记,讲述了各个名人的个性如何如何?那其实都不打紧,因为他肯定会引出自己为了修炼,吃了多少苦头,然后最后一句结尾就是,我依然保持着自我的性情,丢失自己,那就不是自己的本意了。

但普通人,你的面子值几斤几两呢?当然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患有社恐症,那有如何?我们必须得要感谢互联网时代,给予了所有人成为自媒体人,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赚钱,也可以通过通讯工具的媒介,不用在如何如何去讨好人,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即使能养活了自己。

菜根谭读书心得范文5篇

菜根谭读书心得范文5篇

菜根谭读书心得范文5篇《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佛.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菜根谭读书心得范文,供大家学习.菜根谭读书心得范文1《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写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集合了万古不变的教人之道,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我们正心修生,养性育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书名《菜根谭》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的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如能坚强的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菜根谭》这本书分为前集和后集,其中我最喜欢的的一则是: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功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这则告诉了我,如果自己对别人有所恩惠,切不可念念在心,计较回报,长此以往只会加重自己的名利之心.相反,对别人的恩情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对于自己犯的错,要时时刻刻以此为鉴,改过自新.别人犯错时,如果你不断指责并不能让他改正已犯的错误,相反只能使他对你产生怨恨,而当你为他辩护,他则会反过来检讨自己,积极的修正错误.阅读《菜根谭》,能让你从容的面对纷繁变化的世界,时刻拥有一份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对人生有新的体味,对心智也有一个新的提升.菜根谭读书心得范文2很久没有看《菜根谭》了,最近从书架上把它找出来,再次细细品味了一番.《菜根谭》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三个字表达〝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同时,此书也剖析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是一部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经典之作.书中包含许多哲理,让你读后豁然开朗,它能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两句话告诫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像晴天白日般明亮.拥有才能的人,要懂得如何分时间.分场合地展示才华且勿张扬.〝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解义是: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名利所左右,只要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就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志,志存高远;也不要一味地追求荣华富贵,贪图享乐,这样就失去了活着的真正意义.〝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解义是:晴天白日般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品格需要磨练,工作需要谨慎的道理.菜根谭读书心得范文3《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是作者对人世百态的领悟,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沉淀与积累,蕴涵深刻的哲理,读后耐人寻味.最近我就读了一段: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它的大意是说:肝有病眼睛就会看不清,肾受病耳朵就会受影响.病发于人看不到的地方,却表现在人所共见的地方.如果君子想成为人上人,就要先在没人看到的地方做好自己.如果让自己道德完善就要慎独,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做好一切.做什么事都不能瞒天过海.蒙混过关,因为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我有一次独自在小卖店里,忍不住拿了几样小食品,我一会儿拿起来,一会儿又下.那时有两个我——一个想拿东西的我,一个不想拿东西的我.突然,我想起一句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所以我到了最后也没有把东西拿走.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就是说,一有坏念头,人就变得鬼鬼祟祟.如果不做坏事的人,就会做什么事都没有紧张的情绪.所以,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菜根谭读书心得范文4〝菜根〞一词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适应清贫艰苦的生活,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明代洪应明先生以〝菜根〞为本书命名,大概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中心思想,在简单质朴中体现朴素的智慧,在亲切含蓄中体现人生哲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取自《菜根谭》体道篇,也是我们在曾经作文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在应该盛开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绽放;在应该衰败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凋落.在应该伸展的时候,花朵自然而然地肆意舒展着轻盈的身躯;在应该蜷缩的时候,云朵自然而然地收敛起身形.花儿和云朵不为外界所负累,有着随意自然和惬意自由.但是,世人恐怕很难达到这种自由畅快的境界,因为世人拥有花儿和云朵所没有的心念,不仅被外界事物所缠缚,会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会在乎名利得失,还会被自身的各种想法和情绪所困扰.若想像花儿和云朵一般自由地生活,我们就不能在意所谓的宠辱得失,而是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培养自己豁达自在的胸襟和淡然平和的心态.世事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明朗豁达的心,认清人生其实是一场必经的旅途,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笑看人生.〝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这是我在读《菜根谭》时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古代先贤们都追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修养境界,而有了这种境界,便可以遇事泰然处之.沉着.理智是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和修养境界,它意味着一个人在认知活动及实践活动中,不受喜怒哀乐情绪的影响,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品质,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镇定自若.头脑冷静,遇事不慌.处变不惊.培根曾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我想说,《菜根谭》使我遍历山河,觉得人间值得!菜根谭读书心得范文5这本书很有意思,书名中的谭是淡的意思,菜根就是用菜的根基来比喻人生的根本.全书有368则中国古代格言,涵盖了如何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将一套为人处世的方法留给了后人.整本书也没有严密的逻辑性,读起来比较轻松,读后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几下几方面:第一部分〝修省〞中讲到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了好事还要有一颗平常心.行善时唯恐别人不知道,作恶时生怕人知道.读到这我联想到中国〝首善〞陈光标高调做慈善,他每次做慈善都请很多媒体为他曝光,生怕别人不知道,而周润发却低调裸捐全部56亿家产,生活非常简朴,和家周围的小摊贩非常熟络,每次去买菜商贩们都给他抹去零钱,他还经常吃大排档,和档口老板也是老朋友.为善是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陈光标的为善还是有所图的,想要名声,想要全世界都知道,而这不是真心为善.第二部分〝应酬〞中讲到世间的事既要能承担负担,又要善于解脱牵绊,既要勇于担当道德事业,又要善于摆脱尘俗羁绊,看起来矛盾,实际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张弛相成,刚柔并济,这是保持锐气和活力的良方.一味强调担当,就缺少从容和情趣,因而也就失去了吸引力,而过分看重摆脱,则又缺少了热情和进取,因而也就没有创造力.我们一生在世会遇到很多事情,都要以包容.有度的心态去对待,凡事不能过于极端,要留有余地,儒家的中庸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第四部分〝闲适〞中讲到心胸宽广,虚怀若谷,情趣高雅,自然就不会在意琐碎的是非曲直.人的心宽广了,世界就宽广了,心明亮了,世界就明亮了.古人说修身就是修心,内心世界清净了,世界就清净了,内心淡泊,不被得失而烦恼,不受物质诱惑,做本色的自我是理想的人生境界.最后一部分〝概论〞中有一段〝治家〞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居家有二语曰:惟恕则情平,惟俭则足用.〞意思是关于治家有两句格言:〝只有宽容才能心情平和,只有节俭家用才能富足.〞一家人要有宽恕的心胸,要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家人和蔼可亲,这样才能使全家人心平气和,和睦相处,能够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才能使全家人过上富足生活.家和万事兴.俭以养德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其实不论对家人还是对外人都要心平气和.求同存异.另外,俭朴了就不会铺张浪费,生活自然就会富足.读完之后,我认为本书总的思想也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为人处世的精髓,即清白做人.与人为善.有道德自律.宠辱不惊.做一个内心安宁之人.菜根谭读书心得范文。

《菜根谭》读后感(通用5篇)

《菜根谭》读后感(通用5篇)

《菜根谭》读后感(通用5篇)《菜根谭》读后感(通用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菜根谭》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菜根谭》读后感1读菜根谭,就像走过了一遭人生似的,读完顿时觉得世事皆洞明,人生的困顿都变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前些年,曾经读过一遍《菜根谭》,那时年幼很多道理还不明朗,甚至觉得不对,时隔几年再读,突然能够懂得了,也理解的更加深刻了,也明白了这本书真的是智慧的结晶啊。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作,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

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四百多年来,广为流传,历久不衰,人们对其评价颇高。

古人云:“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又谓:“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

”又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洪应明一时有感而发,变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主旨,化大俗为大雅,化腐朽为神奇,清雅超逸,在洞察世情之余,点化人世间的万事,写下了几百年传世不衰的菜根箴言。

这本书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炉,菜根谭的这种智慧,使其有别于那些消极避世、空疏玄谈的劝解箴言书;又因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从中嚼出一番滋味来,所以本书能够流传于海内外,经久不衰。

本书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既保留了原著的精华,又彰显了菜根谭的现代价值和文化魅力。

它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奋发向上的经典读物。

无论是在阅读中还是合上书本后,我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下来,开阔心胸,放慢脚步,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享受生活。

我想只要大家随意翻阅本书,就会被其中精彩绝伦的美妙语言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爱上这本书,而且这本书只读一遍是不够的,就像那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本书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值得我们赠送亲朋好友的真正的好书。

《菜根谭》读后感2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

完整《菜根谭》原文、译文分享,为人处世的智慧都在这里!

完整《菜根谭》原文、译文分享,为人处世的智慧都在这里!

完整《菜根谭》原文、译文分享,为人处世的智慧都在这里!《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辞秀美,对仗工整,短小精悍,发人深思。

耐人寻味。

原文译文如下:修身卷一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

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

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

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

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纷扰固溺志之场,而枯寂亦槁心之地。

故学者当栖心元默,以宁吾真体。

亦当适志恬愉,以养吾圆机。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想否。

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

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

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

时时检点,到得从多入少、从有入无处,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

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縻。

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

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

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

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便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菜根谭》读后感_3

《菜根谭》读后感_3

《菜根谭》读后感《菜根谭》读后感1《菜根谭》中说道历事之道告诉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品行端正,心胸坦荡的人,想想以前读的书中写到做人要外圆内方,总觉得有些不舒坦,但具体哪个地方,又说不上来。

今天在《菜根谭》里忽然明白了。

《菜根谭》中说道,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

这句话说的就是外圆内方吧,涉世未深的人为不良习惯所沾染的机会就要少一些,而阅历丰富的人心中奸谋技巧就会多一些。

老谋深算的人估计就是那些阅历丰富的人吧。

当今社会一些成功的现代人,整天呐喊着累,身心俱疲,究其原因估计就在于此吧。

按说现代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早已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了,可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喊累呢?原因在于我们历事深,机械亦深。

想想一个成功合格的现代人,不仅要工作能力强,还要八面玲珑地应对各个方面的关系,对领导说不上曲意逢迎也得是笑脸相迎,哪怕领导错到离谱,你也不敢直言指出,也要思虑再三,找一个最不伤面子的方式小心翼翼地说出一点个人小小的看法吧。

没有几个人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勇敢地说出来吧。

久而久之,言不由衷,让自己学会了外圆内方,内方有用吗?生杀大权还是掌握在别人手中,不能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结果逼得自己人格分裂,心里俱多不快,否则就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一生寒凉。

对于自己正确的`看法意见只能埋藏在心底。

偶尔有几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人,勇敢地站起来,结果只能是一颗枪子被打了出去,或者是几个老谋深算的人的问路石子而已。

我们看过《水浒传》的都会想到两个人,一个是晁盖,一个是宋江。

江山好汉的两个领导人。

他们的性格直接反映了梁山泊的发展。

先说说前期领导晁盖,他是一个朴鲁疏狂的草莽英雄,有什么说什么,心底坦荡。

而宋江曾为一带小吏,机械很深,通晓人情世故,常常拘泥于此。

结果就是宋江带领着梁山好汉招安,即使他谨小慎微也不能挽回梁山好汉的颓败之势。

与之相反的项羽和刘邦敢冒天下之大不昧,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结果刘邦称王,项羽也虽败犹荣。

关于《菜根谭》优秀读后感3篇

关于《菜根谭》优秀读后感3篇

关于《菜根谭》优秀读后感3篇关于《菜根谭》优秀读后感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菜根谭》优秀读后感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菜根谭》优秀读后感3篇1《菜根谭》中有句名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展云舒。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遇事要淡泊话往往说出来容易,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很少,但有一位大师却做到了,他就是齐白石。

不论是誉还是骂,都能做到听之任之,这属于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如此一来,便逃出了自我的约束,走出了自我封闭,于是,拳脚大展,专心于自我的事业,不为名所扰,更不为利所烦。

这种不求名利之心,唤起了精神上的觉醒,反而会成就一番大事。

对于他人对自我的赞誉,能够淡然视之的人固然有,但应对他人对自我的谩骂,又有几人能够“一笑而过”呢所以,人活在世上,要学会用一颗简单淡薄之心入世,不要总活在他人的议论之下,不管是应对着他人的称赞,还是别人的诽谤,不必大费口舌与他人争执。

古话说的好“清者自清,浊着自浊”,所以清浊自有定数,只求问心无愧便可。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到“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的,可是心理专家还是给出了我们两点提议和方法,具体如下:别把自我看的太重有的时候,在特定的某个环境中,我们不要把自我看得太重,太把自我当回事。

应对他人的赞美之词时,必须要坚持清醒,自我真正的水平仅有自我明白,8能把他人的话全部信以为真,这样只会迷失自我。

有时候假如把自我看的太重,就是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再也难以装下他人,也就更容不得他人对自我只言片语的负面议论之词,暴露自身的狭隘心胸。

事过心随空无论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是处在人生的低谷,我们要时刻坚持一种低调的态度。

遇事不大肆张扬,遇悲事不盲目急躁,并且不要时刻放在心上,事过心随空。

如果只是陶醉于自我取得的一点小成就上,只一心期待得到别人的了夸赞,很容易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菜根谭读后感(通用10篇)

菜根谭读后感(通用10篇)

菜根谭读后感菜根谭读后感(通用10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菜根谭读后感(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菜根谭读后感1近日,笔者读完洪应明的《菜根谭》,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警策长留。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给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关教育批评的至善妙语。

洪应明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意思是说,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顾及对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伤对方的自尊心;当教诲别人行善时,不可以期望过高,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做到。

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但有没有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呢?我们当教师的有时在公众场合、在家长面前大声斥责学生;有时小题大做、声色俱厉,严词批评;有时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像老太婆……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能像上句话中所说的那样教育孩子去恶趋善,还愁效果不佳吗?《菜根谭》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观点。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

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

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凡事应求恰到好处,过之不及都将失之偏颇。

我喜欢《菜根谭》。

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双历世阅人的慧眼。

它宛如一溪清泉,荡涤人心的积郁,使人澄怀物象,进而得以超然物外,静观世界,参悟人生。

菜根谭读后感2好久没有写了,其实想写的东西很多。

还是太懒,最近的床头书是《菜根谭》(明朝洪应明著),就谈点读后感,先聊这“欲擒故纵宽之自明”。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其大概意思为:如果有事一下子搞不明白,先放一放,也许时间长了自然就明白了,千万不要急,免得自己郁闷;如果有人不听劝告、不服从教育,先让他去,你不管他也许他自己倒理解了,不要过于烦人家免得产生逆反心理。

《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读后感

《菜根谭》读后感《菜根谭》读后感9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菜根谭》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菜根谭》读后感1《菜根谭》警示我们要方圆处世,路退一步乃宽,礼让三分为功。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

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说的是在经过狭窄的道路进,要留一步让别人走得过去;在享受甘美的滋味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品尝。

这就是为人处世中取得快乐的最好方法。

生活中,无论是欲成大事的人,还是想安安稳稳过生活的.人,都需要这样的胸怀,只有这样才能把万事万物的快乐忧伤都汲取为自己的能量,心平气和地接受生活,接受自己。

《菜根谭》读后感2清明节放假期间,我到书店去买书,无意中发现看到落满灰尘的一本书,原来是《菜根谭》这本书,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

我决定要买下这本书。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养性、处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是作者对于人世百态的`领悟,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沉淀与积累,蕴含深刻的道理。

想让自己道德完善就要慎独,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情况下,做好一切。

做什么事不能瞒天过海,蒙混过关,因为总有一天会会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说,一个有坏念头的人,就会变得鬼鬼祟祟,而不做坏事的人没有紧张的情绪。

所以,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心怀坦荡,光明磊落!《菜根谭》读后感3《菜根谭》教育我们立德修身,要从高处立,平处坐,低处行。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

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像晴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事实就是这样,真正的高人往往高调做人低调做事。

他们像平常人一样生活,怀抱自然,却在无声处蓄养自己的才华既不让坦荡的胸怀被欲念遮蔽,又不让谦和的心境被虚荣充斥。

菜根谭心得体会(精选3篇)

菜根谭心得体会(精选3篇)

菜根谭心得体会(精选3篇)菜根谭篇1夜深了,静得可以听见叶落的声音,柔柔的音乐声绕于耳际,青花瓷杯中茶叶随水的沉浮渐渐变成绿色,晶莹而清澈,杯子里的光影闪烁着水的灵动,那一刻心儿会明亮清新,恰是林间涧溪缓缓流淌,一日的芜杂,此刻只有一份久违的宁静萦绕于心。

静静读着《菜根谭》,品味一代伟人毛泽东说的话:“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等学问的语录体文集,共分前后两集、三百六十则,他以道德的形式,将儒释道三家精髓于一炉,娓娓道出中国式的处世建业之方和修身养性之学。

其中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福民治国的宏远志向、亲近自然的隐逸之趣,既富于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情画意。

读着细细回味,如茶在口,润泽清新。

书的有句话,讲的是:“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

”对这句话,我理解为:对品德不好的人报以严格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待他们不讨厌他们,要做到对事不对人。

《菜根谭》中有一句,“威宜先严,恩宜后浓”,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待别人应该从严到宽,如果先宽厚再转至严格,别人就会憎恨你冷酷无情,而恩惠则要从淡转浓,否则别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

这句话讲的虽是修身方面的问题,但用到教育孩子上来,同样适用。

它提示我们对待孩子应该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时时关注他(或她)身上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防患于未然,只有孩子将各种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才能由严转宽,否则极易产生一种“破窗”现象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帕罗阿尔托和相对贫困杂乱的布郎克斯街区,停在布郎克斯街区的那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那辆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

而停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完好无损。

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玻璃敲碎了,结果呢,仅仅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基于此项试验,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某个建筑物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世为人要讲究一个“度”。

恰如其分是处世为人的最高境界。

过刚易折。

过柔则卑。

要做到外圆内方,刚柔相济,进退自如,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周旋有术,游刃有余。

《菜根谭》为我们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忠告,如行舟之桨、解牛之刀,指导我们早日走向成功与和谐,也提醒我们避祸消灾。

对待小人难于不恶待小人。

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

不难于恭。

而难于有礼。

对待心术不正的小人,要做到对他们严厉苛刻并不难,难的是不去憎恶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要做到对他们恭敬并不难,难的是遵循适当的礼节。

杨炎与卢杞在唐德宗时一度同任宰相,卢杞的爷爷是唐玄宗时的宰相卢怀慎,以忠正廉洁而著称,从不以权谋私,清廉方正,是位颇受时人敬重的贤相。

他的父亲卢奕也是一位忠烈之士。

卢杞在平日里不注意衣着吃用,穿的很朴素,吃的也不讲究,人们都以为他有祖风,没有人知道卢杞是一个善于揣摩上意、很有心计、貌似忠厚、除了巧言善辩别无所长的小人。

与卢杞同为宰相的杨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财能手,他提出的“两税法”对缓解当时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的史学家评论他说:“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可见杨炎确实是个干练之才,受时人的尊重和推崇。

此外,杨炎与卢杞在外表上也有很大不同,杨炎是个美髯公,仪表堂堂,卢杞脸上却有大片的蓝色痣斑,相貌奇丑,形象琐屑。

然而,博学多闻,精通时政,具有卓越政治才能的杨炎,虽然有宰相之能,性格却过于刚直。

特别是对卢杞这样的小人,他压根儿就没放在眼里。

两人同处一朝,共事一主,但杨炎几乎不与卢杞有丝毫往来。

按当时制度,宰相们一同在政事堂办公,一同吃饭,杨炎因为不愿与卢杞同桌而食,便经常找个借口在别处单独吃饭,有人趁机对卢杞挑拨说:“杨大人看不起你,不愿跟你在一起吃饭。

”因相貌丑陋内心自卑的卢杞自然怀恨在心,便先找杨炎手下亲信官员的过错,并上奏皇帝。

杨炎因而愤愤不平,专门找卢杞质问道:“我的手下人有什么过错,自有我来处理,如果我不处理,可以一起商量,你为什么瞒着我暗中向皇上打小报告!”弄得卢杞很下不来台。

于是,两个人的隔阂越来越深,常常是你提出一条什么建议,明明是对的我也要反对;你要推荐那个人,我就推荐另一些人,总是较着劲、对着干。

卢杞与杨炎结怨后,千方百计谋图报复。

他深知自己不是进士出身,又面貌奇丑,才干更是无法与杨炎相比,但他极尽阿谀奉承之能,逐渐取得了唐德宗的信任。

不久,节度使梁崇义背叛朝廷,发动叛乱,德宗皇帝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前去讨伐,杨炎不同意重用李希烈,认为此人反复无常,对德宗说:“李希烈这个人,杀害了对他十分信任的养父而夺其职位,为人凶狠无情,他没有功劳都傲视朝廷,不守法度,若是在平定梁崇义时立了功,以后就更不可控制了。

”然而,德宗已经下定了决心,对杨炎说:“这件事你就不要管了!”谁知,刚直的杨炎并不把德宗的不快放在眼里,还是一再表示反对用李希烈,这使本来就对他有点不满的德宗更加生气。

不巧的是,诏命下达之后,赶上连日阴雨,李希烈进军迟缓,德宗又是个急性子,就找卢杞商量。

卢杞看到这是扳倒杨炎的绝好时机,便对德宗皇帝说:“李希烈之所以拖延徘徊,正是因为听说杨炎反对他的缘故,陛下何必为了保全杨炎的面子而影响平定叛军的大事呢?不如暂时免去杨炎宰相的职位,让李希烈放心。

等到叛军平定以后,再重新起用,也没有什么大关系!”这番话看上去完全是为朝廷考虑,也没有一句伤害杨炎的话。

德宗皇帝果然信以为真,就听信了卢杞的话,免去了杨炎的宰相职务。

就这样,只方不圆的杨炎因为不愿与小人同桌就餐而莫名其妙地丢掉了相位。

从此卢杞独掌大权,杨炎可就在他的掌握之中了,他自然不会让杨炎东山再起的,便找茬儿整治杨炎。

杨炎在长安曲江池边为祖先建了座祠庙,卢杞便诬奏说:“那块地方有帝王之气,早在玄宗时代,宰相萧嵩就曾在那里建立过家庙,因为玄宗皇帝曾到此地巡游,看到此处王气很盛,就让萧嵩把家庙改建在别处了。

如今杨炎又在此处建家庙,必定是怀有篡权夺位的谋反野心!近日长安城内到处传言:‘因为此处有帝王之气,所以杨炎要据为己有,’这必定是有当帝王的野心。

”什么!杨炎有“谋反篡位”之心?岂能容之!于是,在卢杞的鼓动之下,勃然大怒的德宗皇帝,便以卢杞这番话为借口,将杨炎贬至崖州(今海南省境内)司马,随即下旨于途中将杨炎缢杀。

一点心得君子不畏流言不畏攻讦,因为他问心无愧。

小人看你揭露了他的真面目,为了自保,为了掩饰,他是会对你展开反击的。

也许你不怕他们的反击,也许他们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他们始终在暗处,用的始终是不法的手段,而且不会轻易罢手。

别说你不怕他们对你的攻击,看看历史的血迹吧,有几个忠臣抵挡得过奸臣的陷害?所以,还是不同小人一般见识为好,内方外圆地和他们保持距离,小人毕竟不是敌人,不必过于刚直,嫉恶如仇地和他们划清界线,他们也是需要自尊和面子的。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君子宅心似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君子有高深修养,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君子的才华应像珍藏的珠宝一样,不应该轻易炫耀让别人知道。

三国时期的杨修,在曹营内任行军主簿,思维敏捷,甚有才名。

有一次建造相府里的一所花园,才造好大门的构架,曹操前来察看之后,不置可否,一句话不说,只提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手下人都不解其意,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

丞相嫌园门阔耳。

”于是再筑围墙,改造完毕又请曹操前往观看。

曹操大喜,问是谁解此意,左右回答是杨修,曹操嘴上虽赞美几句,心里却很不舒服。

又有一次,塞北送来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写了“一盒酥”三字。

正巧杨修进来,看了盒子上的字,竟不待曹操说话自取来汤匙与众人分而食之。

曹操问是何故,杨修说:“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听了,虽然面带笑容,可心里十分厌恶。

杨修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看场合,不分析别人的好恶,只管卖弄自己的小聪明。

当然,如果事情仅仅到此为止的话,也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谁想杨修后来竟然渐渐地搅和到曹操的家事里去,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

在封建时代,统治者为自己选择接班人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每一个有希望接班的人,不管是兄弟还是叔侄,可说是个个都红了眼,所以这种斗争往往是最凶残、最激烈的。

但是,杨修却偏偏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不识时务,又犯了卖弄自己小聪明的老毛病。

曹操的长子曹丕、三子曹植,都是曹操准备选择做继承人的对象。

曹植能诗赋,善应对,很得曹操欢心。

曹操想立他为太子。

曹丕知道后,就秘密地请歌长(官名)吴质到府中来商议对策,但害怕曹操知道,就把吴质藏在大竹片箱内抬进府来,对外只说抬的是绸缎布匹。

这事被杨修察觉,他不加思考,就直接去向曹操报告,于是曹操派人到曹丕府前进行盘查。

曹丕闻知后十分惊慌,赶紧派人报告吴质,并请他快想办法。

吴质听后很冷静,让来人转告曹丕说:“没关系,明天你只要用大竹片箱装上绸缎布匹抬进府里去就行了。

”结果可想而知,曹操因此怀疑杨修想帮助曹植来陷害曹丕,十分气愤,就更加讨厌杨修了。

还有,曹操经常要试探曹丕和曹植的才干,每每拿军国大事来征询两人的意见,杨修就替曹植写了十多条答案,曹操一有问题,曹植就根据条文来回答,因为杨修是相府主簿,深知军国内情,曹植按他写的回答当然事事中的,曹操心中难免又产生怀疑。

后来,曹丕买通曹植的亲信随从,把杨修写的答案呈送给曹操,曹操当时气得两眼冒火,愤愤地说:“匹夫安敢欺我耶!”又有一次,曹操让曹丕、曹植出邺城的城门,却又暗地里告诉门官不要放他们出去。

曹丕第一个碰了钉子,只好乖乖回去,曹植闻知后,又向他的智囊杨修问计,杨修很干脆地告诉他:“你是奉魏王之命出城的,谁敢拦阻,杀掉就行了。

”曹植领计而去,果然杀了门官,走出城去,曹操知道以后,先是惊奇,后来得知事情真相,愈加气恼。

曹操性格多疑,深怕有人暗中谋害自己,谎称自己在梦中好杀人,告诫侍从在他睡着时切勿靠近他,并因此而故意杀死了一个替他拾被子的侍从。

可是当埋葬这个侍者时,杨修喟然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了之后,心里愈加厌恶杨修,于是开始找岔子要除掉这个不知趣的家伙了。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建安24年(公元219年),刘备进军定军山,老将黄忠斩杀了曹操的亲信大将夏侯渊,曹操自率大军迎战刘备于汉中。

谁知战事进展很不顺利,双方在汉水一带形成对峙状态,使曹操进退两难,要前进害怕刘备,要撤退又怕遭人耻笑。

一天晚上,心情烦闷的曹操正在大帐内想心事,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心中感慨万千。

这时夏侯悖入帐内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鸡肋!”于是人们便把这句话当作号令传了出去。

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军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夏侯悖见了便惊恐万分,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

杨修解释道:“鸡肋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何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夏侯悖听了非常佩服他说的话,营中各位将士便都打点起行装。

曹操得知这种情况,差点气坏心肝肺,大怒道:“匹夫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将杨修推出斩首,并把首级挂在辕门之外,以为不听军令者戒。

一点心得曹操的“鸡肋”、“一盒酥”及门中的“活”字等都是一种普通的智力测验,是一种文字游戏。

他的出发点并不是真为了给大家出题测试,而是为了卖弄自己的超人才智,因此,他主观上并不希望有谁能够点破,只想等人来请教。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你猜着了,也只能含而不露,甚至还要以某种意义上的“愚笨”去衬托上司的“才智”。

但是,杨修却毫不隐讳地屡屡点破了曹操的迷局。

在待人处世中,下属千万不可以处处一味表现自己,放任自己,无视上司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锋芒毕露,咄咄逼人,必然会招来上司的忌恨,引火烧身。

污泥不染知巧不用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

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术机巧,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权利和财富使人眼花,不接近这些的人就清白,接近了而不受其污染那就更清白;权谋诡诈,不知道者算高明,知道了却不使用就更高明了。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文学家和政治家,忠君爱国,因遭小人的谗言陷害被无罪放逐。

他忧心如焚,形容憔悴,徘徊于山泽之间。

他抬头质问苍天,呼唤不绝。

有一个退隐江湖之人以打鱼为生,见而问之:“您不是三间大夫吗?何故至此?”屈原回答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因此被流放。

”渔夫说:“聪明人要顺应时势,而不固执己见。

举世皆浊,你为什么不混淆是非,同流合污?众人皆醉,你为什么不喝他们喝剩下的酒渣,与其一样昏沉?为什么偏要怀瑾握瑜(瑾、瑜皆美玉,喻美德)?”屈原答道:“我听说:新沐(洗发)者必掸掉帽子上的灰尘,新浴(洗身)者必抖掉衣服上的污垢,怎能以清白之身遭外物玷污?我宁愿跳到江流,葬身鱼腹,又怎可使高洁心志蒙受世俗尘埃?”渔夫只好微笑着摇头拍桨而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