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2系列清防蜡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清、防蜡剂的危险分析
清、防蜡剂通常投加到油井套管中,清蜡剂是用来有效溶解油井井筒和结蜡段形成的石蜡,防蜡剂是用来有效抑制油井管壁上蜡晶的形成,延长油井热洗的周期。
清、防蜡剂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及酯化物等,再配用一定浓度的有机溶剂,如溶剂油、二甲苯等。
根据企业标准《防蜡剂产品验收和使用效果检验指标及方法》(Q/SYDQ0828-2002)和《清蜡剂产品验收和使用效果检验指标及方法》(Q/SYDQ0829-2002)的规定,大庆油田清、防蜡剂在冬季的闪点不小于15℃(闭口),在夏季的闪点不小于25℃(闭口),依据《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中的物质危险性划分标准,清、防蜡剂的闪点均小于28℃,属于甲B类火灾危险性的易燃液体,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3)缓蚀阻垢剂、絮凝剂、杀菌剂
缓蚀阻垢剂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垢的形成,延缓管线、容器的腐蚀和结垢,一般连续投加到三合一放水或掺水系统中,其成分主要以有机多元磷酸盐为主的一系列共聚物。
缓蚀阻垢剂一般为不燃、不爆、低毒的化学助剂。
絮凝剂是在污水沉降罐进口处连续投加,其主要作用是使污水中的胶体颗粒产生凝聚,然后通过重力沉降和过滤作用去除,絮凝剂的主要成分是聚合氯化铝,絮凝剂为不燃、不爆、低毒的化学助剂。
杀菌剂主要用于杀死污水中的菌类,以保障油田注入水的水质要求。
杀菌剂的主要成分包括季铵盐、异噻唑啉酮和戊二醛等,危险特性是对设备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毒性,不燃,不爆。
常用化学助剂用剂使用说明书
常用采油用剂使用说明书第二采油厂采油工艺研究所二○○六年九月目录第一篇清蜡剂 (2)一、CYZ-Y-3型清蜡剂 (2)二、CX系列清蜡剂 (2)三、QL系列清蜡剂 (3)第二篇破乳剂 (4)一、YT-100型破乳剂 (4)二、XL-1型破乳剂 (5)第三篇杀菌剂 (6)一、SJ系列杀菌剂 (6)二、RX-511型杀菌剂 (7)三、SW-60型杀菌剂 (8)第四篇阻垢剂 (8)一、ZG系列阻垢剂 (8)二、RX系列缓蚀阻垢剂 (10)三、TS-610型阻垢剂 (11)第五篇絮凝剂与清水剂 (11)一、XN系列絮凝剂 (11)二、CYZ-Y-8型清水剂 (12)三、XNJ-10型絮凝剂 (13)第六篇压裂解堵用剂 (14)一、压裂用添加剂 (14)二、8608采油增注剂 (15)三、MH系列缓蚀剂 (16)四、MX系列洗井液 (17)五、PZ系列助排剂 (18)六、WN系列粘土稳定剂 (19)七、WT系列铁离子络合剂 (20)八、ZJS系列胶束剂 (20)第一篇清蜡剂一、CYZ-Y-3型清蜡剂1. 性能:CYZ-Y-3具有清蜡速度快、防蜡效果好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蜡晶改质剂,可改进蜡的流动状态,降低机械负荷,改善泵的工作状况,减少蜡的流动阻力,延长油井结蜡周期,为油井稳产、增产起到保护作用。
2. 用法与用量CYZ-Y-3清蜡剂,机抽井可采用套管加注,自喷井可采用油管和套管两种加注方式。
根据油井的结蜡程度决定加注周期和加注量,结蜡严重的油井加注周期推荐为3~5天,加注量为60~80kg;结蜡不严重的油井加注周期推荐为5~7天,加注量在50~80kg。
3. 质量指标4. 贮存与安全CYZ-Y-2贮存时防晒、防火,存放于通风干燥处,贮存期两年。
本产品易燃、有一定的刺激性,人体避免接触,如不慎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
用180kg 铁桶包装或者用罐车运送。
二、CX系列清蜡剂1、产品简介CX系列清防蜡剂主要用于清除、防止井筒、输油管道等蜡质、胶质和沥青质形成蜡堵,并可延缓结蜡时间,延长清蜡检泵周期,增加经济效益。
强力除蜡水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强力除蜡水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在汽车美容和保养过程中,除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它可以让汽车外表恢复光泽,同时可以保护汽车表面免受紫外线、污垢和冲洗剂的损害。
而强力除蜡水是市面上常用的除蜡产品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和定期保养,以保证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是强力除蜡水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1. 使用前的准备在使用强力除蜡水前,需要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做好通风措施:操作时要确保通风良好,避免吸入蒸气和味道。
•穿戴保护装备:戴上化学品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确认使用环境:在合适的地方使用,避免在风口或强烈阳光下使用,以免影响操作。
•验证使用方法:使用前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了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操作流程强力除蜡水的操作流程如下:•清洗车辆表面:在使用强力除蜡水前,需要先清洗车辆表面的污垢和灰尘。
•抖匀并喷洒:将强力除蜡水瓶子抖匀后在车辆表面均匀喷洒。
•等待反应:等待5到10分钟,让强力除蜡水与蜡层反应。
•擦拭干净:用柔软的海绵或专业除蜡布轻轻擦拭蜡层,直到表面无残留物。
•注意事项:在擦拭蜡层时要轻柔,避免过度施力导致划伤或损坏表面。
3.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强力除蜡水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避免操作过程中吸入蒸气、味道等化学物质。
•不要直接接触皮肤、眼睛等敏感部位,如有接触要立即用清水冲洗。
•部件包装和使用完毕的废弃物要妥善处理。
•存放时要避免阳光直射,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请勿在加热的发动机上使用。
##保养规程强力除蜡水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定期保养,以确保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以下是强力除蜡水的保养规程:1. 使用期限强力除蜡水的使用期限一般为3年,如需延长使用期限,需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保养。
2. 存放环境强力除蜡水应该存放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下,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3. 使用后的清洗使用完强力除蜡水后,需对包装进行清洗,清除残留物质并将密封盖紧。
4. 避免混合使用强力除蜡水不应该与其他化学品混合使用,避免发生化学反应。
采油用清、防蜡剂技术条件
采油用清、防蜡剂技术条件
首先,采油用清、防蜡剂技术需要考虑原油的特性,包括原油的蜡质含量、蜡的结晶形态、油藏温度等因素。
根据不同原油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清、防蜡剂配方和使用方法。
其次,技术条件还包括生产设备和管道的工艺参数。
需要确保生产设备和管道的温度、压力等参数符合清、防蜡剂的使用要求,以保证清、防蜡剂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另外,技术条件还包括对清、防蜡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选择适合的清、防蜡剂种类,合理控制投加量和投加频次,确保清、防蜡剂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使用。
此外,还需要考虑环境和安全因素。
清、防蜡剂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环保标准,同时要确保清、防蜡剂的使用不会对生产设备和人员安全造成影响。
总的来说,采油用清、防蜡剂技术条件是一个综合考量原油特性、生产设备工艺参数、清、防蜡剂选择和使用方法、环境和安全
因素的综合问题。
只有在考虑全面、合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应用这项技术,提高采油效率和产量。
清防蜡剂标准
清防蜡剂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清洁防蜡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家居清洁的产品,其作用是去除污垢、油渍和维护表面的光泽。
在市场上,有许多品牌和种类的清洁防蜡剂,但是由于产品质量不一,用户往往难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为了规范清洁防蜡剂行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满意度,制定清洁防蜡剂标准至关重要。
一、清洁防蜡剂的定义和分类清洁防蜡剂是一类用于清洁和保养车辆、家居、家具等物品表面的产品,通常包括清洁成分和保护成分。
根据用途和成分的不同,清洁防蜡剂可以分为汽车清洁防蜡剂、家居清洁防蜡剂、家具清洁防蜡剂等多种类型。
二、清洁防蜡剂的主要特性和要求1. 清洁效果:清洁防蜡剂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污垢和油渍,提高表面的光泽度。
产品应具有良好的清洁效果,能够快速有效地清洁表面。
2. 保护效果:清洁防蜡剂同时也应具有保护表面的功能,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污垢和水渍对表面的侵蚀。
3. 安全性:清洁防蜡剂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含有害物质,不会损伤表面,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4. 操作性:清洁防蜡剂的使用应简单方便,操作过程不应复杂,产品要易清洗,不留痕迹。
5. 环保性:清洁防蜡剂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含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
6. 包装标识:清洁防蜡剂的包装应醒目清晰,标注产品名称、品牌、规格、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三、清洁防蜡剂的测试和评价标准为了保证清洁防蜡剂的质量和性能,应制定相应的测试和评价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成分分析:检测清洁防蜡剂的成分,并评估其安全性和环保性。
2. 清洁性能测试:评估清洁防蜡剂的清洁效果和清洁速度。
4. 安全性评价:评估清洁防蜡剂的对人体和表面的安全性。
5. 包装标识检测:检测清洁防蜡剂的包装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四、清洁防蜡剂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随着汽车保有量和家居消费的增加,清洁防蜡剂市场需求也在逐渐扩大。
未来清洁防蜡剂将更注重环保性能,推出更多绿色产品;同时也会推出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清、防蜡剂的危险分析
清、防蜡剂通常投加到油井套管中,清蜡剂是用来有效溶解油井井筒和结蜡段形成的石蜡,防蜡剂是用来有效抑制油井管壁上蜡晶的形成,延长油井热洗的周期。
清、防蜡剂的主要化学组成成分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及酯化物等,再配用一定浓度的有机溶剂,如溶剂油、二甲苯等。
根据企业标准《防蜡剂产品验收和使用效果检验指标及方法》(Q/SYDQ0828-2002)和《清蜡剂产品验收和使用效果检验指标及方法》(Q/SYDQ0829—2002)的规定,大庆油田清、防蜡剂在冬季的闪点不小于15℃(闭口),在夏季的闪点不小于25℃(闭口),依据《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中的物质危险性划分标准,清、防蜡剂的闪点均小于28℃,属于甲B类火灾危险性的易燃液体,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3)缓蚀阻垢剂、絮凝剂、杀菌剂
缓蚀阻垢剂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垢的形成,延缓管线、容器的腐蚀和结垢,一般连续投加到三合一放水或掺水系统中,其成分主要以有机多元磷酸盐为主的一系列共聚物。
缓蚀阻垢剂一般为不燃、不爆、低毒的化学助剂。
絮凝剂是在污水沉降罐进口处连续投加,其主要作用是使污水中的胶体颗粒产生凝聚,然后通过重力沉降和过滤作用去除,絮凝剂的主要成分是聚合氯化铝,絮凝剂为不燃、不爆、低毒的化学助剂。
杀菌剂主要用于杀死污水中的菌类,以保障油田注入水的水质要求。
杀菌剂的主要成分包括季铵盐、异噻唑啉酮和戊二醛等,危险特性是对设备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毒性,不燃,不爆.。
《采油用清防蜡剂技术要求》
Q/SH
Q/SH××××-××××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H 0052—2007
采油用清防蜡剂技术要求
2007-03-26 发布
2007-03-26 实施 发布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Q/SH 0052-2007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石化采油助剂与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 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海刚 杜灿敏 隋林 张晶 张志振 张娜 曹金林 罗艳萍
图2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2
氧燃烧瓶
(单位:mm)
图3
硫酸纸旗(单位:mm)
硫酸纸:纸旗规格见图 3; 脱脂棉; 氧气; 铂丝; 注射器:l.0 mL; 微量进样器:10 µL、50 µL; 盐含量测定仪:WC-200型或同类仪器;
Q/SH 0052-2007 4.18 4.19 4.20 4.21 5 酸式滴定管:25 mL; 碘量瓶:150 mL; 移液管:1 mL,10 mL; 量筒:50 mL。
4
Q/SH 0052-2007 6.7.2.1 将石蜡溶化后倒入两个半球形金属模具中,冷却1 min 后,再将两个半球形金属模具合为一 体压紧。装入小烧杯中,放入温度为(58~60)℃的恒温水浴中,10 min 后取出,待蜡完全冷却后, 轻轻转动模具,取出蜡球称量,精确到 0.01 g。 6.7.2.2 将恒温水浴温度控制在45 ℃±l ℃,在50 mL 比色管中加入15 mL 清防蜡剂,放入水浴中。 待比色管中的清防蜡剂恒温后,将蜡球(6.7.2.1)放入比色管中,观察并记录蜡球溶完所用的时间t, 精确到1 min。 6.7.3 计算 溶蜡速率按公式(3)计算。
清防蜡剂标准
清防蜡剂标准
清防蜡剂标准(GB/T 规定了清防蜡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该标准适用于以石油、石蜡、油溶性树脂等为主要成分,用于清除和防止管道、油罐等设备表面蜡结晶的清防蜡剂。
清防蜡剂标准规定了以下技术要求:
1. 外观:清防蜡剂应为无色或浅色透明液体,无机械杂质。
2. 气味:清防蜡剂应无异味。
3. 运动粘度: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清防蜡剂的运动粘度应为10~80mm²/s。
4. 闪点: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清防蜡剂的闪点应不低于55℃。
5. 凝固点: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清防蜡剂的凝固点应不高于0℃。
6. 密度: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清防蜡剂的密度应为~/cm³。
7. 腐蚀性:在规定条件下进行试验,清防蜡剂应对钢、铜、铝等金属材料无明显腐蚀作用。
8. 稳定性:清防蜡剂应稳定,不分层,无机械杂质。
清防蜡剂标准还规定了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评价清防蜡剂的性能和质量,是清防蜡剂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依据。
清防蜡
使 结 蜡 的范 围 逐 渐扩 大 ,当其 溶 解 在原 油 中时 ,会 形 成 一定 的 固相 学剂 的用量 选取 。一般 化 学剂 的用 量 主要 依据 实 验分 析 数据 确 定 , 晶格 石 蜡 分子 。待 蜡 逐渐 形 成之 后 ,原油 携蜡 的机 理就 会 变 为液滴 包括 熔蜡 速度 、清 防蜡 剂 的熔 蜡 量 。此外 ,化 学剂 加量 的方法 和 井液
油 能源 安全 ,为我 国经 济 的发展 夯 实能 源基 础 。
井后 ,有机 溶 剂 可有 效 溶 解 管雌 表 面 附着 的蜡 ,活性 剂 则 可 以加 快
1油 井清 防蜡 分析
有 机溶 剂渗 入 管雌 缝 隙与 积蜡 缝 隙的 速度 ,增加 有 机溶 剂 与 蜡之 问
1.1油井 结蜡 机理
吸附或是薄膜吸附。第二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原油的性质及含蜡 本身 的性 质也 会影 响作 用效 果 。
量 ;原 油 中的胶 质 、沥 青 质 ;压 力 和 溶解 气 油 比 ;原 油 中 的水 和 机 械
3.2 热力 清 防蜡 技 术
杂质 以及液 流速 度 、管壁粗 糙度 及 表 面性质 。第三 ,形成 规 律 。不 同
1.2 油井 清 防蜡 的危 害
高 ,进 而延 长 了施 工 时间;虽 然温控 短路 热洗技 术的施 工复 杂性 大 ,但
油 井 在 开 采 原 油 中发 生 结 蜡 问题 会 严 重 影 响油 井 的正 常 、安 能在现场应用 中表现出明显的效果,同时 ,可直接影响生产时效。
全 、有 序 生产 ,其危 害主 要 有 :第 一 ,油 井 结蜡 后 的蜡 层会 占据 部 分
光 滑 的油 管容 易结 蜡 ;油 管亲 水性 越 强 ,结蜡 越轻 ;生 产 时 间越 长 ,结 点 ,可在 井筒加 热时 去除沉淀 物 。热力 清防蜡 技术是 油井 清防蜡技 术
清防蜡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XXXXQL-2清防蜡剂安全技术说明书地址:电话: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名称:QL-2清防蜡剂企业名称:XXXX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地址:企业应急电话: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清除和防止井筒、输油管道等蜡质、胶质和沥青质形成的蜡堵。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易燃液体和蒸气GHS危险性类别:根据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标签制度»(第五修订版),本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为:易燃液体,类别3;急性毒性-经皮,类别5;急性毒性-吸入,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2。
标签要素:象型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引起皮肤刺激;对水生生物有毒;皮肤接触有害;吸入有害;皮肤接触可能有害。
防范说明:1地址:电话:预防措施:远离火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照明设施应防爆,防静电积聚,设施需接地。
保持容器密封。
穿棉质工作服,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面罩。
作业环境不得饮水,进食或抽烟。
禁止排入环境。
事故响应:如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
误食,立即足量饮水,不要催吐,及时就医。
火灾时使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石扑救。
如果没有危险,消除一切点火源。
安全储存:阴凉、通风库房。
仓温不宜超过35℃,保持容器密封。
储存区应备有泄露应急处理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废弃处置:本品或其容器一直当地法规进行处置。
物理化学危险:易燃易爆液体,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产生强烈反应。
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健康危害:高浓度接触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并强烈地作用于中枢神经很快引起痉挛:长期接触高浓度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对皮肤、粘膜刺激、致敏作用。
环境危害:本品对环境有害,主要体现在对水体及大气的污染,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粗液体蜡2号安全管理措施
粗液体蜡2号安全管理措施粗液体蜡2号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储存条件: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并与其他化学物品隔离,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存放粗液体蜡2号的地方应有防火和泄漏设备。
火灾和爆炸预防:粗液体蜡2号在加热和接触高温表面时易起火,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止燃点和爆炸,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此外,工作场所应配备灭火和防爆设备,以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毒害和污染预防:粗液体蜡2号被认为是有毒的,误食或接触皮肤可能引起中毒和刺激,因此需要使用手套、护目镜等安全精密设备,避免与粗液体蜡2号接触。
当出现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环境污染。
规范操作:在生产和使用粗液体蜡2号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产生火源或高温表面,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安全培训:对生产和使用粗液体蜡2号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了解粗液体蜡2号的危险性和预防措施,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应急预案:制定针对粗液体蜡2号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爆炸、毒害和污染等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危害。
保持良好通风:在生产和使用粗液体蜡2号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工作场所的良好通风,以降低可燃气体和有毒物质的浓度,减少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用于生产和使用粗液体蜡2号的设备和管道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泄漏和堵塞等问题,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合理分类存放:将粗液体蜡2号与其他化学物品分开存放,避免混放和误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危险。
强化安全监管:对粗液体蜡2号的生产和使用过程进行严格的安全监管,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除蜡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除蜡水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一、标识中文名:除蜡水P H 值:10.7CAS号:141-43-5二、主要组成及性状主要成份:非离子界面活性剂、乙醇胺。
外观与性状:液体、黄色。
主要用途:用于金属表面的活性清洗剂。
三、危险性类别侵入途经: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引致灼伤,对呼吸系统有刺激。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遇高温可汽化,释放有害蒸气。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至少20分钟,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
就医。
吸入:自暴露区移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用1-3杯水,立即就医。
五、燃爆特性与消防危险特性:其液体遇明火可引起有害蒸气。
有害燃烧产物:释放腐蚀性蒸气或雾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干粉、洒水、二氧化碳。
六、泄露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合适的防护服。
用惰性吸收物质吸收,并作为有害废弃物处置。
若大量溢出进入水道或污染土地植被时,通知政府管理部门。
七、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呼吸蒸气。
避免与身体接触。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存放在原来的容器中,储存于凉爽、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切勿阳光直射,远离不相容物质。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八、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制程或人员之区隔密闭操作,局部排气。
呼吸系统防护:有暴露或高浓度蒸气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清防蜡施工操作规程
清防蜡施工操作规程__科技清防蜡操作规程拟定:刘_ 审核:杨____市__科技有限责任公司__科技清防蜡操作规程1、目的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为了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安全施工防止油基清防蜡剂及原材料泄露、火灾、人员中毒、人员伤亡等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2、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80型计量泵泵车化防施工过程中的作业部分其他型号清蜡车可参照使用。
3、职责化防施工操作程序安全施工提高清蜡质量减少卡堵事件。
现场施工人员应熟知相关安全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工作程序 4.1准备和检查工作 4.1.1 出车前对汽车部分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故障有防火罩接地良好。
4.1.2 检查各液量。
即:工作液量、燃油量、并备足。
4.1.3 检查各种管钳及接头等操作工具是否齐全管线是否有刺漏现象并对计量泵作维护工作。
4.1.3 装液时应正确操作防止液体贱出并配戴防毒面具。
4.1.4 车辆行驶中在沙土路段应减低车速尽量减少碰撞。
4.1.5 车辆运转时禁止检修运转物体。
4.2 施工前的准备 4.2.1用高压软管线将采油井口与清蜡车的泵管线连接起来并使快速接头连接牢靠、密封良好搬运重物时应防止伤人。
4.2.2 检查并拧紧输液泵各运动部件无障碍物管线接口处有紧固件紧固螺丝应正确使用工具防止使用工具不当受伤。
4.2.3将计量泵电线连接于油井配电箱连接时要戴绝缘手套接电前后要切断总电源防止触电。
4.3 施工过程中__科技4.3.1用钳形电流表检测电流并作记录。
4.3.2观测套管压力表压力并记录。
停止抽油机关闭油管闸门打开套管闸门放压。
放压过程中人员不得站在套管管口前方若压力过高套管闸门须缓缓打开待套管压力表显示压力为零时方可施工。
4.4 施工完后 4.4.1工作结束后停止计量泵开关关闭套管闸门拆卸管线及电线收好管线。
拆管线及电线时应正确操作防止伤人。
4.4.2 合上电源闸门开井施工。
4.4.2收拾好工具填写好路单平整好井场离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清防蜡剂(CX系列)
化学品英文名称:Paraffin remover (CX series of products)
企业名称:长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银川德胜工业园新胜东路26号邮编:750200
电子邮件地址:cqhg-aq@
传真号码:(0951)8988055 企业应急电话:(0951)8988032
技术说明书编码:CSDS-cqhg-ZJ-01 生效日期:2006年7月1日
国家应急电话:火警119 急救12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苯 50-60 71-43-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3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并强烈地作用于中枢神经很快引起痉挛;长期接触高浓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对皮肤、
粘膜有刺激、致敏作用。
环境危害:本品对环境有害,主要体现在对水体及大气的污染,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有燃烧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或用专用洗涤剂清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不要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对泄漏区进行通风,排除火种,避免吸入蒸气。
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
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
回收或
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建议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各种防护用具,裸露部分皮肤应涂好防护膏,当皮肤沾上本品时,应及时用肥皂洗净。
使用本品的区域应有明显的禁止
烟火标志,严禁明火,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并设置足
够数量的灭火器材。
使用本品时应通风良好,如通风不良时,应采用强
制通风换气。
使用本品的区域所有电气设备、照明设施应防爆,并防静
电积聚,设施应接地,人员应穿防静电的工作服。
每次使用结束,应将
未用完的本品盖好盖子放回仓库,严禁置于无人看管的场所。
沾有本品
的棉纱、抹布必须集中于带盖的铁桶内,一天一清,严禁随意丢弃。
搬
运时要注意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5℃,保持容器密封。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00mg/m3(苯)。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的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棉质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
工作后,淋浴更衣。
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色粘稠液体,有刺激气味
熔点:不适用相对密度(水=1):1.5~1.6
沸点:8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不适用
饱和蒸气压(Kpa):不适用燃烧热(KJ/mol):无实际资料
临界温度:不适用临界压力(Mpa):不适用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实际资料
闪点:无实际资料爆炸上限%(V/V):无实际资料
引燃温度:无实际资料爆炸下限%(V/V):无实际资料
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清除和防止井筒、输油管道等蜡质、胶质和沥青质形成的蜡堵。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温。
聚合危害:不能发生。
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无实际资料。
急性中毒:人体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
慢性中毒:无实际资料。
刺激性:过度接触蒸气会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浓度过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产生睡意,在极端的情况下会失去知觉。
长期接触浓度超过OELs 的蒸气会对身体产生不利
影响。
溅入眼睛将会引致不适并可能造成伤害。
长期接触皮肤会有脱脂反应导致皮
肤刺激,有时还会引起皮炎。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实际资料。
制突变性:无实际资料。
致畸性:无实际资料。
致癌性:无实际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此产品还不具备专门的资料。
此产品按照环境保护法不允许倒入下水道或排水沟,也不可在可能影响土壤、地下水的地方弃置。
单独高浓度使用下列
物质对环境有害。
生态降解性:无实际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实际资料。
生物富集性:无实际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
废弃物性质:一般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处理。
废弃物容器必须作为燃烧危险品按照国家固废法的一般要求弃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33646 UN编号:1114 包装标志:易燃
包装类别:Ⅲ
包装方法:聚乙烯塑桶密封包装
运输注意事项: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与氧化剂隔离储运。
轻装轻卸,防止容器渗漏。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法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GB15603-1995常用危险品储存通则》,《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GB12463-1990
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国家经贸委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关于印发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的通知,《GB/T11651-1989劳动防护用品选
用规则》。
国际法规:《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建议书》,联合国《关于危险化学货物运输的建议书》,《最常见运输危险货物品名表》。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参考文献:1.Rechard P.Pohanish〔美〕,有害化学品安全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合编,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
安全培训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长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审核单位: 长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修改说明: 根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修订编写。
其它信息:此份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并非产品指标。
它对特定性质不作担保。
所保含的信息是基于我们在产品的操作、储存和使用中的认识所提供的对健康和安全的一般指
导。
它不适用于本产品特殊或非标准以及不按指示和建议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