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植物概述
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
![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8bc0c3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8.png)
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浮游植物是水体中最为常见的一群植物,它们以微小的形态和基本的生物学特征闻名于世界各地的水域中。
浮游植物不仅在水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整个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浮游植物?它们有什么基本特征呢?下面,我将按类别分析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
浮游藻类:最常见的浮游植物浮游藻类是最为常见的浮游植物,绝大部分都是单细胞生物。
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是球形,有的是弯曲的长条状,有的甚至可以与动物相似。
浮游藻类生物的特征是体型小且轻盈,一般不超过2毫米。
它们飘浮在水体中,会浮动或自然漂流,可自由挥动、螺旋或泳动。
浮游藻类的体积和数量非常之大,可以覆盖整个水域,并通过吞噬悬浮在水中的光合细菌生存。
浮游细菌:在水体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浮游细菌是指生长在水中的一群细菌典型例子,它们在水生态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浮游细菌是典型的单细胞无机营养生物。
它们生长快速,繁殖迅速,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生存。
浮游细菌是一种非常基本的水生生物,它们的数量和体积决定了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存活的能力。
浮游真菌:水体中的生物过滤器浮游真菌生长在水体表面和较深的水层中,它们的特征是体型较大,缠绕在水中的浮游物质之间,并将其吞噬掉。
浮游真菌是水体生物过滤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繁殖吞噬在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而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不仅体现在其形态结构上,同时还包括其繁殖方式、光合作用和代谢能力等。
浮游植物在水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其他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和养料,更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资源。
希望我们能更加关注和保护水生生态系统,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保驾护航。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79051feef705cc17552709e0.png)
真绿藻
绿藻门
纲轮藻 纲
石莼纲
裸藻门 --- 裸绿藻藻纲 --- 隐藻纲
金藻纲 异鞭藻门 硅藻纲
黄藻纲
普林藻门 --- 普林藻纲
3.浮游藻类主要特征(藻类的分类鉴定依据)
(1)浮游藻类的体型 :
胶群体型
球胞型
鞭毛型
丝状体型 9
(2)浮游藻类的细胞结构
• 细胞壁
细胞壁的有无,化学成分和构造,各门类不尽相同。
4月份,开始出现温跃层但较弱——浮游植物较均匀地分布 在40m以浅的水层中,40m以深数量很少
7月份,浮游植物上、下层分布显著——更集中于上层,下 层数量极少
10月份,温跃层位置逐渐下降——浮游植物向下移动,下 层数量开始增多
随着气温继续下降,至一月份温跃层消失,浮游植物 的分布又恢复到上、下层较均匀的状态
2.代表藻类
金胞藻 目
黄藻纲
1.黄藻纲分类及依据
分四目,主要特征如下: • 柄球藻目:小的球菌状细胞。 • 黄丝藻目:丝状体,单核细胞。 • 气球藻目:球形多核的叶状体,
具有无色假根。 • 无隔藻目:丝状体,多核细胞。
2.代表藻类
假拟柱杆藻
柄球藻
气球藻
无隔藻
硅藻纲
• 硅藻类的显著特征是具有高度硅质化的细胞壁,壳体由 上下两个半壳套合而成,其壳面具有各种细致的花纹。
19
2.蓝藻门代表藻类
•蓝藻中常见的浮游种类有微囊藻、颤藻、螺旋藻、 鱼腥藻和束丝藻等属中的种类。
微囊 藻
色球藻
颤藻
螺旋藻
鱼腥藻
束丝藻
绿藻门 Chlorophyta
1.绿藻门分类及依据
绿藻门中3个重要的纲分别是轮藻纲、石莼纲和绿藻纲。 原始状态为鳞片,随着进化的延续,鳞片逐渐叠合成一完整 的细胞覆盖物。
浮游植物名词解释
![浮游植物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b87d1a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6a.png)
浮游植物名词解释浮游植物( turbulophorous)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机体完全被水所淹没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类群落,它与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植物一起构成了自然界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之一。
形态特征: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一般具根状、块茎状或鳞片状的生活型,主要是好氧性的异养生物。
通常都附着在水面上或漂浮在水面,但也有不少是沉于水底的。
植物的基本构造是其细胞质内充满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其中以淀粉和糖类占优势。
例如:金藻(Scenedesmus)、水绵(Bryozoa)等。
生长与繁殖: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浮游植物可在短时间内发生爆发式增长,即某些浮游植物种类突然出现过度繁殖,致使水中严重缺氧。
当浮游植物处于严重的缺氧时,在其表面的生产孢子囊便会迅速增大,从而导致细胞质壁分离和原生质体解体,这个过程就是浮游植物的休眠。
休眠后的细胞需经一定时间恢复活力,方能萌发。
繁殖方式多为无性繁殖,以断裂和出芽生殖为主,形成水绵状群体。
由此,可将浮游植物划分为草本浮游植物和木本浮游植物。
草本浮游植物又可分为漂浮植物(如满江红、水云、圆筛藻等)和浮叶植物(如金鱼藻、眼子菜等)。
6。
浮游动物浮游动物的生活史,几乎全部是以无性生殖产生新个体的生活史。
( 1)小球藻属(Hydrococcus):包括海水中常见的角果藻(Calliopsia ceu ria)及泥点藻(Conidiapea)等。
( 2)枝角藻属(Cladosporium)及尖尾藻属(Atyposoma)的大多数种类;( 3)微孢藻属(Microspora)及其它各属;( 4)产甲藻属(Physochorota)及其它各属;( 5)带枝藻属(Paptosporium)及其它各属;( 6)褐球藻属(Rhizoma)及其它各属。
浮游植物在显微镜下为单细胞结构,其生长点在细胞前端,由伸缩泡(respiratory vacuole)将消化液注入。
浮游植物的呼吸代谢十分活跃,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二氧化碳与氢气,同时放出热量;在缺氧的环境中,利用体内贮存的有机物或同化现象将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或其它有害气体排出体外。
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种类与分布
![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种类与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6b8dca3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f.png)
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种类与分布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水体中的生态角色非常重要,可以用来作为水体污染指数的监测指标,也是水体养分的主要来源。
因此,了解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种类与分布非常有意义。
本文将对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种类与分布进行探讨。
一、浮游植物的种类浮游植物属于植物界,是一类不具根茎叶的微型水生植物,主要通过悬浮在水体中的芽孢或配子形成新个体,繁衍生息。
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浮游植物有浮游藻类、浮游硅藻类、浮游甲藻类等。
此外,还有一些不同于植物的生物,如动物浮游生物、细菌等,它们虽然也是在水体中漂动,但它们不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因此不能被归为浮游植物。
浮游藻类:浮游藻类也称绿藻,它们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
通常它们以异养为生,需要从外部摄取有机物才能生存,但它们也有一些根据环境条件自己合成有机物质的能力。
浮游藻种类非常多,有高等浮游藻类、低等浮游藻类、蓝藻等。
浮游硅藻类:浮游硅藻类主要以硅质为壳,在水体中经常可以看到石蕊(一种常见的硅质壳)形态各异的硅藻种类。
它们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浮游生物,也是水生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指标生物。
浮游甲藻类:浮游甲藻类的主要特点是它们具有外壳,并且这个外壳是非常复杂的形态结构。
浮游甲藻类也是一类重要的浮游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标生物之一。
二、浮游植物的分布浮游植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水体中的环境条件,如水温、光照、养分等因素。
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有不同的生长环境要求,因此它们的分布也有所不同。
在水体中,最主要的浮游植物分布区分为多层分布和表层分布。
多层分布主要指的是深度较深的水层中的浮游植物,比较常见的有硅藻、黄绿藻等;表层分布主要指的是水体表面的浮游植物,比较常见的有绿藻、蓝藻等。
此外,还有一些浮游植物主要分布于湖沼中,如水生菌藻、石蕊藻等。
总体来说,浮游植物的分布比较广泛,既可以存在于富含养分的水体中,也可以存在于养分较为缺乏的水体中,还可以存在于一些深渊水体中。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2220fb8e680203d8ce2f24cb.png)
1.Alga(藻类):是一类高度多样化的,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放氧的光合作用:植物体没有真正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用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水生植物。
2.Oogamy(异配生殖):有性生殖方式之一。
有性生殖时,进行交配的两个配子在形态、大小和结构方面有区别,同时有性别分化,通常大的配子活动性差,相当雌配子;小的配子活动性强相当雄配子,大小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合子长成新个体。
如绿藻中的实球藻、空球藻等。
3.Heterocyst(异形胞):异形胞是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
形状与一般细胞不同,圆形色淡,成熟的异形胞是透明的,其细胞壁在与相邻细胞相接处有钮状增厚部(极节球)。
具有异形胞的蓝藻能固氮,当水中氮缺乏时,异形胞的数目显著增加。
4.Autospore(似亲孢子):某些藻类进行无性繁殖时所产生的一种不游动孢子,因其形态和母细胞相似而得名。
见于绿球藻属、小球藻属等。
5.Haploid(单倍体):指与该物种正常个体产生的配子所含染色体组数相同的个体。
6.Lorica(被甲):一般指牢固覆盖动物体的构造之总称。
对轮虫类,指的是被覆躯干部的角质层,这部分角质层比体部即头部和足部的角质层明显增厚。
7.Trichome(藻丝):呈纤丝状,伸出于菌体外,由鞭毛蛋白紧密排列并缠绕而成的中空管状结构。
8.Flagellum(鞭毛):伸出藻类细胞表面细而长的丝状物结构,鞭毛由3部分组成,细胞外侧的游离部分(鞭毛)(flagellarproper),基体(basicbodies)—轴丝着生处,过度区(transitionalregion)—鞭毛游离部分与基体之间的区域。
鞭毛是藻类的主要运动器官,有时亦司摄食功能,不同的藻类鞭毛的差异性比较大。
9.Dinoflagellates(沟鞭毛藻):一类具两根鞭毛的单细胞浮游植物,属甲藻门横裂甲藻纲及纵裂甲藻纲,形态多样,大小为20~250微米,沟鞭藻重要的特征是具沟,横沟呈螺旋状环绕于甲的赤道部位,纵沟位于腹部与横沟大致垂直。
淡水浮游生物的组成及意义
![淡水浮游生物的组成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33286442b160b4e767fcf73.png)
8.2 淡水浮游生物的组成一、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淡水浮游植物主要由藻类、细菌和藻状菌植物中的一些种类组成。
本节只介绍与淡水渔业有关的浮游植物,其类群主要有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和甲藻门等七类。
1. 概论(1) 体型。
浮游植物一般都是小型,肉眼难以看到,需借助显微镜方能观察其细微结构。
它们有的是单细胞体,有的是群体,有的则是丝状体,丝状体种类大多不分枝。
浮游植物的细胞主要有球形、椭圆形、卵形、圆柱形、纺锤形、纤维形等各种形状;另外,有些种类的细胞扁平、阔展成四方形、三角形、圆盘形、板片形等,这样的形状具有较大的相对面积,更容易悬浮于水中。
(2) 细胞结构。
在细胞结构方面,浮游植物通常都有细胞壁,但裸藻类无细胞壁,仅有一层由原生质特化的表膜。
细胞内部,除蓝藻类以外,都具有真核。
在细胞质中,因种类不同而含有不同的色素。
主要色素有叶绿素、黄色素、胡萝卜素和藻色素。
各种浮游植物的色素由多种色素配合而成,由于色素的种类以及配合比例的不同,使得各种浮游植物具有不同的体色。
除蓝藻类以外,浮游植物的色素均集结成色素体。
(3) 运动。
有些浮游植物具有鞭毛,可以自由游泳;有些则不具鞭毛,不能游动,只能随水漂浮。
具有鞭毛的浮游植物,其鞭毛的数目、长短及着生部位,因种类而不同。
(4) 繁殖。
浮游植物的繁殖能力很强,繁殖方式有三种类型,即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营养繁殖和无性繁殖比较普遍,有性繁殖仅绿藻类具有。
2. 蓝藻门(Cyanophyta )蓝藻门约有150 属1500 种。
植物体通常呈蓝色或蓝绿色,有单细胞体、群体和丝状体等不同体型。
构成植物体的细胞均为原核细胞。
(1) 分布。
本门植物分布广泛,但大多数都生活于淡水中,成为淡水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在淡水中的浮游蓝藻,在温暖季节里常大量繁殖、集聚水面形成“水华”。
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微孢藻(Microcystis )、项圈藻(Anabaena )、螺旋藻(Spirulina )、节旋藻(Artrospira )、拟项圈藻(Anaba-enopsis )、腔球藻(Goelosphaerium )、尖头藻(Raphidio-psis )、颤藻(Oscillatoria )、片藻(Merismopedia )、席藻(Phormidium )等10 多个属。
海洋中的生命之源海洋浮游植物
![海洋中的生命之源海洋浮游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b6962fa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d.png)
海洋中的生命之源海洋浮游植物海洋中的生命之源——海洋浮游植物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70%,其中隐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还对气候调节和碳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海洋浮游植物概述海洋浮游植物是指生活在海水表层的微型藻类,包括单细胞藻类和一些多细胞藻类。
它们以光合作用为能源,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光能来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由于海洋浮游植物能够自主合成有机物,被称为生命之源。
二、海洋浮游植物的种类海洋浮游植物的种类繁多,包括硅藻、钙藻、蓝藻等。
其中,硅藻是最主要的一类,其细胞壁由二氧化硅组成,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形状各异。
而钙藻则以含有碳酸钙的细胞壁为特征,形态多为圆盘状或尖针状。
蓝藻则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其细胞体中含有一种叫做蓝细菌素的物质,可以吸收大量的光能。
三、海洋浮游植物的生态意义1.食物链的基础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为海洋中的动物提供养分。
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多样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气候调节海洋浮游植物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对调节全球气候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减少了温室气体的含量,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
3.碳循环海洋浮游植物参与了重要的碳循环过程。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在海水中转化为有机碳,并将部分有机碳沉积在海底,形成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在地质时间尺度上起到了重要的碳储存和封存作用。
四、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洋浮游植物的分布和数量,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航空遥感技术、潜水器观察、浮标观测、船载调查等。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大范围、连续性的数据,帮助科学家们更全面地了解海洋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五、海洋浮游植物的保护海洋浮游植物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威胁,如过度捕捞、过度施肥、工业废水排放等。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9a2dc43310661ed9ad51f30c.png)
浮游植物1.Alga(藻类):是一类高度多样化的,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放氧的光合作用; 植物体没有真正根、茎、叶的分化; 生殖器官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 用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水生植物。
2.Oogamy(异配生殖):有性生殖方式之一。
有性生殖时,进行交配的两个配子在形态、大小和结构方面有区别,同时有性别分化,通常大的配子活动性差,相当雌配子;小的配子活动性强相当雄配子,大小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合子长成新个体。
如绿藻中的实球藻、空球藻等。
3.Heterocyst(异形胞):异形胞是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
形状与一般细胞不同,圆形色淡,成熟的异形胞是透明的,其细胞壁在与相邻细胞相接处有钮状增厚部(极节球)。
具有异形胞的蓝藻能固氮,当水中氮缺乏时,异形胞的数目显著增加。
4.Autospore(似亲孢子):某些藻类进行无性繁殖时所产生的一种不游动孢子,因其形态和母细胞相似而得名。
见于绿球藻属、小球藻属等。
5.Haploid(单倍体):指与该物种正常个体产生的配子所含染色体组数相同的个体。
6.Lorica (被甲):一般指牢固覆盖动物体的构造之总称。
对轮虫类,指的是被覆躯干部的角质层,这部分角质层比体部即头部和足部的角质层明显增厚。
7.Trichome (藻丝):呈纤丝状,伸出于菌体外,由鞭毛蛋白紧密排列并缠绕而成的中空管状结构。
8.F lagellum(鞭毛):伸出藻类细胞表面细而长的丝状物结构,鞭毛由3部分组成,细胞外侧的游离部分(鞭毛)(flagellar proper),基体(basic bodies)—轴丝着生处,过度区(transitional region)—鞭毛游离部分与基体之间的区域。
鞭毛是藻类的主要运动器官,有时亦司摄食功能,不同的藻类鞭毛的差异性比较大。
9.Dinoflagellates(沟鞭毛藻):一类具两根鞭毛的单细胞浮游植物,属甲藻门横裂甲藻纲及纵裂甲藻纲,形态多样,大小为20~250微米,沟鞭藻重要的特征是具沟,横沟呈螺旋状环绕于甲的赤道部位,纵沟位于腹部与横沟大致垂直。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579f6202964bcf84b9d57be9.png)
中国第二深水湖——抚仙湖
表4. 1 抚仙湖浮游藻类数量(×104个/L )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章宗涉等, 1995) 水深 (m) 0.5 5.0 10 20 40 50 100 均值 数量最多 层的种类
1月
4月 7月 10月
8.13
6.3
9.48
11.37
8.33 7.22
12.66
2.34 1.32 9.45
浮游藻类的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沿岸带 >河 口带>敞水带(湖心区)。 主要原因:沿岸带有来自地表迳流的外源营养和 明显的水体混合;河口区有河水携带的外源营养的补 充;敞水带尽管湖底积聚着大量的营养物质,但由于 较深或分层的缘故,藻类数量也较少。
表4. 2 湖泊浮游藻类水平分布 (源自章宗涉等, 1995)
渔业价值
它们随波逐流,为许多较大的动物 提供了基本的食物。 它的数量和分布可作为探索鱼类索 饵洄游路线和寻找渔场的标志,对 捕捞业有一定指导意义
谢谢观赏
湖名 沿岸带
(×104 个/L ) (mg/L)
河口区(河道区)
(×104 个/L ) (mg/L)
湖心区
(×104 个/L ) (mg/L)
水深 (m) 平均 (最大)
9.5(14.7)
吉力湖
385.1
5.625
296.9
3.376
160.6
2.143
喀纳斯湖
杭州西湖 鄱阳湖
70.8
729.7 150.0
海洋浮游生物
主讲人:缪同学 资料收集:尹同学 唐同学
浮游生物( Plankton ):在海水或淡水中能够适应悬
浮生活的动植物群落,它们易于在风和水流的作用下
浮游生物名词解释
![浮游生物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8b505d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1.png)
浮游生物名词解释浮游生物是指生活在水中、不能自由游动的微小生物,通常需要靠水流来传输和分散生活,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
浮游生物在海洋和淡水中都有分布,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的数量和种类对整个水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物质能量的流通和营养循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是水生植物的一种,在水中漂浮着生活。
它们是最底层的营养链,是水生生物中最为基础的一环。
由于它们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是水中的重要的生产者,也是水中氧的主要来源。
浮游植物个体通常比较小,但是可以存在于大量的生物群体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重大。
其中,最常见的浮游植物是硅藻和钙藻。
硅藻:是一种单细胞海藻,通常生长在海洋和淡水中,是最主要的浮游植物之一。
硅藻在生态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对海洋生物链的形成和演变产生极大的影响。
钙藻:是一种浮游植物,生长在淡水和海洋中。
钙藻在海洋中的分布非常广泛,它们通常是珊瑚礁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2.浮游动物浮游动物是一种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中的微型动物,同样是水生动物中的一种。
它们通常非常小,就像是一个单细胞的生物。
浮游动物也是水生生物中的一种基础营养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浮游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甲壳类、一个细胞的生物等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浮游动物为甲壳类。
甲壳类:是浮游生物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也是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类。
甲壳类有着很强的吸收能力,可以吸收营养物质,同时也是食物链中的一种关键生物。
在生态环境中,甲壳类担任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态平衡浮游生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浮游植物作为最基础的营养物质,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能量,不断地为整个生物链提供能量和氧气,同时又为生命提供了养分。
而浮游动物则是海洋生物链的一部分,是高级生命形态的食物,它们是精细而极为重要的生物群系,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的极为丰富的一部分。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e4a801315a8102d276a22fd4.png)
中国第二深水湖——抚仙湖 抚仙湖 中国第二深水湖
抚仙湖浮游藻类数量(× 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 表4. 1 抚仙湖浮游藻类数量 ×104个/L )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章宗涉等 1995) 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 章宗涉等, ) 水深 (m) ) 1月 月 4月 月 7月 月 10月 月 0.5 8.13 5.0 6.3 10 9.48 20 11.37 8.33 7.22 40 50 12.66 2.34 1.32 9.45 100 5.98 1.10 0.91 均值 8.99 7.70 8.74 数量最多 层的种类 14 29 15 21
海水:主要是硅藻和甲藻类群。 海水:主要是硅藻和甲藻类群。 淡水:硅藻、甲藻、绿藻、蓝藻、 淡水 : 硅藻 、 甲藻 、 绿藻 、 蓝藻 、 金藻和黄藻的 混合体。 混合体。 寡营养淡水水体中是以金藻和绿藻占优势的群丛; 寡营养淡水水体 中是以金藻和绿藻占优势的群丛; 中是以金藻和绿藻占优势的群丛 富营养淡水水体中是以硅藻和蓝藻占优势的群丛。 富营养淡水水体中是以硅藻和蓝藻占优势的群丛。 淡水水体中是以硅藻和蓝藻占优势的群丛
温带湖泊的季节演替
• 冬季 ,由于水温低、光照强度低和日照短, 浮游植物的 冬季,由于水温低、光照强度低和日照短, 生物量和生产力很低。 生物量和生产力很低。构成冬季水体的优势种往往是几个 门类的耐寒物种。 门类的耐寒物种。
• 春季,早春虽然温度仍然低,但光的增强(高光强和 春季,早春虽然温度仍然低 但光的增强( 虽然温度仍然低, 长日照),促进了浮游植物的大量增殖(在光限制条件 长日照) 促进了浮游植物的大量增殖( 下的光合作用不依赖温度) 随后,水温逐渐升高, 下的光合作用不依赖温度);随后,水温逐渐升高,藻 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营养, 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营养,此时个体较小且生长迅速的 种类便成了春季水华的优势种群; 种类便成了春季水华的优势种群;随着水体中的营养物 质减少和浮游动物摄食压力增大,春季水华结束。 质减少和浮游动物摄食压力增大,春季水华结束。
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https://img.taocdn.com/s3/m/79051feef705cc17552709e0.png)
为两个“∪”形节片套合而成,黄藻常为为两个“H” 形节片组合而成,而甲藻的细胞壁则是由许多小板片 拼合组成的。
•核
除蓝藻细胞无典型的细胞核外,其余各门藻类的细胞大 多具有一个细胞核,少数种类具有多个细胞核。
隐藻门一纲--隐藻纲,分三目: 杯胞藻目:细胞无色且没有质体。 隐鞭藻目:细胞微红色,叶绿体中含有Cr-藻红蛋白。 蓝隐藻目:细胞蓝绿色,叶绿体中含有Cr-藻蓝蛋白。
2.代表藻类
异鞭藻门
(通常具有一条前端呈流苏状,后端呈尾鞭状的鞭毛)
• 金藻纲 • 黄藻纲 • 硅藻纲
金藻纲
1.金藻纲分类及依据
金藻纲可分为三目: • 色金藻目:细胞裸露、能运动,鞭毛着生到细胞的前端。 • 小盾藻目:无鞭毛,细胞壁硅化,由5个或8个小板组成。 • 金胞藻目:细胞裸露、能运动,具有侧面插入的鞭毛和一眼点,具有游动孢子。
真绿藻
绿藻门
纲轮藻 纲
石莼纲
裸藻门 --- 裸绿藻藻纲纲
甲藻门 --- 甲藻纲
隐藻门 --- 隐藻纲
金藻纲 异鞭藻门 硅藻纲
黄藻纲
普林藻门 --- 普林藻纲
3.浮游藻类主要特征(藻类的分类鉴定依据)
(1)浮游藻类的体型 :
胶群体型
球胞型
鞭毛型
丝状体型 9
(2)浮游藻类的细胞结构
• 细胞壁
细胞壁的有无,化学成分和构造,各门类不尽相同。
10
• 色素(pigment)和色素体(chromoplast )
色素成分可分为4大类: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和 藻胆素。各门藻类因所含色素不同,因此藻体呈现的颜色也 不同。
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
![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a9d6e3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7.png)
浮游植物和初级生产1. 引言浮游植物是指生活在水中,无法自己运动的微小植物。
它们广泛分布在淡水和海洋中,并且在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浮游植物是初级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质,为整个食物链提供能量和养分。
2. 浮游植物的分类浮游植物包括藻类、浮游植物和浮游真菌。
藻类是最常见的浮游植物,包括硅藻、绿藻、蓝藻和甲藻等。
这些藻类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征,适应不同的水生环境。
3. 浮游植物的生物学功能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它们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氧气。
此外,浮游植物还在碳循环和氮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硝酸盐等无机物质,把它们转化为有机物质,使其能够被其他生物利用。
4. 浮游植物对水质的影响浮游植物对水质具有重要影响。
它们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和磷,并防止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度富集。
然而,当浮游植物过度繁殖时,会导致水质恶化。
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后会降解,释放出有机物质,并消耗水中的氧气。
这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5. 浮游植物的生态系统服务浮游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服务。
首先,浮游植物是食物链的基础,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养分。
其次,浮游植物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此外,浮游植物还对水体的浊度和透明度起到调节作用。
通过调节光的反射和折射,浮游植物影响了水体的光照条件,影响了其他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
6. 浮游植物的监测和管理浮游植物的监测对于水体环境的管理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我们可以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在发现富营养化现象时,可以采取去除浮游植物的方法,从而改善水质。
此外,还可以利用浮游植物作为指示物种,监测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
7. 结论浮游植物是水体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质,为整个食物链提供能量和养分。
浮游植物详细资料大全
![浮游植物详细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3035af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f.png)
浮游植物详细资料大全浮游植物(phy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裸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导的和已鉴定但未报导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浮游植物•拉丁学名:phylankton•别称:藻类植物•界:植物界•门:藻类植物门•分布区域:分布于世界各地基本内容,分布范围,水域环境,生态环境,养殖业,奇特现象,艺术照,发光海滩,基本内容浮游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很广,从炎热的赤道至常年冰封的极地,无论是江河湖海、沟渠塘堰,各种临时性积水,或是潮湿地表、墙壁、树干、岩石、甚至沙漠、积雪上都有它们的踪迹。
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内陆水体浮游植物的组成和数量在一年内的不同季节有规律地发生变化。
水温较低的春季和秋末春初适于甲藻和硅藻大量生长;夏季以及春末秋初水温高的季节有利于绿藻和蓝藻繁殖。
意义作用水质浮游植物是测量水质的指示生物,一片水域水质如何,与浮游植物的丰富程度和群落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浮游植物的减少或过度繁殖,将预示那片水域正趋向恶化。
例如湖泊(水库)浮游植物数量的增加,特别是蓝藻疯长和生长季节的延长就是是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水质污染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变化。
在未受污染的水体中,藻类种类的组成因季节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在一个特定的水体中,在一般情况是有规律的,而在被污染的水体中则是随污染物和污染程度的不同种群组成的变化却是无规律的。
特别是那些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喜低温,有机质含量低,水体透明度大的金藻,在污染水体中变化最明显。
红色的赤潮此外,浮游植物也决定了水体呈现的颜色。
据藻类的生物化学分析,各大门类几乎各具特殊的色素,最普遍的有四大类,即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素。
浮游植物名词解释
![浮游植物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7c4e54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b.png)
浮游植物名词解释浮游植物:是指附着在细胞质体上的非自养型光合细菌,它们能利用水中溶解氧生活。
其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蓝藻门的颤藻属、念珠藻属和绿球藻属;原生动物门的绿纤维藻属、鱼腥藻属、黄丝藻属以及褐藻门的黄管藻属、金褐藻属、马尾藻属等。
浮游植物可分为两大群,即单细胞浮游植物和多细胞浮游植物。
前者如硅藻、甲藻、金藻、黄藻、绿藻等;后者包括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浮游动物和绿藻等。
1、根尖或茎尖、叶片等处没有或只有少量叶绿体的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称为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由内质网、高尔基器、线粒体、核糖体组成。
原生质体与细胞壁之间存在着间隙,这些空隙叫做原生质泡。
原生质体的功能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胞,使细胞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2、藻类细胞结构简单,无真正的细胞核,但有明显的细胞膜,故又称原生质体。
3、蓝藻的细胞中含有色素体(叶绿体),因此呈现出蓝色。
4、蓝藻的细胞壁较薄,液泡较小而且数目众多,所以蓝藻细胞比较容易失水干燥。
5、蓝藻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
6、蓝藻细胞内含有的色素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还有藻胆蛋白、藻蓝素、藻红素、藻蓝蛋白等。
7、蓝藻的营养方式是异养,通过异养作用获得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磷酸盐等。
8、蓝藻细胞内含有的色素除了叶绿素a、叶绿素b和藻胆蛋白以外,还有藻红素、藻蓝素、藻蓝蛋白等。
9、蓝藻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10、蓝藻细胞内含有的色素除了叶绿素a、叶绿素b和藻胆蛋白以外,还有藻红素、藻蓝素、藻蓝蛋白等。
11、蓝藻细胞内含有的色素除了叶绿素a、叶绿素b和藻胆蛋白以外,还有藻红素、藻蓝素、藻蓝蛋白等。
12、蓝藻细胞内含有的色素除了叶绿素a、叶绿素b和藻胆蛋白以外,还有藻红素、藻蓝素、藻蓝蛋白等。
13、蓝藻细胞内含有的色素除了叶绿素a、叶绿素b和藻胆蛋白以外,还有藻红素、藻蓝素、藻蓝蛋白等。
14、蓝藻细胞内含有的色素除了叶绿素a、叶绿素b和藻胆蛋白以外,还有藻红素、藻蓝素、藻蓝蛋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素体
• 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 色素体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多样, 有杯状、盘状、星状、片状、板状和螺旋带 状等。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心(称轴生)或位 于周边,靠近周质或细胞壁(称周生)。
板 状 色 素 体
杯 状 色 素 体
↓ 片 状 色 素 体 ↓
↑ 螺旋带状↑ 星 状 色 素 体 盘状色素体↓ ↑
四、繁殖及生活周期
• 藻类繁殖方式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营养繁殖、无 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此外,还有绿藻门接合藻纲 的接合生殖。 • 营养繁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不通过 生殖细胞的繁殖方式,如出牙繁殖和群体破裂 • 无性繁殖(asexual propagation):通过产生孢子 进行繁殖,孢子不需结合。 • 有性生殖(sexual propagation):配子两两结合 产生合子,再发育成新个体。同配、异配、卵式 • 接合生殖:由营养细胞形成不具鞭毛的可变形的 配子相结合。产生接合孢子(合子)
分门检索表
• 1(2)细胞无色素体,色素分散在原生质中。贮存物 质以蓝藻淀粉为主--------------蓝藻门 • 2(1)细胞具色素体。贮存物质为淀粉或脂肪或其它 物质。 • 3(4)细胞壁由上下两个硅质壳套合组成。壳面具有 辐射排列或左右对称排列的花纹---------------------------------------------硅藻门 • 4(3)细胞壁不由上下两个硅质壳合成。 • 5(8)营养细胞或动孢子具横沟和纵构,或仅具纵沟。 • 6(7)无细胞壁或细胞壁由一定数目的纤维质板片组 成--------------------------甲藻门
分门检索表
• 7(6)无细胞壁或细胞壁不具纤维质板---------隐藻门 • 8(5)营养细胞或动孢子不具横沟和纵沟。 • 9(14)色素体绿色,罕见灰色或无色。贮存物质为 淀粉或副淀粉。 • 10(11)植物体大型,分枝,规则地分化成节和节 间----------------------------------轮 藻门 • 11(10)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的丝状体 或叶状体,无节和节间的分化。 • 12(13)植物体多为单细胞,少数为群体。游动细 胞顶端具1、2或则3条鞭毛。有时无色。贮存物质为 裸藻(副)淀粉------------裸藻门
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
0.2-2 μm
太平洋picoplankton深度分布
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一、浮游藻类在水体中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 或间接的饵料基础,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有重要意 义,与渔业生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 二、藻类可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 • 藻类对有机质和其他污染物敏感性不同,因而可以用 藻类群落组成来判断水质状况。 • 由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能放氧气,利用水中的营养 盐等,因此,可用作氧化塘法进行污水处理。藻类、 细菌和原生动物等组成的生物膜(biofilm),对水体 有机物的分解、水体净化和判断水质好坏均具有一定 的作用。 • 三、藻类有医药和食用价值
分门检索表
• 17(18)色素体褐色。植物体常为大型的丝状、壳状、叶状、 有的具假根、茎、叶的分化。游动孢子肾形,具有2条侧生的鞭 毛。贮存物质为褐藻淀粉和甘露醇--------------褐藻门 • 18(17)色素体黄绿色、金褐色或淡黄色。植物体长为小型的 单细胞、群体或丝状体。游动细胞具1、2或3条等长或不等长的 鞭毛。贮存物质为白糖素或脂肪。 • 19(20)色素体金褐色或淡黄色。植物体通常为小型的单细胞 或群体。游动细胞具1条或2条等长、或不等的鞭毛,罕见3条的。 有的则为变形虫状------金藻门 • 20(19)色素体黄绿色。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或丝状体。游 动细胞具2条不等长的鞭毛。单细胞或群体种类的细胞壁常由两 片套合组成,丝状种类由两个”H” 形节片合成-------黄门
• 世代交替:某种生物在其生活史的某个阶段行有
性繁殖,而在另外的阶段行无性繁殖。两种过程 交替出现的现象叫做世代交替。
藻类的生活史图解 A.只有1种单倍体植物的生活史 B.只有1种二倍体植物的生活史 C.有2种或3种植物体,即进行世代交替的生活史
浮游生物按大小分型
• 微微型浮游生物:0.2um~2.0um 需要荧光染色 • 微型浮游生物: 2.0um~20um • 小型浮游生物: 20um~200um • 大型浮游生物: 200um以上
复习思考
1、何谓藻类?藻类包括那些类群? 2、藻类色素组成的特点是什么? 3、试述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色素
• 各门藻类几乎各具特殊的色素。色素成 分的组成极为复杂,可分为4大类,即 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 (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 胆素(phycobelin)。各门藻类因所含 色素不同,因此藻体呈现的颜色也不同, 如绿藻门为鲜绿色、金藻门呈金黄色、 蓝藻门多为蓝绿色等。
藻类的生活周期
• 生活史:某种生物整个发育阶段中,有一个或几 个同形或不同形的个体前后相连续,形成一个有 规律的循环。
• • • • 生活史中仅营养繁殖,无有性生殖和减数分裂。 生活史中仅一个单倍体的藻体,有性或无性繁殖。 生活史中仅一个双倍体的藻体,只行有性繁殖 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有两三个藻体。
一、海洋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
• 海洋浮游植物是低等植物,分布甚广,绝大多数生 活于水中. • 海洋浮游植物具有叶绿素(chlorophyll),整个藻体 都有吸收营养,进行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 因此一般均能自养生活。 • 海洋浮游植物的生殖单位是单细胞的孢子(spore) 或合子(zygote)。 • 海洋浮游植物的生活史中没有在母体内孕育着具有 藻体雏形胚的过程。不开花结实。
蛋白核
• 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一种细胞器,通常 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 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之为淀 粉核, 其构造、形状、数目以及存在于色素体或细胞 质中的位置等,因种类而异。绿藻门色素体上大多具 有一个或多个蛋白核。
贮存物质
根据色素成分和比例不同,贮存物质也不同。 • 绿藻、甲藻:淀粉 • 硅藻:脂肪 • 金藻:白糖素 • 蓝细胞壁为原生质体的分泌物,坚韧而具 一定的形状,表面平滑或具有各种纹饰、 突起、棘、刺等,这些突起物对藻体营 浮游生活具有特殊意义。藻类大多数种 类都有细胞壁,少数种类没有细胞壁而 有周质体。有些具有囊壳。
各门藻类细胞壁不同
• 可作为分类上的参考。 • 大多数藻类(如绿藻)的细胞壁主要是由外层 的果胶质和内层的纤维质组成。 • 硅藻门的细胞壁主要硅质组成,即外层为二氧 化硅,内层为果胶质。 • 硅藻细胞壁为两个“∪”形节片套合而成, • 黄藻常为两个“H”形节片组合而成, • 甲藻的细胞壁则是由许多小板片拼合组成的。
分门检索表
• 13(12)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丝状体或 薄壁组织状等。游动的营养细胞或动孢子具2 条(少数为4、8条等)等长,顶生的鞭毛。 罕见无色的。贮存物质为淀粉--------------------------绿藻门 • 14(19)色素体为红色、黄色、黄绿色,有 时呈淡绿色。贮存物质为红藻淀粉、白糖素、 甘露醇或褐藻淀粉。 • 15(16)色素体为红色或有时呈绿色。生活 史的任何时期均无有鞭毛的细胞。贮存物质为 红藻淀粉 ------------------红藻门 • 16(15)色素体不呈红色。游动细胞或生殖 细胞具有2条(罕见3条)不等长的、或等长 的鞭毛。贮存物质为白糖素、脂肪或甘露醇。
细胞核
• 除蓝藻细胞无典型的细胞核外,其余各 门藻类的细胞大多具有一个细胞核,少 数种类具有多个细胞核。 • 细胞核具有核膜(nuclear membrane), 内含核仁(nucleolus)和染色质 (chromatin),这种细胞核叫真核 (eukarya)。这类生物因而被称为真核 生物(eukaryote)。
海洋浮游植物 ≈ 藻 类
(Algae) 概 述(7-14页)
植物界分类
• 植物界按其进化系统分为低等和高等植物两大 类。 • 低等的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又称叶状 体植物。雌性生植器官为单细胞,无胚,包括 藻类、细菌、粘菌、真菌、地衣。 • 高等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故又称茎叶体植物。 此类植物雌雄生植器官为多细胞组成。包括苔 藓、蕨类和种子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具有根、 茎、叶的分化,且有维管束组织,故又称维管 束植物。 • 生活在水中的植物称为水生植物,包括从低等 的细菌、藻类和高等植物。 • 浮游植物≈生活在水中的藻类=浮游在水中的 藻类。
五、分类(检索表P13)
在分类中,各级分类检索表是主要工具。 • 读检索表要点: • 1、每行前面两个数字,前者代表本行在检索表中 的行数,括号中的数字代表与本行描述的特征相 反的行所在的行数。 • 2、没有指明检索内容的行的下一行或下一个小循 环中所描述的特征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特征。 • 3、注意采用的性状和亲缘关系 • 4、两类生物间共同性状和各自独特性状
与运动有关的胞器
• 鞭毛:除蓝藻和红藻外,各门藻生殖期动孢子、配 子具鞭毛或营养细胞具鞭毛。 • 眼点:运动藻体上常有一个。桔红色,球形、椭球 形,多位于细胞前端侧面,具有感光作用。 • 伸缩泡:调节细胞中水分。在细胞一端或两端。
周质体
• 周质体——周质体是藻体细胞质表层特化成 的一层坚韧有弹性的构造,藻体形态较稳定。 周质体表面平滑或具纵走条纹或具螺旋绕转 的隆起,或附有硅质或钙质小板,有的硅质 板上还有刺。 • 有的藻无周质体,体全裸露,细胞可变形。
• 海洋浮游植物是无胚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 体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
二、藻类的形态构造
• 藻类体型多样,但细胞具有趋同的球形或近 似球形,是有利于浮游生活的适应。藻体细 胞结构都可分化为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 • (1)细胞壁(cell wall)(2)细胞核(nucleus) (3)色素(Pigment)和色素体 (chromoplast)(4)蛋白核(pyrenoid) (5)贮存物质 (6)胞器(7)周质体和囊 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