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案

合集下载

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 教案

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 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性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灵活应用CO2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新课引入同学们,虽然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很小,但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火灾发生时,消防员叔叔们就会用到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器,他们把灭火器倒过来轻轻磕一下,打开开关,马上会有一股强大的气流从气罐中喷出,使火焰熄灭。

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使火焰熄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二氧化碳的世界吧!教学过程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自主完成P117实验6-3、实验6-4,探索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活动]的制法,完成教材P118实验6-3,制备下面(1)根据课题2 中所学的CO2实验需要的CO。

2,观察、记录现象。

(2)取一瓶CO2(3)实验探究:结合教材实验内容及插图,完成教材P117实验6-3、实验6-4,叙述现象,并讨论分析原因。

[共同分析]不实验6-3中发现烧杯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说明CO2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水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

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

实验6-4中发现塑料瓶瘪了。

说明CO2[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填表:(4)[视频]干冰升华:解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讲解]如果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吸收了空气中的热量,水蒸气迅速冷凝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

这就是人工降雨的奥秘。

Ⅱ.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教师活动][设问] CO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2[猜想]学生猜测[提供信息]介绍紫色石蕊溶液。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导学案课型:新授主备:范利旻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学习关键: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学习过程:一、回顾旧知: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方程式2.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时如何验满3.如何检验二氧化碳二、学习新知识:(一)完成实验【6-3】可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__ 味_____体, 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问题:1、你知道学校备用的灭火器是哪种?为什么用这种?2、碳酸型饮料中的气体原料是完成实验【6-4】和【6-5】说出现象和作出分析:填写课本114页图表。

由此可知:学校备用的灭火器原理是:二氧化碳①既不能____也不能,还不能供给呼吸,且其密度比空气___。

二氧化碳____溶于水,压强越大,溶解性越_____。

碳酸饮料就是将二氧化碳_____(填加压或减压)制成的。

问题:3、在实验【6-5】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完成实验【6-6】说出现象和作出分析:第一朵小花遇稀醋酸变成______色;第二朵小花只遇到水,____色;第三朵小花只遇到二氧化碳,____变色;第四朵小花同时接触____和_______后,由____色变成_____色。

这说明____和_______接触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类似_______的物质。

写出(IV)步骤中紫色小花变红的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烘烤后又变为紫色的有关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思考:(1).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常有一层白色固体,该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______ _,形成该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_。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时,教师需强调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要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旨在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和观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
3.注重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备、用途等。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保、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或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并撰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步骤、结果和结论。
4.搜集有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保方面的资料,了解它们在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宣传海报。
5.观察生活中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的现象,如碳酸饮料、煤气灶等,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和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多元评价: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环境的联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对环境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3.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3.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2.设置一些小组合作任务,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例如,让学生分组调查家庭电器使用中的一氧化碳排放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部分工,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提高合作效果。例如,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负责不同环节,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在饮料制作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酸性,进而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同时,我还会引入一氧化碳的毒性,让学生了解一氧化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从而提高他们对一氧化碳的防范意识。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一氧化碳为何具有毒性?”等,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积极探究。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一次性的炭火烤鱼为例,让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中毒事件,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利用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现场演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气体的性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3.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6.3.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气体,它们的存在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了解这两种气体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该单元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以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制法和用途等内容。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师进行课堂评价,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3. 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共同进步。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共同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实验现象导入。在课堂上,我首先进行一个实验: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试管中,然后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学生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产生大量的气泡。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五)作业小结
1. 布置作业。我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知识。作业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 学生反馈。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学生可以通过写日记、做笔记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案例亮点
1. 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兴趣: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观察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以及一氧化碳气体还原金属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深入理解。例如,通过对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让学生分析它们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教案

一氧化碳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用途;2.了解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和防范措施;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用途;2.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实验设备、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从生活中引出一氧化碳这个话题,并让学生思考一氧化碳的一些常见用途和危害。

探究(15分钟)1.实验1:观察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目的:观察一氧化碳的性质,包括无色、无味、不易燃烧等。

–实验步骤:将一氧化碳加热至60°C,观察气体的性质。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到一氧化碳的性质。

2.实验2:观察一氧化碳的产生–实验目的:观察一氧化碳的产生。

–实验步骤: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一些焦炭和硫酸铜,加热容器。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观察到焦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

讲解与总结(20分钟)1.讲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常见用途。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燃烧的气体,常用于工业生产和燃料燃烧过程中。

–一氧化碳可以用于制造合成气、硅钢、甲醛等化工产品。

2.讲解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会和血红蛋白结合,阻止氧气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3.讲解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一氧化碳泄漏;–增加通风设施,保证室内空气流通;–要有正确的使用和安装燃气设备的操作;–燃烧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拓展(10分钟)1.与学生讨论一氧化碳中毒的应急措施,并进行情景模拟。

2.给学生发放一氧化碳防范知识卡,让他们回家与家人一起学习。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一氧化碳的性质、常见用途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并学会了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措施。

七、作业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一氧化碳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家庭作业:与家人讨论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措施,并记录下来。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课题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4、CO2不能燃烧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如何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呢?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1、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2、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

3、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探究1.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是否支持燃烧演示实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结论: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密度比空气的大。

探究2.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否溶于水现象:塑料瓶变瘪结论:CO2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大气压强使瓶子变瘪。

小结CO2的物理性质:1.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

承上启下:CO2能溶于水,是发生了物理变化,那么溶于水CO2的有没有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呢?探究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反应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五、当堂练习:1.为了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A.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C.分别通入水中D.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1/2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2.下列做法容易发生危险的是()A.用石灰浆抹墙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效果C.到溶洞探险前,先用手电筒照明试探能否进入D.进入红薯和白菜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3.写出下列转化关系的方程式。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的影响。

当堂练习。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的教案2.有人说他身强力壮,不会煤气中毒,等到一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这样做行吗?答:不行。

因为一氧化碳没有气味。

4、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发生煤气泄露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措施?答:能够使人及时发现气体的泄漏,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教案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1)、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2)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意识。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仪器:大烧杯(2个)、试管(6个)、导管、橡皮塞、酒精灯、试管夹、集气瓶、试管架、铁丝、火柴。

药品: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三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蜡烛、稀硫酸、汽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设计】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无气体无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H2O=H2CO3H2CO3= H2O+ CO2↑(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3)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的用途(1)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

(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3)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等用途附:课堂练习一1、国外试行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它的作用是()A、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B、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C、在植物上形成温室D、改良土壤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是()A、江、河、湖、海溶解二氧化碳B、大森林火灾C、原始森林的光合作用D、矿物燃料的燃烧3、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内,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入,后来科学家波曼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CO2),据此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CO2+Ca(OH)2===CaCO3↓+H2O用于检验CO2
[练习]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
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得潮湿?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石灰浆〔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墙壁越来越硬,刚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现象
塑料瓶向内凹陷。
分析
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探究]你知道汽水、啤酒打开时为何冒气泡吗?放出的气体是什么?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
五、拓展提升
2、CO2能与H2O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3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H2CO3===H2O+CO2↑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目的: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透过现在看本质的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加深理解。
六、联系生活
三、CO2的用途
1.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温室里的气体肥料。
2.能灭火。
3.因为易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4.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创造云雾缭绕的景象;还可作制冷剂,用于冷藏食物。
5.是一种很好的化工原料。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

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2)通过与石蕊溶液相互混合的各种情况的来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稳定性三、教学过程【设问引入】在具体上本节内容前请大家思考以下2个问题【展示课件】1、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2、谜语:它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云,是“植物的粮食”、“灭火的先锋”、“墙壁的粉刷匠”,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

它是一种什么物质?【学生思考猜想】1、第一个问题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而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所以是植物的粮食3、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是灭火的先锋。

【点评引入】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除了有大家提到的这些性质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性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提问】那么在同学们的了解中,关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并展示幻灯片】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4、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5、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6、不能支持呼吸【追问】那么这些性质是你们确实感受到的,还是老师告诉你的呢?你们有没有具体的事实或实验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事实和实验来让同学们更了解它的性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优秀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3.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4.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2.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称它是“粉刷匠”;环境师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请你们猜一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二、推进新课1.二氧化碳的性质[演示实验]实验6-3和6-4,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提出问题]通过实验6-3和实验6-4,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归纳总结]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提出问题]你还能通过哪些事实或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总结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方法) [归纳总结]①一个两端(均有纸筒)已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的纸筒中倾倒二氧化碳,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筒一端倾斜;②同体积的气球,充入二氧化碳比充入空气下沉得快;③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等。

[讨论交流]列举一些生活事实,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演示实验]实验6-5,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记录][归纳总结]①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课题是在学习碳单质、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这两种碳的氧化物。

本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是在系统学习氧气性质后展开的,对氧气性质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今后学习身边的物质如金属、酸、碱、盐等的性质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一操作兴趣一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

三、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并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学法指导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达到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设计思路本节课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在设计时以探究实验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八、教学用具仪器:大烧杯,折形薄铁片,集气瓶,玻璃片,软塑料瓶,酒精灯药品:蜡烛、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气体、稀醋酸、干紫色石蕊花朵九、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展示一瓶可口可乐,振荡,提出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是什么气体?怎样验证?关于二氧化碳,同学们还有哪些了解?下面我们进一步来学习二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1课时)

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原因。
邀请一名学生用吸管向一杯无 色液体中吹气,其他学生观察现 象,分析原因。
培养学生的观 能力及分析问题 的能力。
通过魔术将课堂 气氛推向高潮, 同时培养学生的 观察、分析能力。
性质 → 用途
学生大胆推测。
【引导】
请同学们跟二氧化碳的性质大胆推测其用
途。
【投影】二氧化碳用途的图片
学生根据碳酸饮料中的碳酸水 大胆猜测:可能二氧化碳与水发 生反应。
鼓励学生大胆质 疑,培养学生严 谨求实的科学态 度。
【投影】实验探究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介绍】刚才的实验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
水发生了反应,我们需要借助另一种试剂—
—紫色石蕊试剂,它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
学生观察现象:两个试管中紫色 培养学生的观察
到酸可以显出红色。
石蕊均变红。
能力。
【演示实验】①向盛有醋酸溶液的试管中滴
入紫色石蕊试液。
②将上个实验中矿泉水瓶中的液体倒入试
管中,并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教师质疑】刚才矿泉水瓶中得到的液体中 可能是哪种物质使石蕊溶液变红?
学生猜想使石蕊变红的物质:① 水②二氧化碳③水和二氧化碳 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逐步引导学生进 行科学探究,培 养学生科学品 质。
畅所欲言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 做才算是低碳。
通过二氧化碳功 与过的分析,使 学生学会辩证地 看待事物。
【视频播放】电影《后天》片段 【教师点拨】但如果二氧化碳过量排放造成 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势必会带来许多问题。
课堂小结 (2 分钟)
【教师提问 6】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 学生总结归纳本节。
了二氧化碳的哪些特点?
①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 倒入约 1/3 的水 ②立即旋紧瓶盖 ③振荡 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矿泉水瓶 变瘪了。 讨论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二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教材研究的是碳的单质及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就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的一种物质。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

二、学情分析首先,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已经了解了很多的二氧化碳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料等;其次,从学生的心理上分析,总是希望通过自主的探索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思路设计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来创造问题情境,整堂课围绕一瓶可乐展开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应用到生活当中。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本堂课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2.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是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相互交流,使学生产生兴趣。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2.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六、教学准备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水槽、集气瓶、铁皮架、玻片、塑料瓶、铁架台、纸袋、、蜡烛等。

七、教学过程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然后学着(不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然后学着请同学们参照书上自己(与仔细回忆我们是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并请同学们做一做实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作用。
-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中毒等环境和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数据的能力,特别是在实验中观察微小的变化和现象。
-指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相关的现象,如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中毒等。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危害。
-学生能解释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了解防范措施。
3.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制取、检验及简单实验操作。
-学生能独立完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掌握相关的实验技巧。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环境、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教学评价: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

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讨论,学习全面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创新精神;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课堂讨论法、情境激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仪器、药品:试管、集气瓶、烧杯、蜡烛、可口可乐、干花、石灰水、火柴、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深山谷中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

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

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

他发现火把飘忽不定,狗却晕倒。

他如是蹲下看个究竟,感到呼吸困难。

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这屠狗妖就是_____.师: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生:进行猜想师:板书:二氧化碳师:关于二氧化碳同学们知道多少呢?说出你的依据。

大家组内讨论,每组可选一位代表作答。

生:交流讨论,得出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师:引导学生整理: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78℃为白色雪状固体――干冰。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法,你能制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吗?(要求学生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并给学生发放实验卡片)师: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这又说明了二氧化碳有什么样的性质?生:小组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师:将所有的小组分成两个大组,第一组做课本实验【实验6-3】,将已制取的一瓶二氧化碳缓缓地倾倒于烧杯中阶梯上的蜡烛。

实验6—3现象阶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分析1、CO2密度比空气大;2,CO2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过实验了解CO 2的密度比空气大;知道CO 2能溶于水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CO 2的化学性质,CO 2不能燃烧、能与水反应、能与石灰水反应;知道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了解用途;了解二氧化碳循环;知道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应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倡导低碳生活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 讨论交流 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课堂讨论 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 2有什么样的性质?探究 CO 2的密度 CO 2的溶解性实验实验装置图现象 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塑料瓶变瘪了结论CO 2的密度比空气大 CO 2能溶于水归纳总结CO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知识拓展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

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

干冰易升华。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提出问题 1.在探究CO2的密度实验时,两支蜡烛都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2.CO2能供给呼吸吗?讨论交流学生结合上述实验和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CO2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材分析〗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无论吸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虽然有了一些对二氧化碳的了解,但都是零散的、初步的。

通过本节课教学,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与前面化学物质的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还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学习了氧气、氢气的知识之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

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3)通过实验与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4)了解温室效应。

2、能力目标(1)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2)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2)深化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难点〗1、CO2与水的反应;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氧化碳气体(4瓶)、澄清的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稀盐酸和水(喷瓶装);试管、烧杯、梯形铁片、蜡烛(2支)、火柴、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4朵)、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滴管、试管夹、镊子一把、酒精灯。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

2、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题引入】讲述意大利“屠狗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谁是真正的凶手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到神秘的杀手。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烧杯、酒精灯、集气瓶若干(充有CO2)、木条、蜡烛(两支)、白铁皮架(带两个阶梯)、软塑料瓶、浸有紫色石蕊的干花、装稀醋酸的喷壶、装水的喷壶、澄清石灰水
【学习过程】
[引入提问]CO2和CO都是碳的氧化物,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每一个CO2分子比每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教师]它们的性质会有什么异同点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验来探究
CO2的相关知识。

[活动探究实验6-4]探究实验1、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
[设问]
1、烧杯内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2、为什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3、据此试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活动探究实验6-5]探究实验2、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根据上述现象分析,填写下表:
[板书]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设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活动探究实验6-6]探究实验3、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发生反应
[教师讲解]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花变成红色
[板书]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H2O = H2CO3
[探究实验]将Ⅳ中的红花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烘烤
[学生回答]红花变回紫色
[教师讲解]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板书]H2CO3= H2O+ CO2↑
[讲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板书]2、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 Ca(OH)2= CaCO3↓+ H2O
注意: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讨论]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3、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图片导入]干冰
[介绍]干冰的升华
[讨论]根据你所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它的有关用途。

[学生回答]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灭火
3、化工原料
4、气体肥料
5、致冷剂(干冰)
[学生阅读]表6-1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讨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学生回答]灯火试验
[介绍]温室效应
[讨论]谈谈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
[学生回答]a、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燃料
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小结]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用途
[作业]P120 3、4、5、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