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传统结构与现代结构
中西小说比较

中西小说比较中西短篇小说比较1、叙事手法的不同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趋向是从记人一事到记人一生,如《搜神记》《世说新语》多记一事,成熟期的唐人传奇、话本、拟话本及《聊斋志异》多记人一生。
中国短篇小说的基本叙事法就是“记传体”。
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鲁迅《阿Q正传》。
这种记传体叙事法既与中国史传文学有关,也与民族心理有关,因为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直叙,二是求全。
西方短篇小说开始也是多记一事,到了文艺复兴,有两种叙事法,一是只叙一事,二是写有头有尾的一生。
但第二类较少。
而后来的西方短篇小说越来越不注重写人物的一生,但在叙事的人称上,多用第一人称,而不是中国的多用第三人称。
这种“片断”法、第一人称、倒叙法的源头就是《荷马史诗》,第一部是片断叙事,第二部是第一人称叙事。
2、故事与人物性格的不同中国短篇小说注重人物性格,因为写实性强。
史传味浓。
以性格为主,故事为辅。
如《世说新语》中的人物。
西方短篇小说多注重故事,性格不突出,或以性格为辅。
如《十日谈》或爱伦坡的小说。
结局与小说精神不同中国短篇小说多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主观性强,鬼怪故事多,大团圆结局多,寄托了统治阶级或作者或民众的道德诉求与民族心理、理想。
乐天精神。
西方短篇小说少有大团圆结局,多悲剧性,一是因为西方有正统的悲剧观念;二是有基督教罪与罚的宗教观念;三是多信奉模仿说,注重如实反映生活。
中西小说理论比较中国没有系统化的小说理论体系,中国小说理论主要是直观感悟式的、零碎的评点,如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等,直到王国维评《红楼梦》才借鉴了西方哲学与美学理论,具有了较强的理论色彩。
古典式的“评点”其实就是借用中国传统诗歌、绘画理论中的“圣境”、“神境”和“化境”来衡量创作的得失。
评点就是点破,就是“顿悟”,评点者以及后来的读评点者主要抱的是一种审美态度,而不注重思索。
西方小说理论具有逻辑性的探究与分析,很多小说家也是理论家,往往有明确的创作原则和主张,如塞万提斯继承的“模仿说”,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王尔德的“艺术就是撒谎”,“形式就是一切”,左拉的“写小说就是做实验”,等等,他们都有专文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小说该如何布局架构?

小说与结构文|张柠叙事结构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的意思叫布局结构,第二个层面的意思叫做总体结构。
我们先来讲布局结构。
布局结构就是指小说叙事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儿多讲哪儿少讲,是一个狭义的结构概念。
小说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是有讲究的,不能平铺直叙。
现实生活里边,我们动作的顺序是ABCDEFG,但是在文学的讲述中,你可以打乱这个次序,重新来结构叙事。
我们在中学写作文的时候就讲插叙和倒叙,比..如说我从南门出去,往经贸大学走,在立交桥下面看见那个女孩子,我吃了一惊,她怎么这么面熟,她是我高中时的恋人,通过联想,高中时的时间顺序,从现期的生活片段自然而然就插进来了。
它打乱了ABCD实生活的结构变成叙事的情节结构。
在叙事里面,你可以自由地进行调整,先讲这个后讲那个,把已经发生完的事情拿到前面来讲,都是可以的。
怎样安排才最合理?第一,没有标准答案,对每个人来说不一样,甚至应该说怎么写都可以。
第二,这就要靠你的阅读经验和创作经验。
你要读遍世界文学的名著,你知道海明威是怎么设置的,你知道契诃夫是怎么设置的,你知道托尔斯泰怎么设置,你还知道鲁迅怎么设置,然后你可以模仿,也可以自己另搞一套。
你要去摸索和调整,感觉怎么样讲得顺畅就怎么讲,而不要像写新闻稿一样,按照现实的顺序记流水账。
完全顺着来是不行的,容易让人厌倦,而且文本的容量很小。
你打乱叙事的节奏,把时间颠倒过来,插叙一下,倒叙一下,它就可能产生许许多多的奇异。
奇异对文学而言是好东西,它会生发出更多的意义。
哪儿少讲。
第二就是哪儿多讲、布局结构第一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在最能够表现你的小说主题的地方要多讲,扯闲话不能太多,但是闲话也很重要。
小说叙事如果没有闲话,我们会说它的叙事目标过于明确了,叙事太干巴,文本内部不丰富。
就像你从南门出去,去经贸大学,你要破解人生之谜,你只顾一路往前走,撞在车上了都不知道。
半路有人跟你打招呼,问你去哪啊,你不上课了吗?你说,噢,我要去一趟经贸大学。
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比较

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比较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因此在比较这两者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内容主题比较传统文学常以历史、宗教和传说为主题,注重对于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阐述和继承。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常常展现出忠诚、孝顺、仁爱等美德。
而现代文学则更加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常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反映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挑战,反映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
二、写作风格比较传统文学的写作风格多以古典形式为主,注重修辞、抒情和象征的运用。
例如,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文学中,经常使用比喻、对句和韵律等手法。
而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真实和直接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写实主义作品常使用直白的语言和真实的情节,以强调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
三、叙事结构比较传统文学往往采用线性叙事结构,即依次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并遵循传统的起承转合的写作法则。
例如,在古代中国小说《红楼梦》中,故事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以展现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而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例如,常使用回忆、闪回等手法,以增强故事的层次感和复杂性。
四、文学价值比较传统文学因其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淀,常常被视为经典和典范。
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而现代文学则更加注重对当代社会和人类经验的反思和表达,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思考当下的世界。
综上所述,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在内容主题、写作风格、叙事结构和文学价值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每个时期的文学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我们应该欣赏和尊重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同时也要关注和评判当下的文学创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的魅力。
儒林外史的结构笔法

儒林外史的结构笔法
《儒林外史》是老舍所著的一部现代小说,它通过讲述主人公老舍在北平大学的求学生活,展现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转变。
这部小说的结构和笔法如下:
1. 独白式叙述: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通过主人公老舍亲身经历的方式叙述故事,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和思想变化。
2. 双线叙事:小说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方式,交替讲述了老舍的过去和现在的故事。
过去的故事主要描写他在北平大学就读时的经历,而现在的故事则展现了他成为一名作家以及与当时社会环境的互动。
3. 偶发故事:小说中穿插了一些与主线故事不直接相关,但又与当时社会背景有关的偶发故事。
这些故事通过描写一些平凡人物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产权纷争、婚姻家庭矛盾、道德困境等社会问题,增加了小说的丰富度和真实感。
4. 风格多样化:小说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文学风格,既有传统的章回体结构,又使用了现代派的手法,如内心独白、意象隐喻等。
通过这种风格的多样性,使整个故事更加鲜活生动,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张力。
总之,儒林外史的结构笔法丰富多样,既传统又现代,通过独白式叙述、双线叙事、偶发故事和风格多样化的运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思考故事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转变。
现代小说知识点

现代小说知识点现代小说是指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旨在通过现实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以展现社会、个体和情感的多样性。
现代小说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分支,在世界文坛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现代小说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现代小说的特点现代小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版式创新:现代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采用了多样化的叙事结构,如逆时序、交叉叙事等形式,以丰富叙事层次。
2. 内容多元化:现代小说关注社会现象、人际关系、人性内心等丰富而复杂的话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3. 心理描写:现代小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状态等来展现其丰富的个性。
4. 现实主义风格:现代小说尤为重视对真实生活的描摹,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力图展现出真实社会生活的深刻印象。
二、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家1. 马尔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哥伦比亚的作家,代表作品有《百年孤独》,以其奇幻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浓厚的拉美文化特色著称。
2. 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俄国的作家,代表作品有《罪与罚》,以其对人性的深度思考和复杂心理描写而受到广泛赞赏。
3. 乔伊斯(James Joyce):爱尔兰的作家,代表作品有《尤利西斯》,以其流畅奇特的叙述风格和对日常生活细节的细致描绘而被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
三、现代小说的流派1. 现实主义小说:以真实生活为素材,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反映现实。
2. 神秘主义小说:以幻想、奇幻的元素为特色,通过揭示超自然现象和人物思想的边界来探索人类的命运。
3. 心理小说:重点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内心变化和矛盾冲突,展示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 社会小说:以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为主题,关注社会现象和社会制度对个体的影响。
四、现代小说的阅读价值现代小说作为一种表达思想、刻画人性、揭示社会的文学形式,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短篇小说常见的结构形态

短篇小说常见的结构形态短篇小说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局部反映整体的语言艺术,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虽然不一定要重大的社会题材,但必须反映重大的社会意义。
同时,它在结构安排上,也应见出匠心,一丝不苟。
安排短篇小说的结构,总的说来,头绪不能过繁,过程不能拉得太长,人物不能过多,铺述不宜过详,表达不宜和盘托出,高潮不能一个接一个。
它应该凝练集中,以少显多。
否则,极易写成压缩的中篇。
短篇小说常见的结构形态有下面几种:(一)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结构线,小说的展开完全依据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事件的发生往往表现为一系列的因果链,承上起下,环环相扣,关系紧密。
巧妙的作者,往往将情节搓拧、颠倒,使读者产生陌生感、惊奇感,但小说仍建筑在一个相当完整的故事结构上。
情节结构的展开一般有开头、发展、高潮与结尾,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依据情节展开的线索,又可分为单线结构、双线结构、三线结构。
单线结构往往是一人一事一线贯穿到底,情节单纯,其间间或有转折、曲折、升降等,但无论怎样地变化、反复,情节线索总是单一的。
双线结构的特点是情节交叉或平行,前者如鲁迅的《药》,后者如《麦客》。
《麦客》写父子俩一同去打短工,到了不同的人家,父亲在艰难的境遇中失掉自尊,偷手表被发现,内疚而归;儿子则被新生活搅起爱情、自由的渴望,最后就范于传统道德。
作者把两个本来可以各自独立的故事交互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两个空间,两组人物、两组不同的人际关系和不同的情感追求,构成双重现实内容。
这种结构,减弱了作者有头有尾讲述一个故事的封闭性,使小说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具有现代人的时空感。
短篇小说还有三条或三条以上情节线索的。
有时候,作者将三条以上情节线索交织在一起,大故事里套小故事,如好看的小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有时,则将几条情节线交织平行推进,形成一种网状结构,如王安忆的《小院琐记》。
一般说来,三条情节线索以上的结构,初学者不易把握。
情节结构是短篇小说最基本的一种结构方式,它的优点是行动、吸引人,符合一般人的审美习惯,但又有它的局限性:①以事件为结构中心,作者的注意力停留在故事情节本身的生动有趣上,处理不好,容易削弱人物的刻画。
小说文体知识

小说文体知识小说文体是指小说作品所采用的不同写作方式或风格,通常可以根据叙述方式、叙述角度、叙述结构等进行分类。
下面就讲述几个比较常见的小说文体。
第一种是传统小说文体,也叫传统小说。
这种文体一般采用线性的时间结构,以时间为轴,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进行叙述。
故事情节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主线和若干个次线构成,主线贯穿全书,次线则在主线之外延展。
人物形象经过描绘和塑造,有完整的心理和性格,可以代表一定类型或典型。
这种文体的时代背景一般较为宏大,包含社会、历史背景,俗称大历史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第二种是现代主义小说文体。
这种文体多数在20世纪发展起来,与传统小说相比具有更多的实验性和跨界性。
它破坏了线性叙事的传统规则,采用碎片化、拼贴化的手法进行叙述,常常通过不同时间、地点、人物的交替出现来展示故事情节,模拟人类对记忆的片段化感知。
同时,现代主义小说也常常涉及到形式上的革新,如运用意识流的写作方式,揭示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思维模式。
代表作品有《三体》、《无声告白》等。
第三种是后现代小说文体。
这种文体相对于现代主义小说而言更为激进,采用更多更复杂的叙事技巧。
后现代小说注重对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模糊的描摹,常以多重叙述、散文化的风格,甚至是图文并茂、互动性强的形式来展示故事。
后现代小说的作者常常打破第四面墙与读者互动,对叙述方式进行颠覆式的创新。
代表作品有《乌合之众》、《时时刻刻》等。
小说文体的多样性丰富了我们的阅读体验,不同的文体带给我们不同的阅读感受。
无论是沉浸在传统小说中的情节与人物塑造,还是在现代主义或后现代小说中的实验性写作和反思,都会让读者在阅读中提升审美能力,同时思考更广阔的问题。
《小说常见情节结构模式讲解》

1、复线结构
小说情节结构的基本类型
线状结构 网状结构
倒叙式结构 双线(复线)结构
画面结构
欧·亨利式结构
象征结构
留白式结构
写实结构
延迟式结构
散文结构
意识流结构
各个情节组成部分按时间的自然顺序、事件的因果关 系顺序连接起来,呈线状延展,由始而终,由头至尾,由 开端到结局,一步步向前发展,虽然有时倒叙、插叙和补 叙,但并不改变整个情节的线式格局。线状结构有单线式 和复线式之分。情节的线状结构,在西方小说中一般呈现 为直线运动,其情节结局往往是毁灭性的。但在中国古典 小说中,大多呈现为一种潜隐的圆形,结局是大团圆式的, 或是回归性的。
以人物的心灵为中心点,以人物的意识、心理活动为 辐射线构成情节,其结构如蛛网一般。西方意识流小说和 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心理小说”多采用这种形式。
就是以景物、场面为主体的画面式情节单元的组合。这种 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创作 旨向、画面特点和组合的具体方式却有很大差异。传统画面 结构,就其创作旨向而言,作家着意于通过画面创造而抒情 写意。现代画面结构小说,主要指的是20世纪50、60年代诞 生于法国的“新小说”派作品。 就创作旨向而言,“新小说” 派认为,人不应是小说的中心,小说的中心是“物”,即事 物、形态,而“人物”只是“临时道具”。
例如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方方的《万箭穿心》。
故事情节呈现为散文的片断,就如同散文的叙事 是片段事件的连缀,而不是有头有尾的连贯故事一样。
但是,散文所叙之事之人多是真实的,而“散文” 结构的小说所叙之事之人之境,却是虚构的。
汪曾祺的许多小说。节单元紧紧围绕着某个形而上的抽象理 念——意识、观点、思想、感觉而展开和进行,理念 是情节的内核,是情节片断之间的连接线索。卡夫卡
小说的戏剧性及比较探索

小说的戏剧性及比较探索从整体创作上看,老舍小说的结构呈现出“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并存甚至交合的状态,具体表现为:1)部分小说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模式,具有完整的情节结构和清晰的故事线索。
《骆驼祥子》以时间为主线,用几个前后承继的故事片段联结起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惨人生,将祥子从勤恳要强到自私堕落的过程曲折而完整地叙述出来。
《四世同堂》以祁家四代人的境遇为中心,辐射及小羊圈胡同的居民在战争背景下的生存状态:从苟且偷生、忍受屈辱,到心灵觉醒、奋起反抗,情节错综复杂但框架完整、脉络清晰。
《我这一辈子》虽采用“我”回忆人生的形式,但与《月牙儿》、《阳光》不同,“我”的回忆是以连贯的情节为结构,以时间变化为线索有序伸展,而不是以一种感觉、情绪或观念来“选择记忆”。
读者通过“我”的叙述,看到的是一个底层市民从学徒到巡警的完整的人生经历。
2)另有一部分小说既有完整的情节结构,又暗含了人物心理的发展轨迹,使小说具有时间和心理两条线索,在结构上具有以情节为主和以人物为主交合的特点,以《上任》为代表。
《上任》先写下属的冷漠和慵懒对尤老二工作热情的打击,再写接二连三的剿匪失败对其精力和财力的打击,完整而紧凑地讲述了尤老二在上任不到三天的时间里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同时,尤老二的心情也在这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先是上任前觉得“自己的责任不轻”,到因下属的冷遇而觉得“心里有点不自在”,再因屡次抓捕失败带来的财政赤字和工作压力,让他从“心里难过得发空”,直至觉得“尤老二整个是个笑话”,P156-171失意和挫败感逐步堆积达到顶峰,尤老二由热到冷的心路历程细腻而清晰地展现出来。
3)还有一部分小说以人物为主,人物成为小说表现的主要对象而不再受情节支配,作家根据人物性格或心理的特点组合情节。
这类小说通常弱化甚至不再需要完整的情节。
与老舍不同,赵树理小说的结构比较单纯,都以情节为中心,故事完整连贯,有明确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时间

5、写实结构
写实结构是“新写实”小说所采用的情节结构。“新写实”小说不像传统现实主义 小说那样去营构因果相扣的严密精致的情节和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不像现代 主义小说那样彻底打碎时间情节而完全依据人的意识的流动和闪回组织叙述。
它注重于展示客体的原形,即事物、生活(包括精神或文化现象)的原初状态 和本来面目,通过人生中平凡、琐碎的细节,揭示人性的原生特质和那酸甜苦 辣五味具全的人生体悟,而相对淡化社会历史的背景,淡化政治思想意义,甚至
2、散文结构(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
散文结构的特点:一是故事情节呈现为散文的片断,而不是有头有尾的连贯故事;二是形 散而神不散,即通过片断事件的叙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会风情的描绘,创造出生动的意境, 表达特定的主体情思。这似乎同于散文了,其实不然,散文所叙之事之人是真实的,而散文 结构的小说本质特征仍是虚构性。
象征性情节结构小说的艺术特点如下:①象征涵义凝聚着所有的情节单元, 贯穿着整个形象体系。②象征形象具有完整性和生动性。③情节过程简明、 清晰。④象征形象具有大幅变形的特点。
7、框架体结构
西方文学框架体结构,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小说样式,开头一个楔子或一个引子构成 了故事的框架,将一些毫无关系的故事连接在一起。小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性,就是靠 这个楔子或引子将它构建出来的,大故事套小故事。主要是承袭了《一千零一夜》的 故事结构,如《十日谈》等。
② 作家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借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
③ 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独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觉、梦境等表现手法展开叙 述。
4、画面结构
画面结构,以景物、场面为主体的画面式情节单元的组合,即为画面结构。这种 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创作旨向、画面特点和组合的 具体方式却有很大差异。
文学样式的结构类型

文学样式的结构类型
文学样式,即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
以下是这些文学样式的结构类型:
1. 诗歌的结构类型:
格律体:按照一定的格律和韵脚来组织诗歌,如唐诗、宋词等。
自由体: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律和韵脚,形式较为自由,如现代诗歌等。
2. 小说的结构类型:
线性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顺序来组织小说,如传统小说等。
非线性结构:不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发展顺序来组织小说,如现代主义小说等。
3. 戏剧的结构类型:
三一律:要求剧情、角色和场景都要保持一致,如古典主义戏剧等。
开放结构:不拘泥于三一律,剧情、角色和场景可以有较大的变化,如现代主义戏剧等。
以上是对文学样式的结构类型的简要介绍,实际上每种文学样式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特点,可以阅读文学理论书籍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区别

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的区别简述在西方,传统小说一般是指18世纪初至19世纪末的小说,现代小说是指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的小说。
19世纪,小说发展已形成了一套近乎固定的模式,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等等,但自19世纪末,这样的小说模式遭到了反传统现代流派的批评,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纷纷出现,像传统的小说模式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并逐步为读者接受,乃至成为西方小说的主流。
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有很大的区别,它丰富了小说的表现领域和表现方式,使小说日趋丰富多样,大大推动了小说在现代的解放。
可以说,如果传统小说往往依靠无限的视野叙述一个有限的世界,那么现代小说则常常透过有限的视角叙述无限的世界,具体来看,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了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
首先,叙述内容的差异。
传统小说反映客观存在着的人和物,将客观世界看作小说反映的对象,力图再现外部世界的真实,而现代小说家则强调表现内心生活和心理真实,后者的真实比前者的真实更为深刻。
他们视客观世界为非真实,如果只是着力于外部的客观世界而忽略了内部的主观世界,创作出的作品必然是片面的,所展示的世界必然是虚假的。
他们抛弃了巴尔扎克式的外在社会结构形态的全景描绘,转而表现生活表象之下人们变化的、不可知的、难以定义的体验、直觉、幻境、梦境、潜意识。
在主题上,传统小说以某种具体而确定的价值观或是某种人生哲理、道德主张为准则,对人物和事件进行明确的评价,因此,作品的主旨,作者的主观意识和人格特征都较为明晰,易于把握。
现代主义小说,着力表现现代人的自我感受,作者不再从明确的社会价值观的角度给予道德判断,而只是要求读者和自己一起感受体悟,较之传统小说,作者将自己隐蔽的更深,配合表现手法的多样,使得作品主题见仁见智,以《乡村医生》、《在流放地》为例,卡夫卡在其中所要表现的创作意图在读者中莫衷一是。
其次,叙述视角的差异。
小说的传统结构与现代结构

一、小说的传统结构1、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指的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结构,该结构遵循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模式。
线性结构,又分两种,一种是单线结构,一种是双线结构,前者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项链》,按借项链——失项链——还项链——得知项链是假的结构全文,脉络清晰,以此再现项链丢失所带来了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生活变化和精神变化,深刻揭示了面对人生挫折是选择成全自己还是败坏自己的人性主题;后者如《药》,华家是明线,按得药——吃药——谈药——华大妈上坟展开,夏家是暗线,按夏瑜就义——夏瑜的血被吃——夏瑜被议论——夏四奶奶上坟展开,有分有合,表现了群众的愚昧与革命者的悲哀,深刻地表现了华夏民族的悲剧。
2、浪形结构浪形结构指的是小说的情节并不呈现一条直线,而是一波三折,处于摇摆状态。
作家不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
这种结构所呈现出的波澜,使得小说具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
运用浪形结构最突出的当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先写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善良安分,接着写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冲怒不可遏,,便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
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情节一下紧张起来;可林冲三五日未见消耗自心下慢,不久又接管草料场,情节又趋于平缓。
雪大天冷,林冲外出沽酒,回来后见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分析小说结构,突破情节线索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II文学类文本之分析小说结构、情节线索题精准突破小说结构分析题一、三种常见结构模式小说情节的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传统小说的结构模式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具体有以下三种。
1.基本模式: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的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
指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而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二、常见线索及作用1.小说常见的线索(1)人物线索,如《祝福》就是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的。
(2)事物线索,如《项链》就是以“项链”为线索的。
(3)事件线索,如《变色龙》就是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的。
(4)以时间、空间或人物心理、情感为线索,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既有时间、空间的变化,也有林冲心理、情感的变化。
2.线索的安排安排线索,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双线。
双线一股是以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或事件)分别进行的,可分为明线和暗线。
(1)明线: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2)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古代小说与现代长篇小说的叙事方式与结构

古代小说与现代长篇小说的叙事方式与结构古代小说与现代长篇小说作为文学形式的两种代表,都具有独特的叙事方式与结构。
古代小说倾向于简练、情节紧凑,而现代长篇小说则较为复杂、注重人物描写和情感刻画。
本文将就古代小说和现代长篇小说的叙事方式和结构特点进行探讨。
一、古代小说的叙事方式与结构古代小说以其瑰丽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读者。
古代小说的叙事方式主要有“回顾式”和“插叙式”两种。
首先是“回顾式”的叙事方式。
古代小说常常采取回顾的方式引出故事的主线。
例如《红楼梦》中,故事的开头就是一场神仙的梦境,通过回忆的方式回顾贾宝玉生前的经历。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故事呈现出一种梦幻的色彩,并增强了读者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
其次是“插叙式”的叙事方式。
古代小说常常通过插叙来补充和丰富故事情节。
例如《水浒传》中,为了塑造每个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作者以插叙的方式,将人物的背景故事娓娓道来,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古代小说的结构多以“扇形”为主,也就是将故事情节设置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多线叙事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种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同时也让故事更加丰满和具有代表性。
二、现代长篇小说的叙事方式与结构现代长篇小说的叙事方式相对来说更加复杂且注重细节描写。
现代长篇小说的叙事方式主要有“直接叙述法”和“内心独白法”。
首先是“直接叙述法”。
现代长篇小说倾向于通过直接叙述的方式将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通常采用第三人称,通过客观描述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骆驼祥子》中,作者直接叙述了祥子的生活经历和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其次是“内心独白法”。
现代长篇小说非常注重人物内心的描写和情感的刻画。
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和心路历程。
例如《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通过内心的独白,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友谊、家庭和信仰的挣扎与追求。
现代长篇小说的结构多以线性结构为主,即按照时间顺序将故事情节展开,偶尔也会采用倒叙或者多线叙事的方式。
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的对比

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的对比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在内容、风格和受众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对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进行对比,探讨两者的异同点。
首先,叙事结构是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的重要区别之一。
古代小说往往采用线性叙事结构,故事情节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一步步推进。
以《红楼梦》为例,整个小说从贾府的兴衰到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线。
而现代小说则更加注重非线性叙事,采用回忆、闪回等手法,将故事情节打乱重组,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
比如《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通过跳跃式的叙事方式,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时间和命运的循环性。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也存在差异。
古代小说常常注重人物的品行和性格刻画,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机智、勇敢、顽皮,但也有自私、狂妄的一面,这些特点使他成为一个立体的形象。
而现代小说则更加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内心的独白和思考来展现人物的复杂性。
比如《追风筝的人》中的阿米尔,他内心的痛苦和内疚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在主题表达上也有所不同。
古代小说常常以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来表达作者的观点。
例如《水浒传》中,作者通过描写梁山好汉的反抗和抗争,表达了对当时封建统治的不满。
而现代小说则更加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通过对人性的探索来展示人类的困惑和追求。
例如《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通过对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爱情纠葛的描写,探讨了社会等级和婚姻观念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综上所述,古代小说和现代小说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古代小说注重线性叙事、品行刻画和社会批判,而现代小说则更加偏向非线性叙事、心理描写和个人情感。
无论是古代小说还是现代小说,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
理解现代小说的结构

理解现代小说的结构现代小说是一种复杂而多样化的文学形式,其结构的设计与传统小说截然不同。
本文将探讨现代小说的结构特点,揭示其对故事情节、时间线索和叙事技巧的创新运用。
一、非线性叙事现代小说经常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打破了传统线性故事的时空顺序,使得读者需要通过拼凑碎片化的时间线索来理解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可以像拼图一样,通过片段的重叠、前后跳跃等手法,逐渐揭示故事背后的真相和主题。
例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灵之光》就采用了复杂的非线性叙事结构。
小说融合了多个人物的视角和时间段,通过不同时间层面的交织来探讨主人公的成长和精神困惑。
二、碎片化结构现代小说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是碎片化结构,通过断片化的叙事方式展现出故事的真实与复杂性。
作者将故事分解为多个碎片,每个碎片可能是一个场景、一个瞬间,读者需要通过这些碎片来还原整个故事。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说由多个不同人物的独白组成,通过这些碎片化的叙述来描绘一个破碎家庭的故事,展示了时间、记忆和人性的错综复杂。
三、多重叙事视角现代小说还常常采用多重叙事视角的结构,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呈现故事的多面性。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经历和看法,它们相互交织、碰撞,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更加复杂和立体的故事世界。
例如,伊恩·麦克尤恩的《中间人》就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的结构。
小说通过不同人物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二战期间英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人物的独特经历,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冲击和挑战。
四、后现代主义结构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结构常常充满着错综复杂的迷宫,挑战着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力。
它常常通过幻想、意识流、嵌套式结构等手法来呈现,以此借代现实的混乱和无序。
尤金·奥尼尔的《乌里西斯号》被认为是后现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通过一天的时间来展现多个角色的生活,采用了多种叙事形式,如戏剧性的对话、内心独白、新闻报道等,呈现了一个充满现实与幻想、意识与潜意识碰撞的复杂世界。
区别现代主义与现当代小说的区分

区别现代主义与现当代小说的区分现代主义与现当代小说的区分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其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阶段和风格。
在现代和现当代,小说文学的发展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之处。
其中,现代主义和现当代小说是两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尽管有时候这两种文学形式很难用简单的话语来区分,但是他们在文学风格、主题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异。
现代主义小说20世紀初期的现代主义运动标志着文学和艺术的重大变革。
在现代主义小说中,作家更注重小说的释义性和笔触之美。
现代主义小说探索了新的艺术形式,试图摆脱人们已有的晦涩、复杂的小说方式,以及传统文学中存在的一些约束。
现代主义小说普遍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主题不局限于常规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描写,它们探讨的深度更多是思想、人文或者心态等。
2.对语言美的执着追求。
现代主义小说尝试用简洁、新颖、有创意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以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3.结构和技巧创新。
现代主义小说对传统结构和技巧进行了一些更为彻底的变革和创新,尝试突破小说结构和技巧上的束缚,以及通过对时间、空间、人物角色等的非线性处理,展现出更加复杂的层次结构。
现当代小说现当代小说则更多关注了20世纪后期的社会变化和文化转型。
在当代小说中,主题和文学风格都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些重要特征有所不同。
现当代小说更多注重讲述故事、描写情节,而且通过更为现实的场景和接地气的语言表达,试图向读者传达当代社会的真实感受。
具体特点如下:1.现当代小说的语言更加简单、明快、真实。
现当代小说的语言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更为贴切,效果更佳。
2.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
现当代小说更注重对现实性问题的讲述和界定,试图反映和解析当下社会阶层、性别、性取向、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问题。
3.情节更为凸显。
现当代小说在故事情节方面更为凸显,更注重人物的塑造,情节更为真实,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总结虽然现代主义小说和现当代小说在多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但两种小说都尝试着在语言和结构上取得创新,同时,它们都是对小说传统的一种挑战。
话本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对现代小说叙

DOI :10.19867/ki.writing.2022.06.003第6期2022年12月No.6Dec.2022话本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对现代小说叙事的影响——以“二拍”为例刘艳马萧摘要:作为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二拍”在叙事艺术方面极具特色,集中体现在其篇首诗、篇中诗和篇尾诗一体化的叙事布局,白话与诗词协同叙事的模式以及显性和隐性叙事相结合的叙事方式。
而现代小说中的全知叙事视角、完整连贯的叙事框架、民间化的叙述方式等都体现出对“二拍”叙事模式的传承与发扬。
在中国叙事传统日渐式微的背景下,现代小说的创作可以回归“二拍”的叙事传统,承续白话小说叙事传统的实践和经验,拓宽中国文学的本土发展路径。
关键词:“二拍”;叙事模式;叙事布局;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43(2022)06-0025-09明末文人凌濛初编纂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继承了宋元以来“说话”艺术的传统,将“说话”艺术的特征巧妙地融入作品的叙事之中,并在叙事艺术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等方面有了极为显著的进步,可以说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
因其在白话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二拍”吸引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回顾“二拍”的研究史可以发现,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着版本考证、故事源流、作者生平、作品思想以及对海外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的。
也就是说,“以作品文本外的背景为主要关注点的研究占据了主流,而对作品文本内作为叙事文学的特征及魅力所进行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①。
因此,本文将从叙事布局、叙事方式和对现代小说叙事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对“二拍”的叙事模式进行讨论。
一、“二拍”的叙事布局首先,“二拍”的叙事布局,表现为篇首诗、篇中诗和篇尾诗一体化的叙事模式。
话本小说的结构体制乃是说话艺人口头表演形式的定型化,其结构可分为“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六个部分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说得传统结构1、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指得就是以时空为本位得结构,该结构遵循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得模式。
线性结构,又分两种,一种就是单线结构,一种就是双线结构,前者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得《项链》,按借项链——失项链——还项链——得知项链就是假得结构全文,脉络清晰,以此再现项链丢失所带来了主人公玛蒂尔德得生活变化与精神变化,深刻揭示了面对人生挫折就是选择成全自己还就是败坏自己得人性主题;后者如《药》,华家就是明线,按得药——吃药——谈药——华大妈上坟展开,夏家就是暗线,按夏瑜就义——夏瑜得血被吃——夏瑜被议论——夏四奶奶上坟展开,有分有合,表现了群众得愚昧与革命者得悲哀,深刻地表现了华夏民族得悲剧。
2、浪形结构浪形结构指得就是小说得情节并不呈现一条直线,而就是一波三折,处于摇摆状态。
作家不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
这种结构所呈现出得波澜,使得小说具有一种摄人心魄得力量。
运用浪形结构最突出得当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说先写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善良安分,接着写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冲怒不可遏,,便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
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情节一下紧张起来;可林冲三五日未见消耗自心下慢,不久又接管草料场,情节又趋于平缓。
雪大天冷,林冲外出沽酒,回来后见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得山神庙暂住一宿。
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与富安得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
林冲忍无可忍,手刃仇敌,情节趋向最高潮。
最终奸贼受惩,英雄雪恨,结局让人为之扬眉吐气。
可以说整个情节就这样一张一弛,疏密有致,紧紧攫住了我们得心,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把小说瞧完。
`3、圆形结构圆型结构指得就是作家利用小说得环境与人物形成圆形以表达某种哲理与意蕴。
圆形结构得代表作品就是雨果得《巴黎圣母院》,小说呈现得首先就是圆形环境,巴黎城市得圆心结构就是由圣母院这个位点由近及远在视野中展开。
观察者站在圣母院得顶楼,先瞧到了旧城,再就是大学城,然后就是新城。
这三部分中城岛(也就就是旧城)位于中央,状如巨龟,盖满房屋得桥梁则像乌龟从灰色屋顶组成得硬壳伸出得爪子。
左岸就是梯形得大学城,似由整块巨石凿出,坚硬,茂密,紧凑,高塔林立;右岸,新城巨大得半圆形,其中点缀更多得花园与宏伟建筑。
这三部分由星射状得道路与桥梁相互连成一体,又被大体呈同心圆分布得街道连成年轮式纬圈,近代得巴黎就就是在推倒了三道旧城墙而逐渐形成得。
这便就是作品中环境得圆心结构得城市建筑图。
具体来说,小说构设了一个不同寻常得圆,即以巴黎圣母院为中心点得两个不同地方(巴黎圣母院与广场)相切得圆。
不同得人物就围绕着这两个相切得圆运动。
然后就是小说得圆形结构,作家为我们构造了以女主角艾丝梅拉达为中心得心中得日月,以表达圆满与与谐得终极主题。
在小说人物圆形结构中,有克洛德与爱斯梅拉达得直向对照,有克洛德与圆周线上她人得环向对比,如与甘果瓦得对照,一个就是老师,一个就是学生;一个欲火炎炎,一个情薄意淡;一个贪欲不怕死,一个贪生怕死。
与弗比斯得对照。
一个就是阴沉得牧师,一个就是欢快得军人;一个代表神权,一个代表王权;一个淫欲隐蔽,一个公开放荡。
又如伽西莫多与其她人得对照。
还有人物自身得圆形对照(内在与外显得对照、过去与现在得对照)。
人物形象得圆形设置主要体现为直向、环向、横向、纵向得对照上面。
总而言之,《巴黎圣母院》有圆形得环境、圆形得情节、圆形得人物,这体现了《<克伦威尔>序》中得美学原则,展示了雨果得人道主义思想与发展得唯物主义思想观,总得表现了雨果得文学追求、美学追求与哲学追求。
4、欧亨利式结构欧亨利式结构主要体现在结局上,突然让人物得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得变化,或出其不意地揭示事性得真相,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得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增强了小说情节得生动性,形成独特得艺术魅力。
如欧亨利得《警察与赞美诗》,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她总就是背运。
当苏比受到赞美诗得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得罪名将她投入了监狱。
在所有人都认为苏比将要平安度过一生之时警察出现了并将她带上了法庭。
这就是结尾,就犹如瞧见黎明得人一下跌黑暗一般,让读者得心一揪,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
而欧·亨利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并借此深刻地反映社会善恶不分得现实。
5、倒叙式结构倒叙式结构就是先写结果,再写起因、经过得一种结构方法。
这种结构既有倒叙得往事得回叙,又有顺叙得线得延伸。
典型得如鲁迅得《祝福》,写我回到故乡鲁镇,因经历祥林嫂得死引发对她生命片断得回忆,从而将小说得主体事件一一展现出来。
开篇写我回到鲁镇,对祥林嫂得巨大变化感到诧异,不久又获悉她得死,且在祝福这样特殊得时间背景下。
这就引起了悬念,为读者留下了思考空间。
先前所见所闻得她得半生事迹得断片,至此也连成一片了。
由此开始对祥林嫂一生得回溯。
这就是一个双层结构:我回到鲁镇得所见所闻都就是以顺叙得方式展现;而祥林嫂从第一次到鲁家做女工,被婆婆掠走再嫁,丧夫丧子后第二次到鲁家做女工,直至沦为乞丐得过程都就是以倒叙得模式呈现得。
这种双层结构,一就是显得冷静客观,真切实在,让故事始终处在原始状态,同时又就是对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得新拓展,增强了小说得内容与思考张力。
6、留白式结构留白式得结构,注重得就是叙述得恰到好处,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无穷得想象空间。
典型得如最短得科幻小说,只就是如下一句话: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二、小说得现代结构小说得现代结构就是西方现代派作家探索得结果,赋予了小说更多得变化,主要有如下三种:1、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得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式得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得结构张力。
如《牲畜林》,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传奇得故事:农民朱阿得小母牛把一个德国兵引入众多牲畜藏身得密林之中,德国兵像猴子掰苞谷一样,不断地放下这个牲畜,去抓另外一个。
而朱阿举着猎枪不敢开枪,生怕误伤了牲畜&&小说得结局就是皆大欢喜得,连可怜得吉鲁米娜也获得了补偿。
小说多次使用延迟,其中较大得有如下六次:小母牛花大姐倔强地不听德国兵得使唤,反而领着她进入密林深处,使她(包括后面悄悄跟着得朱阿)鼻子被荆棘划破,双脚陷入小溪。
而朱阿则就是思前虑后,本来就双手发抖,瞄不准,现在又如此激动&&她使劲瞄准,但颤抖得双手使枪口不停地在空中转动;从山洞里跑出得一只小羊,被德国兵抓住之后,则就是声嘶力竭叫唤着。
出来恳求朱阿瞄准点得就是二位白胡子得老牧羊人。
而朱阿被恳求之后,简直给搞糊涂了,连扳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
一只火鸡更有趣,它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德国兵抓住,逗引着对方一层一层地往树上爬,最终压断树枝摔了下来,而它自己却挺着胸脯,一直保持着开屏得姿势。
来给火鸡求情得姑娘也很有趣,半带利诱半带威胁地对朱阿说话,使得朱阿羞得满面通红,手中得猎枪像烤肉得铁叉一样在眼前转动起来。
接下来出场得就是一只兔子,它圆鼓鼓得,比野兔肥实,听到响声不但不跑,反而趴在地上不动,被抓住之后吱吱乱叫,左右扭动,使德国兵不得不高举手臂,跳来跳去。
然后就是一只光秃秃没剩几根毛得母鸡。
朱阿终于要射击了,这次就是躲在她临时堆砌得掩体后面。
现在她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得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
但她还就是没射中德国兵,却全部交给了这只衰老得母鸡。
什么原因呢,还就是就是因为怕,一怕误伤那些牲畜,二怕没有打中德国兵,反被对方开枪还击。
最后就是一只凶恶得野猫,它不就是牲畜,反而算得上就是牲畜得敌人,它与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
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善良得人连手都不要弄脏。
这样得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得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得各种动物可以自由地登台表演,战争得阴影被更有生命力得与谐自然挤到一边。
截面式结构(或生活横断面结构)截面式结构,注意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得点上,在精巧得结构中展开漫长得时间与立体得无限空间。
如《半张纸》,将故事集中在一次又一次得射击上,让小说内容充满张力,从而深刻表现主题。
2、意识流结构按照心理时序来展开小说情节(实际上就是流动得思绪、意识一类),打破时间这一恒常得维度,让人物得意识在超时间得空间里任意往来。
如《墙上得斑点》,写主人公在一个普通日子得平常瞬间,抬头瞧见墙上得斑点,由此引发意识得飘逸流动,产生一系列幻觉与遐想。
主人公一会由斑点联想到钉痕、挂肖像得前任房客;一会从对斑点得疑惑联想到生命得神秘、思想得不准确性与人类得无知;一会从猜测斑点就是一个凸出得圆形联想到一座古象,进而想到忧伤、白骨与考古&&最后发现墙上得斑点不过就是一只蜗牛。
小说打破传统既定俗套,通过人物头脑中得瞬间印象与冥想、内心活动与情绪变化,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反映生活本质,揭示永恒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