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病例讨论
药物外渗个案分享
药物因素
操作因素
护理人员在穿刺时未能一针 见血,或固定不牢固,导致 针头移位引起药物外渗
Part 3 诊断和治疗过程
诊断和治疗过程
01
经过初步观察和触诊,医生判 断为药物外渗
04
随后的血液检查显示血糖和血 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02
立即停止输液,并使用生理盐 水冲洗静脉通路
03
为缓解症状,局部使用血管收 缩剂和冷敷处理
02.
此外,我们还需反思和改进现有的护理流程。例如,可以制定更加详细的观察表,对每位输液患者进行评 估和记录;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药物外渗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2
让他们了解药物外渗的风险并主动参与预防工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治疗
安全,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Part 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2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01 [
Part 7
患者反馈与满意 度调查
患者反馈与满意度调查
在张女士出院前,对张 女士进行了简短的反馈 和满意度调查
张女士表示,虽然这次 经历给她带来了一些不 适,但医护人ຫໍສະໝຸດ 的及时 处理和专业态度让她感 到安心
她也表示,通过这次经 历,她更加了解药物外 渗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以后会更加注意
Part 8
护理团队讨论与 改进
护理团队讨论与改进
此案例引起了护理团队的重视和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应进一步提高对药物外渗的认识, 加强培训和操作技能的提升
同时,建议医院管理层加强对输液设备和材料的检查与 更新,确保使用质量上乘的输液器具,从源头上降低药 物外渗的风险
Part 9 社区宣传与教育
1例多西他赛引起局部外渗的护理体会
至l 2月共使用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胃癌共计 3 o 例, 其中 1 例发生局部外渗 ,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资料 : 患者 , 男性 , 5 1 岁, 诊断 为( 胃) 溃疡型腺癌 , 于2 0 1 2年 1 2月 7日予 以多 西他赛 联合奥 沙利铂 行全身 静 脉化疗 , 化疗前一 日口服地 塞米松 7 . 5 m g , 2次/ t d , 连续 3 d 。 化疗选择右上肢前臂 头静 脉建立静 脉通路 , 予多 西他赛 6 0 r a g 加入0 . 9 %生理 盐水 2 5 0m L静脉 滴注 持续 1 h , 输液 2 5 m i n后 , 护士巡视发现 以穿刺点为 中心局部 出现 2 c m× 5 c m 的化疗药物外渗 , 患者无不适 主诉 , 立 即 回抽 渗于皮 下的药 液后拔除针头并重新选择静脉穿刺给药。 1 . 2 应急护 理措 施 : 患者 出现药 物外 渗 时, 首先 安抚好 患 者, 减轻患者恐 惧焦虑情 绪 , 取得患者理解 与配合 , 随 即请肿 瘤专科护士会诊 , 采取最有效 的护理措施。针对患者 出现局 部 渗出 , 范 围2 c m× 5 c m首先给予冰敷 4 h , 开始使用奥沙 利 铂后给予鞣酸软 膏局部外涂 , Q 6 h换药一次 , 局部抬高制 动 并密切 观察局部情 况 , 过程 中患者未 述疼痛 不适 , 2 4 h后 范 围缩小 为 2 c m× 2 c m, 5 d后患 者前臂外 渗处皮 肤无红 、 肿, 疼痛 , 恢复如初 。 2 护理体会 2 . 1 建立 良好静脉通路 : 在给 患者使用 多西 他赛 化疗药 物 静 脉穿刺时最好 选择避开关节部位 的粗直 、 弹性好 的静 脉穿 刺, 尽量不选择手背静脉及下肢静脉穿刺。切忌连续 多次使 用 同一路静脉 , 以及在上 次静脉 的穿刺点下方 进行 穿刺 , 以 保 证静脉进行 自身修复的时间 , 避免外渗。 2 . 2 加强沟通 , 减 少护 患纠纷川 : 使用 多西 他赛 化疗药物前 要向患者详细介绍其 目的及 注意事项 , 教会患者输 液肢体保 护, 积极做好化疗前的解释工作及化疗中的交流 , 使患者及家 属能主动参与护理 活动 , 减少因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纠纷。 2 . 3 选择最佳 的静 脉留置方法 : 在 给患者使用 多西他 赛药 物化疗时尽可能应用静脉 留置套管针及 P I C C管 J , 可减少 对血管刺激性 , 同时减少 因头皮针滑脱所致的外渗。静脉 留 置针具有费用低廉且柔 韧性好 , 使化疗 药不易 渗出血管 , 从 而降低静脉炎 、 局部组织坏死发生率 ; 特别是 P I C C管 可长时 间置于静脉 内, 这样 既减少 了静脉穿刺 次数 , 延 长 了每次静 [ 上 接第 2 2 7页】 拇外 翻外科 手术 治疗 的历史较 漫长 , 手术 方式很 多 , 对 手术效果和并发症 的情况到 目 前仍褒贬不一 。 还在进一步 观 察 中- 4 J 。各种手术方法均有其适应证及禁忌证 , 也存在 不 同程度 的并发症 , 术前综合 考虑骨性 因素及软 组织 因索 , 根 据症状 , 年龄 、 影像学表现 , 采 取个体化手术方案 。 参考文献
1例深静脉置管大量化疗药物外渗临床观察与护理
1例深静脉置管大量化疗药物外渗临床观察与护理总结1例深静脉置管大量化疗外渗的处理及护理经验。
护理要点是及时给予局部封闭和局部冰敷,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变化,做好对症护理。
本例患者经临床联合处理及护理,坏死组织结痂脱落,未造成废用性萎缩,关节活动正常。
标签:化疗外渗;深静脉置管;护理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手段,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命。
目前使用的化疗药物多为化学或生物碱制剂[1],刺激性强,长期反复注射容易造成静脉炎及临近组织的红肿、疼痛、糜烂、溃疡,针对上述并发症以及患者自身经济条件,临床上多采用深部静脉置管,不仅减轻了患者输液保护血管的负担,同时也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受到患者及护士的普遍认可,但是深静脉置管一旦发生药物外渗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副作用也相对较重[2],现就1例深静脉置管处大量化疗药物外渗的紧急处理方法[3]及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因右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术后入院行第五次化疗,患者带管入院,已从左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处行化疗四个周期(T-AC),此次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无化疗禁忌症,给予锁骨下置管处换药,正压冲洗,封管等各项护理措施后给予环磷酰胺(C)80 mg,表阿霉素(A)100 mg经锁骨下深静脉处化疗。
化疗前常规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血管,确定输液通畅后遵医嘱输注奥诺先(右丙亚胺)拮抗剂,以保护心脏,拮抗表阿霉素对心脏的毒性,之后滴注化疗药物表阿霉素,在输入表阿霉素10 min后,患者忽然左侧胸背部疼痛,伴胸闷、出汗,值班护士迅速观察置管处,发现导管已经脱出2/3(正常是14~16 cm)。
随即考虑为化疗药物渗漏,渗漏范围直径达8 cm,后经及时正确处理及细心护理,未引起局部渗出性溃烂等严重并发症。
2处理及救护措施2.1立即停止化疗药的滴入,从置管处回抽渗漏于皮下的化疗药物,直至抽出血液后,给予地塞米松10 mg,生理盐水10ml皮下推注,切勿直接拔出导管[4]。
化疗药物外渗原因分析及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原因分析及处理摘要】目的:分析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对肿瘤患者造成的损伤。
方法:从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肿瘤患者中选取20例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分析发生外渗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观察处理后的效果。
结果:引起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护理操作因素、患者因素及其他因素,20例患者经处理后症状缓解,其中13例出现水疱的患者经冷热敷和拮抗剂治疗后局部红肿、水疱消失,疼痛缓解,4例发生溃疡的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创面愈合,3例伴有静脉炎的患者经处理后炎症消失。
结论:引起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有多方面,应加强预防,若发生药物外渗,应及时处理,避免化疗药物对患者的进一步伤害,并分析原因,尽量减少外渗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原因分析;处理【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294-02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上应用广泛。
化疗药物多为化学或生物碱制剂,其中大部分具有腐蚀性和一定的毒性[1],一旦发生外渗,将会对渗漏部位造成极大损伤,引起红肿、疼痛、局部组织坏死、溃疡等,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肌腱坏死,导致残疾,因此,分析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进行处理,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以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化疗药物外渗原因,并提出处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例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4~72岁,平均(49.34±2.18)岁,外渗部位包括手背、外踝、足背、前臂。
外渗的化疗药物主要有紫杉醇、5-FU、阿霉素、诺维本、丝裂霉素、吡喃阿霉素、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多柔比星、氟尿嘧啶、环磷酰胺、VP-16等。
20例患者外渗部位均出现红肿,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其中13例出现水疱,3例患者发生静脉炎,4例发生溃疡。
药物外渗案例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药物外渗案例分析与预防”。
药物外渗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加强药物外渗的预防和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案例介绍以下是一起药物外渗的典型案例:患者,男,45岁,因患有肺癌,正在接受化疗。
在化疗过程中,护士在进行静脉注射时,不慎将化疗药物注入了患者的皮下组织,导致患者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并伴有明显的灼热感。
经过及时处理,患者的症状得到了缓解,但局部皮肤仍然出现色素沉着。
二、案例分析1. 原因分析(1)护士操作不规范:在静脉注射过程中,护士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导致药物注入了皮下组织。
(2)患者血管条件差:患者长期化疗,血管条件较差,护士在穿刺过程中未能一次性成功。
(3)护士对药物特性认识不足:护士对化疗药物的刺激性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
2. 处理措施(1)立即停止注射,拔除留置针,局部消毒。
(2)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3)使用水胶体敷料进行局部敷贴,缓解疼痛和肿胀。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抗过敏、抗感染等治疗。
三、预防措施1. 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对药物特性的认识,规范操作流程,降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
2. 评估患者血管状况:在穿刺前,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血管。
3. 选择合适的注射工具:根据患者的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注射工具,如留置针、注射针等。
4. 加强巡视:在注射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外渗问题。
5. 建立药物外渗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药物外渗,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提高应对能力。
四、总结药物外渗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不良事件,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护理质量。
通过分析案例,我们认识到预防药物外渗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加强责任心,确保患者安全。
谢谢大家!。
化疗药物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探讨
功 能主治 相 近 的3~4 种 中成药 。如跌 打损 伤患 者 的
内皮损伤。临床常用 的3 类化疗药物外渗会造成 内皮不 同程度的损伤 为①发泡性化疗药物 。渗漏后短时间 内即可发生红 、肿 、热 、痛,甚至皮肤及组织坏死 ,也 可 导 致永 久 性 溃烂 。 主要 有蓖 环类 ( 阿霉 素 、表 阿 霉素 等 )、植 物 碱类 ( 长春 新 碱 、长 春地 辛等 )、抗 生 素类 ( 丝 裂 霉素 、柔 红 霉 素等 )、氮 芥 、美 登素 等 。② 刺激 性 化 疗 药物 。可 引起 灼伤 或轻 度 炎症 和 疼痛 ,导致 皮下 及组织坏死 。如氮烯咪胺 、足叶乙甙 、链脲霉素等。③ 非刺激性药物 。对皮肤及组织无 明显发泡或刺激。如吉 西他滨 、环磷酰胺、铂类环等 ,但也应引起注意。 患者 因素 。① 血管条件 。肿瘤 患者经常采集 血标 本或长期静脉注射 、反复大剂量化疔 ,均可使血管壁变 薄 、血 管脆 性 增加 或 弹性 下 降 。血 管栓 塞 、腋 窝 淋 巴结 清 扫术 后 、肿 瘤压 迫 、上 腔 静脉 压 迫征 等 引起 上游 血 管 阻力增加。如果外周静脉化疗可能会 出现外渗 。老年患 者 由 于生 理性 退 化 ,静 脉 脆 弱 ;部 分 & J L 患 者 血 管 壁 薄 ,通透f 生 大 ,都增加了外渗的可能 。②其他因素。 患者不合作而穿破血管 、活动度过大而针头滑脱 、患者 存在沟通障碍 、血小板过少 、静脉注射部位弯 曲等均可
实用中 医药杂志 2 0 1 5 年8 月 第3 1 卷8 期 ( 总第2 7 1 期)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T I C A L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 量
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怀化市肿瘤医院怀化418000)1临床资料2008年5月-2012年5月发生53例化疗药物外渗病例,其中阿霉素2例、长春新碱3例、诺维本1例、丝裂霉素2例、紫杉醇5例、5-FU 30例、DDP 6例、CTX 4例。
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8-78岁,平均57.25岁,外渗部位有手背、前臂、足背、外踝。
2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2.1护理人员因素2.1.1护士的专业培训未到位护士的专科知识缺乏,不了解化疗药物的性质,对化疗药物外渗的后果不引起高度重视。
对于执行化疗药物这类高风险的技术未有预见性,注射强刺激性化疗药物未由穿刺技术好的护士执行。
化疗前未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地宣教与沟通工作。
2.1.2护士的工作责任心不强护士给予化疗药物前未检查是否有回血、没有确认针头是否在血管内就机械的给药,输注过程中巡视不够,观察不够仔细,对于强刺激性的化疗药物未守护在床旁。
护士的交接班工作未做好。
交接班时未认真地交接注射部位,查看有无局部的红肿、疼痛不适及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
有带教老师未在旁监督而由学生单独操作。
2.1.3护士操作不当治疗操作中各种穿刺损伤是造成临床上化疗药物渗漏的最主要原因,穿刺技术不熟练造成血管多部位的反复受损,针头未完全进入血管或刺破血管;血管选择不当,选择的血管已有多个结节瘢痕,脆性差、弹性差,有粘连,虽然穿刺成功,却很容易渗出药物;拔针后,针眼压迫方法不正确或不准确,压迫时间少于3-5分钟,均易出现淤血肿胀;针头位置固定不当,引起针头中途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给药方法不当给药前后未用生理盐水冲注,未检查回血等[1]。
2.1.4护士对化疗药物渗漏处理不当由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当出现化疗药物外渗后未及时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
2.2药物因素常用的抗癌药物按外渗引起组织损害的程度不同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腐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组织发疱甚至坏死。
此类药物有:柔红霉素、阿霉素、表柔比星、氮芥、丝裂霉素、长春新碱、诺维本等;第二类是刺激性药物,能引起注射部位或静脉径路疼痛,可有局部炎症反应、静脉炎、局部过敏反应等。
输液外渗不良事件讨论发言稿范文
输液外渗不良事件讨论发言稿范文英文回答:I would like to discuss the adverse event of extravasation dur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Extravasation occurs when the infused fluid leaks from the vein into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causing potential damage and complications. This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address as it can lead to severe consequences if not managed properly.Firstly, it is crucial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be vigilant and attentive dur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intravenous therapy. They should closely monitor the infusion site for any signs of extravasation, such as swelling, pain, or redness. Prompt recognition of extravasation is essential to prevent further damage.Secondly, proper technique and equipment should be utilized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extravasation. This includes using an appropriate-sized catheter, securing thecatheter properly, and ensuring a steady flow of the infusion. Additionall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should be knowledgeable about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medication or solution being infused to avoid any adverse reactions.Furthermore, early intervention is key in managing extravasation. If extravasation is suspected, the infusion should be stopped immediately. Th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should assess the extent of the extravasation and take appropriate actions, such as applying cold compresses, elevating the affected limb, or administering antidotes if necessary.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atient is crucial during this process to ensur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In addition,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should provide proper education to patients and their caregivers about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extravasation. This empowers them to recognize and report any abnormalities promptly. Patients should also be encouraged to inform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bout any discomfort or pain they experience during the infusion.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managing extravasation, let me share an example. Imagine a patient receiving chemotherapy through an intravenous infusion. Due to improper technique, extravasation occurs, and the chemotherapy medication leaks into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If not managed promptly, this could lead to severe tissue damage and complications, potentially impacting thepatient's treatment and recovery.中文回答:我想讨论一下输液外渗不良事件。
化疗药物发生外渗反应的处理及体会
化疗药物发生外渗反应的处理及体会摘要:恶性肿瘤的发生已成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化疗又是治疗肿瘤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其局部的毒性反应,给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了很大痛苦。
大多数的化疗药物是由静脉给药,具有刺激性的化疗药可致皮肤毒性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静脉炎或组织溃烂、坏死等。
因此,在使用化疗药物前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掌握出现外渗反应的应急程序。
现将化疗药物发生外渗后的处理及体会汇报如下。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及体会chemotherapy medicine to have exosmosis response processing and experiencehu yunyan wu qingqingabstract:the m alignant tumor occurrence has become the tendency which rises year by year,but the chemotherapy also is treats the tumor essential one method.its partial toxicity responded that,for patient s physiology,the psychology has created the very big pain.the majority chemotherapy medicine is gives the medicine by the vein,has the irritant chemotherapy medicine to be possible to send the skin toxicity to respond,displays for the varying degree phlebitis or the organization fester,necrosis and so on.therefore,should take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 in front of the usechemotherapy medicine,grasping appears the exosmosis response the emergency procedure.after presently has the chemotherapy medicine exosmosis processing and the experience report as follows.keywords:chemotherapy medicine exosmosis processing and the experience【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62-02恶性肿瘤的发生已成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化疗又是治疗肿瘤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的分析与处理
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的分析与处理【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性损伤的分析与处理。
方法对58例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损伤进行分析并不同程度的处理。
结果58例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损伤,经过各种不同的治疗与护理,坏死的18例中,经换药等处理,仅留有瘢痕,其余全部恢复到正常组织。
结论对于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损伤,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建立层层护理监控网,发现漏渗及时处理,是预防的关键。
【关键词】化疗药物;渗漏损伤;处理化疗药物是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手段之一,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且毒副作用较大,药物一旦渗漏于皮下,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引起周围组织的坏死,功能障碍。
因此,对于进行化疗药物治疗的患者首先从预防的角度进行护理,是有效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共发生了渗漏性损伤58例,通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自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5 482例化疗患者,发生58例渗漏性损伤,发生率为1.05%,其中男48例,女1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5岁。
2 化疗药物渗漏原因分析2.1 药理学原因强刺激性化疗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血管内,超过其缓冲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受伤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到刺激。
静滴化疗药物对血管内膜刺激,也易发生静脉炎。
药物原因15例,占25.8%。
2.2 技术原因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皮,是造成渗漏的主要原因。
针头位置不当,不能正确判断渗漏的早期表现,延误处理时机。
技术原因30例,占51.7%。
2.3 穿刺部位肘窝、手腕关节处感觉迟钝,如有渗漏早期不易被发现,易损伤血管神经,严重者引起肌腱挛缩;指间小静脉管壁薄,耐受性差,易渗出;下肢静脉注射易栓塞,不适合做化疗用。
2.4 自身原因因个体差异,对化疗药物局部过敏,血管通透性增加,渗漏明显。
老年人由于血管脆性增加,易渗漏;患者不了解化疗药物的毒性,对渗漏损伤知识缺乏,不知道外渗的危险及后果,不向护士报告,失去了早期处理的机会。
化疗药物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
化疗药物外渗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目的探讨化疗药液外渗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减少外渗的发生。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的857例化疗出院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857例中化疗药液外渗的有72例次,外渗率为8.4%。
手背穿刺外渗率20.83%,手腕穿刺外渗率44.44%,肘窝处穿刺外渗率31.94%,其他穿刺外渗率2.79%;首次化疗占9.87%,重复穿刺占9.55%;输液瓶次>5占8.39%及用铂类药物占11.37%;发疱药物占10.69%,非发疱药物占4.43%。
穿刺部位、解剖因素、生理因素、输液时间、药物刺激强度等都是引起化疗药液外渗的原因。
结论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做好知识宣教、缩短输液时间及合理安排输液顺序等都可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extravasation of chemotherapy drugs,nursing intervention,reduce the extravasation. Methods Using the retrospective method,on the 2009 January to 2012 year in January 857 cases of chemotherapy for discharged patients difference statistics. Results In 857 cases of chemotherapy drugs extravasation in 72 cases,extravasation rate was 8.4%;the rate of puncture extravasation was 20.83%;wrist piercing extravasation rate was 44.44%;fossa cubitalis place puncture extravasation rate was 31.94%;other puncture extravasation rate was 2.79%;the initial chemotherapy was 9.87%;repeated puncture accounted was 9.55%;the transfusion bottle >5 accounted was 8.39% and platinum drugs accounted was 11.37%. Blistering drug accounted was 10.69%;a blistering drug accounted was 4.43%. Conclusion the puncture site,anatomical factors,physiological factors,the duration of the infusion,drug stimulation intensity and so on is caused by chemotherapy medicine exosmosis reasons. Experience of selection of suitable puncture site,improve the venipuncture technique,good education,shorten the infusion time and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infusion sequence can reduce chemotherapeutic drugs extravasation.[Key words] Chemotherapeutic drugs;Extravasation;Nursing intervention 化療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1]。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作者:严明华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386-01【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方法采用一般方法、局部封闭和冰敷相结合的措施。
结果三者合用能产生较长时间的良性刺激,疗效高、见效快,达到了及时解除患者痛苦减轻对局部组织的损害,将护理意外风险降到最低。
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原因,不断的学习,总结经验。
【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护理;冷敷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是肿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化疗药物种类越来越多,其毒副作用也不尽相同。
护士在应用静脉途径给患者进行化疗时,虽然能认识到不同于普通输液而加以重视,但因化疗药物大多数对血管有较强的刺激性,加之肿瘤患者化疗治疗疗程较长,随着化疗周期的推移,患者血管的弹性越来越差,渗透性越来越高,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极少数化疗药物外渗[1],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局部组织的疼痛和坏死,甚至经久不愈。
我科自2010年~2011年10月以来采用外渗部位药物封闭与冰敷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化疗药物外渗118例,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8例患者,其中男68例,女50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6岁。
平均52岁,其中乳腺癌25例,胃癌70例,结肠癌18例,恶性淋巴瘤5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
其中紫衫醇15例,应用奥沙利铂18例,顺铂30例,5-氟脲嘧啶42例,多西他赛8例。
非技术性药物外渗5例。
注射部位:上肢静脉滴注92例,下肢静脉滴注26例。
1.2 临床表现1.2.1 在输液过程中常表现为沿血管走行烧灼样疼痛或局部肿胀。
1.2.2 外渗注射部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炎性反应,如处理不及时或未加处理严重出现大水泡及簇泡疹,随后出现局部紫斑溃疡、坏死。
1.2.3 紫色红斑坚硬,烧灼样疼痛,皮下组织受累,并活动受限。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 分析
法律、法规!!!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注射造 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 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静脉治疗已成为临床最常见、最普遍的治疗
几乎横跨所有的临床科室,在我国85%的 护士用于输液时间>75%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
2、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3、必要时科护士长邀请医师、药剂师、护理专家会诊。 4、根据外渗药液不同给予拮抗剂进行局部处理,根据需要进行封闭。 5、药液外渗24小时内用25%硫酸镁冷湿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
织扩散。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
6、药液外渗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液的吸收。 7 、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避免局部受压,做好护理纪录。 8、护士长填写药物外渗报告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护理部,一份科室保存。 9、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此处放神经内科发生的两例输液渗漏照片,大致情况。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临床致渗漏性外渗损伤的药物种类
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1、解剖因素: 高龄、恶病质、反复多次使用外周静脉化疗或输入其他刺
激性强的液体(如甘露醇等)导致血管脆性增大、管腔变小或 血流减慢,如果将药物注入这些静脉,则引局部药物浓度升高 ,诱发外渗。 2.病理因素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各种原因引起的淋巴回流障碍(如乳 腺癌手术后患肢),采用患肢给药,容易发生药物外渗。 3.环境因素
寒冷气候会导致静脉收缩,因此在注入药物前应将室温控制 在22℃~24℃并注意局部保暖,使血管扩张后再使用细胞毒性药 物,在注药过程中也应注意保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 10%葡萄糖 5%氨基酸 0.9%氯化钠 3%氯化钠 甘露醇
渗透压 500 500 308 1030 1098
讨论: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的 定义
定义: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由
于各种原因渗漏到皮下组织中,使注射部位出现疼痛
/肿胀/红斑,此时检查静脉通路应无回血
讨论1:化疗药物渗漏
出院后第二次 换药 (第27天)
发疱剂及强刺激性药物相关知识
发疱剂 抗肿瘤药物
PH<4(强酸)L (高危)
50%葡萄糖
多巴胺
多巴胺
10%氯化钾
50%葡萄糖
盐酸多巴酚胺
10%葡萄糖酸钙
钙剂
胺碘酮
去甲肾上腺素
原因:药物PH值、渗透压及药液本身理化特性对血管及组织产生强烈刺激。
护理病例讨论
汇报人:汪丽利
汇报时间:2018 年12月12日
目录
病例导入 讨论1:化疗药物外渗的 发讨生论原2:因化疗药物外渗的 应讨急论处3:理化疗药物外渗的 预防措施
马** 女 恶性肿瘤
2016-4-5,于 简阳市中医院 行“右侧乳腺 癌根治术”, 术后行6程CF 方案全身化疗。
2017-9-20,开 始予AC方案4程 化疗,序贯多西 4程化疗。
从14 开始 科室天予消毒+
碘伏湿敷, 地米湿敷
湿疹加重 (周围)+重
组牛碱性成
纤维细胞生
长因子外用
凝胶(破溃
处)
第20 天
同上 处理
0 8
第3 湿热敷+封
天
闭针
+红外线
第1 天
发现外渗,停止输液,回 抽拔针,打封闭,并用25% 硫酸镁+地米+维生素C加入
出院后护理
出院后第一次 换药: (第23天)
2018-11-08患者静脉 输注化疗药期间出现 化疗药物外渗,发现 时皮肤红、肿、痛。
门诊予水胶贴 贴于患处
皮肤出现破溃, 湿疹。门诊予 2%碘伏湿敷 第10
天
第1112天
皮肤出现发烫, 发硬,穿刺处红 第7 晕下泛白,门诊 天 予2%碘伏湿敷
湿热敷+红外 第5 线+封闭针 天
第13 天
门诊予2%
参考文献:
应用硫酸镁湿敷膜,具体内容和
方法如下: (1)在穿刺点上
1cm处(远离穿刺点,避免硫酸
镁药液 由针眼渗入皮下),沿血
管走向连续贴敷硫酸镁湿敷膜 3-
6 贴,上面贴敷保鲜膜或塑料薄
膜,四周宽度大于硫酸镁湿敷 膜
1
cm,四周用透气胶布粘
贴封严,不漏空气,避免硫酸镁
蒸 发过快,至静脉输液结束,干
含胆甾烷
衍生物茄
碱、龙葵
[1] 吕巨智,染 和,姜建初,等.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及保健价值[J].中国 食物与营养,2009,(3):51-52.
碱维和生 [2] 靳 梅,杨东艳,王 戬,等.马玲薯的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J].云南 中医中药杂志,2003,24(6):15.
[3] 李 丽.马铃薯湿敷治疗局部药物渗漏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 医学杂志,2010,9(1):68-69. [4]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72-973. [5]罗春华 .马铃薯外敷与硫酸镁湿敷治疗输液外渗Meta分析[J]护理教育,2018.3.18.154-155
病例导 入
46岁
既往现病 史
诊断:乳腺
2017-8-7,CT 提示术区胸壁 局部增厚,右 侧腋窝淋巴结 增大,予卡培 他滨姑息化疗。 入院前4+月,右侧胸 壁皮肤出现红色硬结, 并出现破溃,活检明 确复发转移,于3程 NP方案化疗,现求进 一步治疗,于10月30
治疗经过
2018-11-01患者在局 麻下行了无名动脉灌 注化疗术,固定血管 鞘及导管,返回病房 予长春瑞滨,顺铂灌 注化疗。
燥后弃掉,温水擦净皮肤。
(2)化疗结束后,按压穿刺点片
刻,1 小时后,以穿刺点 为中心
周围贴敷硫酸镁湿敷膜,方法同
上。
(3)必要时,用于化疗药的每根
血管每日湿敷 2 次,连续 湿敷
3-5 天。
马铃薯来帮忙
马铃薯主要成份:胡萝
其具有抗感染、活血、消
卜素、维生素、淀粉、
肿、止痛的 功效。马铃
茄碱及块茎葛素等, 尤
讨论3: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血管和 通路
后果:引起组织坏死,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引起功能障碍。
PH值的范围
血液正常PH值为:7.35-7.45。 <7.0为酸性,<4.1为强酸性; >9.0为强碱性;超过正常范围均
会损伤静脉内膜。
渗透压相关概念
1、渗透压单位:毫渗透分子量/升(简称: 毫渗量/升)(mosm/L)
1 mosm/L即每升溶液中含有1毫克分子 量(mm)的溶质所产生的对水的吸引力。
的原因
血管因 素: 弹性差 血流慢 血管细
护士自身 素质: 责任心 专业知识 巡视观察 处理果断。
药物因 素: PH值 渗透压 药物浓 度
操作因素: 技术不熟 练 针头固定 不当
其他: 输液量大 患者配合 度
讨论2:化疗药外渗的
处理
发现化疗药物 外渗
立即停止 输液,回 抽,拔针
护士发现
穿刺点红,
肿;患者
血浆渗透压为240-340 mosm/L,280 mosm/L是等渗标准线。
2、渗透压危险分度 高危>600 mosm/L(24小时内造成化学
性静脉炎) 中度危险400-600 mosm/L
常用药液渗透压值
药物 5%葡萄糖 20%脂肪乳 50%葡萄糖 10%氯化钾 5%碳酸氢钠
渗透压 250 300 2526 2666 1190
薯所含纤 维素细嫩,能
其以胡萝卜素、VB1、
阻止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
VB2、VE、VC和 钾等6种
血管紧张素II,使具有血
成份最为突出[1].
管 活性作用的血管紧张
素II的水平下降,舒张周
0
围血管,有利于水 肿的
1
吸收[2].
马铃薯内含大 量淀粉,具有 高渗作用,加 速了水肿的消 退[3]。
0 3
马铃薯内
自诉疼痛
报告护士长, 医生
评估外渗情 况
面积,红肿 程度,估计
渗漏量
填写《护理 不良事件报 告单》,上 报护理部, 科室讨论, 整改
观察病情变 化,心里护 理,班班交 接
50%硫酸镁湿热 敷
打封闭针, 抬高,制 动
注意浓度, 热敷/冷
敷
利多卡因+地 塞米松(连续
3天)
巧用硫酸镁
硫酸镁湿敷的作用原理: 通过Mg+的透入,改善组织间隙 与细胞内的渗透压,达到局部组 织渗出液的吸收和消肿的目的, 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及周围组织 的损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