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简介

合集下载

古诗词简介

古诗词简介

古诗词简介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简洁、优美、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下面是对古诗词的简要介绍:
1. 古诗:古诗是古代文人以五言、七言等固定格式创作的诗歌形式。

它以字数的固定和平仄的押韵为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人生哲理、爱情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2. 古词:古词是以曲调为基础,用五言或七言句子写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通常与音乐结合,演唱时会有旋律和节奏。

古词以抒发情感、描写美景为主题,常用于表达爱情和离别之情。

代表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

3. 古文:古文指古代的散文作品,它以散文的形式叙述事实、抒发思想和感情。

古文包含了政治、哲学、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作品,具有较为丰富的题材。

代表作品有《论语》、《庄子》、《史记》等。

4. 古乐府:古乐府是古代的一种民歌形式,它以歌颂人民生活、表达民间情感为主题。

古乐府通常以五言或七言句子组成,采用诗歌的形式演唱,是中国古代音乐和文学的结合体。

代表作品有《木兰诗》、《长恨歌》等。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审美情趣。

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和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一至六年级古诗词汇总(作者简介、注释、古诗今译、名句赏析)

小学一至六年级古诗词汇总(作者简介、注释、古诗今译、名句赏析)

⼩学⼀⾄六年级古诗词汇总(作者简介、注释、古诗今译、名句赏析)⼀年级上1、《静夜思》唐•李⽩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作者背景】李⽩(701-762),唐代诗⼈。

字太⽩,号青莲居⼠,祖籍陇西成纪(今⽢肃天⽔附近)。

作品极富浪漫⾊【作者背景】彩,感情强烈,善⽤⽐兴、夸张的表现⼿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注释】①床:指井台。

②疑:怀疑,以为。

③举头:抬头。

④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今译】床前有明亮的⽉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

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低头思念着⾃⼰的家乡。

【古诗今译】【古诗【名句赏析】——“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平实朴素的语⾔,⽣动地表现出游⼦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氛及对⼈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语⾔明⽩,⾳韵流利⾃然,似信⼿拈来,毫不费⼒,但却含蓄深沉,引⼈深思。

2、《画》唐•王维远看⼭有⾊,近听⽔⽆声。

春去花还在,⼈来鸟不惊。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西运城)⼈,唐朝诗⼈,有“诗佛”之称。

与孟浩然合【作者简介称“王孟”。

⼀年级下3、《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背景】孟浩然(689-740),唐代诗⼈。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

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园隐逸⽣活。

和王【作者背景】维齐名,同为盛唐⼭⽔⽥园诗的代表作家。

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

注释】①春晓:春天的清晨。

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注释③闻啼鸟:听到⼩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昨夜。

⑤眠:睡觉。

【译⽂译⽂】春天的夜晚⼀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刮过风,庭院⽯阶上⼀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中华诗词的简介

中华诗词的简介

中华诗词:永恒的魅力与当代的价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历久弥新。

其节奏明快,意蕴深远,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载体。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中华诗词的简介,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

一、中华诗词的起源与特点中华诗词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实践,其最初的形态是民歌和民谣。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形式和韵律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也寄托了文人的理想和追求。

中华诗词的特点在于其音韵优美,对仗工整,寓意深远。

从形式上看,诗词具有严格的格律和韵脚,这使得其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从内容上看,诗词涵盖了广阔的生活场景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映,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家国情怀的寄托。

二、中华诗词的当代价值文化传承的价值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遗产,也是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保护和传承中华诗词对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审美能力的价值中华诗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文字精练而意蕴深远,通过欣赏和理解诗词,人们可以领略到文字的美妙和奥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促进社会和谐的价值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和传播中华诗词,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通过推广和传播中华诗词,可以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结语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诗词简介

中国古诗词简介

中国古诗词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浓郁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
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失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情感、思想,而且把民族文化传承了下来,为后世延续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

中国古诗词以古风为主,借助象征性的语言,表达出人们对事物的观
念及看法;抒发情感,借助词藻的细腻,表达出人们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
以它的艺术美学,更是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象
征着中华文化的厚重与永恒。

古诗词的源头始于唐诗宋词,它的发展涉及到七种体裁,包括长、短、联、对、双、词牌,以及古风等。

其中,唐诗为古诗词家族中经典杰作,
由帝王、文人、士大夫等创作,以丰富多彩的语言,抒发出正反哀乐,把
历代社会文化和制度发展的变迁尽收集而成,与读者共享审美乐趣,历久
弥新,至今仍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诗词背景介绍

诗词背景介绍

诗词背景介绍《题临安邸》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作者简介】林升,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

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孝宗朝(1163—1189),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名诗有《题临安邸》。

古诗今译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方休,暖风把游人熏得陶醉,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名句赏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024版第26课《诗词五首

2024版第26课《诗词五首

杜甫
白居易
诗歌语言平易近人,内容通俗易懂, 反映了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代表作 有《琵琶行》、《长恨歌》等。
被誉为“诗圣”,其诗歌沉郁、深刻, 关注现实和民生疾苦。代表作有《春 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本课所选五首诗词简介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豪放的笔触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酒神的赞美。诗中运用大量 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个性和创造力的追求。
象征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将行路难比作人生的艰 难险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和感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现实主义描绘
现实主义描绘
通过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作 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艺术特色
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自然,刻画生动逼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如何践行这些价值观
01
仁爱之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会关心他人,尊重生命,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尽自己
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02
中庸之道
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各种挑战时,我会保持平和的心态,寻求平衡和
谐的方式,避免走极端或偏激。
03
礼制观念
在社会生活中,我会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春望》
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春天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民生疾苦 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诗中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琵琶行》
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描述一位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的黑暗和 人民的苦难。诗中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 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古诗词简介

古诗词简介

古诗词简介1、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送别诗常见意象 (1)时间意象:日暮、月夜、清晨、秋 (2)空间意象:长亭、劳劳亭、南浦、渡口、古道、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

(3)具体物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西风、美酒、芳草、笛声、烟波、浮云、鸿雁、子规 (4)乐曲:《阳关曲》、《骊歌》、《劳歌》。

情感表达常用词:依依惜别、思念牵挂、劝勉鼓励、孤寂惆怅、表明心志。

2、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直接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哲理诗常见类型:1.即事说理——明确事件背后蕴含的哲理。

2.借景说理——明确景物自身寄寓的哲理。

3.托物说理——明确事物寄寓的哲理。

3、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1、怀人伤己2、怀古伤今3、理性反思4、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借写山水、写田园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表达的情感:1. 表现诗人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2.表现隐士生活,寄托自己的隐逸情怀,赞颂隐士的高尚品格。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情感表达常用词: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中国古代诗词派别及简介

中国古代诗词派别及简介

中国古代诗词派别及简介中国古代诗词派别主要包括乐府、骈文、绝句、律诗、唐诗、宋词、元曲等,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每个派别:1. 乐府:乐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起源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乐府以歌谣、民间曲调为基础,反映了社会生活、政治风云和民间风俗。

乐府诗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感情真挚,形式多样。

2. 骈文:骈文是指以辞章骈偶为特点的句子和篇章。

骈文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于唐代。

骈文注重辞章的对仗和平衡,风格优美、华丽。

3. 绝句:绝句是一种四行律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代。

绝句要求句子平仄相对,意境独立完整,内容丰富,思想深邃。

绝句的特点是短小精悍,意境凝练,表达力强。

4. 律诗:律诗起源于唐代,是一种按照平仄与韵律要求写作的诗歌形式。

律诗追求韵律的和谐,并要求句末字必须押韵。

律诗的特点是押韵规整,音律飘逸,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追求。

5. 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明珠,是盛唐时期(公元618年-907年)的诗歌创作的代表。

唐诗注重形式美与意境美的统一,开辟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唐诗的特点是琅琅上口、优美流畅,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和感情。

6. 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主要出现在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

宋词注重音乐性和抒情性,倾向于表现个人感情和日常生活。

宋词的特点是音调和谐、抒情自然、语言细腻。

7. 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创作于元代(公元1279年-1368年)。

元曲主要有散曲、杂剧和元杂剧等,以曲调优美、曲调与舞蹈相结合为特点,表达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古诗词知识卡片

古诗词知识卡片

古诗词知识卡片
标题:古诗词知识卡片
正文: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提供一些古诗词的知识卡片,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经典之作。

1.诗词简介:古代诗词分为诗和词两种形式,诗以句为单位,用押韵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想;词则以句为单位,多用于歌词和曲调中。

古诗词以其形式优美、意境深远而被人们所喜爱。

2.代表作品:古诗词有许多经典之作,如杜甫的《月落乌啼霜满天》,白居易的《长恨歌》,李白的《静夜思》等。

这些作品通过优雅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3.诗词的艺术特点: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如押韵、对仗、意象等。

押韵使诗词更具韵律感,对仗使句子更加平衡,意象则赋予了作品更多的意义和想象空间。

4.诗词的修养方式:欣赏古诗词不仅可以带来美的享受,还可以提升个人修养。

阅读古诗词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5.古诗词的传承与创新: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需要得到传承和创新。

现代诗人们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作,使古诗词焕发出新的魅力。

同时,通过教育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古诗词,也是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些古诗词知识卡片,希望能够增进您对古诗词的了解,激发您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妙与智慧。

古诗词简介(优质5篇)

古诗词简介(优质5篇)

古诗词简介(优质5篇)古诗词简介(1)百年春一年,四月月将圆。

客邸淹长日,归途逼暑天。

莺声时一啭,蚕事欲三眠。

节物还如旧,情怀自可怜。

作者方回简介方回(1227~1305),元朝著名诗人、诗论家。

江西诗派殿军(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

字万里,别号虚谷。

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

宋景定进士,知严州。

降元,授建德路总管。

后罢官,往来杭歙间。

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

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属浙江)知府。

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以至老死。

古诗词简介(2)立夏少半月,谷雨是今朝。

梅子酸着齿,麦穗长半腰。

天运不暂停,又将转斗杓。

无复冬裘御,重取夏扇摇。

作者滕岑简介滕岑(一一三七~一二二四),字元秀,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人。

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

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

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

有诗集,已佚。

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

滕岑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古诗词简介(3)欲知春与夏,仲吕啟朱明。

蚯蚓谁教出,王瓜自合生。

帘蚕呈(上尔下虫)样,林鸟哺雏声。

渐觉云峰好,徐徐带雨行。

作者元稹简介元稹(779年-831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

父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

25岁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

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

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

元和初,应制策第一。

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

长庆元年(821年)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

出任御史大夫、越州刺史兼浙东观察使。

大和三年(829年)为尚书左丞。

豪放派诗人诗词与简介

豪放派诗人诗词与简介

豪放派诗人诗词与简介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辛弃疾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现存词600多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68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岳飞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第一章中国诗词简介 优质课件

第一章中国诗词简介 优质课件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渡玉关
• 此诗何止赞左文襄公一人哉!
• 杨昌浚(1826-1897)字石泉,号镜涵,别 号壶天老人,以错判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件 和替左宗棠办理收复新疆的后勤闻名。官 至浙江巡抚、陕甘总督,闽浙总督。去世 后,清政府诰赠其为太子太傅.。《清史 稿·杨昌浚传》评价其为“性和撰,而务为 姑息”。

临江仙 苏轼
•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 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 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定风波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灵隐寺
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 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借指飞来峰。
• 岧峣,山势高峻貌;冠一“郁”字,见其高耸而 又俱有葱茏之美。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
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 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
兜零夕解,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
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 《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在杭州创制。始见《乐章集》,入“仙吕调”。一百零七 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亦有于过片二字增一韵者。
• 龙宫,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经说法,这里借指灵 隐寺。寂寥,佛家以“清静”为本,冠一“锁” 字,更见佛殿的肃穆空寂。

毛泽东诗词简介

毛泽东诗词简介

毛泽东诗词简介毛泽东诗词正是运用这样的世界观分析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光辉的典范。

比如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战胜敌人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他对群众力量无比信任的群众观点的强烈表现。

相信群众,热爱群众的思想,就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之中。

毛泽东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就是说,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

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人类社会同样是如此。

沧海与桑田总是更迭着的,新生也总是战胜腐朽。

正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

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等等。

在那月没星沉,夜色如磐的日子里,这种革命理想曾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人民前进的道路;在那电闪雷鸣、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这种革命理想曾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人民向黑暗、腐朽的势力冲击;在那硝烟迷漫、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革命理想像嘹亮的号角,鼓舞着人民去奋勇杀敌;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个革命理想则像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着人民去乘风破浪,锐意改革,创造奇迹。

毛泽东1928年在井冈山创作的《西江月·井冈山》,连同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清平乐·会昌》等九篇精品构成了一组气势雄伟,笔力千钧的井冈山道路的胜利凯歌。

中国诗词简介

中国诗词简介

中国诗词简介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

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

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白话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但“诗词”连称时一般指旧体格律诗、词。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继承和发展它传统形式中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

因此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

词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赋》。

注:“词”与“辞”在“言词”这个上是同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

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词”后来又逐渐按一定的曲调来填写,即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发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来以这种形式填词,便逐渐成为一种词牌。

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词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

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

诗后人奉为经典;楚辞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达、比兴手法的完整运用,影响后代诗歌创作,形成创作传统。

李白诗词鉴赏及简介

李白诗词鉴赏及简介

李白诗词鉴赏及简介【将进酒】唐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倾耳听一作: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不足贵一作:何足贵;不复醒一作:不愿醒/不用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古来一作:自古;惟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所以)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注释】⑴将进酒:属旧题。

将(qiāng):请。

⑵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⑶高堂:高堂:房屋的正室厅堂。

一说指父母。

一作“床头”。

青丝:喻柔软的黑发。

一作“青云”。

成雪:一作“如雪”。

⑷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红楼梦诗词简介

红楼梦诗词简介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的诗词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常常被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情感和命运。

《红楼梦》中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情感和哲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贾宝玉的《红豆词》:“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这首词表现了宝玉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成为小说中经典的抒情篇章。

另外,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诗词作品,如林黛玉的《葬花吟》:“桃花扇底江南水,青春易老天难留。

”这首词表现了黛玉对青春流逝的哀叹和对爱情的渴望。

总之,《红楼梦》中的诗词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仅表现了人物性格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
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
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1诗
2词
3诗词文章
诗词
1诗
1、概述
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诗词图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

(诗中有戏剧,戏剧中有诗)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

常说的诗又指《诗经》。

《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

中国古代把不合乐
的叫“诗”,合乐的叫“歌”。

统称为诗歌。

按故事情节又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韵律,分为格律诗和自
由诗。

2、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
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实际上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集中地反映社会
生活、第二.抒情言志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第四、语言的音乐美。

诗歌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

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

3、格式
1、五绝:仄起平起
2、五律:仄起平起
3、七绝:仄起平起
4、七律:仄起平起
2词
1、概述
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赋》。

注:“词”与“辞”在“言词”这个上是同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

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词”
后来又逐渐按一定的曲调来填写,即词牌;如“满江红”“蝶恋花”“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它由曲名发
展而成,例如“西江月”原本是唐朝教坊展柜唱的曲名,后来以这种形式填词,便逐渐成为一种词牌。

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词分为小令(58字内),
中调(59~90字),大调亦称长调(91字以上)。

词一般分上下两阕也称之为“片”。

诗后人奉为经典;楚辞以其忠君意志的一再表达、比兴手法的完整运用,影响后代诗歌创作,形成创作传统。

《诗经》与《楚辞》因此也时常被认作古代诗歌将源头追溯到《诗经》与《楚辞》。

2、特点
词是合乐的歌词,所配合的音乐是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

由于这种文体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

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回忆江南风物生活。

但后人依据《忆江南》这个词牌填词时,仅取其曲调,而内容不必与江南有关。

这样一来,词牌仅仅表示一种曲调而已,于是有的词人就在词牌之下另注明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