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图典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优秀课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优秀课件
古代是把天象的变化和人事的吉凶联系 到一起的。如日食是上帝对当政者的警告。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练习1:查找资料,解释下面句中画线部分
(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诗) 参指西方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方苍龙七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二十八宿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 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 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每宿包含若干恒星。古 人还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 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二十八宿的名称,按东北西南分别为: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àng氐dǐ房心尾箕jī;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kuí娄胃昴mǎo毕觜zuǐ参shēn;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梳理古代文化常识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联系文本,挑选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代 文化的认知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中国古 代文化 常识》P PT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共60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共60页
龙虫并雕斋
王力先生书斋名。“雕龙”(文心雕龙)“雕虫” 都是古代的典故,战国时,齐人驺奭记录了
邹衍谈天文之术而成文,人们称他为“雕龙 奭”,后来指善于写大文章。“雕虫”是雕虫 小技,出自扬雄《法言·吾子》“童子雕虫篆 刻”,后来指微不足道的小文章。王力先生引 用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大事小事两样都干。雕 虫虽是小计,但要真正做好,也绝非易事。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 “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 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 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 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 萸少一人”的诗句。
礼仪 制度
之 礼仪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 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举行, 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 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奸臣秦桧谥号为缪丑——恶谥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例子: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 例子:柳河东、王临川、康南海 7.称郡望 例子:韩昌黎
姓名 字号
800多年来,秦桧其人在历史上一直 是人们加以深谴的对象。被“誉为”中 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庆父、赵高、梁 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 嵩、魏忠贤、和珅)之一。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 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 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 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 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 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 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 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 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 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共41页PPT

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共41页PPT

古代文化常识
咸阳师院附中 蔡群发
地区名
天文 地理
之 地理
江表、江东、江南、 江北、江左、江右
河内、河外、河东、 河西、河南、河北
山西、山东
关中、关内、关外
政区名
天文 地理
之 地理
九州:冀、兖、青、徐、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荆、豫、梁、雍
郡(秦)
国(汉)
道(唐)
路(宋)
省(元)
县(秦)
返回
纪年 纪时
之 纪年
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 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 戌亥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 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 申酉戌亥子丑 寅卯辰巳 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 午未申酉戌亥 子丑寅卯 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 辰巳午未申酉 戌亥子丑 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 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C.官吏的自谦:
下官、末官、小吏等
D.读书人的自谦:
小生、晚辈、晚生、不才、不佞、不肖等
E.称自己一方:
家~ 舍~
(2)敬称
对对方用敬称: 令、尊、贤、仁
姓名 字号
例子:唐太宗、元世祖、 洪武皇帝、乾隆皇帝
13.称庙号或年号 14.特殊称谓
A.百姓: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
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十二地支纪时法 1个时辰=2个小时
第一个时辰叫做初, 第二个时辰叫做正。 特定称谓纪时法
十夜 鸡 平 日 食 隅 日 日 晡 日 黄 人
二 时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山东:
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旳地域。
10、初阳岁: 冬至后来,立春此前。
11、禊事:
古代旳一种风俗,三月三人们到水 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12、既望:
过了望日(阴历每月十五为 望),阴历十六。
13、阴阳:
山南水北为 阳 山北水南为 阴
14、《汉书》
是我国第一部,
记载西汉旳历史,作者
纪传体断代史,
班固
乞骸骨:
古代大臣年老了祈求辞职,意为祈求赐还自 己旳身体,回家乡去。
15、有关中文旳形成,前人有所谓“六 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
当代学者以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 两种是用字法。
16、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
张贴时,、伏惟:
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达恭 敬旳习常用语。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34、《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体现他将不惜为国 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俩句是: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5、《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旳两句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8、跬步: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 步。
19、庠序:
古代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20、上林、上林苑:
皇帝游猎旳场合,在长安西, 周围三百里。
21、《后汉书》
纪传体断代史,记载
旳历史,作者
东汉
范晔
22、太学: 古代设在京城旳全国最高学府。
23、公府: 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旳公署。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知识竞赛
1、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壬、癸。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戌、亥。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完美版课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完美版课件】
名称有关的诗句,体会古人纪时的“文化韵味”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 蓉楼送辛渐》)
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初定” (《孔雀东南飞》)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
楼》) 更定:“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
纪年
•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 帝王年号纪年法 • 天干地支纪年法 • 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567890123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公元与干支两种纪年法之间的转换: 如1840年, 末位定天干:1840——0——庚 除以12的余数定地支:1840/12余4——子 所以1840年是庚子年。请推算一下2011年是什么年?
“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 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 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4)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 《马嵬》)
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一年一 会,不如他们长相厮守。而因史禄山叛乱逃离长安的 唐玄宗,却在马嵬坡被禁卫军逼迫,缢死杨贵妃。
欧洲人将璀璨的星空想象成十二个 美妙星座,而拥有超群智慧的中国人 不但将满天繁星分成四大类(“四象”), 而且将它们与广阔的疆域联系起来, 发明出独特的名词——“分野”。
(一)五纬与七政
古人把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金木水火 土合起来称为五纬。 《史记•天官书》: “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 为七政或七曜。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图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图:1)农业:①木石骨器、耒耜 ②土地制度:井田制 2)手工业:①青铜 ②丝织 ③官营 3)商业:职业商人出现经济: 3.西周(镐京) 政治: 1)分封制:①含义 ②对象③义务 ④等级序列 ⑤作用 2)宗法制:①目的 ②核心 ③大小宗 ④作用 3)礼乐制:①作用 4)三者关系: 一:夏商西周 1.夏:公元前2070年,国家,公共权力,阳城 2.商:神权色彩,占卜,甲骨文,殷 总体特征 二:春秋战国洛邑经济: 1.农业:1)工具:铁犁牛耕 2)水利:都江堰 3)土地制度:私有 2.手工业:私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商业:1)私商兴起 2)重农抑商 时代特征 1.思想: 百家争鸣 文化: 1)背景: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 2)流派: 3)意义: ①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②道家:老子、庄子 ③法家:韩非子 ④墨家:墨子 2.科技:①司南②日食、彗星、《石氏星表》③九九乘法表 3.文艺:①甲骨文②楚辞《离骚》③绘画《人物龙凤图》魏国,李悝 秦国,商鞅 政治: ①背景: ②措施:政治;经济;文化③结果:④影响:1.变革背景: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区别 1)春秋:齐国,管仲 2.改革: 2)战国:五:魏晋南北朝1)背景:1.中央官制的变化:三省制2.北魏孝文帝改革政治:2)措施作用:(见表格)3)影响:4)成功原因:前期后期经济:1.农业:1)水利:翻车2)土地制度:均田制3)税收:租调制2.手工业:1)灌钢法2)白瓷文化:1.思想:佛道思想冲击着儒学:1)原因2)内容3)作用2.科技: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3.艺术:1)东晋,书圣,王羲之2)东晋,“以形写神”,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时代特征经济: 1.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经济中心完成南移2.商业的发展 1)纸币出现:交子2)市的变化:时空限制被打破 3)城市功能的变化:经济功能增强 4)外贸兴盛于港口城市的繁盛:广州、泉州 七.两宋东京、临安 2.社会危机:三冗两积1.中央集权的加强: 1)中央削相权:中书门下、枢密院、 三司行政 军事 财政2)地方收实权:兵、权、钱3)影响:利、弊政治: 3.改革 1)庆历新政:①主持 ②中心内容 ③结局2)王安石变法:①主持 ②核心 ③措施作用 ④结局(见表格)文化: 1.思想: 1)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学产生新的变化2)程朱理学:①代表 ②思想 ③影响3)陆九渊的心学:①代表 ②思想区别2.科技: 1)活字印刷术2)火药的广泛使用3)指南针用于航海3.文艺: 1)兴盛原因:时代特征六:隋唐大兴、长安政治: 1.中央:三省六部制 1)确立 2)内容 3)作用2.地方:藩镇割据 节度使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玄武门之变2)贞观之治 ①表现②措施(政经文族外)③晚期3)评价唐太宗经济: 1.农业:1)工具:曲辕犁 2)水利:筒车2.手工业:1)制瓷: 2)丝织3.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原因 2)表现①市②行③大都会④外贸文化: 1.思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2.科技:1)雕版印刷术 2)唐末火药用于战争3.文艺:1)诗歌①李②杜③白 2)传奇 3)书法:楷、草 4)绘画 时代特征1.中央:中书省,一省制,宰相专权 2.地方: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农业:棉花种植普及,由南向北推广2.手工业:1)棉纺织业:①黄道婆②松江③新兴产业主要衣料2)制瓷业:彩瓷时代,青花瓷,釉里红3.商业:1)大都 2)泉州1.思想:儒学受到冲击2.科技:1)天文:郭守敬,简仪,《授时历》 2)农学:王祯,《农书》3.文艺:1)元曲:①杂剧②散曲③关汉卿、马致远2)绘画:山水画,文人画1)原因:太祖废宰相,直统六部,政务繁忙,无力应付 2)过程:①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②成祖,设内阁,讨论军国大事 ③后来,获票拟权,权力增大 3)职责:皇帝的内侍咨询机构,不是行政、决策机构1)原因: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的限制2)设立:雍正,军务,皇宫内,初始暂设军事机构,后为中枢机构 3)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4)特点:简、速、密5)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1)利: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弊:极大妨碍着社会的进步,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了被动挨打的祸根 1)平定三藩叛乱 2)收复台湾 3)平定准准噶尔叛乱和多伦会盟 4)中俄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 2)评价:1. 手工业发展:1)私营占主导 2)明代斗彩,五彩瓷3)清代珐琅彩2. 商业:1)商业市镇兴起 2)农产品进入市场 3)商帮:徽商,晋商3.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2)海禁与闭关政策:4.资本主义萌芽:1)特点:雇佣关系 2)受阻原因 3)影响1.思想:1)更新理学:王阳明心学:2)批判思想:①李贽的异端思想②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科技:1)医学: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2)农学:明王祯《农书》3.文艺:1)小说 2)绘画 3)书法 4)京剧 八:元朝大都 政治 经济 文化 时代特征 九:明清应天京师 政治 经济 文化 明内阁清军机处 影响 1.中央集权的强化 2.康熙帝 1)巩固统一措施 时代特征。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共49张PPT)

古代文化常识课件(共49张PPT)

天文历法
1.古代天文
二十八宿
(1)古人为观测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运行而划 分成二十八个星区,称为二十八宿。分别为:东方七宿:角、 亢、氐 、房、心 、尾、箕,其动物形象是 苍龙 ;北方七宿: 斗、牛、女 、虚、危 、室、壁,动物形象是 玄武 ;西方七 宿:奎、娄、胃、昴 、毕、觜、参,动物形象是 白虎 ;南方 七宿:井 、鬼、柳 、星 、张、翼 、轸 ,动物形象是 朱雀 。 《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牛宿、斗宿都 是星区。
(6)“势拔五岳掩赤城” 中的“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 是东岳 泰山 、南岳 衡山 、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 嵩山 。
4.别称 (1)西安,古称 长安 。 (2)苏州,又称 姑苏 、吴门。 (3)扬州,又称 广陵 、江都 、维扬 。 (4)镇江 ,又称京口。
(5)北京古称 燕京 、大都 、北平。 (6)南京,古称 建康 、金陵 、江宁、石头城 等。“白下有山皆绕 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中的“白下”,也指南京。
(8)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 家乡 、 同乡 。
(9)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 区,称为 三辅 ,负责管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
3.山川关隘 (1)文言文中将山之 南 水之 北 称为“阳”,山之 北 水之 南 称为 “阴”。如《游褒禅山记》:“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
(2)古人常用天象变化来占卜吉凶祸福,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或 州的分野。如《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 翼轸 ,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又如《蜀道 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参宿 是益州(今 四川)的分野, 井宿 是雍州的分野,是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

必修五《古文化常识》经典课件

必修五《古文化常识》经典课件

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 年,皇帝频繁更换年号,如,徽宗之崇宁、大 观、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宝庆、绍定 、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等, 企图借不断更换含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 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当然,国 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 关,不能一概而论。
关于古诗文与节日
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 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 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 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 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 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 ),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传统节日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 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 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 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 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 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古诗与星宿
1、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 ——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2、王勃《滕王阁序》“物化天宝,龙光射 牛斗之墟。” ——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3、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 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4、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 时七夕笑牵牛。” ——“笑牵牛”写唐玄宗和杨贵妃朝 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 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 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 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和凝《 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 嫔乞巧忙。”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 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 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 《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 ,送君吟上木兰船。”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课件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课件
第38页/共83页
第二节 中国历史小常识
• 一、国号名称的来由 1、根据原部族名定:商、周、秦 2、根据发迹地定:汉(楚汉争霸,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 3、根据封号定:隋(杨坚曾封隋王)
唐(李渊曾封爵唐国公) 4、根据发迹地特产定:辽(即契丹语“镔铁” )
第39页/共83页
5、根据政权所在地定:如蜀、吴 6、根据吉祥之意定:元 (“大哉乾元”) 7、以建立者的姓氏定:陈朝(陈霸先) 8、以社会上流行口号定:明(“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9、按同音通假定:清(“后金”之“金”)
秦统一越族地区、击退匈奴,取得河套,修建万里长城(400) 公元前209,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
第14页/共83页
3、汉 西汉: (前202年至25年)
楚汉战争(前206年至前202年) :刘邦战胜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文景之治(西汉) 汉武帝统治时期:
思想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史学家:司马迁 《史记》 文学家:司马相如 军事家:卫青、霍去病 理财家:桑弘羊 音乐家:李延年 政治活动家:张骞
(二)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 1、三国鼎立 • 2、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19页/共83页
1、三国鼎立
曹操
刘备
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
孙权
第20页/共83页
三国:魏(220年)蜀(221年)吴(222年) 马钧:发明浇灌工具翻车 诸葛亮: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西南地区
的发展(七擒孟获) 孙权派卫温进达夷州(台湾)
第21页/共83页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时 期
• 三分天下最后归于曹魏,继而司马氏代魏建晋,史 称“西晋”
• 公元316年,匈奴攻占洛阳,西晋灭亡。西晋皇族 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稽首】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
君王时所用。后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 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 也都用此大礼。
【座次】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
即贬官。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
礼仪 制度
之 礼仪
面”,称臣叫做“北面”。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
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礼仪 制度
之 礼仪
4.朝拜礼仪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 【朝聘】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
年派大夫朝见为“小聘”;每隔三年 派卿朝见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 朝见为“朝”。
【朝觐】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
秋见曰觐”。
礼仪 制度
之 礼仪
5.宾主礼仪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一指
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古 诗 文 与 纪 时
夜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暮春:
“暮春之初,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三秋: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天仰色头纪相时向、鸣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
的就是 Sunday,Monday,Tuesday……Saturday.
古 诗 与
星 宿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王勃《滕王阁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十九首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四个单元的十四个主题,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深入浅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古代文化知识的篇章,把中国古代社会较完整地展现到了读者的面前,也为再去直接阅读古文扫清了一些障碍。
第三单元:姓名、礼俗、宗法。这是“社会”一系的内容。如果说前一单元更多地反映了古代历史大潮中弄潮儿的事迹,时代,显贵与明星固然耀眼,但更反映一个时代真实面貌的还是广大民众。本单元所论及的“姓名”、“礼俗”、“宗法”等主题,则正包含着当时最接近于广大民众生活情形的内容。
最后一个单元内容比较丰富,一共有五章: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这些有关当时“物质文明”的内容,是近几十年来学术界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也是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古代社会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读古书稍多都会遇到的问题。宫室即是建筑,是“住”的文明;车马即是交通,是“行”的文明;饮食是“食”的文明;衣饰是美学,是“衣”的文明。衣、食、住、行,再加生活用具(什物),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图典
书籍简介:
全书共十四章,其标题依次是天文、历法……,也就是十四个主题。这些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有关联,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天文、历法、乐律。这是全书的头三章,是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中偏于“天学”一系的内容。中国古代的天学不同于西方天文学,它不像西方天文学那样以探索自然为己任,而是一门高度致用的学问。“在政治上的作用极其巨大”,“大到成为上古帝王之头等大事,甚至是惟一要事的地步”(江晓原,《天学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而且,由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要以天为镜子来照见地上的人事,所以天文、历法、乐律就成了中国古代“一而三,三而一”的一个体系。它很重要,读任何古书都会碰到,要读古书就不能不知道,所以把它们放在第一单元里。
第二单元:地理、职官、科举。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中偏于“政治”一系的内容。这里,讲地理讲的不是“分野”(“分野”是“天学”系里的重要内容,已收在第一单元里了),而是郡、国、省、府、道、路、军、州,是历代行政区划,由历代政权设置、划分而产生,不是“天象”是“人事”。职官、科举,更明显了,讲的就是活动于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的身份(职官)和他们从历史舞台下(社会上)走到舞台上(政权中)的方法、过程(科举),只不过讲职官更偏重唐宋以前而讲科举更偏重唐宋以后。这些内容如果不知道,阅读古代的文学作品也许还勉强能对付,但要想了解点历史上发生的故事,那就绝然不成。所以它们放在第二单元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