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教育的三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教育的三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教育的三个问题的思考作者:于贵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36期摘要“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应该怎么做”这3个问题是教育学研究中最基础的3个问题,也是笔者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主要从这3个问题入手,谈一些看法和见解,与大家分享和讨论。

关键词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28-021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什么”这一问题是教育学的第一也是一个永恒的理论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古今中外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在笔者看了这一系列的论述后,认识到由于对教育的认识的出发点不同,出现关于“教育是什么”的实然和应然的区别。

关于教育的实然问题,即教育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比较代表性的观点的是教育是上层建筑论,教育是生产力论,教育部分是上层建筑、部分是生产力论,教育是特殊范畴论[1]。

关于教育的应然阐述,即转化为教育的理想是什么,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关于教育是什么的认识直接涉及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影响到人们的教育的理念及在教育中的实践活动。

笔者认为与其说“教育是什么”,不如说“教育应该是什么”。

“教育是一项充满期望的活动,教育是一项理想的事业。

……任何关于教育的谈论,都或多或少地是在谈论教育的理想。

”[2]人们对教育这一项抽象而具体的活动赋予自己的理想,总是希望它能给人们、给社会带来什么。

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必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以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

因此我们常听到的一些教育口号并没能把握到教育的真正本质,诸如学习一技之长、增强能力、增广见闻、培养气质和爱国意识、独立的能力、表达能力、塑造个性、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意识等等。

”[3]在笔者看来,“教育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育无论在别人那里被人们怎么认为,笔者都认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活动。

主题教育三问三思发言稿

主题教育三问三思发言稿

主题教育三问三思发言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探讨主题教育的话题。

在这个话题下,我想提出三个问题,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主题教育的意义何在?主题教育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方式,是推动党的建设和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

通过主题教育,我们可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党员、干部的成长和进步。

同时,主题教育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推动工作上的突破与创新。

因此,主题教育对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做好主题教育?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其次,我们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最后,我们要注重解决问题,善于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最后一个问题是,怎样做到主题教育的深入有效?首先,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真正做到在解决问题中推动工作的发展。

其次,我们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将学习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交流与分享,通过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不断增长知识和经验,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主题教育的三个问题的思考,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深入讨论。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党的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三项教育”自我剖析材料

“三项教育”自我剖析材料

“三项教育”自我剖析材料自我剖析材料:三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三项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的教育方式。

三项教育包括品德教育、智育教育和体育教育。

下面我会对这三项教育进行自我剖析。

首先,品德教育是三项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品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我认为品德教育对个人的发展非常关键。

通过品德教育,我能够学会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有责任感、尊重他人的人。

这些品德素养将在我的个人和职业生涯中起到重要作用,帮助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成功。

其次,智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

智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

我个人认为,智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非常重要。

通过智育教育,我能够获得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我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将有助于我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并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最后,体育教育是三项教育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体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个人非常重视体育教育的作用。

通过体育教育,我能够锻炼身体,提高体能水平,增强身体健康,并培养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这些将有助于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体魄,以及在工作和学习中展现出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三项教育”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和有益的。

品德教育、智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相互补充,使我能够全面发展,并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取得成功。

通过这种综合教育,我相信我将能够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智慧、有健康的人,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教育的基本三要素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不仅涉及到个体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在教育的过程中,有三个基本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它们分别是教育者、学生和教育内容。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首先,教育者是教育的核心。

教育者包括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父母等家庭成员。

他们是学生的引路人,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榜样的塑造者。

教育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育经验,才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

同时,教育者还应当具备温暖的爱心和关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应用者,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

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要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意愿和进取精神。

在面对学习困难和挫折时,学生应当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迎接挑战,努力克服困难。

同时,学生还应注重修养自己的品德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和能力。

最后,教育内容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教育内容必须全面、科学、实用。

它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教育内容应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实际需求,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此外,教育内容还应注重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总之,教育的基本三要素即教育者、学生和教育内容,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这三个要素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教育才能够实现其真正的功能和目标。

教育者应当具备高尚的品质和专业素养,学生要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教育内容应当全面科学,并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实际需求。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一线教师三问学习心得体会

一线教师三问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教师培训,通过学习,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新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三个问题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问自己:为什么而教?在培训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

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文明的重任。

然而,为什么而教?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深思。

我认为,我们之所以要教,是因为我们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孩子们的成长付出自己的努力。

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事业,我们通过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成就感。

二、问自己:如何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其次,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要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再次,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这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问自己:教得怎么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过程,还要关注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衡量自己的教学效果呢?首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成绩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指标。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品德、能力、习惯等方面。

其次,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成长。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最后,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成长。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时刻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钱颖一:对教育三个根本问题的思考

钱颖一:对教育三个根本问题的思考

钱颖一:对教育三个根本问题的思考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5年第08期说到教育问题,我想从多数人认可的教育观念开始。

中国的家长或教师,对子女或学生的要求,大致都认同如下的教育观念:子女或学生要学好知识,要学有用的知识,最终要成才。

今天,我想对这个多数人赞同的、听上去理所当然的教育观念,提出一些不同的思考。

这个教育观念中包含了教育的三个根本问题,即“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也就是关于教育的“What”“How”“Why”的三个问题。

我对这三个基本问题的不同思考,要从下面这三组词说起,分别是:“有用与无用”“学好与好学”“人与才”。

我先说出我的观点,之后再来详细论说。

首先,我要讲学什么,讲知识的“有用”与“无用”,我要论说的是“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第二,我要讲怎样学,讲“学好”与“好学”的区别,我要论说的是“好学”比“学好”更重要;第三,我要讲为什么学,讲“人”与“才”不完全是一回事,我要论说的是“育人”比“育才”更根本。

我对中国教育中的这三个基本问题的不同思考,在当前中国的环境和语境中,有相当的现实针对性。

一、“无用”知识的有用性这个命题并不是我最先想出来的。

1939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弗来克斯纳(Abraham Flexner)在《哈泼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在这篇文章中,弗来克斯纳对柯达公司创始人柯达先生认为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发明的无线电收音机是最有用的发明提出质疑,认为麦克斯韦尔(Clark Maxwell)和赫兹(Heinrich Hertz)的理论贡献更加有用。

他写道:虽然麦克斯韦尔在1873年发表的电磁理论完全是抽象的数学,赫兹在1887年对他做的电磁波实验的实用价值也毫不关心,但是这些看上去无用的研究却为后来有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没有他们的工作根本就不可能有后来马可尼的发明。

学习三项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三项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三项教育心得体会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们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三项教育是智育、体育和德育。

在我个人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对于智育教育,我的体会是注重方法和实践。

毫无疑问,知识是智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但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善于运用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概念和观点之间的异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其次,要注重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起来。

此外,注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通过这些方法,我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其次,对于体育教育,我的体会是关注全面发展和培养团队意识。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我的体育教育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身体素质,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的乐趣和意义。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在体育活动中,团队合作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最后,对于德育教育,我的体会是要注重品德和伦理的培养。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我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礼仪,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守法守纪。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务。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伦理观念。

总的来说,智育教育、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

只有这三者合一,才能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通过我的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邓若锋(广东省广州增城中学,511300)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一线教师多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运动负荷、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考量,对这些基本要素进行合理、优化处理,并按一定的程序排列,才能形成教学设计。

然而,对这些操作层面基本要素的处理和优化时,需要思考一些体育教学的基本问题,只有在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合理地分析、明确其实质、清楚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教学设计,才会行之有效。

现将目前进行体育教学设计需要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呈现给广大同仁,以抛砖引玉。

一、如何让学生想学——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发展相联系(一)形成问题的原由任何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其目的就是要使其教学活动优质高效,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得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开展,学生学习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使学生的基本行为和认知活动高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对其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形成正确的动机,其实质就是让学生想学。

(二)分析问题的实质从个体存在的那一刻开始,其身体就赋予生命的意义,并趋向于发展和完善之中,人的身体只有赋予了生命存在的意义,才能促使人形成发展和完善自身身体的原始冲动。

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强化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活动,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身体。

因此,学生的体育学习只有与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发展和完善的意义,才能使体育学习成为自己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体育学习与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建立必然的联系。

当学生认识到这种体育学习对自身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意义,经过身体练习的体验,强化了对体育学习的欲求能力,这就趋使学生想学。

可以这么说,学生的人格建树、思维发展、知识形成,几乎都是从呼唤生命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的。

“三项教育”学习心得范本

“三项教育”学习心得范本

“三项教育”学习心得范本《三项教育》是指对人的头脑、情感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努力把这三项教育贯穿其中,不断修炼自己的头脑、情感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我对三项教育的一些学习心得。

首先,我认为头脑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积累大量的知识,开拓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地掌握知识。

而培养思维方式则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我善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讨论,这样可以拓宽我的思路,培养我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我也注重积累知识,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等途径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我相信只有一个有知识储备的头脑才能做到才华横溢,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

其次,情感教育是培养我们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情感教育包括培养我们的情感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我注重培养自己的情感能力。

我尝试着去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去尊重他人的权益。

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我试图用关心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我也注重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力。

我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结交不同的朋友,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我相信,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顺利地完成工作,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情绪管理能力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方面,我会学会应对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和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以应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最后,实践教育是实现我们知识运用和能力提升的关键途径。

在学校里,我们要注重实践教育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日常的学习中,我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比如,在化学实验课上,我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

三项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三项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三项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贯穿人的一生。

不论是在学校、家庭、社会还是其他环境中接受的教育,都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多年的教育过程中,我有幸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此,我将分享三个我从教育中获得的重要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在现代社会,知识量日益庞大,而单一的知识掌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综合能力的需求。

因此,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能力,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其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的道德困境和价值观的冲突,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勤奋努力、友善待人、自律自强等道德品质。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学生才能在社会中正直、公正、善良地行为,成为一个称职的社会公民。

第三,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和发挥自己创造力的机会。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学生才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主、灵活地应对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道德素质和独立思考能力。

只有通过有针对性地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始终坚持这些原则,为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而努力奋斗。

教师三问研讨交流发言稿

教师三问研讨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一同探讨教育中的三个关键问题。

教育是塑造灵魂、启迪智慧的事业,每一个问题都关乎我们如何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以下是我在教师三问研讨交流中的思考:一问: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是引领我们前行的方向。

我认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在未来的社会中具备竞争力;3.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在集体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问:如何实现教育目标?为实现教育目标,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改革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3. 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4. 注重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三问:如何评价教育成果?评价教育成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2. 学生在学业成绩、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提高;3. 学生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积极参与;4. 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教育目标,积极探索实现目标的途径,科学评价教育成果。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对教育规律的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3.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 积极参与教育科研,为提高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最后,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关于德育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关于德育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关于德育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打开文本图片集一、德育幸福论德育的本质是什么?从学科价值来说,我始终坚持德育是一门引导人们走向幸福的科学。

早在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就把遵从法则、培养自由的人这样一种教育活动,称为德育。

此后,在19世纪中叶,英国学者斯宾塞在《教育论》一书中,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德育和体育三个部分。

我国现代教育的历史,从其源头来说,应该起步于清末“废科举、兴学堂”那个阶段。

1904年,王国维在介绍叔本华教育思想的时候,就提出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德、智、体、美四育。

虽然“道德教育”一词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晚,但是,“道德”一词及实施道德教育的历史非常悠久。

“道”在我国的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它含有路径、方向之意,一般被引申为事物的道理、法则、规律或者本源,泛指人们对世界、人生及其价值的规律性认识;而“德”是指人的言行合乎社会行为规范,做事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

所以在先秦的古籍当中,人们认为德和道是很难分开的,是相互对应的一个词。

但在西方文化中,大家可以看到,道德在最早的话语体系里面是指风俗和习惯。

只是到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意识和社会意识逐渐觉醒,他们开始区分道德、政治、法律和宗教,从而把道德从广义的道德范畴里面分化出来。

所以西方的德育概念和我国对德育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

从其内涵来讲,我国的德育至今没有这种明确的分化,德育范畴还是很宽泛的,包括了道德的、思想的、政治的、法律的、心理品质的、价值观的内容。

我个人认为,德育就是育德,而德育的本质就是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引领受教育者认同并践行社会道德价值的过程。

从我对德育所下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德育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即学生对道德价值的认同和践行。

解决不了这两个问题,我认为真正的育德过程就不会发生。

德育课程是基于人生实践的生命价值课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德育应该是一门引领人生走向幸福的科学。

自2001年以来,我国推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改革中德育课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做教师需要明确的三个问题

做教师需要明确的三个问题

做教师需要明确的三个问题
做教师需要明确三个问题,自觉地去思考,并正确地去实践三个方面,会是一位优秀老师。

而缺少自觉地思考,跟着感觉走的老师是很难成为高境界的教师的。

这三个问题是:
一、为什么而教?即教育的目的问题。

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还是为了学生作为人的发展而教?不同目的观指导下的教学境界是绝对不同的。

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目的下,会形成完全不同的教学立意的。

为知识而教,重视的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考试而教,重视的是知识的再现;为发展而教,重视的是知识在学生人生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什么?即教学内容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知识教给学生,就是要在教育目的观的指导下,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进行教学。

即使是在课程既定的情况下,教师如何对学习材料进行处理,哪些详讲,哪些略讲,每一个知识内容讲到什么程度等,都是由教师对“教什么”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所决定的。

所以,教师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于教学是很重要的。

三、如何教?即教学方法问题。

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教,从而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发展。

有效的方法,艺术地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高效地
— 1 —
学习,更好地获得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更是揭示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本人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把握的重要性。

科学地回答这三个问题,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需要对三个问题有自己的正确的见解和践行的合理方式,这既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反思,也需要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审视。

— 2 —。

主题教育三问三思发言稿

主题教育三问三思发言稿

主题教育三问三思发言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和思考。

主题是教育三问三思,我期待与大家一同探讨教育的重要性、现实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

教育,作为一个社会最重要的基石,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

那么,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是为了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如果我们认为教育只是为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那么我们可能会陷入一种认为优秀教育只是对学生进行标准化测试、培养他们具备应试能力的误区。

然而,真正的优秀教育应当是帮助学生进行全面成长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智力、情感、道德、审美等多个方面的培养,才能够真正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责任感和超越个人利益的社会责任感的人。

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目前教育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是否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要和个性差异?事实上,当前的教育制度往往过于追求标准化,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学生因为个体差异而拥有不同的兴趣、潜能和学习方式,但现行的教育系统过于强调统一的标准和竞争,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压抑和沮丧。

过度强调应试能力、忽视素质教育,导致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剥夺。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教育体系,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路径和发展机会。

除了教育体系的问题,我们还需要思考第三个问题:在信息时代,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许多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已经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轻松获得。

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是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获取和灌输,然而这种知识的获取已经不再是教育的关键。

与其死记硬背知识,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筛选和应用能力。

教师教育科研的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教师教育科研的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教师教育科研的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第一个问题:教师为什么要做教育科研?即教师教育科研的必要性问题(1)提升实践水平的需要。

自觉地实践是需要理论的指导的。

(2)加速个人成长的需要。

科研是促使教师成长的加速器。

(3)丰富职业生活的需要。

要在职业生活中增添一些精彩的篇章,科研是必须的。

(4)促进事业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个人的发展都需要理性的实践,自觉的行为。

第二个问题:教师怎样做教育科研,即教师教育科研的适用方法问题(一)主要的适用方法(1)个案研究:对自己的或是他人的教育教学片断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分析,寻找有意义的经验和启发。

(2)叙事研究:对某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批判,寻找系统的有推广和发展价值的经验。

(3)行动研究:自觉实践+反思分析+总结改进结合的理性实践行动,通过研究不断地优化正在进行中的实践。

这应当是教师最重要的教育研究方式。

(二)基本的操作程序(1)理论学习,形成理性化的实践思路,找到能解释自己实践或是指导自己实践的理论,这是研究的重要的基础。

(2)理性实践,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自觉的实践,让自发的、经验的工作走向自觉的研究。

(3)反思得失,对实践过程的得与失进行分析,让实践有研究的味道。

(4)改进行为,针对不足,调整教育教学实践行为,达成改造教育教学,改造个人经验的目的。

(5)总结提升,对行动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出有用的、有启发意义的经验系统,可能的话进行一些理论化的提升,使之具有普遍价值。

这时候实践的成果中便可以生出理论的成果。

第三个问题:教师日常工作中如何为教育科研做准备?即教师教育科研的日常准备和积累(1)理论学习很重要。

应当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

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是必要的理论修养内容。

(2)平时积累是关键。

文章是做出来的,科研是干出来的,成果是需要写出来的。

准备二个笔记:教育教学实践随笔,理论学习的随笔,做好平时的积累工作。

“三项教育”学习心得

“三项教育”学习心得

“三项教育”学习心得
“三项教育”是指德育、智育和体育教育的综合培养。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三项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是德育教育。

在德育教育中,我学会了如何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小事做起,明辨是非,守规矩,守时守信。

我学会了谦虚、守纪律、友善待人的重要性,并将这些美德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参加各种志愿活动与社区服务,我学会了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了良好的社交能力。

其次是智育教育。

智育教育培养我们的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团队合作,我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智育教育使我在各个学科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为我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是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不仅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和活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在体育课上,我学会了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和训练,我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育使我更加坚强和自信,也让我更好地应对和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总之,“三项教育”让我全面发展,不仅在品德上得到了磨练和提高,同时也在智力和体力上获得了强化。

这些教育对我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它们对我的成长和未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活动,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项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三项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三项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三项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涵盖了德育、智育和体育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教育是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在进行“三项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将就这些心得进行总结。

首先,德育是人们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德育过程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认为,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要注重道德规范的灌输,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律意识。

在实践中,我发现,德育教育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入手,例如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观看一部优秀的纪录片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做人原则。

同时,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担当。

其次,智育是人们智力开发和知识素养提升的培养。

在智育过程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我认为,学校的智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关注分数和考试成绩。

在实践中,我发现,智育教育需要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实践等。

此外,学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学习、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最后,体育是人们身体健康和体魄培养的教育。

在体育过程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育素养,增强学生的体魄和身体素质。

我认为,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要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和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

在实践中,我发现,体育教育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通过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的组织和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此外,学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自主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三个问题研讨发言材料

三个问题研讨发言材料

三个问题研讨发言材料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我们在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惑。

正是通过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我们才能寻找到解决的方法和路径。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人际关系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与各种人打交道,与他们建立起不同的人际关系。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如何与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如何解决冲突和矛盾等。

这些问题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带来了困扰,也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和方法,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探讨如何提高环保意识和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教育的问题。

教育是塑造我们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力量,它决定了我们的未来和发展。

然而,当前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考试成绩过分强调、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每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还制约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进教育体系,创造更公正、更有效的教育环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面对这三个问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我们可以不断拓宽视野,丰富思想,也可以从别人的经验和故事中获得启发和帮助。

同时,我们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探讨和解决这三个问题,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作出我们的贡献!谢谢大家!。

三项教育学习体会

三项教育学习体会

三项教育学习体会在教育学习过程中,我有幸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以下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我并不仅仅追求高分,而是更注重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成长。

我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而且,教育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教育是在生活中的各种经历中。

因此,我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活动,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我发现自己的能力逐渐提升,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所以,我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高分。

其次,我学会了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很多时候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只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了真正的学习。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明白了学习的真正意义。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要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与老师和同学们积极互动。

同时,我主动拓展自己的学习资料,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

我还主动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科研项目、学术论坛等,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相互交流学习。

通过这些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学习效果和能力,也得到了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最后,我认识到教育需要因材施教。

每个人的个性、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都不同,因此教育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些困难,觉得自己无法跟上其他同学的进度。

然而,通过和老师的交流和沟通,我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不适合自己的学习需求。

于是,我开始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等。

通过这些改变,我发现自己的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不再觉得困难重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教育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在知行教育基金会(Yes We Do)慈善晚宴上的演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知行教育基金会(Yes We Do)自2009年成立以来,连续五年举办知行夏令营,组织优秀大学生赴贫困地区支教。

你们在为青年学生提供社会服务实践经验的同时,致力于为中国落后地区的儿童提供课堂外的启蒙教育。

你们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对多种技能的兴趣、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锻炼他们的沟通和表达技巧、并培养他们友爱互助的合作精神。

我非常敬佩你们的这一事业,也很认同你们的这些教育理念。

在过去的30多年中,我一直在大学学习和任教。

我的学习经历从清华大学开始,之后到美国留学(课程)。

毕业后我在美国的大学执教,后来又回到清华大学。

自2006年起,我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一晃已经9年。

今天,我想同你们分享我在过去这些年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些感悟。

我相信这与你们从事的教育慈善事业很有关联。

说到教育的问题,我想从多数人认可的教育观念开始。

中国的家长或教师,对子女或学生的要求,大致都认同如下的教育观念:子女或学生要学好知识,要学有用的知识,最终要成才。

今天,我想对这个多数人赞同的、听上去理所当然的教育观念,提出一些不同的思考。

这个教育观念中包含了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即“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也就是关于教育的“What”,“How”,“Why”的三个问题。

我对这三个基本问题的不同思考,要从下面这三组词说起,分别是:“有用”与“无用”、“学好”与“好学”、“人”与“才”。

我先说出我的观点,之后再来详细论说。

首先,我要讲学什么,讲知识的“有用”与“无用”,我要论说的是“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第二,我要讲怎样学,讲“学好”与“好学”的区别,我要论说的是“好学”比“学好”更重要;第三,我要讲为什么学,讲“人”与“才”不完全是一回事,我要论说的是“育人”比“育才”更根本。

我对中国教育中的这三个基本问题的不同思考,在当前中国的环境和语境中,有相当的现实针对性。

一、“无用”知识的有用性这个命题并不是我最先想出来的。

1939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首任院长弗来克斯纳(Abraham Flexner)在《哈泼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就是“The Usefulness of Useless Knowledge”,即“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在这篇文章中,弗来克斯纳对柯达公司创始人柯达先生认为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发明的无线电收音机是最有用的发明提出质疑,认为麦克斯韦尔(Clark Maxwell)和赫兹(Heinrich Hertz)的理论贡献更加有用。

他写道:虽然麦克斯韦尔在1873年发表的电磁理论完全是抽象的数学,赫兹在1887年对他做的电磁波实验的实用价值也毫不关心,但是这些看上去无用的研究却为后来有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没有他们的工作根本就不可能有后来马科尼的发明。

弗来克斯纳写这篇文章是有原因的,因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使命,就是研究那些“无用”的知识。

举一个经济学的例子。

我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导师马斯金(Eric Maskin)教授因“机制设计”理论获得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个理论的起源,是研究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在利用信息上的效率问题,是抽象的理论问题,当时完全看不出在市场经济中的有用性。

但是后来,机制设计理论被应用于市场中的拍卖问题,由于拍卖不仅应用于传统的艺术品,而且也应用于诸如无线频谱等产权的拍卖,所以它可以解决移动通讯行业中的非常实际的问题。

再举一个工程中的例子。

这是乔布斯10年前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自己讲的故事。

他在当年大学一年级辍学后并没有离开学校,而是听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其中一门是美术字课。

这在当时看来完全无用的课,在10年后他设计电脑上的可变字体时发挥了作用。

乔布斯这样说:“如果我当年没有去上这门美术字课,苹果电脑就不会发明这么漂亮的字体;又由于微软视窗是照抄苹果的,所以很可能所有个人电脑上就都没有这样的字体了。

”以上三个例子告诉我们,对知识有用性的认识不能过于短视。

当然,短视在全球都是一个问题,不过在我们中国人中尤其突出。

我们心目中的“有用”,往往是指立竿见影式的马上有用。

我把这种急功近利式的功利主义叫做“短期功利主义”。

“短期功利主义”使得我们把知识的“有用性”局限在极其小的范围内。

短期功利主义在教育中很严重。

比如,大学中人文类的专业和课程不受青睐。

又比如,学生在选课前总要先考虑这课对找实习或找工作有什么用。

可是另一方面,毕业10年、20年、30年的校友们,对他们在大学时期所上的课的评价,却与在校生很不一样:他们感到遗憾的是,当时学的所谓有用的课在后来变得如此无用;同时又后悔,当时没有更多地去学那些看上去“无用”但日后很有用的课,比如一些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类的课。

有趣的是,不少美国商界的成功人士,他们在大学本科读的是“无用”的人文类专业,比如投资银行高盛的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 Lloyd Blankfein)在哈佛的本科专业是历史,私募基金黑石的CEO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在耶鲁的本科专业是文化与行为,网上支付公司PayPal联合创始人和前CEO、《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Peter Thiel)在斯坦福的本科专业是哲学。

有许多原因,使得毕业时间较长的人对知识“有用”的看法会基于更加长远的考量。

首先,知识发展得快,过时得也快。

许多在大学里学的知识虽然一时有用,但是没有多长时间就变得过时了;第二,多数人在一生中要更换多次工作和专业,他们后来从事的工作与他们早年在大学选择的专业不一样,甚至相距甚远;第三,人们对未来预测的能力很有限,只有在事后才能看清。

乔布斯这样反思:“在我念大学时,是不可能把未来的很多点连接起来的。

只是在10年之后,当我回头看时,是如此的清楚和显然。

”(”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因此,所谓“无用”与“有用”之分,大多是短期与长期之别。

在学什么知识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着眼于长期,不要急功近利。

我们要理解,一些看似短期无用的知识可能是长期非常有用的知识。

要知道,大学教育不仅是为毕业后找工作,更是为一生做准备。

以上用长期观点来理解知识的有用性,仍然是把知识作为实现某种目的,诸如工作成效的一种工具。

知识除了工具价值之外,还有内在价值。

知识的有用性,不仅仅体现在能够提高工作成效(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工具性方面,知识的有用性还体现在塑造人的价值、提高人的素养、提升人的品位等丰富人生的目的性方面。

这就与下面要讲的“育人”相关。

二、“好学”比“学好”更重要在中学阶段,“好学生”就是“学得好的学生”,而学得好就是学习成绩好、考试成绩好。

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磨练出一套怎样学好的方法,可以概括为:文科靠死记硬背,理科靠大量做题。

进入大学后,“好学生”就不应该是这种类型的“学得好”的学生,而应该是“好学的”学生。

“学好”与“好学”有很大区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的境界:“学好”是学习中被动的接受,而“好学”则是学习中主动的探索;“学好”是今天学习的一个结果,而“好学”则是今后学习的一种习惯;“学好”只是对学习已有知识的一种度量,而“好学”则是对学习未来知识的一种态度;“学好”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好学”是为了探索问题;“学好”得到的是答案,而“好学”追求的是真理。

“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

“好学”是懂得怎样学的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中有若干要素,我特别要强调“好奇”、“好问”、“好思”这三点。

我把好奇放在首位。

好奇是科技创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始推动力。

多年前,4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到清华理学院与学生座谈。

当被问到什么是科学发明最重要的要素时,他们没有选择基础扎实、数学好、勤奋、努力这些学生们提出来的选项,而是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好奇心。

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都说:“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

”(“I have no special talents, I am only passionately curious.”)好奇是好学的第一要素,好学源于好奇。

然而,我们发现,中国学生普遍缺乏“好奇心”。

我进一步的猜测是,人生来都是有好奇心的,是后天的教育把原始的好奇心磨灭了。

好奇往往导致好问,而好问是质疑既有知识、探求未知的起点。

但是,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学生不好问,也不会问。

我们不仅不鼓励学生质疑老师,而且还往往对那些喜欢质疑的学生产生负面印象。

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是不鼓励提问的:获得标准答案就能取得好成绩,而提出问题不仅对获得好成绩没有帮助,而且还有害,因为它让你不相信标准答案。

中国学生回到家里,家长会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据说,犹太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问的是:“你今天提出了什么好问题”,甚至还接着问,“你提出的问题有没有老师回答不出来的”?以色列著名作家阿莫斯•奥兹(Amos Oz)说:“怀疑和争辩是犹太文明的特征。

这是一种怀疑和争辩的文化,一种解释、反解释、重新解释、反对性解释的开放式自由问答游戏。

这是一种善辩的充满争论的文明。

”全球犹太人总数只有一千多万,还没有北京市人口多,而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犹太人以百计。

这或许与他们的好问有关。

好思则是好学的核心。

17世纪的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就是发明坐标系的那位法国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思故我在”,他把“思”作为人存在的根本价值。

爱因斯坦把思考作为大学本科教育的根本,他说:“大学本科教育的价值,不是学习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去思考。

”(“The value of a college 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many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如何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独立思考。

只有独立思考,才会有创造性思考,才会有批判性思考,才会有“Think Different”,即不同的思考。

蒂尔在《从0到1》这本书的一开头,就举出他在面试候选人时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哪些重要的真理,是很少有人同意你的?”(What important truth do very few people agree with you on?)他的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绝大多数真理是大家都同意的,而要说明那些与“共识”相反的、你的看法是真理,非独立思考是不能回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