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集
组织行为学六个课后作业题
一、一次战略方案制定引起的风波天讯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类产品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近几年,公司发展迅猛,然而,最近在公司出现了一些传闻。
公司总经理邓强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以人为本,创新变革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了两个战略方案:一是引人换血计划,年底从企业外部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给公司输入新鲜血液;二是内部人员大洗牌计划,年底通过绩效考核调整现有人员配置,内部选拔人才。
邓强向秘书小杨谈了自己的想法,让他行文并打印。
中午在公司附近的餐厅吃饭时,小杨碰到了副总经理张建波,小杨对他低声说道:“最新消息,公司内部人员将有一次大的变动,老员工可能要下岗,我们要有所准备啊。
”这些话恰好又被财务处的会计小刘听到了。
他又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主管老王。
老王听后,愤愤说道:“我真不敢相信公司会做这样的事情,换新人,辞旧人”。
这个消息传来传去,2天后又传回邓强的耳朵里。
公司上上下下员工都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唯恐自己被裁,根本无心工作,有的甚至还写了匿名信和恐吓信对这样的裁员决策表示极大的不满。
邓强经过全面了解,终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为了澄清传闻,他通过各部门的负责人把两个方案的内容发布给全体职工。
他把所有员工召集在一起来讨论这两个方案,员工们各抒己见,但一半以上的员工赞同第二个方案。
最后邓强说:“由于我的工作失误引起了大家的担心和恐慌,很抱歉,希望大家能原谅我。
我制定这两个方案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来参与决策,来一起为公司的人才战略出谋划策,其实前几天大家所说的裁员之类的消息完全是无稽之谈。
大家的决心就是我的信心,我相信公司今后会发展更好。
谢谢!关于此次方案的具体内容,欢迎大家向我提问。
”通过民主决议,该公司最终采取了第二个方案,由此,公司的人员配置率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和经营效益也因此大幅度地增长。
【问题】1. 案例中的沟通渠道及网络有那些?请分别指出,并说出各自的特点。
2. 案例中邓强的一次战略方案的制定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风波?3. 如果你是邓强,从中应吸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管理者要一方面控制正式沟通的内容和频度,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和引导非正式沟通。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学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行为学?答:组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其次,组织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要拥有相应的资源;最后,组织有特定的结构。
组织行为是指在一定组织环境中,全体组织成员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表现,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将两者结合起来作为统一体进行研究。
因此,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答: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B2.BC3.A4. C5. C6. C三、应用练习题1.阅读管理学相关内容,谈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的差异。
答:组织行为学是一门以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的行为及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
其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预测、理解、引导和控制组织成员的行为,从而成就高绩效组织。
组织是管理的对象,管理是组织运营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属于管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2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你所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做一次研究。
答:略案例讨论:IDEO让互助文化深入人心对领导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倡导组织中的互助行为更重要的了。
员工在工作中互助是优秀企业的一道常见风景。
如果不考虑员工自觉性,即组织行为学者所说的组织公民行为,公司希望高效运转,就需要将所有任务完美分配,中间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任务在执行中不能随意更改,而且所有任务必须同步,不能在进度上有半分差池。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六章 管理沟通理论及其应用
第六章管理沟通理论及其应用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 什么是管理沟通?有哪些分类方法?答:管理沟通是指社会组织及其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在履行管理职责、实现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有计划且具有规范性的职务沟通活动和过程。
管理沟通按照(1)沟通的媒介角度划分,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2)沟通的组织性质的角度划分,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3)沟通有无反馈的角度划分,沟通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2.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相比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答:群体决策的优点:(1)群体决策能较好地保证决策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2)群体决策具有较好的执行性,(3)群体决策往往更富于创造性。
群体决策的缺点:(1)决策的时间比较长;(2)决策中权力和责任的分离;(3)少数人的专制。
3. 组织改善管理沟通的策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改善管理沟通的策略包括(1)保证正式沟通渠道通畅,(2)选择适当的沟通媒介和沟通场合,(3)沟通者能积极倾听,(4)沟通者提高沟通技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1. B2.D3. A、C4.C、D5.A、B、D三、应用练习题1.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分组讨论如何完善学校现有的正式沟通渠道。
要求:列举学校与班级、学生之间现有的各种正式沟通渠道(包括上行、下行和横向沟通),对现有的正式沟通渠道的使用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答:略。
沟通渠道的列举参考书本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
2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头脑风暴法就如何提升班级课堂学习质量进行一次群体决策。
答:略。
掌握头脑风暴法的开展方法是重点,群体决策是结果。
案例分析题冲突与沟通A空调公司是中国一家民营企业,生产基地设在长沙,占地20万平方米,在中国10余个主要城市及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设有分支机构。
吴经理以前是某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负责中国南大区的运营,由于业务上的往来而结识了A公司总裁张先生。
在几番来往后,张总很欣赏吴经理的办事能力,并且在交谈中了解到他对现状不是十分满意,虽然职位已经很高了,但总感觉没有充分发挥才干的余地,很苦恼。
《组织行为学》练习册答案
《组织行为学》练习册答案《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体系及其发展趋势1.\犯罪行为通常就是可以预测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案:同意这种观点。
因为:行为不是随机的,行为是由某种原因引起的,它一定指向某个目的,无论是对是错,行为者相信这目的对他自己是最有利的。
当然,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即使在同样的情形下,人们的表现也不会完全一样。
但是,人们的行为中确实存在一些基本的一致性。
我们可以找出这些一致性,再加以修正,以此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这些基本的一致性使我们有可能预测人的行为。
在大多数有结构的情境中,预测行为是可能的(当然不总是百分之百准确)。
对行为的系统研究是作出合理准确预测的重要手段。
2.定义非政府行为学,并与管理学展开比较。
答案: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当管理者通过他人完成他的工作时,组织行为学提供了指导他人的生产率,预测人在工作的行为的工具,并且提供了管理来自不同领域的个体所需要的洞察力。
3.什么就是非政府?家庭就是一个非政府吗?恳请表述。
答案:组织是一个有意识的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组成,在一个相对而言持续的基础上共同努力以达成一个或一系列共同的目标。
家庭是一个组织,它拥有组织所有的特征。
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是家庭的目标不那么明显,因此学生可能会为它本质上是否是组织而争论。
4.证实并对照3种通常的管理角色。
答案:60年代后期,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位研究生亨利明茨伯格对5位高层经理进行了一项精心研究,以确定这些管理者在他们的工作中做些什么事情。
根据他对这些经理的观察,明茨伯格得出结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角色或者表现出与工作有关的10种不同的行为,这10种行为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1.头面人物--象征性的首脑,必须履行职责法律性或社交性的例会义务。
2.领导者--负责管理鞭策和指导直属。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组织变革?答:组织变革是组织主动、自觉地因条件变化而做出的相对反应,是组织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而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对组织的现状主动地进行修正、改变和创新的过程。
2.什么是组织发展?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组织发展是指组织的自我更新和开发。
它将外界压力转化为组织内部的应变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改善组织效能,是组织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产物。
狭义的组织发展是指组织以行为科学研究和理论为基础,有计划、系统性地促成组织成员行为的变革;广义的组织发展还包括组织的结构变革和技术变革。
因此,组织发展的概念中已经包含了组织变革的概念。
3.简述勒温的力场分析法。
答:力场分析法是由勒温创造的考察变革过程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已经证明对注重行动的管理人员非常有用,主要用以分析变革的动力和阻力,找出变革的突破口。
力场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改革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相反方向作用的各种力量的一种能动的均衡状态。
对于一项变革,企业中存在着两种力量:一种是动力,即有利于变革实现的力量,它能引发一种变化或使变化持续下去;另一种是阻力,它扼制了变革的发生或继续进行。
当这两种力量对等时,就会达到平衡。
4.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有哪些?答: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可分为人类过程干预技术、技术结构干预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干预技术和战略干预技术四种类型。
二、不定项选择题1 .B 2.A、B 3. A、B、D 4. A、C、D 5.C三、应用练习题以某一企业为例,分析其进行组织变革的主要原因和组织变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并讨论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克服组织变革的阻力。
答:略。
具体结合组织变革相关理论来进行解释。
案例分析题X公司的组织变革X公司原来主要生产复印机,一直都是按照职能制来设计组织结构的,即由几位副总经理分管财务、销售、生产、人事、采购、工程、研究开发。
随着公司的产品系列扩大到打印机、传真机、个人计算机、手机等,公司职能制结构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无法适应市场拓展以后所带来的业务广泛性需要,而且那些阻碍各职能部门之间有效协调的“壁垒”正在不断加固。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
《组织行为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答对给每小题4分,共16分)1。
1. 激励2。
2。
群体3.组织文化4.组织变革二、单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1分,共10分,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A。
经济人 B。
社会人C. 自我实现人 D。
复杂人2.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A。
自我 B. 本我C。
超我 D. 忘我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
A。
知觉防御 B. 晕轮效应C。
首因效应 D. 定型效应4.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这种行为反应是()。
A。
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
升化的行为反应C。
反向的行为反应 D. 放弃的行为反应5.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但他并无怨言,根据公平理论,A为了增加报酬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
A。
增加自己的投入 B. 减少自己的投入C. 努力增加日的报酬 D。
使B减少投入6.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
A. 强制 B。
开诚合作C。
妥协 D。
回避7.“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是哪种领导方式?( )A。
1•1 B。
1•9C. 5•5D. 9•98。
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 )A. 3-30人B. 30-1000人C. 1000-45000人D. 45000人以上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 人际关系B。
协作愿望C。
共同目标D. 信息沟通10.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
A。
工作再设计B. 目标管理C. 建立社会技术系统D。
建立规章制度三、多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2分,共10分,不选、错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
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C。
组织行为学_习题集(含答案)
组织行为学_习题集(含答案)组织行为学》课程习题集、单选题1. “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梅奥B 韦伯C 阿吉里斯D 泰勒2. “人群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韦伯B 梅奥C 梅奥D 阿吉里斯3. 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为了解决组织中广泛存在的问题,着眼于潜在的应用价值而进行的研究是属于( A 理论性研究C 服务性研究C 自我实现人D 复杂人7. 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将要的因素”的是( A 社会人C 自我实现人8. ()假设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A 社会人B 经济人C 自我实现人D 复杂人9. 主张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必须因环境的不同而随机应变的是(A 社会人 B 经济人C 自我实现人D 复杂人)。
B 应用性研究 D 行动研究 4. 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况特点和出现频率。
A 描述性研究C 因果性研究 5. 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究。
A 理论性研究 C 现场研究6. 主张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 A 社会人)的主要目标在于说明客观事物的状B 应用性研究 D 预测性研究)是在现实的环境中对实际情景的研B 案例分析 D 实验室实验)假设B 经济人 D 复杂人)假设10. 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学者是()。
A 赫兹伯格B 马斯洛C 佛鲁姆D 亚当斯11. ()代表了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A 、价值观体系 B 价值观C 需要D 激励12. 常言道:“一俊遮百丑”,这是对人知觉的(A 首因效应B 近因效应C 晕轮效应D 定型效应13. 常言道:“情人眼里出西施” ,这是对人知觉的(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C 晕轮效应D 定型效应14. “无奸不商无商不奸” ,这是对人知觉的(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C 晕轮效应D 定型效应15. 词语“自觉性” “果断”是形容一个人性格的( A 态度特征B 情绪特征C 意志特征D 理智特征16. ()首先提出了“组织承诺”的概念。
新版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课后思考题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行为学有什么重要意义?组织行为学是通过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达成个人目标,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生活质量3)有助于管理者改进管理的方式和方法,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4)有助于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行为的能力,从而提高管理水平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个体行为的研究、群体行为的研究、组织行为的研究3.组织行为学是怎样产生的?1)近代管理理论的基础①理论先驱们的贡献亚当·斯密(1723—1790)。
罗伯特·欧文(1771—1858)。
查尔斯·巴比奇(1792—1871)。
汤恩。
②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2)人群关系学说4.组织行为学产生后有哪些新发展?1)人力资源学派的出现2)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3)“新组织”的兴起与组织过程的研究案例分析答案:1.缺少对组织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规律的研究。
2.缺少人性化管理。
3.缺少对冲突的正确处理。
第二章课后思考题1.个体认知包括哪些内容?了解个体认知过程会给我们在管理上带来什么启示?内容:感知、注意、记忆、表象、思维、言语、智力启示:1)在识人过程中避免认知过程中干扰因素,尽量做到公正、客观。
2)在管理人的过程中,要遵循个体认知规律,因人而异采用恰当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3)在人员培训工作中,遵循个体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2.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可分为哪几类?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社会知觉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3.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知觉者1)知觉者的动机2)知觉者的任务3)知觉者的兴趣4)知觉者过去的经验和期望知觉对象(1)魅力。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第三章工作动机(复习题)1. 简述动机的概念动机: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2.动机是来自个体内部还是情境作用的结果?动机来自于内在条件(个体的内部)和外在条件(情境作用)。
(1)内在需要:个人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个人缺乏这些东西,就会身心失去平衡,产生紧张状态,感到不舒服,从而引起动机。
(2)外在条件:就是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
个人身外的刺激,如食物的香味、电视广告、优厚的报酬。
2.描述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
它们与员工的行为有什么关系?麦克莱兰提出的三种需要:(1)成就需要,指追求卓越、达到标准、争取成功的内驱力;(2)权力需要,指控制别人以某种方式行为而不以其他方式行为的需要;(3)归属需要,指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
三种需要与员工行为的关系:①高成就需要者更喜欢具有个人责任感,可以获得工作反馈和中等冒险程度的工作环境;②高成就者未必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引起对规模大的组织而言;③归属需要和权力需要对管理者的成功密切相关;④培训可以激发员工的成就需要;3.识别期望理论中的各项变量。
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
(1)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已达到这个目标;即: M=V x E其中:M—— Motive Force,or strength of motivation激励力量,是直接推动或使人们采取某一行动的内驱力。
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
V——Valence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它反映个人对某一成果或奖酬的重视与渴望程度;E——Expectancy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是个人对某一行为导致特定成果的可能性或概率的估计与判断;期望理论说明,激励实质上是选择过程,促使人们去做某些事的心理将依赖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因素。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12版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一、简答题1. 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角度,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答:管理者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其中对人的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中的一条共同的主线,不管它被称为管理者的“领导只能”、“人际交往的角色”,还是“人际技能”,显而易见,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对于“人际技能”这一概念,普遍用的学科术语就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到以下领域:①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即对领导人个性、行为方式及领导效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理论,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领导职能;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的认识,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都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角色和人际技能。
概言之,组织行为学就是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的知识加以运用,使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更为有实践意义。
2.定义组织行为学,并与管理学进行比较。
答:(1)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其含义包含三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
②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集
组织⾏为学课后习题集第⼀章:研究对象与性质⼀、什么是组织?什么是⾏为?什么是组织⾏为学组织是在共同⽬标指导下,相互协调⼯作的⼈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定的机构,成为独⽴的法⼈;它⼜是通过分⼯合作协调配合⼈们⾏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以及相对静态的⼈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
⾏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为分为⼴义和狭义,狭义指⼈受⼼理、⽣理、客观环境影响所表现出的外在明显活动。
⼴义是把⼼理和⼈的⾏为统称。
组织⾏为学是采⽤系统分析⽅法,运⽤⽣理学、⽣物学、社会学、⼈类学、政治学、⼼理学、伦理学等科学知识,研究⼀定组织中⼈的⼼理活动和⾏为规律,从⽽提⾼领导者和管理者对⼈的⾏为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充分调动⼈的主观性、积极性、创造性,更有效的实现组织⽬标。
⼆、组织⾏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法、研究⽬的是什么?对象:⼈的⼼理活动和⾏为反应规律范围:⼀定组织中⽅法:系统分析⽅法,运⽤⼼理学、⽣理学、⽣物学、社会学、⼈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等科学知识⽬的:提⾼组织中领导者和管理者对⼈的⾏为预测、引导、控制能⼒,有效的实现组织⽬标三、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为学?由组织⾏为学的实质和管理者的⼯作性质所决定。
研究组织⾏为中个体⾏为与管理,可以提⾼管理者知⼈善⽤,合理使⽤⼈才的⽔平研究组织⾏为中群体⾏为与管理,可以提⾼管理者改善⼈际关系,增强管辖区域内群体的凝聚⼒和向⼼⼒研究组织⾏为种的领导⾏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领导素质,改进领导⾏为,掌握领导艺术,改进领导的有效性研究组织⾏为学中激励理论和应⽤,可以加强以⼈为中⼼的管理,充分调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研究组织⾏为学中组织设计与组织变更的理论与⽅法,可以使管理者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进⾏组织的改⾰,增值绩效。
研究组织⾏为学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平衡,提⾼⾝⼼健康⽔平,进⼀步提⾼⼯作绩效。
四、说明组织⾏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性质:边缘性;两重性;应⽤性特点:多学科想交叉;多层次相交切;⾃然属性;社会属性;五、组织⾏为学的理论体系是什么?组织⾏为学的理论体系指⼀个投⼊与产出的⼤系统,它从⼈⼒的投⼊开始,通过依次对个体⼼理与⾏为的研究,群⾥⼼理与⾏为的研究,组织⼼理与⾏为的研究,组织外部环境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的产出为⽌。
10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
第十章组织变革(复习题)1.我们生活在一个不连续的时代,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时代是不断变化的,过去是未来的序幕,明天是昨天的延续,这样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各种冲击不断迫使组织进行变革,使时代不再连续。
2.抵制变革是一种不理智的反应,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有积极的意义。
(1)抵制变革使得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如果没有什么阻力的话,那么组织中的行为就是混乱而随意的。
(2)抵制变革还可能成为建设性冲突的来源。
例如,对组织结构重组计划或生产线改进方案的抵制会引发有关变革优缺点的讨论,并进而完成更完善的决策。
3.为什么参与方式被认为是降低变革阻力的有效技术?降低变革阻力的有效技术之一就是参与,采取这种方式的主要原因是个体很难抵制他们自己参与做出的变革决定。
如果参与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并能为决策做出有意义的贡献,那么通过他们的参与,可以减少阻力、获得承诺,提高变革决策的质量。
因此,在变革决策之前,应该把持反对意见的人吸收进决策过程中来。
让员工参与到变革的规划以及组织将来前景的设计过程中来,这样的目的是让员工感到自己是在“控制变革”,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降低变革阻力。
(1)任何一种变革,细化到操作层都表现为工作流程、汇报制度、管理责任的改变,因为员工熟知工作流程以及谁会受到变革的影响,所以要挑选一些员工来参与制定变革时间表及过渡计划。
(2)管理者要承认员工感情上的担忧并且关注这些担忧。
对于管理者而言,抵触情绪至少是一种信号,它标志着改变已经得到了员工的关注,标志着人们企图保持一些对他们重要的东西,所以要认真听取员工因潜在的担忧而产生的反对意见。
(3)职业的稳定性是一种重要的目标,这有利于保护企业在培训上的大量投入,保护彼此信任的氛围。
当进行变革时,某些职位会变得不那么重要。
因此,要求员工全身心投入变革,首先应该向员工保证职业的稳定性。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第二章个体行为的基础1.个体行为具有哪些特点?不连贯性、环境依赖性、隐蔽性、应变性、复杂性、难以描述和度量性。
2.主要的传记特点有哪些内容?它们对员工表现有什么影响?传记特点biographicalcharacteristics:即为个人特点(例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它们就是客观的,而且很难从员工的个人档案中获得。
(1)年龄年龄与离职率:年龄越大,越不愿意离开现有的工作岗位。
年龄与缺勤率:年龄与缺勤率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缺勤原因的影响。
一般年长员工在可以避免的缺勤方面低于年轻员工,不可避免的缺勤率却相对较高。
年龄与生产率:绝大多数的工作,所须要的身体技能不能随其年龄的快速增长而急剧下降,从而对生产率导致影响。
人们的身体技能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复苏,但可以因工作经验而获得填补。
年龄与工作满意度:在专业技能工作中,满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在非专业技能工作中,满意度呈u型曲线。
(2)性别女性与男性在工作生产率方面没显著差异,在工作满意度方面也没显著差异。
女性的辞职比例与男性相近,但是,女性与男性较之缺勤率为更高。
(3)婚姻状态已婚员工与他们的未婚同事相比,缺勤率和离职率更低,对工作也更为满意。
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进一步调查,如已婚和单身之外的情况等等。
(4)任职时间供职时间与生产率间常和有关。
供职时间与缺勤率为之间成负相关。
供职时间与流动率之间成负相关。
任职时间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成正相关,其预测效度高于年龄因素。
3.对比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发射和社会学习理论之间的差异。
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方式条件反射和社会自学理论都就是用以表述一个人就是如何自学这一犯罪行为过程的。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大量研究是20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进行的,该理论指个体对那些通常并不产生反应的刺激做出回应,从根本上是建立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当有吸引力的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多次相互匹配时,中性刺激物就会变成条件刺激物,因而拥有无条件刺激物的性质。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一、简答题1.什么是双因素激励理论?如何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答: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1)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但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2)那些使员工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环境相联系的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主要起预防作用。
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进步、晋升等。
在工作激励中,保健因素的满足主要是避免员工的不满意。
(3)那些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内容相联系的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监督、薪水、工作条件、安全以及人际关系等。
只有对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真正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的措施有:(1)精神激励是最长久,通过有效的领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个人参与、多元化价值观等事业留人、也可通过绩效管理、行业发展、职业的优越感、绩效激励等情感留人;(2)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结合;(3)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4)制定较为灵活的薪酬策略,与工作发展前途对应等 2.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试对它们进行比较。
答:ERG理论是在需要层次论基础上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建立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上的。
也就是说一旦较低层次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人们将进到更高一级的需要上去;而ERG 论不仅体现满足——上升的方面,而且也提出了遇挫折——倒退这一方面。
挫折——倒退说明较高的需要未满足或受到挫折的情况下,更着重或把更强烈的欲望放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要上。
(2)需要层次论认为,每一个时期只有一种突出的需要;而ERG 论指出在任何一个时间内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需要发生作用。
(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严格地按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 不存在越级,也不存在由高到低的下降;而ERG论则指出,人的需要并不一定严格按由低到高发展的顺序,而是可以越级的。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四章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知识巩固一、简答题1.什么是群体?群体的功能有哪些?答: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群体的功能有组合功能、分工协作功能、教化和协调功能、平台或手段功能、满足个人多种需要的功能。
2.产生组织政治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答:产生组织政治行为的因素包括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两个方面,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环境、组织文化、组织结构、政治管理等方面;个体因素包括个体差异、权力需求、控制地位、冒险倾向等方面。
3.冲突处理的策略有哪些?答:冲突管理策略包括强制策略、回避策略、妥协策略、克制策略、解决问题策略等。
二、不定项选择题1.D2.B三、应用练习题1.试用组织行为学所学的知识举例分析周围常见的从众行为和顺从行为。
答:从众行为,几个要好的家庭一同出游,他们购买亲子装时,会倾向于购买同一款式,这就是从众行为;顺从行为,这几个购买家庭装的成员中有不喜欢大家买的款式的,但仍然为了群体的要求购买了统一样式的服装,这就是顺从。
2.你周围有非正式群体吗?会不会影响你们群体的行为呢?如果有,请详细说明。
答:通常我们周围都会有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会影响群体的行为。
举例:略。
案例分析:一个虚拟工作团队斯德恩斯公司(T.A.Stearns)是美国的一家税务会计公司,主要为个人提供税务服务。
该公司有着很好的声誉,这得益于公司能对客户提供优质的建议和出色的服务,而其关键在于该公司拥有不断更新的计算机资料和分析工具,使员工们都能运用这个工具为客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编写分析工具程序的程序员都受过相当专业的培训,他们编写的程序技术含量很高。
他们有高超的编程技能,对法律有透彻的理解;能迅速整合新的法律内容并对已有法律做出解释,然后准确无误地把它们编入已有的规则和分析工具中。
该公司的分析工具程序由4名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程序员组成的虚拟团队编写。
他们4个人都在家里工作,相互之间和与公司的联系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会议软件进行。
11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
第十一章组织文化(复习题)1.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体对他多从事的工作的总体态度。
组织文化指组织成员共有的一套意义共享的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
组织文化关注的是,员工如何感知到组织文化的这些特点,而不是在于他们是否喜欢这些特点。
也就是说,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文化的差异在于:工作满意度是评价性概念,组织文化是描述性概念。
2.如果员工抵触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他还能在组织中待下去吗?为什么?员工抵触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你们他很可能不能在组织总待下去了。
因为,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主要价值标准和基本观念,是决定组织其他一系列理念、制度和行为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的执行力度息息相关,由于各种文化的沉淀,如果员工抵触组织的核心价值观,而用自己的习惯的价值观来理解和判断公司施加的压力,这样的思维模式会导致他们在现实工作中以不同的形式来抵触政策。
其后果不言而喻,就是企业运行的整体协调性和连贯性大大下降。
只有所有员工的价值取向达成一致,才会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3.哪些因素决定了组织的亚文化?亚文化通常在大型企业内部发展起来,反映其中一些成员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情境和经历。
影响亚文化的因素有在组织内部的部门设计和地理分隔。
例如,采购部可以有本部门成员共享的、独特的亚文化。
它既包括主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又包括采购部成员所特有的一些价值观。
各样,如果组织的某个办公室或者工作单元远离组织总部,它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4.文化如何能成为组织束缚因素?文化成为组织的束缚因素主要体现在:(1)变革的束缚。
如果组织的共享价值观与进一步提高组织效率的要求不一致,它就会成为组织的束缚。
当组织面临动态环境时,最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环境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那种牢固不变的组织文化可能不合时宜了。
因此,当组织面临稳定的环境时,行为的一致性是组织的资本,但是,它也可能束缚组织的手脚,使组织难以应对变幻莫测的环境。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参考下,还是蛮好的)
《组织行为学》习题集答案一、名词解释:1. 1.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工作的人的集合。
2. 2.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 3.“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4. 4.“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5. 5.“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6. 6.需要:是指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7.7.动机: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8.8.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具体而言,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9.9.价值观: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和判断,代表了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10.10.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11.11.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12.12.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13.13.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14.14.气质:是一个人的自然特征、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15.15.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16.16.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7.17.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5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
第五章群体与团队基础(复习题)1.比较命令型、任务型、利益型和友谊型群体的异同。
命令型群体是由组织章程规定的,它由直接向某个管理者汇报工作的下属组成。
任务型群体也由组织确定,它指的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共同工作的群体。
但任务型群体并不仅仅限于直接的上下级关系中,它还可能跨越这种命令关系。
利益型群体是指大家为了某个共同关心的具体目标走到一起的群体。
友谊型群体是因为拥有某种或某些共同的特点走到已启动群体。
四者的异同表现在:(1)命令型和任务型群体是正式组织中规定的群体,而利益型群体和友谊型群体主要是非正式的联盟。
(2)所有的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但由于任务型群体可以跨越组织的界限,因此,任务型群体未必都是命令型群体。
2.描述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
(1)形成阶段。
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
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
当群体成员开始把自己看做是群体一员时,这个阶段就结束了。
(2)震荡阶段。
群体内部冲突阶段。
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群体给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
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还存在争执。
这个阶段结束时,群体内部出现了比较明朗的领导阶层,群体成员在发展方向上也达成了共识。
(3)规范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约定的凝聚力。
这时会产生强烈的群体身份感和友谊关系。
当群体结构稳定下来、群体对于什么是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时,这个阶段就结束了。
(4)执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充分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
群体成员的注意力已经从试图相互认识和理解转移到完成手头任务。
(5)解体阶段。
在这个阶段,群体开始准备解散,高绩效不再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群体注意力转到了群体的收尾工作。
群体成员的反应差异很大,有的很乐观,沉浸于群体的成就中,有的很悲观,惋惜在共同的群体工作中建立起的友谊关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继续下去。
3.地位和规范有何关系?地位指的是他人对于群体或群体成员的位置或者层次进行的一种社会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研究对象与性质一、什么是组织?什么是行为?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相互协调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以及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一。
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行为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指人受心理、生理、客观环境影响所表现出的外在明显活动。
广义是把心理和人的行为统称。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方法,运用生理学、生物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科学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充分调动人的主观性、积极性、创造性,更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是什么?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范围:一定组织中方法:系统分析方法,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等科学知识目的:提高组织中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引导、控制能力,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三、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由组织行为学的实质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所决定。
研究组织行为中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研究组织行为中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管辖区域内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研究组织行为种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改进领导的有效性研究组织行为学中激励理论和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组织设计与组织变更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使管理者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进行组织的改革,增值绩效。
研究组织行为学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里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四、说明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性质:边缘性;两重性;应用性特点:多学科想交叉;多层次相交切;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五、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是什么?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指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大系统,它从人力的投入开始,通过依次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群里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外部环境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人力的产出为止。
六、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因素是哪些?主观内在因素:生理因素(遗传、体质、生理、生物节奏),心理因素(感觉、思维、认识、价值观、理想、信念、态度,个性-气质、能力、性格),文化因素(个人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专业技术、礼仪等)客观外在环境因素:组织内部环境因素(群体、领导、组织),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国内国际状况、人群团体-家庭、竞争者、供应商、各科、政府机关、产权所有者)七、文字和函数关系式表述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并简要说明行为=f(人的主观特征*所处客观环境特征)B=f(P a、b、c。
*E m、n、o。
)B:人的行为,behaviorf:表示函数关系,functionP:人的主管特种个性,personalitya、b、c、…:人的知觉、能力、性格、价值观、气质等主要特征E:表示所处的客观环境,environmentm、、n、o…:组织内部的环境,组织外部的环境,世界大环境等八、简述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心理学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外在行为规律的理论基础。
研究组织行为需要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探索人在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必须从起所处的整个社会关系中着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认识人的行为规律。
人类学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政治学、伦理学。
生物学和生理学也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哪些主要特征?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结论的再现性,未来的预见性二、科学的研究过程,其中四个步骤研究过程是指哪四个?六步骤循环系统是指哪六个?四个步骤:观察与实验、分析与评价、预测与推断、检查与验证六个步骤: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研究理论和模式,形成假设,提出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案和方法,实地观察和实验,说明研究结果三、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是什么?案例研究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四、请说明案例研究法的优点与缺点优点:案例研究法是体现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统一的极好方法,提供了许多研究建议,为解决未来的实践和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作了许多准备。
缺点:描述实况,变量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多样,无法证明答案的正确与否。
研究的结果信度、效度和普遍性无法得到确切说明,也受研究人员自身主观性的影响,会有不同的分析结果。
五、什么是观察法?观察法分几类,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观察法是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
分类:参与观察法,不参与观察法;自然观察法,控制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优点是观察者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避免被观察者的伪装和做作,使观察获得的资料较为可靠和有效;缺点是观察者投入现场会影响到客观性,并且不被察觉到观察动作的条件不容易做到,也受观察者自身的价值观、个性等影响。
不参与观察法:优点以旁观者的状态观察得出的结果相对较为客观;缺点是受观察者自身的价值观、个性等影响,研究结果的信度、效度受到一定影响。
自然观察法:优点是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下进行观察,观察结果更具有典型性,更易于应用于实际,缺点是不确定被观察者的行为是被哪些自变量所影响。
控制观察法:优点是容易发现被观察者的行为变化由何种自变量引起;缺点是需要限定条件,操纵变量,并且被观察者知情,结果可能不够典型,与实际情况有差异。
六、何谓心理测验法的信度,何谓心理测验法的效度?信度:指可靠性,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度指标,也可以是测验的准确性。
效度: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指测验得到的结果是不是索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也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
七、调查法一般分哪几种,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面谈法:优点是获得的信息较高,由于面对面交谈,调查者做出的反应也较为丰富,确切;缺点是面谈会给人增加心理负荷,容易使人产生防御心理,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沟通技巧,另外也比较费人力和时间。
电话调查法:优点是花钱花时间不多,能调查较多的人,缺点是不能采用多种方式详细询问和解释问题,使被调查者对问题产生误解。
另外此种方式要在电话普及的地方适用,电话不够普及的地方不适用。
问卷调查法:优点是范围广,花钱费时不多,可匿名调查,被调查者可如实回答一些敏感或者关于本人的问题,而且可以较多的时间思考。
缺点如果是书信调查,回收率低,如果是现场调查话的人力和时间会较多。
八、实验法可分为哪几种?分类: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准实验法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一、什么叫做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社会知觉的内容包括哪些?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包括对个人、群体、组织特性的知觉。
自我知觉指主体对自我心理和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要求。
社会知觉内容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角色的知觉,对因果关系的知觉二、简述知觉过程,并说明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过程:人的知觉过程一般包含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反应五个阶段。
环境刺激产生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观察阶段外部因素(大小、强度、对比运动、重复、新奇);内部因素(兴趣、需要、动机个性、经验)——选择阶段知觉归类(连续性、封闭性、接近性、相似性);知觉判定,知觉错误的原因(知觉防御、成见晕轮效应、投射、归因)——组织阶段对人或物的假设总看法——解释阶段隐蔽的态度;公开的行动——反应阶段影响知觉的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同配合,知觉归类,产生错误知觉(方法:知觉防御,首因效应-先入为主,晕轮效应-以点概面,投射-以己度人)三、说明知觉差异在管理中如何应用?知觉对人的行为有直接影响,为使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全面的知觉。
管理者可以通过学习X理论、Y理论,做出正确引导和启发,避免发布命令式的管理方法,用信任代替监督,用分权与授权代替集权,运用归因理论增强人们的坚持性,积极性,在管理工作中遇到成功和失败,做好管理者的引导工作,尽可能的将生工或失败原因归于不稳定因素,增强员工的工作坚持性。
四、何谓价值观,它分为哪几类?何谓态度,有何特征?何谓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参与度,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价值观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人们的一种信念和观点,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分类:按照人员的不同对象分为:个人价值观、集体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按照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划分:理性价值观、经济性价值观、政治性价值观、社会性价值观、审美性价值观、宗教性价值观;按照不同行为方式划分:反应型、忠诚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现实主义型;按照经营管理所追求的不同目标来划分:最大利润价值观、委托管理价值观、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特征:社会性、针对性、协调性、稳定性、两极性对组织的认同感: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包括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
对组织的参与度: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组织认同感和参与度:A、表面他们真诚的关心着员工的利益B、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C、改善工作,使许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D、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E、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其中包括对员工有重要意义的个人事业发展目标F、五、什么是个性,个性本身具有什么性质?个性: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性质: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六、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哪些方面?包含: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态度七、何谓气质,气质分哪几类,各类的行为特征是什么?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分类:多血质(活泼型):精力充沛,但据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行为反应灵活而敏捷,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行为的外倾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
胆汁质(兴奋型):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好猛干,但往往粗枝大叶,兴奋性行为反应敏捷而迅速,但要把兴奋性行为转变为抑制性行为较不灵活,情绪的抑制较难,易表现爆发性情绪,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