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 曹菊花
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多发生于5 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重症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肺水肿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所以,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是至关重要的。
一临床资料我院发热门诊20 13年1-8月共接诊手足口病患者106例,其中男童59例,女童47例。
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二观察及护理1 病情观察注意体温的变化,手、足、臀部皮疹的消退的情况,有无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2 护理2.1 消毒隔离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
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患儿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减少人员进出患儿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2 休息及饮食营养患儿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
宜给患儿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饭后漱口。
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2.3 口腔护理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2.4 皮疹护理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小儿手足口病168例的观察及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168例的观察及护理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本病由唾液和粪便污染多种物件,经口传染。
潜伏期2~6天,无前驱症状,常为突然发病。
整个病程5~7天病人可自愈,存在复发。
一般病程轻,预后较好。
多发生于婴幼儿,临床1~5岁儿童多见,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1]。
少数患儿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等,重症患儿发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9年5月~2010年7月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68例,均符合诊断标准;男101例,女67例,年龄4个月~10岁;其中5岁以下的146例,5~10岁22例。
所有病例均有轻度酸中毒,5例病人合并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合并肺炎有胸片异常,2例合并心肌炎,心肌酶谱各项增高。
无肺水肿、肺出血及弛缓性麻痹。
病程7~19天,无死亡病例。
临床特征:本组168例患儿,均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8.5℃,口腔黏膜(以腭部、下唇内侧黏膜多见)出现散在疱疹伴有咽峡炎,疼痛明显,哭闹拒食,有些患儿伴有恶心、呕吐,手足掌面出现米粒大小斑丘疹、疱疹,臀部、肛周、会阴部也可见斑丘疹。
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有浑浊液体少量。
2例伴有咳嗽,1例并发脑膜炎,神志清晰,精神差,反应迟钝,恶心、呕吐明显。
经抗感染对症治疗,168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治疗方法:一般患儿主要给予抗病毒和支持对症治疗,抗病毒给予病毒唑、病毒口服液,外周血象高的患儿加用头孢曲松钠或阿奇霉素或头孢克洛等抗感染治疗,心肌酶升高的患儿给予果糖二磷酸钠、维生素C、肌苷、三磷酸腺苷等支持治疗,口腔溃疡给予双料喉风散、口腔炎喷剂局部喷口腔,高热给予物理降温,美林或泰诺林口服液及水合氯醛灌肠等。
手足口病病情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病情观察及护理手足口病是以手掌、脚掌、口腔粘膜上发生的斑丘疹、疱疹、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由手及污染物经口传播或粪便传播,以夏秋季节多见,多发于学龄前儿童。
如无合并症,预后一般良好,少数病例可引起心肌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做好病情观察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患儿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主要做好以下几点护理工作:1、一般病情观察:观察患儿的体全身临床症状,定时测量体温、呼吸、心率等。
2、静脉输液及静脉用药的护理: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保证药物的准确、及时给予,注意输液速度。
3、发热的护理: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喝水。
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患儿有皮疹不能进行酒精擦浴,必要时使用退热药。
4、做好口腔护理: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漱口,可用金喉键直接喷于口腔糜烂部位,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5、饮食护理: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
宜给患儿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喂养过程中注意卫生,以防发生感染性腹泻。
6、皮疹的护理:手足部皮疹可涂炉甘洗剂。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抓破皮疹。
防止感染。
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7、做好消毒隔离:每位患儿一支体温计,避免交叉感染,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或在日光下曝晒。
病房每天紫外线消毒,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8、并发症的观察:警惕并发心肌炎、观察患儿心率、心律、有无胸闷、气促、面色苍白,观察患儿精神反应、食欲、有无高热及呕吐、有无烦躁哭闹或睡眠不安、观察有无肢体抖动、出冷汗及进行性呼吸困难等其它并发症的早期表现。
240例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的护理体会_曹春菊

240例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的护理体会曹春菊(沈阳市儿童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2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本组预后良好,轻症在1周内痊愈,平均疗程7 8天左右,未出现1例死亡病例。
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中西医结合等精心护理,可使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图分类号:R512.5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4-0789-02Nursing Experience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Medicine for 240Cases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CAO Chunju(Shenyang Children's Hospital ,Shenyang 110032,Liaoni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s of hand-food-and-mouth disease.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40cases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 ,the prognosis was good.The mild cases were cured within one week.The average course was 7-8days.There was no death case.Conclusion :Th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s an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a variety of intestinal virus.Through intensive nursing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make speedy recovery.Key words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infant with disease ;nursing 收稿日期:2012-10-24作者简介:曹春菊(1975-),女,辽宁沈阳人,主管护师,学士,研究方向:儿科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关键词:手足口病;患儿;护理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是一种由柯萨奇A16和EV71型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为特征的传染病。
该病好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本病的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短时间内可在学校、幼儿园、社区等人口密集的地区引起大流行。
我国在2008年出现了手足口病的爆发流行,导致部分婴幼儿致残甚至死亡。
本科在该病例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全部痊愈出院,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7d,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一两天或发病的同时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左右,并在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出现皮疹。
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
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患者的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因此引起的疼痛,常使患儿流涎或拒食。
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
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2鉴别诊断(1)水痘:呈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有痒感,而手足口病一般无痛痒感。
(2)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泡,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
(3)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皮疹以头、面、背为主。
(4)口蹄疫:多发生于畜牧区,猪、羊、牛等蹄类家畜患病后再传染给人,成人牧民较多见。
小儿手足口病例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例的观察与护理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于儿童群体。
该病主要侵犯儿童的口腔、手部、足部等部位,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因此,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以供家长和医护人员参考。
一、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和诊断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是口腔、手部、足部的皮肤疱疹和溃疡。
患儿口腔内出现一些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水泡或疱疹,并伴有口腔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
手部、足部也会出现疱疹和溃疡,并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
此外,患儿还可能会发热、咳嗽、喉咙痛、纳差等全身症状。
诊断小儿手足口病主要是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
通常采用查体、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儿口腔、手足部的疱疹和溃疡,以及检查患儿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制定。
二、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综合护理两部分。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 对症治疗(1)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是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
患儿口腔内出现的疱疹和溃疡会造成口腔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因此,对口腔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应该为患儿提供润喉剂、消炎药水等口腔护理用品,让患儿保持口腔清洁和湿润。
此外,尽量避免给患儿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刺激口腔。
(2)对症用药:对症用药可以缓解患儿的症状,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不同症状可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比如,对于口腔疼痛,可口服醋酸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疼痛。
对于口腔溃疡,可以用涂擦口腔护理用品、涂擦口腔消炎药水等方法进行治疗。
(3)保持休息: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感染病,患儿需要休息来让身体更好地恢复。
家长应该为患儿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让他们尽量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
2. 综合护理(1)病情观察:家长应该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随时关注患儿的体温、皮肤状况、饮食情况等病情指标,及时就医。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发表时间:2015-10-21T16:48:30.71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作者:李霞[导读] 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重症手足口病对患儿具有较大危害,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病情观察,进行针对、全面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进一步加强。
(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湖北十堰 442000)【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方法:我院收治的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患儿90例,通过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方法及经验。
结果:本组9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经过我院积极治疗及护理,有86例患儿痊愈出院,有4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经抢救无效死亡,治愈率达到96%。
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对患儿具有较大危害,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病情观察,进行针对、全面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50-01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婴幼儿,以5岁以下年龄组最为多发,一般预后好,属自限性疾病。
目前国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病毒[1],近年来在全国及世界多个地区暴发疫情。
一般患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
但EV71型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嗜神经性,合并神经系统损伤并不少见,而且少数患儿合并神经系统损伤发展迅速,预后极差,因此早期发现重症病例,争取早期干预极为重要[2]。
2013年4月一2014年11月,我们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90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男 37例,女53例,年龄最大11岁,最小5个月,手足、口腔、肛周出现丘疹,疱疹为圆形或椭圆形。
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

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科引起的传染病[1],其中又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最为常见,二者引起手足口病的比例5:2[2]。
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短时间内可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口密集地区引起大流行[3],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出现过爆发流行,也有死亡病例报告。
通过对患儿采取尽早隔离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早发现重症患儿做好健康宣教,使患儿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本病大流行。
2010年3~12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98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6名合并脑膜炎转至上级医院外其余192例完全治愈,治愈率达96%,无死亡病例。
现将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198例,男116例,女82例,年龄8个月~17岁;住院3~11天,平均7天;发热87人,其中37~37.9℃54人,38~38.9℃24人,39~40.3℃9人。
有明显流行病史。
有44例并发心肌损害。
有6例患儿出现脑膜炎表现,有重症倾向,转上级医院治疗。
护理一般护理:药物治疗:①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炎虎宁注射液、静脉注射。
清热解毒在作用;②合并细菌感染者用抗生素治療,如阿奇霉素、氨曲南等;③皮肤疱疹可用炉甘石洗剂擦洗。
口腔内溃疡,涂西瓜霜,也可以用维生素B12。
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还可以口服给药。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为了减轻患儿痛苦和护理工作量,对需要输液的患儿,一般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1次成功率成为影响护士与患者关系的重要因素。
在使用留置针期间,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经常巡视观察有无渗漏,有无回血,由于患儿一般好动,应注意保护,一般采用头皮注射,用小弹力网固定,防止滑动和脱出。
病情观察:①一般病情观察:一般潜伏期2~7天多数患儿不发热,少数患儿发热体温高达38.6~40.3℃,热程长达3~5天,常伴有乏力、恶心、咳嗽等症状。
发病后1~2天,在患儿口腔黏膜可见红色斑丘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周围有红晕,引起疼痛,同时在患儿的手心足底可见红色丘疹疱疹,部分患儿在臀部及肛门可见同样的皮疹、疱疹不痛,可有部分患儿发痒,一般5~8天消退吸收不留瘢痕,绝大部分患儿愈后良好,极少数患儿病情加重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并发症,可引起死亡。
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儿 均 采 用 口泰漱 口 ,一 日三 次 ,对 口腔 局 部 疼 痛 较 剧 烈 者 , 予 以 口泰漱 口后 局 部 用 利 多 卡 因 的 溃 疡 糊 剂 以 减 轻 疼 痛 。
蔓延 。加强锻炼 ,提高 肌体抵 抗力 。家 长要 提高对 手 足 口
病 的认 识 。 在 流 行 期 间 注 意 预 防 ,若 发 现 小 儿 出 现 发 热 ,
3 1以空气 消毒机消 毒 2次 ,门把 手 ,门脚垫 ,桌 面,地面
等每 1用 5 0 gL的含氯消 毒剂擦 拭消 毒 1次。患儿 用过 3 0m/
李 晓 冬
吉 林 省农 安 县人 民 医 院 ,吉林 农安 10 0 32 0
【 关键词 】 手足 口病 ;观察 ;护理 【 中图分类号】R 7 4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57 (00 3 04 — 1 0 7 8 1 2 1 )2 — 2 9 0
手足 E病是 多种肠 道病 毒引 起 的常见传 染病 ,一 年 四 I
季 均可发病 ,夏 秋季节 患病 较多 ,该 病流行 期 间可发 生幼 儿园和托儿所集 体感染 及家 庭聚 集发病 现象 。尤其是 4岁 以下儿 童 ,病 毒常 寄生在 患儿 的咽部 、唾液 、疱 疹和 粪便 中 ,不仅通过 唾液 、喷嚏 、咳嗽 、说 话 时 的飞 沫传 染 ,其 他 儿童还可以通过 手 、生 活用 品及餐具 等 间接传 染。被传 染 的患儿会 在手 足皮肤或 口腔 粘膜 上出现 类似 水痘样 的疱 疹 ,因而被称 为手足 口病 。手足 口病 又 以柯 萨奇 病毒 A组 1 6型和肠道 7 1型感染最 常见 。手 足 口病 以发 热和 手 、足 、 口腔 、臀部皮疹 或疱疹 为主要 特征 ,因该病 传播途径 复杂 ,
小儿手足口病观察及护理

手足 口病早期征象有 :年龄 < 3岁;持续 高热不退 ;末梢循环不 良;呼吸 、 心率明显增快 ; 精神差 、 呕吐 、 抽搐 、肢体抖 动或无 力;外周白细胞计数 明显增 高等。但是只要认真做好 手足 口 病 患儿 的消毒隔离措施 , 加强皮肤 、口腔及饮食 护理 , 控制好患儿颅 内压 , 减轻脑水肿 , 重点加强对神经 、呼吸、循环等系统的 观察 ,识别重症征象 ,积极配合治疗 ,加强基础护理也能提高治愈率 。我院 2 5 例患儿住院 5 —1 4天 , 平均 8 天, 2 O 例治愈出院 , 4 例好转 出院 , 死亡 1 例。 无 护理并发症 。
【 中图分类号 】R 2 4 8 .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6 0 2( 2 0 1 4 )0 9 — 0 2 4 8 — 0 1 3 . 2 神经 系统症状 的观察及护理 加强病房巡视,严密观察 患儿病情 ,有无烦躁不安 、阵发性哭闹 、精神差、
( 上接第2 4 5 页) 分、持续时间、睡眠影 响情况。
2 方法
世界卫生组 织和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指 出组织损 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 的不
骨科围手术期患者疼痛 的处理 大致 包括 3个阶段: 术前 ,术中及 术后。手术 中镇痛主要 由麻醉科医生负责处理保证 良好的手术麻醉是顺利手术的保障” 骨科 患者术前镇痛主要局 限在骨肿瘤侵犯骨膜、 严重的创伤引起 的剧烈疼痛 , 以及考 虑到术 中需行截肢术等术后 可能重度疼痛的患者术前3 天使用塞来昔布2 0 m g江 天2 次 ,常规停止使用阿司匹林 。术后镇痛是无痛病房 的主要处理方式 ,方法较 多包括: 多途径镇痛方式 的选择如 留置硬膜外 导管、外 周静脉和局部封闭麻醉 、 口服外敷等; 多种药物 的选择如 阿片类镇痛 药物与非昌体抗炎药镇痛药物其他的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小儿手足口病是由某些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
病症主要表现为手、脚、口腔和喉咙等部位出现水疱和溃疡。
这种疾病易在夏季流行,在社区和学校中传播。
下面介绍一些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帮助家长防范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手足口病是一种通过近间距离接触、空气飞沫、粪口传播等方式传播的疾病。
因此,要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首先,要保持室内和室外环境的清洁卫生,让孩子们保持洁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家长应该经常打扫房间、清扫地面和地毯,同时保持医疗器械、餐具等物品的清洁。
2. 注意饮食卫生在孩子进食时,切记要保证食品新鲜、干净,尤其是肉类、蔬菜等易受污染的食品。
餐具要用开水清洗烫消毒,并在严密密闭的垃圾桶中倒掉食物残渣,以减少有害物质对孩子的伤害。
3. 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有经验的家长会经常给孩子服用一些增强免疫力的中药或补品。
在食物上要注重均衡营养搭配,不可单纯饮食。
出门的时候带上口罩,保护好孩子的呼吸道。
当然,我们也要避免孩子接触病人和不洁之物,尤其是在流行期间要尽可能避免开门送亲朋好友。
4. 提高环境卫生对于家中疫情的孩子,家长应该切实做好室内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病菌对其他人的侵害。
将病人单独隔离,不与其他人互动,并让病人足量喝水、吃清淡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至于孩子出门后五指并拢,避免直接接触公共物品等,以备不时之需。
5. 加强孩子自我防护意识教孩子正确洗手的方法,并定期提醒和强调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避免自身感染。
当孩子出现不适时,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减轻病情。
同时,孩子应该远离人群,避免接触到其他病人和垃圾等。
总的来说,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既需要长期、持续的宣传教育,也需要广大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家长在平日里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做好日常预防和护理措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
小儿手足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小儿手足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67-02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的阿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t1(ev71)最常见,其中由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比例大,传染性强,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我国1981年开始见本病,2008年5月我国正式将手足口病列为丙类传染病。
我科2008年5月—2010年9月,共收治145例手足口病,经过积极治疗及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45例患儿中,男性95例,女性50例,小于1岁9例,1-2岁35例,2-3岁70例,3-5岁26例,5岁以上5例。
有并发症10例,均小于3岁,治愈142例,3例转上级医院治疗。
2 流行病学2.1 流行特点该病以每年的3月—11月多见,6—9月乃高峰期,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尤其是5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率高,少年与成人感染一般不发病,但是是病毒携带者,手足病一旦发生,容易在幼儿园、社区及家庭内部造成流行,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
2.2 传播途径该病及病毒携带者,病毒寄生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飞沫传播,还可以通过于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也能通过污染的水源及门诊和口腔器械造成交叉感染,病愈儿童三周内粪便有病毒排出,仍具传染性。
2.3 病原学本病致病病毒是小dna病毒科肠道病毒;75%酒精、5%来苏尔无作用,对紫外线、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温度50℃以上或煮沸3分钟均可以灭活。
3 临床表现发热:手、足、口、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表现为主,发热一般38℃左右,口腔粘膜可见散在性的疱疹或溃疡,手、足、口、臀部可出现斑丘疹及疱疹,疱疹周围可见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个别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病情发展快,容易导致死亡。
小儿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收治的93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加强病情观察、进行心理、发热、口腔、皮肤、饮食等护理措施。
结果经治疗和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患儿均治愈出院。
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使患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痛苦,提高治愈率,使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231-02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疹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EV17型最为常见,一般发生在4-7月,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通过空气、飞沫、唾液或粪便传染,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
多数患儿起病突然,可引起发热、皮疹、溃疡,少数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个别患儿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经过对93例手足口病患儿精心的临床观察治疗和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无并发症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51例,女42例;年龄9个月-8岁,平均年龄2.8岁;以发热、手、足、口腔、殿部皮疹、疱疹等症状为主诉住院。
手部皮疹多在手心,足部皮疹多在足底,口腔粘膜疱疹主要见于舌及两颊部,少数患儿口唇、硬腭、咽及扁桃体处可见,殿部皮疹多发生在肛周、骶尾部皮肤,一般无疼痛及痒感,预后不留痕迹;患儿低热或中等发热,体温37.5-38.5℃,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
2 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支持对症治疗及相应护理,效果好。
3 结果患儿无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
平均住院6.8天。
4 护理措施4.1消毒隔离患儿安置隔离房间,固定家属陪护,限制患儿及家属随意出入;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用偏振光消毒2次/日;患儿接触物品后要消毒双手,对餐具、玩具等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应戴口罩并消毒双手,加强床旁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小儿手足口病68例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68例的观察与护理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68例患儿的护理措施。
结果:患儿均在住院3~10 d后痊愈出院,无复发和后遗症病例。
结论:对HFMD患儿除了通过常规抗病毒治疗外,早期的消毒隔离、针对性加强对症护理和健康教育,是患儿早日康复的关键。
标签:小儿;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护理手足口病(HFMD)是小儿夏季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一般可在1周内痊愈,极少数会发生病毒性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
现将2010年5月~2010年10月68例HFMD患儿的治疗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HFMD患儿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3个月~5岁。
诊断标准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治指南》[2]:①急性发病,持续发热,体温37.5~38.5℃。
②口腔黏膜出现溃疡、疱疹,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米粒至绿豆大小,疼痛明显,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内有混浊液体。
③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流涎、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主要是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患儿一经确诊,应立即隔离治疗,采取积极地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利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炎琥宁等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
重症病例以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和静脉用丙球蛋白冲击,以及呼吸循环支持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本组患儿均在3~10 d内治愈出院,无复发病例。
2 护理2.1 消毒隔离:建立手足口病专用病房,同种病例收住一室,不与其他疾病同病房。
每天紫外照射1 h,开窗通风2次,30 min/次,每天用含氯500 mg/L的消毒剂对房间喷雾消毒2次,再以之擦拭患者可接触到的物品表面,污染时随时消毒;使用一次性诊疗器具,医护人员诊疗时,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手足口病病房产生的所有垃圾均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160例患者通过临床护理,出现4例严重并发症情况,其中1例脑 膜炎患者,2例脑水肿患者,通过临床护理治疗后患者痊愈出院,1例 脑循环衰竭症状 患者,送诊时间较晚,临床治疗护理 无效,出现 死亡 病例。其 他 患者 通 过 护理治疗,14 0 例患者正传 在 护理 第2天出现 减 轻,患者的发热症状消退,皮疹颜色转变为红、黄色胞浆,3 d后皮疹 症状消退,黏膜病变在护理24 h后变小,2 d后转为灰白或淡黄色, 149例患者在护理1周后,患者的体征消除,通过临床检查,患者痊愈 出院。完成 护理 后,对患者或患者家 属进 行回访,有 效调差158例,其 中满意149例,满意率94.30%。 3 讨论
20(16):2 20. [4] 吴升华. 儿科住院医师手册[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21. [5] 刘纯平.32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5(1):66. (收 稿日期:2 012-12- 0 6)
MODERN NURSING 现代护理
CHINA HEALTH INDUSTRY
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曹秋花 王淑霞 河南省漯河市二院儿科,河南漯河 462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 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6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 的临床护理方法、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临床有效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结果 本组患者中1例患者并发脑膜炎,2例患者并 发 脑 水 肿,1例 患者并发 循 环 衰 竭 症 状,通 过 临床 护理 治 疗,死亡1例,其 他 患者 均 痊 愈出院,并发 症 患者主 要为收 治时间较 晚, 护理治疗无效,出现临床死亡。 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在临床护理当中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范围,包括患者的感染情况,体征 情况,特别是并发症或是异常情况,一旦出现需要及早联系医师处理,做 好患者的清洁工作,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护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01(c)-0032-01
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与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与护理摘要】总结了615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主要是具体的护理过程中,注意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亦同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家长进行手足口病的健康知识教育;认为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手足口病患儿观察与护理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CA16)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高发,常是暴发流行[1]。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烧及引起手足、臀部皮肤皮疹和疱疹,口腔和咽部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少数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
2011.3—2011.11我院感染科病房接收了615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615例,男397例,女218例,重症病例47例,死亡2例,年龄10个月—1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烧、皮疹、口腔粘膜病变,神经系统病变,循环衰竭。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发烧,体温37.8℃—41℃,热型不规则。
皮疹主要为斑丘疹和疱疹,主要分布于手、足、口、臀部皮肤,不痛不痒,少数病例皮疹波及患儿的下肢及膝关节。
47例重症患儿都有精神差、高烧持续不退、恶心呕吐、易惊频繁;肢体无力、肢体肌阵孪。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其中有9例患儿的皮疹不典型,有6例患儿面色苍白、两眼上翻,心率增快,四肢发凉。
1.2治疗原则及结果568例轻症病例早期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和抗菌素预防感染治疗,重症患儿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抑制炎症反应,静脉注射免疫蛋白中和病毒,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给予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心功能不全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经5—7天的治疗,体温下降至正常,皮肤水疱干涸消退,丘疹消失,口腔溃疡愈合,精神好转,饮食恢复。
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威胁儿童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由人类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如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hievirus A16,CoxA16)、埃柯病毒和EV71型(EV71)等,其中EV71和CoxA16引起的HFMD最常见。
EV71感染能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
[1]本院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者889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89例,男580例,女309例。
其中4-11个月婴儿113例,1-2岁患儿484例,3-4岁患儿170例,5-8岁患儿有86人,9-13岁患儿32例,13岁以上4例。
889例中并发肺炎43例,并发心肌炎183例,并发扁桃体37例,治疗结果:治愈881例,5例发生心衰后本院经过抢救治疗,病情好转稳定后自行出院、有3例患者转入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2 护理2.1心理护理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娴熟的护理操作,可以使患儿及家属积极配合,顺利完成各种治疗,使学龄前儿童摆脱紧张、恐惧心理,为患儿创造一个最佳的治疗环境。
而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尤其是少年儿童),促进其病情早日康复。
2.2高热的护理高热患者应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保持室温于18-22℃,湿度50%-60%;衣被穿盖要适宜,出汗后及时擦干并更换衣被,避免患者直接吹风、受凉。
定时监测体温,观察热型,随时了解病情变化。
对高热患者,可用小量退热剂,但忌用醇浴冷敷,以免影响透疹,导致并发症等。
2.3皮肤黏膜的护理密切观察皮肤黏膜的变化,及时评估皮疹情况。
保持床单整洁和皮肤清洁,做好皮肤你黏膜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曹菊花
发表时间:2016-09-08T10:45:50.9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0期作者:曹菊花[导读] 综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手足口病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提升了患儿的治疗疗效。
曹菊花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人民医院山东烟台 261400)【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科手足口病患儿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
结果: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实验组患儿其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中发挥了积
极的治疗作用,缩短了患儿康复的时间。
【关键词】手足口病;综合性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128-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1],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2]。
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而在对于本病的治疗当中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疗效,本人现针对我科手足口病患儿探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在本病治疗中起到的疗效。
具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手足口病患儿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的临床诊断均符合卫生部《2010版手足口病防治指南》中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3]。
1.2 方法
将14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儿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方法。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早期诊断与观察
(1)病情观察做好对于患儿病情的检测。
手足口病病程上分为4期:疱疹性咽峡炎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和生命体征稳定期。
这4个病程阶段间无明显分界,如果不能够在及时判断患儿的病程分期,不能采取及时的护理方法干预很容易导致患儿病情的加重。
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做好对于住院患儿的巡视工作,详细记录巡视的时间,以及巡视中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精神状态的改变,呼吸循环系统的改变等。
(2)神经系统的观察患儿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有以下表现:精神状态差,好发头痛、呕吐,有肢体的抖动,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
严重者可发生昏迷。
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留意患儿的以上变现,做到对患儿病情做出及时的判断。
(3)呼吸系统的观察手足口患儿可有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护理工作人员要通过呼吸系统的监护对患儿病情做出及时掌握。
(4)消化系统的观察护理工作人员要对患儿的呕吐物进行监测,注意患儿呕吐物量,颜色,性状,气味的改变。
通过呕吐物的量及时掌握补液量,保证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
(5)循环系统的观察手足口重症患儿可有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护理工作人员要对以上指征详细掌握方便控制病情。
1.2.2用药的护理干预
(1)严格遵医嘱用药,做好对于患儿的感染预防工作,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儿及时给予甘露醇降压治疗。
(2)静脉穿刺护理: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对于患儿静脉的损伤。
此外有需要留针的患儿,要防止污染针口,引发感染。
1.2.3治疗中的护理: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5)对于刚开始起疹的手足口病患儿可以于起疹处涂抹炉甘石,疱疹破溃后用0.5%碘伏消毒即可。
(6)对于起疹位于臀部的患儿,要保持患儿臀部的干燥卫生,及时清理患儿大小便,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7)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1.2.4发生合并症后的护理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通过对患儿的血压,血气,血糖的动态监测来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防止重要脏器的损伤加重。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患儿发生血氧降低以及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4)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1.2.4手足口的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家长做好对于患儿日常接触的玩具,个人卫生用具的消毒工作(7)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尤其在手足口的好发季节,争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就诊,降低患儿的病情进展程度。
(8)发生手足口的患儿数量较多时要根据国家传染病上报规定及时上报上级单位以便做好疫情的防治工作。
1.3 效果评价
对两组病人之间进行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来判定两组之间的治疗差异。
1.4 数据处理
以上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分析。
2.结果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实验组患儿其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
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病人的临床结果对比分析
3.讨论
手足口患儿发病之后病情进展较为迅速,在治疗过程之中如果干预不及时很容易诱发身体其他器官的损伤,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动态的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为患儿及其家属进行预防的培训,保证了患儿的有效治疗。
通过我们实际的临床对比发现,综合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手足口病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提升了患儿的治疗疗效。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舒广.护理干预对重症重型手足口患儿临床转归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9(6)23-24.
[2]李淋琴.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概念体会[J].现代护理,2012,2(8)6-7.
[3]刘利梅,李晓红.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18例的临床观察与救治[J].安徽医学,2013,3(4)97-98.
[4]张荣枝.230例手足口病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3(23B):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