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包装对消费者的心理效应
仿生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心理效应研究
仿生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心理效应研究1、吸引消费者的好奇心仿生设计可以将自然界独特的生物形态与食品包装相结合,使得包装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与众不同的包装设计往往能够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款以瓢虫形态设计的巧克力包装,不仅可以引发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这种独特设计背后的故事和灵感来源的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的引发可以促使消费者更加关注和关心该产品,提升其购买欲望。
2、增强产品的亲和力自然界中的生物形态往往会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舒适感,仿生设计将这种特点融入食品包装中,可以使得产品更加具有亲和力。
在心理学上,人们更倾向于与熟悉和友好的事物产生联系,因此对于以仿生设计包装的食品产品来说,消费者更容易建立起一种亲近感。
一款以恶龙形态设计的汽水包装,可以在心理上使消费者感受到一种激动和喜悦,使得他们更加愿意去尝试和购买这款产品。
3、提升产品的价值感仿生设计的包装往往能够赋予产品一种独特的价值感和情感价值,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当消费者通过包装设计感受到产品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时,往往会认为这种产品具有更高的价值,愿意为之支付更高的价格。
一款以蝴蝶形态设计的巧克力包装,不仅会使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的美感和精致感,还会激发他们对于产品的情感追求和情感联结,从而增强其购买决策的积极性。
二、仿生设计在食品包装中的实际应用案例1、可食用形态包装可食用形态包装是一种将仿生设计理念融入食品包装中的创新设计,通过仿生设计的方式将包装本身变得可食用,如蔬菜形态的酸奶包装、水果形态的巧克力包装等。
这种包装设计不仅能够引发消费者的好奇心,还能给人带来一种愉悦的购物体验。
消费者可以在享受食品的还能够与包装互动,增强产品的亲和力和情感连接,提升购买体验的愉悦度。
2、生物形态包装生物形态包装是一种以仿生设计的理念为基础,将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融入食品包装设计中,例如将昆虫、动物或植物的形态和元素进行艺术化处理,赋予包装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盲盒效应原理
盲盒效应原理
盲盒效应是一种商品销售策略,最初起源于日本,后逐渐风靡全球。
这种销售方式将商品放入封闭的盒子或包装中,让购买者在不知道具体内容的情况下购买。
主要原理如下:
1. 神秘感和兴奋感:盲盒效应的核心原理在于创造一种神秘感和兴奋感。
消费者在购买盲盒时,并不知道其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只能通过开启盒子来揭晓。
这种未知和期待带来了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让购买者充满了兴奋和好奇心。
2. 收藏价值和稀缺性:盲盒通常会推出不同的系列或款式,每一款都有多种可能的收藏品。
某些稀有的或限量版的收藏品往往非常吸引人,并且因为数量有限,增加了商品的稀缺性。
这激发了人们的欲望,想要购买更多的盲盒,以寻找那些珍稀的收藏品。
3. 社交分享和交流:盲盒效应也促进了社交分享和交流。
购买者在开启盲盒后,会发现其中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收获。
这种分享和交流不仅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还加强了商品的宣传和口碑传播。
4. 多次购买的动力:盲盒效应的另一个原理是,购买者可能会因为没有获得心仪的收藏品而产生失落感,于是再次购买,希望运气能更好地获得心仪的商品。
这种心理驱动使得购买者更愿意多次尝试,增加了销售量。
然而,盲盒效应也引发了一些争议,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情况。
在购买盲盒时,消费者可能因为盲目追求心仪的收藏品而进行频繁消费,增加了经济负担。
因此,监管和引导合理消费是盲盒效应应该面对的问题。
空筐效应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空筐效应名词解释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空筐效应"进行深入解释和说明。
"空筐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人们倾向于给予物体或事物一个概念、标签或定义,然后将其当作真实存在的实体加以对待,尽管该实体自身可能并不存在或存在程度有限。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空筐效应名词解释、空筐效应的解释说明和结论。
其中,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文章内容和结构安排,为读者提供整体概览。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空筐效应"这一心理现象,并通过具体案例和解释说明来展示其背后的原理与影响。
同时,通过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提供思考和讨论的空间。
以上是对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
2. 空筐效应名词解释:2.1 定义:空筐效应是指一种认知偏差,即人们往往在评估他人的能力或表现时基于预期和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忽略了相关的具体信息,只根据表面特征或一般现象就进行主观判断。
这种倾向导致人们过度依赖既有观点、偏见或先验知识,而忽略了实际证据和客观事实。
2.2 起源与发展:空筐效应最早由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于1967年提出,并被广泛研究和讨论。
从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工作评估,选举等方面,空筐效应都会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2.3 实例与应用:空筐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在招聘过程中,面试官可能因为候选人某些外在特征(如服装、体貌)而给予更高或更低的评分。
然而,这样的评价可能完全与候选人实际能力无关。
在另一个例子中,当我们遇到陌生人时,往往会根据其外貌、身份、职业等方面的一些片面信息对其产生偏见。
空筐效应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市场营销中的产品包装设计充分利用空筐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包装外观和标签来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
政治候选人也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在选举活动中活动形象塑造或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作用。
商品包装对消费者的心理效应
商品包装对消费者的心理效应商品包装是商品销售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对于消费者而言,商品的包装不仅可以保护商品,还可以传递商品的信息、印象和价值观等。
商品包装能够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和制作包装时需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本文将从心理效应的角度探讨商品包装对消费者的影响。
一、包装设计对消费者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
当消费者第一眼看到商品时,他们能够做的只是判断这个商品是否值得了解。
如果商品包装过于普通、平庸或难以引人注目,消费者在购物中转向其他商品的可能性增加。
此时,特别是面对很多类品种影响的时候,差异化是一种重要的竞争策略。
商品包装如果通过优美的设计,可以在消费者与其他类似商品相比时脱颖而出。
而从这个印象中,消费者可以形成对这个商品的第一印象。
因此,设计师们需要在包装的设计和制作上进行深入思考。
二、产品和包装的协调性看到一款产品,通常会有一种视觉感觉和味觉感觉,甚至是听觉感觉或嗅觉感觉等等。
相信很多人在选购衣服时会喜欢颜色和样式相协调的商品,同样在购买其他商品时,各个元素之间的协调也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心理状态。
同样,一个美丽的商品包装能够激发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反之,则会让消费者对于商品表现出怀疑和不信任感。
因此,设计师们需要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和商品样式、风格、特征等进行整合,保证各项元素能够相互协调适配,以期达到促进消费者购买的效果。
三、包装的颜色颜色是一个包装设计中重要的考虑项。
颜色有助于表达产品的属性特征、情感、美感等,因此可以说,色彩是包装有力的表达手段。
针对不同的商品种类,设计师们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作为商品包装的基本色。
比如在水果方面,红色会给消费者营造出一个美好的生命愉悦感,让消费者在面对这样的色彩时更想品尝一下水果的鲜美味道。
同样的,对于儿童食品、玩具、文具等领域,都可以采取明亮和鲜艳的颜色,从而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让孩子们对这些商品产生兴趣和热情,提高销售成绩。
四、包装上的图案、图像和形状不同形状、图案和图像的表现方式会在消费者的心理中产生不同的联想,从而产生情感反馈和很强的影响。
产品包装与消费心理-最新文档说课材料
产品包装与消费心理摘 要是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喜爱的产品类型不同;不同消费动机的人群消费内容的差异研究;不同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不同;消费者环境的不同;消费竞争环境的不同,来对产品的发售范围进行定位,再进行设计上的研究和改进,针对不同阶层、年龄、性别、环境的消费者自身的消费特点进行着力分析,对产品包装与消费心理的关系进行进一步讨论,从而使产品得到更好的关注,提高品牌效益,能够更好的盈利。
如今中国发展日益强大,国家倡导刺激消费,鼓励大家购买商品,影响购买力的因素有很多,产品的包装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据市场研究抽样调查,75%以上的消费者会因产品的外观而购买商品。
因此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注重自己产品的产品包装。
从而提高购买力,提高厂家利润。
本文依据消费心理学,对如何改进产品包装从而提高购买力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1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确定商品的包装根据消费心理学的内容,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特点。
例如少年儿童有着购买目标明确性,购买物品迅速的特点,购买物品时参考同学朋友物品较多,对外观设计要求偏高,会因外观的鲜艳华丽而被吸引。
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条件,包括: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消费者购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因素。
青少年购买物品时与少年儿童截然不同,他们喜欢追求自我体现个性,因此购买的产品包装多是与时俱进,注重包装情感表现。
而性别也对消费有着影响。
男性购物时动作迅速果断,喜欢买了解或使用过放心的商品,而女性追求外观更多,要求包装精美漂亮,受同伴影响较多,喜欢购买与别人不一样而为之炫耀的商品。
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不同性别的人群,应该区分对待,先要确定好商品是针对何年龄段,何性别的人群,再对商品的包装进行设计和策划,从而达到针对其不同特点,来引导消费者购买设计的产品。
2针对消费者的消费动机确定商品的包装商品包装的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目的是激发消费者的喜爱心理从而购买商品。
消费心理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消费心理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包装设计在消费心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色彩、形状、材质、文字和图案等元素,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色彩能够引发消费者特定的情感和联想,形状和材质则传递着产品的品质和特点,文字和图案则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印象。
品牌对包装设计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品牌背后的信任和认可度能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包装设计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偏好,以实现更好的营销效果。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品牌认知度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包装设计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并结合更多创新科技元素,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消费心理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只有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消费心理原理,才能实现包装设计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消费心理、包装设计、购买决策、色彩心理效应、形状心理效应、材质心理效应、文字心理效应、图案心理效应、品牌影响、重要性、发展趋势、总结、应用。
1. 引言1.1 消费心理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消费心理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因为包装设计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态度。
消费心理包括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而包装设计则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第一次接触,可以说是产品的第一印象。
包装设计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是巨大的。
精美的包装可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好感度,从而促使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心理效应分析显示不同颜色可以诱发不同的情绪和联想,因此选择合适的色彩可以帮助产品建立特定的品牌形象。
形状和材质在包装设计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不同的形状和材质可以引起不同的感官体验,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文字和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心理效应分析显示,清晰简洁的文字和有吸引力的图案可以更好地传达产品信息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品牌对包装设计的影响是深远的,一个成功的品牌可以帮助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包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以确保包装能够与品牌形成统一的视觉风格。
月饼包装开题报告
月饼包装开题报告月饼包装开题报告一、引言月饼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每逢中秋佳节,人们都会赠送和分享这种美味的糕点。
而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品,月饼的包装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月饼包装的设计原则、文化内涵以及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二、设计原则1. 传统与创新的平衡月饼作为传统的节日食品,其包装设计应该融入传统元素,以传达节日的氛围和文化内涵。
然而,包装设计也需要创新,以吸引年轻一代的消费者。
因此,在包装设计中,传统与创新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2. 简约与精致的结合月饼包装设计需要简约而不简单,精致而不繁琐。
包装上的图案、色彩和字体应该简洁明了,同时又能展现出高品质和精致感。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还能传达出产品的高端形象。
3. 可持续与环保的考虑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已经成为重要的话题。
月饼包装设计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使用可回收材料或环保包装材料,减少包装的浪费,对环境友好,符合现代消费者的价值观。
三、文化内涵1. 传统节日的象征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其包装设计往往会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包装上常常会印有中秋的图案,如月亮、桂花等,以传达出团圆和祝福的寓意。
同时,包装上也会印有传统的诗词或祝福语,以增添节日的氛围。
2. 地域文化的体现中国各地的月饼有着不同的特色和口味,这也反映在包装设计上。
例如,广式月饼的包装常常以精美的花纹和图案为主,寓意着繁荣和吉祥;而北京的月饼包装则常常以古典的建筑和景观为主题,展示出京味儿的独特韵味。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突出不同地域的特色,也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氛围。
四、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1. 品牌认知与忠诚度月饼包装设计中的品牌标识和商标可以帮助消费者建立对品牌的认知和记忆。
当消费者购买月饼时,他们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和信任的品牌,这与包装设计中的品牌元素密不可分。
因此,包装设计可以通过品牌标识和商标来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2. 情感共鸣与购买欲望月饼包装设计中的图案、色彩和文字可以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达克效应在社会上的表现
达克效应在社会上的表现达克效应,亦称为达克效应或达克现象,是指在社会交往中,个体对于他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对后续的认知和评价产生重要影响的心理现象。
这种现象表明,人们往往会根据最初的印象来形成对他人的整体评价,并将后续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以符合其最初的印象。
达克效应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表现。
达克效应在招聘面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当求职者走进面试室时,面试官往往会根据求职者的外貌、仪态和言谈举止来形成第一印象。
这个第一印象往往会对后续的评价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求职者能够给面试官留下积极、自信的第一印象,那么即便在后续的面试过程中表现一般,面试官也可能更倾向于给予积极评价。
相反,如果第一印象较差,即便在后续表现出色,面试官也可能对其评价持有偏见。
因此,求职者在面试前应注意自身形象和仪态,尽量给面试官留下积极的第一印象。
在人际交往中,达克效应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当我们初次与他人接触时,会根据对方的外貌、穿着、言谈等方面形成第一印象。
这个第一印象往往会对我们对对方整体评价产生影响。
如果对方给我们留下了积极、友好的第一印象,我们可能会对对方持有积极态度,并在日后的交往中更加宽容和理解。
相反,如果第一印象较差,我们可能会对对方持有偏见,并在日后的交往中更加挑剔和冷漠。
因此,在与他人初次交往时,我们应尽量展现出自己的优点和积极态度,以期获得对方良好的第一印象。
达克效应还在消费决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当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往往会根据第一印象来进行选择。
如果商品的包装精美、外观吸引人,很可能会引起我们的兴趣,并倾向于购买。
相反,如果商品的包装不够吸引人,我们可能会对其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选择其他商品。
因此,生产商在设计商品包装时需要注意给消费者留下积极的第一印象,以提高商品销售量。
达克效应还在媒体报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媒体报道某个事件或个人时,往往会根据第一印象来进行评价。
如果媒体对该事件或个人的初步报道较为负面,那么即便后续出现正面信息,公众对该事件或个人的评价也可能持有偏见。
消费者购物心理效应
消费者购物心理效应消费者购物心理效应是指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做出决策的现象。
这些心理因素包括感知、情感、认知和动机等。
了解这些心理效应可以帮助商家更好地利用购物者的心理机制来提高销售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消费者购物心理效应,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应用。
一、权威效应权威效应是指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对专家、权威人士或者名人的意见和推荐更为认同和相信。
例如,当消费者在购买电子产品时,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被权威机构认可的品牌。
这是因为权威的认可给消费者带来了信任感和安全感。
商家可以利用权威效应来提高销售额。
他们可以请专家代言或者邀请权威机构的认证,以增加产品的可信度。
另外,商家还可以在产品包装上标明权威认证的标识,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
二、社会认同效应社会认同效应是指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受到他人意见和行为的影响而作出决策。
人们往往喜欢选择符合社会大众认同的产品,以获得归属感和满足感。
例如,当消费者看到身边的朋友都在使用某个品牌的手机时,他们很可能会选择购买同样的手机,因为这样可以与朋友建立更强的社交联系。
商家可以利用社会认同效应来提高产品的销售。
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产品的热销情况,或者举办团体购买活动来创造购买的集体效应。
此外,商家还可以邀请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士代言,以增加产品的社交认同感。
三、亲和效应亲和效应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有关联感的产品或品牌。
这种关联感可以是消费者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
例如,一个热爱户外运动的消费者可能更愿意选择一款专为户外探险设计的运动鞋。
商家可以利用亲和效应来提高产品的吸引力。
他们可以通过广告和推广活动来展示产品与特定消费群体的共享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此外,商家还可以与相关领域的合作伙伴合作,共同推出符合目标消费者需求的联名产品。
四、稀缺效应稀缺效应是指稀缺资源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当某个产品或服务的供应量有限时,消费者会觉得这个产品或服务更加有价值和吸引人。
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简答题
解释皮格马利翁效应简答题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具体而言,皮格马利翁效应描述了人们对于同一物品或事件的感知和评价会受到其周围环境、背景和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是物品本身的特性或属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解释为人们的感知和认知过程受到了认知偏差的影响。
人们的判断和决策通常受到许多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包括情绪、情境、社会压力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感觉和评价,使得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产生差异。
举个例子来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假设有一杯咖啡,当这杯咖啡被放在一家高档咖啡店的环境中,并且价格标签显示为昂贵的价格,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杯咖啡味道更好、更高级。
然而,如果同一杯咖啡被放在一个普通咖啡店的环境中,并且价格标签显示为便宜的价格,人们可能会认为这杯咖啡味道一般或者低劣。
实际上,这杯咖啡的质量并没有改变,但是人们对它的评价却因为环境和价格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存在可以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购物决策中,商家经常利用环境、包装、价格等因素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和购买意愿。
此外,媒体和广告也常常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塑造产品形象和引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总结来说,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人们的感知和认知过程受到了认知偏差的影响,使得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产生差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意识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存在,以避免被外部因素所左右,保持客观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浅析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心理效应
浅析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心理效应作者:左祯来源:《大观》2016年第05期摘要:色彩对人的视觉和心理影响可谓是巨大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色彩,正是这些丰富的色彩组成了我们眼中的世界,影响了我们心中的喜怒哀乐。
在食品包装设计中,什么样的色彩搭配可以勾起顾客的味蕾,从而增加其销售量成为了设计师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对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心理效应的研究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食品包装设计;心理效应一、色彩心理学概述(一)色彩心理学的概念色彩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充斥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色彩在视觉上是对人们的的一种刺激和影响;在心理上又是一种个人的反应与心理效应。
不同的颜色,给人带来的视觉与心里感受是各不相同的,它随着时间、地点、民族的变化而变化,但一些色彩所具备的心理效应又是多年来约定俗成的,因而这些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色彩是人们的视觉核心,可以最直接最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据科学研究说,一见钟情的瞬间只要0.2秒。
因此,想要让消费者快速捕捉并且愿意购买该食品,包装就显的尤为重要。
而包装中的色彩是最直接最迅速的视觉感受,因此,色彩在包装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二、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心理效应(一)不同色彩的心理效应就如我们所看到的,色彩的种类极为丰富,且变化多样。
每种色系所带来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效应又各不相同。
红色:红色是一个热情洋溢、能量充沛的色彩,视觉刺激较为明显,能给人以充沛的心理感受。
在食品包装中,人们习惯性认为红色的食品包装就是辣味食品,因此,辛辣的食品大多用红色、深红色为主色调。
并且在中国,红色又有喜庆、祝福、吉祥的寓意。
因此在节日礼品的包装中,通常都采用红色系包装,给人以节日喜庆的心理感受。
粉色:粉红象征温柔、甜美、浪漫。
是年轻女性偏爱的色彩,因此通常被用于女性喜爱的食品包装中,如桃花姬阿胶糕的包装,其白底色加之粉红色的点缀,给人以滋补、粉嫩的心理感受。
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
一、讨论包装的消费心理分析包装设计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商品,其次是美化商品和传达信息。
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后两种功能以及越来越显现其重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只再满足温饱的生活,而对商品越来越挑剔。
生产厂家与同类型商品间的竞争与日趋白热化,为了使产品在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包装设计除了要解决设计中的基本原则,还要着重于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
商品包装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激发消费者进行购买。
而制定商品包装计划时首先考虑的就应该是这一目标。
其次,即使消费者不准备购买此种商品,也应促使他们对该产品的牌子、包装和商标以及生产厂家产生好的印象。
消费者决定花钱买东西的行动是在某种动机推动下进行的。
人们的行动一般都是由一定的主观内部原因即动机支配进行,而动机又与需要密切相关,动机是在一定条件下的需要的体现,是由人的需要转化而来。
换言之,人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才行动的。
消费者到商店购买某种商品是因为他们需要这种商品。
而当消费者对商品进行购买时,也必然会受到商品包装的影响,那么这时候,商品包装也要尽可能的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如求实心理,求异心理,求美心理以及求便心理。
总之,不同的消费者,不同的商品,包装应该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心理出发,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销量。
因此,商品包装设计要想让消费者记住,就必须体现商品鲜明个性特性,简洁明了,同时还要反映商品文化特色和现代消费时尚,才能让消费者永久记忆。
1、包装是商品的信息载体,是商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视觉形象,比起其它广告来,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2、商品包装最直接的目的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即使消费者不购买此商品,也应促使他们对该产品的牌子、包装、logo,以及生产厂家产生良好印象。
当日后再购买商品时,通过包装,对商品产生的良好印象就会在脑海中显现出来,进而很有可能产生购买行为。
3、人们购买行为是由人们的心理动机引起的,而人们的心理动机又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变化、经济状况、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社会心理学中的情境效应
社会心理学中的情境效应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在社会环境中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学科。
情境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情境效应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来的不同行为特点和心理状态。
情境效应包括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人对环境的影响。
情境效应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用于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还可以用于商业、教育和政治等领域的应用。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在不同场合下的情境效应。
社交场合下的情境效应在社交场合中,情境效应会对人的表现和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人参加了一个热闹的派对,他会感到兴奋和活跃;如果他参加一个安静的晚宴,他会感到安静和放松。
这说明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还有一个更具体的例子,就是目前非常流行的网络社交。
人们在不同的社交网站上表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
例如,人们在微信上更倾向于私密交流、分享个人生活,而在微博上则更注重个人形象和社交网络的传播。
商业场合下的情境效应在商业领域,情境效应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商品设计方面,设计师会考虑应该使用什么颜色、形状和材质,来吸引目标顾客的眼球。
在销售过程中,商家也会在店铺摆放、广告宣传、包装设计上花费大量精力,来营造各种不同的情境效应,增强顾客对商品的好感度。
在消费者方面,情境效应也会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人走进一个时髦的餐厅,他会感到舒适、高兴和豪华;如果他走进一个更加朴素的餐厅,他会感到实惠、家庭和温暖。
教育场合下的情境效应在教育领域,情境效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例如,如果一个教室的外观让学生感到良好的氛围和气氛,他们会更加愿意学习和探索;反之,如果学生的学习环境充满噪音、杂乱无章,他们会更容易分心和失去兴趣。
此外,教师在授课时也需要考虑情境效应。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问答互动、故事讲解和游戏互动等方法来产生情境效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总结情境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论产品包装中图形设计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包装世界Packaging World艺术与设计论产品包装中图形设计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葛海飞陕西包装技术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陕西西安710003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时代已经来临,物质的丰富及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得包装设计越来越重要,包装和产品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产品的最佳形象代言人也就非包装莫属了。
一个丰富多彩的产品包装当然也离不开构成包装设计的基本元素,其中包装中的图形设计建立起了以图形设计为基础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它就可以迅速传递产品信息同时也能吸引消费者购买,达到促销的效果。
关键词:图形设计;产品包装;促销;消费者人们常把图形比喻为一种“世界语”,其原因在于图形比文字更形象、更具体、更直接,它超越了地域和国家,无需翻译,却能实现广泛的传播效应。
它直接影响了作品的整体效果和内在动力,从而也影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
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能进行无声的沟通交流,这才是好的包装产品,它能跨越地域限制、突破语言障碍、融合文化差异,从而达到无声感染的艺术效果,进而达到对产品包装的促销功能[1]。
一、图形设计的表现形式及视觉影响(一)包装中图形的表现形式设计师的包装表现语言都有所特点,因此不同的设计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图形要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但不管表现形式多么的千变万化,它所遵循不变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在包装产品中使图形千变万化,图形设计追求的是以最简洁有效的元素来表现富有内涵的主题,其分为三类。
(1)抽象图形具有含信息量大共性强的特点,是指用点、线和面变化组成有间接感染力的图形。
(2)具象图形传达的信息比较准确清晰,它的表现技法是指对自然物、人造物的形象,用写实性、描绘性的手法来表现。
(3)象征图形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象征图像,既可以传递一定的具象信息,其抽象性、概括性或异形化的表达,还可以运用形式语言达成超抽象形与具象形的意境。
它通过对品牌图形的表现,使品牌图形印象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品牌记忆也会油然而生。
心理学著名的几大效应
心理学著名的几大效应一、雪球效应雪球效应是指一个小事件或行为在发生后逐渐扩大,最终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就像滚雪球一样,初始的小雪球在下滚的过程中不断增大,最终变成一个巨大的雪球。
这种效应在社交媒体时代尤为明显。
一个微小的事件或言论,通过网络的传播迅速扩散,引起大量人的关注和参与,进而引发更大规模的讨论和行动。
这种效应常常出现在热点话题、病毒视频或突发事件中。
二、塔科特效应塔科特效应是指人们对新奇信息的记忆更加深刻,而对常规信息的记忆更容易忘记。
这种效应源于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注意力集中的程度。
在广告营销中,塔科特效应被广泛应用。
通过创造独特、新奇的广告内容和形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从而增强广告的记忆和影响力。
三、多重观察者效应多重观察者效应是指人们在被观察时行为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他人观察时,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更加合乎社会期望的行为。
这种效应常常出现在公共场合或重要场合中。
人们希望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因此会在受到观察时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四、配对效应配对效应是指人们对于两个相关事物的评价会相互影响。
如果一个事物被认为是积极的,那么与其相关联的事物也会被认为是积极的。
这种效应在品牌推广和产品包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将产品与积极的形象或事件进行关联,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和好感度。
五、诺斯特拉效应诺斯特拉效应是指人们对过去的回忆更加积极、美好,而对现实的感受更加消极、糟糕。
这种效应源于人们对过去时光的怀旧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这种效应在广告和营销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唤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以上是心理学著名的几大效应,它们对人们的行为和认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了解这些效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加以应用。
首因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首因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因效应是指在人们对他人或物品进行评价时,第一印象往往会对后续印象产生重要影响的心理现象。
这一心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影响着我们的决策、评价和交往方式。
首因效应在社交中的应用是显而易见的。
当我们第一次与他人见面时,第一印象往往会决定我们对对方的整体评价。
比如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通常会根据求职者的外表、仪态和第一印象来判断他们的能力和素质。
同样,在交友过程中,我们也会根据对方的外貌、言谈举止等第一印象来决定是否愿意与对方进一步交往。
因此,要在社交中取得成功,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第一印象,尽量展现出自己的优点和魅力。
在商业领域,首因效应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产品的包装和广告往往是消费者第一次接触到产品的方式,因此对消费者产生了重要的第一印象。
好的包装和广告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促使其购买产品。
许多公司在推出新产品时都会注重产品的包装和广告宣传,以确保消费者对其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此外,商家还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来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好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首因效应还可以用于个人形象的塑造。
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们经常通过社交平台展示自己的生活、兴趣和个性。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
一个有吸引力的个人资料和高质量的照片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赞赏,从而提升个人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
因此,要在社交媒体上塑造一个积极、阳光的形象,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内容。
首因效应还在决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受到第一印象的影响,从而对后续信息的处理产生偏见。
比如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可能会根据商品的外观、品牌声誉等第一印象来决定是否购买,而忽视了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如性能、质量等。
同样,在评估他人能力时,我们也可能会根据第一印象对对方做出过快的判断,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信息。
因此,在做决策时,我们应该尽量客观地分析问题,避免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
包装设计中色彩的有效运用
包装设计中色彩的有效运用在包装设计中,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不仅可以传达品牌的理念和个性,还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并提升产品的吸引力。
如何有效地运用色彩成为了每个包装设计师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技巧。
本文将探讨包装设计中色彩的有效运用,希望能够为广大设计师提供一些参考和灵感。
一、色彩的心理效应包装设计中的色彩选择不仅要考虑品牌的形象和风格,还需要考虑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效应。
不同的色彩会触发人们不同的情绪和心理反应,这一点对于包装设计来说非常重要。
红色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颜色,常常被用于食品和饮料的包装设计中,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增加食欲。
黄色则是一种令人愉悦和温暖的颜色,常常被运用于家居用品和日常用品的包装设计中。
蓝色是一种冷静和稳重的颜色,常常被运用于医药和健康产品的包装设计中。
这些颜色的心理效应都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包装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心理效应,并灵活运用。
二、色彩的搭配原则在包装设计中,色彩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色彩搭配可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错误的色彩搭配则可能导致产品形象的受损。
包装设计师需要掌握一些色彩搭配的原则。
首先是色彩的对比原则。
对比色彩的搭配通常会产生视觉冲击力,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等对比色彩的搭配会使产品更加突出。
其次是色彩的统一原则。
在包装设计中,色彩的统一可以使整体形象更加和谐统一。
在同一产品线上,不同产品的包装设计可以采用相似的色彩搭配,以增强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再次是色彩的渐变原则。
渐变色彩的搭配可以增加包装设计的层次感和艺术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在包装设计中,包装设计师可以灵活运用渐变色彩的效果,使产品更加有吸引力。
最后是色彩的情感原则。
不同的色彩会诱发人们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包装设计师需要根据产品的属性和定位来选择适合的色彩。
浅粉色常常被用于女性化的产品包装设计中,蓝色则常常被用于男性化的产品包装设计中。
通过合理运用色彩的情感原则,可以更好地传达产品的信息和理念。
克林肯伯格效应
克林肯伯格效应一、什么是克林肯伯格效应克林肯伯格效应,又称作“克林肯伯格现象”,是指人们对于某些事物的评价,会因为它们与周围的环境或其他事物的关系而发生改变。
这种效应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克林肯伯格在1964年提出。
他发现,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对同一件事物的评价会因为它们所处的环境或背景不同而产生巨大差异。
二、克林肯伯格效应的原理1.认知心理学角度解释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克林肯伯格效应可以解释为人类大脑对外部信息进行处理时存在的一种“上下文依赖性”现象。
当我们接收到某个信息时,我们往往会将其与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
而这个认知框架又会影响我们对新信息的理解和评价。
2.社会心理学角度解释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克林肯伯格效应可以解释为人类在群体中互相影响的一种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改变自己的看法和行为。
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认同”。
三、克林肯伯格效应的实例1.餐馆菜单上的价格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将同样的餐品放在两个不同价格区间的菜单上,发现顾客更愿意购买较贵的菜品。
这是因为较贵的菜品出现在了高档菜单上,给人以高档感。
2.产品包装上的颜色研究表明,产品包装上使用不同颜色可以影响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评价和购买意愿。
例如,在保健品市场中,黄色被认为是增加信任感和亲和力的颜色;蓝色则被认为是增加安全感和可靠性的颜色。
3.音乐作品评价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将同一首音乐作品放在两个不同风格音乐专辑中,并让参与者分别听取并评价该作品。
结果发现,当该作品出现在流行音乐专辑中时,参与者更倾向于给予高分评价;而当该作品出现在古典音乐专辑中时,参与者更倾向于给予低分评价。
四、如何避免克林肯伯格效应1.提高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减少外部环境对我们的影响。
2.多角度思考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单一认知框架的束缚,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事物。
谈谈包装印刷行业的新经济理论——“凡勃伦效应”
谈谈包装印刷行业的新经济理论——“凡勃伦效应”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育成熟,商品包装也不断向高端发展,出现一种新的经济理论——“凡勃伦效应”。
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提出的一种理论: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它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增加,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
面对这种市场新形态,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应当在“凡勃伦效应”的牵引下,尽快适应市场变化,调整发展战略,以高品位的设计理念引领,高品位的工艺技术支撑,高品位的市场氛围营造,去开拓高品位商品市场。
高品位设计理念的引领任何包装产品都离不开设计,高品位的设计理念是造就高品位包装产品的基石。
商品包装品位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包装的设计,应充分发挥设计的引领作用。
只有高品位的设计,才能有高品位的包装产品。
设计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体包装件的统筹设计理念,包括包装件的容量、体积、规格、形状、服务对象等;二是指包装件的具体设汁,包括用什么图案、颜色搭配,尤其要与时俱进,注重运用现代元素,结合时代特征,调动一切设计手段,与时尚接轨,设计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高品位作品,以丰富商品市场。
那么,怎样创造“凡勃伦效应”?有这么几点是必须做到的。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必须扎根于生活的沃土,树立高品位理念,具备高品位素质,练就高品位技巧﹐满足高品位需求。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设计出消费者喜爱的高品位包装品,只有在深入生活、深入市场的过程中,去把握第一手素材,找到创作灵感,创新设计理念,创作出既有时代特色,又与众不同的高品位包装产品。
调动色彩的表现力。
色彩是为作品服务的,要使用好色彩,就必须搞清服务对象、表现图案、产品种类,再确定使用色彩,要根据各个时期的商品特征,与时俱进地改变传统的用色观念,摒弃大红大绿的用色套路,尽可能做到刚柔相济,色彩协调统一,突出商品的特色。
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必然是色彩搭配合理,简洁而有表现力,给商品量身定制,成为消费者喜爱的商品品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包装对消费者的心理效应琳琅满目商品陈列,如何让消费者选择自己商品。
商品包装肩负起无声推销员现代使命,商品包装设计对消费者产生很大影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商品也越来越挑剔,生产厂家和同类商品之间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尤其是超市不断扩展,包装设计更应突出商品信息和价值功能。
那么,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称心如意地购买货架上商品呢?追求新产品、欢迎新产品是消费者普遍心里,不断开发新产品,推陈出新,不仅能够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生活需要,而且会使企业获得很大收益。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包装已融为产品一部分,它直接刺激着人们购买欲望,具有强大促销力;从商品包装心理功能、心理策略、消费者心理要求等方面,论述消费心理对包装设计重要性。
从而提高包装设计在色彩、造型、材料工艺等方面正确定位。
包装设计最主要功能是保护商品,其次是美化商品和传达信息。
值得注意是对现代消费来讲,后两种功能已经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
应用好消费心理将成为商品生产、包装、销售重要策略。
关键词:消费心理心理策略商品包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需求也在发生着不断变化,人们不再只满足温饱生活,而对商品越来越挑剔。
商品包装直接带给消费者视觉上冲击,是商品信息载体,比起其他广告来,更容易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一种商品能立足于市场,取信于消费者,往往与商品包装有着密切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们购买力不断提高,商品包装对促进商品销售越来越明显。
如何设计适应商业活动和消费者乐于接受商品包装,已受到越来越多包装设计者和商品生产者重视。
一、包装和消费者心理含义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越来越重视商品外观,因此,商家应该更加重视商品包装;所以研究包装和消费者心理含义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包装含义包装是指盛装商品容器或包扎、打包、装潢等作业过程。
包装是商品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继续,是商品进入流通、消费领域不可缺少条件。
(二)消费者心理含义消费者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商品过程中心理活动。
一般是:先接触商品,引起注意;然后经过了解和比较,产生兴趣和偏爱,出现购买欲望;条件成熟,作出购买决定;买回商品,通过使用,形成实际感受,考虑今后是否再次购买。
二、包装作用商品包装最初功能是承载和保护商品,使之避免损坏、散落、溢出或变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提高,消费者对商品包装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它能妥善保护商品,还能美化商品,有效地展示商品特性,使其达到实用化、艺术化和个性化效果;包装是商品脸谱,它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很大影响。
(一)识别功能当今市场,同类商品同质化水平越来越高,商品质量、性能、价格甚至款式也无多大差异,因此,包装就成为商品差异主要因素之一。
一个设计精良、富于美感、独具特色商品包装,会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以其独特魅力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并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由此可以有效地帮助消费者对同类商品不同品牌加以辨同时,规范商品包装要有文字说明和图形,使消费者能详细地了解商品效用和特点,达到指导消费目。
(二)便利功能一个牢固、结实、适用商品包装,可以有效地保护商品。
安全可靠包装有利于商品长期存储,有利于延长商品使用寿命。
开启方便包装,便于消费者使用。
总之,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合理、便利商品包装,能使消费者产生安全感和便利感,方便消费者购买、携带、存储和消费。
(三)美化功能为了有效地刺激消费者感官引起注意,现代商品包装越来越注意艺术性,让消费者赏心悦目,得到美享受。
俗话说“三分人才,七分打扮”,就是指外部形象对于人们心理影响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好包装会给商品披上美丽色彩,起到锦上添花效果,从而有效地推动消费者购买;而制作粗劣、形象欠佳包装会直接影响消费者选择甚至抑制消费者购买欲望。
(四)联想功能好商品包装能使消费者产生丰富想象力和美好联想,从而加深对商品好感。
商品包装高雅华贵,可以大大提高商品档次,使消费者受到尊重、自我表现等心理得到极大满足。
(五)体现价值功能商品价值高低主要由核心商品决定,一般作为外行或尚不明商品功效社会大众并不知晓核心商品所具有价值,消费者选购商品时对商品价值感受往往是从包装开始。
包装具有重要象征意义,豪华包装可以体现高档商品高贵价值。
三、商品包装对消费者心理影响俗话说“货卖一张皮”。
对于不同性质产品来说,包装作用大小不一。
在科学进步和经济高度发展今天,商品包装设计已成为科学、艺术、文化相结合产物,需要独特创意、奇巧构思以及和现代技术完美融合。
商品包装设计作为一种高度知识密集型创造活动,在诱导消费、提高商品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包装对消费者心理有很大影响,甚至可以左右他们对产品认识和感受。
对此,企业要对商品包装心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一)对少年、儿童心理影响少年、儿童是一种典型感性消费,他们认为“产品包装是最重要因素,更注重对商品直观印象。
儿童在婴幼时期,主要是生理性需要,随着年龄增长,需要便从本能发展为有自我意识加入社会需要。
其后,随着年龄增长,模仿性消费逐渐被有个性特点消费所代替。
(二)对青年消费者心理影响青年自我意识是青年个性发展最集中表现之一,青年独立意向非常强烈,内心丰富,热情奔放,富于幻想。
为此,青年人对商品需求是时尚和新颖,往往是新产品尝试者,他们不愿落后于时代,追求新时代潮流是他们大部分人共同心理。
(三)对老年消费者心理影响老年消费者心理稳定程度高,注重实际,较少幻想。
购买动机以方便实用为主,在购买过程中,要求商家提供方便、良好购物环境和服务。
消费中求方便是老年人生理变化促成消费生活变化自然走向;大多数老年消费者是理智型消费者,老年人消费心理受习惯影响较大。
随着年龄增加,他们消费经验也不断增加。
老年消费者是把商品实用性作为第一目性,至于包装等因素是放在第二位考虑。
(四)对女性消费者心理影响女性消费群体审美观影响着社会消费潮流。
女性消费者还注重商品实用性和具体效益,以及商品便利性和生活中创造性。
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商品包装设计时应恰到好处地应用现代女性心理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使包装色彩、款式能诱发女性情感。
商品包装图案、色彩要明朗、热烈;商品包装要注意宣传时尚,表现消费趋向;只要了解了女性消费者购买动机与需求,以及决策心理活动过程,就能随时把握住女性消费市场新契机乃至整个消费市场变迁及发展趋势四、基于消费者心理包装策略商品包装是商品构成要素一个组成部分,失之便会降低商品价值,破坏商品完美性。
在市场经营活动中,商品包装被冠以“无声推销员”美称,对企业销售和消费者行为发挥着越来越大影响;因此,研究消费者心理并制定相应策略对企业未来发展有着很大作用。
(一)尊重习惯包装策略尊重消费习惯商品包装策略以顺从消费者习惯为出发点,它能方便消费者使用商品,而且消费者能过包装识别商品和记住商品。
这主要包括:1 配套包装即适应消费者对商品连带使用或匹配适用习惯,将相关商品组合起来包装。
如少儿文具盒,将相关学习用具——铅笔、橡皮、小刀、尺等同时装入。
再如,新生婴儿系列用品“宝宝包”、女性化妆品包等,均属于配套包装,这种包装既方便购买也方便使用。
2 系列包装即将用途相似、品质相近或者同一品牌商品,采用同一图案、色彩、形状包装。
这种不同商品同一包装,能强化人视觉,同时也可以借用某一商品知名度来打开其他商品销路。
因此,它能产生容易识别、便于记忆商品心理效应。
常用于食品、护肤品、洗涤用品等包装,如“大宝”牌化妆品系列包装等。
3、分量包装根据消费习惯、消费特点和家庭规模大小差异而设计不同容量包装。
如奶粉用大包装,内有小包装,一小包就是一天食量。
这正包装既能适应不同消费者消费习惯,又能给消费者一个比较精确数量和价格信息,满足消费者追求方便使用心理效应。
4、惯用包装即尊重消费者传统观念,采用消费者喜欢并容易接受包装。
例如各种酒类包装大多数采用透明高颈玻璃瓶等。
一般来说,家喻户晓包装不要轻易改变。
(二)个性需求包装策略由于消费者年龄、性别、性格、气质等个性差异,就在生理和心理上形成很大差别。
所以在包装设计上要突出个性特征,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包装策略。
1 高档包装对高档优质产品,采用高级包装材料、设计精美包装造型和漂亮包装装潢,给人以产品质优高档感觉,以利于提高产品定价。
2 华丽包装对于贵重商品,如金银首饰、钻石珠宝、高级服装、古董古玩、精致艺术品等。
一般采用富丽堂皇极感高贵包装,做到使商品本体价与由包装装潢所显示出来“身份价格”相匹配,这样华丽包装,有利于促进消费者对贵重商品定价认可。
3 分装与改装将产品原来大包装改变为小包装,或改变原有包装。
分装与改装除了方便销售之外,还可提高原有产品定(三)情感性包装策略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一种主观体验。
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消费过程能否满足他们需要,都会产生不同态度。
消费者在长期购买商品活动中接触各色各样包装,相应也会产生一种较为定势情感体验;因此企业根据消费者不同情感心理需求选择和策划商品包装,可以激发消费者情感,达到促销目。
1 礼品包装这是一种用于馈赠他人商品包装形式,消费者对这类商品包装习惯上要求华丽、典雅、体面,赋予一定情意和社会象征意义。
2 趣味包装即在包装上增加趣味性和幽默感包装形式。
为了满足人们对趣味、幽默情感需要,企业在包装上采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体现趣味性和幽默感,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3 怀旧包装这是为了迎合消费者追求返璞归真、怀念过去商品包装形式。
现代商品发展是历史进化和继承,因此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总有一种怀旧习惯,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有名商品更是如此。
企业可以利用消费者这种心态进行怀旧包(四)错觉包装策略错觉是人们感觉器官在感知事物中,偏离事物本来面目产生一种歪曲形象。
企业可将色彩、线条、图形巧妙地组合使消费者产生各种错觉,以满足其某种心理需求。
1 色彩错觉包装色彩是商品包装中很重要因素。
我们生活在缤纷色彩之中会形成各种偏好和禁忌,而且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视觉和联想,产生不同心理感受和错觉。
利用这种现象,科学地选择色彩进行商品包装,有意识地掩饰商品缺陷或突出商品特点能引起消费者购买兴趣。
2 形体错觉包装包装形状用得恰当给消费者造成商品数量多、体积大等错觉。
其中图案也会给人以错觉,如两个同样形状包装盒,一个图案简单、色彩明快,另一个图案复杂、色彩深暗,给人看起来前者显得大,后者显得小。
因此,人心理活动是极其微妙,也是难琢磨,人们往往凭自己印象购买商品。
商品包装是保护功能和艺术美感融合,是实用性和新颖性创新结合。
作为一个设计师必须了解市场,研究设计形式因素和分析消费者各种心理。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摸索到包装设计与消费者心理活动规律,从而提高包装设计效果,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商品行动。
参考文献:[1]李晓霞、刘剑.消费心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王金清.消费心理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3] 王咏、管益杰.现代广告心理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4] 曾迪来.现代包装设计.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5] 张大鲁、吴钰.包装设计基础与创意.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6]郑开翠.商品包装设计与消费心理.渝州大学学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