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郭沫若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静夜【教学要点】一、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像(虚写)的关系。

三、重点讨论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四、做联想和改写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美丽的夜景引发了作者无尽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像,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范读、学生齐读。

三、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理解诗意。

1.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月光──松林──白云──疏星)2.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

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3.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天河──海雾──鲛人──流珠)4.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承上启下,引发联想。

因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处”的发问。

上下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

)5.下面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回答了,“远远的海雾模糊”就是回答,即“天河就在那远远的、海雾模糊的地方”。

这说明了“天河何处”是个设问句。

)6.作者为什么着一“海”字?用得好吗?(用得好。

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

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中的神话故事。

)7.看注释,理解最后两句。

先由学生讲,然后老师进一步补充。

(补充:鲛人,亦作“蛟人”。

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

张华的《博物志》中还说:“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 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叫“鲛绡”。

《述异志》:“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人教版初一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初中频道提供大量初中生学习资料,在第一时间更新初中资讯。

以下是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运用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笼罩、疏星等词语。

2、了解新诗的特点及其郭沫若的创作。

3、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并熟练背诵。

〖能力目标〗
1、体会诗歌形象鲜明、意境深邃的意趣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和借鉴诗歌精练、生动的语言技巧和借助想像、联想的表现手法。

3、拓展阅读,对《星空》中的其他诗篇做一些泛读。

〖德育目标〗。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郭沫若的两首诗《女神》和《天上的街市》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学生能够把握郭沫若的诗歌创作背景,了解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分享,培养创作诗歌的兴趣和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郭沫若诗歌中的情感和审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国优秀的诗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郭沫若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的解读。

诗歌创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资料和背景知识。

学生准备郭沫若的两首诗《女神》和《天上的街市》。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郭沫若的生平简介,激发学生对郭沫若诗歌的兴趣。

学生分享对郭沫若的初步了解和期待。

5.2 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郭沫若的两首诗《女神》和《天上的街市》。

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笔记和问题思考。

5.3 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5.4 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通过解读诗歌,理解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5 创作练习(10分钟)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运用学习的诗歌创作技巧。

学生互相分享并给予反馈,促进写作技巧的提升。

5.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表达对郭沫若诗歌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分享的质量。

6.2 阅读理解:评估学生在阅读笔记和问题思考中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诗歌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的解读能力。

六、扩展活动组织一次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情感的诗歌。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郭沫若诗人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学习与领会《登黄鹤楼》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通过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运用诗歌鉴赏技巧进行诗歌欣赏。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师生问候,与学生互动。

2.用PPT播放郭沫若的图片,由学生谈谈对郭沫若的印象。

二、呈现新课:(10分钟)1.教师用PPT呈现《登黄鹤楼》这首诗。

带领学生观察诗歌的标题和结构。

2.发放有关《登黄鹤楼》的资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3.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

三、小组合作:(15分钟)1.学生分小组,每组给出一段诗中的自己认为最美丽的句子,并解释为什么选这个句子。

2.组内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小组的观点。

四、集体展示:(10分钟)1.老师请两个组代表上台,展示一下他们小组的观点。

2.学生观看展示,促进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

五、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15分钟)1.通过PPT呈现该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学生自由阅读、欣赏并思考。

六、小结课堂:(5分钟)1.请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进行总结,并寄语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热爱我们亲爱的祖国。

七、课后作业:1.背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3.预习下一课《书信》。

教学反思:通过诗歌的欣赏,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并且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又能够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展示环节,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八、课堂延伸活动:(20分钟)1.让学生自由创作与《登黄鹤楼》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相关的短诗或读后感,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上《郭沫若诗两首》。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郭沫若诗两首》,使学生了解和感受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2.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3.能理解、朗读出生词和生字;4.能够看懂和理解诗歌的意思,领会语言的韵律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郭沫若诗两首》的意思;2.领会语言的韵律与情感。

难点1.理解怎样朗读诗歌,体会语言的韵律;2.熟记生词和生字。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分组教学和课堂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 预习和导入学生们课前可自主阅读《郭沫若诗两首》,备课老师可选择适宜的教学导入方式,引导学生们进入本课内容。

2. 正式学习1.教师先介绍一下《郭沫若诗两首》的背景;2.教师带领学生读一遍诗,让学生大致明确诗歌大概的意思;3.教师分组让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诗歌,重点是朗读语音和语调;4.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简单介绍各组的讨论成果;5.教师带领学生们再读一遍诗,并加深学生们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 课程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价方法本节课采用简单的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综合评价。

七、教学效果反馈老师可以通过课后的作业及练习,评估学生学习《郭沫若诗两首》的效果。

同时可以询问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八、结语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了现代诗歌的韵味与风采,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解读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以后的课程中能够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语文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语文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语文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郭沫若及其代表作品;2.学习领悟辩证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3.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黑板、粘贴纸、PPT等教学工具。

学生准备: 讲义、笔、纸、课本等教学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朗读和背诵郭沫若的诗歌。

2.难点:运用辩证思想解读诗歌。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张贴几幅由郭沫若创作的画和图片,引起学生对郭沫若的兴趣。

引导学生谈论这些画的特点,学生能感受到郭沫若的艺术美感。

2、讲解新诗(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诗歌、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等方面来把握诗歌意境的准确深入。

学生要认真阅读、聆听教师的解释和理解诗歌。

3、启发式提问(15分钟)教师会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去浅析荒凉和和平的比较、祖国与生命的关系等等。

同学也可以互相发表对诗歌的理解。

1)生命与国家是否有联系? 2)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3)诗中的风景景象和人物形象的特点有哪些? 4)辩证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是什么?4、课文鉴赏(30分钟)教师和学生经由课文引领,对愁怨和感慨、激昂和豪情等之间的对比有了深入的了解,理解诗的结构和思想,知道如何用形象深刻的诗句来表达思想与感情,增长了自己的心灵,使人更具啓迪性和感受性。

5、问答互动(15分钟)通过互动,学生可以在活跃气氛中感受到课程学习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回顾上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1.背诵两首诗歌。

2.分组朗诵诗歌,评选优胜组。

3.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郭沫若生平和其代表作品的资料,写一篇课堂小报告。

六、教学反思该节课通过引领学生发表对诗歌的理解和公司辩证思想的体现,让孩子们学会了用形象深刻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增长了自己的心灵,使人更具启迪性和感受性。

但是,课堂互动时孩子们的作答不够深入和细致,下次上课,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探讨诗歌中的意境和运用辩证思想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诗歌思想。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缥缈()笼罩()鲛人()疏星()灯笼()隔()2.积累词语:缥缈:笼罩:疏星:鲛人:陈列:二、理解探究: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的故事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谈谈《静夜》中作者表现出的理想、愿望和情绪。

三、合作释疑:总结两首诗,看看写景和想象有什么样的联系?四、课内精读:天上的街市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②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③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④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第1节由街灯写到明星,这是运用的艺术手法,由明星想到“有美丽的街市”和“一些物品”,这又是运用的创作手法。

2.本诗既有写实,又有想像,其中,第节是写实,第节是想像。

3.诗中的牛郎织女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有着明显的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诗的后3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有什么表达作用?5.有的同学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的“朵”字使用不当,应改成“颗”字才准确,你认为呢?为什么?6.从下面词组中选出一组,充分地展开联想和想像,编一个合理且生动的小故事。

(1)汉堡小蚂蚁红背包(2)月亮古树蜻蜓五、拓展延伸:教你唱咯咯咯①今天这课上的,俩字儿:郁闷!②三分钟!就剩最后的三分钟!按照安全好的,由姜雨涵作小结,谈收获,这课就结束了,天衣无缝,完美无缺呀!偏偏这个时候,这个李冒儿,今天又举了手,我就知道他要坏事,可当着那么多听课老师的面,我又不能不点他。

果然,他大咧咧地站起来,说什么黄鼠狼是有害动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课前准备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学生:了解关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和传说,有条件查一下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天上的街市》二、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今天,我们跟随着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2、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

(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②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3、想像过程(板书):街灯}→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明星4、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全班带着感情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郭沫若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郭沫若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郭沫若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诗歌的意象与情感。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郭沫若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深入理解郭沫若的诗歌风格。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的生平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郭沫若吗?谁知道他的诗歌特点?2.熟读诗歌学生自读《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意境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

4.探讨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举例说明,体会修辞手法的魅力。

5.感悟情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诗歌中感受到了什么情感?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6.诗歌背诵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和情感。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

拓展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星空”为主题的诗歌。

四、作业布置1.背诵《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

2.写一篇关于郭沫若诗歌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郭沫若诗歌的意境。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讨论,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

但在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时,部分学生仍显得有些吃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附:教学资源1.郭沫若生平简介及照片。

2.《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的朗读音频。

3.诗歌意境相关的图片素材。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描述一下《天上的街市》中的画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很好,诗中的星星就像街上的灯火,那么这样的比喻给你什么感觉?”教师继续引导:“是的,这就是诗歌的意境,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郭沫若诗两首》优秀教案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优秀教案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优秀教案设计《郭沫若诗两首》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歌的主旨2.欣赏诗歌奇妙的想象,并能在阅读诗歌时展开自己的想象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教学理念:1.加强对诵读的指导2.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抓住诗魂3.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重点难点:1.加强朗读指导2.领悟诗歌主旨3.培养想象力教学方法朗读领悟法学习《天上的街市》,比较阅读法学习《静夜》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学习《天上的街市》一、导入同学们,每当繁星闪烁或明月高挂的夜晚,我总爱仰望星空,产生无限的遐想。

我多想摘一颗最美的星星送给你们。

今天我终于有一件礼物可以送给大家了。

(出示星空图)喜不喜欢?(喜欢)是啊,我们不能摘到星星,但我们有飞扬的思绪,有丰富的想象。

大诗人郭沫若用他奇特的想象,写成了《天上的街市》,今天,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进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二、初读1.学生小声地自读诗歌,了解作者。

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划分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2.听读(视频朗读)同学们通过自读,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受,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朗读。

通过比较,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要求。

3.归纳朗读要求1)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朗读要求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美、读出悟。

1.再次自读2.指导朗读、并评点齐读、3.师评点4.师读四、细细地品同学们在美读的过程中,是否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很美?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

第一节:描写了美丽的夜景,(1)作者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景物?明确:作者最先看到的是街灯,由街灯联想到了明星。

(2)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明确:因为它们有相似点。

(3)街灯“点”,明星“闪”,“点”和“闪”能否互换?明确:不能,“点”暗示天上有人在点灯。

七年级语文上册 《郭沫若诗两首》优秀教案(集体备课)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郭沫若诗两首》优秀教案(集体备课)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诗歌选取神话传说为题材,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追求自由幸福、向往理想世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写法。

把读者带入作者联想和想象的美好画面里,感受联想和想象的艺术魅力。

2.通过诗歌创设的意境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

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去感悟诗人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设问导入人间街市,人人都熟悉,你喜欢街市吗?夏夜,灿烂星空,是那样瑰丽,那样神秘。

当你仰望星空时,产生过哪些遐想?你是否会想到天上也有美丽的街市?天上的街市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郭沫若笔下的“天上的街市”的情景。

二、诱思导学1.朗读知大意。

请学生先听读(朗读带)、勾画,注意朗读节奏、语气、语调。

学生再自由朗读,在诵读中明确“天上的街市”的情景。

2.揣读悟意境。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文中哪些诗句与这个传说有关?明确:诗的三、四节与神话传说有关。

(2)请同学简单说说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注意传说故事与诗人所写有何区别?明确: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扬弃了有情人被生活拆散、难以团圆的悲剧内容,换上了牛郎织女生活自由、幸福的新内容。

(学生说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并简单比较传说故事与本诗的区别。

)(3)小组讨论。

①诗中看到“远处的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于“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这种联想有何作用?明确: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黑暗现实的不满。

②本诗是如何逐步展开想象的?明确:逐步展开想象的过程是:街灯、明星——天上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自由生活。

3.品读明感情。

介绍诗人1921年写这首诗的经历和思想情绪。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7郭沫若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7郭沫若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7郭沫若诗两首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7郭沫若诗两首27.郭沫若诗两首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作者感情。

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歌的意像和作者感情。

2.难点:培养联想和想象能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缥缈(piāo miǎo):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定然:必定。

(3)珍奇:稀有而珍贵。

(4)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玩。

(5)笼罩:像笼子一样罩住。

(6)疏星:稀疏的星星,形容星星很少。

2.朗读课文《天上的街市》。

3.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郭开贞。

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三、导语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

空中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有许多美丽的故事。

诗人以新奇的想象,融天上地上为一体,描绘出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一齐学习郭沫若的两首诗,看看天上的街市有多美四、正课l朗读《天上的街市》朗读指导: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读时应掌握好恬静、自在、清新、乐观的感情基调。

2.探究质疑:街灯与明星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为什么把“街灯”比作“明星”,又为什么把“明星”比作街灯?讨论并归纳:“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

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就自然联想到明星(这是类似联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案设计
 一、目标与要求
 1.正确诵读这两首诗。

 2.区分诗中写实的诗句和想象的诗句。

 3.体会联想在诗中的作用。

 4.理解作者思路,把握诗的大意。

 二、教与导设计
 ①学法指导
 学习这两首诗,要了解作者郭沫若的相关情况,理清作者的思路,想一想:诗中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哪些是想象的诗句。

诗人是怎样由联想而进人想象的,想象又是怎样展开的。

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读读背背。

①重点与难点
 1.《天上的街市》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共四节。

 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

 这一节通过街灯像明星、明星像街灯的回环往复的互喻,相映成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

充满诗情画境的美妙意境。

 第二节,写天上的街市。

这一节通过想象天上街市的繁华富庶,天上生活的幸福美好,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世界。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进而想象天上的生活。

牛郎织女,一对恩爱夫妻,在耕织之余,悠闲地在美丽的街市上游逛,自由而美满。

 2.静夜》的结构层次。

【初中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1 人教版

【初中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1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一上教案改编者:金余单位:重庆湘源实验中学郭沫若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尝试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通过练习使用这两种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2.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教学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郭沫若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

远眺夜空,总会勾起人们无尽的幽思遐想。

诗人郭沫若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在以心灵的眼睛眺望夜空时所看到的。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心中所向往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二、预习检查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缥.piāo 缈.miǎo2、理解下列各词的意义: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这样。

珍奇:贵重稀奇。

闲游:悠闲散步。

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三、作者与时代背景简介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一部新诗集。

它确定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史上新诗歌奠基人的地位。

时代背景本诗作于1921年10月24日,那时作者留学日本,满怀憧憬,于春末秋初两度回国,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象使他失望了。

诗人凝视“缥缈”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世界,诗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抨击了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唤醒了人民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而斗争。

四、研读全诗1、问: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再由星星引出了对天上街市的描写。

湛蓝的夜空,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说不清哪是街灯,哪是明星。

诗的开头,巧妙地从街灯和明星互喻,随着迤逦远去的灯火和繁星,把读者引入“那缥缈的空中”,顿觉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创造了一种安谧明朗的境地。

初一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初一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

初一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讲课方案【讲课目的】一、意会诗情,理解诗意。

二、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三、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知识。

四、培育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激发学生诗情,激励学生写诗。

第一课时天上的街市【讲课重点】一、阅读并整体掌握理解诗歌。

二、进一步讨论理解诗情、诗意,讨论中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四、学习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五、学习掌握本诗的韵律和节奏。

六、训练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激发学生诗情,激励学生写诗。

【讲课内容和步骤】一、斩钉截铁,直接引入课题。

板书“天上的街市”。

问:天上有街市吗?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是怎么回事。

二、听课文朗诵录音,此后再让学生齐读一遍。

三、整体掌握,发问讨论。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让学生讲话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绘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

可归纳为:景美、街市美、物件美、人物美、生活美。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同样吗?(让学生讲话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惨剧的结局。

)3.作者为何把天上写得这么美?为何要把民间的惨剧故事改成诗中的那么美好、自由、幸福?作者为何要写“天上的街市”?(意在指引学生追问诗人的心里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即理解诗歌必定要认识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四、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郭沫若,四川乐隐士。

有名诗人、作家、学者。

(让学生看说明,掌握重点。

)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写于 1919 年至 1920 年,诗集中充满了“五四”期间的完好的不当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

《星空》写于 1921 年至 1922 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诗人最愁闷的期间。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此间两度归国。

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觉绝望和伤心,他怨恨黑暗的现实,神往光明的将来。

郭沫若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郭沫若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二、课文导读: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

诗人以新奇的想像,融天上地下为一体,描画出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着自己的理想。

三、题解:选自《郭沫若全集》第一卷。

四、掌握下列生字词piāo miǎo lǒng zhào shūmóhu jiāo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笼罩疏星模糊鲛人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中的“远远”指诗人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①。

和街灯之间的距离。

远远望去,街灯和明星极为相似,这一联想非常自然。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②“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中的“定然”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表现了强烈的肯定语气。

在这里诗人通过对天街上物品的想像,表现了天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上无比繁华富庶(shù),生活无比幸福美好。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②。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天河:银河的通称。

晴夜高空,呈银白色带状,形如大河,所以称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③“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诗人在这里推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陈出新,改造了这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

在诗人的想像中,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③。

被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而且美满。

我想他们此刻,主题思想定然在天街闲游。

这首诗以奇妙的联想和想像编织出一幅天上的美景,把读者带进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了神话的境界。

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向往之情。

静夜月光淡淡,①“天河何处?”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tuò)宽和提升,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广袤(mào)的宇宙中去了。

作者似乎想引领读白云团团,者的思绪去“精骛(wù)八极”“神游万里”,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漏出了几点疏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郭沫若诗两首》公开课
教案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课前准备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天上的街市》二、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2、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

(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②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3、想像过程(板书):街灯}→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明星4、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讨论时老师可以通过提示帮助学生,如讨论为什么要对传统的神话故事情节加以改动时,可让学生想,神话中的牛郎织女被分隔天河两岸不得相聚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王母娘娘为什么硬要拆散他们?王母娘娘象征的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5、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教师可以明确:a.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
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b.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

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c.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另外,在讨论中也可以穿插介绍一下郭沫若的生平及1921年前后的时代背景,但是要简略,不能涉及得过多过深。

②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诗歌,注意声音不要太高,语气舒缓,要带出轻松神往之意。

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①引导学生讨论: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为什么?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
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

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

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以上内容,学生讨论时可能说不全面,教师可以提示,要帮助学生明白产生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②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说,如,a.诗句押韵、和谐。

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

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

例“我想”、“你看”;d.表达信心很坚定。

例“定”、“定然”。

不要对学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么理论化,学生能结合诗歌把体会说出来就行了。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6、小结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

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7、布置作业①背诵这首诗,会默写。

②发挥想像,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要注意具体情节的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