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组织解剖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比较解剖学ppt课件
哺乳类:分为5区,颈椎恒为7块,胸椎数目变化较大。 胸骨从两栖类开始出现。 胸廓是由胸椎、肋骨及胸骨借助关节、韧带连接而成。
.
10头Βιβλιοθήκη 的组成脊椎动物的头骨在发生上是由下列3个来源不 同的部分组合而成,及软颅、咽颅和膜颅。
软颅:原始的软骨脑颅,保护脑及感官 咽颅:围绕消化管的前端,保护和支持口腔、
.
18
肠
增加肠的吸收面积有多种方式:七鳃鳗沿肠管 有螺旋状得粘膜褶伸入肠腔内,称盲沟。依靠 螺旋瓣来增加肠的面积是较古老的一种方式, 如鲨鱼、银鲛、非洲肺鱼和鲟鱼等。现代陆生 四足类都不再保留螺旋瓣结构。硬骨鱼类没有 螺旋瓣,但在某些种类如鲈鱼具有幽门盲囊。 多数脊椎动物是靠增加肠的长度来增加面积。 植食性的肠较长,肉食性的较短。增加小肠的 吸收面积还靠小肠粘膜向管内腔突起所形成的 皱褶和绒毛。
骨)到仅生于上下颌。
.
14
舌和口腺
文昌鱼无舌。 无颌类有舌,适应半寄生,舌象活塞,以舌端角质齿
挫破皮肤吸食其血肉。有特殊的口腺(抗凝血), 鱼类有舌,但无舌内肌肉(前后挪动帮助吞食)。空
腔内无口腺 无尾两栖类以上,舌有舌内肌,能自由伸缩。两栖类
开始有口腺 爬行类有鳞类的舌活动性更大。口腺发达(唇腺、腭
全部由外和中胚层共同形成。 文昌鱼和无颌类无齿,牙齿是伴着颌的出现而 产生。其最初的功能:捕捉及咬着食物,进化 到哺乳类:切割+刺穿+撕裂+研磨。现代鸟 类次生性缺齿。
.
13
牙齿的进化历程
由同型齿-异齿型 多出齿-再生齿 端生齿或侧生齿-槽生齿 数量多而不恒定到量少而恒定 由着生部位广泛(上下颌、梨骨、腭骨、副碟
食道。 鸟类的食道在中部扩大成嗉囊。 胃的形态、位置随体型、身体位置和食性的不
.
10头Βιβλιοθήκη 的组成脊椎动物的头骨在发生上是由下列3个来源不 同的部分组合而成,及软颅、咽颅和膜颅。
软颅:原始的软骨脑颅,保护脑及感官 咽颅:围绕消化管的前端,保护和支持口腔、
.
18
肠
增加肠的吸收面积有多种方式:七鳃鳗沿肠管 有螺旋状得粘膜褶伸入肠腔内,称盲沟。依靠 螺旋瓣来增加肠的面积是较古老的一种方式, 如鲨鱼、银鲛、非洲肺鱼和鲟鱼等。现代陆生 四足类都不再保留螺旋瓣结构。硬骨鱼类没有 螺旋瓣,但在某些种类如鲈鱼具有幽门盲囊。 多数脊椎动物是靠增加肠的长度来增加面积。 植食性的肠较长,肉食性的较短。增加小肠的 吸收面积还靠小肠粘膜向管内腔突起所形成的 皱褶和绒毛。
骨)到仅生于上下颌。
.
14
舌和口腺
文昌鱼无舌。 无颌类有舌,适应半寄生,舌象活塞,以舌端角质齿
挫破皮肤吸食其血肉。有特殊的口腺(抗凝血), 鱼类有舌,但无舌内肌肉(前后挪动帮助吞食)。空
腔内无口腺 无尾两栖类以上,舌有舌内肌,能自由伸缩。两栖类
开始有口腺 爬行类有鳞类的舌活动性更大。口腺发达(唇腺、腭
全部由外和中胚层共同形成。 文昌鱼和无颌类无齿,牙齿是伴着颌的出现而 产生。其最初的功能:捕捉及咬着食物,进化 到哺乳类:切割+刺穿+撕裂+研磨。现代鸟 类次生性缺齿。
.
13
牙齿的进化历程
由同型齿-异齿型 多出齿-再生齿 端生齿或侧生齿-槽生齿 数量多而不恒定到量少而恒定 由着生部位广泛(上下颌、梨骨、腭骨、副碟
食道。 鸟类的食道在中部扩大成嗉囊。 胃的形态、位置随体型、身体位置和食性的不
皮肤(人体解剖学课件)
黑素细胞
•胞质中含黑素体, 其中有酪氨酸酶
酪氨酸 酪氨酸酶 黑色素 …… 黑素颗粒
• 决定皮肤颜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 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
黑素细胞
(2)朗格汉斯细胞
•主要位于棘层 •具有吞噬功能,属抗原呈递细胞
(3)梅克尔细胞
•位于基底层 • 功能不清
(二)、真皮
•乳头层 •网织层
乳头层Biblioteka 网状层(二)皮脂腺
•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 •泡状腺 - 短导管开口于
毛囊的上部
↑皮脂腺短导管
★皮脂腺
↑立毛肌 ★毛囊 ↑毛根
(三)汗腺 分类: 外泌汗腺和顶泌汗腺
1.外泌汗腺
导
分布于真皮和皮下组织
管 部
• 分泌部和导管部
• 分泌物: 水、氯化钠、
尿素、
分
泌
氨和尿酸等
部
皮肤汗腺HE染色
2.顶泌汗腺 分布于腋窝,乳晕,阴部等 分泌物: 粘稠,含蛋白质、脂类等 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特殊的气味 -- 狐臭 分泌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活跃
(二)、真皮 1.乳头层
• 薄层疏松结缔组织,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 • 真皮乳头: 加强了表皮与真皮的连接
2. 网织层 • 厚,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 含弹性纤维 • 皮肤更有韧性和弹性
(三)、皮下组织
• 即浅筋膜,纤维与真皮直接连接 • 有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 • 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 可保持体温、缓冲机械压力和储存能量
三、成年期皮肤特点和护理要点
皮肤特点 皮肤开始出现老化,皱纹开始出现 皮肤护理要注意保养,延缓皮肤老化
四、老年期皮肤特点和护理要点
皮肤特点
皮肤退行性变化,皱纹大量出现,皮肤松弛 汗腺萎缩、分泌功能减退,易患各种疾病 皮脂腺分泌减少,使皮肤失去润泽而显干燥 皮肤护理应注意保养,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损伤
解剖学基本组织ppt课件
– 细胞间质
• 纤维
–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 基质
– 蛋白多糖、糖蛋白、水
• 组织液
固有结缔组织的组成
• 疏松结缔组织
– 基质多,细胞和纤维少
• 致密结缔组织
– 基质少,细胞和纤维多
• 脂肪组织
– 脂肪细胞
• 网状组织
软骨和骨
• 软骨 •骨
– 骨质 – 细胞
• 骨原细胞 • 成骨细胞 • 骨细胞 • 破骨细胞
杯状细胞(HE染色)
结缔组织
• 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 • 结缔组织中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 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纤维、组织液 • 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
血液、软骨和骨 • 固有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
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结缔组织的组成
– 细胞
• 成纤维细胞:合成纤维 • 巨噬细胞:吞噬异物 • 浆细胞:分泌抗体 • 肥大细胞: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 脂肪细胞
血液
•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 血浆:水、血浆蛋白、糖、酶、维生素、
激素、无机盐、各种代谢产物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肌组织
• 由肌细胞(肌纤维)和少量结缔组织构 成
• 肌组织分类
– 骨骼肌 – 心肌 – 平滑肌
神经组织
• 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 突触 • 神经纤维
– 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
复层扁平上皮(模式图)
复层扁平上皮( HE染色)
变移上皮( HE染色)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 上皮组织的游离面
– 纤毛和微绒毛
• 上皮组织的侧面
– 细胞间连接(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 和缝隙连接)
• 纤维
– 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 基质
– 蛋白多糖、糖蛋白、水
• 组织液
固有结缔组织的组成
• 疏松结缔组织
– 基质多,细胞和纤维少
• 致密结缔组织
– 基质少,细胞和纤维多
• 脂肪组织
– 脂肪细胞
• 网状组织
软骨和骨
• 软骨 •骨
– 骨质 – 细胞
• 骨原细胞 • 成骨细胞 • 骨细胞 • 破骨细胞
杯状细胞(HE染色)
结缔组织
• 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 • 结缔组织中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 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纤维、组织液 • 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
血液、软骨和骨 • 固有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
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结缔组织的组成
– 细胞
• 成纤维细胞:合成纤维 • 巨噬细胞:吞噬异物 • 浆细胞:分泌抗体 • 肥大细胞: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 脂肪细胞
血液
• 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 血浆:水、血浆蛋白、糖、酶、维生素、
激素、无机盐、各种代谢产物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肌组织
• 由肌细胞(肌纤维)和少量结缔组织构 成
• 肌组织分类
– 骨骼肌 – 心肌 – 平滑肌
神经组织
• 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 突触 • 神经纤维
– 有髓神经纤维、无髓神经纤维
复层扁平上皮(模式图)
复层扁平上皮( HE染色)
变移上皮( HE染色)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 上皮组织的游离面
– 纤毛和微绒毛
• 上皮组织的侧面
– 细胞间连接(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 和缝隙连接)
《皮肤科学基础-皮肤解剖学课件》
温度感受器
分布在皮肤的深浅层,可以感受 环境和身体的温度变化。
皮肤的免疫系统和老化机制
1
免疫系统
皮肤的免疫系统包括表皮的角质层、真皮的免疫细胞和血管系统,有着强大的免 疫能力。
2
老化机制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自身的修复和再生机能逐渐下降,从而导致皮肤老化。
3
防晒
太阳辐射是引起皮肤损伤和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坚持使用防晒隔离是延缓皮肤 老化的有效方法。
皮肤组织工程及其应用
皮肤组织工程是利用组织学和生物学技术的手段,构建功能性皮料,制造 出替代自体皮肤。
2 美容修复
皮肤组织工程技术可以用于美容修复, 例如治疗烧伤后的疤痕和色素沉着。
3 抗衰老
皮肤组织工程技术还可以制备出带有生物效应的抗衰老产品,减缓肌肤老化的速度。
针刺、注射在皮肤的影响
针刺
针刺会刺激皮肤的感受器和血管,产生短暂的疼痛 感,但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活动和营养代谢。
注射
通过注射到皮下或真皮层,可以让药物更快地被组 织吸收和利用,起到治疗和美容的作用。
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应
晒伤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皮肤表面会 出现红肿、疼痛的反应,如果持 续接受紫外线照射,会增加皮肤 癌的风险。
皮下组织
皮肤下面有一层皮下结缔组织,填充和支撑皮肤, 还有脂肪组织,为皮肤提供能量和隔热。
附属器官
毛发、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是皮肤的附属器官, 参与保护身体和调节体温。
皮肤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
压力感受器
分布在手指末端的充血组织中, 可以感受物体的形状、硬度和表 面质感。
接触感受器
分布在皮肤的浅层,可以感受皮 肤表面的触感、温度和疼痛。
皮肤科学基础——皮肤解 剖学课件
皮肤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病理PPT演示课件
皮肤的生理功能:帮助VD形成功能
➢ 皮肤的表皮细胞内含有7—去氢胆固醇 紫 外 线
VD3
帮助肠道吸收钙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病因
定义
皮肤完整性受损:个体的皮肤完整性处于可能受损
的危险状态。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病因:
1
糙、硬、软、光滑等。
其它:
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和定位觉等
皮肤的生理功能:调节体温作用
➢作为外周感受器,向体温调节中枢提供环境温度的信 息: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细胞:热敏感受器和冷敏感 受器
➢作为效应器,是物理性体温调节的重要方式,使机体 温度保持恒定。
体表热量的扩散方式: ◇ 热辐射 ◇ 汗液的蒸发 ◇ 皮肤周围空气对流 ◇ 热传导
Nail
指甲
皮肤的功能
• 保护/屏障 • 吸收 • 感觉 • 分泌排泄功能 • 体温调节 • 代谢作用 • 免疫功能 • 帮助维生素D形成
皮肤的生理功能:保护 /屏障
❖ 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中机械的、 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有害因素的损伤。
❖ 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丧失。
1 cm2 皮肤成分: 600万个细胞 上千个感觉器 200 个疼痛感受器 400 cm 神经纤维 100 cm 血管 100 个汗腺 15 个皮脂腺
内容
1 皮肤的解剖学特点
2
皮肤的生理功能
3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病因
皮肤结构图:
皮肤的结构:
表皮
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属复层鳞状上皮, 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两大 类细胞组成。
皮肤的生理功能:感觉作用
皮肤中感觉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感受体位沿神经纤维传 入中枢,产生不同性质的感觉,如触觉、痛觉、
解剖学基础第三章《基本组织—上皮组织》PPT课件
外分泌腺
1). 分类 根据分泌部 ❖ 管状腺 ❖ 泡状腺 ❖ 管泡状腺 根据导管有无分
支 ❖ 复腺 ❖ 单腺
(一)腺体的分类
浆液性腺
单细胞腺
分泌物 粘液性腺 性质
外分泌腺
分泌部
混合性腺 管状腺 形状
腺
多细胞腺
泡状腺 管泡状腺
内分泌腺
导管部 是否分支 单腺 复腺
二、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微绒毛
游离面
Binzhou Medical College:Wang Dong
一、被覆上皮
结构特点: 细胞多,间质少,排列紧密 无血管,有极性,游基两面 有神经,位不同,功能各异
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 细胞的层数和表层细胞的形状
单层
复层
(一)被覆上皮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和结构
分类原则:细胞的层数和表层细胞的形状
单层上皮 复层上皮
5、复层扁平上皮
皮肤的表皮(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口腔、 食管和阴道等腔面(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5、复层扁平上皮
作用:具有耐摩檫、阻止异物侵入和损伤后可再生修复等作用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6.变移上皮
上皮的层次和细胞形态随所在器官的收缩或舒张而改变
6.变移上皮
由基底面向游离面依次是:基底细胞——中间层细胞——表面细胞(盖细胞) 分布: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
2、单层立方上皮
表面观:呈六边形或多边形 侧面观:近似正方形,核圆且位于细胞中央 分布:肾小管、小叶间胆管、甲状腺滤泡等处
2、单层立方上皮
3、单层柱状上皮
表面观:呈多边形 侧面观:呈柱状,核椭圆且多位于细胞基底部
排列紧密,常夹杂有杯状细胞 分布:胃,肠,胆囊和子宫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Glossopharyngeal n. Vagus n. Accessory n.
Hypoglossal n.
Stylopharyngeus m. Styloglossus m. Stylohyoid m.
“parotid bed”
5. 腮腺的毗邻 relation of parotid gland 31
颏舌肌间间隙
颏舌肌-舌骨舌 肌间隙
68
颏舌肌间间隙: 左左右颏舌肌之间,
冠状面呈长条形。
颏舌肌-舌骨舌肌间 隙:颏舌肌与舌骨舌 肌之间,左右各一,
有舌动脉通行。
颏舌肌间间隙
颏舌肌-舌骨舌肌间隙
69
咽后间隙
咽旁间隙
颞浅间隙
颞深间隙 颧弓深面
颧弓深面 颞下间隙
咬肌 下颌切迹 翼下颌
翼内肌后缘 咽旁间隙
25
层次及内容
• 1、皮肤 • 2、皮下组织
颈阔肌 耳大神经 腮腺导管
• 3、腮腺咬肌筋膜 • 4、腮腺 • 5、腮腺与血管神经关系
26
腮腺咬肌筋膜
• 来源:颈深筋膜浅层 • 解剖特点:
浅层致密,深层薄弱; 腮腺鞘深入腺体,将腺体分为多数小叶; 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前下壁软骨部有裂隙交通
27
28
腮腺后段:以扇形网状形式至各相应区域面肌。
38
39
下 颌 后 静 脉
40
颈 外 动 脉 、 耳 颞 神 经
41
腮腺表面没有重要结构,仅被以皮肤、浅筋膜及腮腺鞘 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多位于腮腺深面或穿行于腮腺实质 内,或自腮腺边缘呈放射状走出。 从腮腺上端走出的有面神经的颞支、颞浅动脉、颞浅静 脉和耳颞神经,前缘走出有面神经其余各支和腮腺管;下 端走出:面神经颈支。 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约在 80%以上。
(医学课件)皮肤基本结构与生理功能
嘴唇
肛门与外阴 覆盖人体全身的皮肤
2
2、皮肤的重量:
皮肤的总重量约为人体重量的5%。当然也因人体的胖瘦和先天遗 传而存在差异。体形高大而偏瘦者,皮肤比重更高,体形矮小而 偏胖者,皮肤比重就偏轻。不过,皮肤的比重在美容实际工作的 应用意义不大。
3、皮肤的厚度:
皮肤的厚度约为05~4mm。眼皮的皮肤最薄,外阴乳房 的皮肤其 次,足跟部皮肤最厚。根据皮肤的分位不同,可分为2类:①薄皮: 又称为有毛皮,即生长有毛的皮肤,被覆于全身绝大部分。②厚皮: 又称无毛皮,主要分布于手掌、足底、及指(趾)屈侧面。厚皮表 面有较厚的皮嵴,形成磨擦面,适于抓握,内含丰富的汗腺和感受 器,具有很强的空间识别能力、免疫应答和保护等功能。
医学美容培训之一
熟练掌握皮肤的基本结构与生理功能 是对美容工作者职业化技能的最基本要求
1
概述一:皮肤的基本概念
什么叫皮肤? 皮肤又称为人体皮被系统。包括皮肤、皮肤附属器 (毛发、指甲、汗腺)及乳腺等,还包含皮肤与粘膜 交界处的部分粘膜组织。由于乳腺与皮肤都同时发 育于中胚层,故解剖学将乳房划归于皮被系统内。
• 皮沟:人体皮肤纹 路上所凹下去的部 分。
皮纹
(即皮肤纹理)
5
皮肤的分层
第一层:表皮
附着在真皮之上,很薄,极易脱离, 日常所见的猪肉或鸡肉上的表皮都已
表皮层
被烫掉。
表皮又可细分为五层,由外至内 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细胞层、
真皮层
棘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表皮对人体
起重要的保护功能,在美容中要特注 重保护表皮,决不能人为地破坏表皮.
6
第三层: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是真皮下的一层约80%的脂肪,有着丰富的毛 细血管。其主要功能是:储存能量、调节体温、缓冲外力对内脏的损伤、 支持衬托内脏组织等。
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结构PPT演示课件
3
与自由基形成
稳定的化合物, 防止衰老。
28
黑色素的代谢全过程
产生:酪氨酸——多巴——多巴醌——黑色素
酪氨素细胞树突转运至角
质形成细胞。
代谢:黑色素随角质细胞代谢至体外。
29
黑色素的调控因素
铜离子
微量元素中铜离子、锌离子参与黑色素形成 过程,是黑色素生成增加。
硫氢基
真皮中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皮肤附属器。
34
35
乳头层
通过基底膜与表皮相连接; 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以及
游离的神经末梢和触觉小体; 纤维细密,其中胶原纤维方向不一;
而弹性纤维与表皮垂直。
36
37
胶原纤维
是真皮纤维中的主要成 分,约占95%;
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 胶原纤维耐拉力,赋予
白构成)。
13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功能
抗机械损伤 屏障作用 吸收紫外线(一定量) 保湿作用 影响皮肤颜色
14
2.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组成:复层扁平细胞(2 ~ 3层,无细胞核) 成分: 角母蛋白
磷脂类物质 分布: 掌跖部位 作用: 屏障作用
皮肤新陈代谢周期= 角化期 + 脱落期 = 28d
14d
14d
皮肤新陈代谢总周期= 分裂期 + 角化期 + 脱落期 = 47d
19d
14d
14d
24
基底膜带
(basement membrane zone ,BMZ)
此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用PAS (过碘酸一雪夫)染色,在表皮 与真皮之间可见一约0.5-1μm的 紫红色均质带,为基底膜带。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黑素细胞 郎格汉斯细胞 (无角质成细胞 Merkel细胞 特点和功能) 未定类细胞 淋巴细胞
表皮结构示意图:
(一) 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产 生角蛋白,细胞间有细胞间 桥(桥粒),依其分化的不 同阶段与特点,光镜下分为 5层
基底细胞层(basal cell layer)
及营养不同而异。
皮沟 Skin groove
7、皮纹、指纹
皮嵴 Skin ridge
指纹由遗传因素决定有个体差异。
8、无毛皮肤:指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 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小阴唇、 大阴唇内侧、阴蒂等处的皮肤。
9、甲板与毛囊、长毛、短毛和毳毛。 10、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11、皮脂腺、小汗腺、顶泌腺。
长毛(头发、腋毛阴毛): 生长期(3年)、退行期(3周)、休 止期(3月) 正常人每天脱落头发的同时再生70~ 100根 头发生长速度约0.27~0.4 mm/日,50 cm/3年
短毛(眉、睫毛):生长期2个月。
2、毛囊(hair follicle):位于真皮和皮 下组织内。
①由
组 成
内毛根鞘:分鞘小皮、赫胥黎层、享勒层, 其中鞘小皮和毛小皮结构相同, 即角化细胞。
2、表皮真皮的相连接:表皮脚与真皮乳头镶嵌 而成,由基底膜带连接。
3、皮肤的面积:成人:1.5~2 m2,新生儿0.21 m2
4、皮肤的厚度:表皮真皮0.5~4 mm
表皮0.04~1.6 mm,平均0.1 mm
真皮1~3 mm
5、皮肤的重量:占体重的16% 6、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部位
五、皮肤附属器 (一)毛发与毛囊(hair and hair follicle):
表皮结构示意图:
(一) 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产 生角蛋白,细胞间有细胞间 桥(桥粒),依其分化的不 同阶段与特点,光镜下分为 5层
基底细胞层(basal cell layer)
及营养不同而异。
皮沟 Skin groove
7、皮纹、指纹
皮嵴 Skin ridge
指纹由遗传因素决定有个体差异。
8、无毛皮肤:指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 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小阴唇、 大阴唇内侧、阴蒂等处的皮肤。
9、甲板与毛囊、长毛、短毛和毳毛。 10、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11、皮脂腺、小汗腺、顶泌腺。
长毛(头发、腋毛阴毛): 生长期(3年)、退行期(3周)、休 止期(3月) 正常人每天脱落头发的同时再生70~ 100根 头发生长速度约0.27~0.4 mm/日,50 cm/3年
短毛(眉、睫毛):生长期2个月。
2、毛囊(hair follicle):位于真皮和皮 下组织内。
①由
组 成
内毛根鞘:分鞘小皮、赫胥黎层、享勒层, 其中鞘小皮和毛小皮结构相同, 即角化细胞。
2、表皮真皮的相连接:表皮脚与真皮乳头镶嵌 而成,由基底膜带连接。
3、皮肤的面积:成人:1.5~2 m2,新生儿0.21 m2
4、皮肤的厚度:表皮真皮0.5~4 mm
表皮0.04~1.6 mm,平均0.1 mm
真皮1~3 mm
5、皮肤的重量:占体重的16% 6、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部位
五、皮肤附属器 (一)毛发与毛囊(hair and hair follicle):
人体皮肤与皮下组织解剖学
05
皮肤生理学
温度调节
温度感受器
皮肤表面分布着大量的温度感受 器,能够感知外界温度的变化。
血管舒缩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皮肤血管会扩 张,增加散热;当外界温度降低时 ,皮肤血管会收缩,减少散热。
汗液分泌
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皮肤通过分泌 汗液来调节体温,汗液蒸发时会带 走热量。
感觉功能
触觉
皮肤通过触觉感受器感知外界的 触压、振动等刺激,传递到大脑
皮肤病变与肿瘤
皮肤病变
皮肤病变是指皮肤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改变,包括皮肤颜色改变、皮肤质地 改变、皮肤温度改变等。
皮肤肿瘤
皮肤肿瘤是指发生在皮肤的肿瘤,包 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脂肪瘤、 黑色素瘤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人体皮肤与皮下组织解剖学
• 皮肤解剖学 • 皮肤附属器解剖学 • 皮肤神经与血管 • 皮下组织解剖学 • 皮肤生理学 • 皮肤疾病与病变
01
皮肤解剖学
表皮层
角质层
由角质细胞和细胞间脂 质组成,具有保护和保
湿作用。
透明层
位于角质层下,由透明 角质颗粒组成,对皮肤
起到保护作用。
颗粒层
含有晶样角质和脂质, 参与皮肤屏障的形成。
结缔组织病
以结缔组织异常增生为主要表 现的皮肤病,如红斑狼疮、硬
皮病等。
常见皮肤病
痤疮
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表现为 面部粉刺、丘疹、脓疱等。
荨麻疹
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 瘙痒、风团、红斑等。
湿疹
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 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等。
银屑病
一种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 红斑、鳞屑、瘙痒等。
皮肤护理 ppt课件
3、结节
皮脂管完全破裂,表皮下形成结节样硬块,时软 时硬并伴有灼热疼痛,处理不当,易留疤痕。
慢性炎症型
1、囊肿型:
多见于痤疮反复发作的人或背部,肉眼可见表皮隆 起,无明显灼热、疼痛现象,直径在7—15MM,甚至更大, 触感较软,刺破后有乳酪状物质流出。
2、多孔型
通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痤疮基底破裂后再结 合而成,肉眼可见不规则隆起,无明显灼痛,处 理不当易导致反复感染。
微酸、微湿、柔软、结实而有弹性,并 有抵抗疾病的能力
皮肤的颜色
皮肤的颜色因人种、年龄、部位的不同而有明 显的差异,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一、皮肤内色素的含量 二、皮肤解剖学上的差异
• 皮肤厚薄,特别是角质层的厚薄 • 皮肤中微血管的疏密 • 血流量的多少
皮肤内色素
黑色素:黑色素的多少、分布和疏密决定皮肤的“黑
是一种常见的皮脂腺与毛囊的慢性炎症,其形成原 因复杂,发生率与复发率高,青春期多见,属多因性 皮肤问题。
痤疮形成的原因
内在因素:
1、雄性激素分泌过盛 2、与女性生理周期有关 3、各种器官功能障碍 4、体内缺乏维生素B族及A族 5、遗传及个人皮肤素质 6、疲劳过度,睡眠不足,火气过旺,精神抑郁、紧 张,压力过重等所致的内分泌混乱也是造成痤疮 形成的原因。
紫外线 酪氨酸 氧化
黑色素细胞
酪氨酸酶
多巴 黑色素
雀斑
特点:
1、浅褐色或暗褐色针头至绿豆大,散在 或集中分布 2、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部及眶下
3、常自5岁左右开始出现,随年龄增长 数目增多
黄褐斑
特点
1, 又称肝斑.是一种获得性 色素沉着,好发于面部, 多呈蝶翼状,对称性分布 2, 分生理性肝斑 和病理性肝斑
皮肤的结构.PPT课件
,3:混合性皮肤 看:T区为油性肤质,其他区为干性肤质 面部肤色明显不 均匀,油性区肤色暗黄。 摸:T区呈油性肤质特点,而两颊出现干性肤质的特点,
两区手感差异明显
问:T区容易脱妆生暗疮,干性区易脱皮但很少出现暗 疮也不容易脱妆
护理要点:调节水油平衡或分肤质护理,保湿防晒
4:中性皮肤 看:面部有光泽,毛孔细小,皮肤细腻水油平衡,无
3:暗疮皮肤:油性肤质较多,面部可见黑头,白头,暗 疮疤痕等皮肤损伤
护理要点:消炎,祛印,保湿防晒
4:色斑皮肤:整个面部或局部的肌肤出现的黑色素 增多导致的肤色加深
护理要点:美白祛斑,保湿防晒
5:老化肌肤:干性皮肤比油性皮肤更容易老化,皮 肤水分油分明显不足,同时变薄松弛,弹性下降,出 现皱纹
皮肤的组织及构造
B真皮层 主要由纤维,基质和细胞组成,这些物质具有弹
性,保水性及免疫功能,真皮层中各种纤维均由 胶原蛋白组成。 C:皮下组织 由大量的脂肪和结蒂组织组成,具有保护内脏, 保湿提供储存热能及丰满体形的作用。
皮肤分类及护理要点 1油性皮肤: 看:毛孔粗大,面部泛油光,肤色较暗 摸:皮肤较厚,手感油滑 问:易脱妆,容易出现暗疮,皱纹出现较晚 护理要点:控油,保湿,防晒,减少油脂分泌过旺 2:干性皮肤 看:毛孔细小,面部无光泽,皮肤纹理细,皱纹纹理细密 摸:皮肤较薄,手感干涩 问:容易发生脱皮现象 ,容易出现皱纹斑点 护理要点:补充水分,加强皮肤保湿防晒
护理要点:抗衰,保湿防晒
课堂小结:通过上这节课,让同学们了解自己皮肤 到底属于哪一种,分为哪几种。
分清皮肤应该怎样护理及要点。
作业布置:分清自己的皮肤是属于哪种?
应该怎样识别自己的皮肤?
解剖学基础《上皮组织》PPT课件
复层扁平上皮具有耐摩擦、阻止异物 侵入、损伤后再生修复等作用。
6.变移上皮
又称移行上皮,分布于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等处。 其特点是上皮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收缩与扩张发生改变。 当器官收缩时,上皮变厚,细胞层数变多; 当器官扩张时,浅层细胞变扁平,上皮变薄,细胞层数变少。
二、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是指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则是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具有分泌功能的器官。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由一层高低不等、 形态不同的细胞 紧密排列而成。
从侧面看,各细胞核并不排列在同 一水平面上,看起来形似多层细胞, 但所有细胞的基底面都附着于基膜 上,实际上只有一层细胞。
由于接近表面的细胞呈柱状,并有 纤毛,故称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这种上皮分布在呼吸道等处,主要 有保护功能。
2.上皮细胞的侧面 上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很窄,在其 侧面有一些特殊的细胞间连接结构。常 见的有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 隙连接,这些结构在电镜下才可见。 它们具有加强细胞间联系、封闭细胞间 隙、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缝隙连接)等 不同功能。
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 基膜为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 织之间的一层薄膜。 它除具有支持和连接作用外,还是一 种半透膜,有利于物质交换。
(一)腺的分类
按分泌物排出方式的不同分为: 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到体表或腔内,如汗腺、唾液腺等;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也称无管腺,其分泌物经血液和淋巴或组织液输送, 如甲状腺、肾上腺等。
Hale Waihona Puke (二)外分泌腺的分类和一般结构
{ { 按组成的细胞数量
单细胞腺(如杯伏细胞) 分泌部
多细胞腺(如唾液腺) 导管部
《解剖学基础》 第一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
6.变移上皮
又称移行上皮,分布于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等处。 其特点是上皮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收缩与扩张发生改变。 当器官收缩时,上皮变厚,细胞层数变多; 当器官扩张时,浅层细胞变扁平,上皮变薄,细胞层数变少。
二、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是指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腺则是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具有分泌功能的器官。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由一层高低不等、 形态不同的细胞 紧密排列而成。
从侧面看,各细胞核并不排列在同 一水平面上,看起来形似多层细胞, 但所有细胞的基底面都附着于基膜 上,实际上只有一层细胞。
由于接近表面的细胞呈柱状,并有 纤毛,故称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这种上皮分布在呼吸道等处,主要 有保护功能。
2.上皮细胞的侧面 上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很窄,在其 侧面有一些特殊的细胞间连接结构。常 见的有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 隙连接,这些结构在电镜下才可见。 它们具有加强细胞间联系、封闭细胞间 隙、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缝隙连接)等 不同功能。
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 基膜为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 织之间的一层薄膜。 它除具有支持和连接作用外,还是一 种半透膜,有利于物质交换。
(一)腺的分类
按分泌物排出方式的不同分为: 外分泌腺:分泌物经导管排到体表或腔内,如汗腺、唾液腺等;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也称无管腺,其分泌物经血液和淋巴或组织液输送, 如甲状腺、肾上腺等。
Hale Waihona Puke (二)外分泌腺的分类和一般结构
{ { 按组成的细胞数量
单细胞腺(如杯伏细胞) 分泌部
多细胞腺(如唾液腺) 导管部
《解剖学基础》 第一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
皮肤 〖医学精品课件〗PPT课件
图 14 头 皮 光 镜 图
图15 毛根、毛囊、毛球、毛乳头光镜图
•毛球 :毛根和毛囊下端合为一体、膨大形成; 是毛和毛囊的生长点,内有毛母质细胞(干细 胞)和黑素细胞
•毛乳头:结缔组织在毛球底面突入形成,富含 毛细血管;对毛生长起营养作用
•立毛肌:与皮肤表面成钝角的一束平滑肌 , 连接毛囊和真皮 ; 收缩使毛发竖立
皮肤 〖医学精品课 件〗
皮肤
牡丹江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有毛发、汗腺、 皮脂腺、指甲等附属器;阻挡外界异物和病 原体入侵,防止体液丢失,感受外界刺激,调 节体温
图1 皮肤(手掌皮肤)光镜图
一、表皮(epidermis)
•为皮肤浅层,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分为5 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 层
图 超7 微黑 结素 构细 模胞 式和 图角
质 形 成 细 胞
2. 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散在于棘细胞浅层 •圆形,核深染,胞质清亮 •胞质内含伯贝克颗粒 •为抗原提呈细胞,在对抗侵入皮肤的病原生物、监 视癌变细胞和排斥移植的异体组织中起重要作用
图8 郎格汉斯(Langerhans)细胞光镜图 (ATP酶组化染色)
•含血管、淋巴管、神经;深层有环层小体
真皮下方为皮下组织(浅筋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
图12 真皮网织层光镜图
三、皮肤的附属器
1. 毛 毛干和毛根:为角化的上皮,细胞内充 满角蛋白并含黑素颗粒 毛囊:内层为上皮性鞘,与表皮相连; 外层为结缔组织性鞘,由致密结缔组 织构成
图 13 皮 肤 附 属 器 示 意 图
G 分泌颗粒,BM 基膜,A 轴突,NP 神经板)
二、真皮(dermis) 1. 乳头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凸入,形成真皮乳头, 扩大表皮与真皮的连接面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游离神经末梢;在手指 等部位含较多触觉小体
《解剖学基础》课件——皮肤
网织层
致密结缔组织 含皮肤附属器和环层小体
(一)毛
分布:
手掌、足底等处外
结构:
毛干 毛根 毛球
二、皮肤的附属腺
毛干 毛根
毛囊 毛球
毛乳头
毛囊一侧附有竖毛肌, 其一端连于毛囊,另一端 连于真皮浅层,收缩时, 可使毛发竖立,皮肤发生 “鸡皮疙瘩”“怒发冲冠”
(二)皮脂腺
位置: 毛囊和竖毛肌之间 导管开口于毛囊
皮肤
概述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 官,约占成人体重的16%, 总面积1.2-2.0㎡ 构成:
表皮 真皮
附属腺
包括:
毛发 皮脂腺 汗腺 指(趾)甲
功能:
屏障保护、感受刺激 调节体温、排泄、吸收等
一、皮肤的微细结构
(一)表皮
位置:
皮肤浅层
构成:
复层扁平上皮
特点: 无血管、游离神经末
梢丰富 表皮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为表皮主要形成细胞
结构: 基底层 棘层 颗粒层 透明层 角质层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基底层
表皮的最深层 基底层细胞有活跃的分 裂能力。新生细胞不断向 浅层推移,以补充浅表衰 老脱落的细胞
临床意义
临床烧伤—— 烧伤只要不伤及表
皮的基底层,均可修复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四)指(趾)甲
位置: 手指和足趾的背面
构成: 甲体、甲根
指甲纵切面模式图
甲 体——指(趾)甲露于体 表的部分
甲 根——埋入皮肤内的部分
甲母质——甲根深部的上皮, 是甲的生长点, 拔甲时不可破坏。
甲皱襞——甲体两侧和甲根
浅面的皮肤形成
致密结缔组织 含皮肤附属器和环层小体
(一)毛
分布:
手掌、足底等处外
结构:
毛干 毛根 毛球
二、皮肤的附属腺
毛干 毛根
毛囊 毛球
毛乳头
毛囊一侧附有竖毛肌, 其一端连于毛囊,另一端 连于真皮浅层,收缩时, 可使毛发竖立,皮肤发生 “鸡皮疙瘩”“怒发冲冠”
(二)皮脂腺
位置: 毛囊和竖毛肌之间 导管开口于毛囊
皮肤
概述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 官,约占成人体重的16%, 总面积1.2-2.0㎡ 构成:
表皮 真皮
附属腺
包括:
毛发 皮脂腺 汗腺 指(趾)甲
功能:
屏障保护、感受刺激 调节体温、排泄、吸收等
一、皮肤的微细结构
(一)表皮
位置:
皮肤浅层
构成:
复层扁平上皮
特点: 无血管、游离神经末
梢丰富 表皮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非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为表皮主要形成细胞
结构: 基底层 棘层 颗粒层 透明层 角质层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基底层
表皮的最深层 基底层细胞有活跃的分 裂能力。新生细胞不断向 浅层推移,以补充浅表衰 老脱落的细胞
临床意义
临床烧伤—— 烧伤只要不伤及表
皮的基底层,均可修复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四)指(趾)甲
位置: 手指和足趾的背面
构成: 甲体、甲根
指甲纵切面模式图
甲 体——指(趾)甲露于体 表的部分
甲 根——埋入皮肤内的部分
甲母质——甲根深部的上皮, 是甲的生长点, 拔甲时不可破坏。
甲皱襞——甲体两侧和甲根
浅面的皮肤形成
《解剖学课件-皮肤及皮下组织》
3 表皮和真皮
表皮是外层,真皮是 内层,它们在结构和 功能上各有不同。
II. 皮肤的生理功能
1. 保护功能
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 负责保护内部组织免受外 界伤害和感染。
2. 感觉功能
皮肤含有大量感受器,使 我们能够感知触摸、温度 和疼痛。
3. 温度调节功能
皮肤通过出汗和血管调节, 帮助身体保持适宜的温度。
IV. 皮下组织的结构
1
1. 皮下脂肪组织
皮下脂肪组织在体温调节、能量储存和保护内部器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2. 手指小血管网
手指小血管网帮助调节血流,并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3
3. 神经结构的分布
皮下组织中分布着大量的神经末梢,使我们能够感知触摸、压. 皮肤解剖学的重要性
《解剖学课件-皮肤及皮 下组织》
欢迎来到《解剖学课件-皮肤及皮下组织》。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皮 肤的结构、生理功能、疾病以及皮下组织的结构。让我们一起开始吧!
I. 皮肤的结构
1 三层结构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 皮下组织组成,每层 都具有特定的功能。
2 毛囊和汗腺
毛囊和汗腺分布在皮 肤不同区域,发挥着 重要的生理作用。
2 2. 日常生活中需要了解皮肤解
剖学的场合
了解皮肤解剖学对于诊断和治疗皮肤相
关问题至关重要。
了解皮肤解剖学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合
的护肤品和避免皮肤问题。
3 3. 皮肤护理方法
4 4. 卫生习惯对皮肤健康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正确使用护肤产 品和定期检查皮肤有助于保持皮肤健康。
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皮肤感染和炎 症性疾病。
III. 皮肤的疾病
1. 炎症性皮肤病
美容皮肤科学PPT课件
Company
LOGO
美容皮肤科学
(Cosmetic Dermatology)
学习的基本要求
掌握:皮肤的解剖结构 掌握:表皮与真皮的分层 掌握:皮纹与皮肤的线 重点:皮肤的解剖结构,皮纹及其皮肤的线
难点:皮肤的解剖结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及范畴
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
是一门以皮肤科学为基础、以医学美学为指 导,运用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和美容手段,旨 在维护、改善、修复和塑造人体皮肤的健与 美的新兴医学交叉学科。
作。 四、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 美容皮肤科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皮肤胚胎学 皮肤覆于人体的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重量约为体重的16%,成人皮肤的
面积约为层。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构成。
表皮由表及里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 颗粒层、棘皮层、基底层(生发层)。
正常情况下经皮水分流失量为2—5g/h/m2。 (教材P13有错误!参考资料附图)
角质层还对紫外线、微生物及理化因素具有 防御作用。
角质层细胞间质主要由脂质和少量天然保湿 因子构成。
来源于颗粒层、棘细胞层的角质形成细胞板 层小体合成的脂质以胞吐作用的方式释放到 角质细胞的间隙,能以共价键与角质细胞相 结合,这些脂质就称为结构脂质。
皮脂膜
皮脂膜:是润泽脂质(由皮脂腺分泌的 皮脂、角质细胞崩解产生的脂质共同组 成)与汗腺里分泌出来的汗液乳化形成 覆盖于皮肤表面的一层透明的弱酸性薄 膜
(结构脂质的标志性成分:神经酰胺) 作用:保湿、调节PH、保持表皮完整、
促进吸收、抗微生物。
研究美学、美容学、皮肤科学有机结合 方法、途径。
临床实践
美容皮肤内科学 美容皮肤外科学 中医美容皮肤科学 皮肤护理与保健美容学 美容皮肤心理学的咨询技术 皮肤物理化学美容治疗技术 皮肤护理美容操作技术与方法 损容性皮肤病诊疗技术与审美评价
LOGO
美容皮肤科学
(Cosmetic Dermatology)
学习的基本要求
掌握:皮肤的解剖结构 掌握:表皮与真皮的分层 掌握:皮纹与皮肤的线 重点:皮肤的解剖结构,皮纹及其皮肤的线
难点:皮肤的解剖结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及范畴
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
是一门以皮肤科学为基础、以医学美学为指 导,运用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和美容手段,旨 在维护、改善、修复和塑造人体皮肤的健与 美的新兴医学交叉学科。
作。 四、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 美容皮肤科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皮肤胚胎学 皮肤覆于人体的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重量约为体重的16%,成人皮肤的
面积约为层。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构成。
表皮由表及里可分为角质层、透明层、 颗粒层、棘皮层、基底层(生发层)。
正常情况下经皮水分流失量为2—5g/h/m2。 (教材P13有错误!参考资料附图)
角质层还对紫外线、微生物及理化因素具有 防御作用。
角质层细胞间质主要由脂质和少量天然保湿 因子构成。
来源于颗粒层、棘细胞层的角质形成细胞板 层小体合成的脂质以胞吐作用的方式释放到 角质细胞的间隙,能以共价键与角质细胞相 结合,这些脂质就称为结构脂质。
皮脂膜
皮脂膜:是润泽脂质(由皮脂腺分泌的 皮脂、角质细胞崩解产生的脂质共同组 成)与汗腺里分泌出来的汗液乳化形成 覆盖于皮肤表面的一层透明的弱酸性薄 膜
(结构脂质的标志性成分:神经酰胺) 作用:保湿、调节PH、保持表皮完整、
促进吸收、抗微生物。
研究美学、美容学、皮肤科学有机结合 方法、途径。
临床实践
美容皮肤内科学 美容皮肤外科学 中医美容皮肤科学 皮肤护理与保健美容学 美容皮肤心理学的咨询技术 皮肤物理化学美容治疗技术 皮肤护理美容操作技术与方法 损容性皮肤病诊疗技术与审美评价
皮肤基础知识大全ppt课件
二、皮肤类型的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皮肤类型的划分 1、皮肤基本类型的划分及成因
•中性皮肤 特点:不干也不油,纹理不粗不细,毛孔较小,肤色
红润细腻,对外界刺激不敏感。
多见于青春发育期前的少女。
•干性皮肤 特点:面色苍白、血流量和皮脂分泌少;毛孔窄小,
不明显,肤色暗沉无光泽;粗糙易脱皮屑;松弛,易产生 皱纹和老化;易敏感。
18
皮肤的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的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皮肤类型的划分 2、问题性肌肤的划分及成因
(3)无法祛除的色斑 • 黑变病
特点:多生于下眼睑和眼袋上,色泽黝黑发蓝。 成因:发生机理不明,无法祛除。
19
皮肤的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的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 )皮肤类型的划分
2、问题性肌肤的划分及成因
(3)毛孔粗大、皮肤粗糙、角质层增厚变硬、暗疮印 成因:油性肌肤,生长暗疮期间护理不当,印痕肌肤。
26
皮肤的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的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皮肤类型的划分 4、身体及身体皮肤
(1)身体肥胖 成因:缺少运动,遗传,体液循环不畅、营养不平衡。
(2)乳房松弛下垂 成因:缺少运动,缺乏营养,荷尔蒙分泌不平衡,产
(1)颈部衰老皮肤 特点:颈部比面部松弛,提前产生了皱纹;颈部肤色
暗淡,比面部颜色深;有赘肉堆积,显得臃肿不雅观。 成因:平时只注意保养面部,忽略了对颈部的保养;
座姿、卧姿不正确。
25
皮肤的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的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皮肤类型的划分 3、其它类型的皮肤划分及成因
(2)面部臃肿、多脂肪、下垂 成因:体液循环不畅,脂肪堆积。
生发层又可分为基底层与棘状层。基底层内上皮细胞 之间分布有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的多少决定皮肤的颜 色;皮肤经日光照射后,黑色素细胞内的黑色素颗粒会增 多,使皮肤的颜色变深。黑色素颗粒能吸收紫外线,可以 保护皮肤防止晒伤。
(一)皮肤类型的划分 1、皮肤基本类型的划分及成因
•中性皮肤 特点:不干也不油,纹理不粗不细,毛孔较小,肤色
红润细腻,对外界刺激不敏感。
多见于青春发育期前的少女。
•干性皮肤 特点:面色苍白、血流量和皮脂分泌少;毛孔窄小,
不明显,肤色暗沉无光泽;粗糙易脱皮屑;松弛,易产生 皱纹和老化;易敏感。
18
皮肤的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的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皮肤类型的划分 2、问题性肌肤的划分及成因
(3)无法祛除的色斑 • 黑变病
特点:多生于下眼睑和眼袋上,色泽黝黑发蓝。 成因:发生机理不明,无法祛除。
19
皮肤的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的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 )皮肤类型的划分
2、问题性肌肤的划分及成因
(3)毛孔粗大、皮肤粗糙、角质层增厚变硬、暗疮印 成因:油性肌肤,生长暗疮期间护理不当,印痕肌肤。
26
皮肤的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的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皮肤类型的划分 4、身体及身体皮肤
(1)身体肥胖 成因:缺少运动,遗传,体液循环不畅、营养不平衡。
(2)乳房松弛下垂 成因:缺少运动,缺乏营养,荷尔蒙分泌不平衡,产
(1)颈部衰老皮肤 特点:颈部比面部松弛,提前产生了皱纹;颈部肤色
暗淡,比面部颜色深;有赘肉堆积,显得臃肿不雅观。 成因:平时只注意保养面部,忽略了对颈部的保养;
座姿、卧姿不正确。
25
皮肤的基础知识
二、皮肤类型的划分及判别方法
(一)皮肤类型的划分 3、其它类型的皮肤划分及成因
(2)面部臃肿、多脂肪、下垂 成因:体液循环不畅,脂肪堆积。
生发层又可分为基底层与棘状层。基底层内上皮细胞 之间分布有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的多少决定皮肤的颜 色;皮肤经日光照射后,黑色素细胞内的黑色素颗粒会增 多,使皮肤的颜色变深。黑色素颗粒能吸收紫外线,可以 保护皮肤防止晒伤。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如某部位毛发处于生长期的比例小,则治疗次数就要增多,反 之治疗次数可减少。
• 不同部位的毛发有不同生长周期,因此每次治疗间隔也有差异
– 头部毛发的静止期相对较短,所以治疗间隔可一个月 – 躯干和四肢的毛发静止期相对较长,治疗间隔1.5个月左右
• 毛囊的深度也因部位而异,深度较深则需采用较长波长的激光
• 组织病理:
– 皮损处表皮结构正常,表皮内黑色素增加,特别是基底层,黑色 素细胞数量正常但黑色素形成活跃。真皮上部可见游离的黑色素 颗粒,无炎症浸润。
.
真皮
真皮为白色不透明厚层, 厚度为400-4000um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本身无黑色素 乳头层和网状层中不均匀分布着血管、毛发、汗腺、 皮脂腺、淋巴管和神经末梢。
• 结痂----角质层及颗粒层内有很多 炎症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及 血浆的聚集,称为痂。
• 色素增多----表皮基底层及真皮上 部黑素颗粒增多,见于黄褐斑、 黑变病及炎症后的色素沉着等。
• 色素减少----表皮基底层内黑素减 少或消失,见于白癜风、白化病、 炎症后色素脱失等。
SINON TALOS
• 出血----红细胞溢出管腔之外进入周围组织,见于紫癜性皮肤病或变应 性血管炎。
• 真皮水肿----结缔组织纤维之间的间隙有液体潴留,真皮乳头层乃至网 状层都可见不同程度水肿。激光术后常见的反应。
• 瘢痕----是真皮层的胶原性新生组织的复合体,整个新生上皮和新生结 缔组织复合体被通称为“瘢痕”
.
• 组织细胞:吞噬废物或
异物,起清道夫作用
– Q开关治疗后爆破冲击波将 色素颗粒打碎,之后的细小 颗粒被吞噬细胞吞噬
.
Q开关
红宝石
真皮的临床变化
• 色素沉着----真皮内有黑素以外的色素沉积导致的变化。外源性的色素 多见于文身,内源性的见于含铁血黄素沉积等。
• 血管扩张和充血----血管扩张时血管壁变薄,管腔扩大,管腔中红细胞 增多。
• 表皮瘢痕----表浅伤口仅影响表皮,
有毛囊皮脂腺的上皮细胞增生,
通过简单的上皮形成愈合,修复
后可完全恢复。
.
色素增加性病变
• 黑色素细胞活性的增加
– 雀斑、炎症后色沉
• 黑色素细胞数目的增加
– 雀斑样痣、黑色素痣
.
表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 雀斑
– 好发于面部日晒部位,尤以鼻和额常见,皮损为1-4mm圆形/椭圆/ 多角形边缘不规则的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点。与日晒关系密切,色 素斑点的数目、大小、颜色取决于吸收阳光的量及个体对阳光的 耐受性,夏季雀斑数目多,形体大。
• 咖啡斑
– 遗传性皮肤病,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或斑片,像咖啡和牛奶的混 合色。
• 雀斑样痣
– 又称黑子,颜色比雀斑颜色深,表现为棕黑色的斑点,圆形卵圆 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多小于5mm,色素非常均匀,单发或多发, 累及黏膜,不因日晒而加深或增多。
• 老年斑
– 几毫米到几厘米的淡褐色至黑色斑疹,好发于老年人,损害内黑
.
14天 14天 13-19天
TALOS – 银屑病(牛皮癣) 特点----角化不全
表皮 角质形成细胞
正常皮肤
真皮乳突
牛皮癣斑块和鳞屑
基底细胞的分裂周期仅为37.5小时,表皮更新时间为8-10天,角质形成 细胞无法正常成熟,称为角化不全,临床表现为鳞屑。
.
表皮的临床变化
TALOS
• 角化不全----银屑病
管丛。浅层血管丛位于真皮乳头层及网状层之间,从浅层血管丛向 上发出丰富的毛细血管襻至真皮乳头。 – 纵横交错的血管分布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不都是平行于血管的) – IPL+YAG针对某些血管病变效果良好(上海华山) – IPL对某些脉冲染料治疗抵抗的血管病变有效(有文献)
0.1mm管径的血管的TRT=4.8ms .
• 如某一部位的毛囊密度过高,则. 治疗时应适当减少激光能量
皮肤类型
.
• 适应症:面部水痘、痤疮后遗留的凹陷性瘢痕、其他原因引起的浅表 性瘢痕、稳定性增生性瘢痕
– Lumenis One:
• 瘢痕组织早期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组织为高度充血状态,560,590nm
及1064nm可用来治疗
.
• 随着瘢痕的发展,血管逐渐减少,瘢痕趋于稳定,可用1064(CO2)
真皮内血管
• 真皮内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及少量肌肉 – 血管:真皮内有浅层血管丛及深层血管丛,皮下组织内有较大血
.
表皮 真皮
新胶原
弹力纤维
胶原纤维
正常皮肤
光损伤皮肤
弹力纤维
UltraPulse Resurfacing
1. 去掉异常的表皮组织
2. 有效刺激新胶原的生成,将皮肤重 建修复到几乎正常的状态
.
治疗皮肤结构性改变
• 即刻紧肤----加热真皮层中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收缩,
使治疗部位暂时性产生紧绷感
• 长久紧肤----胶原纤维受热后变性破坏,新的胶原纤维形
.
表皮
真皮
角质层
颗粒层
表皮生发层 黑素细胞 基底细胞
上皮细胞
乳突层
Layers of the Epidermis
(a.k.a. epithelium) 网状层
.
上皮细胞 乳突层
网状层
乳突层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临床
上判断的标志是“点状出血现象”, 在激光磨削术中是重要判断指标。
乳突层不含有网状纤维,因此真皮乳 突层的修复过程不会形成瘢痕,临床 操作中深度不超过乳突层的损伤性治 疗也适合瘢痕体质患者。
.
皱纹的形成
– I型胶原约占皮肤胶原成分的80%,在真皮中聚集成与皮面平行的粗大纤
维束,相互交织成网,具有高度机械稳定性,是维持皮肤张力和承受拉 力的重要成分,也是维持皮肤饱满充盈的物质基础。
– III型胶原是幼稚、纤细的胶原纤维,是构成网状纤维的主要成分,在胚
胎期皮肤中约占胶原成分的50%,成年后仅见于表皮下和皮肤附属器周 围,呈疏松网状排列,在创伤愈合及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以大量增生。 – 日光照射可减少I型胶原的形成,III型胶原相对增加,最终导致成熟的胶 原束减少,皮肤出现松弛和皱纹。
真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 太田痣
– 好发于东方人种,如东方人及黑人。皮损为淡青色/灰 蓝色/褐青色至蓝黑色,最常累及眶周/额头/颧部/颞部/ 鼻翼,真皮网状层的胶原纤维聚集大量黑素细胞可扩 展到乳头层和皮下组织。
• 伊藤痣
– 分布于后锁骨上神经及臂外侧神经支配的肩与上臂, 又称肩峰三角肌蓝褐痣
• 面颈毛囊性红斑黑变病 • 外源性色素沉着
4次治疗后 (8个月后)
联合治疗
IPL 590 三脉冲 脉宽3.0ms,22 J/cm2
Nd:YAG 单脉冲,13.5ms, 120-140 J/cm2
.
.
毛发-皮脂腺
.
毛发的生长周期
LightSheer治疗3-4次,间隔1.5-2个月
毛囊直径200-300um
毛囊的TRT时间40-100ms
理想的脱毛设备脉宽应在几 十到100毫秒。最近的研究 发现对于深肤色患者采用超 长脉宽不但有更好的疗效且 副作用少。
生长期:毛母质细胞快速分裂,黑素最多,对激光极为敏感; 退行期:毛母质退化,毛乳头萎缩,黑素较少,激光吸收较少; 休止期:毛囊与毛乳头分离,毛发脱落 .
激光脱毛治疗要点
• 激光对退行期、静止期的毛发无明显作用,只有等这些毛发转 入生长期后激光才起作用,所以激光脱毛需要多次治疗效果才 明显。
网状层属致密结缔组织,包括胶原
纤维、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
胶原纤维集成许多粗壮的束并有分支 交织成网,束的走向与皮肤的张力线 相平行。
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主要分布在网状 层的下部,弹力纤维在毛囊和腺体周 围较密,也能使皮肤保持一定的张力 . 和弹性。
真皮细胞
• 成纤维细胞:产生胶
原纤维
– IPL – CO2 (Encore)
成,使治疗部位持久性产生紧绷感(治疗后6周-3个月有新 生胶原产生,在停止一个疗程治疗后仍然有新胶原生成)
.
未照光(HE*500)
IPL照光后8Weeks (HE*500)
HE染色观察发现照光后1天至8周表皮层较未照射组未见明显变化,照光后1周内真 皮层染色与未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真皮层均呈现染色较淡,胶原纤维纤细,排 列稀疏;2周始真皮层渐进性增厚至8周,真皮层染色明显强于未照光组,真皮浅层 纤维细胞明显增多,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呈水平状致密排列。 胶原的增加见于真皮全层,但以真皮浅层较为明显,胶原增加的部位与皮肤老 化时胶原减少的主要部位即真皮浅层是一致的 。
血管瘤的皮肤科常规分类
1)鲜红斑痣(葡萄酒样痣,Port Wine Stains) 2)草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 3)海绵状血管瘤 4)混合型血管瘤
.
鲜红斑痣: 俗称“红胎记”,属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暗红色斑片,不规则形,
压之部分退色,表面较平滑,一般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
血管瘤
治疗前
– 文身 – 爆炸粉粒沉着 – 金属色素沉着
.
皱纹的形成
• 真皮细胞中大约90% 是水,除水以外最主要的成分是 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 –弹力纤维具有特异的弹力和张力。日光中紫外线照 射可使弹力纤维变形、纤维增粗、扭转、分叉,日 积月累可使变性的弹力纤维呈团块状堆积,其弹性 和顺应性则随之丧失,皮肤出现松弛、过度伸展后 出现裂纹。 –胶原纤维是人体最主要的结构蛋白 • 其中最主要的是I型和III型胶原
皮肤组织解剖学
.
皮肤解剖学
.
汗腺开口
鳞状上皮细胞
基底
表皮
细胞
真皮
黑素细胞
汗腺
皮下组织 (脂肪)
• 不同部位的毛发有不同生长周期,因此每次治疗间隔也有差异
– 头部毛发的静止期相对较短,所以治疗间隔可一个月 – 躯干和四肢的毛发静止期相对较长,治疗间隔1.5个月左右
• 毛囊的深度也因部位而异,深度较深则需采用较长波长的激光
• 组织病理:
– 皮损处表皮结构正常,表皮内黑色素增加,特别是基底层,黑色 素细胞数量正常但黑色素形成活跃。真皮上部可见游离的黑色素 颗粒,无炎症浸润。
.
真皮
真皮为白色不透明厚层, 厚度为400-4000um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本身无黑色素 乳头层和网状层中不均匀分布着血管、毛发、汗腺、 皮脂腺、淋巴管和神经末梢。
• 结痂----角质层及颗粒层内有很多 炎症细胞、红细胞、纤维蛋白及 血浆的聚集,称为痂。
• 色素增多----表皮基底层及真皮上 部黑素颗粒增多,见于黄褐斑、 黑变病及炎症后的色素沉着等。
• 色素减少----表皮基底层内黑素减 少或消失,见于白癜风、白化病、 炎症后色素脱失等。
SINON TALOS
• 出血----红细胞溢出管腔之外进入周围组织,见于紫癜性皮肤病或变应 性血管炎。
• 真皮水肿----结缔组织纤维之间的间隙有液体潴留,真皮乳头层乃至网 状层都可见不同程度水肿。激光术后常见的反应。
• 瘢痕----是真皮层的胶原性新生组织的复合体,整个新生上皮和新生结 缔组织复合体被通称为“瘢痕”
.
• 组织细胞:吞噬废物或
异物,起清道夫作用
– Q开关治疗后爆破冲击波将 色素颗粒打碎,之后的细小 颗粒被吞噬细胞吞噬
.
Q开关
红宝石
真皮的临床变化
• 色素沉着----真皮内有黑素以外的色素沉积导致的变化。外源性的色素 多见于文身,内源性的见于含铁血黄素沉积等。
• 血管扩张和充血----血管扩张时血管壁变薄,管腔扩大,管腔中红细胞 增多。
• 表皮瘢痕----表浅伤口仅影响表皮,
有毛囊皮脂腺的上皮细胞增生,
通过简单的上皮形成愈合,修复
后可完全恢复。
.
色素增加性病变
• 黑色素细胞活性的增加
– 雀斑、炎症后色沉
• 黑色素细胞数目的增加
– 雀斑样痣、黑色素痣
.
表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 雀斑
– 好发于面部日晒部位,尤以鼻和额常见,皮损为1-4mm圆形/椭圆/ 多角形边缘不规则的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点。与日晒关系密切,色 素斑点的数目、大小、颜色取决于吸收阳光的量及个体对阳光的 耐受性,夏季雀斑数目多,形体大。
• 咖啡斑
– 遗传性皮肤病,为淡褐色至深褐色斑或斑片,像咖啡和牛奶的混 合色。
• 雀斑样痣
– 又称黑子,颜色比雀斑颜色深,表现为棕黑色的斑点,圆形卵圆 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多小于5mm,色素非常均匀,单发或多发, 累及黏膜,不因日晒而加深或增多。
• 老年斑
– 几毫米到几厘米的淡褐色至黑色斑疹,好发于老年人,损害内黑
.
14天 14天 13-19天
TALOS – 银屑病(牛皮癣) 特点----角化不全
表皮 角质形成细胞
正常皮肤
真皮乳突
牛皮癣斑块和鳞屑
基底细胞的分裂周期仅为37.5小时,表皮更新时间为8-10天,角质形成 细胞无法正常成熟,称为角化不全,临床表现为鳞屑。
.
表皮的临床变化
TALOS
• 角化不全----银屑病
管丛。浅层血管丛位于真皮乳头层及网状层之间,从浅层血管丛向 上发出丰富的毛细血管襻至真皮乳头。 – 纵横交错的血管分布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不都是平行于血管的) – IPL+YAG针对某些血管病变效果良好(上海华山) – IPL对某些脉冲染料治疗抵抗的血管病变有效(有文献)
0.1mm管径的血管的TRT=4.8ms .
• 如某一部位的毛囊密度过高,则. 治疗时应适当减少激光能量
皮肤类型
.
• 适应症:面部水痘、痤疮后遗留的凹陷性瘢痕、其他原因引起的浅表 性瘢痕、稳定性增生性瘢痕
– Lumenis One:
• 瘢痕组织早期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组织为高度充血状态,560,590nm
及1064nm可用来治疗
.
• 随着瘢痕的发展,血管逐渐减少,瘢痕趋于稳定,可用1064(CO2)
真皮内血管
• 真皮内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及少量肌肉 – 血管:真皮内有浅层血管丛及深层血管丛,皮下组织内有较大血
.
表皮 真皮
新胶原
弹力纤维
胶原纤维
正常皮肤
光损伤皮肤
弹力纤维
UltraPulse Resurfacing
1. 去掉异常的表皮组织
2. 有效刺激新胶原的生成,将皮肤重 建修复到几乎正常的状态
.
治疗皮肤结构性改变
• 即刻紧肤----加热真皮层中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收缩,
使治疗部位暂时性产生紧绷感
• 长久紧肤----胶原纤维受热后变性破坏,新的胶原纤维形
.
表皮
真皮
角质层
颗粒层
表皮生发层 黑素细胞 基底细胞
上皮细胞
乳突层
Layers of the Epidermis
(a.k.a. epithelium) 网状层
.
上皮细胞 乳突层
网状层
乳突层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临床
上判断的标志是“点状出血现象”, 在激光磨削术中是重要判断指标。
乳突层不含有网状纤维,因此真皮乳 突层的修复过程不会形成瘢痕,临床 操作中深度不超过乳突层的损伤性治 疗也适合瘢痕体质患者。
.
皱纹的形成
– I型胶原约占皮肤胶原成分的80%,在真皮中聚集成与皮面平行的粗大纤
维束,相互交织成网,具有高度机械稳定性,是维持皮肤张力和承受拉 力的重要成分,也是维持皮肤饱满充盈的物质基础。
– III型胶原是幼稚、纤细的胶原纤维,是构成网状纤维的主要成分,在胚
胎期皮肤中约占胶原成分的50%,成年后仅见于表皮下和皮肤附属器周 围,呈疏松网状排列,在创伤愈合及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以大量增生。 – 日光照射可减少I型胶原的形成,III型胶原相对增加,最终导致成熟的胶 原束减少,皮肤出现松弛和皱纹。
真皮色素增加性皮肤病
• 太田痣
– 好发于东方人种,如东方人及黑人。皮损为淡青色/灰 蓝色/褐青色至蓝黑色,最常累及眶周/额头/颧部/颞部/ 鼻翼,真皮网状层的胶原纤维聚集大量黑素细胞可扩 展到乳头层和皮下组织。
• 伊藤痣
– 分布于后锁骨上神经及臂外侧神经支配的肩与上臂, 又称肩峰三角肌蓝褐痣
• 面颈毛囊性红斑黑变病 • 外源性色素沉着
4次治疗后 (8个月后)
联合治疗
IPL 590 三脉冲 脉宽3.0ms,22 J/cm2
Nd:YAG 单脉冲,13.5ms, 120-140 J/cm2
.
.
毛发-皮脂腺
.
毛发的生长周期
LightSheer治疗3-4次,间隔1.5-2个月
毛囊直径200-300um
毛囊的TRT时间40-100ms
理想的脱毛设备脉宽应在几 十到100毫秒。最近的研究 发现对于深肤色患者采用超 长脉宽不但有更好的疗效且 副作用少。
生长期:毛母质细胞快速分裂,黑素最多,对激光极为敏感; 退行期:毛母质退化,毛乳头萎缩,黑素较少,激光吸收较少; 休止期:毛囊与毛乳头分离,毛发脱落 .
激光脱毛治疗要点
• 激光对退行期、静止期的毛发无明显作用,只有等这些毛发转 入生长期后激光才起作用,所以激光脱毛需要多次治疗效果才 明显。
网状层属致密结缔组织,包括胶原
纤维、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
胶原纤维集成许多粗壮的束并有分支 交织成网,束的走向与皮肤的张力线 相平行。
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主要分布在网状 层的下部,弹力纤维在毛囊和腺体周 围较密,也能使皮肤保持一定的张力 . 和弹性。
真皮细胞
• 成纤维细胞:产生胶
原纤维
– IPL – CO2 (Encore)
成,使治疗部位持久性产生紧绷感(治疗后6周-3个月有新 生胶原产生,在停止一个疗程治疗后仍然有新胶原生成)
.
未照光(HE*500)
IPL照光后8Weeks (HE*500)
HE染色观察发现照光后1天至8周表皮层较未照射组未见明显变化,照光后1周内真 皮层染色与未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真皮层均呈现染色较淡,胶原纤维纤细,排 列稀疏;2周始真皮层渐进性增厚至8周,真皮层染色明显强于未照光组,真皮浅层 纤维细胞明显增多,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呈水平状致密排列。 胶原的增加见于真皮全层,但以真皮浅层较为明显,胶原增加的部位与皮肤老 化时胶原减少的主要部位即真皮浅层是一致的 。
血管瘤的皮肤科常规分类
1)鲜红斑痣(葡萄酒样痣,Port Wine Stains) 2)草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 3)海绵状血管瘤 4)混合型血管瘤
.
鲜红斑痣: 俗称“红胎记”,属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暗红色斑片,不规则形,
压之部分退色,表面较平滑,一般不高出皮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
血管瘤
治疗前
– 文身 – 爆炸粉粒沉着 – 金属色素沉着
.
皱纹的形成
• 真皮细胞中大约90% 是水,除水以外最主要的成分是 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 –弹力纤维具有特异的弹力和张力。日光中紫外线照 射可使弹力纤维变形、纤维增粗、扭转、分叉,日 积月累可使变性的弹力纤维呈团块状堆积,其弹性 和顺应性则随之丧失,皮肤出现松弛、过度伸展后 出现裂纹。 –胶原纤维是人体最主要的结构蛋白 • 其中最主要的是I型和III型胶原
皮肤组织解剖学
.
皮肤解剖学
.
汗腺开口
鳞状上皮细胞
基底
表皮
细胞
真皮
黑素细胞
汗腺
皮下组织 (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