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适用)
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其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更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这些描写生动而富有艺术感,既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形象,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
本文将以苏轼的《赤壁怀古》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为例,探讨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1. 苏轼《赤壁怀古》《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一首名篇,通过对赤壁战役的回忆,描绘了古代英雄人物的形象。
诗中,苏轼用丰富的词汇和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曹操、周瑜等人物的形象。
比如诗中描写曹操时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通过“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一形象描写,展现了曹操的豪气和英勇,使读者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曹操的风采。
而对周瑜的描写则是:“翩翩吹我衣,肃肃送君子。
”这一描写突显了周瑜的仪表风度和温文尔雅,给人一种儒雅而又风流的印象。
通过苏轼的《赤壁怀古》,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诗词中人物形象描写的魅力。
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细腻的描写,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仿佛置身于古代历史之中。
2.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以夜晚的景色和等待的人物为主题,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和情感。
首先,诗中写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一描写给人一种离乡背井、思乡情怀的感觉,使人不禁对主人公产生同情之情。
其次,诗中对等待的人物进行了带有情感色彩的描写:“门前迟行竹丛照,宅里归来月色时。
”这样的描写既传达了等待的漫长感,又通过对月色和竹丛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宁静和寂寞的氛围。
通过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能够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情感的交融,打动读者的内心,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结而言,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精准描写,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并通过对情感和心境的抒发,打动读者的内心。
以上两首诗歌的例子展示了古代诗词中人物形象描写的精湛之处,这也是古代诗词令人陶醉的魅力所在。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 2013重庆卷 鹧鸪天•酬孝峙① • [清]钱继章 •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 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 字字冰。 •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 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 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 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 ⑴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 熏风:东南风。 (2)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 ⑴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 手法?(4分)
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 (1)正面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 描写、 神态描写、 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 • (2)侧面描写:环境 他人(对比反衬、衬托、 烘托) • (3)修辞和其他描写手法 白描(绘形绘色) • 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化用
• • • •
• • • • • •
• 一 剪 梅 刘克庄① 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緼③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裳。天寒路滑马蹄僵, 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到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 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倍受打击,他以命运与 自己相同的刘禹锡自比,自称“刘禹福”。此词为作者被贬广东 时所作。②实之,即作者好友王迈,字实之。③束緼:用乱麻束 成火把。 1、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 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 通过描写人物“酒酣耳热”的神态,细节 谈论文章、“推例胡床”的动作 细节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的语言, 还有邻座吃惊、旁观者拍手而笑的侧面衬托,将两个狂放不羁、 纵情任性的狂士形象刻画得鲜明生动。
我国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和人物形象
我国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和人物形象(一)常见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意象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第一组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组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古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鉴赏
古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鉴赏一、人物形象(一)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这类题的答题规范是:形象特征+身份据此,此题的参考答案如下:作者塑造了至清至廉的邹姓县官形象。
他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姓县官至清至廉的形象。
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人物刻画技巧与方法。
如《送邹明府游灵武》就特别注意细节描写。
还要注意人物的形象特点的概括。
研究人物的刻画有助于人物特征的把握。
(二)抒情主人公形象我们来看2012年安徽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这类题的答题规范仍然是:形象特征+身份据此,此题的参考答案可如下:诗人是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雅士。
他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我们可以见出诗人对东山雪景的喜爱之情。
我们再来看2012年江苏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对于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塑造形象的方法及意象意境的品味,本词中主要是对诗歌形象进行了动作描写,可以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1、抒怀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这首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诗句经过“鸟飞绝” “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严寒与孤寂。
而经过“蓑笠翁”“独钓江雪” 勾勒人物,突出了一位拥有坚毅不拔、卓然独立、高傲孤单的品行的人物形象。
君家哪处住 ?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老乡(《长干曲》崔颢)这首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刻画了一个热忱大方、聪慧机灵、略显冒昧与羞怯的少女形象。
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经过描绘男女青年首次会面时的情形来刻画人物。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顾,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李清照)这首词用什么手法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刻画了一个天真贞洁开朗,感情丰富却带有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把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盖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闯进来的翩翩少年这一动作,一个少女惊异、惊恐、害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
鉴赏指导1答案组成(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点;(3)形象的意义。
简析下边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哪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今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暮年居于绍兴镜湖畔的三山。
1、诗歌描绘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豪形象。
(什么形象)2、诗中人物以前金戈铁骑,驰骋战场,此刻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襟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形象的特点)3、诗歌经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触。
(寄寓的感情)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试简要的剖析“蓑笠翁”的形象。
1、是一个高傲孤单的形象。
(什么形象)2 、诗句经过“鸟飞绝”“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严寒与孤寂。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实用课件)(52张PPT)
例①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 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诗中第一、二 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
例②读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 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回答问 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 萧索的氛围;
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 (意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咏物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 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 并规范组织答案。
分类别,明特征。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 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 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 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 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歌鉴赏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类:一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
二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技巧点拨★★分析方法1.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2.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3.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①点出特点。
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
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
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经典例题★★一、(2017全国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
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
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
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
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诗歌人物形象
兰州一中模拟) (2010兰州一中模拟) 兰州一中模拟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条娟娟净, 红蕖冉冉香。 风含翠条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入手,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入手,对“狂夫”这一形象进行赏析。 狂夫”这一形象进行赏析。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优美景致的描写,表现了“狂 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后半部分则借对“狂夫” 夫”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后半部分则借对“狂夫” 潦倒生计的描述,凸显出“狂夫”的狂傲之气。。 潦倒生计的描述,凸显出“狂夫”的狂傲之气。。 赏心悦目之景与可悲可叹之事, 狂夫” 赏心悦目之景与可悲可叹之事,将“狂夫”这一形 象刻画得立体鲜活起来。 象刻画得立体鲜活起来。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 吟留别》 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 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 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 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 称的写法。 称的写法。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 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 诗中的“ 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 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 有时又是同一的, 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 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 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 中的渔翁, 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 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诗歌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1一、教学目标1.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准确地、规范的答题二、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人物形象的类型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
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
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
(二)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1、命题方式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2、答题策略分析步骤: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三)、真题展示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后作业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课堂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高中诗歌形象鉴赏(人物形象)
千百年来,诗人们不停地用诗词眷 恋青春,讴歌青春,渴望在青春里实现 梦想,建功立业。在这美好而珍贵的青 春里,不拼搏,你要青春干什么?同学 们,拼搏吧,痛并快乐着,未来成功的 你会感激曾经奋斗的你!
谢谢大家!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 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 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 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 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 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求才若渴、爱护人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 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 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诉衷情 • 陆游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 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心老沧州。 •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①本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 象。 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 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 抗金前线。 ③本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 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6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内心愁苦、爱恨情长的形象。 9漂泊在外、思乡怀人的形象。
如何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呢? 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 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 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 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 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 人物的态度。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15种
古代诗歌常见人物形象15种1、豪放潇洒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的豪迈性格。
2、忧国忧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炊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儿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垠,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本诗塑造了一个空怀抱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4、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盂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捕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读了乐而忘返。
5、爱恨情长、感时伤别柳永的《雨霖铃》写了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才子形象。
6、矢志报国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山他们一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如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同以寄之》等。
7、友人送别、思念故乡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李白与汪伦间真挚纯洁的深情;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一位异乡客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8、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他们仃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表现了作者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感情。
9、天真顽皮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和顽皮。
诗歌人物形象
• 作品塑造了一个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 形象。【概括形象】通过对“竹轩”“柴 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 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 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 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通过作品相关 内容,逐一说明人物的各个特点】
• 动作描写,引逗鸳鸯、揉碎杏蕊、栏边独 倚等动作,透露了她的烦闷、无聊和孤单。 • 反衬,用鸳鸯反衬它的孤单,用喜鹊欢快 的鸣叫反衬她的哀伤(或“闻鹊喜”变现 了她听到喜鹊鸣叫后热烈的企盼,反衬了 她的孤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③事物烘托,用动物、植物、自然物等事 物,从正面或反面来烘托人物的处境、心 境、性格等。如“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 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 啮残刍。”欲归林栖息的乌鸦,反衬了作 者离家漂泊的孤单凄凉;疲惫的马,从正 面衬托了作者旅途的疲倦愁苦。
典例精析
竹轩诗兴 宋· 张镃 •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篆:盘香,因 盘香曲绕如篆文。 •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鉴赏诗歌之 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有三类: 一、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 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二、景物形象 三、事物形象
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 抒情主人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 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 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则是抒 情主人公形象。
再如
杜甫的《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的“腐儒”即是诗人自指,是抒情主 人公形象。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1)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 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的采莲姑 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 “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 (2)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 形象。(“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答 “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②白诗后 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 物形象,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
8.爱恨情长的形象。 爱恨情长的形象。 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 如柳永的《雨霖铃》。
如何读懂诗歌、把握主旨? 如何读懂诗歌、把握主旨? 四看 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 ——题目定诗由 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 ——作者定诗风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明 时代; 时代; 三看诗后注解—— ——想象诗歌背 三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 联系当时现实; 景,联系当时现实; 四看关键语言——明主旨。 ——明主旨 四看关键语言——明主旨。
鹧鸪天①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 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 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投降派罗织 罪名被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名。 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1)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 全词分析。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 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 士俱欢颜。 士俱欢颜。”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 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常见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常见古诗中的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胸怀宽广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舍身保国)、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 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 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这个被 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 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方法一: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点。
(二)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 知人论世 ② 关注背景。 ③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
动作、心理。 ④抓诗中所写景物。
(三)答题步骤
• 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 (1)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性格
+身份) • (2)(结合手法)结合诗句分析
形象 • (3)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
么意义。
(四)赏析示例
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 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 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 却老死在江湖!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 关河①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② 。此生.形象是什么? • 2.结合诗句讲解 • 3.形象的意义?
形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象 (偏重写景的诗歌)
事
物 形
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 或以物曲折表现诗人的品格情操和思想感情。
象 (偏重咏物的诗歌)
(一)常见问题模式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 公形象?
2、请简要分析该诗的主人公形象。 3、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
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作者是怎样写“想家’’的?
32、作“者抱膝用”虚二实字结生合动手形法象来地写勾想画家出。作先者写默冬默至呆夜 自坐己的旅神居态在,外用的“孤灯寂前情’景’,自再然想引象“家影人”围,坐而灯 前“,伴谈”论字着又自将己影这和个身夜联行系起之人来,只这有样构影陪成伴两着地 身,显得形相影思相,吊使。想这家充情分绪反更映浓出。作者思家时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
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
沦落之苦。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课件)-高一语文对接高考之教材中的考点(统编版必修上册)
一人 尊生 还如 酹梦 江, 月 。
探究情感
是自我解脱,自我安慰 的达观之语?
还是消沉,无奈之语?
苏轼被贬黄州,年华老 大,功业无成;想到周瑜,
年少得志,名垂千古。苍凉 、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细节描写: “羽扇纶巾”外貌描写。少年儒将的装束, 说明周瑜少年即建功立业。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动作描写,“运 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英雄形象。
周瑜的形象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年轻得意 才华出众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风流潇洒 自信乐观 从容破敌
常见人物形象
4、隐士
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 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 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 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赞美 田园美好,吟咏情性。相关的意
象常有菊花、青松、钓客等。
5、闺妇
常见人物形象
闺妇独守空房,每在夜深人静之际或季节更迭之时,
,另外还有作者假托思妇闺情
。
鉴赏人物形象常用到的重要词语
2、谪客
常见人物形象
文人骚客被贬谪到偏远之处,多有羁旅行役 之作,往往借景抒情,抒发贬谪之悲,飘泊之苦、 怀才不遇之感,宦海沉浮之叹。
常见人物形象
3、游子
辞故土,游异乡,睹物而伤 情,顿生亲人之思、家园之恋。明 月、笛声、草木花卉,乃至季节更 替都会触发其内心情感。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伤 文武双全 文弱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 》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 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 把青梅嗅。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 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 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 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 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 中展现了想见有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 爱恋等)。
鉴 赏 指 导
具体要求
(1)把握形象的特征 (2)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
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 (4)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所处的环境,包括 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常见人物形象举隅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 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 《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 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 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 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 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 长的艺术形象。
课 堂 示 例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 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 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 的三山。
什么形象
形象的特征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 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 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意义
常见人物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 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 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 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 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 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 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 考点解读 • 1.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2.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形
象
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 , 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事物形象。在命题时, 主要考察对 “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形象
景(意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课堂示例
1、简析下面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参考答案】闺中少妇。时值春日,远怀征 夫的怨诗。写出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和战争给妇 女带来的痛苦。
• 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
• 英雄;羁人;思妇;隐士;征人;悲士 (壮志难酬)(常用术语见书本)
课堂示例
2、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 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参考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 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 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 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规 范 答 题 技 巧
【参考答案】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 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 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 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 悲哀。
课堂示例
3、简要分析诗中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课堂示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什么形象 (1)寒冷、寂静(或:冷峭) 形象的特征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
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是诗人 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 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
(1)概说什么形象(性格+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 合表达技巧)展开具体的解说。 (3)指出描写这个形象的意义。 (情感,理想,追求等)
• 2.答题套路 •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这个可 以从( )句看出,这句通过( )描写将 ( )人物形象展现出来。 • 这个形象是( )的代表,在他的身上 集中体现了( ) 的社会现实,传达出 诗人( )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