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设计相关规范的整理
场地设计相关要求规范地整理
场地设计相关规范摘要道路红线对场地建筑的限制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4.2.1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档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
4.2.2 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1)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3)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4)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2 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B.《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规定:2.2.2 临街建筑物的台阶、平台、楼梯、窗井、地下建筑、建筑基础、围墙、工程地下管线及其他构筑物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
2.2.3 地下建筑物距离用地红线应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0.7倍,不得小于5m。
消防间距控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规定:第3.3.8条甲、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m。
注: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立的生活室与所属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6.00m。
第5.2.1条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1的规定。
场地设计相关规范
场地设计相关规范城市规划面基地关系对于建筑物外部,设计构思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筑物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与相邻地边界线之间应按建筑防火和消防等要求留出空地或道路。
当建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建筑防火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两边的建筑可毗邻建造。
建筑高度不应影响邻地建筑的最低日照要求。
除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接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不得向邻地方向设洞口、门窗、阳台、挑檐、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
建筑基地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红线。
如因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红线外另定建筑范围控制线。
基地与道路红线不连接时,应设道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
1.道路红线与城市道路用地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有三种情况: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重合,表明场地与城市道路相连。
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相交,表明城市道路穿过场地。
其中场地中被城市道路占用的土地属于城市道路用地,不能用于场地内建设项目的建设使用。
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分离,表明场地与城市道路不相连。
2.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构筑物(如外墙、台阶、橱窗等)靠临街面的界线,沿街建筑不得越过建筑红线。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确定的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
3.建筑范围控制线建筑控制线又称建筑线或建筑红线。
其规定主要有:(道路)红线后退契约限制建筑范围控制线与红线之间的用地,归基地持有者所有,亦供其使用,可布置道路、绿化、停车场及某些非永久性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并计入用地面积参加其他指标的计算。
场地与城市道路的连接一般情况下,场地应与城市道路(红线)相连。
其连接部分的位置与最小宽度,应满足场地与城市道路之间交通联系的需要和消防车辆的通行要求,并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
人员密集的建筑的基地,在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时,应保持与下列原则一致: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
培训机构室外运动场地标准
培训机构室外运动场地标准一、场地布局和设计室外运动场地应具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以满足不同运动项目的需求。
基本布局应包括跑道、球场、健身区等,设施配置应包括安全防护设施、照明设施、排水设施等。
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安全距离、视线等因素,以确保场地的安全和使用效果。
二、场地设施要求各类运动的硬件设施应根据其功能和使用特点进行设计,以确保其实用性和安全性。
例如,跑道应符合国家标准,球场应具备足够的空间和设施,健身房的设备应满足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同时,设施的材质和质量也需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以确保场地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三、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运动场地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
垃圾处理、防晒设施维护等措施也应到位,以保持场地的环境卫生。
同时,安全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以确保场地的安全和使用效果。
四、适用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根据不同类型培训机构的特点和需求,室外运动场地在功能上应满足多样化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
例如,体育类培训机构可以设置足球、篮球等课程,艺术类培训机构可以设置户外舞蹈、瑜伽等课程。
同时,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
五、学员行为规范与教练员职责学员在使用室外运动场地时应遵循相应的行为规范,如不得损坏场地设施、不得擅自改变场地用途等。
教练员在此过程中应承担监督和指导责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
同时,教练员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和安全措施,以确保学生的训练效果和安全。
六、监管政策与评估机制有关部门应对培训机构室外运动场地进行监管和评估,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
例如,可以定期对场地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
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评级制度等方式,对场地进行评估和管理,促进场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工程场地规章制度最新规定
工程场地规章制度最新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场地管理,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工程场地指施工单位在施工区域范围内的建筑工地或施工基地。
第三条工程场地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二章施工准入管理第四条施工单位在进入工程场地之前,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准入管理手续的办理。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向工程负责人提交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按照要求进行审核。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到,接受工程场地管理部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七条施工单位在进入工程场地之前,应当签署安全管理责任书。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购买工程场地管理所需的施工保险。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当遵守工程场地管理所制定的施工作业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工程场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第三章工程场地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工程场地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执行。
第十二条工程场地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作业前,应当进行安全许可证申请,经过审核后才能进行作业。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查,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定期检查施工设备、机具及安全防护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档案,并定期进行备案。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违规操作。
第四章工程场地环保管理第十八条工程场地管理部门应当定期进行环保检查,做好环保监测工作。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控制污染源措施,防止环境受到破坏。
第二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当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规定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五章工程场地文明施工管理第二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加强文明施工宣传,树立文明施工意识。
景观设计常见尺度规范整理
景观设计常见尺度规范整理景观设计中常见的尺度规范可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
以下是对各个尺度的规范整理。
一、宏观尺度规范:1.城市景观规划尺度要求: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师需要遵循城市层面的用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等相关规范。
2.场地选址尺度要求:设计师应根据项目需求,在城市规划中选择合适的场地。
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等因素。
3.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尺度要求:景观设计需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设计师需要根据生态保护的原则进行设计,并符合相关环保规范。
4.地形地貌尺度要求:设计师需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合理进行场地平整、填土、挖掘等处理,以适应设计需求。
二、中观尺度规范:1.建筑物与景观之间的尺度要求:景观设计应与周围建筑物相协调,建筑物的高度、形态、布局应与景观设计相适应,形成整体的景观效果。
2.道路参数设计尺度要求:设计师需要根据道路的功能、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道路宽度、速度限制、道路标志和交通信号等参数。
3.绿地系统设计尺度要求:设计师需要根据城市的绿地规划,合理设计公共绿地、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绿地系统,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
4.水体设计尺度要求:设计师应根据场地的特点,合理设计水体,包括湖泊、河流、水塘等。
需考虑水源、水质、水循环等因素。
三、微观尺度规范:1.植物配置尺度要求:设计师应根据景观设计的需求,合理选择植物的品种、数量和布局,以达到美观和生态效益的目标。
2.道路与人行道设计尺度要求:设计师需考虑道路与人行道的宽度、坡度、材料选择等因素,以保证道路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3.车辆停车区域尺度要求:设计师需合理规划车辆停车区域的尺度,包括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以满足停车需求和交通流畅。
4.障碍物设计尺度要求:设计师应考虑到行人的通行安全性,合理设计障碍物的高度、坡度等参数。
5.照明设计尺度要求:设计师需考虑到景观的夜间效果,合理配置照明设施,以增加景观的美观和安全性。
全运会场地布置与场馆服务管理制度
全运会场地布置与场馆服务管理制度一、引言全运会作为中国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全民运动会,场地布置与场馆服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场地布置和场馆服务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全运会的举办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场地布置1. 场地选择全运会场地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场地容量、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首先,在城市规划中应留出足够的场地供全运会使用;其次,场地应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运动场地,以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2. 布置设计全运会场地布置的设计应注重创意和实用性。
在主赛场等核心场馆,应根据各项目的特点进行设计,以提供最佳的观赛和比赛条件;同时,还要考虑观众用餐、休息等需求,在场地周边设置相应的服务设施。
3. 场地安全场地安全是全运会组委会的首要任务。
为了确保参赛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各场馆应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和设施,并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场馆服务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场馆服务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熟悉比赛规则和操作流程。
组委会应制定人员管理制度,确保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2. 设施设备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各场馆应配备先进的设施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观众座椅、电子计分牌、通讯设备等。
同时,还要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储备物资组委会应提前储备足够的物资,包括饮食、医疗用品、安全设备等,以应对比赛期间的各种需求和紧急情况。
4. 日常维护场馆的日常维护工作至关重要,组委会应指定专人负责场馆的清洁、消毒等工作。
同时,还要建立维修机制,及时处理设施损坏等问题,以保证比赛的正常进行。
5. 环境保护场馆服务管理制度应强调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实施。
组委会应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垃圾分类、能源节约等,并督促各场馆严格执行。
四、改进措施1. 强化培训和管理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提升场馆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保证优质的服务水平。
组委会可以组织专业培训机构开展相关课程,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对服务人员进行评估和奖惩。
第八章场地设计相关规范
路连接 • 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
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第八章场地设计相关规范
第八章场地设计相关规范
5. 人员密集基地的出入口(4.1.6)
• 基地应至少有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 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减少人员疏散时对城市正 常交通的影响
• 绿化和停车场布置不应影响集散空地的使用,并 不宜设置围墙、大门等障碍物。
第八章场地设计相关规范
第二节 场地设计
1. 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
1. 防火 2. 采光、日照 3. 流线 4. 小气候 5. 噪声 6. 卫生
第八章场地设计相关规范
2. 基地内部交通组织
• 5.2.1.2 沿街建筑应设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 (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
3. 专门建筑的场地设计
•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2.1.1 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 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 不应小于80m, 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 ……
第八章场地设计相关规范
4. 场地竖向设计5.3.1
• 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 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
• 基地应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 道路的(包括以基地道路连接的)出口
• 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不得和快速道路直 接连接,也不得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 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 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
• 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等要求留出 空地和道路。当建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道路, 并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 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两 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
足球场地的设计与建设规范
足球场地的设计与建设规范一、场地规格1.足球场应为长方形,长度应为100米至110米,宽度应为64米至75米。
2.足球场上应设置两个球门,球门宽度为7.32米,高度为2.44米。
3.足球场应设置边线、中线和禁区线等标志线,并确保标志线与场地表面清晰可辨。
4.足球场应设有看台,观众看台应设置在球场的两侧或四角。
观众看台的设计应考虑观众的安全和舒适。
二、场地设备1.足球场应配备足球场地设备,如足球球门、足球、足球用品储藏室和换衣室等。
2.足球场应有足够的休息区域和观众席,以提供观众的休息和观赛活动。
三、场地硬化1.足球场的场地硬化应平整、坚实,且排水良好,以确保球场在雨天等情况下也能正常使用。
2.足球场地的表面材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比如草坪应达到统一的规格,人造草坪应符合国家标准。
四、场地照明1.足球场的照明应满足比赛和训练的需求,确保场地充足的照明强度,以保证比赛和训练的进行。
2.照明设备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并且照明光源应适应足球比赛的需求。
五、场地周边环境1.场地周边应有足够的停车位和通道,以方便球迷和观众的进出。
2.场地周边应有清晰的标识和指示牌,包括出入口、应急出口和应急设备位置等。
六、其他要求1.足球场地的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噪音和排放污染物等。
2.足球场地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安全、消防、绿地保护等。
总结:足球场地的设计与建设规范包括场地规格、场地设备、场地硬化、场地照明和场地周边环境等方面,旨在保证足球场地的安全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完善的规范能够为球员和观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也为足球比赛和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全运会场地布置与场馆服务管理制度
全运会场地布置与场馆服务管理制度在全运会期间,场地布置既是为了提供良好的比赛环境,也是为了给观众和参赛者提供舒适的观赛和比赛体验。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全运会场地布置和场馆服务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一章:场地布置制度1.1 主会场和分会场主会场和分会场的布置应根据比赛项目和观众容量进行合理的规划。
主会场的布置应考虑观众的视野和舒适度,场地布置宜采用中央式布局,以确保观众可以清楚地观看比赛。
分会场的布置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布置,并保证参赛选手和观众的安全。
1.2 场地装饰和标识场地装饰应以主题色彩为基础,运用合适的装饰物和道具来营造比赛气氛。
场地标识宜清晰明确,确保选手和观众能够准确找到各个场馆和相关设施。
第二章:场馆服务管理制度2.1 安全管理场馆安全管理制度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机制,确保场馆内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场馆工作人员和观众的人身安全。
同时,培训工作人员必要的急救和应急处理知识,以应对突发事件。
2.2 清洁卫生场馆应定期进行清洁和卫生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卫生间。
保持场馆内的环境整洁,提供干净的卫生设施,提高观众的满意度。
2.3 图文信息发布为了给观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场馆应设置信息发布栏,用于发布比赛时间、场地变动、交通指引等相关信息。
同时,场馆内应设置足够的指示牌和标识,以便观众准确找到自己所需的设施和服务。
2.4 秩序维护场馆工作人员应与观众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互动,积极引导观众遵守比赛秩序和场馆规定。
对于观众的违规行为,应及时予以劝阻和处理,确保比赛进行的秩序井然。
2.5 食品饮品场馆内的食品饮品服务应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供应新鲜、健康和符合观众口味的食品。
食品摊位应设置在规定的区域,并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食品质量监控。
2.6 环境保护场馆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噪音、废气和废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采取合理的节能和节水措施,优化能源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达到环境友好型的运营模式。
工程场地规章制度范本大全
工程场地规章制度范本大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工程场地安全、文明、有序的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工程场地是指为完成特定建设工程项目而设置的临时施工场地,包括建筑施工场地、道路施工场地、桥梁施工场地、隧道施工场地等。
第三条工程场地规章制度是根据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标准和工程管理要求,制定的有关工程场地操作、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
第四条工程场地规章制度是工程项目管理者、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和相关部门在工程场地管理中必须遵守和执行的法规。
第五条工程场地规章制度的管理单位为工程项目管理者,执行单位为施工单位。
第六条工程场地规章制度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场地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设备维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第七条工程场地规章制度的相关内容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的原则。
第二章工程场地管理第八条工程场地管理应当按照施工单位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包括但不限于施工策划、布局设计、道路指引、安全分区等方面。
第九条工程场地应当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场地的整体管理和协调工作,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整改。
第十条工程场地应当进行定期的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场地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第十一条工程场地应当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
第十二条工程场地应当建立合理的出入通道和安全通道,保证人员、车辆的畅通。
第十三条工程场地应当进行合理的场地清扫和保洁工作,确保场地环境整洁。
第十四条工程场地应当建立健全设备材料管理制度,做好设备材料的采购、存储、使用和维护工作。
第十五条工程场地应当建立健全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消防安全。
第三章安全生产第十六条工程场地安全生产是施工单位的首要任务,各项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执行。
第十七条工程场地应当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
第十八条工程场地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加强安全培训,确保员工安全作业。
工程场地规章制度最新规范
工程场地规章制度最新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场地的管理秩序,保障工程安全施工,提高工程质量,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类工程场地,包括建筑工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
第三条工程场地应当依法取得相关施工许可,才能开工建设,禁止无证施工。
第二章工程场地管理第四条工程场地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负责工地日常管理和安全生产。
第五条工程场地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警示标识,明确标示各类危险区域和安全通道。
第六条工程场地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第三章安全生产第七条工程场地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禁止擅自变更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防护设备,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方案,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四章人员管理第十条工程场地严格执行施工人员准入制度,禁止未经培训和考核的人员参与施工。
第十一条施工人员应当遵守工程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
第十二条工程场地应当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章设备管理第十三条工程场地应当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规范进行操作,禁止未经培训的人员擅自操作设备。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对大型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确保其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第六章环境保护第十六条工程场地应当按照相关环保法规进行施工,保护周边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污染物,做到“三同时”管理。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当做好工地的垃圾分类和处理,保持工地的整洁和环保。
第七章外来人员管理第十九条工程场地应当对外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其安全出入和施工作业。
第二十条外来人员进入工地需要出示身份证明,经过安全教育和安全带领后方可进入施工区。
冰雪运动场地规范
冰雪运动场地规范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冰雪场地建设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确保冰雪运动场地的质量和安全,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冰雪场地的选址、设计、建设等方面来论述冰雪运动场地规范。
一、选址规范1. 选择平坦地势:冰雪运动场地应选择平坦且无明显高低起伏的地势,以便保证冰面的平整度和安全性。
2. 气候要求:冰雪运动场地的选址应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确保能够达到冰面形成的最低温度要求,避免冰面过软或过硬。
3. 水资源要求:冰雪运动场地的选址应确保有足够的水资源供应,以满足冰面的淋水需求。
4. 电力供应:冰雪运动场地的选址应考虑到电力供应的充足性,以确保冰面制冷设备和照明设施等的正常运行。
二、设计规范1. 设计标准:冰雪运动场地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场地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 尺寸要求:不同类型的冰雪运动场地,如滑冰场、冰球场等,需根据规定的尺寸要求进行设计,保证场地的使用效益。
3. 安全设施:冰雪运动场地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如护栏、防护网、灭火器等,以确保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4. 照明设计:冰雪运动场地的照明设计应考虑到运动参与者的需要,并满足比赛和训练的要求。
三、建设规范1. 场地平整度:在冰雪运动场地建设过程中,应确保场地的平整度,以避免因地面不平而影响运动者的正常训练和比赛。
2. 冰层厚度:冰雪运动场地的冰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以保证冰面的坚实和安全性。
3. 润冰设备:冰雪运动场地的建设应配置先进的润冰设备,以确保冰面的平滑和质量。
4. 排水系统:冰雪运动场地的建设应考虑到排水系统的设计,以便及时排除冰面上的积水,保持冰面的质量。
四、管理规范1. 经营管理:冰雪运动场地的经营管理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
2. 定期检查:冰雪运动场地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设备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3. 人员培训:冰雪运动场地的工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冰雪场地的运营管理和安全操作。
工程场地规章制度内容包括
工程场地规章制度内容包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场地秩序,保障人员安全,保障施工进度,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工程场地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在工程场地从事施工活动的人员,包括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相关配套单位。
第三条工程场地规章制度包括场地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内容。
第四条工程场地规章制度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第五条工程场地规章制度的具体实施、监督和检查由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负责。
第二章场地管理第六条工程场地应当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布置,合理设置工地围栏,标明安全警示标识。
第七条工程场地应保持整洁有序,严格管理进出通道,严禁乱堆乱放。
第八条工程场地内禁止吸烟、随地吐痰,避免影响环境卫生。
第九条工程场地应当定期进行巡视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条工程场地内应设置必要的应急设施和消防设备,保障人员安全。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一条工程场地内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第十二条工程场地内应设立专职安全管理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工程场地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第十四条工程场地内应制定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
第十五条工程场地内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四章环境管理第十六条工程场地内应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严禁乱扔垃圾、乱倾倒废弃物。
第十七条工程场地内应定期清理施工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第十八条工程场地内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音、尘埃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第十九条工程场地内应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污水外溢,对污水进行合理处理。
第二十条工程场地内应与相关环保部门建立联系,定期汇报环境保护情况。
第五章处罚与奖励第二十一条对违反工程场地规章制度的人员,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责令停工整改、罚款等。
第二十二条对在工程场地内表现出色、发现并及时处理问题的人员,将给予适当奖励。
篮球场馆建筑设计标准
篮球场馆建筑设计标准
篮球场馆的建筑设计标准通常由国家或地区的建筑设计规范和体育场馆标准规定。
以下是一些通常涉及篮球场馆设计的一般性标准和考虑因素:
1. 尺寸标准:篮球场的尺寸通常按照国际篮球联合会(FIBA)的规定来设计。
FIBA规定了不同级别的比赛所需的最小和推荐的场地尺寸。
2. 设施布局:设计需要考虑观众席、球场、更衣室、裁判室、医务室、媒体区等各个功能区域的布局,以确保良好的运营和观赏性。
3. 灯光和照明:提供适当的照明是关键,以确保比赛和观众的安全,并为媒体提供足够的光线。
同时,考虑到比赛录像和直播,场馆的照明也需要满足特定的要求。
4. 座椅和观众席:观众席的设计需要考虑视野、舒适性和紧急疏散等因素。
座椅的数量和布局应该符合相关规定。
5. 声学设计:考虑到篮球比赛中的观众噪音和音响系统的使用,声学设计是重要的一部分,以确保声音的清晰传播。
6. 安全标准:包括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消防安全、紧急疏散通道等方面的标准。
7. 无障碍设施:考虑到残疾人士的需求,篮球场馆的设计通常需要包括无障碍设施,如轮椅通道、残疾人座位等。
8. 环保和可持续性: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性,篮球场馆也不例外。
例如,使用环保材料、能源效率设计等方面可能需要符合一些标准。
请注意,这些标准可能会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因此在进行篮球场馆设计时,最好参考特定地区或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完整)场地设计相关规范的整理
场地设计相关规范摘要道路红线对场地建筑的限制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4.2.1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档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
4.2。
2 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1)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
50m;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3)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4)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2 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B.《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 2003》规定:2.2。
2 临街建筑物的台阶、平台、楼梯、窗井、地下建筑、建筑基础、围墙、工程地下管线及其他构筑物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
2。
2。
3 地下建筑物距离用地红线应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0.7倍,不得小于5m。
消防间距控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规定:第3.3.8条甲、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m。
注: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立的生活室与所属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6.00m。
第5。
2.1条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
2。
应急避难场所相关规范整理
应急避难场所相关规范整理一、场地选择与设计规范1、选择安全稳定的地势高、土壤良好的场地,尽量远离易发生灾害的地段,如河流附近、山脚下等。
2、场地周边应通畅,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并且具备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
3、应急避难场所的设计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和防灾减灾的技术标准,如疏散通道的设置、消防器材的配置等。
4、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灾害类型,应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建设,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抗灾能力。
二、建筑与设备要求1、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筑物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性能,材料应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并配置灭火器材。
2、应配备应急照明设备、应急广播设备、应急通信设备等,以便及时向群众发布信息和指示。
3、提供应急避难场所的饮用水应符合卫生标准,并配置高效净水设备。
4、应配备简易的卫生设施,如移动式厕所、简易洗手设备等,并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5、应设有合适的生活设施,如床铺、蚊帐、毛巾等,以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管理与维护规范1、建立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流程。
2、加强对应急避难场所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服务水平。
3、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应急设备和设施的正常使用。
4、制定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流程,提前规划好人员疏散、物资调配等工作。
5、加强对应急避难场所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四、宣传与指导规范1、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应急避险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
2、制作宣传海报、标识牌等,标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和相关信息。
3、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4、加强对应急避难场所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其规范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
通过以上规范整理,可以保障应急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应急避难场所的规范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火灾模拟演练场地设计规范要求
火灾模拟演练场地设计规范要求火灾模拟演练是一种常见的实践活动,旨在提高人们在火灾事故中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而火灾模拟演练场地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合理的场地建设不仅能提高训练效果,也能确保演练的安全性。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火灾模拟演练场地设计规范要求。
一、场地选址火灾模拟演练场地应选择在疏散方便、通风、光线充足、无爆炸危险等区域进行。
选址时应考量训练面积和类型,要求场地应宽敞明亮,可以容纳多人同时训练,提供不同防火难度等级的场景。
二、建筑结构场馆的建筑结构应坚固耐用,门窗、楼梯和地面都应符合相关要求。
建筑物地下室应做好防水防潮处理,避免场地积水。
同时,建筑物顶部和外立面应按照规定进行保护,防止演练火灾对场地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三、应急设备火灾模拟演练场地应备有应急设备,包括灭火器、水源、消防栓、泡沫液和灭火器(灭火器品种应齐全)等。
灭火器的类型应根据场地构造、用途、面积和易燃物质量和种类等情况进行选择。
消防器材设施应放置于成套的灭火设备箱内,并应明确标示位置,避免散乱放置。
四、人员安全火灾模拟演练场地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包括建筑物本身、消防器材、氧气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等。
在训练前必须为参加训练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明确火灾模拟演练的详细流程,并提醒吸烟者不得在场地内或周围吸烟。
五、停电停水火灾模拟演练需要使用大量的火源,对场地的供电和供水都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使用场地前,应对场地的电力和水源进行检查,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在使用期间,遇到紧急情况,如火灾失控时,应及时切断电源和水源。
六、消防车辆通道火灾模拟演练场地应配备适合消防车辆通行的通道,方便急救硬件能够随时进出。
消防通道宽度应满足消防车辆通行的需求。
场地应设有消防通道指示牌,保证消防车辆清晰地查看路线。
七、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保证通风水平良好。
场地应配备通风系统、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等,通风口的大小及放置位置应排除烟雾。
场地设计管理制度
场地设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场地设计管理,提高场地设计质量,保障项目进度和质量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类场地设计管理工作。
第三条场地设计管理应遵循合理、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项目要求。
第四条场地设计管理应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创新,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
第五条场地设计管理应注重环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第六条场地设计管理应严格执行,不得违反本制度和相关规定。
第七条公司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对场地设计管理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二章设计前期管理第八条项目立项后,应及时成立设计管理小组,明确成员、职责和任务。
第九条设计管理小组应从市场调研、需求分析、规划编制、方案设计等方面进行设计前期管理工作。
第十条设计管理小组应按照项目要求,明确工作目标和计划,并进行合理分工。
第十一条设计管理小组应对项目地理环境、政策法规、用地条件等进行调查和研究,为设计工作提供准确数据和信息。
第十二条设计管理小组应对项目的用途、功能、造价预算等进行分析和评估,明确设计定位和要求。
第十三条设计管理小组应及时与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明确设计工作的标准和要求。
第十四条设计管理小组应编制设计管理计划,对设计工作进行全面控制和监督。
第三章设计过程管理第十五条设计管理小组应指导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工作,确保设计方案符合项目要求。
第十六条设计管理小组应按照设计管理计划,对设计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十七条设计管理小组负责对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和指导,确保设计成果的质量和进度。
第十八条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设计工作,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项目要求。
第十九条设计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设计方法和工艺,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二十条设计单位应对设计成果进行逐步评估和审查,确保设计成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第二十一条设计单位应建立设计档案,对设计过程和成果进行归档和保存。
第四章设计成果管理第二十二条设计管理小组应对设计成果进行审查和确认,确保设计成果的质量和完整性。
健身房场地管理规范确保场地的整洁与有序
健身房场地管理规范确保场地的整洁与有序健身房作为人们日常锻炼的场所,场地管理的规范与有效是确保健身环境整洁与有序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围绕健身房场地管理的规范和方法展开论述,旨在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以确保健身房场地的整洁与有序。
一、场地日常清洁管理在健身房场地清洁管理中,做好日常清洁工作是维护场地整洁的首要任务。
为了保持场地的卫生与干净,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清洁管理方法:1. 安排专人负责清洁工作:健身房应该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场地的日常清洁,包括擦拭器械、地面清洁、镜面擦拭等,确保每一个角落都得到有效的清洁。
2. 定期清洁设备器械:经过长时间使用的健身器械容易积累灰尘和污垢,定期拆解、清洗、消毒所有器材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
3. 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在健身房设置合适的垃圾桶,并进行明确的垃圾分类指导,鼓励会员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保持场地的整洁和环境的友好。
4. 保持通风和干燥:健身房场地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同时要保持场地的干燥,避免滑倒和细菌滋生。
二、场地设备器材维护与更新场地设备器材的维护与更新是保证健身房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管理规范和技巧:1. 定期检查设备的状态:健身房应该定期检查器械、设备的状态,包括调整器械的稳定性、清理设备的积水、维修损坏的部件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设备维护记录和标志:为了方便管理和维护,健身房应该建立设备维护记录和标志,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和维修历史,方便及时维修或更换老化设备。
3. 定期更新器械设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健身房应该及时更新陈旧设备,引入新型器械,以满足会员们对多样化锻炼的需求,并提升场地整体形象。
三、场地秩序维护与管理保持室内有序的场地秩序是提供良好健身环境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场地秩序维护与管理的方法:1. 制定明确的使用规则:健身房应该制定明确的使用规则,包括入场须知、器械使用须知、禁止携带食品进入等,告知会员们如何正确使用场地,并遵守秩序规则。
学生活动场地安全管理规范
学生活动场地安全管理规范学生活动场地是学校开展各项学生活动的基础设施,对于学生的学习、锻炼和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学生活动场地事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保障学生活动场地的良好环境和安全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规范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学生活动场地的安全管理规范。
1.场地选择与设计学生活动场地的安全管理从场地本身的选择与设计开始。
首先,学校应选择位于安全区域、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点作为学生活动场地建设的首选。
其次,场地设计应符合学生活动的需求和安全要求,包括合适的场地面积、设施配置和安全出口设置等。
2.场地维护与检查学生活动场地的定期维护与检查是保障学生活动场地安全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维护与检查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具体维护工作,并定期进行场地设施的检查、维修和更新,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3.安全设施与装备学生活动场地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与装备,以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
这包括防护网、安全标识、紧急求救装备等。
学校应确保这些设施与装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避免因设施不全或装备失效导致的安全隐患。
4.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学校应制定完善的紧急事件应急预案,以确保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序地疏散和保护自己的安全。
预案应包括紧急联系方式、疏散路线图、逃生指引等,并定期进行演练,以提高学生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5.活动监管与管理学生活动场地的安全管理需要有专人进行监管和管理。
学校应指定专职或兼职的学生活动场地管理员,负责场地的日常管理和安全监控。
同时,学校可建立学生活动场地使用登记制度,并明确活动时段、活动内容和参与者的安全责任。
6.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培养参与学生活动的学生应接受必要的安全意识培养。
学校可通过开展安全教育、举办主题讲座、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于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学生活动场地应设置相关安全宣传标语和警示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地设计相关规范的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场地设计相关规范摘要道路红线对场地建筑的限制A.《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4.2.1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档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
4.2.2 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1)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3)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4)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2 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B.《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 2003》规定:2.2.2 临街建筑物的台阶、平台、楼梯、窗井、地下建筑、建筑基础、围墙、工程地下管线及其他构筑物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
2.2.3 地下建筑物距离用地红线应不小于地下建筑物深度(自室外地坪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0.7倍,不得小于5m。
消防间距控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规定:第3.3.8条甲、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m。
注: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立的生活室与所属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6.00m。
第5.2.1条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5.2.1的规定。
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第4.2.1条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的规定。
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一、二级三级四级高层建筑13 9 9 11 14裙房9 6 6 7 9注:防火间距应接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的部分外缘算起。
第4.2.1条两座高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与不低于二级耐米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当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00m及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规定: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防火间距防火间距(m)名称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一、二级三级汽车库、修车库、厂房、库房、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一、二级10 12 6三级12 14 8四级14 16 10道路与建筑物的间距《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规定:第8.0.5.8条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8.0.5.8规定;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规定:第5.0.3条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2.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古树名木《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规定:第3.4.4条古树名木的保护必须符合下列规定:一、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的划定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成林地带外缘树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0m所围合的范围;2.单株树同时满足树冠垂直投影以及其侧5.0m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竖向设计《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 2003》规定:3.2.2 各种场地的设计坡度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各种场地的设计坡度《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规定:第7.0.4条广场竖向规划除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外,尚应与相邻道路和建筑物相衔接。
广场的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平原地区应为1%,丘陵和山区应为3%。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规定:第8.0.2条城市用地地面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坡度小于0.2%时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措施排水;2.地块的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以上;3.用地的规划高程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3》规定:3.1.3 场地竖向设计的原则6.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或等于城市设计防洪、防涝标高;沿海或受洪水泛滥威胁地区,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设计洪水位标高0.5-1.0m,否则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洪措施。
7.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
8.场地设计标高应高于场地周边道路设计标高,且应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以上。
9.场地设计标高与建筑物首层地面标高之间的高差应大于0.15m。
道路、停车场(库)《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规定:第4.1.6条严禁将宽的单车道兼作双车道。
第4.1.7条汽车库内通车道的最大纵向坡度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汽车库内通车道的最大坡度注:曲线坡道坡度以车道中心线计。
第4.1.8条汽车库内当通车道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
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1/2。
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汪应小于2.4m,曲线的半径不应小于20m,缓坡段的中点为坡道原起点或止点。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第8.1.8.3条少于5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可设一个出入口,其宽度宜采用双车道;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两个出入口;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两个出入之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第12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大纵度坡度应不大于表5规定停车场通道最大纵坡度(%)通道形式坡度(%)车辆类型直线曲线通道形式坡度(%)车辆类型直线曲线微型汽车15 12 大型汽车10 8 小型汽车15 12 铰接车8 6 中型汽车12 10《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公安部和建设部制定,1989年1月1日执行。
)规定:第10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6m。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规定:第7.11.1条距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第7.11.3条停车车位的一侧,应高宽度不小于1.20m的轮椅通道,应使乘轮椅者从轮椅通道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 2003》规定:4.1.5 基地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连接的方位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城市规划条件,并应符合以下规定:1.与城市道路交接时,交角不宜小于75°。
2.距相临城市主干道交叉口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起不小于80m,次干道不小于70m。
3.距地铁出入口、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边缘不小于30m。
4.距公交站边缘不小于15m。
5.距学校、公园、儿童及残疾人等使用的建筑出入口不小于20m。
6.距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规定:第3.2.8条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在距入口边线内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
管线综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建筑 2003》规定:8.1.6 各种管线的埋设顺序一般按照管线的埋设深度自建筑物向道路由浅至深排列,其顺序为:通信电缆、热力、电力电缆、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和污水管。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规定:第2.1.4条 编制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时,应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处交叉。
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第2.1.4.1条 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第2.1.4.2条 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第2.1.4.3条 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第2.1.4.4条 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措施 规划·建筑 2003》规定:8.1.7 在车行道下管线的最小覆土厚度,燃气管为0.8m ,其他管线为0.7m 。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规定:第2.2.10条 对于埋深大于建(构)筑物基础的工程管线,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应按下式(6-2)计算,并折算成水平净距后与表2.2.9的数值比较,采用其较大值。
()2H h a L tg -=+∂ (6-2)式中L ——管线中心至建(构)筑物基础边水平距离(m );H ——管线敷设深度(m )h——建(构)筑物基础底砌置深度(m)a——开挖管沟宽度(m)——土壤内摩擦角(°)。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规定:第2.3.2条综合管沟内宜敷设电信电缆管线、低压配电电缆管线、给水管线、热力管线、污雨水排水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