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与婉约派宋词课程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 (方案二:自主)
由课代表组织各组选派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本词。
学生活动: 自由朗读 全班朗读 个别朗读
教师活动: 教师范读
五、品析鉴赏《醉 花阴》 (方案一)
(1)瑞.脑.销金兽:
(2)佳节又重.阳.:
(3)有暗香盈.袖:
(4)凄凄惨惨戚戚:
参考答案: 1(1)一种香料。 (2)我国传统节 日,农 历九 月初 九。在 这一 天有 登高的风 俗。
(5)乍.暖.还.寒.时候: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充满。
2.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前人评论宋词有“婉 ( 4 )寒 冷 萧
那我们同学也来品品这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我们先看,这三句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 好,那我们就结合全篇来品品这个“瘦 ”字的妙处。
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 腰肢瘦损;
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 ③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 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 写,都是表达 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这一“瘦”字恰是 全词的“词眼” 愁——凉——瘦三 字前后呼应,情感一气贯穿,内容衔 接紧密。 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 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 词人的愁是一种闺 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 通过对这两个字的品读,我们要能明确,在 一首诗 或某联、某句中往往 都有那种 最能体现作者 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 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 词或句。这 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生动传 学生活动: 神地刻画出景物,使得情感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它们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我 吟咏诵读 们在鉴赏一首诗歌 时,要特别注意从这些词、句入手深 入肌里,去理解诗歌情感。 好,明白了诗人具体的情感,那接下来 ,我们就再次通过朗读进入 到诗人敏感多 情的内心世界。此时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 要读出一种女子的慵懒,娇柔 。读出她的闺 怨这愁。因相思而致的寂寞之意,忧郁 之情 。 全班再次朗读,找个别学生朗读。
李清照宋词诗词 教学课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 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 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 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 “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 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 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 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 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 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 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 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 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 “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皆非虚誉。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 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 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 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 切入微,曲折有致。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教案
1、 了解婉约的词作及闺怨的题材; 2、感受李词的风格及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旷 世 才 女
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和太学生 赵明诚结婚。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后夫妻恩爱,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 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满地都是被狂风吹落的黄色菊花,衰败零落,如今谁还有心思观赏、采摘它呢?我独自守着窗户 坐着,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呀?淅淅沥沥的秋雨打落在梧桐叶上,一点点一滴滴,直到黄昏。这种光景,凄清 冷落,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概括得尽呢?
醉花阴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远游,深闺寂寞,她独居 青州归来堂,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重阳赏菊,无人相伴, 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疏通文意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薄雾弥漫,浓云笼罩,我为如何消磨这慢慢白昼而发愁,兽形炉里瑞脑香料已渐渐燃尽 了。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躺在纱帐里枕着玉枕孤眠独寝,半夜里沁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 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表现了她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 绪,揭示了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
《声声慢》与前一首《醉花阴》在愁的内容上有何显著不同?
《醉花阴》
闺怨之愁 寂寞 忧郁 离别相思
宋词鉴赏专题:一代诗人李清照授课版课件
03
李清照词作鉴赏
章节副标题
《如梦令》鉴赏
创作背景:李清照在少女时期创作,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词作特点: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情感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对青春的留恋
艺术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春天的美好
《声声慢》鉴赏
创作背景:李清照晚年生活困苦,孤独无依,创作此词以抒发内心情 感
《醉花阴》:描绘了秋天 的景色和诗人的孤独感
《一剪梅》:表达了对爱 情的执着和对离别的感慨
02
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章节副标题
婉约派代表人物
李清照:宋代著 名女词人,婉约 派代表人物
词风特点:清新 婉约,细腻感人
代表作品:《如 梦令》、《声声 慢》等
艺术成就:被誉 为“千古第一才 女”,对后世影 响深远
情感表达:通过描写梅花的孤独和坚韧,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和对生活 的感慨
艺术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词作更加生动形象
04
李清照词作的影响与评价
章节副标题
对后世的影响
开创了婉约词派的先河,对后世婉约词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词作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对后世词人产生了很大的启 示和影响 其词作中的女性视角和情感表达,对后世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 其词作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情感真挚:李清照的词作情感真挚,善于运用抒情、叙事等手法,表达内心 的情感。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意象创新:李清照善于创新意象,如“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等,这些意象不仅具 有独特的美感,而且具有深刻的寓意。
添加标题
意象与情感的结合:李清照善于将意象与情感相结合,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人比黄 花瘦”等,这些意象不仅具有独特的美感,而且具有深刻的寓意。
第六讲 “婉约”派宋词 李清照
3、饱经忧患,孤独憔悴的嫠(lí妇 )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 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 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
3、宋词流派
• 豪放派词的特点:
1、题材上纵意抒写,打破“艳科”的藩篱,无事 不可入,无意不可言; 2、气象恢弘,风格雄放,笔力劲健; 3、语词宏富,用典亦较多,以言志抒怀为目的, 表达豪放、旷达; 4、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贺铸、陈与义、 张元干、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陈亮、陆 游、刘过等人。
词的开头落笔见奇,以七组 十四个叠字描绘出一个凄然寡欢
的愁妇形象。
接下去四句,通过眼
前生活叙写愁情。
词的上片,字里行间处处含愁。下片 紧承上文,依然就主人公之愁铺叙开去。
作品结尾,词人在以上晓寒、淡酒、风急、 雁过、黄花堆积、梧桐细雨、残秋黄昏等一系列 镜头组成一幅天然的悲凄画面之后,将难以名状、 无法解脱的苦闷汇为沉痛之极的两句:“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 她工诗能文,词为宋朝一大家。不含存疑 之作,其词今存者仅四十五首,约3500字。
她一生跨了南北宋两个时代,属南渡词人。 • 前期词 • 后期词 • 力主词“别是一家”说。
写破国亡家后的凄凉身世 遭遇,沉郁悲凉。她工于造语, 长于白描,创意出奇,塑造出 鲜明的艺术形象。
二、“婉约”派词人李清 照
李清照:(1084—1155后),号易安居士, 山东章丘县明水镇人。
其父李格非,著名学者,“苏门后四学士” 之一;其母王氏,颇通文墨。早有诗名,为
晁补之赏识。
李清照词两首上课用PPT课件
•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 人,济南章丘人,婉约 派代表词人。有《易安 居士文集》《漱玉词》 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 《声声慢》、《一剪 梅》、《如梦令》等。
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 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 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 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独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后, 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莫说 不忧愁,秋风卷起珠帘,闺中人 比菊花更显清瘦。
西香 风盈 ,袖东 人。篱 似莫把 黄道酒 花不黄 瘦消昏 。 魂后
,, 帘有 卷暗
纱销
厨金
,兽薄 醉
半,雾 夜佳浓 凉节云
花 阴
初又愁 透重永 。阳昼
,,
李 清 照
玉瑞
枕脑
西香 纱销
愁 风 盈
1127年赵明诚南下 奔母丧。恰在这时,战 乱爆发,金人攻破洛阳, 徽、钦二宗被掳,高宗 即位,后又南下避难, 建立了南宋小朝廷。因 赵明诚在江宁任知府, 李清照于是载书十五车 过淮渡江奔往建康。不 久,他们藏于家乡十余 间屋中的书籍、金石、 器物全被焚毁。
两年后,李清照46岁 时,赵明诚竟不幸病死。 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 夫死的悲惨生活旅程。她 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 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 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 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 爱的古铜器、书籍等也相 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 仃地度过了悲惨的晚年, 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闺怨”的传统题材,用 以表现女子的生活和情感。但作者多为男性,故 所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是代替女子们说话。
婉约词柳永李清照导学案
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汉族, 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柳永在杭州生 活期间,对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 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守杭州。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 两人无由相见。柳永就写下了《望海潮》首词,先在歌伎中传唱,结 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孙何便请柳永前去 赴宴。
备课组
高 2021 级 主备人
审核人
教案编号:___ 授课教师
_______
课题
读一读宋人雅韵——宋词学习(2)
授课时间
2019 年 月 日至年 月 日(第 周 第
节)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学科核心
素养)
本任务群所选均为宋词中的婉约词(必修四第二单元)。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通 过学习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 作风格。通过学习李清照词,了解李清照词作层层推进的铺叙手法的特点。了解词人的人生 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通过本单元婉约词的学习,了解以 柳永为代表的婉约词风,把握婉约词的柔婉,清空,温婉,典丽等方面特征。进一步学会鉴 赏古典诗词,培养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宋代婉约派词作PPT课件
据伊士珍《嫏環记》记载,李清照曾把思念丈夫的词作《醉花 吟》“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托人捎给赵明诚, 赵明诚读后感叹不已,自愧不如。但又想试试有无胜过爱妻的可 能,于是,一切谢客,废寝忘食三日夜,填词15首又将李清照 这首词掺和其中,请好友陆德夫评品。陆玩味再三,说:只有三 句写得“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答曰:“莫道……。”
悴 损 , 如 今 有 谁
思考题:
1、分析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一词中的人物性 格和艺术特色。
2、分析说明《声声慢》中作者愁情积聚过程(情感蓄势 手法)。
3、细致分析作品,体会作者痛切地感到“愁“字难以表 达的伤痛都包含哪些方面。
4、李清照的词作语言,从表面看起来似乎不经意地随口 而出,但细心体会后才发现功底深厚、精心布局,请系统地 加以分析阐述。
李清照以诗词著名,且富于独创,故世称“擅名闺阁”、“词 采第一”。清人李调元甚至认为李清照“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 倒须眉。”(《雨村词话》)。所以,在宋代词坛上,李清照被 誉为“婉约”词派之宗。
点绛唇 声声慢
嗅首羞刬见 汗露来蹴 点
。,走金有 轻浓慵罢
却 把 青
。 倚 门
钗 溜 ,
人 来 ,
梅回和袜
李 清 照 的 词
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公元1084年生 于济南,卒于1155年,享年70多。其父李格非,曾任礼部员外 郎,又是一位学者,对历史很有研究,时人称“太史公后,一 人而已。”对文学、书法都有较高的造诣。其家藏书甚丰。其 母王氏,乃状元王拱辰之孙女,读书甚多,文学亦极佳。丈夫 赵明诚,其父乃当代有名的政治家赵挺之。赵明诚曾为太学士, 后历任莱州、淄州、江宁、建康等地地方官,对金石很有研究。 李清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氛和学术气氛很浓的家庭环境 里。她幼年便很有才华,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其诗多感时忧 国、慷慨雄劲之作。
上课用《声声慢》李清照
第一节 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 • 一、李清照生平 • 李清照,1084~1155年后,号 易安居士,山东章丘县明水镇人 (旧说为山东济南人)。生于一 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 自幼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培养 了她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 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史书 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 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语言的清新素雅,很适合表现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
第二节 作品赏析
一 、 《 声 声 慢 》 串 讲
• 寻呀,觅呀,寻呀,觅呀,我不知是在寻觅什 么,只是一味寻觅,我周围的环境是如此的 “冷冷清清”,如此的“凄凄惨惨戚戚”。在 这天气忽暖忽冷的时候,确实最难养息。喝下 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住急疾的晚风的侵袭。 北雁飞过来了,正是我伤心的当儿,却又见到 了雁行中我从前的老相识。满地菊花堆积,一 朵朵、一瓣瓣都已枯萎毁败,现在即使枝头上 有菊花,又有谁能和我同摘。我守着窗户,独 自一人怎么能挨到天黑。梧桐树叶在秋风中飘 零,细雨又洒落在梧桐叶上,这点点滴滴的细 雨敲击桐叶的声音一直持续到黄昏,真使我心 碎。这种复杂的心情,怎么能用一个“愁”字 表白。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 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 这三句话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是爱花的, 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但是在这残秋之季,作者 所见、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 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 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 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 到这里,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对花自怜, 不由又黯然神伤。借比喻抒情
二、艺术成就
• 李清照一生跨越北宋、南宋两个时代, 属于南渡词人。我们常说文学源于生活, 与此相对应,她的创作也以亡国南渡 (靖康耻)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 前期——内容狭窄,词风清丽婉转; • 后期——多谢亡国后的处境、心情和痛 苦的感情,流露出故国之思和昔盛今衰 之感,具有一定社会意义,词风沉哀凄 苦。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一才女”之称。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因列于元祐D籍而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较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
《李清照词两首》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首先一、说教材《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是宋词单元,选取的作者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这四者基本完整的体现了宋词发展的脉络和艺术价值。
这两首词属于略读篇目,计划安排一课时。
《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词人生活的闲愁,《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之一本文将引导学生重点赏析词人历遭国破家亡丧夫后的愁苦悲戚,这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二、说学情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着清晰明了地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那么从学生情况来看,通过本单元前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有了大体的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经有所掌握,能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层面不够深入,对诗歌的学习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
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这两首词的深层情感内涵。
这些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格外注意的地方。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分析,学生特点以及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背诵这两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背景,体会词中通过意象所流露出来的伤感哀愁。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语文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自觉审美意识。
一、说教学重难点我的教学重点是: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
[共享课程高二语文第4次课:走进“婉约大咖”—李清照、柳永--班课讲义]
贰
PART TWO
知识梳理
一、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 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 制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答案:这首词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为了表现离别之苦,作者不仅写出了男女双方的依依不舍的
分手场面,而且把这1个.场简面析放这在首“词冷落逐”层的深“入清地秋描”写时离节,愁通别过恨“的寒写蝉作凄特切色”“。骤雨初歇”的
环境气氛加以渲染表现,突出了离别的难以忍受,这是第一层。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通过想象, 设想离别后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让人感到,离别苦,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更苦,这是第二层。紧接着,作者又写到:“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思是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中, “良辰美景”尤其痛苦。这是第三层。这首词就是这样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得逞的。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 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 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乐景写 哀等。
(3)表现手法: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 、照应 、对比 、 白描等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1.鉴赏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
2.品味语言美,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感知——体会——涵咏。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知人论世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今山东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她后期词则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二、初读整体感知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两词中“愁”的意蕴和内涵。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夫妻暂离但又彼此眷恋的幸福生活的写照,是一首惆怅幽怨的抒发相思之愁的思夫绝唱;【虚词鉴赏】1.“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永”字,作者旨在强调什么?(教师进一步引导:是什么样的情感会让她觉得白天太长?)学生联系作者此时处境答出:丈夫不在家,内心的孤独无聊、无所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