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韵味与修炼

合集下载

练太极拳的方法和技巧

练太极拳的方法和技巧

练太极拳的方法和技巧
太极拳作为一项古老的传统功夫,已经被推崇为一种优秀的身体锻炼方式。

以下是一些练太极拳的简单方法和技巧。

1. 注意呼吸:太极拳强调呼吸调节,要求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缩紧。

另外,要注意吐纳的时机和频率。

2. 精力集中:太极拳是一种内在的锻炼,需要集中精力放松身体,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3. 慢慢练习:初学者应该将练习的速度放慢,掌握每个动作的技巧,并逐渐加快速度。

4. 重视基础动作:太极拳里的所有动作都离不开基础动作,初学者应该着重练习这些基础动作,打好基础。

5. 多次重复: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多次重复,直到做得非常熟练。

6. 注意力量的控制:太极拳的力量处于内在状态,掌握对力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7. 保持身体平衡:太极拳注重身体的平衡和姿势,练习时要时刻保持身体的平衡,不要失去重心。

总之,要学好太极拳,需要耐心和毅力,并且一定要注重基础动作的练习和力量的控制。

太极拳的八个技巧

太极拳的八个技巧

太极拳的八个技巧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拳术技巧和哲学思想而闻名于世。

太极拳的练习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培养人们的意志力和修养。

以下将介绍太极拳的八个技巧,希望能给爱好太极拳的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 以松为主太极拳注重在动作中保持松散的状态,不紧张不僵硬。

拳术的力量来自于内劲的运用,而内劲的发挥需要在松散的状态下才能更加顺畅。

因此,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身体的松弛,特别是肩膀、背部和腰部的松散度要特别注意。

2. 以虚灵为主虚灵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之一,意味着身体要有一种虚空的感觉,不要有任何的紧迫感。

虚灵的状态有助于身体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同时也能够使拳术的力量更好地发挥出来。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虚灵的状态,不要陷入到僵硬和沉重的感觉中去。

3. 以圆为主太极拳的动作特点之一就是以圆为主。

圆的动作能够使拳术更加流畅,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太极拳的柔和之美。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曲线和流动感,不要呈现出直角和棱角的感觉。

太极拳的拳法注重以缠绕为主,通过旋转、盘旋、缠绕等动作来发挥力量。

缠绕的动作能够使拳术的力量更加集中和均匀,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控制对手。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不要呈现出断续和僵硬的感觉。

5. 以内劲为主太极拳的内劲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强大的力量来源。

内劲是通过呼吸和意念来调动身体的力量,而不是通过肌肉的力量。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注重内劲的培养和运用,通过深呼吸和意念的调动来发挥身体的力量。

6. 以沉着为主太极拳的练习需要保持一种沉着的状态,不被外界的干扰和情绪所左右。

沉着的状态有助于保持内心的平静和集中,也能够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动作和力量。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沉着的状态,不要被外界的压力和情绪所左右。

7. 以静为主太极拳的练习需要注重静态的修炼,通过保持静止的姿势来调整身体的平衡和力量。

静态的练习有助于培养专注和耐心,也能够更好地感受身体的变化和内在的力量。

一位太极老人50余年练拳心得

一位太极老人50余年练拳心得

一位太极老人50余年练拳心得一运动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后,感觉身体疲倦,需要马上休息。

激烈运动后,心跳加快,血循环旺盛,全身毛孔开张,不得急速坐卧,洗冷水澡,饮用冷饮,不得冷风取凉,以免气血瘀滞,引发中风瘫痪和风湿性关节炎。

激烈运动后,应该慢慢地短距离散步五至十分钟,待呼吸、心跳、皮毛收缩正常了,再做其它事宜。

二学习太极拳要先慢后快,快后复归于慢,快不可错乱,慢不可滞呆。

要先柔后刚,然后才能刚柔相济。

太极拳的拳理很深,有很多特别的地方,学者要先明太极拳的要点,到练习的时候,一方面照势动作,一方面细心揣摩,身作心维,才能进步迅速。

若是粗心大意,只晓得形式上依样画葫芦,就是学完也是一套空架子。

练习的时候,要凝神一志,心不二用。

初学者要把虚实开合、起落旋转这八个字辨别清楚。

三姿势的要点无外乎手领、眼随、势端、步稳、肩平、身合,尤其要注意“顶、裆”两部的劲不可有失,否则必致上重下轻,周身歪斜,毛病百出。

太极拳的动静作势,全赖于自然运化,灵活循环无端,虚实开合、起落旋转都是从圆圈中来的。

初学入门要先以大圈为主,随后慢慢地由大圈变化为中圈,由中圈变化为小圈,起先不过是揉筋活节,后来便可接骨斗榫。

四太极拳的性质是刚柔相济,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这是要练到功夫成熟的时候方能如此。

动作要柔和自然,毫无娇强之意,柔要能松得开,活要领得住。

松不开、领不住便不能自然,不自然便不能进步。

五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是用意不用力,意动神动,神动身动,动无不动,自始至终,一气贯通。

用力者则滞、则僵、则硬,百病丛生,甚至可把身体练残。

六太极只有两仪,而两仪生四相八卦,以至无数,归根还是阴阳二字,应细心揣摩。

屈伸、开合、虚实、刚柔、左右、进退、前后、上下、内外、呼吸等,都是阴阳之变名。

所谓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为阳、为虚、为刚、为伸、为开、为前、为进、为呼也,静为根、为阴、为屈、为柔、为合、为实、为吸,不可枚举。

七人像一部机器,一部动全体皆动,各部件转各部件的,一个总承带动全体,然而一停皆静。

练太极拳心得-马虹

练太极拳心得-马虹
17、呼吸:
打太极拳要腹式呼吸与胸腔呼吸相结合。所谓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收缩,呼气时小腹膨胀,腹式呼吸的好处可以加大氧气的吸收和肺部浊气的排放。加大了肺活量,这对于人体健康是大有好处的。此外,打拳时呼吸要与运劲发力相结合。
18、懂劲:
太极拳采、列、肘、靠八门劲别,实际上其他七种都是“棚”劲的延伸。还要结合“拆拳讲劲”把每个式子的力点、劲力结构、劲力变化都搞清楚。
5,规矩:
要尊重拳谱,细抠拳谱,使自己的拳打出来大小动作外形都要到位。手眼身法步,一点都不能马虎。如掌形,小指与拇指一定要说上话,,虎口要圆;穿掌时力在指尖,撩掌时力在手背,不同掌形不同用法,这些在打拳时都要注意。
6、整劲:
太极拳首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练拳要“周身一家”,劲要整。大小动作都是如此,都要体现在大脑的指挥下以丹田内转带动全身;以脚蹬地汲取大地的反弹力,从而使人体的内力与外力合二为一。双手合,手脚合,腰腿背均要说上话,全身配合好,牵一发而动全身,强调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由内及外完整一气,防止单摆浮搁。
其次,要有“我守我疆,不卑不亢”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善引化”的大将风度及英雄气概。
第三,拳打得要有气势,内气鼓荡,外形饱满,潇洒而凝重,舒展而紧凑,表现出一种能屈能伸、能开能合、能刚能柔、落落大方、光明磊落的崇高境界。
第四,要打出拳架的节奏韵律,拳打出来要轻沉兼备、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螺旋缠绕,忽隐忽现、有快有慢、节节贯穿、犹龙似蛇,如行云流水,使人感受到一种美的旋律的体现。第五,要注意眼神——精气神的窗口。
8、中正:
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上身中正。一起式,便要做到虚领顶劲,下颏里收,眼平视,头部端正。陈照奎老师将胸腰部分比做棋盘上的老帅,不能轻易随便移动。人们称陈氏太极拳宗师陈长兴公为“牌位先生”,他拳架规矩,即要求胸腰躯干部位必须保持端正,不允许左歪右斜,前俯后昂,左右摇晃。百会、会阴两穴位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态上下都要有上下对拉拔长的感觉。这样你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都会少得病。同时,通过立体螺旋劲,又要灵活,屈伸自由,旋转自如。

太极拳实践教学总结(3篇)

太极拳实践教学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内功、外功、意念和呼吸相结合的练习方法,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太极拳逐渐走进校园、社区,成为人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首选。

本人有幸参加了太极拳实践教学,现将实践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太极拳实践教学过程1. 基础理论学习在实践教学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太极拳基础理论的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听讲、讨论等方式,了解了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历程、流派特点、练习方法等。

这为我们后续的实践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是太极拳练习的基础,包括站桩、基本步型、基本手型等。

在教练的指导下,我们按照要求进行练习,逐步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功。

3. 套路学习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简化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

我们首先学习了简化太极拳,随后逐步掌握了传统太极拳套路。

4. 意念和呼吸训练太极拳强调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我们在练习过程中,注重意念引导,呼吸均匀,使身心得到放松。

5. 实践应用通过太极拳实践教学,我们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在生活中也学会了运用太极拳的原理,如调整心态、缓解压力等。

三、太极拳实践教学心得体会1. 坚持是关键太极拳练习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

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水平。

2. 注重基础太极拳基本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我们要注重基本功的练习,为提高太极拳水平奠定基础。

3. 意念和呼吸相结合太极拳练习中,意念和呼吸的配合至关重要。

通过意念引导,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流畅;通过呼吸调整,可以使身心得到放松。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意念和呼吸的结合,使太极拳练习更加完美。

4. 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太极拳练习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太极拳的原理,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零基础的人如何开始学习练习太极拳

零基础的人如何开始学习练习太极拳

零基础的人如何起先学习练习太极拳一、训练方法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宁静集中,用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行牵强憋气;②中正安舒,柔软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温柔匀缓;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起伏,连接和顺,到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⑤轻灵镇静,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镇静,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行运用拙力二、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态的要求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行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敏捷,不行惊慌;肩──平正松沉,不行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行松软;胸──舒松微含,不行外挺或有意内缩;背──伸展伸拔,称为拔背,不行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敏捷,不行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行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用劲力贯注下肢,不行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三、打太极拳的要领太极拳十大要领: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态,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需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顺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行片面理解不用力。

假如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改变,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一. 杨氏太极拳的基本规则1. 立身中正:练太极拳首先讲究立身中正。

所谓中正,就是要使身躯不可前倾后仰,要保持尾闾和脊椎成一直线,始终处于中正状态。

拳经上所说“尾闾中正”,尾闾中正能稳定下盘重心,重心如不稳,运用中则易被人借力失势。

要做到立身中正,在内则必须精神内固,神不外驰,稳静心性。

在外则必须顶头拔背,松要塌胯,如此则自然能保持立身中正的姿态。

2.安舒松静:太极拳是练神,练意,练虚灵的拳。

练拳时始终保持精神安然舒适,体态轻松自然。

松要松的彻底,要松透,松的好无拘滞之力,松的百无所有。

从预备时开始到整套拳的终了,在全部演练的过程中,思想上都要摒除杂念,静如止水,精神集中,专心致一,澄心静虑。

所谓“一静无有不静”,静可以保持其大脑神经的清醒灵敏,培养人的智慧聪明。

练太极拳还要求练时全身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并须贯以神气率领。

放松要先松心,后松身,从头颈,脊背,肩,腰,胯,膝,手,肘,腕,脚各部关节都须完全松开,松透,毫无拘滞之力,要大松大软。

拳经所谓“一松百松, 柔若百折若无骨”,百骸舒泰,气血畅通,神清骨爽,久之则内劲增长,最后将能生出极柔软化为极坚刚的松沉柔弹之内力。

3. 虚灵顶劲: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劲,神贯于顶。

所谓虚灵顶劲,即是头容正直,头顶的百会穴要向上轻轻顶起,好像一根绳索将头顶提悬似的,又好像头上顶起一碗水,不使它洒下来。

此全是神意领着,下鄂微收,颈部放松,舌舔上腭,时时保持灵活轻妙的感觉,有头顶青天,足踏黄泉的气概。

但此全是意,不可用力向上顶劲,用力向上顶必定拘滞僵硬,失去灵感。

练拳时,只要时时保持虚灵顶劲的感觉,自然精神能提得起,气血自然流通。

4. 气沉丹田:练太极拳强调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丹田在脐下三寸处。

练拳时,用意识引导呼吸。

练太极拳功夫有素的人,多是采用腹式呼吸。

初学者切不可着意追求气沉丹田的效果,决不能故意去憋气,以鼓荡腹部。

须知气沉丹田是练太极拳全身松开后的自然结果。

武式太极拳的身法心法手法和步法

武式太极拳的身法心法手法和步法

武式太极拳的身法|心法|手法和步法武式太极拳为我国传统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其理法原理丰富完整又邃密细腻,“以求太极(内形)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练精、气、神三者合一”。

下面将介绍武式太极拳的身法、心法、手法和步法,希望大家喜欢!武式太极拳身法武式太极拳身法练习的法则是“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腾挪、闪战、尾闾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明”。

当练习者学会架式后,这些法则怎样才能上身,就成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早在《太极拳解》中说明:“先在心,后在身”。

武禹襄胞兄武秋瀛在《打手论》中指出:“心知才能身知,身知胜于心知”。

也就是说以上的身法练习法则,必须心理先能明白,然后方可逐渐练到身上。

武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李亦畲用虚实图将涵胸、拔背身法形象地在“胸”字上用一弧线来描绘。

也就是说只要能正确的掌握了涵胸,那么自然就可拔背。

他还在《走架打手行工要言》里说身法怎样才能上身。

“一动势先问自己,周身合上数项不合?少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

武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郝为真概括“练太极拳有三层意思,出层练习身体如在水中,两足踏地,周身与手足动作如有水之阻力”。

使动作缓慢优雅,细心体会身法要领。

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郝月如在《身法要点》一文中对涵胸、拔背解释为:“何谓涵胸?曰:心以上为胸,胸不可挺,要往下松,两肩微向前合,谓之涵胸。

能涵胸,才能以心行气。

何谓拔背?曰:两肩中间脊骨处,似有鼓起之意,两肩要灵活,不可低头,谓之拔背”。

武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郝少如在《武式太极拳》一书中的《节序兴例及身法要领图解》中,用图的方式注明,在“胸“字上画一弧线说明为涵胸,在弧线上方向上画一箭头为拔背,该图较李亦畲《虚实图》更为直观,使人易懂,并在图下有身法要领注释:“涵胸,心以上为胸,胸既不可挺,亦不可凹,而要往下松,两肩胛微向前合,谓之涵胸。

能涵胸者,才能以心行气。

拔背:由腰际(命门处)一分为二,意往上拔,至两肩中间的脊骨处,似有鼓起之意,两肩胛要领活,不可低头,谓之拔背”。

太极拳练功要领

太极拳练功要领

太极拳练功要领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之一,也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健身运动。

太极拳练功要领涵盖了姿势、呼吸、阳气引导等方面。

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太极拳练功要领。

一、姿势要准确正确的姿势是太极拳练功的关键。

首先,站直站稳,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布在两腿上。

其次,身体保持纵轴线的平衡,腰部轻微后收,肩膀放松下沉,胸部收缩,颈部挺直,头顶微微提起。

手臂放松自然,手指微微弯曲,双手胯间停留,身体自然呼吸。

在太极拳的运动中,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活动都要有一个规范姿势,这样才能练出标准的太极拳。

二、呼吸要有节奏太极拳的呼吸要求慢而深,如自然呼吸般轻松。

每当切换动作时,要以鼻吸气,口呼气,形成一种有节奏的呼吸方式。

在吸气时,以腹部为中心吸气,腹部随之鼓起;呼气时,腹部向内缩凹,吐出大量二氧化碳。

这样可以提高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让身体更健康。

三、劲力有所用太极拳所讲的“劲力有所用”,就是在呼吸的同时,将意念集中于身体各个关节点上,将内劲通过肌肉,骨骼,腰,背等部位传递出去,形成一种发力的状态。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一些动作需要通过内劲的运用来形成招式,而这种内劲只有在呼吸、意念、身法等一系列动作的配合下才能顺利实现。

四、阳气引导太极拳讲究“阳气引导”,也就是将自然界的气流引入体内,让身体更加舒适、自然。

练太极拳时,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安静环境,在放松身体的前提下,尽量使环境充满自然气氛。

可以想象整个身体都被柔软的光线包裹着,所有内心的负面情绪也一起消失了。

这样,可以让身体舒适、意识到人体与自然的紧密联系,通过放松,增强自身气场,从而让运动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

五、坚持不懈太极拳的初学者都必须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不断练习才会有好的效果。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伸展、放松身体,让身体的柔韧性得到锻炼。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动作非常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越来越容易。

需要注意的是,太极拳的练习应该是渐进的,动作应当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可能会受伤。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武术中,最能体现中国人性格气质的,莫过于太极拳了。

太极拳合技击与养生为一体,是一种意气运动。

它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由内换,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在技击时,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打大力,从不以拙力取胜。

太极拳由一系列螺旋缠绕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呈圆形。

从外观上看,太极拳全部是划圆的动作,与其他拳派迥异其趣。

在行拳时,它要求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以内气催动外形,示柔缓于外,寓刚疾于内,沾手即发,以此体现出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进落空、松活弹抖的独特技击风格。

在技击原则上,太极拳坚持重在防御,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即所谓“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太极拳高手们一般不主动进攻,而是防范周严,后发制人。

他们多是等待对方进攻,一搭上手,即粘住不放,舍己从人,顺对方进击的方向,以弧形动作化开对方的劲力,借力打力,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特长。

太极拳利用离心力原理,以腰脊为中轴,自己一切动作皆为内圈,而始终置敌于外圈。

这样,即便内圈的动作慢些,仍可胜过外圈的“快”,易使对方失去重心。

行拳者在舒缓潇洒的旋转之中,随时可以骤然发劲。

太极拳的发力多是弹抖之劲,称为“寸劲”,即在极短距离内,无须大幅度作势,即可将内劲发出。

这是由意气引导,身体诸大关节高度谐调,而于刹那之间爆发出来的一种合力,其劲甚短,其发极速,其力冷脆,具有较大的威力。

不少人以为太极拳动作迟缓,无法用于技击,其实是一种误解。

太极拳讲究以弱胜强,以慢胜快,以少胜多,以巧胜拙,最忌以拙力死拼滥打,最忌硬顶硬抗。

它是一种蕴含着深奥哲理、充满了智慧的拳种,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体现了中国对人生、对宇宙的悟解,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诸大拳系中,太极拳始终具有文化层次上的明显优势。

研究太极拳的著作,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有理论深度,在功法和技击方面较少保守性。

太极拳概况(完整版)

太极拳概况(完整版)

太极拳概况(完整版)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起源于明朝,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是一种哲学思想、生活态度和修身养性的方法。

太极拳的智慧体现在其拳理、拳法、拳意等方面,对于现代人来说,学习和领悟太极拳的智慧,有助于提高身心健康,增强心理素质,提升人生境界。

一、太极拳的拳理太极拳的拳理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八卦学说等。

这些理论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

太极拳将这些哲学理论融入到拳法中,使其具有更高的文化内涵和哲学价值。

1.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对立统一的力量构成的。

太极拳将阴阳学说运用到拳法中,强调内外兼修,刚柔相济。

在动作上,太极拳要求上下、左右、前后、虚实、快慢等矛盾对立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2.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观念,认为宇宙万物都可以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

太极拳将五行学说运用到拳法中,强调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在动作上,太极拳要求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八卦学说:八卦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认为宇宙万物都可以用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来表示。

太极拳将八卦学说运用到拳法中,强调八卦的变化规律。

在动作上,太极拳要求八个方位的变化要灵活多变,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

二、太极拳的拳法太极拳的拳法主要包括推手、散手、套路等。

这些拳法都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形成的,具有很高的实战性和观赏性。

太极拳的拳法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手:推手是太极拳的一种对抗性练习方法,主要通过双方的手部接触来感知对方的力道和方向,从而达到制敌的目的。

推手训练可以锻炼人的感知能力、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提高人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散手:散手是太极拳的一种实战性拳法,主要通过快速的进攻和防守来击败对手。

太极拳气功修炼的方法及要领

太极拳气功修炼的方法及要领

太极拳气功修炼的方法及要领太极拳气功修炼的方法及要领太极拳和气功本是不同派别,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发现,太极拳和气功非常相似,两者皆是为了养生。

一、太极拳气功的外练与内调太极拳吸收了我国古代养生法术之精华,如道家的“性命双修,动静兼修”,武术家的“练气易筋”,特别是传统医学“导引吐纳”,使太极拳更加符合医学养生的要求,成为以拳为体、以拳为用、以功为本的整体锻炼项目。

它不仅是强身健体的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门防治疾病的科学技术。

太极拳一旦练到能防治疾病的程度,它就是一门气功。

实践证明,不论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力学、医学和拳学上,太极拳都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健康护体法宝,是其他一般性体育项目所不能比拟的。

太极拳气功重视内在修炼,学习太极拳气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有助于身体毒素的排出。

太极拳是以形体、呼吸、意识密切结合来锻炼形气神的高度身心整体运动,其以“外练”和“内调”两个功能促进人体健康。

“外练”是以深沉匀细的腹式呼吸和连绵柔缓的腰腹扭转对体腔内的脏器进行按摩,以手臂的旋扭和腿脚的屈伸对全身关节和肌肉进行锻炼的机体活动。

“内调”是通过头、手、腰三位一体的同步圆运动使脑进入宁静状态,对机体的各个生理系统进行调理的气功医疗。

“外练”和“内调”在促进人体健康上,两者各有千秋,但相辅相成。

“外练”通过全身活动锻炼机体的力量,对一些病症起到“治标”的作用,而“内调”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从而消除头痛、失眠、肠胃不适、气血不畅、关节不遂、精神不振等病症,能起到即练即灵的效力,这就是两者相辅相成的体现。

太极拳属于传统武术中的内家拳,不仅有艺术欣赏价值,也有健身价值,修炼太极拳气功能延年益寿。

二、太极拳气功状态太极拳的习练分为初级、高级两个层次。

拳路不纯熟,练拳时要考虑动作的顺序和准确性,或是拳路纯熟,但练拳时头脑另有所思,或是练拳场所不静,致使脑意识未进入宁静状态,这样的拳练均属于初级层次。

太极拳气功修炼法

太极拳气功修炼法

太极拳气功修炼法太极拳气功是练习太极拳的基础。

要打好太极拳,必须先进行太极气功的修炼,练好太极气功便可为太极拳的体用提供浩然之正气。

太极气功的练习方法分为站功、坐功、卧功、动功等不同形式,这里介绍的是部分站桩功的修练法。

一、无极站桩功站桩功的练习方法很多,练习不同的功法便会产生不同的功效。

无极站桩功是诸多功法中较为简单而。

又极为重要的一种。

行无极之功,当首推心静。

心静始能体松,四肢面骸犹如荡然无存,念中渐呈一派虚无缥缈的空寂之象,惟有一线气机蕴含其间。

待其静至极时,气机方始流动,气动则太极生成。

所有的气功功法,皆来源于无极之中。

做法两腿微屈膝开立,两脚间距约同肩宽,立身中正,全身放松,两手心环抱于腹前。

舌舐上腭,二目轻闭,内视丹田(图1)。

待姿势站好后,先将头顶上的浊气降下,可试想从头顶向脚下驱赶着一团云雾,并使之在脚下缓缓向周围散开;同时肢体也随着下行的浊气逐段放松,待全身放松后,意念移至祖窍处,与闭眼后的内视线同时下达丹田。

此时在自我潜意识中便放弃了眼、耳、口、鼻对外界的感知作用,只是用意念去想、看、听丹田的细微变化,静心炼气。

这便是封闭“四门”(指眼、耳、口、鼻),也叫做“锁心猿、拴意马”。

此后便开始入静。

意念蓄守丹田,静立45分钟至1小时后即可收功。

收功时两手轻贴腹部围绕着肚脐边缘沿逆时针方向左上右下(女子是沿顺时针方向右上左下)地转环揉摩(图2一①、②),速度要徐缓而均匀,并渐渐将双手揉转的圆圈扩展开来,转到第36圈时,两手上行可摩挲乳上之胸,下运可揉按脐下小腹。

转足36圈后,即转向右上左下沿顺时针方向(女子转沿逆时针方向)转环揉摩(图2-③、④、⑤)。

双手揉转的圆圈由大渐小,转至第24圈时,两手沿脐部边缘揉转一圈,随后轻轻按贴脐部静立片刻。

当两手贴腹圆转揉摩时,意念的活动恰似在腹腔内与两手同时移转,习之日久则此内动之意渐渐明显且与外动之形逐渐融成一体,这样便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收功效果。

24式太极拳的练习要点及功效

24式太极拳的练习要点及功效

24式太极拳的练习要点及功效24式太极拳的养生作用被大家喜爱,其对促进新陈代谢及疾病预防有良好的功效。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4式太极拳的练习要点。

欢迎阅读!简述24式太极拳的练习要点一、心静体松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二、圆活连贯“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

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

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

太极拳动作连贯的要求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

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

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以肘带手。

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

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虚实分明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

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

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

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四、呼吸自然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

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

初学者宜采用自然呼吸。

24式太极拳的功效一、改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我们身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支配我们的身体来完成日常的活动,练习太极拳主要是将人的意念配合呼吸来完成,这样做能是我们的心里得到放松,协调神经系统,这对失眠和高血压等神经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训练方法
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姿势训练:太极拳注重身体的统一协调,正确的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保持身体挺直,头顶抬起,胸微收,腹部收紧,尾椎下沉,意念集中于丹田。

2. 呼吸训练:太极拳注重以自然深长的呼吸来调节体内的气血流动。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通过深呼吸慢吐气,使呼吸变得平缓有节奏,与动作的运动配合。

3. 动作训练: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熟悉和掌握。

可以按照太极拳套路的顺序,逐渐练习各个动作,并逐步连接起来。

4. 力量训练:太极拳的力量不是以肌肉力量为主,而是以内劲和气劲的运用为特点。

可以通过一些特定的练习方法,如太极拳推手练习、球体练习等来提升内劲和气劲的发挥。

5. 意念训练:太极拳是一种内外修炼的武术,注重意识和意念的运用。

练习太极拳时要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每个动作的内在感觉。

综上所述,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方法是一个全方位的训练过程,需要不断练习和修炼方能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浅谈太极拳演练过程中神韵的表现形式

浅谈太极拳演练过程中神韵的表现形式

浅谈太极拳演练过程中神韵的表现形式作者:张洁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6期张洁陕西中医学院体育部陕西咸阳 712046摘要:太极拳是我国武术文化中重要的一支,它有缓慢、柔和、刚柔相济的运动特点,太极拳神韵是意、气、形三者的高度统一才能达到“神韵美”,本文通过对太极拳演练过程中意、气、形三要素进行分析研究。

发现大多数练习者不重视意、气、形三者的配合。

通过本文的研究能给太极拳练习者提供一定的现实指导与帮助。

关键词:太极拳、演练、神韵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000-00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中的一大贡献。

太极拳发源于中国,形成于中国,是我们祖先用心领悟,一代又一代传承到今天的伟大智慧结晶,现今太极拳用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国人民,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很多国际知名研究所开始了对太极拳健身功效的研究。

太极拳动作舒缓柔和,动静相连,形气相随,圆活连贯,外可活动筋骨,内可通经活血,调理脏腑,不仅能够技击防身,而且更广泛的能达到强身健体,所有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太极拳演练十分重视“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形神兼备”的意念指挥肢体的活动,所以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内功拳法之一。

只有达到意、气、形三者的高度统一,进而才能达到“神韵”美的效果。

1.意、气、形三者的关系太极拳注重内外兼修,在其表现形式中以意运气,以意主导着肢体与内在的相关动静,开合的运动姿势,可以说太极拳的内功蕴藏在拳架中,这是太极拳内外相合的基本规律。

因此,意、气、形便成为太极拳的“神韵”修炼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几个重要部分。

意、气、形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意在先、气催形(神)、三者密不可分。

1.1意“意”指人体的思维活动,主要指心思、想法、精神意识。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意”是人体内在和外在一切生命活动的统帅,以意推动气的产生和运行,通过气的运行使人体获取的营养成分流向各个角落,从而产生外部形体的运动。

太极拳课后小结

太极拳课后小结

太极拳课后小结太极拳,那可是咱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啊。

练完这一阵儿的太极拳课,心里就像装满了各种奇妙的小物件,不吐不快。

这太极拳啊,乍一看,就像一首慢悠悠的诗。

每个动作都像是诗里精心雕琢的字,看似简单,组合起来可就有大讲究了。

打个比方,你看那云手,两只手就像两片轻柔的云,在空中缓缓地飘动着。

这动作可不像咱们平常走路那么直白,它得有那种含蓄的劲儿,就像中国人骨子里的谦逊,不能太张狂。

在课上,一开始做这个动作,总觉得自己的手像两根木头棍子,直直愣愣的,哪有云的那种自在和飘逸呢?这就好比你要写一首好诗,刚开始只能写出大白话,离那种充满意境的佳作还差得远呢。

练太极拳的时候啊,脚下的步子也特别重要。

这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地基不稳,房子能结实吗?肯定不能。

咱这脚要是站不稳,整个太极拳的架子就散了。

老师总是提醒我们要把重心放低,脚要扎根在地上。

我就想啊,这就像大树一样,根扎得越深,树就越稳,风吹雨打都不怕。

可我刚开始的时候,就老是掌握不好这个重心,感觉自己像个刚学走路的小娃娃,摇摇晃晃的。

这时候就特别佩服那些练得好的同学,他们的脚就像长在了地上一样,稳稳当当的。

再说说这呼吸。

呼吸在太极拳里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指挥家,默默地引导着每一个动作。

你要是呼吸乱了,那动作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正常呼吸的时候咱们可能都没太在意,可在打太极拳的时候,得让呼吸和动作配合得严丝合缝。

这就好比两个人跳舞,得踩着同一个节奏才行。

有一次我练的时候光顾着把动作做标准了,呼吸全乱了套,结果打完一套拳下来,累得气喘吁吁的,就像刚跑完一场马拉松似的。

这太极拳课上,老师还特别强调心境。

练太极拳的时候啊,心里得平静得像一潭湖水,不能有太多杂念。

这就难了,咱们现代人的脑袋里啊,就像装了个叽叽喳喳的小麻雀,整天胡思乱想。

可是你看那些练太极拳的高手,他们一站在那儿,就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仿佛周围的一切喧嚣都跟他们没关系。

我就琢磨啊,这得是经过多少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呢?就像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面对千军万马还能镇定自若。

太极拳之“神韵”

太极拳之“神韵”

情 致, “文之抑 扬 顿挫 则 日文情 ,打拳 之欲 抑 轻灵 、沉着 、 雄浑 、
先扬 、欲 扬先 抑 ,其 问天机 活 泼,极有 情 致。 拳 无 情 致 ,如 木 偶 人 一 般 ,死 蛇 塌 地 , 有何景致 ,
超逸 、 缜密 、 缠绵 、
“ 端言、圆和、轻 灵、沉 着、雄浑 、超逸 、缜密 、
缠 绵 、 精 神 、 含 蓄 、 雍 容 、 隽 永 、 自 然 ” 。 从
精神 、含蓄 、 雍容 、
又 安 能 见 其 生 龙 活 虎 , 令 观 者 眼 欲 快 睹 , 口 中 隽 永 、 自 然 ”。 从 端 言 、圆 和 到 隽 永 、自然 ,由低 到 高 、由浅 入 深 ,
阳春 烟景 ,大 块 文章,处 处则 柳垂 花骄 ,着着
则 山 明 水 秀 。 游 人 触 目兴 怀 , 诗 家!拳 景 至此 , 可 以 观 矣 ”。
处 不是 品在 韵,也无 一 处不 是品在 神。洪 先生
不 愧 为 当代 太 极 拳 大 家 。 于 此 , 笔 者 以 为 , 看 一 位 太 极 拳 演 练 者 水 平 的高 低 ,不 在 肢 体 的 工 整 ,而 在 内 在 的 运 动 : 不 在 外 形 的 张 狂 ,而 在 内 敛 的 含 蓄 。 先 贤 太 极 拳家的 “ 内气 鼓 荡 、气 势腾 挪 ”八 个 字 似 可 概之 。 那 么 , 我 们 如 何 追 求 太 极 拳 的 韵 味 呢 ? 陈 鑫要 求: “ 始 则 遵 乎 规 矩 , 继 则 化 乎 规 矩 , 终
你 看 ,陈 鑫 将 练 习 太 极 拳 比做 写 文 、唱 歌 、 作 画 。 有 情 有 景 的 文 、 歌 、 画 才 有 人 欣 赏 ; 同
样 ,情景交融 的太极 拳才有韵味,才有人观 赏, 才有 人肯 学练 。有情 有 景 的文、歌 、画是 作者

神韵---打太极拳的灵魂

神韵---打太极拳的灵魂

神韵---打太极拳的灵魂神韵,是行拳者应有的神采气度和风格韵味。

书法有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太极拳也是如此,有些人拳打得挺熟练,动作也没有多大错误,就是没有气势,没有太极味,总的讲是没神韵。

这一点涉及到人的气质的修炼。

所谓太极拳是一种文化就在于此。

它不仅锻炼你的身体,还锻炼你的情操,锻炼你的精神。

不仅增强你的体格,而且锻炼你的人格。

很多人通过练太极拳,性格有所变化,就是因为太极拳这一特殊运动方式可以锻炼人的思维、意志、道德、情操。

神韵的表现,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展现气势在练拳的态度和势之中,注意气势。

首先,要求练拳时身正势圆。

身法要正,中正安舒,不是扭扭曲曲的。

要形成身法中正,内气鼓荡,从而达到:外形饱满,松透堋圆,筋柔骨正。

所有动作都要做到非圆即弧,纵看立体螺旋,横看环环相套,胸腰运化,如龙似蛇。

气势磅礴,做到凝重而舒展,严谨而潇洒。

螺旋,横看环环相套,胸腰运化,如龙似蛇。

气势磅礴,做到凝重而舒展。

2、展现神情神态自然,从容不迫,情绪安逸。

表情实际上就是一种心态的外露。

如打掌时怒目、皱眉、张口、紧闭口、吐舌、紧张、慌张、呆相、低头都是不自然的心态。

打拳时抛弃恶性兴奋,换来良性兴奋,尽量做到情绪好时打拳,打拳又换来好情绪,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3、讲究节奏节奏,就是打拳的韵律。

音乐有韵律、舞蹈有韵律,打拳也有韵律。

有快有慢,发劲快;有蓄有发,蓄发相连;有开有合,开合相寓;有卷有放,卷放相接;忽引忽进,引进交替;有升有沉,升沉皆走螺旋。

行功如波涛滚滚,以显示太极劲力的旋律。

这样打拳既有节奏又不累,即所谓有氧代谢.拳毕,呼吸正常,汗流而不气喘。

4、讲究眼神眼神是精气神的窗口。

我们这套拳,要求眼睛以视敌人为主,兼顾左右。

眼睛炯炯有神、神采奕奕。

头不可低、不可仰,不可扭脖子。

头随身动,眼光四射,或以正视,或以余光扫视,兼顾左右。

眼光既要机警,又不怒视,以显示神态之自然从容和大方庄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韵味与修炼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太极拳的韵味与修炼》的内容,具体内容:太极拳锻炼重在领悟,学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圆活轻灵、刚柔相济,能提高身体各项机能。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欢迎阅读!太极拳运动讲...太极拳锻炼重在领悟,学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圆活轻灵、刚柔相济,能提高身体各项机能。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欢迎阅读!太极拳运动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通过太极拳端丽能平衡心态,使身心达到平衡状态,练太极拳需要长久的坚持。

如何欣赏太极拳的演练?怎样看一个人的拳打得好不好?如何评价演练者的水平高低?以上诸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和层面来回答,一是从健身的角度看他打得是否和顺通达,动作是否舒展大方、刚柔相济,能否做到动如行云流水、静如春风拂面,达乎生理之快感与精神上之享受相贯通。

如此则既有利于养生养气,更有利于养神养意,颐神健体。

在这个层面上,可不必刻意追求动作的规范和标准,根据个人自身的情况,多一些随意性,以顺遂、惬意和舒适为主,以自我感觉舒服、自我体验美感,即自娱又娱人即可。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太极拳养生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在学习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是从竞技的角度看他在赛场上演练的得分高低。

在这个层面上,主要取决于演练者的技术水平是否符合竞技的规范要求以及裁判的评判尺度。

三是从内涵的角度看他打得是否有韵味。

王先生曾经说过:"看有的人打拳,越看越有味;有的人乍看有味,细看无味;有的人看一眼就不想再看,根本就没有味。

"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拳味"就是太极拳的一种内在的"韵味"。

何为"韵味"?一是要有看头,值得观赏,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符合拳理拳法。

"实则遵乎规矩,继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

在我打得天花乱坠,在人自然拍案惊奇。

"此论可以说是谈到了根本之处。

太极拳的韵味及修炼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想要渗透太极拳学习,就要静心修炼,提高自身修为。

前人传下来的诸多拳理拳法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与理论结合的产物,凝结着诸多科学合理的因素。

我们打出的拳若合乎这些规矩和原则,就自然具有了科学性和合理性,当然经得起推敲和琢磨。

二是要有内在的功力支撑。

功力深厚者必然气韵饱满、轻灵稳健,腾挪闪展,应物自然,自非初学者伸伸胳膊、踢踢腿或者所谓"太极操"演练者能做得到的。

太极拳大师李经梧先生在1958年拍摄的《简化太极拳》电影资料,一式"白鹤亮翅"的定势,大气磅礴、八面支撑、中规中矩、气贯长虹、顶天立地,自然给人一种健、力、美的享受。

三是要有文化内涵。

"打拳之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其间天机活泼,极有情致。

拳无情致,如木偶人一般。

死蛇踏地,有何景致。

又安能见其生龙活虎,令观者眼欲快睹,口中乐道,心中愿学?此拳之不可无情致也。

"这里所说的"情致",应该即是我们苦苦追求的"韵味"之核心。

这种"韵味"应该是最高层次,它最有深度、最富内涵也是最难量化的,是太极拳的精髓和灵魂,是练拳人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所以,仅仅好看、舒服还不够,更要有味道、耐看、耐琢磨,有了味道,会更舒服、更好看。

怎样去追求、修炼这种"韵味"呢?首要就是要学习和掌握拳理拳法,认真领会和践行经典拳论中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学规矩、守规矩、脱规矩、合规矩。

尤其是初学者,更要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地尊重和遵循这些基本的理法原则。

其次是要注重内在功力的修炼,决不能停留在"画道道"、"太极操"的水平和境界,既然同样是学拳、练拳,就要往好了打,用心去打,这样才能增长功力,同时也会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三是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与修养。

太极拳是文化拳、哲学拳,其博大精深的拳学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具有良好文化素养者才能真正领会和掌握。

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体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样拳有文化味自然更加饱满深沉。

四是要用心打拳,入情入景,情景交融,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意境"时所说的"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又如"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处处则柳亸[duo(音朵)下垂意]花娇,着着则山明水秀。

游人触目兴怀,诗家心怡神畅,真好景致。

拳景至此,可以观矣。

"太极拳演练者也要像诗人那样善于融合、创造一种意境的美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把自己融进去,也把所有的人融进去,首先感动自己,然后感动别人。

把太极拳真正打成"功夫拳"、"文化拳"、"哲理拳"、"美学拳"和"健康拳",让人越打越爱打、越看越"有味"的拳。

太极拳境界的领悟一、体察名家意境历代太极名家,穷毕生精力,使功夫达到很高境界。

他们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以身心的体会,提炼出太极功夫的意境。

对于后学者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些意境的描绘,不仅令我们神往,也是我们习练太极功夫的准则。

陈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门派成立最早的门派,陈氏太极拳的先辈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

陈式太极十八代宗师洪均生,品味太极的轻灵如"回风燕子,点水蜻蜓",超逸如"流水潺缓,行云飘飘",雍容如"沧海旭日,泰山苍松"。

当代太极名家王成在练拳时形容"卷藏芥子阔,放开天地窄",充分显现了太极的"卷之则退藏于密,放之则弥六合"的精髓。

而太极则以棚劲最为神奇,王成老师在解释棚劲时则以"你发力我撑舵的劲为棚劲",浅显易懂,言简意骇。

要想真正体察到名家的高深意境,首先要按照名家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勤加练习,而更为重要的是虚心求教,多与高手交流,悉心感受名家的言传身教。

由此才能不断进步,进入更高境界,正所谓"一层又一层,层层妙无穷"。

二、感受自然意境人体是小宇宙,自然界是大宇宙,所以太极拳就是将两者相统一,所以在练习时要感受自然境界。

陈式太极拳体现了自然规律和古老的哲学思想。

从练习太极中感受自然意境,从自然意境中品味太极蕴含。

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必须适应自然,融于自然。

同样太极也必须适应自然,融于自然。

把高山大川的壮伟融入太极,使太极呈现出雄浑气象;把长江大河的汹涌融入太极,则产生太极劲力滔滔不绝的意境;把蓝天白云融入太极,在习练中尽情感受太极的隽永、雍容和飘逸。

历代名家辈出,而太极风格不同,甚至由陈式而逐渐演化出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这就是缘于各人境遇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对太极的理解、对自然意境的感受不同。

当然,感受自然意境,并不是练太极时强制性的意念,更绝非练习太极时所追求的幻觉。

而是我们在太极拳中体现自然的气象,从心灵上得到大自然的熏陶,从技术上得到自然意境的启发,例如"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

袭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这就是自然与太极拳术的融合,"行云流水,淳朴自然",其本身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而太极拳源于自然,在练习中也应该感受自然,体现自然,以大自然作为太极拳的源泉,从而不断提高太极境界。

三、提高自身修养意境古人崇尚"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走遍千山万水,感受山河壮丽;踏遍大江南北,体察风物人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都是历练,这都是人生的修为。

同样太极功夫也讲究千锤百炼。

古人常说"拳打万遍,其义自现",要想达到极高的境界,一流的水平,必须历经艰苦,长练不懈。

而太极拳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国千年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人文武双修的智慧的体现。

所以太极拳不仅仅是"武练"还有"文练",文以养性,武以修身。

太极作为一种功夫,更体现为一种境界。

提高自身修养意境,是练好太极功夫的必要条件。

练太极拳的注意事项1、打太极拳要衣着宽松练太极切记上衣和裤子不宜穿得过紧,裤带也要扣得宽紧适度;鞋子要穿得舒适,不宜穿太紧或太宽松的鞋子。

2、选择好锻炼场所春、夏、秋最好在庭院、走廊、公园、树林、河边、空场等空气清新和安静的场所。

在户外习练太极拳时,要避免在过堂风、大风、雾雨、烟尘中进行。

选择好的场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入静,能全神贯注练习起来,提高太极境界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修为。

3、遵循动作规范,量力而行如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无论弓步或下蹲时,膝盖都要保持不超过脚尖,不可过度扭拧,中老年人不可拳架过低,也不可强下腰、猛下蹲、硬压腿、强劈叉等,以防伤膝及腰腿扭伤。

初次学习太极拳的中老年人,常会感到两腿酸疼。

每次锻炼的时间、次数应因人制宜,身体健康的可以打一遍或几遍太极拳;体弱的可做一组或几组动作,也可以打几个动作,主要应视自身的实际情况酌定。

4、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练习太极拳"千遍熟,万遍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显现疗效,需要至少坚持数月以上甚至数年方有效果。

学习太极拳贵在坚持,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不仅练不出武术,反而会伤了自身元气,长期练习太极拳健身效果令人惊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