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的传递者 -PPT课件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的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93008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7.png)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的说课稿一、说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爱心,明白爱心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传递爱心。
这一课的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进一步引导。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和情感基础,但对于如何传递爱心,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体验和理解爱心的传递,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知道如何传递爱心。
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懂得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学会如何传递爱心。
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将爱心的传递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爱心的传递。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递爱心,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实践活动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爱心的传递,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爱心传递的视频或讲述一个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关于爱心传递的事情?”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2.学习新课:首先,我会引导学生明确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
接着,我会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或视频中的人们是如何传递爱心的?”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020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说课稿】
![2020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264514db9f3f90f76c61bf8.png)
师: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跟我 们一样有着一颗爱心的人在关心帮助着别人。课前,我们围绕着“寻找 身边的爱心”做了一定的社会调查,谁愿意到台前展示一下你的调查结 果?
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来展示呀,那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一下, 在有序的在黑板上展示好吗?
(生带课前准备的图片到台前展示并粘贴在黑板上) 活动二 寻找隐藏的爱心 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 温馨的话语……爱心无处不在,爱就在我们身边。(插入随机发现的帮 助他人的同学)同学们,有时候爱心就是这样不露痕迹,藏在不容易被 发现或者我们司空见惯的地方,现在让我们看看阅读角中的这个小故 事,找找爱心藏在哪里吧。(出示阅读角文章) (生阅读文章) 师:同学们,文章中的学生真的在偷懒吗?谁愿意来谈谈你的看 法? 师:是啊,这些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人,同 学们,爱有的时候就是这样默默无声,如果不留心的话我们很难发现, 让我们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隐藏着的爱心吧。 (生回答)
(生答) 师:那么被帮助的同学、阿姨、老爷爷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自由答) 过渡:同学们,爱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带给我们感动,我们的生 活离不开爱。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 关心帮助呢?说说你的故事好吗? (生答)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他说什么? 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小故事,老师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你 们的言语还很稚嫩,但我却觉得这是最美的语言,因为有爱所以最美。 师: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跟 我们一样有着一颗爱心的人在关心帮助着别人。课前,我们围绕着“寻 找身边的爱心”做了一定的社会调查,谁愿意到台前展示一下你的调 查结果? 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来展示呀,那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一 下,在有序的在黑板上展示好吗? (生带课前准备的图片到台前展示并粘贴在黑板上) 活动二 寻找隐藏的爱心 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 句温馨的话语……爱心无处不在,爱就在我们身边。(插入随机发现 的帮助他人的同学)同学们,有时候爱心就是这样不露痕迹,藏在不 容易被发现或者我们司空见惯的地方,现在让我们看看阅读角中的这 个小故事,找找爱心藏在哪里吧。(出示阅读角文章)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10 爱心的传递者 第二课时说课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10 爱心的传递者 第二课时说课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61488fbcd126fff6050b9e.png)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说课一、教材解读《爱心的传递者》由两个板块组成,分别是“我们都有爱心”和“善于帮助别人”,两个板块之间存在递进关系,从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内在动机上升到指导学生关爱他人要注意的方法和智慧。
第二课时为本课的第二个板块“善于帮助别人”,即教材的67-69页。
教材67页呈现了两个学生虽然有爱心,却不善于助人的情境,再通过泡泡的两个提问引导学生体会关爱他人是要讲究方法的,进而引导学生探索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教材68页的“相关链接”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新闻报道,通过反面案例让学生知道关爱他人要考虑别人的需求,再以“小贴士”的形式引导学生知道在关爱他人时要注意的事项和应该采用的方法;教材69页的“阅读角”故事,旨在告诉学生在关爱他人时要尊重受助者,助人也是需要智慧的。
二、学情分析从第一课时的学习单反馈来看,大部分孩子虽然有帮助他人的热情,但缺少了解他人的需求,缺乏关爱他人的方法,容易在关爱他人时遭遇挫折,甚至出现无意中伤害他人的情况。
三、目标制定及重难点基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关心和帮助他人是要讲究方法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2.能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探索并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
3.感受助人的智慧,能将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和智慧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重难点:能掌握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四、环节设计及意图1.整体设计思路在本课时中,我设计了以下两个大的环节:“爱的学问”和“爱的传递”。
其中“爱的学问”由“改进中,知方法”、“案例中,明需求”、“故事中,悟智慧”三个活动组成,“爱的传递”即“智助人,传递爱”这个活动。
2.各环节设计及意图第一环节:爱的学问一上课,我用一则《爱心传递公益广告》导入新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知道爱心传递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快乐。
活动1:改进中,知方法1.课本情境再现:走进课本,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7页两个学生虽然有爱心,却不善于助人的情境,读完后请学生思考交流蓝色气泡中的问题:为什么这两位同学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老师随机引出: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爱心的传递者人教新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爱心的传递者人教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c8fec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8.png)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爱心的传递者人教新版爱心的传递者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教学重难点: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教学过程:一、雷锋精神同学们,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在日记里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雷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助人为乐)下面,我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一下他。
(出示课件)介绍雷锋生平这就是雷锋做的其中一件助人为乐的事,(出示课件:雨中送母子)请一位同学根据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锋的这个故事。
师:老师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去搜集雷锋助人为乐的事了,你们搜集到了吗?你还知道雷锋叔叔的哪些助人为乐的事呢?生1:雷锋帮大嫂买火车票。
生2:雷锋背残疾人过河。
生3:雷锋为赵家村修桥。
生4:雷锋为战友修补鞋子。
帮助失学儿童,背老人过马路,帮助孤寡老人。
……师:“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乐于助人、善待他人的代名词。
有一句话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我们要以雷锋为榜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新时代的活雷锋。
做一个爱心的传递者。
(板书:课题)二.身边的爱.时代的进步让雷锋精神的表现形式有了一些小小的改变,但奉献依然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雷锋其实哪儿也没去,他就在我们的身边。
你们看:这是老师和一部分同学搜集到的一些美丽的瞬间(课件出示:美的瞬间。
)接下来,我们就请这些照片的搜集者和亲身经历者来说一说当时发生的事。
(生在讲述时同时说自己获得帮助和帮助人后的心情)这些美丽的瞬间其实都蕴含着同一个字,那就是——爱,是的,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是我们爱心的体现。
(板书:爱心)这些爱心我们用图片把它记录下来了,而更多的爱心行动,爱心的表现是我们来不及用相机捕捉的,但是,我们已经把它记在心里了。
现在,进入我们的“爱心飞扬”现场会,我们坐在一起就敞开心扉地把他们都说出来,让爱心在我们教室里飞扬起来。
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三年级下册 10 爱心的传递者
![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三年级下册 10 爱心的传递者](https://img.taocdn.com/s3/m/46da3d2927d3240c8447eff9.png)
我们在关心和帮助他人时, 要懂得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地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他 们最需要的帮助。
帮助盲人,请这样做!
与盲人相处,要避免说“瞎说”、“瞎猜”、“瞎想” 字眼,以免刺伤他们的隐痛。
在帮助陌生盲人的时候,也要征得他的同意。 对他们讲话时先说他们的名字,提示正在对他说话。 与盲人在一起时,明眼人不要窃窃私语或互相用手势
我决定以身作则,就从学生手中接过拖把,把那条地拖得很干净,旁边男生红着脸 站在那儿,我以为他是不好意思,可没想到他说:“老师,那条地砖先不要拖。”
“先不拖?为什么?”我问,他没吭声,转身跑回教室,拿来一块干抹布,几乎是 跪在地上擦水。这时,学校的大门开了,图书室的徐阿姨拄着拐杖走了进来。我一下子 明白了。
我们在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时候要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 以友善与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们, 用他们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方 式帮助他们。
重阳节老人遭遇爱心井喷
据报道,2012年10月23日重阳节,合肥市老年公寓前 后有4拨爱心人士来给老人们献爱心。献爱心活动如同 井喷,这家养老院有位老人甚至一天内被志愿者们洗了 7次脚。这样的献爱心,不少老人表示受不了。老年公 寓的一位老奶奶摇着头说:“原来是关爱我们老人的活 动,可是我并不觉得开心。”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王阿姨写了这封信呢? 原来,王阿姨经常坐隧道7路车,每次王阿姨上车夏洪海都会喊一句“请车 上乘客给老人让个座”,次数多了,王阿姨就记住了夏洪海。 王阿姨说:“隧道7路这条线很长,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在公交车上站一路确 实很累,每次这位司机都会提醒让座,不管有没有人让座,我心里都觉得很温 暖。” 据了解,温馨巴士已经多次接到乘客打来的表扬电话,点赞夏洪海助人为乐、 帮扶乘客。经统计,除了语音播报,夏洪海每天都会喊上百次“请车上乘客给老 人让个座”,一句话温暖人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5](https://img.taocdn.com/s3/m/56f245a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c.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10.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快乐。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的力量,以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他们对爱心有一定的理解,但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进一步深化他们的认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一些关爱他人的行为,但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还需要通过教学来引导和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快乐。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让学生学会如何传递爱心,影响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快乐。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及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传递爱心,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尝试传递爱心,感受助人的快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3.准备实践操作的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的力量。
例如,讲述一个普通人通过小小的善举,传递爱心,影响了他人的故事。
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看到现实生活中,关爱他人的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人的行为能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反馈。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学会了什么。
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31635ea32d7375a417807c.png)
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爱心的传递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
2.情感与态度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3.行为与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2.难点:让学生懂得什么是隐藏的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爱心卡2.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雷锋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感受爱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曲吗?那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首歌。
(播放歌曲“爱心传递”)师:同学们你从这首歌当中听懂了什么?生:……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爱心的传递者》(书写板书)二、新授课:(一)、我们都有爱心活动一、显而易见的爱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不信你看下面几幅图(出示课件)图中都谁得到哪些人的帮助?生:……师:说一说,你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呢?(出示问题)生:……。
师: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出示问题)生:……。
活动二、了解隐藏的爱师:通过同学们的讲述,我们知道了爱就在我们身边, 这些爱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会发现,现在请同学们将教材翻到第65页阅读《他们在偷懒吗?》师:说一说:他们是在偷懒吗?小组讨论:他们的爱心藏在哪?师:集体汇报,他们的爱心藏在哪儿?(出示问题):什么是隐藏的爱心?生:……师:你的身边有这样隐藏的爱心吗?生:。
师:老师也找到一个乐于助人的小视频,我们一同欣赏一下(播放视频)师小结:我们在传递爱心,传递微笑的同时,也收获幸福、收获快乐。
(板书:传递爱心、传递微笑、幸福、快乐)(二)、雷锋精神永流传师:有一名解放军叔叔他叫雷锋,他一生做了很多助人为乐的事,让我们看一下他做了一件什么事。
三下道法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三下道法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fa353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4.png)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目标】1.道德修养: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
2.健全人格:懂得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
3.责任意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学习关爱他人的智慧和方法。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道德修养: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
2.健全人格:懂得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1.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
2.懂得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学习关爱他人的智慧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引入1.前不久,海门区组织了“最美瞬间”的摄影活动,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都积极参与,用相机记录下了生活中许多的美好,会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你看到了什么?哪些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美都蕴含着一个字叫作“爱”。
是的,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今天,就请你们跟随着老师一起学习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
3.揭示课题:爱心的传递者(二)生活处处有爱心1.师: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别人。
2.从情境中感受爱心:情境一:放学了,雨下得特别大,小方没带雨伞,小丽和小方同打一把伞回家。
情境二∶邻居的阿姨买菜回家,双手都提着菜。
小娟看见了,主动帮阿姨开门。
情境三:美术课时,小美忘带彩色笔了,小美的同桌小强主动将彩色笔借给小美用。
情境四:小华乘公交车去上学,突然上来一位老爷爷小华赶紧给老爷爷让座。
小结:爱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爱心。
(板书:生活处处有爱心)3.说一说,你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吗?你当时有何感受呢?(1)先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平凡的生活平凡的爱。
遇到困难时,邻居叔叔的搭把手,陌生人一句温暖的鼓励。
这些显而易见的爱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温暖与力量。
把爱心带给别人
![把爱心带给别人](https://img.taocdn.com/s3/m/d11665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7.png)
爱心是一种无私关怀和温暖,是一种源自内心的真诚,对他人和社会的关爱与奉献。
当我们将爱心传递给他人时,我们不仅可以帮助他人,还能为自己带来内心的愉悦和满足感。
爱心是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一种信念和情感,它能够让我们建立更加紧密的社会联系和关系。
传递爱心意味着将温暖和充满爱的情感传递给他人,无论是通过言辞、行动或是思想。
在当代社会,爱心的传递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道德准则,更是一种情感的诉求。
通过传递爱心,我们在构建着一个更加温馨、包容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向他人传递爱心需要从我们的内心出发,首先是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愿意主动倾听和关心他人的需求,同时,也要有一种愿意给予帮助的精神。
通过亲自行动,比如给予言辞的劝慰,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或者是表达真挚的问候,都是传递爱心的有效方式。
将爱心带给别人,给人以温暖的同时也会激发他人内心的爱心。
当别人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爱意时,他们也会受到鼓舞,从而激发他们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
这种积极的影响会在社会中不断蔓延,形成一种良好的正向循环。
实施爱心行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志愿者活动,慈善捐款,帮助有需要的人或者是对他人微笑行为等多种方式来实践。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将爱心贯穿于点滴细节,比如在公共场合给予帮助,向朋友传递温暖和鼓励等。
通过向他人带来爱心,我们也会从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和愉悦感。
在实践爱心行动中,我们会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发挥,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赞许,从而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和快乐感。
同时也领悟到:爱心是一种传递、分享的过程,而这种体验也将成为我们心灵中永不磨灭的宝贵财富。
在生活中,将爱心传递给别人,不仅可以改善他人的处境,也会给自己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因此,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心传递爱心,让关爱和温暖之情在人与人之间不断传递。
1。
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爱心的传递者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7e06d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2.png)
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爱心传递者,以及如何成为一名爱心传递者。
2.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和分享快乐,从而成为一名真正的爱心传递者。
教学重点:1.认识爱心传递者的概念和意义。
2.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爱心传递者。
3.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参与到爱心传递者的行动中来。
2.如何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向学生介绍爱心传递者的概念和意义。
2.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成为一名爱心传递者,并制定行动计划。
3.角色扮演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爱心传递者的行动过程,加深对爱心传递者的认识。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一些实际案例,分析其中的爱心传递者行为,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爱心传递者的概念和意义。
2.出示一张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传递者?他们为什么要成为爱心传递者?二、讲解(10分钟)1.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爱心传递者的概念和意义,包括以下内容:(1)爱心传递者是指那些有爱心、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人。
(2)成为一名爱心传递者可以让自己更加快乐、更加幸福,也可以让别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3)爱心传递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心,如帮助老人过马路、给路边乞讨者送去食物等。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名组长。
2.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关于“如何成为一名爱心传递者”的问题清单,要求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制定行动计划。
3.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四、角色扮演(20分钟)1.教师将学生再次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名组长。
2.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关于“如何成为一名爱心传递者”的角色扮演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成为一名爱心传递者的感受。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8a741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8.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但对爱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有过关爱的经历,但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爱心传递的方式和途径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得到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关爱他人的意义。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传递爱心,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4.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并在生活中践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4.实践锻炼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爱心传递。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爱心卡片、礼物等物品,用于实践活动。
3.准备教室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情境引出主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观看并讨论: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他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行动传递爱心。
如:制作爱心卡片,送给班级里的同学;互相帮助,解决彼此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实践活动中的感受,讨论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5.拓展(10分钟)分享爱心传递的故事和名言,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心传递?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
![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3881c6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2.png)
10 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爱心的传递者》。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爱心的传递者》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共有两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我们都有爱心》,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曾经关爱他人和被他人关爱的经历,寻找生活中隐藏的爱心,并将爱心变成行动,传递我们的关爱,旨在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大都不能将关爱他人的行动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自愿地帮助他人。
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做一个爱心的传递者,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个。
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
2.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ac8da65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e.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0.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成为有爱心的人。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故事、漫画、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爱心的基础上,学会传递爱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他们对爱心有一定的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理解和体验爱心的传递,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认识到传递爱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成为有爱心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爱心的重要性2.学会传递爱心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通过故事、漫画、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爱心传递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2.故事、漫画等教学素材3.活动道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学校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爱心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漫画和故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漫画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心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爱心传递的过程。
如:帮助同学、关心老人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大家互相交流,感受爱心传递的快乐。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让学生举例说明,大家共同学习。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心传递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为家人做一件小事,体验爱心传递的感觉。
8.板书(5分钟)以上是针对《10.爱心的传递者》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案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4ec0f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5.png)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教案教案名称: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课程目标:1. 理解“爱心的传递者”是什么以及它的重要性;2. 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爱心的传递者;3.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爱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爱心的传递者。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际行动传递爱心。
教学准备:1. 一份教学PPT;2. 手绘爱心传递链图;3. 经验分享板块留白处的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包括爱心的定义和爱心传递的概念。
2.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简述或故事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爱心的兴趣。
二、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份手绘的爱心传递链图,并简要解释每个环节的含义。
如图:2. 介绍爱心传递的流程:① 先从自己身上发掘自己的优点和爱心,培养自己的爱心;② 将自己的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启发他们发掘自己的优点和爱心,培养他们的爱心;③ 联合身边的爱心者,将爱心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体,形成一个由大家积极参与的爱心传递链。
三、讲解(30分钟)1. 分享一个有关爱心传递的故事或经历。
2. 在经验分享留白处展示卡片,鼓励学生到讲台前分享自己的经历。
卡片上的问题包括:(1)你自己最近有没有为别人付出过?是什么?(2)你是否有过分享自己的爱心、积极影响渐渐扩大的经历?(3)身边有没有你喜欢的事情做,而你为这个事情尽一份力的经历?(4)你会怎样去安慰一个需要关爱和安慰的同学或朋友?3. 通过共同讨论、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爱心传递的内在含义:① 爱心不是光说不做,而是将它付诸实践,让每个人从自己身上开始,尽可能地传递爱心,达到自我提升和促进社会文化积极向上发展的目的。
② 爱心的传递应该是一种良好的习惯,需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也需要通过讲好故事、分享好心情、传递真正的爱心、发现闪光点和美好存在等方式,让每一个人真正的加入到爱心传递的阵营中。
四、练习(15分钟)1. 在课堂上,让同学互相试用,给对方写下三条建议,变得更具有爱心传递能力。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8f292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0.png)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临潭县总寨学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班级 三年级 学科 道德与法治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10.爱心的传递者 课时 1教材分析 《爱心的传递者》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共有两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一个话题《我们都有爱心》,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曾经关爱他人和被他人关爱的经历,寻找生活中隐藏的爱心,并将爱心变成行动,传递我们的关爱,旨在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3.行为与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景故事等形式,感受收获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教学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教学难点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爱。
教具准备课件 图片 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感受爱心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同学们,这首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爱的传递者》,希望同学们学完后都能成为爱的传递者! 二、共同回忆,体验爱心1、无偿献血、抗震救灾、为贫困地区捐款。
(课件播放相关图片) 师:除了这些大事件外,生活中的小事上你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过什么帮助呢?翻开书64页我们来看看你是否也遇到过此类情况。
生1:我遇到过,有一次放学下大雨,是班上的一个男同学拿着大伞把我遮回家的,那时候他衣服都湿了。
生2:上美术课,我好几次都忘记带卡纸,都是同桌送卡纸给我的。
生3:二年级的时候,我不会绑鞋带,上体育课鞋带老是松掉,我又不会绑,是班长帮我绑好的。
……2、评选班级爱心大使师: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他人。
10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81fe6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f.png)
10 《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一、课程概述本节课是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第十课,课题为《爱心的传递者》第二课时。
本课主要通过讲述珍珠姨妈照顾弟弟的事例,以及让学生通过一些小游戏的方式探讨什么是关爱,如何关爱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爱的温度传递下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关爱的含义和形式;•意识到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小游戏的方式,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给予人们关爱的方法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他人、敢于付出的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帮助他人的意愿和习惯;•帮助学生理解并珍惜生命、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通过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关爱的含义和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爱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关爱他人的问题;•如何在游戏引导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四、教学流程1.引入活动1在课前准备好一些纸条,并在上面写上一些场景,例如突然失明、丢失宠物等,当学生进入教室后,让他们随机选择一张纸条,并把自己想象成处于对应场景中的人,并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任务。
活动2引导学生讨论上一个环节中的经历:你是如何感受到别人的关爱的?别人又是如何表达对你的关爱的?2.讲解活动3通过珍珠姨妈照顾弟弟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关爱和关爱的形式。
活动4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引导学生理解关爱的形式和方法,并让他们进一步践行。
3.操作活动5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小游戏的方式,探讨什么是关爱,如何关爱,并进一步让他们体验和践行关爱。
4.总结活动6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再次认识到爱的重要性,并让他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后记本节课旨在通过小游戏和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的重要性,并让他们使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实践。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而不是强制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有的帮助则让人难以接受, 让人心生气愤……
多管闲事,我 自己的事情自 己能解决!
嘿嘿,个子矮 拿不着吧,我 来帮你吧!
瞧你走路真费 劲儿,我看着 就难受,我去 帮你买饭吧!
不用你管,我 自己能行!
小讨论
1、为什么这两位同学“好心没好报”, 乐于助人但是别人却不愿意接受呢? 2、你认为在以上两个情境中,要帮助他 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请演一演。
谢谢
一场车祸让徐阿姨架起了双拐。那一阵儿,她常会在大厅摔倒。因为,她上 班时,学生们刚拖完地,拐杖敲在湿地上,太滑了。后来,有同学出了个主 义:每天拖地时,留条小路先不拖,等徐阿姨走过后再拖。从那以后,徐阿姨 很少在学校大厅摔跤了。
小讨论
1、他们在偷懒吗? 2、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他是一个充 满爱心的人。在他短短22年的生命了,他做了 无数的好事。因此,人们都说“雷锋出差一千 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雷锋故事
雨中送母子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
来,带了几个干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
路上,雷锋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牵着一个小女孩, 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想都没想,脱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 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 直发抖,就把自己的贴身衬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们早饭没 吃,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
老爷爷,您请 坐!
我们都有爱心
我们每个人都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也曾对他人伸出援手。我们每 个人都是爱心的传递者。
大爱人间
无偿献血
捐资助学
抗震救灾
阅读角
他们在偷懒吗?
师范实习时,我接手的班负责学校大厅的卫生。清晨,学生要把大厅的地 砖拖干净。几天后,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厅有一条地砖直到快上课 前,才由一个学生拖干净。
工作人员联想起以前“微尘”这个名字的出现,去查找有关 记录,发现这两位市民曾为新疆地震灾区捐款 5000 元,为抗击 非典捐 1 万元,还多次救助贫困患病儿童和福利院孤儿,署名 都是“微 尘”。
“微尘”是谁?“微尘”在哪里?一时间,大家都在寻找。
结果,一个“微尘”还没找到,众多“微尘”却涌现了出 来:2005 年第一天,青岛红十字会的大门刚打开,一位捐款人 走了进来,捐献 500 元并署名“微尘”。十余名大学生拿着自 己的生活费赶到街头募捐点,说自己是“微尘”。一位母亲抱着 3 岁的儿子,向募捐箱里塞进孩子的压岁钱说: “孩子也当小 ‘微尘’。”
他一直觉得有这么好的机会很幸运。 三年的高中生活一晃过去了,方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但他始终不 知道,这三年中每月的300元钱并非学校所发,而是班上的任课老师从工资中均 摊给他的。他更不知道,勤工助学志愿者的岗位是为他专门设立的。
小讨论
1、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方明呢? 2、对比李军和班主任的做法,你更喜欢 哪种?为什么?
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便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 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雷锋说:“不要感谢我, 应该感谢党和毛主席啊!”
小小故事会
1、你还知道雷锋叔叔哪些乐于助 人的故事? 2、我们应该怎样向雷锋叔叔学习 呢?
雷锋精神永流传
有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出检票口的时候,他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 背着小孩儿的中年妇女。原来这名妇女从辽宁去吉林看丈夫,一不小心把车票和 钱都丢了,雷锋连忙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 嫂眼含热泪地问:“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住哪的?是哪个单位的?”雷锋回 答道:“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
方明的同桌李军一次意外听见方明和班主任的交谈 中得知了此事,于是就把此事宣扬了出去,号召大 家一起给方明捐款。
但没想到,当大家好不容易凑齐的钱拿到方明面前 时,方明却并不领情,还生气地说他不需要大家的 帮忙。
小讨论
1、李军的初衷有错吗? 2、为什么方明不愿接受李军和同 学的帮助呢?
特殊的岗位
方明刚上高一时,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使本来就贫寒的家境雪上 加霜。
方明强忍着眼泪向班主任提出退学,班主任对他说:“我正要找你。学校正 在招一名勤工助学志愿者,每天中午负责打扫高中教学楼,月工资300元。你愿 意做吗?”他点点头,泪水夺眶而出。于是,方明成了学校的一名兼职勤工助学 志愿者,每天中午打扫高中教学楼,偶尔因功课紧张误了打扫,也没有人怪他, 班主任仍按月代领300元补助给他。
小组活动
1、请以大组为单位,策划开展一次献 爱心活动。 2、请你记录好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
爱心大展台
1、你们开展了怎样的献爱心活动呢? 2、在活动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样的 感受?
我们上周在学校里开办了跳蚤 市场。把自己闲置的物品拿到了学 校里进行义卖,将义卖得到的钱捐 给了当地的孤儿院。当我们把钱亲 手交到孤儿院院长手里的时候,我 们自豪极了。
七嘴八舌
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年人公寓的老 人,你想对志愿者们说些什么呢?
小活动:盲人体验小活动
请你用红领巾蒙上眼睛,完成以下任务: 1、请从自己的座位走到讲台,并从粉笔盒里拿出 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2、把粉笔放回粉笔盒中,走回自己的座位。
小小分享会
1、在整个过程中,你有什么样的 体验和感受? 2、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最渴望得 到怎样的帮助? 3、通过这个活动,你认为我们应 该怎样帮助盲人?
爱心的传递者
激情导入,感受爱心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 好的人间。”你愿意献出这点爱吗?
寻找微尘
2004年的最后一天,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 掏出 5 万元现金, 说要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工作人员在开 具捐款收据时, 他们说,自己是很平凡的人,做的事也很微 小, 就像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如果非要留下什么名字的话, 就写上“微尘”好啦。
我们在关心和帮助他人时, 要懂得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地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他 们最需要的帮助。
帮助盲人,请这样做!
与盲人相处,要避免说“瞎说”、“瞎猜”、 “瞎想”字眼,以免刺伤他们的隐痛。
在帮助陌生盲人的时候,也要征得他的同意。 对他们讲话时先说他们的名字,提示正在对他
说话。 与盲人在一起时,明眼人不要窃窃私语或互相
生活中处处有爱心,处处有善举
七旬老人公交车上手写感谢信 感谢公交“喊话”好司机
2019年14日,温馨巴士分公司收到一份感谢信,信中写到:这位司机真是青 岛的好司机。写信的是一位经常乘坐隧道7路公交车的老人王阿姨,她要感谢的 就是她乘坐的这辆隧道7路驾驶员夏洪海。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王阿姨写了这封信呢? 原来,王阿姨经常坐隧道7路车,每次王阿姨上车夏洪海都会喊一句“请车 上乘客给老人让个座”,次数多了,王阿姨就记住了夏洪海。 王阿姨说:“隧道7路这条线很长,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在公交车上站一路确 实很累,每次这位司机都会提醒让座,不管有没有人让座,我心里都觉得很温 暖。” 据了解,温馨巴士已经多次接到乘客打来的表扬电话,点赞夏洪海助人为 乐、帮扶乘客。经统计,除了语音播报,夏洪海每天都会喊上百次“请车上乘客 给老人让个座”,一句话温暖人心。
帮助他人也要尊重他人的隐 私和意愿,用更加恰当的方 式帮助他人。
小小分享会
你听说过帮助他人却不讲方法的故事吗?你认为在帮助他人时, 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教师寄语
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 断地思考和学习。让我们一起做一个乐于 助人、善于助人的人吧!
板书设计
爱心的传递者
1、我们都有爱心 2、不露痕迹的关爱 3、做爱心的传递者 4、这样的帮助对不对 5、怎样做到善于帮助别人
我决定以身作则,就从学生手中接过拖把,把那条地拖得很干净,旁边男生 红着脸站在那儿,我以为他是不好意思,可没想到他说:“老师,那条地砖先 不要拖。”
“先不拖?为什么?”我问,他没吭声,转身跑回教室,拿来一块干抹布, 几乎是跪在地上擦水。这时,学校的大门开了,图书室的徐阿姨拄着拐杖走了 进来。我一下子明白了。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的命令,雷 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 奋战了七天七夜,把手指甲都弄破了,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小倡议
雷锋叔叔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鼓舞 着我们,让我们也一起做点事情,帮助我们身 边需要帮助的人,把自己的爱心变成行动吧!
班里有个孩子因为生病要治疗,所以剃光 了头发,他觉得很丢人所以十分自卑。班主任 发现以后,悄悄和我们做了一个约定,那段时 间,我们班里的同学都会带着各式各样的帽子 上课。
关爱就在我们身边。有些是显而 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 需要留心才能发现。我们要做生 活的有心人,在细节处体验和感 受他人的关爱。
你也曾经得到过这样不着痕迹的关 爱吗?或者你也曾经这样不着痕迹 地关爱别人?还是你曾见到别人这 样不找痕迹地关爱别人?是怎样的 故事呢?
有一段时间,班主任的咽喉炎又发作 了,上课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咳嗽。那段时 间,班里最调皮的明明,每天上课之前都 会给班主任准备一杯热水放在讲台上,他 还号召大家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
我们在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时候要以 平等的态度对待需要帮助的人,以 友善与热诚的态度帮助他们,用他 们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助 他们。
重阳节老人遭遇爱心井喷
据报道,2012年10月23日重阳节,合肥市老年公寓前 后有4拨爱心人士来给老人们献爱心。献爱心活动如同 井喷,这家养老院有位老人甚至一天内被志愿者们洗 了7次脚。这样的献爱心,不少老人表示受不了。老年 公寓的一位老奶奶摇着头说:“原来是关爱我们老人 的活动,可是我并不觉得开心。”
记者想采访他们,凡是能联系到 “微尘”个体,都明确表 示不愿公开露面。工作人员陈敏说。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 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