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制冷系统匹配计算书

合集下载

雷诺轿车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

雷诺轿车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

雷诺轿车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制冷热负荷计算是空调系统设计的重要一环,它能够帮助工程师评估和确定空调系统所需的制冷和供热能力,以保证车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而雷诺轿车作为一流的汽车品牌,其空调系统的制冷热负荷计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雷诺轿车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制冷热负荷计算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外部温度、车内空间大小、车内人数、车内设备的热量产生、车速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空调系统的工作负荷。

以下是制冷热负荷计算的基本步骤:1.确定车内空间的尺寸和体积。

车内的空间大小直接影响到空调制冷热负荷的计算,较大的车内空间需要更大的制冷能力。

2.确定车内人数和其活动强度。

乘客数量和活动强度也是制冷热负荷计算的重要因素,因为人体产生的热量会影响到车内空气温度。

3.考虑车内设备的热量产生。

例如,音响、电视以及其他电子设备都会产生热量,这些也是计算制冷负荷的重要因素。

4.考虑车辆运行时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不同的外部温度和湿度会对空调系统的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制冷负荷是在夏季,车辆处于日照暴晒条件下的最大制冷负荷,而供热负荷是在冬季,车辆处于最严寒条件下的最大供热负荷。

通过对以上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计算,可以得出雷诺轿车空调系统所需的制冷和供热能力。

雷诺轿车空调系统一般会采用循环制冷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循环的方式不断吸收车内热量并排出去。

而在制冷热负荷计算中,我们需要考虑循环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和循环工作的压力下降。

同时,供热负荷计算也需要考虑到循环供热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压力下降。

除此之外,雷诺轿车空调系统还需要考虑到能源利用的效率以及节能技术的应用。

在实际的制冷热负荷计算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车辆的能源供应、空调系统的能效比以及节能技术的应用,以确保空调系统能够在工作时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综上所述,雷诺轿车空调系统的制冷热负荷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车辆内外的各种因素。

中央空调配比计算公式表

中央空调配比计算公式表

中央空调配比计算公式表主要涉及到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匹数(制冷量)之间的匹配关系。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确定各房间的制冷量需求,根据房间面积和制冷量需求标准计
算得出。

例如,客餐厅每平方米需要制冷量230-250W,主卧每
平方米需要制冷量210-220W,其他房间每平方米需要制冷量
200-210W。

2.根据所有房间制冷量需求的总和,选择合适的外机匹数。

超配
比是内机制冷量之和除以外机制冷量,若小于等于1.3则符合
家装超配标准。

例如,超配比=内机制冷量之和/外机制冷量,如
果这个比例在1.3以内就是合理的,说明室内机制冷量总和没
有超过室外机的制冷量。

3.根据制冷量需求和超配比选择合适的外机型号,以确保室内机
制冷量和室外机制冷量相匹配。

例如,如果所有房间制冷量需
求的总和为15300W,可以选择外机型号为12000W或14000W,
根据超配比计算结果选择更划算的方案。

汽车空调系统参数匹配计算指南

汽车空调系统参数匹配计算指南

压缩机排气量为压缩机选型的主要依据。压缩机的选型可根据计算所得,再结合车型数据来进
行。微型及小型汽车空调,由于空间尺寸小,发动机功率小,比较注意压缩机的效率、外形尺寸及
功耗,一般采用排量为(80~100)cm³/r 的压缩机。普通轿车及货车空调,一般采用排量为(120~
150)cm³/r 的压缩机。豪华型轿车及中小型面包车空调,一般采用排量为(160~300)cm³/r 的压
式中:
Qk = G × qk
……………………………(5)
qk ——为单位质量冷凝换热量, qk = h2 − h4 ,kJ/kg;
G ——制冷剂质量流量,kg/s。
即:
( ) Qk
= G × qk
=Leabharlann × Q0h0 −h4
h2
− h4
……………………………(6)
在汽车空调设计过程中,一般认为: Qk 约为制冷量 Q0 的 1.4 倍~1.5 倍,推荐取 1.5 倍。
I
前言
为了指导本公司空调系统的匹配设计,特制定此空调系统参数计算指南。 本计算指南适用于各类汽车空调系统匹配计算。 本计算指南由产品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计算指南起草单位:电器设计部。
II
空调系统参数匹配计算指南
1 范围 本计算指南给出了空调系统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各零部件的选型依据。 本计算指南适用于汽车空调的系统设计计算。
0 397.09
6 压缩机参数计算
6.1 压缩机排气量 压缩机排气量(cm³/r):
式中:
Vh
=
60 ×106 × Q0 nλq0
×v1
……………………………(2)
Q0 ——空调系统制冷量,kW,依据 Q/J C016—2012《汽车空调系统热负荷计算指南》;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各部件的匹配设计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各部件的匹配设计

目录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各部件的匹配设计 (1)1.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 (1)1.1制冷系统设计工况的确定 (1)1.2 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 (3)2. 汽车空调用压缩机的匹配 (5)3. 汽车空调系统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5)4. 节流机构的匹配设计 (13)5. 储液干燥过滤器匹配设计 (15)5.1 储液干燥过滤器设计与选择方法 (15)5.2储液干燥过滤器的安装 (16)6. 汽车空调系统管路设计 (16)7. 风机的匹配设计 (16)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匹配设计的主要内容为:1.根据汽车车型及结构特点确定制冷系统的的布置形式;2.根据所需的制冷量及确定的设计工况进行热力计算;3.根据热力计算的结果进行冷凝器,蒸发器的设计及压缩机的选型;4.制冷系统辅助部件设计或选型(储液干燥过滤器、热力膨胀阀等);5.连接各制冷部件的管道设计;6.空气送风风道设计1.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热力计算是制冷系统设计计算的基础,热力计算的主要目的是求出热力循环的各项性能指标,并为制冷系统各部件的设计提供依据。

1.1制冷系统设计工况的确定在进行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热力计算之前,首先要根据汽车空调所要求的温度(t n)和外界温度(t w),并结合汽车空调系统的特点,确定制冷系统的工作参数,即确定如下参数:冷凝温度(t k);蒸发温度(t0);过冷度(△t sc);过热度(△t sc)。

为了便于讨论,可借助右边的lgp-h图进行分析。

(1)冷凝温度t k的确定冷凝温度t k取决于冷凝器的结构形式和冷却介质。

汽车空调系统由于运行条件的限制,均采用风冷式冷凝器。

这时车外环境温度t w(主要是指夏季环境温度),成为影响t k的重要因素。

在确定t k时不能只考虑某个地区的气象条件,而应综合加以考虑,以满足汽车使用地区广的特点。

考虑到汽车空调系统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应选取最恶劣工况,即取t w=43℃为宜。

对于风冷式冷凝器。

16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

16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 2012-02-05 发布 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2012-02-06 实施 KWMC-EA-JS-008前言进行汽车空调系统设计或选型之前应进行车身热负荷计算,以确定该空调装置应具备多少制冷或制热能力。

本标准由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第一版主要起草人:倪建华、鱼灵炜本标准第二版2012年5月修订。

本标准第二版主要修改人:倪建华、鱼灵炜◆ 设计参数:车外温度:t H=38℃,相对湿度:ф=62%车内温度:t B=25℃,相对湿度:ф=60%车内成员数:N =5人,车内新风量:V=N*V1=5*11=55m³/h3太阳辐射强度:t H=38℃时,水平面上太阳辐射强度I=1000W/㎡车速:v=40km/h◆附加说明计算制冷量时所取的车厢内容积为:V = ³。

所取的计算空间如图所示:3后窗顶板前窗发动机罩(在车厢内部分)地板◆ 制冷热负荷计算由于车外温度高于车内,加上太阳辐射的作用,有大量热量会通过车身壁面、车窗等传入车内。

同时,乘员的汗热和湿热也会使车内温度升高。

可见,影响车内热负荷的因素很多。

综合各种因素,车身热平衡的方程式表达如下:Q e = Q B + Q G + Q V + Q P + Q M + Q LQ =α1Q e式中:α1——储备系数,取α1=;Q ——制冷机产生的冷量;Q e ——车身总热负荷;Q B——车体传入热量;Q G——玻璃传入热量;Q V——新风热;Q P——人体热;Q M——用电设备散热量;Q L——车内零件散热量。

现在分别计算各部分的热负荷。

一、通过车身壁面传入的热量车身壁面包括顶板、侧壁面、地板、前围(发动机罩壁在车厢内部分)、后围等几部分组成。

即车身壁面热负荷表达式为:Q B = Q顶板+ Q侧壁面+ Q地板+ Q前围+ Q后围■ 车身壁面多属均匀壁面,因此,它的传热可以按照多层均匀壁面传热计算。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计算书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制冷方案的设计第四教学楼的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的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送往教学楼的各层,经过风机盘管后的12℃的冷冻水回水经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与制冷剂换热实现降温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的冷却水经由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的32℃冷却水再返回冷水机组冷却制冷剂,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系统中还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等辅助系统。

二、冷水机组的选择第四教学楼总耗冷量为1500kw,宜选取两台冷水机组,而且两台冷水机组的容量相同。

因此,每台机组的制冷量Q=1500/2=750kw选择螺杆式水冷冷水机组,其规格及主要参数如下三、水力计算1、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冷凝器侧水阻力为60KPa,冷却塔盛水池到喷嘴的高差为2.5m,水处理器的阻力为20KPa。

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量G=Φ/(cΔt)=1.2×0.86×785×2/5=324m3/h对于管段1,选用管径为公称直径DN250mm的钢管,管道流速为v=4G/(πd2)=4×324/(3.14×0.252)=1.85m/s查表得比摩阻R=131Pa/m,管长为2.5m,沿程压力损失为ΔP y=Rl=131×2.5=327.5Pa,弯头、止回阀、闸阀等管件的局部阻力系数总和Σζ=0,则总阻力ΔP j=0各管段各部件的局部阻力系数表和水力计算表分别如下:冷却水管水力计算表最不利环路为管段1-2-4-5-6-7-8构成的环路,则最不利环路的总阻力为327.5+62.7×103 +31980.2+13150.76+1986.86+66×103+4538.76=180.68×103 KPa=18.55m H2O冷却塔的喷嘴压力为4.2mH2O,冷却塔中水被提升的高度为2.5m,因此,冷却水泵的扬程为H=18.55+2.5+4.2=25.25m H2O,考虑到10%的余量,则H=25.25×1.1=27.7 m H2O冷却水泵流量G=G=0.5Φ/(cΔt)=0.5×1.2×0.86×785×2/5=162m3/h查相关手册选择的冷却水泵参数如下冷冻水循环系统中,系统末端阻力为0.18MPa,蒸发器侧水阻力为80KPa。

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

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

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KWMC-EA-JS-008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2012-02-05 发布2012-02-06 实施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前言进行汽车空调系统设计或选型之前应进行车身热负荷计算,以确定该空调装置应具备多少制冷或制热能力。

本标准山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山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第一版主要起草人:倪建华、鱼灵炜本标准第二版2012年5月修订。

本标准第二版主要修改人:倪建华、鱼灵炜♦设计参数:车外温度:血二38°C,相对湿度:(1)二62%车内温度:t B=25°C,相对湿度:<1)=60%车内成员数:N二5人,车内新风量:V二N*V F5*11二55n?/h太阳辐射强度:t尸38°C时,水平面上太阳辐射强度I二lOOOW/nf 车速:v二40km/h♦附加说明计算制冷量时所取的车厢内容积为:U =3.68m‘ o♦制冷热负荷计算由于车外温度高于车内,加上太阳辐射的作用,有大量热量会通过车身壁面、车窗等传入车内。

同时,乘员的汗热和湿热也会使车内温度升高。

可见,影响车内热负荷的因素很多。

综合各种因素,车身热平衡的方程式表达如下:Qe= Qs+ Q G+Q V+Q P+Q M+Q IQ =aiQe式中:ax——储备系数,取a: = l. 15;制冷机产生的冷量;Qe ——车身总热负荷;Q B——车体传入热量;Q G——玻璃传入热量;Q ---- 新风热;Qp——人体热;Q M——用电设备散热量;Q’一一车内零件散热量。

现在分别计算各部分的热负荷。

一、通过车身壁面传入的热量车身壁面包括顶板、侧壁面、地板、前围(发动机罩壁在车厢内部分)、后围等儿部分组成。

即车身壁面热负荷表达式为:Qs = Q顶板+ Qw帰面+ Q地板+ Q前国+■车身壁面多属均匀壁面,因此,它的传热可以按照多层均匀壁面传热计算。

雷诺轿车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

雷诺轿车空调系统制冷热负荷计算书

汽车空调系统是车辆中必不可少的附属设备之一,尤其在夏季炎热的天气里,汽车空调系统更是车主出行的重要保障。

而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制冷热负荷计算,对于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车内舒适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雷诺轿车空调系统的制冷热负荷计算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广大车主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汽车空调系统。

一、制冷负荷计算1.1 车辆密封性检测:首先需要对雷诺轿车的密封性进行检测,包括车门、车窗等密封部位是否完好。

如果存在漏风现象,需要及时维修,否则会导致制冷效果减弱。

1.2 车辆室内空间测量:测量车辆的室内空间大小,包括车内长度、宽度、高度等,以便后续计算制冷负荷。

1.3 车内材料热负荷计算:根据车内的材料和颜色,计算车内材料的热负荷,比如皮质座椅、塑料地板等材料的热吸收与散发能力。

1.4 驾驶习惯和用车环境分析:考虑车主的驾驶习惯以及车辆所处的环境条件,比如经常行驶在高温地区的车辆需要考虑更大的制冷负荷。

1.5 制冷负荷计算公式:根据上述数据和情况,采用相应的制冷负荷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二、热负荷计算2.1 车辆日照量测算:根据车辆所在地区的日照量和日照时间进行测算,考虑车辆会受到阳光的直射作用,产生一定的热负荷。

2.2 车载设备产生的热负荷:考虑车载设备的使用会产生额外的热负荷,比如音响、电子设备等。

2.3 引擎和传动系统产生的热负荷:考虑车辆引擎和传动系统的工作产生的热负荷,以及引擎舱内的散热情况。

2.4 人体热负荷计算:考虑车内乘客的人体热量产生,尤其是在多人乘坐或长途行驶的情况下。

2.5 热负荷计算公式:根据上述数据和情况,采用相应的热负荷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三、综合制冷热负荷计算及调整3.1 制冷热负荷综合计算:根据上述制冷负荷和热负荷的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计算,得出雷诺轿车空调系统的总体制冷热负荷。

3.2 系统调整和优化:根据计算结果,对空调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包括更换合适的制冷剂、调整风量和出风口方向等。

制冷系统设计匹配

制冷系统设计匹配

目录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各部件的匹配设计 (1)§1.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 (1)§1.1制冷系统设计工况的确定 (1)§1.2 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 (3)§2. 汽车空调用压缩机的匹配 (5)§3. 汽车空调系统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5)§4. 节流机构的匹配设计 (13)§5. 储液干燥过滤器匹配设计 (15)§5.1 储液干燥过滤器设计与选择方法 (15)§5.2储液干燥过滤器的安装 (16)§6. 汽车空调系统管路设计 (16)§7. 风机的匹配设计 (16)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各部件的匹配设计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匹配设计的主要内容为:1.根据汽车车型及结构特点确定制冷系统的的布置形式;2.根据所需的制冷量及确定的设计工况进行热力计算;3.根据热力计算的结果进行冷凝器,蒸发器的设计及压缩机的选型;4.制冷系统辅助部件设计或选型(储液干燥过滤器、热力膨胀阀等);5.连接各制冷部件的管道设计;6.空气送风风道设计§1.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热力计算是制冷系统设计计算的基础,热力计算的主要目的是求出热力循环的各项性能指标,并为制冷系统各部件的设计提供依据。

§1.1制冷系统设计工况的确定在进行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热力计算之前,首先要根据汽车空调所要求的温度(t n)和外界温度(t w),并结合汽车空调系统的特点,确定制冷系统的工作参数,即确定如下参数:冷凝温度(t k);蒸发温度(t0);过冷度(△t s c);过热度(△t s c)。

为了便于讨论,可借助右边的lgp-h图进行分析。

(1)冷凝温度t k的确定冷凝温度t k取决于冷凝器的结构形式和冷却介质。

汽车空调系统由于运行条件的限制,均采用风冷式冷凝器。

这时车外环境温度t w(主要是指夏季环境温度),成为影响t k的重要因素。

空调毕业设计计算书

空调毕业设计计算书

空调毕业设计计算书设计内容:本空调毕业设计旨在设计一种具有高效制冷和节能特性的空调系统。

设计采用了蒸发冷却循环制冷原理,利用制冷剂的相变过程进行热量传递与转移。

设计参数:1.制冷量:考虑到应用场景为中型房间,设计制冷量为1.5kW。

2.制冷剂:选择R134a作为制冷剂。

3.环境温度:假设环境温度为37℃。

4.蒸发温度差:选择10℃作为蒸发温度差。

计算过程和结果:1.确定蒸发温度:热交换器蒸发段的温度为蒸发温度加蒸发温度差,因此蒸发温度为37℃-10℃=27℃。

2.确定冷凝温度:冷凝温度为环境温度。

3.确定制冷剂流量:根据1.5kW的制冷量,我们可以利用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制冷剂比热容和制冷能量公式来计算制冷剂流量。

制冷剂的比热容为c = 0.76 kJ/(kg·K)。

制冷能量公式为Q=m·c·ΔT。

其中,Q为1.5 kW,c为0.76 kJ/(kg·K),ΔT为10K,m为制冷剂流量。

解方程得到m = Q/(c·ΔT) = 1.5/(0.76·10) = 0.197 kg/s。

4.确定冷凝器热沉:根据制冷剂流量和冷凝温度差,可以计算冷凝器热沉。

冷凝器热沉的公式为Q=m·c·ΔT。

其中,m为制冷剂流量,c为0.76 kJ/(kg·K),ΔT为37℃。

解方程得到Q=0.197·0.76·37=5.89kW。

5.确定蒸发器热沉:蒸发器热沉可以通过制冷量和制冷效率来计算。

制冷效率=制冷量/蒸发器热沉。

制冷效率一般在2-4之间,我们选择3作为制冷效率。

蒸发器热沉=制冷量/制冷效率=1.5/3=0.5kW。

综上所述,本毕业设计计算书确定了空调系统的制冷量、制冷剂流量、冷凝器热沉和蒸发器热沉等参数。

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个具有高效制冷和节能特性的空调系统。

空调计算书

空调计算书

第一部分冷负荷计算空调冷负荷 (冷负荷系数法)========================================================一.基本气象参数:1.地理位置: 上海市上海2.台站位置: 北纬 31.160 东经 121.4303.夏季大气压: 1005.30 hPa4.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4.00 ℃夏季空调日平均: 30.40 ℃夏季计算日较差: 6.90℃5.夏季室外湿球温度: 28.20 ℃6.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3.20 m/s二.主要计算公式:1.人体冷负荷:由显热散热造成的冷负荷 = 群集系数 * 计算时刻空调房间的总人数*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的显热散热量 * 人体显热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由潜热散热造成的冷负荷 = 群集系数 * 计算时刻空调房间的总人数*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的潜热散热量 * 人体潜热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2.人体湿负荷:湿负荷 = 0.001 * 群集系数 * 空调房间人数 *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散湿量3.灯光冷负荷:白炽灯和镇流器在空调房间外的荧光灯的冷负荷 = 1000 * 同时使用系数* 照明设备的安装功率 * 照明散热的冷负荷系数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的荧光灯的冷负荷 = 1200 * 同时使用系数* 照明设备的安装功率 * 照明散热的冷负荷系数暗装在吊顶玻璃罩内的荧光灯的冷负荷 = 1000 * 反射通风系数* 照明设备的安装功率 * 照明散热的冷负荷系数其它冷负荷 = 1000 * 照明实际散热量 * 照明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4.设备冷负荷:电热设备冷负荷 = 1000 * 同时使用系数 * 利用系数 * 小时平均实耗功率与设计最大功率之比 * 通风保温系数 * 设备安装总功率 * 设备器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电动机和工艺设备均在空调房间内的冷负荷 = 1000 * 同时使用系数 * 输入功率系数* 设备安装总功率 * 设备器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只有电动机在空调房间内的冷负荷 = 1000 * 同时使用系数 * 输入功率系数 * 设备安装总功率 * ( 1 - 电动机效率 ) * 设备器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只有工艺设备在空调房间的冷负荷同时使用系数 * 输入功率系数 * 设备安装总功率 * 电动机效率 * 设备器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其它冷负荷 = 1000 * 设备散热量 * 设备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5.新风冷负荷:新风全冷负荷Qq = md * 新风量 * (iw - in) / 3.6其中: md --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1.13kg/m^3)iw -- 夏季室外计算参数下的焓值(kJ/kg)in -- 室内空气的焓值(kJ/kg)6.新风湿负荷:新风湿负荷Qq = md * 新风量 * (dw - dn) *0.001 (kg/h)其中: dw --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时的含湿量(g/kg)dn -- 室内空气的含湿量(g/kg)7.渗透冷负荷: 计算方法同新风冷负荷8.渗透湿负荷: 计算方法同新风湿负荷9.外墙和屋面冷负荷:冷负荷 CL = F * K( (tl + td) * Ka - tn )其中: F -- 外墙或屋面的面积K -- 外墙或屋面的传热系数tl-- 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td-- 温度的地点修正值, 单位:度Ka-- 温度的由于外表面放热系数不同引起的温度修正系数, 无因次 tn-- 室内设计温度10.外窗和天窗冷负荷:该冷负荷可分为三部分: 直射冷负荷, 散射冷负荷, 传热冷负荷直射冷负荷 CL = Fz * Cz * Dj, max * Ccl其中:Fz -- 窗玻璃的直射面积Cz -- 窗玻璃的综合遮挡系数Dj, max -- 日射得热因数的最大值Ccl -- 冷负荷系数散射冷负荷 CL = Fs * Cz * Dj, max * Ccl其中:Fs -- 窗玻璃的散射面积传热冷负荷 CL = F * K( tl' - tn )11.内围护结构冷负荷: <注:内围护结构包括: 内门, 内窗, 内墙, 楼板>冷负荷 CL = F * K * Tls其中 Tls -- 邻室温差三.房间参数及计算结果:共有房间数目: 17各个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932624 W修正后总冷负荷为:933*1.1=1026KW*** 房间编号: 101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428999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1100. 人人均新风: 15.00 m^3/h设计温度: 26.00 ℃设计相对湿度 65.00 %群集系数: 0.89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58.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23.0 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负荷详细列表:---------------------------计算时刻 8点 9点 10点 11点 12点 13点 14点 15点 16点 17点 18点 19点 20点 21点显热冷系数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人显热负荷 56782 56782 56782 56782 56782 56782 56782 56782 56782 56782 56782 56782 56782 56782是否有人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人潜热负荷 120417 120417 120417 120417 120417 120417 120417 120417 120417 120417 120417 120417 120417 120417人体冷负荷 177199 177199 177199 177199 177199 177199 177199 177199 177199 177199 177199 177199 177199 177199------人体湿负荷 180.1 180.1 180.1 180.1 180.1 180.1 180.1 180.1 180.1 180.1 180.1 180.1 180.1 180.1新风冷负荷 152486 152486 152486 152486 152486 152486 152486 152486 152486 152486 152486 152486 152486 152486新风湿负荷 154.9 154.9 154.9 154.9 154.9 154.9 154.9 154.9 154.9 154.9 154.9 154.9 154.9 154.9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201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399805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800.0 人人均新风: 10.00 m^3/h设计温度: 26.00 ℃设计相对湿度 65.00 %群集系数: 0.89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58.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23.0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19700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负荷详细列表:---------------------------计算时刻 8点 9点 10点 11点 12点 13点 14点 15点 16点 17点 18点 19点 20点 21点显热冷系数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人显热负荷 41296 41296 41296 41296 41296 41296 41296 41296 41296 41296 41296 41296 41296 41296是否有人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是人潜热负荷 87576 87576 87576 87576 87576 87576 87576 87576 87576 87576 87576 87576 87576 87576人体冷负荷 128872 128872 128872 128872 128872 128872 128872 128872 128872 128872 128872 128872 128872 128872------人体湿负荷 131.0 131.0 131.0 131.0 131.0 131.0 131.0 131.0 131.0 131.0 131.0 131.0 131.0 131.0新风冷负荷 73933 73933 73933 73933 73933 73933 73933 73933 73933 73933 73933 73933 73933 73933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301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3060.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0.000 人人均新风: 0.000 m^3/h设计温度: 25.00 ℃设计相对湿度 60.00 %群集系数: 0.89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4.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17.0 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306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302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7200.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0.000 人人均新风: 0.000 m^3/h设计温度: 25.00 ℃设计相对湿度 60.00 %群集系数: 0.93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4.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17.0 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720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303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7200.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0.000 人人均新风: 0.000 m^3/h设计温度: 25.00 ℃设计相对湿度 60.00 %群集系数: 0.93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4.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17.0 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720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304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3060.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0.000 人人均新风: 0.000 m^3/h设计温度: 25.00 ℃设计相对湿度 60.00 %群集系数: 0.89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4.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17.0 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306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305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4500.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0.000 人人均新风: 0.000 m^3/h设计温度: 25.00 ℃设计相对湿度 60.00 %群集系数: 0.93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4.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17.0 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450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306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27500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人人均新风: 0.000 m^3/h设计温度: 25.00 ℃设计相对湿度 60.00 %群集系数: 0.93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4.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17.0 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2750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307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3600.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0.000 人人均新风: 0.000 m^3/h设计温度: 25.00 ℃设计相对湿度 60.00 %群集系数: 0.93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4.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17.0 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360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308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7200.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0.000 人人均新风: 0.000 m^3/h设计温度: 25.00 ℃设计相对湿度 60.00 %群集系数: 0.93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4.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17.0 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720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309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7200.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0.000 人人均新风: 0.000 m^3/h设计温度: 25.00 ℃设计相对湿度 60.00 %群集系数: 0.93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4.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17.0 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720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310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7200.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0.000 人人均新风: 0.000 m^3/h设计温度: 25.00 ℃设计相对湿度 60.00 %群集系数: 0.93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4.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17.0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720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311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计算时刻 8点 9点 10点 11点 12点 13点 14点 15点 16点 17点 18点 19点 20点 21点冷负荷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 3600.湿负荷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3600.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0.000 人人均新风: 0.000 m^3/h设计温度: 25.00 ℃设计相对湿度 60.00 %群集系数: 0.93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4.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17.0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360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312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计算时刻 8点 9点 10点 11点 12点 13点 14点 15点 16点 17点 18点 19点 20点 21点冷负荷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湿负荷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4500.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0.000 人人均新风: 0.000 m^3/h设计温度: 25.00 ℃设计相对湿度 60.00 %群集系数: 0.93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4.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17.0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450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313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7200.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0.000 人人均新风: 0.000 m^3/h设计温度: 25.00 ℃设计相对湿度 60.00 %群集系数: 0.93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4.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17.0 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720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314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7200.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0.000 人人均新风: 0.000 m^3/h设计温度: 25.00 ℃设计相对湿度 60.00 %群集系数: 0.93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4.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17.0 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720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 房间编号: 315 ***---------------------------------------------------------------1.房间冷负荷/湿负荷总计---------------------------最大冷负荷(包括新风)出现在8点其冷负荷为: 3600. W2.房间设置:基本参数:当前房间人数: 0.000 人人均新风: 0.000 m^3/h设计温度: 25.00 ℃设计相对湿度 60.00 %群集系数: 0.930劳动强度轻--->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显热散热量64.00 一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潜热散热量117.0人体/新风的冷负荷/湿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灯光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设备冷负荷计算方式: 按最大值计算其它冷负荷:3600. W其它湿负荷:0.000 kg/h3.此房间没有围护结构!第二部分热负荷计算根据商场特点,总热负荷取总冷负荷的60%即可,即:Qr=1026*60%=615KW第三部分设备选型一、主机选型根据商场空调特点,不考虑同时使用系数,本工程主机采用风冷热泵主机。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各部件的匹配设计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各部件的匹配设计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各部件的匹配设计目录前言 (1)第一章汽车空调热负荷设计计算 (1)1.1汽车空调的舒适环境 (1)1.1.1车内设计参数的选择 (1)1.1.2车外设计参数的选择 (2)1.2汽车空调热负荷的组成 (2)1.2.1热平衡模型 (2)1.2.2热平衡方程 (3)1.3汽车空调热负荷计算 (3)1.3.1各部分热负荷计算 (3)1.3.2太阳辐射特性计算 (9)1.4空调热负荷设计计算与分析 (11)1.5影响空调热负荷的主要因素及减少热负荷的途径 (22)第二章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各部件的匹配设计 (23)2.1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 (23)2.1.1制冷系统设计工况的确定 (23)2.1.2制冷系统的热力计算 (24)2.2汽车空调用压缩机的匹配 (26)2.3汽车空调系统换热器的匹配设计 (26)2.3.1蒸发器设计计算 (27)2.3.2冷凝器设计计算 (30)2.4节流机构的匹配设计 (33)2.5储液干燥过滤器匹配设计 (33)2.5.1储液干燥过滤器设计与选择方法 (35)2.5.2储液干燥过滤器的安装 (35)2.6汽车空调系统管路设计 (35)2.7风机的匹配设计 (36)前言汽车空调是指对汽车车厢和驾驶室内的空气进行调节以满足乘客和驾驶人员对空气的温度、流速及洁净度等舒适性要求的一门技术。

由于汽车空调系统结构及运行条件的特殊性,汽车空调技术在近十余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空调行业的一个专门分支。

近年来关于汽车空调的研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热舒适性的研究:在汽车空调中,由于车室容积小,乘员所占空间小,而且车室低、座位多,人员不流动,难以使车内温度场和流场均匀。

因此,确定在采用空调时对乘员的热舒适影响因素,成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2)汽车空调负荷的计算和分析:与建筑空调相比,汽车空调具有负荷变化迅速、单位体积强度高、车窗面积所占比例很大、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工作条件经常变动(如停、开、速度变化、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方向及地区、季节变化等)、车体各部件的热容量小等特点,因此,设计中汽车空调负荷的计算方法主要以稳态的方法为主,并辅以必要的非稳态的分析。

SCOP计算书

SCOP计算书

空调系统的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 OP)计算公式如下:空调系统SCOP =ΣQ/ΣWΣQ:名义工况下总制冷量(kW )ΣW:冷源系统的总耗电量(kW )加权平均SCOP =Q n/ΣQ*SC OP n规范要求:空调系统SCOP ≥加权平均SCOPSCOP 计算应注意事项:1.制冷机的名义制冷量、机组耗电功率应采用名义工况运行条件下的技术参数;当设计设备表上缺乏机组耗电功率,只有名义制冷性能系数(CO P)数值时,机组耗电功率可通过名义制冷量除以名义性能系数获得。

冷却水流量按冷却水泵的设计流量选取,并应核对其正确性。

由于水泵选取时会考虑富裕系数,因此核对流量时可考虑1~1. 1的富裕系数4.冷却水泵扬程按设计设备表上的扬程选取。

5.水泵效率按设计设备表上水泵效率选取。

6.名义工况下冷却塔水量是指室外环境湿球温度28℃,进出水塔水温为37℃、32℃工况下该冷却塔的冷却水流量。

确定冷却塔名义工况下可根据冷却塔样本查对风机配置功率。

7.冷却塔风机配置电功率,按实际参与运行冷却塔的电机配置功率计入。

冷源系统的总耗电量按主机耗电量、冷却水泵耗电量及冷却塔耗电量之和计算。

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 OP)为名义制冷量(kW )与冷源系统的总耗电量(kW )之比。

根据现行国家国家标准《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 1843 0.1风冷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CO P)计算中消耗的总电功率包括了放热侧冷却风机的电功率,因此风冷机组名义工况下的制冷性能系数其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 OP)值。

本条文适用于采用冷却塔冷却、风冷或蒸发冷却的冷源系统,不适用于通过换热器换热得到的冷却水的冷源系统。

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循环水作为冷却水时,为了避免水质或水压等各种因素对系统的影响而采用了板式换热器进行系统隔断,这时会增加循环水泵,整个冷源性能系数(SC OP)会下降;同时对于地源热泵系统,机组的运行工况也不同,因此,不适用于本条文规定。

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书模板(完整版)

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书模板(完整版)

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书模板(完整版)1. 概述此文档为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书的模板,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设计计算书的框架供参考和使用。

该模板适用于空调系统设计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负荷计算、设备选择、管道布局等。

2. 需求分析在该部分中,应对所需的空调系统的基本要求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使用场所和用途- 温度要求和湿度要求- 人员数量和热源负荷- 空气质量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3. 负荷计算负荷计算是设计空调系统的关键步骤之一,该部分需要进行详细的负荷计算以确定所需的冷热负荷。

负荷计算可以采用常用的传热传质计算方法,如净热负荷法或经验法等。

负荷计算应包括以下内容:- 全年负荷计算- 最大负荷计算- 散热负荷计算- 湿负荷计算4. 设备选择根据负荷计算的结果,可以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

在设备选择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制冷和供热能力需求- 设备功率和能效要求- 空间要求和布局- 控制方式和系统可靠性5. 管道布局管道布局是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管道布局可以确保空气流通畅通、气流均匀。

在管道布局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管道长度和直径- 管道材料和绝缘- 管道连接方式- 管道阻力和压力损失6. 安全措施在设计空调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可以考虑以下安全措施:- 防火设计和烟气处理- 电气安全措施- 空气质量控制- 废气排放控制7. 总结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书模板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帮助设计人员系统地进行空调系统设计。

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算,可以确保空调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满足用户需求。

以上为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书模板的完整内容。

希望能对您的项目设计有所帮助!。

汽车空调系统匹配计算(五篇范文)

汽车空调系统匹配计算(五篇范文)

汽车空调系统匹配计算(五篇范文)第一篇:汽车空调系统匹配计算摘要汽车空调的普及,是提高汽车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舒适性,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愈来愈高。

国内近年来,汽车生产厂家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大,大量中高档车需要安装空调。

因此,对汽车空调的研究开发特别重要。

本论文针对吉利LG—1空调系统匹配设计,对普通轿车空调系统的设计开发原理和特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第一章概论1.1 汽车空调的作用及其发展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必然会带动汽车空调产业的发展。

汽车空调作为空调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它能创造车室内热微环境的舒适性,保持车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流速、洁净度、噪声和余压等在热舒适的标准范围内,不仅有利于保护司乘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对增加汽车行始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

就世界上汽车空调技术发展的历史来看,其发展的速度也是惊人的。

1927年就诞生了较为简单的汽车空调装置,它只承担冬季向乘员供暖和为挡风玻璃除霜的任务。

直到1940年,由美国Packard公司生产出第一台装有制冷机的轿车。

1954年才真正将第一台冷暖一体化整体式设备安装在美国Nash牌小汽车上。

1964年,在Cadillac轿车中出现了第一台自动控温的汽车空调。

1979年,美国和日本共同推出了用微机控制的空调系统,实现了数字显示和最佳控制,标志着汽车空调已进入生产第四代产品的阶段。

汽车空调技术发展至今,其功能已日趋完善,能对车室进行制冷,采暖,通风换气,除霜(雾),空气净化等。

我国空调产业发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是目前国内车用空调系统生产基本上仍是处于引进技术与开发、研究并举的阶段。

1.2 汽车空调的特点汽车空调使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结构、材料、安装、布置、设计、技术要求等方面与普通空调,如建筑物空调,有着较大的差别:1)在动力源处理上,车用空调压缩机只能采用开启式的结构型式,这就带来空调系统轴封要求高,制冷剂容易泄漏的问题。

空调设备IPLV计算书

空调设备IPLV计算书

××××空调设备IPLV计算书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校对人:编写人:日期: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200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2011《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2、IPLV简介IPLV(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是用一个单一数值表示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它基于下表规定的IPLV工况下机组部分负荷的性能系数值,按照机组在各种负荷下运行时间的加权因素,通过IPLV公式得到的数值。

IPLV的公式如下:IPLV=a×A+b×B+c×C+d×D其中:A=机组100%负荷时的效率(COP, kW/kW,下同)B=机组75%负荷时的效率C=机组50%负荷时的效率D=机组25%负荷时的效率其中a、b、c、d的取值如下:严寒地区 1.0% 32.7% 51.2% 15.1%寒冷地区 0.7% 36.2% 53.4% 9.8%夏热冬冷地区 2.3% 38.6% 47.2% 11.9%夏热冬暖地区 0.7% 46.3% 41.7% 11.3%全国加权平均?1.3% 40.1% 47.3% 11.3%(以上资料来源:《公共建设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部分)》)备注1:部分负荷百分数计算基准是名义制冷量备注2: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代表了平均的单台机组的运行工况,可能不代表一个特有的工程安装实例。

本项目位于合肥市,属于夏热冬冷地区,选择a、b、c、d的值为2.3%、38.6%、47.2%、11.9%。

3、本项目的IPLV计算值本项目选用的制冷机组为: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空调室外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 空调制冷系统匹配计算的目的 (3)
2 制冷循环热力计算 (3)
2.1 设计工况的确定 (3)
2.2 各状态点参数的确定 (3)
2.3 制冷剂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 (4)
3 压缩机选型校核 (4)
3.1 所需压缩机排量 (4)
3.2 所选压缩机与汽车的动力匹配计算 (4)
3.2.1 汽车行驶速度及传动比 (4)
3.2.2 与汽车的动力匹配计算 (4)
3.3 设计工况下的压缩机性能 (6)
3.4 怠速工况下的制冷量校核 (6)
3.5 压缩机允许最高转速校核 (6)
4 冷凝器能力计算 (6)
5 蒸发器能力计算 (6)
6 送风量的确定 (6)
CP08空调制冷系统匹配计算书
1 空调制冷系统匹配计算的目的
制冷系统匹配计算的目的有三个:
a)所选压缩机的能力是否合理;
b)压缩机与汽车的动力匹配是否合理;
c)确定所需配置多大的冷凝器和蒸发器。

2 制冷循环热力计算
2.1 设计工况的确定
空调系统的工作压焓图如图1所示:
图1 空调系统工作压焓图
冷凝压力P k=1.5MPa(表压);对应的冷凝温度t k=55.2℃;
蒸发压力P0=0.3MPa(表压);对应的蒸发温度t0=0.67℃;
蒸发器过热度S h=10℃;冷凝器过冷度S c=5℃;2.2 各状态点参数的确定
点1(蒸发器出口):
压力P1=0.3MPa;温度t1=10℃;
焓值h1=407kJ/kg;比容v1=0.073m3/kg 点2(压缩机出口):
压力P2=1.5MPa;温度t1≈75℃;
点3(膨胀阀前):
压力P3=1.5MPa;温度t3=55.2-5=50.2℃;
焓值h3=200kJ/kg;
点4(蒸发器进口):
压力P1=0.3MPa;温度t4=0.67℃;
焓值h4=h3=200kJ/kg;
2.3 制冷剂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
质量流量 m=Q 0/q 式中:
Q 0--系统制冷量,根据车身热平衡计算确定,本车空调系统制冷量为3.8kW q--单位质量制冷量,q=h 1-h 4
所以 )(41h h Q m -=
)
200407(8.4-=s kg /0232.0≈ 体积流量: s ml v m V /169410073.00232.061=⨯⨯=⨯=
3 压缩机选型校核
3.1 所需压缩机排量
)(v p n V
V η⨯=
V---体积流量,如上计算,取V=1694ml/s ;
n----压缩机转速,选用涡旋式压缩机,取n=1800rpm ; v η---压缩机容积效率,取v η=0.8; 故 r ml /6.70=
产品车选用的是奥特佳66压缩机。

下面根据压缩机的性能曲线对制冷量和传动比是否合适、消耗功率是否与发动机功率相匹配进行校核。

3.2 所选压缩机与汽车的动力匹配计算 3.2.1 汽车行驶速度及传动比
行驶速度: V=40km/h 压缩机皮带轮直径: d 压=100mm 发动机皮带轮直径: d 发=125mm 发动机/压缩机传动比: 3.2.2 与汽车的动力匹配计算
当发动机在三档位置行使时,计算如下:
变速箱主减速比 467
.40=i 变速箱3档减速比 346.13=i
轮胎滚动半径 m r 293.0=
对应发动机转速 rpm r
i i V n o 2178377.03
=⨯⨯⨯=发 压缩机转速 rpm i n n 272325.12178=⨯=⨯=传发压
发动机在此时的功率约为23.3KW 。

25
.1100521===压发传d d
i )
8.0601800(1694
)(⨯=⨯=v p n V V η
当发动机在四档位置行使时,计算如下: 变速箱4档减速比 912.04=i
轮胎滚动半径 m r 293.0=
对应发动机转速 rpm r
i i V n o 1476377.03
=⨯⨯⨯=发 压缩机转速 rpm i n n 184525.11476=⨯=⨯=传发压 发动机在此时的功率约为14.4kW 。

在三、四档,40 km/h 时,压缩机的平均转速 n = (2723+1845)/2 =2284rpm 压缩机与发动机的动力匹配表见表3-1。

3.3 设计工况下的压缩机性能
根据奥特佳样本上压缩机性能曲线图,查得压缩机转速rpm n 2284=压时:
制冷量kW Q 2.50=; 消耗功率kW N 1.2=。

压缩机的制冷量刚好满足系统的要求, 压缩机功耗占发动机后备功率比
N 压/N 发 = 1.6/((23.3+14.4)/2) = 11.1 %
由上述计算发现,压缩机与发动机的功耗比满足要求。

3.4 怠速工况下的制冷量校核
怠速时发动机的转速: 800rpm 怠速时压缩机的转速: 1000rpm
在压缩机性能曲线图上查得怠速工况的制冷量约为:1.05kW 3.5 压缩机允许最高转速校核
压缩机的允许最高连续转速为: 10000rpm 发动机最高转速:6000rpm 对应的压缩机最高转速: 7500rpm
压缩机的最高转速低于允许最高(连续)转速。

4 冷凝器能力计算
冷凝器热负荷:2.78.45.15.10=⨯==Q Q k kW
计算所得冷凝器负荷比为1.5:1,由于计算时忽略工质沿程阻力损失、局部阻力损失、外表面污垢热阻等因素,再加上进风效果的影响,实际上冷凝器换热能力应大于9.5kW 。

5 蒸发器能力计算
蒸发器制冷量W Q k 8.40=。

6 送风量的确定
风机的送风量:)
(v 0
出入h h Q -=
式中:0Q ---蒸发器制冷量;
入h --蒸发器入口空气焓值; 出h —蒸发器出口空气焓值;
蒸发器入口的空气状态:
入口温度C
t︒
=27

入口空气相对湿度%
50
=

ψ
出口空气状态取为:
出口温度C
t︒
=8

出口空气相对湿度%
9
=

ψ
蒸发器进出口空气状态确定后,就可以通过查湿空气焓湿图确定各参数值:
kg
kJ
h/
2.5
5
=

kg
kJ
h/
0.3
2
=

入口空气的比容v为0.86/3
m kg
所以,风机的送风量:
Va=4.8×3600×0.86/(55.2-23.0)=462m3/h
实际送风量的确定还需要综合考虑蒸发器迎面风速、车气流组织、风机及风道噪声等因素,因此实际送风量不应低于以上计算结果。

在鼓风机的压头能克服车空调器(HVAC)与风道的阻力时鼓风机的风量应大于450m3/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