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1自考简答题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1自考简答题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第一篇基本原理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四、简答题1健康的涵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2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综合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3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1、统计常模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2、社会规范以社会规范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并以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否正常。

一般而言,有心理障碍者必然偏离社会规范,但偏离社会规范者未必都有心理问题.3、生活适应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是以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言语、思维、行为等为依据的。

4、临床诊断以本人或他人是否观察或检测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致病因素,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5、主观经验以个人的主观经验或感受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

4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根据对心理健康的结构关系和核心要素的认识,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将心理健康的标准界定为:(一)智力水平正常(二)自我意识正确(三)人际关系和谐(四)生活平衡积极(五)社会适应良好(六)情绪乐观向上(七)人格统一完整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四、简答题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很明确的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2、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1)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知识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05615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简答题、辨析题汇总

05615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简答题、辨析题汇总

05615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简答题、辨析题汇总简答题*21、如何合理表达教师积极情感?答:1、使用积极的语言过学生以鼓励。

2、充分发挥表情的作用。

3、利用动作表达积极情感。

4、多种沟通手段的综合运用。

*22、应如何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答:1、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

2、不断增强职业荣誉感。

3、在育人成才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4、在创造性劳动中体验自我价值感。

*23、人民教师的情感调控的意义?答:1、防止干扰教学过程,降低教学效果。

2、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

3、克制或合理宣泄不良的情感,促进身心健康。

*24、教师消极情感调控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答:1、知足常乐。

2、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3、心理换位。

4、转移认知对象。

5、合理宣泄。

6、升华调控7、自我安慰8、一笑了之9、快乐作业。

*25、好教师应具有什么特征?答:第一、控制班级的能力;第二、对学生个人关心和同情;第三、把课程教好,使学生学懂学会。

第四、耐心;第五、教的方式让人有兴趣,鼓励学生的热情和信心,使他们学会;第六、行为上高标准,使学生尊敬。

第七、喜欢并尊重儿童,师生关系好。

第八、对于教学热忱专致。

第九、又容易接近、令人愉快的性格,第十、对所教的学生的性格彻底了解。

十一、有幽默感。

十二、对待问题掌握灵活。

十三、公正。

*26、性格与身心疾病的关系。

答:心身医学家研究发现,尽管人们的性格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的方面,性格对人体疾病,尤其是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合病程的转归都有明显的影响,身心医学家巴登研究发现,同一疾病的患者往往具有类似的性格特点。

如偏头疼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尽善尽美、死板、好争、嫉妒。

*27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答:1、读书明理,增强自我完善的方向性。

培养塑造良好性格,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是最理想的。

2、内省慎独,加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在通过自我教育塑造良好性格的过程中,内省和慎独是自我完善的两个基本途径。

3、虚心求教,严于律己。

4、实践锻炼,磨练性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词解释+部分简答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词解释+部分简答

心理健康:就是个体一方面能够积极调整完善自我,顺应日益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又能够有效地改变环境,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求。

简言之,心理健康就是不断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孔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便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

心理健康的具体体现:①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②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③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计划、步骤、方法,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④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⑤养成健康的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⑥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良好。

衡量心理健康的尺度:①医学尺度:以病因与症状与否作为划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②社会尺度:是以行为适应环境、符合社会规范与否作为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

③统计学尺度: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找出正常行为的数值分布。

心理健康的标准:①适应性标准:以个人能否适应环境来划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适应:通常是指的个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一种互动行为,它是和具体环境相联系的,受到与环境间关系的限制。

②发展性标准:尽其所能的勤奋以实现个人的价值,从而也实现个体对于社会的责任与奉献。

发展是指向更高水平的适应,指向更成熟、更丰富、更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生活。

心理健康的评价: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应该没有严重的情绪困扰,适应良好,具有与其年龄特征相符的发展特点,具有面对挫折与失败能自我复原的潜能。

适应良好、无心理困扰、有较强的复原力(复原力:是指个人具有或学习到某些特质,这些特质或行为会因个人与环境的互动而保护个人不受压力或挫折情绪的影响,使个人重新获得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发展出健康的应对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自考简答题(1(1)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自考简答题(1(1)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基本原理第一章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1健康的涵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2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综合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3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1、统计常模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

2、社会规范以社会规范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并以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否正常。

一般而言,有心理障碍者必然偏离社会规范,但偏离社会规范者未必都有心理问题。

3、生活适应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是以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言语、思维、行为等为依据的。

4、临床诊断以本人或他人是否观察或检测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致病因素,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5、主观经验以个人的主观经验或感受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

4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根据对心理健康的结构关系和核心要素的认识,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将心理健康的标准界定为:(一)智力水平正常(二)自我意识正确(三)人际关系和谐(四)生活平衡积极(五)社会适应良好(六)情绪乐观向上(七)人格统一完整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四、简答题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很明确的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名词解释心理健康教育

名词解释心理健康教育

名词解释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指导和支持,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形式。

其中,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良好状况。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人们掌握有效的应对压力、管理情绪、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尊和自信等技能,以及促进积极的心理和情绪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媒体和专业心理服务等。

在学校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纳入课程内容,以系统性地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和家庭成员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心理健康习惯和行为。

社会媒体和专业心理服务也可以通过传播信息、提供咨询和治疗等方式,对公众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积极的心理发展和幸福感。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个体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反应,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挑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培养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能力。

从整体上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幸福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参考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参考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参考内容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精神)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不解决具体问题)。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缺乏道德感和内疚感,没有同情心、怜悯心,行为受原始欲望支配,脾气暴躁,挫折容忍力低,情绪活动呈爆发性,行为冲动,对他人和社会冷酷无情,往往目无法纪,且不能从挫折和惩罚中吸取教训等。

4、抑郁症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持久的情绪抑郁。

5、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6、特质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因素,是测评人格的基本单位。

7能力能力是人们顺利实现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主要心理特征。

8、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以及社会的现状,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9、学习(狭义)(狭义的学习,指的即是学生的学习)在各类学校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的文化经验,以发展个人的知识技能,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品质的过程。

10、情绪它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态度的反应,是一种主观的、生理的、有目的的和社会的现象。

11、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并具有渲染作用的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情绪状态,如得意、忧伤等。

心境持续的时间较长,如抑郁、忧伤的情绪可以保持数天、数月甚至数年。

心理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学习如何面对和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以提高心理抗压能力,维护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名词解释:
1. 心理健康: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稳定、平衡、健康,能够应对生
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人,也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 压力管理: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技巧,合理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减
少和缓解压力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3. 情绪管理:指学会合理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如愤怒、焦虑、忧虑等,以达到情绪稳定的状态。

4. 自尊心:指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认可,能够积极、自信地面
对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5. 社交技能:指个体在社交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技巧,能够有效
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实现互利共赢。

6. 焦虑症:指一种心理疾病,患者会出现过度焦虑、紧张、恐惧等
情绪,而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到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现代人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学会如何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也需要注意到,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仅仅是针对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每个人都可以提升自身的情商和心理素质,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资料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资料

第一章绪论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保持身体、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

(道德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躯体健康)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或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的核心: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生命质量。

健康促进( health promotion):个人与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变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康教育+环境因素+行政手段)健康促进基本策略:倡导,赋权,协调核心策略:社会动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1.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会支持2.健康教育是基础,是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3.健康促进是最终目标4.健康教育必须有环境,政策的支持,才能逐步向健康促进发展5.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是人群自觉采取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卫生部门事业;健康促进是提供支持性环境,具有约束性,全社会参与和多部门合作的社会系统工程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的角色:教育者,咨询者,组织管理者,协调者,代言者,研究者第二章健康与健康危险因素健康测量(health measurement):将抽象的健康概念及有关健康的事物或现象进行量化的过程,即按照一定规则,依据被测对象的性质和特征,用数字来反映健康及与其相关的事物或现象。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我国成年人BMI正常值为18.5-24社会支持:社会各方面包括家人、朋友等给予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系统。

常用评估工具有:Sarason 等编制的社会支持问卷(the social supportquestionnaire,SSQ)和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名词解释心理健康教育

名词解释心理健康教育

名词解释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帮助人们了解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及早发现和干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健康问题,有效干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技能和心理健康态度。

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心理健康的定义、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原因和预防方法等。

心理健康技能包括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解决问题和人际交往等技能。

心理健康态度包括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困境的态度等。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可以包括课堂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多种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对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通过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干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一、名词解释:1.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2.心理健康: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3.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4.学习:(广义)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

5.学习焦虑:指大学生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内疚感增强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6.学习倦怠(疲劳):指连续学习之后,在生理、心理方面产生劳累,致使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出现健康方面问题使之不能继续学习的一种异常状态。

7.考试焦虑:指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忧虑、紧张的心理状态。

8.网络成瘾综合征: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

8.网络孤独症:指过分关注人机对话,迷恋在网上建立的友谊、爱情,淡化了个人与社会及他人的交往,远离周围伙伴,变得越来越孤僻。

9.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交往互动时的心理距离。

10.人际安全:指个体在人机相处和交往中对自身状况保持有利地位的肯定性体验。

11.人际期望:是个体对人际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心理、行为的预期和愿望。

12.人际张力(应激):指个体在特定人际关系中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

13.人际报复:14.心理换位:指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把自己置于对方的位置上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以求得心理上的沟通。

15.恋爱观:16.恋爱道德:17.性: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融贯个体的全部素质,以性器官和性特征为主要标志,以繁衍后代为原始意义,既受意识形态、道德、伦理等制约,也受到个体心理因素的调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名词解释: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具有正常的、适当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协商、交谈和辅导,提供可行性建议,针对正常及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面临的各种适应和发展性问题,使来访者在认知、情感、行为模式上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包括障碍性心理问题和发展性心理问题;团体心理咨询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咨询师对多个求助者同时进行心里咨询,团体的规模四至十六人不等,多数情况是八至十人;它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即由咨询师根据求询者问题的相似性或求询者自发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已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自卑自备是一种自我否定,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对自己不满和否定,拥有这种心理的人总以为自己存在着缺点、不足和失误,因而遇事总会胆怯、心虚、逃避、退缩,缺乏独立主见;理想自我个人理想中的自己,包括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理想标准,以及希望他人对自己所产生的看法等;性格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是人的个性的组成部分,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在个性中起着核心作用,并从本质上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气质个体产生心理活动时的动力特征,这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里过程发生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以及指向性等方面;七情恐惧、厌恶、高兴、惊奇、轻蔑、生气、悲伤这七种人类常见的情绪;情绪人对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并且总是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 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建构主义构建主义是继认知主义后学习理论的又一场变革,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皮亚杰、维果茨基、布鲁纳、奥苏泊尔的学习主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自己组织的认知结构的改变,是个体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它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高原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学习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动力;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性恋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网恋网恋是指在网络空间里,异性之间形成和发展的一定程度的情感依恋关系;它包括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纯粹意义上的网恋,纯粹在网上认识,恋爱,完全没有显示接触;第二种是网络与现实相结合,在网络中认识、恋爱,然后发展到现实生活中的恋爱与婚姻;性别角色是社会按照人们的性别赋予人们不同的社会行为模式;是男女两性在生理差异的基础上,由于社会期望不同所造成的;性心理人类在生理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对性及性活动的认知、体验、观念、情感等心理活动;压力压力是身体对需求的一般反应,愉快或不愉快都取决于压力,而我们对压力的适应则取决于需求的强度;生物反馈法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技术和方法,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消除病理过程,使患者身心健康;职业生涯规划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以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就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的职业成功和满足提供最有效率的路径;三、简答题心理健康的标准 1.身心感觉良好 2.积极的自我观念 3.情绪积极,稳定协调 4.人格的和谐健全 5.人际关系良好 6.良好的适应能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常见的心理困扰 1.生活适应问题 2.自我定位的困扰 3.学习困扰 4.人际关系问题 5.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6.就业压力困扰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 1.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心理咨询 2.看心理咨询,一定是生活中的弱者 3.看心理咨询,一定要去精神科 4.心理咨询师是替人解决问题的人 5.心理咨询师具有透视人心的本事 6.好的心里咨询,看一次就有效心理咨询服务的内容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任务:1.教会来访者管理自己的情绪,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避免罹患各种情绪障碍,如抑郁症、躁狂症、歇斯底里症等;2.帮助来访者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拥有完善的认知体系,避免因为错误归因而导致种种失败;3.帮助来访者恢复爱的能力,学会幸福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幸福地去爱;4.使来访者拥有健全的人格,摆脱自卑、自恋、自闭等不良心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5.帮助来访者摆脱因失业、失恋、离异等造成的痛苦,学会应付生活中种种挫折的方法;6.矫治各种人格障碍和神经症;7.为来访者提供职业咨询指导,在人生重大问题上正确独立地抉择;8.帮助来访者度过人生各个发展阶段的种种危机,平安地完成人生的发展任务;自我意识的内容 1.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这三个方面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包括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 2.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色、性别、义乌、责任、力量的认识 3.从外貌、心理、社会角度对自我的评价: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利益等,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自我认识的途径和方法 1.与他人比较看自己他人是反应自我的镜子,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认识自己;在对比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别人,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取长补短,达到自我教育;2.从自我比较认识自我在自我认识中,通过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客观地剖析自己的内心活动和言行,有助于我们修正、完善自我认识;要全方位地考察自己,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懂得扬长避短,避实就虚;自己的气质类型和特点多血质易形成的优良品质:机敏、活泼、亲切,兴趣广泛,接受新事物快,办事效率高,富有同情心;易形成的不良品质:无恒心,散漫、不踏实、兴趣易变;修养的重点:培养持久性和专注精神,克服见异思迁自己的性格类型和特点理论型:冷静而又客观地观察事物,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来判断事物的价值,但遇到实际问题时无法处理,以追求真理为生活的目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情绪、情感与身心健康关系密切;快乐、开心等良好的情绪对健康有益,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提高活动效率,对身心的发展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而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则会使人的精神萎靡,效率下降,并有害身心健康;长期焦虑、忧愁、悲伤、恼怒、压抑,可能导致神经分裂、高血压、心脏病、溃疡、胃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一般称它为心因性疾病;不良情绪的危害 1.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的危害: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如推理、辨别等将受到抑制,使认识范围缩小,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及后果,自制力降低,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并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2.持久性的消极情绪的危害:会通过神经机制和化学机制引起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种躯体疾病;不良情绪的控制和应对策略控制1.合理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具体可以:写写日记,发发牢骚,声声吁叹,阵阵大吼,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 2.适当控制;要控制情绪,首先必须承认某种情绪的存在;其次,要弄清产生该种情绪的原因;最后,对于使人不愉快的挫折情境要寻求适当的途径去克服它或是躲开它;策略1.理智;在挫折面前,人应当以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来控制个人的情绪;2.转移;在发生情绪反应时,头脑中有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如果此时另外建立一个或几个新的兴奋灶,便可抵消或冲淡原来的优势中心;3.幽默;高尚的幽默是精神的消毒剂,是极有助于个人适应的工具;4.升华;将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或欲望导往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创造性、建设性,叫升华;5.自慰;当一个人追求某项事物而得不到时,为减少内心的失望,常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一样,所以被称作“酸葡萄心理”;6.放松;通过训练,人们还可以用自我放松法控制情绪;情商的内容及训练途径内容1.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2.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 3.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4.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5.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途径1.找一个榜样2.找一个“难题”大学学习的特点 1.大学的学习是专业与广博并重的学习 2.大学的学习是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如何克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1.调整学习动机 2.学会科学用脑;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要保证学习计划的有序性、节奏型和弹性,这样有助于克服懒惰心理和急于求成心理;学习上要循序渐进,要储备足够的继续深入学习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要灵活多样,遇到暂时不能理解但不妨碍深入学习的问题就跳过去,直接请教老师或专家,以便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如何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 1.正确为自己定位 2.广泛涉猎,激发学习兴趣 3.确立实现目标和理想目标4.不断探索,总结经验 5.明确大学学习设置的阶段划分影响人际吸引的要素 1熟识吸引2邻近性吸引3外貌吸引4相似吸引5互补吸引6相互性吸引7性格吸引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在宿舍这一特殊情境中特有的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等为媒介建立起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关系;这是一种与主体本身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相关联的特殊人际关系;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可以从影响问题发生和问题解决的因素中寻得;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六个因素:一是主观方面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人际交往;二是客观方面的家庭因素、制度因素、宿舍本身的因素;从而,学会宽容、欣赏和交流对于调节宿舍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美好的宿舍气氛至关重要;良好沟通与不良沟通的区别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因素理论人类的爱情虽然复杂多变,但基本成分都是三个,即亲密、热情、承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 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3.主观学习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4.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脆弱大学生恋爱常见的心理困扰 1.寂寞与爱情 2.好感与爱情 3.虚荣与爱情 4.友谊与爱情 5.金钱与爱情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1.爱情动力型 2.生活实惠型 3.从众攀比型 4.玩伴消费型 5.追求浪漫型 6.功利世俗型大学生的性心理特点 1.对性知识的渴求2.性意识的强烈性与表现形式上的隐蔽性和文饰性3.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4.性心理的性别差异性大学生常见的性困惑 1.性教育缺失2.性体像的困扰3.性别认同困扰4.手淫、性幻想、性梦5、婚前性行为大学生的性健康标准 1.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的接纳自己的性别2.有科学的性知识3.有正常的性需要和性欲望4.有良好的性道德5.有正当的性行为大学生常见的压力类型 1.生活压力2.学习压力3.就业压力4.性成熟与性冲动导致的压力SWOT矩阵分析法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其中战略内部因素“能够做的”: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外部因素“可能做的”: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大学生如何建立积极主动的职业意识 1.自我肯定意识建立在清楚认识自我基础上是积极自我肯定就显得分外可贵——它可以激励大学生坚定自己的能力;除了可以帮助求职者坚定信心外,还可以帮助求职者克服自负和自卑两种消极心态; 2.自我调节意识要正确面对求职中的失败,良好的自我调节意识必不可少; 3.积极的机遇意识面对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大学毕业生一定要抱着抓住机遇、寻求机遇的意识来积极面对;这就需要大学毕业生一方面大量收集就业信息,做好充分的职业知识准备,另一方面,强化竞争意识和自我竞争能力,学习一些有效的应试技巧,合理选择预期职位;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求职心理 1.从众心理 2.功利心理3.自卑与自大心理4.依赖心理5.焦虑心理四、论述题:➢大学生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来维护个人的心理健康首先,大学生应该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杂志,浏览网络媒体等方式获取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次更需要大学生积极的自我调适;自我调适的第一步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使人心胸宽广,人生态度积极进取,心里健康;第二步要认识自己与接纳自己,大学生要对自己有正确的估价,要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爱自制,欣赏自己不盲目与他人比较,有适当的抱负,享受实现目标的过程;第三步是管理和调整情绪,大学生要建立理性的认知方式,学会以适当的方式管理情绪,丰富个人生活,培养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第四步是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群体交往活动,体验友谊与沟通的快乐;第五步是拥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合理作息、起居有常、睡眠充足,平衡膳食、不落早餐、体重正常,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积极休闲、适量运动、愉悦身心;除此之外,大学生也可以向学校的心里咨询室寻求心理帮助,以便及时地调整心态;➢根据自己的个人成长经历,分析自己的优点及不足,提出一个自我完善的具体规划自由发挥1.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在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基础上,按照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来确定自我教育的发展目标;2.努力提高现实的自我1.通过订制计划提高自己 2.通过自我报告调整自己➢如何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一、依靠大学生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能实现自我价值,相信良好的个性是可以改造的来的,充满信心,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成功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长期处于积极的心境中;让自己生活在快乐中;消除对自我的压抑;抓住机遇;与人真诚相处;自我接受,接受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信念坚定不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时间冷静地独处反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步骤有四:1.提高文化水平,加强道德修养,改造不良性格2.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 3.乐于交际,与人和谐相处 4.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二、学校、社会也为塑造大学生良好个性共同努力,大学生利用环境接受他人的积极影响;大学的党委书记、校长自身要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学识渊博,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制定学校的管理措施时,要考虑到这些措施会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益;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内容应该积极、健康,应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班集体、学生社团都应该提倡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到与传统的衔接、社会的需要,更要考虑到有益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不应死板教条;例如,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多设立一些学生感兴趣、有益于学生迅速成长的课程,学校应多宣传有成就的校友,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学生家庭一方面在经济上情感上对学生关心和支持,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增强独立观念;总之,大学生应该借鉴吸收心理学改造个性的方法,结合中国传统的慎独、反省、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积极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化,使自己的智力因素发达、特殊能力优良,成为一个具有良好个性的人才;➢结合自我成长经历,谈谈如何优化自己的性格特点结合P69 70➢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常常使用的情绪调节方法1.合理宣泄写写日记;适当地发发牢骚;学习紧张疲劳心情忧郁时,不妨长吁短叹一番;可以到空旷地,放开喉咙大吼;体育锻炼、文化娱乐活动;2.冷静地审时度势,检讨反省发怒是否合理、发怒的后果如何、有无其他适当的解决方法,用理智加以控制3.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使情绪得到缓解4.善于运用幽默,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语中消逝,使愤怒、不安的情绪得到缓解5.自我安慰,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6.放松,练瑜伽、气功来平复心情;事例:火气上涌时,找好朋友一起散步谈心来分散注意力,缓解情绪;余怒未消时,通过看电影、听音乐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使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根据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分析自己学习上存在的具体问题、表现及成因,提出改进和提高自身学习效率的对策常见问题:因为大学自主支配的时间比中学时要多得多,很多时候大学生不能好好的支配时间具体问题:因为大学里完全依靠自主学习,没有父母老师的压制,总会不自觉的沉迷于网络中,等到考试迫在眉睫才临时抱佛脚表现:成因:对策:与同学相互监督,制定明确的阶段目标,督促自己完成➢根据大学生常见的人际关系困扰,提出具体的改进人际关系的对策1.学会欣赏别人只有互相欣赏,人际关系才可能变得融洽和睦2.学会接纳别人;不仅接受他人的优点,对他人的缺点也能容纳,不要以为人都是完美无缺的,不要披上道貌岸然的外衣去评判别人,不要再有条件的前提下接受别人;赞成他人,挖掘别人的优点或别人身上积极的东西,并且真诚地让他人感到我们喜欢并且钦佩这些品质;重视别人的价值3.学会互相信任人际交往理论表明,要能与他人有效沟通、建立亲密的关系,自己应先令人觉得可信、值得信赖,靠得住;然后同样去信任别人;只有做到这两个方面之后,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4.学会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协调人际关系5要适当的自我表露适当地自我表露能够形成恰当的亲密关系,自我表露应遵循对等原则 6.学会共赢共赢是指合作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共同获得利益,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动关系;➢根据自身的人际沟通经验,提出有效化解人际冲突的策略和沟通技巧策略合作、折衷型策略:双方协商、谈判、公开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冲突处理策略;回避、迁就型策略:愿意顺应他人、成全对方或回避冲突的方式沟通技巧1沟通前先澄清概念;2明确沟通的真正目的,希望得到什么3考虑沟通时的背景、环境及条件4重视双向沟通,正确理解;5沟通中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条理清楚有层次,少用长句,意思要明确,注意非语言的表达6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耐心,不轻易插话,不打断别人的表达7善于提问,搞清问题8言行一致,心平气和,感情真挚;9有必要的反馈10不仅着眼于现在,更着眼于未来,不要只顾一时的满足;➢谈谈如何提升大学生爱的能力1.具备迎接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敢于、善于表达爱,及时准确地对爱作出判断,并作出接受、谢绝或再观察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所引起的心理扰乱;2.拒绝爱的能力对自己不愿或不值得的爱有勇气加以拒绝,要果断勇敢并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3.鉴别爱的能力分清什么是好感、喜欢和爱情;4.解决爱情冲突的能力用包容、理解、体谅来解决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感受,避免伤害性的争吵和冷战;5.面对失恋的心理承受力认识到失恋只是一种选择的结果,在失恋中学习,把失恋作为一种人生的财富,失恋给人再恋爱的机会;6.保持爱情长久的能力真正地关心对方,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对方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自己的生活空间同时不排斥对方、尊重他关心他,尊重对方的选择,尊重对方的个人隐私和对方的发展;➢试述大学生维护性健康的途径1.科学地掌握性知识努力学习和掌握性科学知识,避免性无知,消除把性仅仅看做是生物本能的片面认识;2.培养健康的人格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要对性行为负有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积极进行自我调节正确调控性冲动;客服遗精恐惧和月经焦虑;要正确对待手淫、白日梦和性梦4.文明适度地进行异性交往把握分寸,注意场合,规范行为,处理好“友情”与“恋爱”的关系5.对性骚扰的自我保护以严厉的态度制止和反抗性骚扰,必要时向别人呼救或向公安部门寻求帮助;排除心理困扰可以向父母、老师、知心朋友宣泄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6.寻求心理咨询当遇到性困扰时,要坦然寻求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室,性不再是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宣泄心中的郁闷;➢试述大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生理层面1.逐步肌肉放松法2.音乐放松法3.香味放松法香薰油、香薰沐浴皂、花草茶4.慢速运动放松法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5.生物反馈法心理层面1.调整你的归因风格客观地分清内因和外因,做到合理归因,不过分消极反而增大心理压力2.巧用防御机制回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分为客观回避法和主观回避法;自我安慰法;升华法善于心理自救者,能把压抑和焦虑升华为一种力量,印象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在获得成功的满足时,也清除了心理压力;补偿法以另一个目标来代替原来尝试失败的目标或者加倍努力,以期某一弱点得到补救,转弱为强,来达到原来的目标;转视法从另一种角度看,发现事物的积极意义;学会接受痛苦是人生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坦然接受真实的人生,就会变得平静而快乐;学会适当宣泄自己的感情开怀大笑、大喊大叫大哭、写日记写短文、向朋友倾诉社会层面与亲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况,把心理的症结点说出,不要闷在心中;此时,关心你的亲友会给出恳切的建议,并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同时对压力的情况进行重新的审视;此外,如果确实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

心理健康的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的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的名词解释1、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其行为表现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期望,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人在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下生活和学习,能够保持自身的完整和谐;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能在现实环境中保持自身和社会的平衡。

人的心理健康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各方面,是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而这些都处于动态变化发展之中。

当前心理健康的内涵正在不断充实,标准也在不断修改和更新,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个别差异。

二、我们为什么需要心理健康?现代社会人际关系趋于复杂化,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亿人有某种形式的心理障碍,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由于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隐蔽性,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心理疾病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就会出现失眠、食欲下降、反应迟钝、头痛、多汗、易激怒、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于集中等一系列症状,引起植物神经紊乱,最终导致一些躯体性疾病的发生,如胃肠功能紊乱、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甚至癌症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因抑郁症造成的自杀死亡人数已达到10万人之多。

可见,维护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三、如何进行心理健康自我测试?测试题: 1、你喜欢与别人交往吗? A、一般B、比较喜欢C、不喜欢D、说不清2、你比较容易生气吗? A、有时B、经常C、一直很少D、不知道3、你有时候会不会经常回忆以前的事情? A、是B、偶尔C、不是D、没注意4、你会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心烦意乱吗? A、有时B、经常C、有时D、不会5、你睡眠好吗? A、一直都好B、偶尔不好C、一直不好D、不知道6、你常常觉得很累吗? A、是B、偶尔C、不会D、没注意7、你觉得自己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生活吗? A、有时B、经常C、从未D、没注意8、你觉得现在的生活怎样? A、一般B、比较满意C、不满意D、说不清9、你觉得你所在的单位怎样?。

心理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和培养,使个体掌握和发展健康的心理行为习惯、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的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个体认识自我、理解他人、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卫生知识和技能,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现代社会中崛起的一项重要教育领域,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它的出现是为了应对现代社会许多新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人际关系问题等。

而传统的教育体系往往偏重于知识传授,忽视了心理健康的培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现填补了教育体系中的空白。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个体的心理韧性和抗逆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境。

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具备积极乐观、灵活适应和坚韧不拔的心理特质,能够在面对挫折与苦难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从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抗逆能力则是指个体在面临逆境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并解决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了多个方面,如心理卫生知识的传授、情绪管理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塑造、心理问题的解决以及心理援助的提供等。

这些内容的全面覆盖可以帮助个体全面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提高彼此的沟通和理解能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教育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育者需要具备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教育者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敏感度,能够有效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援助和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适用于学校教育,也可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在工作场所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面对工作压力和团队合作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子女的心理需求,并予以正确引导。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领域,旨在培养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供援助,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个体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行为习惯、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教育名词解释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名词解释汇总一、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即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的完满状态。

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健康的含义更加完整、全面。

*2、心理健康;指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

3、心理问题;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

*4、心理障碍;是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的表现,其原因多与自我调节水平下降有关。

*5、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表现,通常是因为外部刺激过强或心理严重失调所致。

*6、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卫生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

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7、心理压力;指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那种紧张、焦急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

*8、心理应激;指人们在压力情景下引起的一系列分歧于平时的身心反应。

*9、挫折(心理挫折);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自认为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10、合理化;主要是通过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如贬低目标(酸葡萄机制);美化结局(甜柠檬机制)、推诿责任等。

*11、否认:这是对波折情境采取的一种鸵鸟政策,即不承认态度,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12、投射;即将引起压力和冲突的焦急感以及深层的需求与动机转嫁到其别人身上以减轻自身压力的方式。

*13、幻想;即通过幻想或想象的方式来暂时满意一下在理想中无法满意的某些需要的调节方式。

*13、固执行为;指坚持某些明知无效甚至有害的反应方式,而不能作出有效的调整。

*14、攻击行为:比如受到别人的指责后马上反唇相讥,甚至恶语伤人,这是直接攻击;假如此时意识到这种言语侵犯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于是将供给矛头转向与之有关的其他目标,这叫间接攻击;如果受挫折是一个性格内向、比较懦弱的人,也可能把攻击矛头指向自己,这是自我攻击。

心理健康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心理健康经典简答题汇总

心理健康经典简答题汇总

心理健康经典简答题汇总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上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状态,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和自我认知能力。

二、如何保持心理健康?1.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寻求支持和理解。

2.保持合理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闲娱乐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3.培养健康的生活惯: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4.学会积极应对压力:通过正面思考、放松训练等方法,有效应对压力。

5.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当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支持。

三、心理健康问题可能的表现有哪些?心理健康问题可能表现为以下一些迹象:1.情绪波动频繁,容易悲伤、焦虑或愤怒。

2.失去对生活的兴趣和乐趣。

3.睡眠质量下降,无法保持良好的睡眠。

4.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

5.自我评价过低,自卑感增加。

6.社交障碍,与人交往困难。

7.食欲改变,食欲增加或减少。

8.体力下降,感到疲倦无力。

9.对未来感到绝望或无望。

四、如何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1.接受现实和问题:认识到自己存在问题,不排斥寻求帮助。

2.寻求支持:向亲朋好友倾诉,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

3.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正面思考,寻找事物的积极面。

4.培养健康的生活惯:规律作息,科学饮食,适量锻炼。

5.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如冥想、运动、听音乐等。

6.参加有助于心理健康的活动:如培训课程、社交聚会等。

心理健康对于个体的幸福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希望通过这些简答题的汇总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或过程,通过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促进个体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认知和改善。

它旨在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方法,提高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以达到减轻心理压力、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幸福感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倡导积极心理健康意识和行为的社会氛围。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体可以学习情绪管理、压力调适、人际交往等心理健康相关的技能,具备迎接挫折、解决问题和适应生活变化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评估和自我认知、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技巧等。

它通常以各种形式进行,如课堂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坊、社区活动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理解,促使个体更加重视和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及时寻求帮助和支持。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助于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弱得现象,而且就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得状态.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环境得过程中,生理、心理与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得心理功能状态。

得各种认识能力与操作能力得总与,它就是个体心理健康得重要前提与基础。

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得心理特征得总与.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得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与谐发展与素质全面提高得教育活动;就是素质教育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得重要环节。

得建设性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得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得生活目标,使其能客服成长中得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得行为,增强社会适应性,做出明智得抉择,充分发挥自己得潜能.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语言、文字与其她信息传递方式,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与教育,以维护与增进其身心健康,促进其人格完善与潜能发挥得过程。

疗关系得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得治疗者,运用心理学得有关理论与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患者得心理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得方向发展。

得心理品质与行为模式,它反映了人得身心潜能开发与利用得程度。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得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得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得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得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全体学生都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得对象与参与者,学校得一切教育特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得设施、计划、组织活动,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得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得共同需要与普遍存在得问题。

教育要关注与重视学生得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得不同需要,开展形似多样、针对性强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得心理健康水平。

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得主体地位得到实在得体现,把教师得科学教育与辅导与学生得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主体性原则集中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得关键特征。

康教育得过程中,教育者要运用系统论得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学生心理活动得有机联系与整体性,对学生得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与系统分析,防止与克服教育工作中得片面性。

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发展得观点来对待学生,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得特点与规律,以发展为重点,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发展。

教育要把学生作为活动得主体,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得发展。

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得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得名誉与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得维护与法律上得保护。

保密性原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得原则,就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与建立相互信任得心理基础,同时也就是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得最大尊重。

训练个体对自己得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周围人得关系进行正确得认识,培育与发展个体积极健康得自我意识与良好得自我概念。

身得意识,即人们对自己各方面得情况以及与周围人关系得认识、感受、评价与调控,它就是个体在与环境得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得。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意向三种心理成分。

来面目抱认可、肯定得态度。

格,尊重自己得荣誉,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被人歧视侮辱,维护紫气尊严得自我情感体验.分估计,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所追求得目标,它就是个人对自己正确而积极得认识与评价。

,就是相对于被教育而存在得。

就是指学生在实现自己得理想或目标得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自己得心理与行为,充分发挥自己得主体作用。

表现得瞧法与评价,也受我们得经验与别人得反应得影响。

长得需要,青少年自己制定出得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要达到或取得得具有一定价值标准得目标与结果.既包括长远目标,也包括阶段性得短期目标与中期目标.目标后,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得动机,使之产生与保持积极向上、实现自我得愿望,从而推进其阶段目标与终极目标得实现.往过程中所形成得相互之间得关系,它就是交往双方彼此心理上得依恋与心理距离得一种反映,实质上就是交往双方得需求在交往过程中就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程度得体现.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得关系.指教育学生如何确立现实得有价值得自我目标及适当得志向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掌握时间,妥当安排自己得学习与生活,追求自我价值与理想得实现,同事引导学生自觉控制自我,学会处理自我意识问题上得困扰,努力改善自我。

往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词;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

程度与异性交往得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得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得学习目标得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包括学生对知识价值得认识、对学习得直接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得认识、对学习成就得归因。

活动中有效学习得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 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就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标准得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与恰当地表达自己得情绪,识别她人得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疏导不良情绪得适当渠道与方式,防止与客服消极、冲突得情感,培养良好得情感品质得一种教育活动。

包括情绪认识、情绪识别、情绪沟通、情绪控制与情绪熏陶。

是指个体在完成学习、工作与群体生活后剩余得、由她自己自由支配时间得一种状态。

择职业与从事特定职业劳动过程中所形成或特有得价值取向。

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与最直接得形式,它有自己明确得目标、内容与方法,它要解决得主要问题就是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与相关得活动来提高学生得心理素质水平,即涉及如何惊醒课程设计、课程组织或实施、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以提高课程言就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获得得关于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提高方面得全部教育性经验。

广义得心理健康课程包括心理健康学科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它们都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得显性课程。

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得规律与特点,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生主体性得活动项目与方式,使学生心理品质受到实际锻炼,进而培养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得一种课程形式。

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得关于心理发展方面得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得一种课程形式. 是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得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环境课程中得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得方法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与技能、情意特质与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得一种课程形式。

练得咨询员带领小组,在保密得原则下营造一种安全、支持得环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不断观察、学习与体验,主动调整与改善与她人得关系,努力学习新得学习态度与行为方式,发展良好生活适应能力得助人过程。

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启发学生得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得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与发展.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得心理气氛,通常就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得态度与情感得综合状态。

是指充分利用社会现有得条件,或者创造良好得必备条件以达到社会环境得最佳状态。

受其影响得一切外部条件得综合。

据教育得目标,建立必要得组织,选择合适得辅导人员,拟定轴向、具体可行得辅导计划,运用领导、沟通、协调等现代行为科学得原理、原则与方法,切实有效地执行,并经由评估,以确保教育工作目标得完成.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纪录等材料得集中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得程序排列,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得体系,如实反映学生得心理面貌。

广义得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得有关资料。

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必须遵循得基本准则。

则,就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得客观心理事实,要有科学严肃得态度.,就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过程中要树立系统观、整体观,多方面搜集学生得各种信息,对学生得心理状况进行全民啊与系统分析,以便从整体上把我学生得心理特征。

,就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以发展变化得观点瞧待学生,以积极得态度指导与帮助学生,把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设成为一个动态得档案。

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应根据客观条件与实际需要多样灵活地搜集资料,而不应在程序、方法、形式、时间以及搜集人员等方面强求完全一致。

理健康教育档案时,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得教育质量、教育水平与管理水平,有利于学生心理得健康发展,有效地为实现学校得教育目标服务。

教育工作者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得内容做到绝对保密,不得随意将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得内容告知她人,这就是建档工作得道德性准则。

,就是指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过程中,力求以最小得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获得较好得效果,简言之,就就是要以最小得投入建立起高质量得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学生在自然条件下得行为表现,对所观察得事实加以纪录与客观得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特征得一种方法.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得方式来搜集对方有关心理与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得一种方法。

严格设计得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与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得一种方法。

学校得各种评定与记录以及学生得作品,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心理与行为特征等数据资料得一种方法。

康教育档案中最主要与最为常用得方法,其关键就是选择合适得测验量变进行施测。

目标,运用可操作得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分析与整理,对心理健康教育得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与决策提供依据得过程。

简答题、辨析题汇总*21、如何合理表达教师积极情感?答:1、使用积极得语言过学生以鼓励。

2、充分发挥表情得作用.3、利用动作表达积极情感.4、多种沟通手段得综合运用。

*22、应如何培养教师积极得情感?答:1、树立明确得职业理想.2、不断增强职业荣誉感.3、在育人成才得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4、在创造性劳动中体验自我价值感。

*23、人民教师得情感调控得意义?答:1、防止干扰教学过程,降低教学效果.2、促进人际关系得改善.3、克制或合理宣泄不良得情感,促进身心健康。

*24、教师消极情感调控得方法主要有哪些?答:1、知足常乐。

2、换一个角度瞧问题。

3、心理换位。

4、转移认知对象.5、合理宣泄。

6、升华调控7、自我安慰8、一笑了之9、快乐作业。

*25、好教师应具有什么特征?答:第一、控制班级得能力;第二、对学生个人关心与同情;第三、把课程教好,使学生学懂学会。

第四、耐心;第五、教得方式让人有兴趣,鼓励学生得热情与信心,使她们学会;第六、行为上高标准,使学生尊敬.第七、喜欢并尊重儿童,师生关系好.第八、对于教学热忱专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