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分享课教案 ppt

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 了解整本教材的教学内容
第三部分 了解整本教材的重点、难 点
第四部分 具体措施
• 谢谢同学们的聆听! • 今天的课程分享就要结束了 • 再见
四年级科学
课程纲要分享课
任课பைடு நூலகம்师:龙子湖第四小学
课程纲要
• 教材: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 任课教师: 尹金城 • 任教班级:四年级 • 教学内容: • 开学第一节课,分享课程纲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本册书要学习的大致 内容。 2、了解本学期的学习重点。
学习重点: 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了解本册书。
四年级下册科学大全十二课

四年级下册科学大全12课根据不同的教材版本和学校教学进度,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安排和教材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大纲,包括一些可能出现的主题和内容:1. 第一课:五官与感觉-五官的基本功能和作用-不同感官的特点和应用2. 第二课:灯光与视觉-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入射光和反射光-光的色彩和混合3. 第三课: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听觉的特点和应用4. 第四课:电流与电磁-电流的产生和传导-电路的组成和原理-电流与磁现象的关系5. 第五课:植物的传播和生长-不同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的生长和环境要求-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6. 第六课:昆虫的生长和变态-昆虫的特点和分类-昆虫的生长和变态过程-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7. 第七课:鸟类的生活方式-鸟类的外部特征和功能-鸟类的飞行特点和适应性-鸟类的食性和栖息地选择8. 第八课:鱼类的形态和生活方式-鱼类的鳞片、鳃和鳍的结构和功能-淡水鱼和海水鱼的适应性-鱼类的食性和繁殖方式9. 第九课:哺乳动物的特点和分类-哺乳动物的特点和群体行为-哺乳动物的进化和适应性-人类与哺乳动物的关系10. 第十课:节能与环保-能源的利用和浪费问题-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式-个人节约能源的行为和责任11. 第十一课:人类感染疾病的预防-常见病菌及其传播方式-个人卫生和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公共卫生和医学的作用12. 第十二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破坏-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个人和社会应该承担的环保责任以上是一个可能的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大纲,具体的教材内容应根据教材版本和学校教学进度来确定。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科学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设计教师: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课时).面包发霉了(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教科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科学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设计教师:科学教研组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一、课程背景学生通过一年多对科学的学习和认识,已经兴趣浓厚,已初步具备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不仅使学生可以学到很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尝试体会科学探究的方式,培养科学态度。
二、课程目标1.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学习运用假设,通过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
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刚要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教学材料:大象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下册一、学情分析: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很多的科学知识,已经具备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能主动开展的学习探究新知识;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
二、指导思想: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三、学习目标:“计划与组织”是四年级下学期的“主探究过程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学生深入研究科学问题的重要环节和能力保证。
本学期主要以实验探究课程居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出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严谨态度,重点培养学生长期观察和记录事物的科学精神,并在研究回报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热爱表达、善于倾听的科学品质。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本册教材把“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知识结合。
确定为四年级下学期的主要探究目标,是教学的重点,也即难点。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第一周开学第一课、准备单元(降落伞)第二周我们的豆苗、奇妙的植物第三周领养小仓鼠、动物的适应能力第四周动物的适应能力、和谐相处是一家第五周海洋与陆地、陆地上的水体第六周珍贵的淡水资源、节约用水第七周影子的形成、太阳下的影子第八周地球的形状、认识月球第九周期中复习第十周月有阴晴圆缺、第十一周原子钟寻亲记、日晷第十二周水钟、改进小水钟第十三周摆钟的秘密、第十四周小船与浮力、弓箭与弹力第十五周滑梯与摩擦力、沙包与运动第十六周我们的游乐器材、反思单元(让事实来说话)第十七周期末复习六、课程实施建议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可以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教科书将把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王治平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认识太阳》【教材来源】大象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课程类型】必修【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34课时【设计者】王治平/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背景分析】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大象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不仅使学生可以学到很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有机会去亲身体会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观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荣获进行猜想和建立假说的,如何为他们他们的假说寻找事实与证据的……通过学习,孩子们不仅会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孩子们通过一年多对科学的学习和认识,已经兴趣浓厚,并且已初步具备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所以,学生学习的目标达成应该没什么问题。
【学习目标】1.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内容安排】【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1.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或调序。
2.其它资源:①网络资源、影视资源②书籍:《教师用书》③音像制品:教学光盘④教具:图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⑤社区:博物馆、敬老院、道路、公共设施等。
(二)实施手段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编制课时计划、组织教学。
课时计划的体制结构分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准备、学习新知,由此对学习全过程进行指导。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全面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纲要( 全面版 )复习要求:1、熟记本纲要内容。
每一个同学务必仔细对待.家长予以严格监察并署名。
2、仔细复习《作业本》。
起码仔细翻阅科学书两次以上.记着此中的实验(所用资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还有书中出现的结论性的句子;一、电单元科学观点:1、平时使用的电有沟通电和直流电。
2、人体能蒙受低于36V 的电。
发电厂发出的、经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 V 沟通电 .有触电危险 .我们一般不用它做实验;干电池里 1.5 V 的直流电 .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3、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 .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 1.5V.两节电池串连起来的电压是(3)V.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1.5) V 。
5、只有(电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发光。
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 .经过灯泡 .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 .形成一个完好的环路 .灯泡就会发光。
6、电池两头直接连结在一同 .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 .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 .这两点间是通路。
电不可以从一点流到另一点 .这两点间是断路。
7、由电池、电线、灯泡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8、像铜丝那样能够经过电流的物质 .叫导体 .如:各样金属、人体、大地、带水的资料、铅笔芯。
像塑料那样不可以经过电流的物质 .叫绝缘体 .如:塑料、橡胶、石头、陶瓷、玻璃、干木头、橡皮、纸。
9、利用(导体)能够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利用(绝缘体)阻挡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安全用电要好好保护电器设施的绝缘资料。
10、开关是一种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资料做成。
11、电路连结方法有两种.串连和并联。
家庭一般用并联。
12、带静电的梳子能吸引(碎纸屑)13、电池串连 .小灯泡并联 .小灯泡更亮。
串连的灯泡只好一齐亮灭 .并联的灯泡能够分别控制亮灭。
14.物质同时拥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小学科学新四年级下册学科课程标准与要求

小学科学新四年级下册学科课程标准与要求一、前言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标准与要求旨在指导新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教学,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自然环境中常见的现象和事物,建立初步的科学概念。
2. 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和工具,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团队协作精神。
3.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第一单元:自然现象1. 天气与气候2. 光与影子3. 温度与季节第二单元:生物世界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2. 动物的生活性3. 微生物的世界第三单元:物质与变化1.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2. 简单的物理变化3. 化学变化与能量第四单元:科技与生活1. 简单的机械设备2. 电子产品的原理与使用3. 科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四、教学要求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运用多媒体、实验、游戏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3.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发表见解。
教学评价1.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
2. 定期进行知识技能考核,了解学生掌握程度。
3. 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资源1. 配备完善的实验器材和教学设备,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2. 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包括图片、视频、案例等,辅助教学。
3. 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doc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洪常小学四年级科学组组员王慧锋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大象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授课时间: 课文34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二、内容安排:周次具体教学内容课时第一周第一单元:自然法庭的听证会《“你曾经……”》 2 第二周《假如我们是》《听证会》 2 第三周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1、我们在呼吸 2 第四周 2.有趣的呼吸器官 2 第五周 3.还我清新空气 2 第六周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1.种子发芽了 2 第七周 2.茁壮成长 2第八周 3.硕果累累 2第九周第四单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认识太阳 2第十周 2.太阳,我们的朋友 2第十一周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 2第十二周 1.机械是什么 2第十三周 2.制造平衡 22 第十四周 3.我能撬起地球4.我的滑轮第十五周第六单元揭开燃烧的秘密1.火与生活2.蜡烛会熄灭吗 2第十六周 3.探究燃烧之谜第七单元飞上蓝天1.谁在天上飞 2第十七周 2.它们怎样飞行3.飞行的秘密 22 第十八周第八单元青蛙的一千个朋友窗体顶端1.一千个小侦探找青蛙2.做青蛙的朋友三、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1.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或调序。
2.其它资源:①网络资源、影视资源②书籍:《教师用书》③音像制品:教学光盘④教具:图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⑤社区:博物馆、敬老院、道路、公共设施等。
(二)、实施手段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编制课时计划、组织教学。
2021最新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一、学情分析:进入四年级下学期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
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
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有七个单元:物体的运动、声音的秘密、太阳地球月球、植物的生长、生物的特征、电的本领、设计制作小台灯。
“植物的生长”单元是从“种辣椒”引入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不同环境中的植物,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并对保护家乡环境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电的本领”单元是从“灯泡亮了”开始的。
学生对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杨奇山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纲要》11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科学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科学(四年级下册)》,青岛出版社2021年1月第1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 23课时设计者:杨奇山一、课程背景(一)课标分析小学科学课标指出,4年级学段的学生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在教师引导下,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并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结论;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长周期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贡献自己的想法和力量。
在这册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认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
本单元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7个单元,共23个课题。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以学生生活中物体常见的运动状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运动与力》、《小球的运动》、《运动的形式》3课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给物体施加力;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通过探究小球的运动路线,知道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知道物体基本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一个运动的物体可能包含多种运动形式。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以声音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变化》、《噪声的危害与防治》4课内容。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通过实验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通过制作水杯“琴"进一步巩固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的知识;知道生活中的噪声及其危害,学会减少噪声对人的影响的具体措施,了解控制噪声的新技术。
四年级下科学纲要

科目名称
科学
课程类型
理科
适用年级
四年级
设计教师
何潇
需要课时
33课时
编制时间
2017.02
教材
分析
(包括本册教材在本门课程和年级段的地位与作用,及教学的重点和学习的难点)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有六个单元、二十三个课题。涉及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编排上注重以专题研究为主,体现各单元课时之间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科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和指导并共同和同学们一起去探讨、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本册教材有很多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
课程
目标
(4—6条)
科学知识目标:
物质世界:了解热传递、物体的热胀冷缩;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色散现象;理解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生命世界: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方面有影响;知道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地球与宇宙:知道关于月球球的有关知识,认识昼夜四季的更替,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课时18蚯蚓找家
课时19变色龙
课时20植物向那里生长
课时21生物与信息
课时22密切联系的自然界
课时23珍稀动植物
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课时24白天与夜晚
课时25昼夜与生物
课时26四季更替
课时27——28弯弯的月亮
课时29登上月球
研究与实践
课时30——33
课程
实施
(含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和实施所需的条件)
课时22密切联系的自然界
课时23珍稀动植物
小学科学课程纲要四年级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地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地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地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地物体,而我们地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地地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地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地兴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课程目标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地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地浅显地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地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地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地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地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地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地保护,关心科技地新发展.分目标:(一)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地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地基本特征..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地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地假想答案..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地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地科学资料..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地基础上,通过简单地思维加工,作出自己地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地..能用自己擅长地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地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地一部分.(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地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地欲望..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地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意识..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地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地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地讨论与活动..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地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三、内容安排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单元序号单元专题学习重点学习内容课时安排自然法庭地听证会了解和实践事实与证据地搜集过程你曾经、、、假如我们是听证会我们怎样呼吸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地事物.我们在呼吸有趣地呼吸气管还我清新空气植物在成长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相关地个探究性活动种子发芽了茁壮成长硕果累累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认识太阳太阳,我们地朋友生活中地机械利用简单地器材做简单地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机械是什么制造平衡我能撬起地球我地滑轮揭开燃烧地秘密能做控制变量地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火与生活蜡烛会熄灭吗探究燃烧之谜飞上蓝天综合运用以上途径来收集事实与证据地能力.谁在天上飞他们怎样飞行飞行地秘密一千个小侦探找青蛙探讨收集事实与证据地方法一千个小侦探找青蛙做青蛙地朋友四、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地开发挖掘本地贴近儿童地生活自然情况和课本资源地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空间.(二)教学实施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地问题给予提示.实验材料一次呈现给学生不要太多、太复杂,因为小学生注意力还是很容易转移地,况且要面对地还仅仅是四年级地学生.他们地心理、生理能力还没到那种程度.还有最重要地一项,就是要让学生清清楚楚得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一个实验,怎样做,观察什么现象等等.并注意培养学生记录地习惯.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恰当地文字描述科学现象.学生对现象地描述能力各有不同,科学现象地描述不需要华丽地语言,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培养重点是科学实验能力.一方面,我们要尽量利用现有地教学资源,设计一些简单地但又很有趣地实验给学生,我们也要鼓励学生注意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或对同一问题寻找不同地实验方法并对不同实验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收集好实验地数据.有结构地探究活动,老师们上课时要力求把三维目标整合好,体现一个完整地科学学习过程.五、课程评价.评价主体地多元化学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地学习状况,并对教师地教学状况提出自己地看法;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以及社区有关组织和人士也将被邀请参与对科学课程地组织、实施、方法和效率等地评价;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地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地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地调控者. .评价内容地全面化评价要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地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地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地方法与能力、科学地行为与习惯等方面地变化与进步..评价方法地多样化单纯地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地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多样化地评价方法可以参考本(标准》地建议,可以借鉴他人成功地经验,也可以由科学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来发明、创新一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地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评价时机地全程化科学课程地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地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地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地.适当地鼓励性、指导性地评价.、准确把握评价地内容科学课程评价所包含地内容是根据(标准》地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而确定地.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一个学生经过—年级地科学课程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地水平. ().科学探究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地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基本措施:、把科学课程地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地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地主要方式;、树立开放地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地科学学习活动;、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地认识用于解决问题地实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下课程纲要

科学四下课程纲要诸城市科信小学龚萍萍一、学情分析在上学期的科学课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情绪较高,有较强的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的求知欲较强,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思维活跃。
由于其它客观原因,一部分同学受家庭条件限制、自身科学素养不高、认识有偏差,所以对科学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是我们这学期需要加以重视和引导的。
二、教材分析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有六个单元、二十三个课题。
涉及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
编排上注重以专题研究为主,体现各单元课时之间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科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和指导并共同和同学们一起去探讨、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
本册教材有很多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从整体上看,教科书选择了贴近儿童生活经验的自然现象作为探究的重点,以冷、热、光、土壤、植物、地球为载体,让学生以自主探究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使学生亲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获得结论---提出新问题”的科学探究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实验、搜集资料等,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三维目标得到螺旋式上升。
让同学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辛苦、享受成功,潜移默化的体会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三、课程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物质世界:了解物体的热胀冷缩;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色散现象;理解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生命世界: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方面有影响;知道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地球与宇宙: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知道土壤的构成;知道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科学探究目标: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课程实施纲要

海安市实验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实施纲要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基本要求1.认识人体骨骼,知道其作用、块数2.知道什么是关节及其作用,认识不同种类的关节3.知道提供骨骼运动的力量来自肌肉的收缩4.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分析如何保证安全重点掌握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4.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5.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6.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7.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8.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关节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9.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1.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
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2.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3.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4.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15.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实践建议:《骨骼和肌肉》主要是围绕人体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运动系统的卫生和保健构建而成,主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单元教材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骨骼、关节、肌肉的运动,让学生知道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每一项运动都是骨骼、关节、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懂得如何保护和锻炼自己的运动系统。
第二单元养蚕基本要求1.能够观察并描述蚕卵、蚕蚁的外形。
2.学会喂养蚕,知道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3.了解抽丝及其历史。
4.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有关蚕的知识及自己的研究。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青岛版小学科学学科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类型:小学科学设计教师:设计日期:适用年级:四年级课时数:32课时一、课程背景分析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容涉及“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
以专题研究为主,体现各单元课时之间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各单元仍然与前三册相似,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进行建构,做到“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以学生发展为本,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的观”有机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在“模块化结构”特点的引领下,继续突出课前准备、单元评价等特点。
1.课标分析教科书依旧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自然现象作为探究的重点,以冷、热、光、土壤、植物、地球为载体,让学生以自主探究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使学生亲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获得结论——提出新问题”的科学探究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对比试验、控制变量的实验、搜集资料等,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三维目标得到螺旋式上升。
2.教材分析1、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使整套教科书形成综合化、立体化的结构体系。
力求贴近学生生活,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精心筛选典型生活案例的基础上,构建起小学生生活经验发展的脉络,并以此为“切入点”,“生长基”,选择让学生有探究兴趣和欲望的内容,循序展开科学探究活动。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更具整体性、结构性和研究性。
结构模块化是指每课的结构基本上分四大模块,即:“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前能带着问题搜集、准备材料,课上围绕主要问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课后能将活动延伸到生活中来。
3、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说明书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说明书课程名称:小学《科学》教学材料: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授课时间:40课时左右授课教师:罗光成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
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科学基础型课程教学材料: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设计教师: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课时).面包发霉了(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儿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
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的开发挖掘本地贴近儿童的生活自然情况和课本资源的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二)教学实施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
实验材料一次呈现给学生不要太多.太复杂.因为小学生注意力还是很容易转移的.况且要面对的还仅仅是四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心理.生理能力还没到那种程度。
还有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让学生清清楚楚得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一个实验.怎样做.观察什么现象等等。
并注意培养学生记录的习惯。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文字描述科学现象。
学生对现象的描述能力各有不同.科学现象的描述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培养重点是科学实验能力。
一方面.我们要尽量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设计一些简单的但又很有趣的实验给学生.我们也要鼓励学生注意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或对同一问题寻找不同的实验方法并对不同实验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收集好实验的数据。
有结构的探究活动.老师们上课时要力求把三维目标整合好.体现一个完整的科学学习过程。
四.课程评价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将参与教学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教师的教学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以及社区有关组织和人士也将被邀请参与对科学课程的组织.实施.方法和效率等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评价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科学教学的调控者。
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要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纯的书面测验和考试已经不能适应科学课程的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势在必行。
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参考本(标准》的建议.可以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由科学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来发明.创新一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
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
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一)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科学课程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而确定的。
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一个学生经过3—6年级的科学课程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
1.科学探究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
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测量是否准确.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交流是否为双向或多向的;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么样.动手能力怎么样.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的能力怎么样。
要注意鼓励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不要强调小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或水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具体可以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或研究;能不能关心科学技术.热心参与有关活动.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
3.科学知识方面应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二)灵活运用评价方法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可供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教师观察:科学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据此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必要时开展个别教学指导。
长期.系统的观察应有记录。
与学生谈话:科学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家长以平等的身份向学生询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或想法。
杰出表现记录:教师和学生对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如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
测验与考试:测验与考试在科学课程的评价中有两种用法:一是在学习开始前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摸底;二是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
要改变过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注意新情景的运用.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试.笔试.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产品分析: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一切结果都可以用来评价。
例如.科学课笔记.科学图画.科学诗文.科学概念图.科学实验报告.科学调查报告.手抄报等等.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逐步学会分析个人科学学习的特点.以利扬长避短。
学生成长记录袋:由教师或学生收集学生的学习结果.如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
评定量表:即教师根据学生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定。
这种评定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程度.等级或数值.分别称为定性量表.程度量表.等级量表和等值量表。
作业法:即教师提供一项作业任务.从学生完成该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与能力。
作业法从形式上可分为短周期与长周期两种。
短周期作业:指教师提供某一作业任务.学生当堂完成。
教师通过现场观察其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某些方面的水平与能力。
例:教师向学生提供一句话.“堆肥是有机物腐败的结果”.让学生提出一个研究题目.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提出猜想。
长周期作业:指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从设计.实施到报告可以经历一段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其间教师参与全程指导.并根据学生对指导的依赖性和表现.对其有关方面作出评价。
例:教师要求学生针对居住区周围的环境提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并报告研究结果及其价值。
评议法: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指标.除上述方法外.还需采用评议法.即先由学生按指标要求自评.然后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
考试与作业情况.作出综合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