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合集下载

比较乙型病毒性肝炎两对半定量与定性检测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比较乙型病毒性肝炎两对半定量与定性检测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比较乙型病毒性肝炎两对半定量与定性检测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定性酶标测定与定量检测对乙肝两对半结果的差异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分别检测患者的乙肝两对半各项标志物水平。

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的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乙肝两对半型定性检测可以作为患者的预防性筛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可以为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动态数据。

【关键词】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定性检测;差异;临床意义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mi-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qualitative enzyme marker determination and quantitative test on the two halves of hepatitis B. Methods 126 patients with viral hepatitis B from June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selected and tested with ELISA and TRFIA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and HBcAbb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Two pairs of hbb qualitative tests can be used as preventive screening, and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immunotechnique can provide dynamic data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hbb patients.[Keywords] Hepatitis B is two in half; Quantitative testing; Qualitative testing; Differences; Clinical significance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成为可行,有效弥补了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的不足[1]。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病 、肝胆疾病等 ,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测项 目,干化学法 /高倍 镜视 野 (HP),白细胞0个 ~2个 /HP,滴虫
尿液 分析 可 以快 速分 析 尿液 中许 多 化学 成 份 ,尿 干化 学 /HP、结 晶<(+)/低 倍 镜 视 野 (LP)、管 型 O个 厂LP,超 出
分析仪操作方法简便 、灵敏 ,正被各医院检验科广泛应 正 常值 范 围则为 阳性 报告 。
之一 ,其 存 在 的量与 泌尿 系 统 的感染 密切 相关 。尿 液 中 与显 微 镜涂 片结 合起 来应 用 效果 会更 好 ,从 而可增 加 检
亚硝酸盐的检测也可因许多条件影响,如受感染细菌含 测结 果 的敏感 度 和 准确性 ,为 临床对 泌尿 系统 、循 环 系
硝酸 盐还 原 酶 、食 物 中含 有适 量 的硝 酸盐 、尿 液标 本在 统 、 内分 泌 系统 的准 确诊 断 、鉴别 诊 断 、疗效 观察 、预
膀胱 停 留间隔 >4 h等 ,影响 试纸条 结果 判 断。有 些 细菌 后判 断 提供 可靠 的参 考 实验 数据 。对 于何 种情 况选 择 镜 不含 能 引起 硝 酸 盐 还原 为亚 硝 酸盐 的还 原 酶 ,致 使 尿 检 ,可 参照美 国临床 检验 标 准委 员会 提 出 的标 准 ,有 医 镜检 有细 菌 而亚 硝酸 盐为 阴性 。所 以 ,以红 细胞 、 白细 师提 出要 求 、由于病 人 的疾病 或其 他 检查 结果 而要 求 、 胞 、亚 硝 酸盐 、蛋 白质4项 全 阴作 为 干 化 学法 的筛 选标 尿 的任何 一项 物 理 、化学 检查 结果 不 正常 ,患 者 的泌 尿 准 ,其 应 用范 围有 局 限性 。 因此 ,尿液 干 化学 检测 不 能 系统 有 自觉体 征 或其 就诊 的疾 病 可引 发 肾脏并 发症 、尿 完 全取 代 尿沉 渣 的显微 镜检 查 ,只能起 初筛 作 用 。本组 沉 渣 中 出现 除红 细胞 和 白细胞 以外 的有形 成分 如结 晶 、 1500例 尿 干化学 检 测 为 阴性 的标 本 ,经 尿 沉渣 镜检 红 细 异 常 细胞 等情 况 下 ,对尿 液标 本进 行 沉渣 镜检 。临床 上 胞 阳性 7例 ,占0.47%,白细 胞 阳性23例 , 占1.53%,滴 如 条 件许 可 还 是 应 尽 可 能 对 整 个 尿 液 标本 进 行沉 渣 镜 虫2例 , 占0.13%,结 晶 阳性 46例 , 占3.07%,管 型 阳性 检 ,以减少 漏诊 发生 率 。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是一种综合性的乙肝病毒指标检测方法。

该检测方法通过对乙肝病毒DNA、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eAg(乙肝e抗原)、HBsAb(乙肝表面抗体)和HBcAb(乙肝核心抗体)进行定量检测,来评估乙肝病毒感染的程度、活动性和病情变化。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乙肝病毒感染程度评估:通过检测乙肝病毒DNA的含量,可以评估乙肝病毒感染的程度。

乙肝病毒DNA水平高的患者通常表示病毒复制活跃,而水平低的患者通常表示病毒复制相对较低。

这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乙肝病毒感染活动性判断:通过检测HBsAg、HBeAg和HBcAb的水平,可以评估乙肝病毒感染的活动性。

活动性高表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来抑制病毒复制。

而活动性低表示病情相对稳定,治疗方案可以更加保守。

3.乙肝病毒感染恢复和治愈判断:通过检测HBsAb水平可以评估机体是否对乙肝病毒产生了免疫应答,从而评估乙肝病毒感染是否已经恢复或者治愈。

当HBsAb呈阳性时,表示机体已经产生了免疫保护,乙肝病毒感染已经恢复或者治愈。

4.乙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判断:通过检测HBsAg和HBcAb水平,可以评估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

HBsAg和HBcAb同时阳性表示乙肝病毒感染已经进入潜伏期,而仅有HBsAg阳性或HBcAb阳性表示乙肝病毒感染处于活跃期。

5.乙肝病毒感染预后评估:通过定量检测乙肝病毒相关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乙肝病毒感染的预后。

例如,如果乙肝病毒DNA水平逐渐降低,而HBsAb水平逐渐增高,表示预后良好。

相反,如果乙肝病毒DNA水平持续升高,而HBsAg和HBeAg水平持续阳性,表示预后较差。

总之,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是一种衡量乙肝病毒感染程度、活动性、恢复和预后的重要方法。

它有助于医生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同时也有助于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预后情况,提高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认知和管理。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肝五项反映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通常核心抗原没有检验,所以通俗的说法就是“两对半"。

乙肝五项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乙肝五项结果只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判断,只能判断体内有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有没有抗体。

能够分辨受检者是不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但并不能确诊是乙肝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或是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其他疾病,例如乙肝后肝硬化,乙肝伴有肝癌等乙肝两对半检查项目1-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蔦“澳抗”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

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个外壳。

这种外壳,是一种蛋白质,它就是“表面抗原蔦它的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

所以,如果化验时“表面抗原”阳性,就表示体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2•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侵入了人体,人体就会产生抵抗它的物质。

这种物质也是一种蛋白质,就称为“抗体”。

抗体对人体有保护能力。

人体产生了“表面抗体”,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抵抗力。

现在许多人接种了“乙肝疫苗”,于是体内也会产生“表面抗体”,检查“表面抗体”,也会阳性。

这时,你反而希望“表面抗体”最好是阳性,这就标志你注射的乙肝疫苗,接种成功了,不会再被传染上“乙肝"了。

3- e抗原(HBeAg) : 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

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

乙型肝炎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临 床 医 学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已经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公众性问题[1],实验室的诊断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以及患者的病情观测、抗病毒治疗效果的观察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检测乙肝病毒及其复制情况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HV B M)血清标志物和P CR法测定H BV-D NA[2]。

因此在临床中通过监测乙肝患者血清HB V-DN A的动态变化,来了解乙刑肝炎H B V-D N A病毒复制活跃与临床的关系以及拉米夫定治疗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100例,乙型肝炎均为我院2006年9月至2008年4月门诊或者住院患者,男68例,女32例,年龄(50.48±11.52)岁,诊断符合西安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定诊断标准[3]。

其中25例为对照组,75例肝功能化验治疗前A L T>40μ,H B V-D N A≥1.0×104c o p i e s/m LH B V-M示H b s A g、H B c A b均为阳性的患者。

(1)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方法,检测试剂盒购自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肝功能检测,血清ALT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 40UL视为异常。

(3)乙肝二对半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方法,乙肝检测试剂盒为夏门新创生物制品所提供。

(4)LAM(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00mg片/d,疗程52周,于治疗前治疗期间,每隔3个月检测H B V-M、H BV-D VA定量,并动态观察ALT水平,疗程结束后随诊24周。

1.3 仪器美国PE7700自动荧火PCR仪、日本奥林巴斯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疗效评价完全应答治疗结束时H b eA g转阴,或H Be A g/HB e Ab出现转换,A LT正常,HB V-D NA阴性,部分答应:HB e Ag阴转或H Be Ab未阳转,HB V-DN A短暂消失,AL T值下降为治疗前一半,无应答:未达上述标准者。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就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肝五项反映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 Ag)与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通常核心抗原没有检验,所以通俗的说法就就是“两对半”。

乙肝五项检查就是用来判断就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乙肝五项结果只就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判断,只能判断体内有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有没有抗体。

能够分辨受检者就是不就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但并不能确诊就是乙肝患者或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或就是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其她疾病,例如乙肝后肝硬化,乙肝伴有肝癌等乙肝两对半检查项目1.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就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

“澳抗”就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就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

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就是,它也有一个外壳。

这种外壳,就是一种蛋白质,它就就是“表面抗原”。

它的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

所以,如果化验时“表面抗原”阳性,就表示体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2.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侵入了人体,人体就会产生抵抗它的物质。

这种物质也就是一种蛋白质,就称为“抗体”。

抗体对人体有保护能力。

人体产生了“表面抗体”,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抵抗力。

现在许多人接种了“乙肝疫苗”,于就是体内也会产生“表面抗体”,检查“表面抗体”,也会阳性。

这时,您反而希望“表面抗体”最好就是阳性,这就标志您注射的乙肝疫苗,接种成功了,不会再被传染上“乙肝”了。

3.e抗原(HBeAg):e抗原就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

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

如果检查时有e抗原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血中带毒量大,传染性强。

所以,e抗原阳性绝对不就是一件好事情。

乙肝两对半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

乙肝两对半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

『中 图分类 号】R512.6+2
【文 献标 识码 】C
【文章 编 号】1674—4721(201 1)01(c)一069—02
乙 型 病 毒 性 肝 炎 (下 称 乙 肝 )是 由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HBV) 引起 的一 种世 界性 传 染性 疾病 ,严重 危 害人 们 的 身体 健 康 。 这 些肝 炎 的共 同点是 可 测 出 HBV的血 清 学 标 志 ,这 些 标 志 包 括 HBsAg、HBsAb、HBeAg、HBeAb、HBeAb,也 就 是 俗 称 的 乙肝 两对 半 ,乙 肝 的预 防 、诊 断 与疗 效等 方 面很 大 程度 都依 赖 乙肝 两对 半 的检 测【lI。酶 联免 疫 吸 附试验 (ELISA)检测 乙肝 免 疫 学 标 志 物 的 主 要 方 法 .具 有 简便 、灵 敏 、特 异 性 高 等优 点 ,成 为 基 层 医 院 对 乙 肝 诊 断 分 型 疗 效 观 察 的 主 要 手 段 。 但 ELISA 测 定 中 影 响 因 素 较 多 .有 时 可 见 到 一 些 假 阳 性 或 假 阴 性 。因此 ,排除 各种 影 响 因素 的干 扰 ,有利 于 提高 检测 结果 的 准确 性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患 者 中 支 原 体 的 感 染 率 呈 上 升 趋 势 ,支 原 体 的 耐 药 株 有 逐 年 增 加 的 趋 势 :也 是 男 性 不 育 的 重 要 病 原 体 p ,在 婚 检 中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在 不 孕 不 育 的 治 疗 中也 有 很 大 意 义 ,对 耐 药 株 的 检 测应 引起 足 够 的重视
从 表 2可见 支 原 体 对 红 霉 素及 环 丙 沙 星 的 耐 药率 较 高 达 到 82%以上 ,而对 强力 霉 素 、交 沙霉 素 、美 满 霉 素 的耐 药率 在 2O%以下 ,但 总体 耐 药 率 有所 上 升 ,可 能 与 近 年来 由 于本 地 区此 类 抗 生 素 的普 遍 应 用 有关 ,应 当引 起 临 床 的高 度 重 视 。因此 建议 临床 做 支原 体 培养 鉴定 的 同时应 对 其进 行 耐药 株 的试 验分 析 。因强 力霉 素 的毒 性较 大 ,交 沙霉 素 、美 满 霉素 可 作为 本地 区泌 尿 生殖 道验 用药 及滥 用 抗 生素 .应依 照 耐药 试 验结 果选 用 抗 生 素 ,以达 到 满意 的治 疗效 果 。

乙肝定量的意义

乙肝定量的意义

乙肝定量的意义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众所周知,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

2008年4月,卫生部公布了最新的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携带者仍然达9300万人。

调查结果再次表明,乙肝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应充分认识乙肝危害的严重性和长期性。

根据中华医学会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乙肝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生化学检查、HBV 血清学检测、HBV DNA及基因型和变异检测测、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

其中,HBV 血清学检测主要指乙肝“两对半”检测,目前常采用酶免疫法 (EIA)、放射免疫法 (RIA)、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MEIA) 或化学发光法等。

长期以来,受检测技术水平、检测成本、传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乙肝“两对半”一直处于手工定性检测,这使得该项目成为实验室众多项目中最难实现自动化定量检测的项目之一。

近几年,国内、国外不少厂家纷纷提出“乙肝定量检测”的概念,应该说这是实验室需求及检测技术发展的必然。

受厂家推广的影响,医务工作者不免存在以下疑问:什么是乙肝定量检测、乙肝定量检测有必要性吗?首先我们来讨论第一个问题,个别厂家在宣传定性/定量检测时,往往会“打擦边球”,试剂说明书里给出的单位明明是“COI”或“S/CO”,却被说成是“完全定量”。

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国际上公认的乙肝“两对半”定量的单位应该是ng/ml、IU/ml、IU/L 或PEIU/ml。

如何确定某一方法学是定性还是定量,笔者有一简单方法:打开试剂说明书,找到第一段话便一目了然(完整的试剂说明书在第一段话中,就会描述该试剂盒是作定性/qualitative还是定量/quantitative检测)。

对于“乙肝定量检测有必要性吗”这一问题,在医务工作者中存在两种声音:第一种是乙肝定性已能满足临床需要,乙肝定量没必要了;第二种声音是乙肝定量检测与疾病进程密切相关,定量检测极为重要。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清乙肝标志物(两对半)定性测定始于80年代中期,对乙肝的疾病诊断、病程监测、疗效观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定性检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要求。

由于受检测抗原抗体定性结果不是“阳性”就是“阴性”,无法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的变化,所以,为临床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两对半\定量测定成为可行,大大弥补了酶标(elisa)定性检测的不足。

同时,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可与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测定相互补充,综合评价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

一、两对半定量检测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hbsag灵敏度可达0.1ng/ml,而酶标(elisa)检测hbsag的灵敏度达到2ng/ml酶标才会呈阳性。

1、急性乙肝早期:定量能够及早验出hbsag,推定hbv病毒感染,几乎能够与pres1同时检测,在病程观测中大大缩短了\窗口期\时间,而酶标检测在乙肝早期检测往往hbsag呈圆形阴性。

2、慢性乙肝:一些患者由于机体常缺少对hbv包膜蛋白的免疫系统接收者,hbsag抒发较低,酶标检测可以发生hbsag和hbsab均阴性的情况,而定量检测则可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为恰当推论病情提供更多依据。

3、如病毒发生变异后,表达量较低,常规elisa测不出抗原,而定量检测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发现并极有可能同时检测出hbsag和hbsab。

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hbsag的免疫应答与肝细胞损伤有一定关系。

血清中hbsag含量和病人对hbsag细胞免疫成反比关系,而肝功能改变则与此种细胞免疫成正比。

定量hbsag是反映这一关系的唯一手段。

4、可以辨认出低浓度的hbsag携带者。

特别就是一些群体例如医护工作者、病人家属等,由于长期密切接触,但又非轻易经血传播病毒感染成急性乙肝,而是长期少量病毒感染,并提振机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可能将呈圆形低浓度病毒感染,特别应引发人们的足够多注重,紧密高度关注并采取措施避免发展成乙肝或慢性携带者。

探讨乙肝两对半模式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

探讨乙肝两对半模式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

探讨乙肝两对半模式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摘要:目的探讨乙肝两对半模式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乙肝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及乙肝病毒核酸扩增酶联定量检测,对乙肝两对半不同模式及乙肝病毒DNA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结果 265例患者血清HBV DNA呈阳性,阳性率为82.81%;小二阳72例,其中54例HBV DNA呈阳性,阳性率为75%;小三阳138例,其中120例HBV DNA呈阳性,占86.96%;大三阳110例,其中91例HBV DNA呈阳性,占82.72%。

大三阳样本含量超过107例数超过小二阳及小三阳病例。

结论乙肝两对半是基层医疗检验项目,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充分反映乙肝患者的病情状况,HBeAg与H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HBV-DNA检测可判断乙肝患者是否存在传染性,为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相关性乙肝两对半检测是目前乙肝诊断最常用的指标,主要反映人体的乙肝病毒的免疫反应能力及状态,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充分反映乙肝患者病毒传染及复制情况[1]。

两对半在理论上有23=32种组合模式,多项临床研究表明,HBV-DNA的检测是衡量乙肝传染性最精确的指标,同时是确定HBV感染不同复制状态的检测手段。

临床实践表明,HBV-DNA阳性反应具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复制,为临床治疗乙型病毒肝炎具有重要意义[2]。

为探究乙肝两对半模式与乙肝病毒DNA定量的相关性,我院对32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及乙肝病毒核酸扩增酶联定量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精神病遗传史或家族史患者、沟通障碍患者等。

其中男性190例,女性130例;年龄为28~68岁,平均年龄为(38.6±1.5)岁。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意义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意义

HBsAg浓度 下降<2lg
100% 80% 60% 40% 20% 0%
100% 80% 60% 40% 20% 0%
治疗结束后第3年的 HBsAg应答
42.3%
HBsAg 阴性
2.9%
HBsAg 阴性
结论:
治疗结束时表面抗原的定量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 的下降幅度,与以后清除直接相关,提示表面抗 原的定量检测是评定乙肝治疗效果的显著预测因 素。
HBV血清学检测——乙肝两对半
定性(qualitative) 判断阴阳性
定量(quantitative) 单位:ng/ml、IU/ml、IU/L、PEIU/ml
HBsAg定量检测
2007年第58届美国肝病年会(AASLD) 马塞兰(Marcellin)
研究目的: 旨在观察表面抗原在血清中的浓度,以预测长效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在停药后的长期疗效。
HBsAg定量检测
2008年第59届美国肝病年会(AASLD) 廖家杰教授
研究目的: 观察HBsAg定量是否与cccDNA水平相关性
86例慢性乙肝患者 (29例HBeAg阴性,57例HBeAg阳性)
结论: 血清HBsAg定量与cccDNA水平有较好的相关性。 可以作为HBVcccDNA非侵入性替代标志。
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
痊愈
病情稳定
代偿性肝硬化
病毒感染
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
死亡
慢性携带者
病情进展
失代偿性肝硬化 (死亡)
乙肝治疗的最优结果
——中国著名肝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
相关实验室检查
生化学检查 HBV血清学检测 HBV-DNA及基因型和变异检测 影像学诊断 病理学诊断

乙肝两对半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阴性(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阴性( -)
阴性( -)
阴性( -)
阳性( +)
阴性( -)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阴性( -)
阳性( +)
阴性( -)
阳性( +)
阴性( -)
HBV感染已恢复
以上简单罗列了感染乙肝病毒后两对半的常见的一些表现形式,针对个体,可能仍存在其它不同的表现组合,或在转归中。所以碰到不典型的组合,不必担心,建议过段时间再次复检,一般不典型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乙肝e抗原
HBeAg
阳性说明传染性强。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乙肝e抗体
HBeAb(抗HBe)
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
乙肝核心抗体
HBcAb(抗HBc)
阳性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2、乙肝五项各指标的常见变化与简要临床意义:
第一项
HBsAg
第二项
HBsAb
第三项
HBeAg
一、乙肝两对半(包括了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HBV(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产生的蛋白释放入血导致相应的血清标志物,主要有三对,即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但核心抗原在血清中一般不易检出,仅其余两对半在血液中可检测出。
阴性( -)
阳性( +)
阴性( -)
阴性( -)
阳性( +)
既往感染;急性 HBV感染已恢复
阳性( +)
阴性( -)
阳性( +)

乙肝两对半检查临床意义_0

乙肝两对半检查临床意义_0

乙肝两对半检查临床意义乙肝两对半检查乙肝两对半是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 3 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 HBs 或 HBsAb)、e 抗原(HBeAg)和 e 抗体(抗 HBe 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 HBc 或 HBcAb)。

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

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

HBV DNA 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 DNA 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1/ 3一般简称表面抗体。

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 B 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 G。

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故称表面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临床意义: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e 抗原(HBeAg):一般通称 e 抗原。

它源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核心,是核心抗原的亚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

e 抗原是可溶性蛋白。

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即 e 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 3 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目的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能直观提供临床治疗效果的科学数据。

方法采用雅培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hemiflex)对乙肝两对半项目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用雅培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hemiflex)检测两对半结果灵敏度酶标(ELISA)检测要高出近20倍。

大大缩短了乙肝窗口期的检出时间,有利于乙肝的早期治疗。

结论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如再同时加上乙肝HBV-DNA荧光定量PCR测量结果,对乙肝疾病的检出和疗效评估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标签: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临床意义我院血清乙肝两对半定性测定始于1993年,对乙肝的疾病诊断、病程监测、疗效观察及输血员筛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定性检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需要。

由于受检测抗原抗体定性結果不是”阳性”就是”阴性”,无法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的变化,不能为临床提供我们需要的信息。

我院内三科引进了乙肝治疗的新方法,使”两对半”的定量测定变为现实,可避开酶标(ELISA)的定性检测。

两对半的定量检测还可以与血清HBV-DNA荧光定量PCR测定互补,可以综合了解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

1 两对半定量检测大大的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雅培化学发光免疫技术(Chemiflex)检测HbsAg灵敏度可达0.1 ng/ml,而酶标(ELISA)检测HBsAg的灵敏度达到2ng/ml酶标就会显示阳性。

1.1急性乙肝早期(Chemiflex)定量能够及时检测出HBsAg,确证HBV感染,几乎能与preS1同时检测,缩短了”窗口期”时间,而酶标检测在乙肝的早期检测中往往HBsAg呈阴性。

1.2慢性乙肝(Chemiflex)定量检测可为正确的判断病情提供有效依据。

1.3一旦病毒发生变异,表达量较低,常规ELISA测不出抗原,而(Chemiflex)定量检测的灵敏度非常高,可以同时检测出HBsAg和HbsAb。

2 以动态观察疗效和病情监测2.1定量分析HBsAg和HbsAb的浓度变化,急性乙肝是否处于恢复期可以预见。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是目前国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

乙肝五项反映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 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通常核心抗原没有检验,所以通俗的说法就是“两对半”。

乙肝五项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乙肝五项结果只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判断,只能判断体有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有没有抗体。

能够分辨受检者是不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但并不能确诊是乙肝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或是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其他疾病,例如乙肝后肝硬化,乙肝伴有肝癌等乙肝两对半检查项目1.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

“澳抗”是“澳大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

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个外壳。

这种外壳,是一种蛋白质,它就是“表面抗原”。

它的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

所以,如果化验时“表面抗原”阳性,就表示体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2.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侵入了人体,人体就会产生抵抗它的物质。

这种物质也是一种蛋白质,就称为“抗体”。

抗体对人体有保护能力。

人体产生了“表面抗体”,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抵抗力。

现在许多人接种了“乙肝疫苗”,于是体也会产生“表面抗体”,检查“表面抗体”,也会阳性。

这时,你反而希望“表面抗体”最好是阳性,这就标志你注射的乙肝疫苗,接种成功了,不会再被传染上“乙肝”了。

3.e抗原(HBeAg):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

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

如果检查时有e抗原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复制活跃,血中带毒量大,传染性强。

所以,e抗原阳性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4.e抗体(抗HBe):检查时发现了e抗体,表示乙型肝炎相对好转,给病人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

乙肝两对半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意义

乙肝两对半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意义

乙肝两对半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意义王晓红【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09(018)018【摘要】目的:评价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分别对患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在186例患者中,用ELISA法测得HBsAg阳性125例,HBsAb阳性35例,BeAg阳性48例,HBeAb阳性56例,HBcAb阳性134例, TRFIA法测得HBsAg阳性127例, HBsAb阳性38例, HBeAg阳性49例, HBeAb阳性51例, HBcAb阳性130例,结果经配对资料的卡方检验,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患者的预防性筛查,乙肝两对半型定性检测可以满足要求,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高特异性和动态范围宽等诸多优点,能为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动态数据,并为接种乙肝疫苗提供可靠依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定量检测方法.【总页数】1页(P82)【作者】王晓红【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2【相关文献】1.浅论对慢性乙肝患者联合进行HBV-DNA、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 叶猛;徐贵;何月;马威;刘凡;纪庆松2.乙肝两对半定量、乙肝DNA定量与乙肝前S1抗原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J], 王碧玉;黄燕妮3.乙肝两对半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分析 [J], 林珊英4.HBV-DNA定量与乙肝两对半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 [J], 陈淑萍;施万菁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两对半及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彭蘡;陈珊;徐燕;康厚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肝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

乙肝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

一、乙肝五项(两对半)简介及临床意义:(1)HBsAg(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蛋白质外壳,HBsAg阳性是机体被HBV感染的标志,表明存在现症HBV感染。

但HBsAg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S基因突变株存在,不能用常规方法检出,可表现为HBsAg (-)的HBV携带者(占3%左右)或肝炎;也有少数低浓度感染者HBsAg (-),原因是血液中HBsAg的含量在常规检测极限之下。

HBsAg本身不具有传染性(它的出现常伴随HBV存在,间接提示携带者具有传染性),但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HBsAb。

(2)HBsAb(表面抗体)HBsAb阳性提示可能通过预防接种或过去自然感染(隐性或显性感染)产生了对HBV的免疫力。

HBsAb是保护性抗体,阳性者可以抵御HBV 的再次侵袭。

一般而言(也并非都如此),HBsAb阴性说明对HBV易感,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3)HBeAg(E抗原)HBeAg是病毒复制程度的标志,阳性时表明HBV复制活跃,提示传染性大。

(4)HBeAb(E抗体)HBeAb阳性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意义。

在“小三阳”组合中,HBeAb 阳性提示HBV复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传染性变小。

(5)HBcAb(核心抗体)HBcAb不是保护性抗体,HBcAb阳性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意义。

在“大三阳”组合中,它是HBV活动性复制的标志之一。

9种常见模式:序号: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临床意义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1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建议接种疫苗。

2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HBsAb;(2)恢复期HBsAg已消,HBsAb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4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

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乙肝相关知识
•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严 重危害健康,影响生活质量。 • 1.乙肝的流行病学 全世界半数以上的人被感染过,5%为 慢性感染,每年有5000万新感染,100 万死亡。我国有9.8%HBsAg(+), 慢性达1000万,60%人群感染。
• 2.传播途径 • 传染源:HBV携带者、乙肝患者血液、体 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 • 传播途径:血液、血制品、性、垂直、日 常密切接触 • 易感人群:母亲是HBV感染的婴儿、HBV 感染家庭成员、吸毒者、性病病人、血透 病人、部分医护人员
• HBsAb:
• 为中和抗体,保护性抗体,一旦出现说 明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力。 • 疫苗免疫成功的指标。(有效期为5年) • 要注意有HBsAb(+)的乙肝患者,为 不同亚型感染所致。
• HBeAg: • HBV复制指标,存在于Dane颗粒中,为 HBV复制的副产物。 • 在HBsAg阳性出现后几天可检出,说明 传染性大。 • 通常阳性时HBsAg也检出阳性。 • 阳性持续大于10周说明慢性化可能。
3)HBeAg:双抗体夹心法 ——正比 单克隆HBeAb-HBeAg-多克隆HBeAb-HRP 4)HBeAb:竞争抑制法 ——反比 多克隆HBeAb-HBeAg-HBeAb-HRP \ HBeAb(标本) 5)HBcAb:竞争抑制法 HBcAg-HBcAb-HRP \ HBcAb(标本) ——反比
发光免疫分析(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LIA):发光物作标记。
酶免疫技术
1.原理:以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作为主要试 剂,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高效催化反 应的专一性相结合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酶结 合物既保留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活性,又 保留酶对底物的催化活性。

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解读

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解读
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解读
乙肝五项项目的临床意义
一、常见阳性组合模式
1、HBsAg(+)、HBsAb(-)、HBeAg(+)、 HBeAb(-)、HBcAb(+)
• 俗称大三阳,即一三五阳性。在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 防治指南》中,“大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应该有两个, 分别是慢性HBV携带者和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慢 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 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 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 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
• 简单地说,“大三阳”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程度。
• 其临床意义可归纳为:急性期、慢性期、有较强的传染 性。
2、HBsAg(+)、HBsAb(-)、HBeAg(-)、 HBeAb(+)、HBcAb(+)
• 俗称小三阳,即一四五阳性。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小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有两个:非活动性HBsAg携带 者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以上组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 与大三阳不同的是乙肝e抗原(HBeAg)阴性。 • “小三阳”患者分两种情况,其一是病毒阴性的小三阳,其二 是病毒阳性的小三阳,某些人常认为大三阳严重而小三阳就没 事,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病毒阳性小三阳的危害越来越受到 肝病专业医务者的重视。
• 乙肝两对半第1、2、3、பைடு நூலகம்项阳性。乙型肝 炎病毒亚临床感染或非典型肝炎。
17、HBsAg(-)、HBsAb(-)、HBeAg(+)、 HBeAb(-)、HBc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注:核心抗原(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

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

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

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

(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

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 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

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

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
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

出现抗-HBe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

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 增高。

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7 - + - -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

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DN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

仍有免疫力。

HBV感染,恢复期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即俗称“小三阳”。

9 + - + - + 1、急性乙肝2、慢性乙肝3、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16种少见模式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23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2.治疗前的预测因素
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具有以下因素者接受PegIFN-α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率更高:1) HBV DNA<2x108 IU/ml; 2) 高ALT水平;3) 基因型为A 或B型;4)基线低HBsAg水平;5) 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而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还无有效的治疗前预测病毒学应答的因素。

3.治疗过程中的预测因素
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治疗24周HbsAg和HBV DNA的定量水平是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78。

接受PegIFN-α治疗,如果24周HBsAg<1500 IU/ml,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可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87。

对于基因型A型和D型患者,若经过12周PegIFN-α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建议停止治疗(阴性预测值97%-100%)。

对于基因型B型和C型患者,若经过12周PegIFN-α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治疗(阴性预测值92%-98%)。

无论哪种基因型,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PegIFN-α治疗101, 102。

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HBsAg的下降、HBV DNA水平是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89。

如果经过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 <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PegIFN-α治疗103, 104,具体请参见“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4.指南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7: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推荐疗程为1年,但治疗早期应答可帮助预测疗效。

对于基因型A型和D型患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建议停止治疗(阴性预测值97%-100%)。

对于基因型B型和C型患者,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治疗(阴性预测值92%-98%)。

无论哪种基因型,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治疗102。

(B1)。

推荐意见10:干扰素类:推荐疗程1年,但治疗早期应答可帮助预测应答。

若经过12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且HBV DNA较
基线下降< 2 Log,建议停止治疗(阴性预测值97%-100%)104。

(B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