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永嘉县教育局碧莲学区

碧连学区200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期末考试采用县教研室统一命题、开卷笔答形式。全卷满分为100分。开卷考试,学生可携带《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课本以及学生认为需要带的相关学习资料。

今年是巽宅学区和碧连学区合并为碧莲学区后期末考试的第一次统考,为了总结本次考试经验,发现和研究教学及考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学区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根据抽样共105份试卷的统计结果,并结合评卷现场各题评卷小组的信息汇总,对本考试作如下分析:

一、试卷结构分析

1、考试范围:

(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全册。

(2)、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全册。

(3)、2008年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2、考试要求:社会政治考试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历史与社会》的考查突出综合性和人文性,《思想品德》的考查突出思想性和教育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3、试卷结构:试卷结构分布表

二、试卷特点分析

本期末试卷在命题中达到了三个具体要求,即依据课标进行命题;强调能力立意、突出应用性;体现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试卷的主要特点有:

1、突出学科本位。

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程是培养良好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的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初中又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品德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本学科的期末考试试卷在立意、选材、设问以及形式上都把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为自己主要功能。

2、结合生活实际。

试卷通过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或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和解决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在认识、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例如思想品德部分的第15题,以小玲面临的烦恼为背景材料,通过漫画和设问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存在的“成长的烦恼”以及如何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关系等实际问题。

3、关注社会热点

紧密结合时政热点、焦点是社会政治课的内在要求,也是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重要特点和永恒的主题。今年涉及的社会热点有奥运会、神七问天、毒奶粉事件以及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社会热点,在本试卷都有一一体现,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解答,鼓励学生有主见地认识、思考各种社会问题,突出了社会、思想政治课的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4、立足文本选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度解读文本,从文本出发、适当拓展,有效回归,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本次期末考试的很多题目选自教材或教师教学过程中必做的教学情景的创设和问题的设计。

5、题目开放灵活

新课程不仅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评价领域同样也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在试题编制中应考虑到试题的开放性,让学生在对知识的灵活掌握中,增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题的设问和答案要求上,要学生留有更多的张扬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创新性思维,避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弊端的影响。如历史与社会部分的第15题第(3)问,学生答题的空间很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回答,答案是多元的,只要言之有理都给分。

三、数据统计分析

1、试卷难度值分析

从表1看,我学区各校成绩平均分来看,各校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及格考生还占较大的比例。因此,如何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后20%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表2可见,客观题答题情况总体还较理想,抽样平均分为39.72,难度值为0.83。难度值较低为为历史与社会部分的第1、2、3、9题,思想品德部分的第4、8、9、10题,难度值最高的为思想品德部分的第2、7题,特别是第2题,难度值仅为0.37,有34人(将近30%)把“中国神七太空行走第一人”选择为“D、杨利伟”,说明平时教师对时政教育不够重视、学生也不够关心时事新闻。容易题,难度值为1.0~0.8总共为17题,占70.8%;稍难题,难度值为0.79~0.5总共为6题,占25%;较难题,难度值为0.49~0.3共1题,占4.2%。

从表3可见,主观题难度较大,抽样平均分为27.61,难度值为0.53。难度值较高为历史与社会部分的第15题,思想品德部分的第13、15题;难度值较低为历史与社会部分的第13、14题。主观题难度值在0.79~0.5之间属于稍难题的分值占55.8%,主观题难度值在0.49~0.3之间属于较难题的分值占44.2%。我们分析,大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审题、答题能力不强,或由于审题、答题不够认真,结果导致失分;还有开卷考试后,一些学生不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注意提高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认为只要在书上找到答案就行,学习不求甚解,结果造成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学科能力的缺失。

2、样本考生成绩分布分析

从抽样的整卷来看,平均分为68.25,难度值为0.68,及格率71.3%,优秀率26.9%(这都与学区总成绩统计的几个指标相接近,样本可信度应该比较高)。容易题占34%,稍难题占41%,较难题占25%。客观题得分48分有9人,30分以下15人,最低16分;主观题最高得分49分,最低得分为1分,32分以下

71人,占总数的61.7%。总成绩最高97分,最低16分,49分以下的比例偏高,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四、典型错误分析(具体试题见试卷)

从样本试卷的情况分析来看,文科基础(文字理解和表达)差、基础知识和技能不扎实、照抄教科书、考试态度差是失分主要原因。其中“优生”不得高分主要原因是①粗心大意,②不求创新,③开卷考试、等级制评价改革后降低学科学习的投入;“差生”超低分的主要原因多数是态度差,没有认真阅卷,想当然地随意答卷甚至主观题空白不答。

(一)客观题部分

客观题部分只选择难度值低于0.8的题目来分析错误表现及其原因,其中历史与社会部分第4、5、10题失分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和教师对于文本知识的忽视导致基础知识不牢固;教师在教学过程没有很好的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归纳整合能力。思想品德部分第1、2题失分在于教师对时政教育不够重视、学生不关心时事新闻(第2题的难度值仅为0.37!);第5、7题失分原因只要在于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把握不透彻,学生缺乏理解分析能力。(二)主观题部分

1、历史与社会部分

第13题:本题通过三则材料分析,让考生写出世界三大宗教以及它们的创始人,试题突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本题的难度值为

0.71,造成学生失分主要原因为:1)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从书上找到知识点;2)读题理解能力弱、分析比较能力欠缺,如把材料一和材料三所表示的宗教混淆了。

第14题:本题是一题有关京杭大运河的读图填空、开放题,试题突出对学生读图能力和历史分析方法、历史观的考查。

本题第1、2问(都是填空题)难度值分别为0.79、0.81,造成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1)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认真读图、识图,如“京杭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把“河段①、②、③”写成“黄河、淮水、长江”等等;2)平时没有良好的读图习惯,不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如把“河段③(实为邗沟)”答成“江南河”、“河流C(实为长江)”答成“浙江”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