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为我们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来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体现之一。
大学生作为一种新兴的劳动力,其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应该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导向,合理配置大学生的就业资源,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
在当前社会中,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体现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富裕阶层对大学生就业保持垄断地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
通过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可以认识到阶级斗争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源,并通过建立公平的就业机制,实现社会阶级间的平等发展。
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的全球化与市场的竞争使得大学生所能获取的工作岗位越来越有限。
这反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
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我们还应当关注教育体制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培养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的教育体制未能及时调整,导致大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问题。
因此,必须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从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思考。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评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 概要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概要:高校大学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前,大学生毕业就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毕业生难以找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大学生就业误区及成因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围绕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的。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只有以实际问题,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所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所以,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前大学生的基业形势十分严峻,那么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审视这个问题呢?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这种形势?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由于当前大学教育的改革,造成学校学习的大变革,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宽松,很多在校大学生根本就没有认真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而是把时间花费在电脑游戏等事情上。
而另一方面,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追求高质量的物质享受,不乐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由此而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其次从客观方面来说,学校自从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近几年来一直在扩招,大学毕业生年年增多,而同时,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城市就业岗位需求增多,而这与经济的发展却是不相符合的,由此而产生了就业的矛盾。
而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欠缺和服务的低质量。
谈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指导意义
谈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指导意义谈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自己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指导意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1.对我生活的影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我自觉的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思想上我自觉的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理想是人生不断进步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更是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动指南。
作为一名党员,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与党,政府保持一致,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顾全大局,服从分工,勇挑重任,在雅安地震中我已报名参加雅安地震志愿者,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共产党员要时刻冲在最前线,时刻保护着人民,保卫着国家,不怕苦,不怕累,勇于牺牲。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生产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总之,认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根本不可能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就业教育向度分析
( 基金项 目】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 划项 目( 编号 : 1B 0 9 . 2 0 2 4 )福建省教育科学“- 五” 0 J- 规划项 目( 编号 :J 1- 5 ) Fl 0 0 9
价值轴 心依 然是 理论 教 学 , “ 理 ” 为思 想政 治理论 课 , 而 原 作 其价 值 归宿 应 该落 在对 大 学生 的思 想政 治教
育上 。为人 处事教 育若 离开 就业这 个 大学生 生存 和发 展 的根 本 问题 , 会显得 有些 笼统 抽象 , 学生难 以 就 使 把握 、 践行 。每个 人 都要在 工 作 中做 人 , 工作 中做事 , 开工作 世 界 、 在 离 工作 实 践 , 就失 去 了做人 的场所和 根基 。对 大学 生做人 做 事 的教育 要放 在 工作世 界 的境遇 、 背景 、 为和实 在 中进行 , 样方 能 凸显马克思 行 这 主义理论课 教学 的实 际针对 性 和实效性 , 深化 大学 生对就业 问题 的认知 , 高大学 生 的就业 能力。 提
-
l 3・ 1
2 1 年 01
漳 州 师 范 学 院学 报 ( 学 社 会科 学 版 ) 哲
向。“ 理” 教学过 程 中的就业 教育 , 原 课 是工作 世界 总体性 的思想政 治教 育 , 是把 马 克思 主义基本 理论 与大
学生 的就业认 识活 动和 实践 过程 相融 , 生成 现实 的工作世 界 观 、 值 观和方 法论 的教 育 。 并 价 是理论 应用 教 育, 是教 育者 的 创造 性 、 新 性教 育 , 工 作世 界 观 、 会 历史 观 、 创 是 社 人本 观 、 值 观 、 存 论 和方 法论 的教 价 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就业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就业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为基础,形成的关于社会性质、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对于就业问题的思考和观点一直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就业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为了获取利润,资本家往往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使得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成为金钱的棋子。
资本家为了削减成本,往往会采取降低劳动力价格的手段,如减少工资待遇、延长工作时间等。
然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就业问题不能简单地看作雇佣关系,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只有通过改变生产关系,实现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才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主张均衡发展和人民至上。
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少数人可以占据大部分社会财富,导致社会财富分配极不均衡。
这种不平衡的分配会进一步导致就业问题的加剧,使得大部分劳动者无法享受到合理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因此,马克思主义强调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以及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使资源合理配置和人民共享社会财富,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此外,马克思主义倡导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资料社会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导致资源有限,很多劳动力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配置和劳动力的充分利用。
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权益,才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
最后,马克思主义提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国家对就业问题进行积极的调控。
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劳动保护,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双赢。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建立完善的劳动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劳动者的权益不受侵害,提高劳动者对于就业问题的满意度和稳定性,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引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但需要大学生自身增强综合素质、找到自身兴趣和,还要社会意识的改变和高校培养计划的改善。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间,城乡劳动力新增、农村劳动力富余、国际市场竞争大等几大因素都使大学生整理就业压力大。
2、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除了第三产业还未完全发展而限制就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相比着较大的差距。
3、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对职位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改变,由于高考报名的学生数量突飞猛进和各大高校的普遍扩招,使得职业岗位的供给量的增长率远大于职位岗位需求量的增长率,使得大学生就业困难。
4、我国传统行业对大学生毕业生的需求量减少,企业在雇佣大学生必然会考虑到成本和效益问题,为取得企业利益最大化,各大企业通过招聘掌握顶尖技术的人才来获得最大利益。
还有一些企业仅仅需要中等人才就可以胜任却因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提高学历要求,一定程度上造成高素质人才的浪费。
5、大学生自身也有着很多因素,就业观念落后是毋庸置疑的,许多大学生宁愿一年又一年地挤编制也不愿意先就业再择业,还有某些大学生对自己估价太高,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在时有发生。
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该现象的解释及建议:1、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论最根本的一条原理--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意识由物质决定,是人脑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就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办事情一定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或实际事实作为根本的出发,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考虑到这些现实问题才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从实际出发并且持续地结合现实就会发现:许多高校的培养目标无法与以粗加工为主的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现状连接上,因而能够吸纳大学生的数量极为有限。
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张,这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班级:动医1402班姓名:***学号: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摘要:近几年,大学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应该以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何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就业就业形势严峻曾几何时,大学生找工作时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可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如今这种优越感几近消失,面对就业问题眉头紧皱,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多角度的看待这一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难点,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就业不足的困扰。
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展开和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特点问题和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对知识经济发展条件下就业理论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如今,社会经济条件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关于就业方面的理论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目前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地把握马克思的有关经济理论,并结合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创新就业理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有所不同,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开始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几乎都是供过于求,大学生毕业后,几乎都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学号:姓名:班级:通过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这节课,我了解到了这个无产阶级思想的精髓。
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马克思的思想来分析问题,这令我受益匪浅。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是:实践的观点是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
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那么我通过马克思主义来看待这个问题,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供求关系的体现。
目前出现了明显的供过于求的现状,但是,真正的高端人才却是供不应求。
造成这种比例失衡的原因便是社会用人结构不平衡。
由于高等院校实行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很多企业的工作仅仅需要中等人才就可以胜任,却因为大学生数量多而提高了学历要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素质人才的浪费。
企业在雇佣大学生是必然会考虑到成本和效益问题,企业希望用最少的劳动力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出现人才高消费的,很多中职和北大学学生抢走了部分岗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人才结构严重失去平衡,不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
其次,我国的人才培养结构存在问题。
一般来说,社会的人才需求主要呈金字塔形,需要量最大的还是初级人才,中级和高级人才的需要量不是太大,这种人才结构不合理就导致我国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不均衡,不利于社会各产业的均衡发展。
由于教育机构盲目扩招,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且扩招数量的增加幅度超过了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的增长幅度,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另外很多高校设置的专业缺乏科学合理性,不能从社会实际的用人需求出发,只是一味地继承原有专业,忽视了设置专业的实用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就业创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就业创业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主张消灭阶级和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社会问题的根源,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革,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平。
在社会主义国家,就业与创业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如何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导致了社会中的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公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就业和创业应当为全社会谋求共同的利益。
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当重视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鼓励人们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不是依靠剥削他人或靠特权获取财富。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在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注重发展新技术、培养人才,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基金、支持科研项目等方式,激励人们投身创业、促进社会的创新发展。
再次,马克思主义主张实行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在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权。
只有在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中,人们才能安心工作、全力发展自己的潜能,从而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倡劳动为荣、创造为荣的价值观念。
在社会主义国家,人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劳动创业的意义,努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在人人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中,社会主义就业创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就业创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小康,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平。
希望在今后的人才培养、经济政策制定等方面,更多地借鉴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动社会主义国家的就业创业事业取得更好的成就。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而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能够揭示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并为解决问题提供指导。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价值观和政策原则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社会需求的变化也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我们需要从经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通过劳动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
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大挑战在于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不匹配。
这种不匹配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方面,还展现在就业观念和能力素养上。
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重视劳动教育,并为大学生提供合适的岗位和培训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劳动中发挥所长。
再次,马克思主义强调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并为他们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提供自由空间。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就业数量,更要关注就业质量。
我们应该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并鼓励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强调均衡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重视区域和行业之间的均衡发展,避免大城市和热门行业的聚集效应,以及一些相对落后地区的人才流失。
同时,我们还应该建立公平就业的制度和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公正的机会和待遇。
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获得公平和正义的对待。
综上所述,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能够帮助我们认清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并为解决问题提供指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调社会发展的辩证性、劳动的重要性、全面发展和自由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从哲学角度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表现,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招生并轨制的进一步实行,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统分转化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在这种机制的过渡中,必然存在着磨合。
找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所在,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发展社会主义、与时俱进正文: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看来,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们的实践和劳动.人们为满足自身的生存和生活需求,就要投身于劳动,而一些企业和岗位为满足其发展就需要人力资源和机器。
在这种供需中就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关系。
即有供需的存在就会有供大于求和供不应求的存在。
当前的就业难从经济角度看类似于供大于求的问题,于是就产生了诸如“民工荒”“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切表象的背后必有促其形成的原因,正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所包含的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等.从大学生就业难的角度去审视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在2002年之前,我国还一直实行大学生分配制,即毕业大学生由国家统一分配。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年国家对大学生的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逐年递增,这也就意味着原有的制度已无法适应新形式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当一种制度已无法适应其使用对象时,这种制度就必然会阻碍社会的进步。
当大学生分配制度已不在适应高等教育招生量逐年增加,大学生毕业量剧增的现实时,当国家分配制与现实大学生毕业数激增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时,就迫切要求国家对现有体制进行改革。
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
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也面临着多种选择。
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转变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关键。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的突出表现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和社会职业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准则。
就业价值观通过大学生的就业行为取向态度及价值评价反映出来,支配和调节大学生的就业过程,是驱使他们择业和就业行为的内部动力,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在现实的就业环境中,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念和以往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1)非理性的价值选择。
在就业地点选择上,向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集中,本可以分散的求职者集中在相对狭窄的地域和领域内,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在这些地域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上海、北京等城市薪金待遇水平近两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就是这种供求关系的体现。
与此同时,和个人长远的发展机会相比,眼前的薪酬及福利待遇更具有吸引力,把福利待遇的高低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缺乏对自身定位和职业规划的理性思考。
(2)缺乏基本的诚信观念。
从就业手段来看,简历造假、证书造假等现象反映出少数学生仅考虑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不在乎使用的手段和方式是否符合价值评判。
这样不计后果的短视行为,破坏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秩序,降低了简历证书等在用人企业心目中的公信力。
除了用人企业对实践经验的重视外,我们还从中可以看出少数学生就业行为的短期化也降低了简历中某些记载内容的可信度。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就业外部环境的压力增大与大学毕业生规模的扩张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突出社会问题的外在动因,而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和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和用人标准之间的矛盾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
用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我们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在某些行业和领域,生产关系的调整未能跟上生产力发展的步伐,导致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出现不匹配。
例如,新兴产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旺盛,但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可能相对滞后,使得大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来分析,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相关的就业政策、劳动法律法规等上层建筑的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
一些政策和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够灵活、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公平性和规范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普遍的竞争压力,如就业岗位数量有限、求职者众多等。
但每个大学生个体又具有特殊性,他们的专业背景、个人能力、职业规划等各不相同。
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就业问题时,既要关注共性问题,通过完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服务等措施来改善整体就业环境;又要针对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帮助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教育体制、经济发展状况、社会观念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教育体制对大学生就业有着重要影响。
当前,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导致培养出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其次,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也会影响大学生就业。
在经济繁荣期,企业扩大生产,就业机会增多;而在经济衰退期,企业裁员、招聘减少,就业形势则较为严峻。
用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能够为我们提供深刻的洞察和有效的解决思路。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首先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长,导致了供需失衡。
一些传统行业逐渐式微,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足够规模的吸纳能力,这使得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然而,部分高校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未能及时跟上这种变化,导致培养出的大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方面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
生产关系中的分配制度也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
在一些行业和企业中,收入分配不合理,劳动权益保障不足,使得大学生对某些就业岗位望而却步。
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且矛盾具有特殊性。
大学生就业问题中也存在着各种矛盾。
比如,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与现实就业环境之间的矛盾。
许多大学生期望能够找到高薪、稳定、有发展前景且工作环境优越的工作,但现实中这样的理想岗位相对稀缺。
另外,专业对口与跨专业就业的矛盾也较为突出。
一些大学生希望能够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以充分发挥所学知识,但由于就业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跨专业就业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寻找就业机会。
不能仅仅依赖学校和政府的安排,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勇于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和成长。
同时,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如此庞大的就业压力下,许多大学生找工作仍然面临困难。
那么,我们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寻找解决之道。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价值论、社会分工、阶级斗争等基本原理的分析,探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可行的解决办法。
二、劳动价值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价值决定着商品的交换关系。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劳动价值论可以解释为,大学生是否能够提供具有一定劳动价值的能力和技能,从而确定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当前,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很多大学生虽然获得了学位证书,但却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中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使其具备足够的劳动价值。
三、社会分工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分工是劳动的一种组织形式,通过各种形式的协作和合作,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分配。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分工的广泛存在使得劳动力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特征。
然而,由于大学生专业选择的盲目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很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从而造成就业困难。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职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社会需求,选择适合的专业,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四、阶级斗争对大学生就业的制约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矛盾的体现。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作为新兴的社会阶层,面临着与传统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一方面,大学生普遍享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对待工作抱有一定的期望,因此易受到就业条件的限制和就业岗位的不稳定性的困扰;另一方面,传统工人阶级也面临由于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而带来的岗位减少和流失,使得大学生与传统工人阶级之间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工人阶级的薪资水平与待遇,缓解大学生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日趋突出。
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大招生。
此后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导致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就业不足的困扰。
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展开和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难点问题。
(一)就业市场供不应求当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大学毕业生供给增加迅速、大学生就业的行政限制依旧存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日益苛刻、大学生自身素质存在欠缺,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等。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我国劳动力市场也一度出现疲软的状态,大批人才流失,就业岗位供不应求,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了对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但高校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供需比例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为寻找优质工作而犯愁。
据相关部门统计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超过65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预计目前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量将超过900万人,市场所能提供的劳动力岗位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宏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就业市场优胜劣汰在大学生供给数量逐年增长的同时,市场本身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挑剔。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显著的变化,从传统的人事管理逐步向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劳动力需求模式转变。
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也不再是计划配置的被动执行者,而是围绕组织战略,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准则发布职位需求信息。
由于高校毕业生一般具有一定高素质、但无实际经验,而用人单位却要求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优先。
根据调查,用人单位很看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及自我管理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
农家参谋基层教育-296-NONG JIA CAN MOU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李文雨(黄淮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驻马店,463000)【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大家正确看待就业形势。
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变化,以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分析发现高校应对大学生不适应社会需求;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分析发现大学生应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应对就业竞争;以应用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态度在不断变化发展,应与时俱进对待就业岗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就业;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创历史新高”、“史上更难就业季”、“史上最难就业季”等吸人眼球的词语虽然频见报端,但是大学生就业难和大学扩招没有必然联系,中国市场广阔的空间、良好的前景和巨大的需求足以容纳并消化掉这一庞大的就业人群。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经济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本文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三个原理对大学就业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提供参考。
1 大学生就业背景进入21世纪,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就如同中国经济一样,进入快速增长期,从宏观上讲,这一时期是中国迅速崛起、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伟大时代,基于中国的国情和人口基数,提高公民受教育程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与必然;从中观上讲,提高公民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和精准扶贫;从微观上讲,公民接受高等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养和发展职业技能的需要。
2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就业指导理论实践探索策略第一,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大学人才。
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中,马克思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后备力量,要想更快的就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本领,提高自身素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与就业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与就业观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论总结的学说,它包括了众多重要的基本原理。
其中,劳动与就业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实践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与就业观进行复习和探讨。
一、劳动观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观点体现了其对劳动的重视以及对社会劳动价值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在生产中对自然界进行改造的一种活动,也是人类对社会自身进行改造的重要方式。
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没有劳动,就没有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社会进步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的理解与传统社会观点有所不同。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应当是自由而创造性的,而不是受压迫和剥削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被迫卖出自己的劳动力,从而被剥削,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劳动的自由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劳动者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并从劳动中获得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
二、就业观马克思主义对就业问题的思考是与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性和不平等性的批判紧密联系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就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家雇佣工人,通过剥削劳动力来获取利润。
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劳动者容易受到失业和贫困的威胁。
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社会主义制度旨在彻底解决就业问题。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拥有生产资料,劳动力不再被剥削和压迫,劳动者享有充分就业和合理收入的权利。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公有制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可以为每个劳动者提供稳定和体面的工作。
三、劳动与就业观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与就业观既有理论上的意义,也有实践上的意义。
首先,劳动与就业观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劳动和就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其次,劳动与就业观鼓励人们积极投身于劳动实践,发挥个人的潜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劳动与就业观有助于实现全面发展和全人类共同幸福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班级:动医1402班
姓名:***
学号: ***********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应该以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何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就业就业形势严峻
曾几何时,大学生找工作时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可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如今这种优越感几近消失,面对就业问题眉头紧皱,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我们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多角度的看待这一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难点,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就业不足的困扰。
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展开和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特点问题和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对知识经济发展条件下就业理论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如今,社会经济条件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马克思关于就业方面的理论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目前在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地把握马克思的有关经济理论,并结合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创新就业理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往年大学生千军万马挤向大城市的现象有所不同,大学生就业出现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开始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
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几乎都是供过于求,大学生毕业后,几乎都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针对这一现状,我国现阶段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加速户籍改革以实现要素充分流动;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以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本素质;三是强化市场就业保障以降低劳动力失业风险。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事物是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新事物的发展是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必然会战胜旧事物,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再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阶段;同时,要有创新精神。
因此,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我们应该以联系的观点看分析为何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一)联系是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时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从大学生教育方面来看,高校普遍扩大招生,扩招后优质办学资源被快速稀释。
各校的办学定位被快速模糊,加上培养模式的僵化,学校责任心的下滑,致使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过快的教育规模扩张速度影响了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这也是大学生在社会上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从大学生本身来说,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观念出现错误,一大部分认为,大学生的工作应该是比普通的工人的工资、待遇还要好才符合他们的学历,他们把自己的学历看成了是高人一等的门槛,不愿意去从事那些本身是劳力的工作。
(二)联系是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的相互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社会的大背景来分析,这几年来雪灾、地震、全球金融的次贷危机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着紧张、急剧的局面。
现在我国是处于经济的转型期间,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市场竞争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加上,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更是冲击着整个市场的容纳能力。
接着,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异;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的发展部充分,相当限制了就业的机会。
以上的原因可以说是分别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其次,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其实,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的话,会发现:这是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为自己在当今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上创新的一条出路,我们可以长久观察发现,大学生做的这些工作并不只是单纯的一份生计,而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创新能力发展了一家一家的连锁,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用马克思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会发现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因素。
由联系的观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是由时代的客观性以及影响的普遍性造成的,再次在发展观点的指导下,大学生就业困难另辟蹊径更是具有对社会的发展的创新。
因此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应该从联系、发展的层次出发。
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在永恒发展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我们的现实问题,但是,不会永远是社会问题。
我们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为,这其中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需要我们,我们需要这个平台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进一步,退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