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意义

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意义

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及找矿意义摘要:造山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卡林型3种类型金矿床可形成规模可观的区域性成矿带或成矿省,是金矿资源的主要产出类型,也是当前金矿找矿的主要目标类型。

通过对该3种类型金矿床成矿特征、成矿条件和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综述,探讨在矿产勘查实践中应用这些标志性特征和因素识别、确认金矿床类型,进而根据不同的成矿特征和控矿因素开展针对性的找矿勘探工作,为进一步提高金矿找矿的工作效率提供可靠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已有研究表明,金矿床可发育在所有地质时期、各种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中,形成丰富多样的矿床类型。

因此,有关金矿床类型的划分一直争论不断,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划分方案。

然而,在世界范围的找矿实践中,一些类型金矿床的探明储量在近十几年来一直稳居前列,因此逐渐成为金矿找矿的主要目标类型。

据R.Lipson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球除了南非的兰德(Witwatersrand)金矿床和砂金矿床外,金资源禀赋(过去产量+储量+资源量)排在前四位的金矿床类型分别是造山型(41.0%)、斑岩型(20.9%)、浅成低温热液型(18.4%)和卡林型(5.2%)。

尽管这4种主要金矿床类型划分和命名的标准不一致,例如:造山型金矿床主要是根据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基于矿床成因,卡林型金矿床的命名来源于其主要产地,但这些名称目前在矿床学术界和矿业界已被普遍接受。

斑岩型矿床中的金常与铜伴生,形成斑岩型铜金矿床,独立的斑岩型金矿床很少。

本文主要对可形成独立金(或以金为主)矿床,以及规模可观的区域性成矿带或成矿省的造山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和卡林型3种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作用、成矿条件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综述,探讨在矿产勘查实践中应用这些标志性特征和因素识别、确认金矿床类型,进而根据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成矿特征和控矿因素开展针对性的找矿勘探工作,以期提高金矿找矿的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综述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综述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综述摘要:新矿床的发现往往可以带出大批相似矿床,从而建立新的矿床模型,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指导。

造山型金矿是变质地体中受构造控制的脉状后生金矿床,增生造山作用会从时间与空间上对其产生影响。

造山型金矿的概念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韧性剪切带型等金矿床,通常在地壳绿片岩相环境中比较多见。

对造山型金矿床的矿床时间分布规律、矿床空间分布规律、成矿物质来源规律和矿床共生规律的研究既是我们今后进行成矿分析的向导(基础),又是成矿分析的结晶,它对预测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矿床模型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规律指导作用一、造山型金矿的定义与矿床地质特征造山型金矿是各个时代的地体中受构造控制的脉状后生金矿床,与增生造山作用有关的金矿床。

金矿床一般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主要产于石英脉或者蚀变岩中,或作为交代体产于脉体与剪切带周围的蚀变岩中,或者作为两种类型的结合体。

造山型金矿的概念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韧性剪切带型等金矿床,通常在地壳绿片岩相环境中比较多见。

造山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表现如下:增生型造山作用会对成矿产生影响;通常重要超岩石圈构造附近比较多;造山作用在多个外来地体不断拼贴增生的造山带可持续较不时间,且成矿时间范围相对较大,不过与赋矿地体的峰期变质作用相比相对滞后或同步;在一些复杂的、大型地质构造单元中,矿床分布比较多;通常产于绿片岩相变质地体;受构造控制影响,矿床产于超岩石圈断裂带的二级或更次级的断层羽中,赋矿构造表现为高角度斜向走滑带、逆掩推覆带等;绿片岩相域的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石英、云母、绿泥石以及黄铁矿;成矿流体多为富碳水溶液,盐度较低;在韧-脆生剪切带内,流体压力逐渐由超静岩下降至低于静岩;尽管矿区范围内有成矿元素分带性,不过单个矿床或矿脉系统有较大的垂直延伸,且不存在垂向分带现象,有明显的侧向分带[1]。

二、典型矿床实例综合分析以柴北缘一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床为例。

浅析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

浅析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

55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浅析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王 杰(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0)摘 要:金作为一种稀有贵金属,在工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金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为了进一步提升金矿开采效果,就需要掌握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开展针对性开采作业。

为此,笔者在本文中对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希望对促进我国金矿开采事业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点;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23-0055-3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Laws of Gold MinesWANG Jie(Yunnan Gold Mining Group Co., Ltd,Kunming 650200,China)Abstract: As a rare and precious metal, gol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industrial field, and the demand for gold continues to increase.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old m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ization laws of gold mines and carry out targeted mining operations. Therefore, the author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neralization laws of gold mines in this article, hoping to play a benefici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old mining in China.Keywords: gold min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laws收稿日期:2023-10作者简介:王杰,男,生于1993年,汉族,云南昆明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学。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进展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进展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进展造山型金矿床是指形成于大陆碰撞造山带环境下的金矿床。

在该类型金矿床的研究中,成矿过程研究是关键环节,因为了解成矿过程可帮助科学家们确定探矿方向和资源储量,有助于提高勘探开采的效率。

以下是对该类型金矿床成矿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的简要概述:1. 研究进展:造山型金矿床发生在地球的构造复杂和破坏剧烈的区域。

在早期的研究中,人们主要研究了该类型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认为其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的深层熔融和岩石圈构造活动所形成。

但是,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变,人们开始探索更多影响造山型金矿床形成的因素。

2. 成矿过程:在造山运动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构造断裂和岩浆活动。

这些构造断裂的存在,使得金矿床的形成随机性较大,通常在断层带或复合断层带上形成。

岩浆也被认为在金矿床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破坏岩石结构,使矿体得以迅速形成,而且还能够输送熔融金属或单质金到地表,形成金矿床。

在该类型金矿床研究中,成矿流体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研究领域。

成矿流体通常是高温高压下的热液,它们会在地壳深部溶解金属元素,然后随着地壳构造活动的改变而逐渐移动,最终冷却凝结形成成矿矿体。

环境变化、成矿物质成分以及流体运移都可能影响金矿床的成矿过程。

3. 研究前景: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开始集中研究最近几十年内发现的新型金矿床,以期能够发现更多新的成矿机理。

此外,人们也将越来越重视多元素分析、地球化学对成矿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同地质时期金矿床取向的不同等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良,预计将会有更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从中产生,并最终推进勘探开采领域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造山型金矿床的成矿机理,许多科学家们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

在这些研究中,收集的各种数据都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类型金矿床的机理和特征的机会。

以下是列举出的相关数据和分析:1. 成矿流体成矿流体是形成造山型金矿床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是使下列成分形成金矿矿床的原料:金、银、铜等。

柴达木盆地北缘造山型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柴达木盆地北缘造山型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柴达木盆地北缘造山型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张 涛(海西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青海 海西 817000)摘 要:通过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温度条件与成矿流体条件详细分析,获取柴达木盆地北缘造山型金矿成矿条件,以此为基础,厘定造山型金矿成矿时代,以此来预测柴达木盆地北缘造山型金矿找矿潜力,为柴达木盆地北缘造山型金矿的勘探开发提供帮助。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造山型金矿;成矿条件;找矿潜力中图分类号:TP3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4-0081-2Metallogenic condition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s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ZHANG Tao(Haixi state owned capital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Group) Co., Ltd,Haixi 817000,China)Abstract: Through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metallogenic temperature conditions and metallogenic fluid conditions, 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are obtained. On this basis, the metallogenic age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s is determined, so as to predict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and provide help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Keywords: orogenic gold deposit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prospecting potential柴达木盆地是中国较为典型的多能源沉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石油、铅、金等多能源矿产资源。

造山型金矿

造山型金矿

2 成矿的构造条件研究
脉状金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有关太古代脉状金矿床 空矿构造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认识。
从成矿的大地构造环境来看,Fyfe等提出了脉状金矿 受会聚构造边缘控制的认识。Wyman等和Kerrich等又 进一步指出所有时代的脉状金矿都在一个基本的地质 过程中形成,即在外来地体通过扭压增生的方式形成 科迪勒拉式造山带 (Cordilleran style orogenic belts) 的过程中成矿,并认为地质历史上发生强烈科迪勒拉 式增生作用的时期正好是脉状金矿的形成期。太古代 巨型金矿之所以仅形成于晚太古代,正是因为地史上 科迪勒拉式增生构造体制在晚太古代才开始出现。 Barley等也在同期提出了西澳太古代脉状金矿床的会聚 构造边界控矿模式,认为含矿热液形成于碰撞带深部 的脱水反应并在地体边界处的构造汇聚、上升并成矿。
从区域构造看,金矿床主要与一些区域性的超壳断裂 有关,或产于其中,或受其旁侧的次级断裂控制,这 些区域性断裂往往是不同的构造单元的边界。
从容矿构造的变形性质看,起初人们主要强调脆—韧 性断裂带控矿,并提出过含矿热液脉动性释放的断层 阀模式。最近的研究显示产于次绿片岩相中的太古代 脉状金矿明显受脆性断裂的控制,如西澳卡尔古利附 近的Racetrack金矿;而在角闪岩相和低麻粒岩相中的 金矿则主要受韧性断层的控制;绿片岩相变质岩中的 金矿才主要受脆—韧性断裂的控制。由于容矿构造的 上述变化,使得石英脉的结构、构造也表现出相应的 变化规律,从低级变质区到高级变质区,石英脉从羽 毛状、梳壮、鸡冠状、晶洞充填结构经过块状、条带 状变化到粗粒变晶结构。
基性岩 不同变质相中近矿围岩蚀变的矿物组 合及所反映的成矿的温度条件。
表1 西澳伊尔岗地块变质基性岩中的矿床蚀变分类特征表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地质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富含金属的矿产集中区域,且具有一定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本文主要探讨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1. 矿床分布规律金矿矿床的分布规律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主要分布在岩浆岩和变质岩带中,以绿岩带和花岗岩和闪长岩为主。

同时,金矿矿床也分布于断裂带、褶皱带和岩石构造发育的地区。

在发掘金矿矿床时,需注意地下水、氧化条件及火山热液活动的影响,以便更好的探测金矿。

2. 岩石类型金矿矿床主要分布在石英、脉石英、黄铁矿化的斑岩、蚀变辉石玄武岩、绿岩和闪长岩等岩石中。

其中以石英和脉石英岩体中的金矿为主,其次是黄铁矿化矿床。

3. 金矿类型根据金矿所含的矿物不同,金矿矿床可分为自然金矿和含矿砂、含金矿物的矿床。

自然金矿普遍分布在暴露的水平面和岩石裂缝中。

其余的金矿则多见于石英岩体中。

而在黄铁矿化的岩石区域中,则以银、钯、铂等贵金属矿床为主。

4. 热液金矿化热液金矿化是形成金矿矿床的重要因素,其分布范围在火山岩或具有火山作用的地区。

火山喷发时,大量的热液和岩浆从地下喷出,并随着空气流向涌入石块和裂缝。

随着冷却和高压的作用,热液金从石头中逸出,逐渐沉淀在石头缝隙中。

1. 黄金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金矿成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矿床地质环境、正、逆构造及矿床成因及热液金矿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金矿床往往与变质岩、岩浆岩和侵入岩及与之伴生的矿石床相联系,且常分布于断裂及其发育的区域。

金矿矿床往往受到岩石腐蚀和流体作用的影响,造成了很强的地球化学和地质变化,影响了金矿的形成和富集过程,并使成矿元素逐渐富集。

其中,热液金矿化是影响金矿富集的重要因素。

热液金矿化是金矿形成的关键,热液金矿化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古代沉积热液金矿:指联系于中古界地下水有机械运动的富含金的矿床,其形成体系是由于古代沉积盆地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及深部地热的参与。

此种类型的热液金矿主要分布于深部桥扦式矿床和人工垄矿。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于贵金属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直接推动了矿业开采工作。

在我国,从金矿中提炼出的金元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相应的勘探开采技术不断改进,掌握金矿的形成规律和地质特点,能够为金矿资源的开采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文首先概述了金矿的形成原理,然后分别从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两个方面,对金矿进行详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预测类型;成矿地质特征;金矿预测评价模型;金矿资源潜力火山喷发时,岩浆会从下地幔带出一些物质,金矿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

了解并利用这些规律,能够通过地质特征进行推测,继而评估是否存在金矿,为金矿的开挖提供科学依据。

由此可见,深入探讨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金矿矿产预测类型划分综合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建造构造的演化和矿床地质特征等,以《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为基础,将金矿矿产预测类型归纳为12类。

2金矿的地质特征2.1绿岩带型绿岩带型金矿中,金矿类型主要是角闪岩、辉石等,形成过程是火山喷发出矿物质,对岩石造成化学侵袭,继而出现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反应,因此表面呈现为绿色[2]。

分析其地质特征,主要位于多山区域,而且出现过火山喷发现象,喷发期间带来的物质和原有岩石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出现造山效果。

而且,该金矿内会存在大量片状岩石,呈现绿色、质地较脆,组成物质主要是云母、石英,因此在分布上相对明显。

2.2矿金砂矿金砂金矿的形成,得益于河流对含金金属物质的搬运,在水流作用下聚集到平缓区域,然后形成矿床地带,含有大量金属物质。

该金矿的特点是含金量高、开采方便,因此成为目前经常开采的类型。

分析其地质特征,河流上游经过矿区,且其中的含金量高;中游则会存在明显弯道,在水流作用下可以推动砂子运动;中下游地段相对平缓,有利于金砂的聚集,由于会覆盖在岩石上方,因此表现为砂金状。

2.3变碎屑岩型变碎屑岩型金矿的外表,主要是黑色岩、硬砂岩、浊积岩等,岩石质地较粗糙,以板岩、片岩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综述
摘要:新矿床的发现往往可以带出大批相似矿床,从而建立新的矿床模型,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指导。

造山型金矿是变质地体中受构造控制的脉状后生金矿床,增生造山作用会从时间与空间上对其产生影响。

造山型金矿的概念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韧性剪切带型等金矿床,通常在地壳绿片岩相环境中比较多见。

对造山型金矿床的矿床时间分布规律、矿床空间分布规律、成矿物质来源规律和矿床共生规律的研究既是我们今后进行成矿分析的向导(基础),又是成矿分析的结晶,它对预测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矿床模型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规律指导作用
一、造山型金矿的定义与矿床地质特征
造山型金矿是各个时代的地体中受构造控制的脉状后生金矿床,与增生造山作用有关的金矿床。

金矿床一般呈脉状或似层状产出,主要产于石英脉或者蚀变岩中,或作为交代体产于脉体与剪切带周围的蚀变岩中,或者作为两种类型的结合体。

造山型金矿的概念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韧性剪切带型等金矿床,通常在地壳绿片岩相环境中比较多见。

造山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表现如下:增生型造山作用会对成矿产生影响;通常重要超岩石圈构造附近比较多;造山作用在多个外来地体不断拼贴增生的造山带可持续较不时间,且成矿时间范围相对较大,不过与赋矿地体的峰期变质作用相比相对滞后或同步;在一些复杂的、大型地质构造单元中,矿床分布比较多;通常产于绿片岩相变质地体;受构造控制影响,矿床产于超岩石圈断裂带的二级或更次级的断层羽中,赋矿构造表现为高角度斜向走滑带、逆掩推覆带等;绿片岩相域的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石英、云母、绿泥石以及黄铁矿;成矿流体多为富碳水溶液,盐度较低;在韧-脆生剪切带内,流体压力逐渐由超静岩下降至低于静岩;尽管矿区范围内有成矿元素分带性,不过单个矿床或矿脉系统有较大的垂直延伸,且不存在垂向分带现象,有明显的侧向分带[1]。

二、典型矿床实例综合分析
以柴北缘一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床为例。

造山型金矿都产于汇聚板片的边缘、靠近深断裂的部位,与晚加里东或晚华
力西一印支造山过程有关。

严格受构造控制是本区造山型金矿非常重要的特点。

大型剪切带通常是区域控矿构造或矿田构造[2]。

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是最常见的热液蚀变,其它如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程度不等地发育于不同矿床中。

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严格受构造控制。

根据矿石类型,可将本区造山型金矿细分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个亚类型。

柴北缘一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
矿的成矿流体属于中等温度、低盐度的H
2O-NaCl-CO
2
±CH
4
±N
2
体系。

详细的野外
和显微镜下观测发现,控矿构造曾经历过多期次的活动[3],金的成矿主要有两期:晚加里东期和晚华力西一印支期[4]。

柴北缘一东昆仑的造山带特点,决定了这里的造山型金矿与环太平洋地区其它显生宙造山型金矿有较大的差别。

柴北缘一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在空间上严格受三级构造系统的控制,这三级构造系统是:深断裂或碰撞带(第一级)、大型剪切带(第二级)、褶皱和断裂一裂隙系统(第三级),通常低级构造系统是高级构造系统的派生或配套构造。

总体上,所有金矿都沿深断裂或碰撞带的近侧分布(即分布于三级构造带或板片的边部),一条大型剪切带通常控制了两个(或以上)矿床和多个矿点的展布,而矿床和矿体则定位于大型剪切带内或旁侧的褶皱及断裂。

柴北缘一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的成矿流体
属于中等温度、低盐度的H
2O-NaCl-CO
2
±CH
4
±N
2
体系。

其晚加里东期成矿流体中
的含碳流体包裹体高CO
2和CH
4
,而晚华力西一印支期成矿流体中的含碳流体包裹
体以CO
2为主,几乎不含CH
4。

这一差别H
2
O-NaCl-CO
2
±CH
4
±N
2
体系的不混溶结果,
控制不混溶的因素是热动力学条件。

与碰撞有关的热事件(包括造山花岗岩侵位)以及逐步升高的地热增温率,驱动被加热的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流体沿碰撞带和大型剪切带长距离地迁移、活动,并淋取围岩的成矿元素,形成含金流体。

流体进人矿床或矿体构造后,由于构造性质转换,物理化学条件亦随之改变,含金流体沉淀,形成金矿体。

因此,造山型金矿是造山作用的产物,后者为前者提供空间,热动力条件[5]。

以滇西大坪金矿床为例。

大坪金矿床被视为哀牢山造山带南段最典型的造山型金矿,但其诸多地质特征明显不同于国外典型造山型金矿床,而呈现出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一致性。

区域上,脉型金铜铅银矿床的产出与中酸性侵入岩及中基性火山岩密切相关。

大坪金矿床形成于主要赋矿的桃家寨闪长岩侵位之后的新生代构造/岩浆热事件中,金矿床是区域尺度伸展和转换拉伸应力体制的产物;成矿作用过程中,研究
区构造动力体制发生了转换,主成矿期容矿断裂带显示为张剪性正断层性。

矿脉多,且近平行成带产出;矿石的充填型结构构造和矿物共生组合指示矿脉形成温度低"深度浅;矿化/蚀变样式以及蛋白石和氧化矿的出现表明成矿体系处于开放的氧化环境,成矿后保存良好。

大坪金矿床这种特殊的地质特征可能与其复杂的区域构造背景及成矿演化过程密切相关,金矿床虽然具有造山型金矿的基本特征,但在成矿作用晚期,矿床浅部叠加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铜铅银成矿作用[6]。

以青海北祁连松树南沟造山型金矿床为例。

北祁连早古生代大洋盆地演化至晚奥陶世,有强烈的中基性火山喷发(溢)活动,形成富含金等成矿元素的细碧岩、细碧玢岩等火山沉积岩系。

加里东及其以后的造山活动,特别是晚华力西—印支期(275~161Ma)陆内碰撞造山活动对矿床的形成意义重大。

晚华力西—印支期陆内碰撞造山活动阶段,沿坂山深大断裂带旁侧形成规模较大的北西向韧性剪切带,其中的中基性火山岩发生强烈的动力变质,使中基性火山岩中的成矿元素活化,并产生变质热液成矿流体;与此同时,地壳深部岩石重熔形成小规模的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并从途经围岩中萃取丰富的成矿物质形成岩浆热液成矿流体;变质水、岩浆水与成矿物质组成的混合型成矿流体运移至近地表,在动力变质岩及其围岩的张性裂隙或微裂隙发育部位富集成矿,形成斑岩型金(铜)矿体(西矿段)、韧性剪切带型金矿体、构造热液脉(含金多金属石英方解石脉)型金矿体(东矿段),构成造山型金矿床的矿化组合系列[7]。

松树南沟金矿床的最终形成与晚华力西—印支期陆内碰撞造山产生的大规模剪切构造—流体活动有关,可归类为造山型金矿床。

三、造山型金矿成矿规律
综合这些典型造山带金矿床,可分别从时空物三方面来总结其成矿规律。

造山型金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在早前寒武纪出现2个峰期,分别在2. 8-2.55 Ga和 2.1-1.8 Ga,与 Kenorland超大陆和哥伦比超大陆的拼贴过程密切相关; 随后在 1.8-0.6 Ga 间缺失造山型金矿床; 60-50Ma造山型金矿床呈连续分布。

造山型金矿床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570Ma 至今,造山型金成矿作用相对连续。

古生代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冈瓦那(Gondwana) 超大陆活动大陆边缘和古特提斯洋盆周缘,如Tasman造山系统内的澳大利亚东南部的Bendigo-ballar
-at金矿集区,随着中生代 Pangea大陆裂解,太平洋洋盆的形成,大量造山型金矿床形成在环太平洋俯冲体系及科迪勒拉造山带,新生代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北美陆缘的增生造山带,如阿拉斯加东南部的Juneau金矿带。

流体。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近中性的富CO
2
其δ13C的值为4.47‰-6.62‰,δ18O的值为8.32‰-8.70‰,成矿流体具有明显的不混溶特征。

参考文献
[1] 涂光炽,李朝阳.浅议比较矿床学田.地球化学,2006(35)
[2] 钱壮志,胡正国,李厚民,等..东昆仑中带金矿成矿特征及成矿模式[J].矿床
地质,2000 19(4):315-321
[3] 于凤池,马国良,魏刚锋,等..青海滩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
[J].矿床地质,1998 17(1):47-56
[4] 崔艳合,张德全,李大新,等.青海滩间山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机制[J].
矿床地质,2000 19(3):211-222
[5] 张德全等,柴北缘一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床[J].矿床地质,2001 20(2):
137-146
[6] 杨立强等,滇西大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J].岩石学报,2011 27(1
1):3800-3810
[7] 伊有昌,陈树云,文雪峰,青海北祁连松树南沟造山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黄金地质,2006 10(27):16-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