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欣赏东方之珠
《东方之珠》教案
《东方之珠》教案第一篇:《东方之珠》教案《东方之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学唱和欣赏《东方之珠》,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感。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进行音乐感受和辨识的活动,让学生把听到的相同和不同的音乐的段落,用符号标记在乐谱的上方。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东方之珠》。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及感受歌曲中出现的几种音符的时值的长短。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准备教材。
2、检查出、缺席情况。
二、复习旧课:唱《岭南春早》三、欣赏新曲:1、作者介绍:《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
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
2、让学生欣赏歌曲一遍,要求在欣赏过程中思考以下两个问题:①东方之珠指的是什么?②歌曲中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3、欣赏歌曲后,让学生自由讨论。
4、提问学生。
5、解答以上两个问题:①东方之珠指的是香港。
②歌曲中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的表现了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6、让学生再欣赏歌曲一遍,欣赏时要求学生结合歌唱进行,细致感受、体验歌曲的情感内容。
7、对歌曲作分析:歌曲中的最高音:0 1 | 4 6 | 1 — | 是全曲的最高音,掀起了全曲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语言,表达了炎黄子孙对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歌曲中的画龙点睛句——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8、让学生再一次在聆听中结合歌唱感受歌曲情感。
9、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跟VCD唱该曲。
四、课堂小结第二篇:东方之珠教案东方之珠“东方之珠”公开课金奖教案[2018]“东方之珠”一、导航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全国人民举国欢庆。
课文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让我们了解了香港的美丽与繁荣,从而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东方之珠》音乐课件东方之珠
曲调悠扬,旋律优美,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
《东方之珠》的旋律及节奏特点
旋律特点
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和华彩乐段,使得旋 律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情 感。
VS
节奏特点
运用了多种节奏形式,如切分音、连续切 分、跨小节连线等,使得音乐更加动感, 富有张力。
《东方之珠》的情感表达及演绎方式
《东方之珠》的咬字吐音技巧及训练
咬字清晰
通过正确的咬字来确保歌词的 清晰度和可理解度。
吐字流畅
通过流畅的吐字来确保歌唱的连 贯性和流畅性。
唇齿配合
通过唇齿的配合来控制咬字和吐字 的清晰度和流畅性。
04
《东方之珠》演奏技巧
《东方之珠》的弹奏技巧及训练
掌握正确的手位
在弹奏时,要保持手指的放松 ,以正确的手位放置在琴键上
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如敲打、刮奏、拨奏等,以便能够更好地 表达音乐。
练习节奏感和协调性
打击乐需要良好的节奏感和协调性,要通过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演 奏水平。
05
《东方之珠》音乐文化探讨
《东方之珠》所体现的音乐文化内涵
浓郁的民族特色
《东方之珠》以中国传统音乐为根基,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 展现了中国音乐的魅力。
情感深沉
歌曲抒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深眷恋,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 爱国情怀。
艺术性强
歌曲的旋律优美,词曲创作精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东方之珠》在音乐界的影响及地位
1Hale Waihona Puke 2里程碑之作作为中国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歌曲在 音乐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一个时代的 代表。
广泛传播
《东方之珠》因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情感深沉 的歌词而广为传唱,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东方之珠》,主要内容为歌曲《东方之珠》的学习。
该歌曲以独特的旋律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歌词,展现了香港的美丽风光和繁荣景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香港的地理、文化和历史背景,同时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东方之珠》,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了解香港的特色和魅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学习,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4.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包括:1. 采用示范演唱和分组练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了解香港的特色和魅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香港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通过播放香港风光的短片,引起学生对香港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特色景点,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
3. 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歌曲《东方之珠》,学生跟随演唱,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演唱水平。
5.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
6. 展示:各小组轮流演唱,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评价和学习。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以及香港的特色和魅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和音乐交流四个方面。
通过学习歌曲《东方之珠》,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提高音乐表现能力;通过讨论和演唱,学生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培养音乐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演唱,学生能够与同伴进行有效的音乐交流,增强集体荣誉感。
八年级音乐上册七子之歌教案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欣赏、聆听《七子之歌——澳门》和《东方之珠》,并能够简单哼唱两首歌曲。
2、与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协同教学,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背景。
3、在歌曲情感体验、表达过程中,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激发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突出本单元“祖国”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七子之歌—澳门》中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音准和声音的控制。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两首歌曲均选自新版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东方之珠》由台湾著名作曲家罗大佑写于1991年,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七子之歌--澳门》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
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之一,《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
全曲分为三部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知道,在咱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很多时间点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从近现代来说,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
教师提出问题:1997年7月1日是什么日子?香港回归祖国。
(2)问题:香港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为何有回归一说?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香港的历史: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
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
(教师展示PPT 进行讲解)香港是亚洲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
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侵占了香港岛。
1860年和1898年,分两次强占了九龙半岛。
为收复香港,我国政府同英国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于1984年12月19日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音乐课东方之珠教案
音乐课东方之珠教案音乐课东方之珠教案【篇一:东方之珠评课稿】东方之珠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东方之珠》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之综合欣赏课《东方之珠》。
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题材,本课时主要包含“回归”和“盼归”两个部分,以“同为炎黄子孙”、“浓浓的思乡情怀”抒发“回归”、“盼归”、“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感。
歌曲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比眷恋。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学了《七子之歌——澳门》这篇课文,对如何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需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歌曲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目标: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结合教材,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人文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技能目标:欣赏《东方之珠》,能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并在学唱、思考、讨论、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情感目标: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我将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设置为: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4.教材处理本教材安排合理,不需进行额外的处理二、学情分析:这节课我是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由于本校地处农村学校,学生的知识面普遍较窄,音乐素质相对较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接受音乐的美感与音乐知识。
三、教学方法现在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学习共同体,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017年版本)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2017年版本)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目录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第一课时:大海啊,故乡第二课时:《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澳门》第三课时:东方之珠第一课时:雪绒花第二课时:回忆第二单元多彩音乐剧第三课时:欣赏《云中的城堡》《总有一天》第三单元雪域天音第一课时:献上最洁白的哈达第二课时:天路第三课时:欣赏《阿玛勒火》《正月十五那一天》第四课时:欣赏《热巴舞曲》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时:我的祖国第二课时:XXX河第三课时:欣赏图画展览会第四课时:黄鹤的故事第一课时:XXX追月第二课时:雨打芭蕉第三课时:小放驴第四课时:欢乐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第一课时:大海啊,故乡一、单元目标阐发:本单元《七子之歌》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作品。
本单元着重陈述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有对数千年文明荣耀的赞颂;也对百年受帝国主义凌辱的苦难屈辱的回顾;更有对三十年来改革开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赞颂及对祖国统一和复兴的祝愿。
音乐借对历史、对民族、对山河、对亲人、对恋人的深情讴歌,其抒情性更强,音乐表情手段丰富,表演形式更多彩。
指导学生理解歌曲和乐曲内涵,体会歌曲和乐曲情绪,在学生演唱歌曲、阐发演唱风格、倾听、体验、感悟音乐内涵的过程当中,激发情绪。
二、课时教学内容一课时: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三、课时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能用圆润、流畅、舒展的歌声深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2、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过程与方法:以阐发,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指导学生自动参与观赏,相识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绪的重要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创编环节的练,培养音乐立异本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圆润、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坚定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5.东方之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2.教学难点
-歌曲《东方之珠》的旋律和节奏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准确掌握。
-歌曲的背景和创作特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
-学生可能缺乏对音乐的合作演唱经验,难以在演唱中协调一致。
-学生可能对音乐的鉴赏标准和方法不够熟悉,难以提高鉴赏能力。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分步骤教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逐渐熟悉并掌握。
答案:歌曲《东方之珠》的演唱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正确的发音和咬字,确保歌词的清晰度。
(2)准确的音准和节奏,保持歌曲的整体流畅性。
(3)恰当的音量和音色,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氛围。
(4)自然流畅的呼吸,保证歌曲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4.如何理解歌曲《东方之珠》中的“东方之珠”这一形象?
答案:“东方之珠”这一形象在歌曲中象征着香港这片神奇的土地。通过赞美东方之珠的美丽和神奇,表达了人们对香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东方之珠也象征着香港的繁荣和活力,展现了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美丽风貌。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或音频,展示歌曲的背景和创作特点,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示范和分组练习,让学生在演唱中逐渐掌握合作演唱的技巧。
-提供音乐鉴赏的案例和标准,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教师向学生讲解歌曲《东方之珠》的背景、创作特点和演唱技巧。
《东方之珠》课件
歌词的评价与解读
深情厚意
歌词通过描绘香港的沧桑巨变, 表达了对这块土地的深厚感情, 引发了人们对家国情怀的共鸣。
文化内涵
歌词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展 现了香港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使作 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语言优美
歌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 美的享受,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 造诣。
音乐风格的评价与解读
曲调的特点与风格
曲调特点
旋律优美、婉转,富有浓郁的民族特 色和地域风情。
风格
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音乐元素,既有 古典的韵味,又具有现代音乐的节奏 感和表现力。
编曲的技巧与特色
技巧
运用了丰富的乐器组合,如二胡、笛子、古筝等,营造出独 特的音乐氛围。
特色
编曲中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如电子音乐、打击乐等,使得 整首曲子既有古典的韵味,又具有现代感。
开启华语流行音乐新篇章
作为华语乐坛的经典之作,《东方之 珠》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歌 词,为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 的篇章。
激发创作灵感
传承与推广华语文化
《东方之珠》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承和弘扬了华语文化,成为华语文 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众多音乐人受到《东方之珠》的启发 ,开始探索新的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 ,进一步丰富了华语音乐的内涵。
CHAPTER 06
《东方之珠》的未来展望
在华语乐坛的地位与前景
经典地位
作为华语乐坛的经典之作,《东方之珠》已经奠定了其不可动摇 的地位,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
传唱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之珠》的传唱度不减反增,成为了华语乐 坛的常青树,不断被新一代的歌手和观众所喜爱和传唱。
未来影响
随着华语乐坛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东方之珠》将继续影响和启迪 后来的音乐创作和表演。
人音版初音八上1.2.3东方之珠教案
人音版初音八上 1.2.3东方之珠教案一、教学内容人音版初音八上 1.2.3东方之珠1.2.3 东方之珠,教材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 歌曲《东方之珠》的演唱,要求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流畅地演唱。
2. 歌曲《东方之珠》的音乐元素分析,包括旋律、节奏、音色等,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
3. 歌曲《东方之珠》的文化背景介绍,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等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和理解。
4. 歌曲《东方之珠》的表演,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演唱技巧,将歌曲演唱得生动、感人。
5. 歌曲《东方之珠》的音乐欣赏,要求学生能够欣赏歌曲的音乐元素,感受歌曲的美。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人音版初音八上 1.2.3 东方之珠本节课以歌曲《东方之珠》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歌曲的演唱,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如音准、节奏和演唱技巧等。
同时,通过对歌曲的音乐元素进行分析,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会欣赏和理解音乐的美。
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介绍歌曲《东方之珠》的文化背景,学生能够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歌曲的情感表达,培养自己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
最后,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素养。
通过小组合作演唱和讨论,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三、学情分析人音版初音八上 1.2.3 东方之珠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计划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在学生层次方面,我们了解到本班学生音乐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演唱和演奏,而有的学生则刚刚开始接触音乐,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这种层次差异可能会对教学进度和效果产生影响。
其次,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我们发现学生的音乐素养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学习和探索,而有的学生则对音乐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音乐课件 1.5欣赏 东方之珠 (共23张PPT)
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听后的感受(可以就速度、风格特点、思想感情等各方面讲)。 歌曲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闻一多(1899—1946) 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诗人、学者湖
北浠水人。《七子之歌》是闻一多 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组 诗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 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 旅顺,大连。1922年7月,闻一多 先生赴美留学。因不堪美国社会的 种族歧视,毅然于1925年5月回国。 而“五卅惨案”就在他归国后数日 发生。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 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闻 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膺。他痛感中 国人不仅在国外被人歧视,就是在 自己的国土上也要受帝国主义侵略 者的欺凌。于是,感慨万千地写下 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 即一部。
新谈中判国,1岛5成15三79年立部87,分以年通,后4过面月,贿积1为赂3约日守1收6签澳平复中方署澳国公了门官里《,员。关,澳我得于门国以三澳政在面门府澳临问与门海定题,葡居北的萄。与联牙鸦珠合政片海声战府市争接明进后壤》行,,,了多19次99 年1不2断月东扩20与大日香其,港侵中略隔地海国盘相政,望府于。正1现8式5有1年人恢、口复1480了6万4对年,澳又其先中门后9所5侵%行以占使了上凼主为仔中权岛国,和血澳路统门环。岛终。于回 到了祖国的怀抱。
“让海风.............黄色的脸”唱一唱这段旋律中出现来自一些特别的音符, 请大家找找看?
。
罗大佑,1954年7月20日出生于台 湾台北,台湾省苗栗县的客家人, 祖籍广东梅县(今梅州市区), 台湾地区创作歌手、音乐人,有
“华语流行乐教父”之称。
创作并演唱《恋曲1990》、《童 年》、《你的样子》、《鹿港小 镇》、《东方之珠》等国语、闽 南语、粤语脍炙人口的歌曲,对 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初期校 园民歌及整个华语流行音乐风格
《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东方之珠》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香港的繁华景象和独特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聆听《东方之珠》这首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氛围。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器材,如音响、话筒等。
2. 准备《东方之珠》这首歌曲的音频文件。
3. 准备PPT课件,展示歌曲背景和相关图片。
4.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香港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播放《东方之珠》歌曲视频,邀请学生跟唱。
2. 邀请学生自我介绍,包括所在城市、喜欢的音乐类型等。
(二)新课导入1. 播放《东方之珠》歌曲音频,邀请学生欣赏并思考歌曲表达的情感。
2. 介绍歌曲背景,包括香港的历史、文化等,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涵。
(三)音乐知识学习1. 学习歌曲中的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基础知识。
2. 邀请学生尝试演唱,并给予反馈指导。
3. 介绍歌曲中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
(四)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的合唱练习,培养合作精神。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合唱经验,提高其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组织小组间的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五)课堂小结1. 邀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音乐,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
(六)作业布置1. 课后请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歌,用所学音乐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鼓励学生寻找其他与香港有关的音乐作品,尝试理解并欣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出歌曲《东方之珠》中的情感,感受香港的独特魅力。
八年级上册音乐-东方之珠课件
X XX X X X XX X X
咚 哒咚 咚 哒 咚 哒咚 咚 哒
• 罗大佑,台湾客家人,祖籍广东梅县,是 台湾知名创作歌手、音乐家,有“华语流行 乐教父”之称。对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 代初期校园民歌及整个华语流行音乐风格转 变有划时代的影响。
• 曾创作并演唱〈童年〉、〈光阴的故事〉、 〈鹿港小镇〉、〈野百合也有春天〉等歌曲, 现在很多经典歌曲也是歌手争相翻唱的对象。
A 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B
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 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 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
复听东方之珠,说出由几个相对独立乐段组成,并请同 学们说说各段在音乐及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
这首歌曲分为A和B两个乐段。 A乐段旋律比较平稳、温柔淋漓尽致。
B乐段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3
三连音 X X X X
A
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最适合 《东方之珠》的演唱形式。(变化音b 色 加入乐器、伴奏等)
演唱顺序:A段女生 B段男生 b乐句+B乐段女生 b乐句男生 间奏 B乐段全班
单二部曲式
A
A乐段
a: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A乐段
A
a:小不河完弯全小弯节- 向南 流- 流到 香 江 .去看一 看- 0东 方.之 珠- - 0我 的爱 人- 0你的 风采 是否 浪 -漫依-然- -
b:月儿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东方之珠》PPT音乐课件赏析
·第五段:全体齐唱(女同学唱衬词,男同学唱 一、二、三、四要强有力)
为《军民大生产》曲调创编歌词
1. 快乐学习 努力学习 老师和同学们 齐进步
2. 运动会 真热闹 全班的男女同学 齐上阵
1、“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深切表达了 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 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2、师:哪些乐句多次重复?表达的是怎样的情 感?
“让海风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 色的 脸”---- 多次的重复强调,表达了香港同胞渴望归依 祖国怀抱、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
了解作者——罗大佑: 饱含着浓浓爱国情的《东方之珠》是著 名的台湾作曲家罗大佑创作的,他的作 品有歌曲《童年》、《明天会更好》
1. 本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2. 有什么特点? 3. 演唱形式最常见的是什么? 4. 歌词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5. 歌词有何的特点? 6. 歌曲的历史、创作背景是什么?
(范唱)
第一段:全体齐唱
·第二段:师领生齐(一领众和) ·第三段:女领男齐 ·间奏 ·第四段:全体齐唱(前四小节速度放慢,力度
东方之珠
香港的商品
香港的美食
海洋公园
美丽的夜景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东方之珠”
旅游胜地——海洋公园
美丽的夜景
学习歌曲:
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 哪几句?你能不能试着唱唱?
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 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 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
你还知道哪些有 关香港的知识?
第六课:劳动的歌
军民大生产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歌曲的风格;掌握劳动歌 曲的特点;能背唱《军民大生产》。
第7周音乐《东方之珠》
( 3 )分组进行实践创造:伴舞、伴奏、伴唱、演唱等,对歌曲进行 “ 二度创作 ” 。
15、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经苍桑,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台湾的回归也已指日可待,但回归的历程仍然需要我们做出艰辛的努力,期望就在你们的身上,为了祖国统一,为了民族的昌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4、 让学生了解回归十年后的香港的全新面貌。
重点
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
难点
深刻体验歌曲中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教法
听唱法、欣赏法、示范法、情景感染法
教具
多媒体
程 序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组织
教学
导入
新课
教学
简介作曲家
创编
活动
课堂
小结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7 、教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
8 、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
师:通过刚才的演唱和欣赏,再加上你以前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句?你能不能试着唱唱?(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
而后来的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则是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我们把它叫做补充部分,因此,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就是带补充的单二部曲式。
14 、表现歌曲,分组对歌曲进行实践创造
( 1 )在充分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分男女声部,随音乐伴奏进行演唱。
师:一首歌曲的结构跟它的旋律有关,根据歌曲中出现的各部分的旋律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就如同分析一篇文章,要将其分成几个段落或层次一样),再将每个层次或段落用字母表示出来,就成为歌曲的结构。下面同学们尝试分析一下《东方之珠》这首歌曲的结构。
音乐课《东方之珠》教学设计
音乐课《东方之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充份体会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极其爱恋之情及盼望祖国统一的猛烈心声。
2. 聆听歌曲《我们共同的世界》,体验乐曲的情绪,能够体会到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在争作贡献。
教学过程:一、听赏《东方之珠》1. 听音乐《东方之珠》入教室。
师:歌中的“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在哪里吗?生:上海、香江……师:歌曲中的“东方之珠”不是指的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而是指的我们中国的一块宝地——香港。
香港因盛产沉香而得名,它是亚洲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
而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就是一首流传广泛,经久不衰的老歌《东方之珠》。
2. 了解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音乐教父:罗大佑。
他创作的歌曲所带来的音乐省思和人文关怀,至今有着重要的地位及影响力。
他是一个多产的创作家,一共创作了两百多首歌曲,有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童年》、《明天会更好》、《恋曲》等。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写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的整体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穷留恋之情。
旋律从耳朵步入通往心扉,那种感觉,就是雨水带入泥土,就是血液流向躯体,那乐曲,仿佛就是商报讯于内心的呼唤,收缩着每一个毛孔。
3. 跟音乐哼唱高潮部分,让学生感悟“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深刻含义。
4. 学生完备倾听,并说说道自己的体会。
5. 教师小结:歌曲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
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的高潮,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二、观赏《我们共同的世界》1. 师: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平等互利,我们携手并进,为了祖国的统一,为了世界的美好,我们应该把握今天,掌握未来,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音乐课东方之珠教案
音乐课东方之珠教案【篇一:东方之珠评课稿】东方之珠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东方之珠》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之综合欣赏课《东方之珠》。
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题材,本课时主要包含“回归”和“盼归”两个部分,以“同为炎黄子孙”、“浓浓的思乡情怀”抒发“回归”、“盼归”、“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感。
歌曲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比眷恋。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学了《七子之歌——澳门》这篇课文,对如何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需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歌曲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目标: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结合教材,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人文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技能目标:欣赏《东方之珠》,能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并在学唱、思考、讨论、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情感目标: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我将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设置为: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4.教材处理本教材安排合理,不需进行额外的处理二、学情分析:这节课我是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由于本校地处农村学校,学生的知识面普遍较窄,音乐素质相对较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接受音乐的美感与音乐知识。
三、教学方法现在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学习共同体,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
音乐八年级上人音版第1单元欣赏《东方之珠》教案1
《东方之珠》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2 、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
教材分析:《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
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
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
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
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
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01|4.6i”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
特别是“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的真挚话语,表达了炎皇子孙对东方之珠 ---- 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补充部分是歌曲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
它将全曲的高潮进一步延展。
其画龙点睛之句 ----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则得以多次强调,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教学重点与难点: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入: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学们还知道“七子”除了澳门以外,还有哪些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师: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句话,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词曲作者心向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欣赏一首同类主题的歌曲 ---- 《东方之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 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儿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儿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 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 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沧凉的胸膛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 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浅水湾
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海洋公园里的海豚和海狮表演 最为出色,在清澈的池水里, 它们一会儿钻圈,一会顶球。
海洋公园
海洋剧场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 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 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
香港夜景
美丽的夜景
香港曾经被英国强行租用了99年。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 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位于祖国漫长海岸 线的南端。它是亚太地区的 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 中心,还是购物、美食和旅 游的好去处。人们把她称为 “东方之珠”。
香港是购物的天 堂
香港的市场是一 个“万国市场”, 商品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物美 价廉!
灯火辉煌 灯火辉煌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 璀璨的“东方之珠”。
音乐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旋律特点平稳、温柔、亲切, 抒写描绘香港的美丽。用 A 表示。
第二部分:情绪高涨、激动,把对东方之 珠的爱恋,对祖国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用 B 表示 。
重复部分: 则是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叫 做补充部分,因此,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 就是带补充的单二部曲式。
东方之珠
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 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儿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儿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 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 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沧凉的胸膛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